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成王败寇话今朝 >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三十二章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三十二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石板公社,并不是石板一块。尽管同样处于偏僻的大山深处,却没有小川坪那么封闭、单纯。臣永义在臣家山黄林六队的扩大土地承包经营试点,就像山垭口的那棵孤独的香樟树一样,被春夏之交山里常常刮起的一阵阵怪风,吹得剧烈摇晃,随时感觉会折断,或是被连根拔起。

    臣家山的试点,才刚刚开始,还说不上有什么成效,更谈不上推广了。但附近的小队有的也自发地扩大了自留地,开始按照自己的想法耕耘土地;有的派人去请刘建英,教他们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遍种桑树,准备养蚕。反对的声音也有很大的声响,这些声音知道闹到公社没有用,因为是臣永义当家;于是就窜到了清山区,搅得区委一班人整天坐立不安。

    李幸福此时已经从县革委会主任位置上退下来了,回到了清山区委,闲着没事干。听到臣永义在臣家山搞包产到户,还是韩明光一手指使的,他就又闻到了昔日的味儿。

    他心里估摸着,“臣永义啊臣永义,上一次解散食堂,擅自扩大自留地,犯下的错误还没有吸取教训呀!要不是韩叔求情,不死也让你脱层皮。现在当上公社书记,那些思想又抬头了,说明那是脑子里根深蒂固的东西,改不掉。这一回,反映到省里,恐怕谁也保不住了!”

    区委书记郑学军是他栽培起来的,对他这位老领导十分尊重。他三番五次地建议召开区委扩大会议,对臣永义所犯错误予以纠正,并给予撤销石板公社书记的处分,闹得区委上上下下都议论纷纷。各个公社及大队的干部们,也三天两头来区委反映情况,农民们都想包产到户,压都压不住。再这样下去,这偏僻的大山里恐怕要闹出大事儿。

    郑学军犹豫着,这件事毕竟是县委韩书记专门安排的试点工作,刚刚开始,总不能还没有试出个所以然来,就停下来吧?但若不尽早停止试点,又担心压不住的星星之火燎原开来,要想再把它扑灭就难了。一旦闹出大事,省里追究下来,他怎么也脱不了干系。怎么办?郑学军被李幸福整天在耳边唠唠叨叨弄得头昏脑涨、心神不宁。他只能反复叮嘱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在臣家山的试点还没有结果之前,千万不能放任走回头路,必须守住不分土地的底线。同时,将清山区的情况每周向县委书面汇报。

    郑学军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比他更心神不宁。

    韩明光看到清山区的情况汇报后,坐不住了,他不希望臣永义在臣家山的试点被妖魔化,闹得沸沸扬扬,从而半途而废。他必须保护好臣永义,不能让他再次受到打击。有必要亲自去清山区,坐镇指挥,让臣永义安安静静,一门心思地把试点工作推动下去。

    韩明光把县委工作安排布置好之后,带上秘书和农业局长,来到了清山镇。他听取了区委的汇报后,专门与郑学军谈了话。随后召开了全区生产队以上干部大会,在会上详细阐述了土地承包经营试点的重要意义。

    他在会上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土地承包经营,一点都不违反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因为,土地还是国家、集体的,农民承包经营土地,要按规定上缴部分所得,这就是公有制的体现;除了上缴部分,农民多劳多得,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因此,任何人不得道听途说、任意歪曲,乱扣帽子。”

    他说到这,停顿了许久,喝了几口茶水。这期间,他用眼睛对下面的干部进行了几轮扫描,发现大家的眉头还没有舒展开来。他明白,多年来形成的习惯思维,不可能一蹴而就地轻易改变。之前的一番话,并没有完全解开干部们心里的疙瘩。

    于是他又动情地说到:“我们清山区,地处川北偏僻山区,人多地少,交通不便,解放二十多年了,仍然十分贫困,我们有愧呀!因此,我们要把解决农民吃饱穿暖的最基本要求,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臣家山的试点,就是探路,就是在想办法。我刚才讲了,他们的试点,没有违背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有不同的认识和意见,可以找我单独进行讨论,但谁也不得干扰臣家山的试点工作。”

    韩明光看了看大家,十分郑重地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将思想认识统一到今天干部会的精神上来;二是,做好群众的工作,在试点没有结果之前,按照原有方式组织生产,安安静静,就是对试点工作的最好支持;三是,大力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推广山区经济作物栽培。”

    虽然干部会后,大多数干部表态按照会议的要求去做,韩明光却并不敢掉以轻心。过去十年,真正把心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干部少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空口白话的干部多了。要让他们转变观念,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做到的。他决定,带区委干部及各公社书记,去臣家山走一趟,搞一次实地调查研究,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向如何发展山区农村经济的核心问题上来。

    载着调研干部的吉普车,出了清山镇,沿着坑坑洼洼、弯弯拐拐的土路,行进到臣家山大山脚下,就得下车徒步上山了。对于韩明光来说,上臣家山已经是轻车熟路了,而随行的其他干部,却大多数没有去过这么偏远的山里。

    一行人在臣永义的引导下,在柏树稀疏、杂草丛生的山里穿行,沿蜿蜒山间小路盘旋而上。时而爬山涉水,时而上坡下坎,时而左转右旋,不到一袋烟的功夫,大家已是气喘吁吁、腿脚发软。不远处传来穷凶极恶的狗叫声,臣永义走在前面,吆喝了几句,那狗就摇着尾巴回到了屋檐下。要是平时他一个人上臣家山,都要爬到半山腰才停下来歇口气,但今天不同,许多人难得走这么长的山路。大家来到一户农家小院,准备进去歇脚。

    臣永义上前敲门呼喊主人,院门打开了,跑出来五六个衣不蔽体、面黄肌瘦的小孩。其中一个大一点的男孩告诉臣永义说,大人们都出工干活儿去了,要晚上太阳落山时才回来。

    “那你们中午自己做饭吃吗?”

    “我们中午不吃饭,饿了就削生红苕吃。等晚上大人们收工回来后一起做饭吃。”那男孩儿在春寒瑟瑟中,颤抖着回答着问话。

    臣永义想起十多年前,那个大雪纷飞的日子,他把万念俱灰投塘自尽的刘建英救起来之后,就近来到黄林二队时松林的家。他们在这里烤干了湿透的衣裳,喝了发热的姜汤,暖了身子,稍作休息。他们当时一个是破坏人民公社集体化的“坏分子”,一个是未婚先孕不守妇道的“坏女人”。而熟知这一切的时松林夫妇,并没有将他们拒之门外,而是尽可能提供帮助。

    十多年过去了,臣永义再次来到这里,就是眼前这个农家小院,一点都没有变。看着熟悉的垮塌成高高低低的红土院墙,熟悉的弓腰驼背的两棵老核桃树,熟悉的隙牙漏缝脏兮兮的单扇柏木院门,那曾经痛苦煎熬的一幕幕又浮现眼前……

    再看看眼前这几个凄苦的孩子,对着跟前突然出现的大队人马呆滞的目光,臣永义心里一阵阵发紧、眼睛一阵阵发酸。看得出来,他们家还是过着那样食不果腹、衣不暖身的苦日子。

    “孩子们,去给我们舀瓢水来喝吧!”

    小孩们一个个都跑进灶房去了。不一会儿,两个小孩各自端了一瓢水,其他孩子跟在后面,一起回到院子里。他们把瓢递给院子里的叔叔们。干部们接过水瓢,传递着一人喝上几口解渴。

    歇了一会儿,韩明光让臣永义带大家先去二队的田地。

    二队的田地比起山上的六队,那是好多了。开出的田地,平整、大块,引水灌溉方便。远远看过去,春忙的农田里,农民们分组在地里干活儿,毫无精神,懒懒散散地,说笑聊天,好半天也挪不了几步。其实,这些都是干部们司空见惯的劳动情景,哪儿都一样!大伙儿一比一个懒,一比一个摸,出工不出力,不用看都心知肚明。

    大家继续上山,越往上爬越吃力,山势越来越陡峭,沟渠里的水越来越细;路过的田地也越来越少,而其中,斜坡旱地所占比例越来越多,越来越小块。偶尔能看到一片整整齐齐的梯田,那是学大寨的示范田。农户的房子,越往上越稀疏,走很远才遇上一两户。

    中途歇了好几回,整整花了五个小时,干部们才到达臣家山的臣家别院。

    臣记清干上了放电影的工作,平时就住在公社,经常各个大队、生产队轮流跑,就很少回家。臣记华在大队小学教书,上山下河很费时间,所以也很少回家。臣家别院常住的是四个蜀都来的知青。臣永义安排知青们下灶屋给大家做饭,也没有什么好伙食,就是酸菜稀饭,加一些红苕。干部们知道下面的实际情况,能吃个饱饭就不错了。

    饭后,六队的队长臣永山先带大家去看仍由集体安排耕种的几块田地。这几块田地,是臣家山最好的土地了。大块连片,平平坦坦,水渠环绕,傍边还有一个蓄水堰塘。田里麦苗和油菜长势良好,都已经开始抽穗、结子。

    有一组农民正在给麦田施农家肥,人数并不多,但个个都忙个不停。他们把平时割的草堆在一起,浇上牲畜的粪便,慢慢发酵,积成农家肥。需要施肥时,就把它们挑到田里,在麦苗下浅浅地翻埋,肥力就慢慢浸入麦苗根须,供给麦苗生长、抽穗的养分。

    苏悠扬上初中时,跟着回臣家山老家,也曾经跟着大一些的孩子们,拿着镰刀,背着背篓去山里割草。然后把割的草背到队里积肥点,倒进肥堆里。开始割草的时候,他还觉得好玩,只是镰刀用得不顺手,动作慢。但当大家把割下的草装进背篓往回背时,只背了半背篓草的他,刚走了不远的山路就不行了。背带压在肩上感觉使劲地往皮肉里勒,腰杆慢慢地往下弯曲,越来越低。腿越迈越小,越来越挪不动,遇到爬坡上坎更是困难。好不容易把半背篓草交到积肥点,还挣不到半个工。要压得紧紧的一整背篓草,才能记半个工。当时,队里挣一个工,年终分配只值一毛两分钱。

    臣永山带着大家边走边介绍说,自从扩大土地承包经营试点开始后,社员们出工的效率大大提高了。像今天这样,给这几块麦田施肥,只需一个组干一天;而在以前,至少要派三个组干一天。因为大家都不想磨蹭,赶紧忙完了集体的活路,就好安排自己承包地里和家里养殖的事情。小春农忙在即,各家各户都忙个不停,根本不需要去刻意安排和督促。我们队干部也只需把这集体耕种的土地生产安排好,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科学种田,争取多产粮,让生产队粮食收成有一个基本保证。

    (未完待续。)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