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成王败寇话今朝 >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十七章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十七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臣永玲和苏自东结婚一年后,厂里论资排辈,给他们在“七幢楼”的一幢一单元一楼分配了一间房,房子大小有十六平方。其实,苏联专家设计的这是一套三居室,被称为两间半。由于工厂建设初期,人多房少,这两间半一共住进了三家人,共用一个卫生间、一个厨房。

    对于臣永玲和苏自东来说,能从“耗子洞”的单身宿舍,搬到“七幢楼”已经相当知足了。虽然三家人早上会排队等卫生间,等不及就先在自家准备的痰盂里解决;一家一个蜂窝煤灶用来煮饭,共用一个柴灶用来轮流炒菜,显得十分地拥挤和不便;但毕竟是住进了双身职工宿舍,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房子是拥挤了些,而屋外却有很大的活动空间。“七幢楼”四周都有两米多高的围墙,只在第一、第二幢之间东边,修了一个大门口。单元门面对面的两幢楼,间隔有五十米,沿中线洋灰马路两侧种植了两排法国梧桐,已经长到二层楼高。两幢楼背靠背,间隔只有约三十米,分别陆续修起了长排的洗衣台、小食堂、锅炉开水房、托儿所、职工俱乐部……职工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业余生活日益丰富、便利。

    随着成家的双身职工越来越多,住房不够分配了,就陆续拆掉了东西两边的围墙,修建了两排平房。每间二十平方左右的平房,住一家人,房内靠院子的窗前搭建了灶台。平房内没有卫生间,每排平房的中间,修有公共厕所。

    “七幢楼”院子外面,是更广大的空间。出了大门口,一条黄泥姜石子大马路,穿过广阔的田野,这是南北走向江州通往川北的省道。下雨天走在马路上面,鞋底粘满厚厚一层黄泥,越走越重;偶尔一辆解放牌汽车驶过,躲闪不及的话会溅一裤腿泥浆。

    田野里,按季节种满各种蔬菜,灌满水后是种莲藕,搭起细竹架可能种豇豆、四季豆、西红柿……有时还会种麦冬,麦冬是江州的特产,被广泛种植。

    顺着省道两边各有一条水渠,是为灌溉周围的菜地修的。水渠里,清澈潺潺,一直流入江州的河沁曲河。由北向南的沁曲河,流经“七幢楼”西南角外不远处,几乎转了一个直角;之后由西向东仅一千米行进途中,在沁曲桥头收纳了省道两边的渠流后,就一头扎进了清江。

    省道往南过了沁曲桥,右边有一条土路通往粮站和火车站,下雨天被运粮、运货的汽车压得稀烂。天一放晴,土路上灰尘积有一寸多厚,卡车一过,带起的灰尘铺天盖地,让过往行人蒙脸捂鼻,无处躲避。若是小孩的话,看到汽车过来,干脆跳进路边的菜地,等扬起的灰尘落地后再回到路上。

    土路一边是沁曲河,另一边紧挨着是江州地区缫丝厂。这是一个比江州国营新华电子厂建厂还早的地方企业,百分之九十的工人是年轻女工。她们上班采用连班倒,一上缫丝机就要连续站四个小时才休息、吃饭,随后还要再站上四个小时,特别是上夜班的,十分辛苦。“七幢楼”用电和缫丝厂一趟线路,缫丝厂星期四休息停电,也连累“七幢楼”停电。

    在沁曲桥下游,还有一座低矮的跳墩小桥。窄窄的桥面迎面两个人只能侧身而过。每到夏季,洪水一到,搭在跳墩上的水泥板就会有几段被冲到水里,平时就近路过此桥的人,不得不绕远走沁曲桥过河。洪水一过,小桥还没有来得及修好时,人们常常脱掉鞋卷起裤腿,沿着小桥墩涉水而过。

    小桥的北岸,一座庭院式古老的寺庙特别吸引眼球。寺庙全木质结构,两层木楼围成一圈,中间由走廊分为两个院子。寺庙外型颇具艺术水准,小青瓦的尖顶错落有致,四角向各自方向斜翘伸展,像四只仰望的龙头。门窗雕刻精细,花草虫鸟栩栩如生。

    寺庙的来历已无从考证,但那已经不再是一个烧香拜佛的宗教场所,而是眼下的沁曲公社治病救人的卫生院。这里的老中医医术高超,经验丰富,远近闻名,不仅本公社的社员生病了前去求医,就连附近工厂的职工伤风感冒、小痛小病,也都愿意去那儿求医问药。

    小桥的南岸,穿过一条小巷,就来到了沁曲桥集市。集市呈l型街道,两边店铺都是只有一层的小青瓦房。有蔬菜店、肉店、小饭馆、小食店、理发店、日杂店、裁缝店等等。顶头就是国营工矿贸易公司,卖日用百货。其中布料柜台人气最旺,因为那时几乎没有成衣出售,每个人都是买布做衣服;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柜台最吸引眼球,拥有了它们就是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集市中间,还专门开辟了一段自由市场,是附近农民将自己自留地里种的各种新鲜蔬菜、自己养的鸡鸭,挑来市场,卖给居民和工厂的职工。

    转出沁曲桥集市,就是一公里长的前进路了。路口就是职工医院和子弟学校,紧挨着就是新华电子厂了。从“七幢楼”到这里,有一公里的路程。

    臣永玲和苏自东住进“七幢楼”以后不久,家里添了一个男丁。

    那是春节放假几天还没有开始上班的闲暇日子,臣永玲在苏自东陪同下,进城逛街。他们顺着小路,走过跳墩小桥,穿过沁曲桥集市,逛了工矿贸易公司,踱步前进路,转入川江路。沿着川江路转街,时而看见运煤的小火车从火车站开往清江煤码头。一车车的煤,就是从这个煤码头装船,运往下游的几个县城。

    他们在川江路的中途,插进珠市街,臣永玲挺着的大肚子一路走来,一点也不觉得累,但觉得饿了。路过一个小食店,于是就进去买了一碗油茶,呼溜溜几声,很快就下了肚。

    臣永玲来江州七年了,最喜欢吃的就是油茶。这种特色小吃,是将大米磨成粉,和水熬成糊,加入弄成段的油炸馓子、炒黄豆、花生渣、香油、葱花、少许盐和熟油辣子做成。吃在嘴里,既香润可口,又不乏嚼头。江州城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要么早餐要么晚饭,或随时转街嘴馋了,就进小食店吃上一碗油茶。虽然油坊街的山西面馆很多人都向往,那里有煎饺、刀削面、炒面片、油炸果子、油旋肉饼等有名的美食,但最大众化消费受到江州人喜爱的,还是油茶。

    当臣永玲一碗油茶很快下肚,还在添嘴唇回味的时候,她突然感到肚子一阵剧烈的疼痛。苏自东连忙叫了一辆三轮车,坐上后赶紧往地区医院奔去。到了医院后不久,苏自东站在产房门外,大喘着粗气还来不及平息下来,没有轮到紧张的心情登场,产房里就传来了脆耳的婴儿哭声,他们的儿子来到了这个世上。苏自东听到护士出来报告了平安消息,大喜过望。当他看到护士一只手提着那么一个小人儿,在热水龙头下不停地冲洗时,眼睛像瞬间决堤的水库,泪流满面。他心里不停的念叨,我当爸爸了,我有儿子了!他早已为儿子或女儿取好了名字,是儿子就叫苏悠扬,小名飞儿。

    飞儿成了“七幢楼”吵夜最厉害的婴儿。白天吃了就睡,醒了不是尿了就是饿了,完事儿又接着睡,怎么摇都摇不醒。一到晚上,眼睛瞪得溜溜圆,一不逗他玩儿,就哭就闹,不管是躺在竹椅车里来回摇着,还是抱着哄着,就是不睡。每天夜深人静的啼哭,几乎吵醒了整幢楼里熟睡香甜的梦莹。从他出生十多天来,苏自东和臣永玲就被折腾得没睡上一个好觉 ,整天瞌睡兮兮、哈欠连天、筋疲力尽。

    眼看产假就要结束了,他们一商量,觉得只有叫臣妈妈来江州帮着带孩子,他们才能安安心心上班。于是苏自东就立马请假,乘车去臣家山接岳母。

    臣妈妈第一次坐汽车出远门,一路颠簸,一路晕车呕吐,兴奋好奇的心情被折磨得一干二净,好不容易到了江州“七幢楼”的女儿家里。尽管旅途劳累,晕车弄得她头昏脑涨,一旦当她看到外孙乖乖的模样,就一切都烟消云散了,只剩下乐得合不拢嘴的愉悦心情。

    说也奇怪,臣妈妈带了不到三天,小飞儿的昼夜就倒过来了。“七幢楼”出名的夜哭郎晚上睡得香香甜甜的,让臣永玲和苏自东感到十分的惊喜,一家人弥漫幸福和快乐。

    臣永玲和苏自东下班回来,臣妈妈已经把蜂窝煤灶的风门揭开了,锅里的水就快烧开了,下锅的米也洗好备在灶台上了。臣永玲和苏自东接着做饭、炒菜,臣妈妈专心哄飞儿玩儿。

    晚上,飞儿跟着外婆睡。外婆压低声音给孙儿反反复复哼着歌谣,“太阳公公下山了,月亮婆婆上房了,我的飞儿吃饱了,闭上眼睛睡觉了……”,“猫来了,狗来了,娃娃的瞌睡走来了……”飞儿在外婆轻轻地拍打下,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半夜里,臣妈妈听到外孙刚哼两声,就起来给他把尿,随后将准备好的牛奶温热后喂他。喝完奶,自己又乖乖地睡着了。

    有了臣妈妈的帮忙,苏自东和臣永玲简直是轻松了一大截。要知道,他们白天上班是很辛苦的。就拿臣永玲来说吧,早上一上班,除了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一站上车床前开始操作,就要聚精会神,眼、脑、手齐心协力,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么一站就是半天,中间只去上个厕所,喝几口水,休息十来分钟。这样的节奏,下午又是半天,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回到家就只想躺床上睡觉。苏自东做机床维修,上班时间不是天天像臣永玲那样整天整天的忙个不停,总会有轻松的时间。之所谓“耍耍打打数机修,吊儿郎当是电工”。但遇到抢修,会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

    上班累一点儿,对于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来说并不算什么,他们在家里什么苦没有吃过,休息一晚体力就恢复了。但经常遇到晚上政治学习,必须强打起精神,听报告、讨论、谈心得体会……学习完回到家,人就连最后一丝劲都耗尽了,迫不及待地趴下了。这个时候,若不是有臣妈妈在,这个家还不知道要乱成什么样子。

    臣妈妈在臣家山是有一定威望的,这不仅是因为他去世的丈夫臣开业,当年是乡亲们十分拥戴的农协会会长;而且她本人为人正直、乐于助人、能干泼辣,深受大家尊敬。听说她来了江州,刘建军就邀约她和臣永玲一家,还有小姨妹张有香,来家里相聚。

    星期天,在异乡江州,从臣家山走出的人们开开心心相聚了。刘建军分配的住房,是在南门的单位宿舍,比臣永玲的要好一些,有一间半,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三代人大大小小八个,大家说说笑笑、问寒问暖、家长里短、新闻往事,特别轻松愉快。他们边聊边各自找活儿干,理菜、逗小宝贝、做饭,默契得就像一家人一样。其实,自从臣永义和刘建英结婚成家,他们就已经是一家人了,相聚在一起,彼此亲切无比。

    经历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际遇,特别是那些艰难困苦的日子,幸福的感觉就格外地甜蜜和温馨。他们相信,自己和家人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美好!

    (未完待续。)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