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七、一匹来自北方的苍狼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七、一匹来自北方的苍狼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金国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二月,金国和最大的对手南宋达成了和平共处的友好条约,双方决定结束长达十五年的军事对抗,金国的南线战场终于呈现了和平的局面。

    但对于整个金国所处的东亚地区的形势来看,金国从建立国家那天起,就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和平局面。

    我们如果翻开历史地图册,找到金国和南宋对峙时期的地图,就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金国所处的地理和军事位置其实非常的不利。

    金国的南边是南宋、西边是西夏国、回鹘和耶律大石所建立的西辽,东边是朝鲜半岛上的高丽国,而北方则是散居在蒙古草原上的大量游牧部落。

    在我的印象中,朝鲜半岛上所建立的国家基本上永远都是臣服于历代中原王朝的,高丽先是臣服于辽国,后来又很自然地臣服于辽国的继任者金国。

    西夏国虽然在军事上也有一定的实力,但面对建国初期咄咄逼人的金国铁骑,也只有俯首称臣。

    回鹘国虽然和金国并不接壤,但回鹘的国力和军事实力在当时的东亚各国中可能是处在比较靠后的几位,所以回鹘国也顺应历史潮流,每年不定期的向超级大国金国遣使进贡,希望取得金国的保护。

    所以在金国的邻居当中,真正不肯听金国话的应该是三位,第一位是死对头南宋国,第二位是辽国的漏网之鱼耶律大石建立的西辽国,第三位严格意义上说是一群北方的游牧部落。

    南宋方面虽然不听话,但经过十几年的交手,金宋双方从心理和精神上都已经厌倦了战争,所以金国南方的危险暂时可以解除了。

    至于西辽方面,曾经一度也是金国的心腹之患,耶律大石是个相当有能力的皇帝,他所建立的西辽国疆域大体在今天中国新疆西部和中亚东南部一带。

    在西辽国建立的第一天起,耶律大石便把远征金国作为自己的第一任务。

    金国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耶律大石用青牛白马祭天,率领七万骑兵誓师东征,不过耶律大石这次东征的显得非常疯狂。

    他的出发地是西辽都城虎思翰耳朵,也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的托克马克城附近,曾经也是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最后的目的地则是金国的领土,途中要经过整个新疆大漠、回鹘和西夏国,光直线距离就要一万多里,他的七万大军加上军需粮草能不能活着走到金国其实都是个问题。

    所以这次东征的结果是耶律大石的七万大军在茫茫大漠中一直行军了万余里地,结果连金国军队的影子都没看到一个,但同行的牛马等牲畜却出现了大量的死亡。

    至此,耶律大石被迫率兵返程,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发动过对金国的东征,因为在他心里已经对辽国的复兴不再抱有任何希望了。

    但耶律大在石在西域一带的疯狂举动还是引起了当时金国皇帝吴乞买的极度不安,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隐患,吴乞买也针锋相对,派兵讨伐西辽。

    不过吴乞买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既然西辽的军队都无法找到金国的正确方位,那么金国军队应该同样也无法找到西辽国的确切位置,所以吴乞买在晚年所发动的讨伐西辽的战争注定也只能是徒劳无功。

    虽然金国暂时拿西辽国没有什么好的办法,但毕竟两个国家领土并不接壤,并且还隔着万余里地,双方都对对手无法构成哪怕是一丁点威胁。

    在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回鹘国的一次进贡活动中,回鹘使者还向完颜透露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曾经不可一世的耶律大石其实早已在三年前就因病去世了,目前实际控制西辽国的是耶律大石的妻子塔不烟,又名感天皇后。

    完颜在得到这个好消息后,决定派人去招降西辽,在他看来小小的西辽国居然连当皇帝的男人都没了,竟然让一个女人来当皇帝,难道这个叫什么塔不烟的女人还敢同大金国抗衡吗?

    于是,完颜派出了一位名叫粘割韩奴的使者前往西辽进行招降活动。

    粘割韩奴同志以前专门是从事出使活动的,由于曾多次成功的出使回鹘国,所以被完颜委以劝降西辽的任务。

    不过这次粘割韩奴的运气非常差,因为对方虽然是一位女性,却是个非常强悍的女性,面对完颜的招降,塔不烟的回答是咔嚓一刀,直接送粘割韩奴上了西天。

    当然粘割韩奴同志没有白死,因为后来的史学家们把他收入了金国忠臣排行榜之中,位居第四位。

    自己的使者也被别人给干掉了,不过完颜却拿相隔万里之外的塔不烟毫无办法,唯一的办法就是学习一下阿q的精神胜利法,不去理会她,就当所谓的西辽国根本不存在,大不了就是面子上难看点。

    所以自从使者粘割韩奴被西辽国的感天皇后给干掉后,金国再也没有同西辽国发生过任何正面的接触。

    那么接下来能够对金国构成威胁的也只剩下来自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了。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自从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之日起,中原王朝同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死博斗就没有停止过。

    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对秦王朝的搔扰,秦始皇曾一度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而长城从此便成为北方游牧民族同中原王朝实际上的军事分界线。

    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大体活动范围主要在今天的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平原一带,这两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比较靠近北方,因此气候条件相对恶劣,不利于发展农业和其它行业,对游牧民族来说唯一可行的行业便是发展畜牧业。

    但光靠养个几千头猪、牛、羊、马哪里能养得活几十万部落成员,如果哪年气候不好,导致动物们大量死亡的话,这些游牧民族们便会很自觉的将目光转向南边富庶的中原王朝,在长达几千里的边境线上随便打个地方搔扰一下,顺便掠夺一些动物和粮食回去过冬便成了游牧民族们的习惯做法。

    第一个在北方草原称霸的民族是匈奴,这位仁兄在北方一带一直称霸了将近三百年,其间曾不停地搔扰秦朝和西汉,最后汉武帝刘彻实在是不胜其烦,便举全国之力,派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狠狠的痛揍了匈奴一顿,才使这位大哥稍微收敛了一些。

    到了东汉时期,匈奴逐渐衰弱,另一位草原上的霸主鲜卑横空出世,取得了对北方草原的统治地位,鲜卑族更厉害,在北方草原整整统治了将近四百年,还一度入主中原,建立了北魏王朝。

    在进入南北朝时代后,北方的游牧民族则换成了柔然,在隋唐时期则被突厥和回纥所占据。

    所有这些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就是:

    一、生活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过的是到处放牧的生活,哪儿有水草,就在哪儿搭帐篷定居,等过一正再换个地方放牧和生活。

    二、军事上则是以骑兵为主,打的是游击战,打的过就抢,打不过就跑,反正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的地盘大的去,有本事你就追到西伯利亚去吧。

    所以历代中原王朝都对这些游牧民族感到比较头痛,基本上没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对付他们,其中除了汉武帝刘彻和唐太宗李世民曾成功的击溃这些游击队员外,其它的统治者对这些游击队员们都是一筹莫展,大部分时候采用的办法便是息事宁人,给点钱物,让他们少来惹是生非。

    到了辽国统治北方时期,草原上不再有一统江湖的武林霸主,整个蒙古草原呈现的是群雄争霸的激烈场面,而这正是辽国统治者所非常希望看到的局面。

    不过到了辽国在北方统治的最后十几年里,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中间终于产生了一位准霸主,它有许多的名字,最早叫蒙兀、后来又叫萌古、萌古斯,不过我们都习惯统一称他们为蒙古。

    蒙古部落最早起源于另一个北方民族室韦,室韦族起先定居在东北小兴安岭和黑龙江一带,唐朝末年,室韦的一个分支蒙兀部开始向西部迁移,最后来到鄂嫩河和克鲁伦河一带定居,并成为当时强盛一时的契丹族的属民。

    但蒙古注定是个不甘寂寞的民族,在一位叫海都的部落酋长的领导下,蒙古部落发展迅猛,并且征服了克鲁伦河上游的另一大游牧民族茶札剌部。

    这一切都发生在辽国统治者的眼皮底下,可惜此时辽国统治者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迷糊先生耶律延禧,耶律延禧正在被阿骨打折腾的头昏脑胀,哪里有什么闲功夫去管远在大漠之中的部落争斗。

    所以蒙古部落乘着辽国衰亡之际,以更快更高的速度进行了发展。

    不过蒙古的发展势头很快就要受到另一个强大邻居的干涉,在辽国灭亡后,白山黑水之间的强大邻居女真族取代了辽国在北方的统治地位,自然蒙古部落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新主人金国的属民。

    但新兴的女真金国可不像辽国那么好忽悠,看到蒙古部落像北方草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般茁壮成长,当时的金国皇帝吴乞买可就座不住了,吴乞买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南方的南宋王朝,他必须采取有效手段来先解决这个潜在的,并且极度危险的对手。

    吴乞买所想出来对付蒙古部落的办法似乎也比较过时,既然你们蒙古已经承认是我们金国的属民,那么就请你们酋长到我们金国上京来作客,一来是为了显示我们金国作为主人的热情,二来也是让你们蒙古人接受一下金国天朝大国的赏赐。

    只要不是傻子都能看出来,吴乞买的这次宴会很明显就是个金国版的“鸿门宴”,如果换了其它人可能会找个借口假装推拖,但此时蒙古部的酋长却很高兴的接受了吴乞买的邀请。

    这位酋长名叫合不勒,是海都的孙子,此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是个非常有能力的蒙古部落首领。

    虽然明明知道吴乞买的宴会凶多吉少,但是合不勒身体内流趟的是蒙古人骁勇善战的血液,蒙古人天就不是胆小鬼,因此合不勒还是决定亲自赶赴这趟鸿门宴。

    在接到吴乞买的请柬后,合不勒率领十几名随从,骑着高头大马一路长途跋涉来到了金国的都城会宁府。

    初到会宁府的合不勒马上装出了一种刘姥姥刚进大观园的感觉,对任何会宁府的东西都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新鲜感,更多时候合不勒等蒙古人还引起了当地金国百姓们的嘲讽。

    而吴乞买在见到合不勒后,对合不勒的那种犹如乡下农民进大城市的模样觉得非常有趣,同时对合不勒本人也非常有好感。

    于是,吴乞买以主人的姿态多次盛宴款侍合不勒等一行人。

    而更好笑的是随后合不勒在宴会上的笨拙表演。

    这位仁兄好象一辈子都没有尝过山珍海味似的,在宴会上完全不顾及别人的惊讶眼光,自己一个人大吃特吃,恨不得把菜桌上的美味佳肴全部塞到自己的肚子里。

    对于合不勒的这种老土行为,吴乞买和大部分金国大臣们的看法是,毕竟是来自偏远荒漠的农民兄弟,可能平时在蒙古草原吃不到什么好的东西,所以表现失态也可以理解。

    因此,吴乞买和金国群臣对合不勒的这一行为的反应是付之一笑。

    当然,这一切都是假象,合不勒虽然来自蒙古大漠,但作为一名酋长不可能连衣食都成问题,他之所以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防止吴乞买在他的酒菜里下毒。

    所以每次宴会吃得酒足饭饱后,合不勒就借沐浴洗澡的机会,将肚里的酒菜全部吐出,虽然合不勒的肚子可能要受点罪,但也总比被人暗算强。

    所以吴乞买和一大帮金国文武百官们都被合不勒这个乡下农民村长给耍了一回。

    不过合不勒在随后的再次表演可就让吴乞买笑不出来了。

    在一次宴会时,合不勒可能确实喝到酒性正酣,开始暴露出了蒙古人天生豪爽、不拘小结的性格,居然跑到吴乞买根前,用手去摸吴乞买的胡须。

    皇帝的胡须哪是你等乡下农民摸的,宴会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异常紧张,吴乞买的许多待卫剑拔弩张,只等吴乞买一声令下,便要将合不勒碎尸万段。

    来自蒙古草原的酋长合不勒的生命在他触摸到吴乞买胡须的那一瞬间凝固了,而整个亚欧大陆一百多年以后的悲惨命运也在这一瞬间凝固了。

    而此时的当事人吴乞买在如何处理胆大妄为的合不勒的问题上基本上有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是对合不勒的行为很生气,将合不勒抓起来,等候处理;第二种选择是对合不勒的行为非常生气,一声令下,将合不勒一刀两段,然后下令对蒙古部落进行清剿,而最后一种选择是吴乞买同志虽然很生气,但为了体现泱泱大国的宽大胸怀,把合不勒当个屁给放了。

    如果吴乞买采取前两种选择,那么多半合不勒的生命就再属于他自己了,蒙古部落的命运也就会变得坎坷不平。

    但很可惜,已经年过百半的吴乞买最终采取了第三种选择,虽然当时吴乞买真的很生气,但作为一名当时东亚地区超级大国的皇帝,如果因为一个乡下农民村长的小小的失礼行为,而将他处死,那就显得吴乞买的心胸太狭隘了,以后金国还怎么去信服天下人呢?

    所以有时候面子问题害死人,吴乞买正是太要面子了,所以作出了令他终生后悔的决定。

    这场摸须风波最终的处理方法是吴乞买再一次对合不勒一笑了之,宣告合不勒无罪,当堂释放。

    但是如果吴乞买知道他的这个决定将会在一百多年后给他的金国和亚欧大陆的几十个民族的命运带来多大的影响的话,他是打死也不会放过合不勒这个农民村长的。

    因为合不勒有个曾孙名叫铁木真,而正是铁木真所率领的蒙古铁骑在一百多年后横扫亚欧大陆,并最终成了强盛一时的女真金国的掘墓人!

    而酒后撒野的合不勒清醒过来,知道自己已经犯下了滔天大罪,只有向吴乞买乞求宽恕。

    吴乞买这时为了体现大国皇帝宽大的胸怀,决定不对合不勒进行处罚,相反还赏赐了合不勒许多布匹。

    不过经过“拔须事件”后,合不勒知道自己随时都会有生命的危险,因此再也不敢在金国继续饮酒作乐,便随意找了个借口,匆匆忙忙告别吴乞买,踏上了返回蒙古草原的旅途。

    吴乞买可能年纪确实大了点,头脑有点犯糊涂,再加上死好面子,所以轻而易举的就把合不勒给放生了。

    但吴乞买糊涂,他身边的文武大臣们可不糊涂,为了不至于让放虎归山的故事重演,大家便七嘴八舌地在吴乞买面前极力诉说合不勒的坏话,目有只有一个,那就是必须斩草除根,干掉合不勒。

    经不住手下们的劝说,吴乞买改变了自己的最初决定,当然促使吴乞买做出思想转变的并不是他真的轻易相信了群臣们的劝诫,而是他突然之间想起了两个人和一件事。

    这两个人是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和自己的大哥阿骨打,一件事是指“头鱼宴”事件,在“头鱼宴”上,耶律延禧一念之差放过了抗旨不遵的阿骨打,从而使自己的国家被阿骨打所建立的金国所灭。

    而吴乞买如今所面临的处境和二十年前“头鱼宴”上耶律延禧的处境是何等的相似,难道合不勒会成为蒙古人的阿骨打吗?难道自己的大金国会亡于此人之手吗?

    在吴乞买的脑海里,合不勒已经变成了一匹来自北方草原的苍狼,这匹苍狼在蒙古草原上纵横驰骋、吞羊食马,正在一天天变得凶猛和强壮,终有一天他的野心会发展得极度膨胀,并最终向他的主人金国发起致命的攻击。

    吴乞买不敢再想了,立即下令派兵追捕合不勒。

    刚逃出虎口的农民村长合不勒同志运气很差,在回家的路上,他被吴乞买派来的追兵给抓获了,当然吴乞买对合不勒的态度还是相当客气,只是请合不勒继续回到上京和吴乞买喝茶聊天。

    合不勒再傻也不可能相信吴乞买的忽悠,乘金兵不注意时,吴乞买偷了匹马又逃跑了。

    这次的合不勒犹如出笼的困兽,在蒙古草原上疾速奔驰,最终摆脱了金兵的追捕,历经艰辛,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克鲁伦河。

    到手的鸭子又飞了,吴乞买的郁闷心情可想而知,但吴乞买知道“纵虎容易擒虎难”这个道理,想再次捉拿合不勒这匹苍狼,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何况目前金国正在和南宋这个强大的对手进行军事对抗,哪有精力腾出手来围剿这个农民村长。

    但就这样放过合不勒,吴乞买显然很不甘心,何况这个家伙对金国还是个潜在的危险对手。

    于是,吴乞买万般无奈之下,再次使出了忽悠的手段,派使者到蒙古部继续邀请合不勒汗到金国作客,虽然明知成功的概率几乎为零,但对付合不勒已经别无它法。

    合不勒当然知道吴乞买的真实意思,不过面对金国的使者,他却主动躲了起来,一切由自己的老婆来接待,村长夫人对金国使者的到来表示了非常热烈的欢迎,并且盛宴款待金国使者,但是对于要求合不勒到金国作客的请求却不能答应。

    吴乞买的第一次忽悠宣告失败,不过吴乞买同志并不气馁,他又第二次派出了使者,再次邀请合不勒到金国作客。

    这下合不勒可没有耐性了,本以为第一次忽悠玩了金国使者,吴乞买应该不会再来搔扰自己了,可没想到吴乞买不撞南墙不回头,继续玩着忽悠人的把戏。

    合不勒面对金国的多次搔扰,已经非常清楚吴乞买的真实意图便是要置自己和蒙古部落于死地,因此决定作出一个会影响整个蒙古部落的重大决定――起兵抗金。

    一个小小的游牧部落要去对抗东亚地区的超级大国,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合不勒的鲁莽行为引起了其它部落成员的强烈不满,大家一致的看法是合不勒可能被烧坏了头脑,满嘴说胡话。

    但合不勒的头脑非常清醒,他已经铁了心要和吴乞买的金国对抗到底,为了防止其它部落的反对,他索性将金国的使团成员一个不剩全部干掉,破釜沉舟,不留后路,反正大家已经得罪了金国人,只有跟着我一起举起抗金的大旗了。

    吴乞买的第二次忽悠行动彻底失败,赔了夫人又折兵,连整个使者团都被合不勒一锅端,一个不剩,全被合不勒这匹狼给吃掉了。

    整个金国朝野都被合不勒这位农民村长的野蛮行径感到万分震惊,但震惊归震惊,此时的吴乞买还真拿合不勒没办法。

    当然主要原因是金国几乎所的有优秀将领和士兵都被派到陕川和江淮前线同南宋军事作战,其实金国的后方东北地区军事力量非常薄弱,如果真的在蒙古草原附近同合不勒展开决战,胜败真还很难预料。

    已经年过半百的吴乞买已经没有了以往那种横扫东北、纵横中原的英雄气概,面对咄咄逼人的合不勒,吴乞买更多的是息事宁人,希望这只苍狼能够安分守已,不要搔扰自己的晚年生活。

    不久以后,吴乞买因病去世,将对付合不勒的艰巨任务丢给了自己的侄孙完颜。

    “灭狼行动尚未成功,后来者们还需努力”,年青气盛的完颜继位后,终于决定向北方草原的叛逆者――苍狼合不勒发起灭狼行动!

    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也就是在完颜刚继位还不到一年时间,完颜便决定小小惩冶一下合不勒这个不听话的农民村长。

    但对于惩治草原上的农民兄弟这种小儿科的行动,对于完颜来说却变成了一个高难度的外科手术,其原因主要是金国的几乎全部精锐部队和优秀指挥官都被派到了淮河、陕川前线,同南宋进行着生死博斗,一时半会儿完颜还没有合适的的人选来对付合不勒同志。

    最后,完颜只好劳驾当时的太师完颜宗磐出面去对付农民村长合不勒,让堂堂的太师去干剿匪的任务,似乎有点杀鸡用牛刀的感觉。

    但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下宗磐同志的军事履历,就会发现其实这位仁兄在金国的几次重大军事行动中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让他去对付合不勒估计无非也就是完颜想让太师同志立点战功,也免得让其它人笑话。

    而太师宗磐所能动用的部队也只是金国的边境地区的一些非正规的民兵和警察部队,因为金国后方也实在没有什么正规部队可以调动。

    但对付合不勒这种牧民村长,宗磐是非常有信心的,于是他和完颜希尹带着一大帮金国的警察部队向大漠中的蒙古部落了起了进攻,不过这场战争的结果有点出乎意料,宗磐和希尹的金国剿匪大军被合不勒的蒙古部落骑兵杀得大败而归,几乎丢尽了完颜的脸。

    第一次征讨牧民行动的失败,并没有引起完颜对合不勒的重视,完颜的看法是那只是一个意外,只能说明太师宗磐的带兵打仗能力实在太差,所以换个将领继续剿匪。

    天眷二年(公元1139年),完颜发动第二次剿匪行动,这次完颜选中的倒霉蛋是万户胡沙虎,这位仁兄在金国和其它国家的史书中都没有详细的记载事迹,连姓氏都无法得知,所以我对他的看法是和前面提到过的刘合孛堇类似,充其量不过是金国的一名二、三流将领。

    而为了确保第二次剿匪的成功,完颜不敢再使用所谓的警察和民兵部队,而是东拼西凑,给胡沙虎提供了一支金国的正规部队,目的就是务必消灭合不勒和他的蒙古部落。

    事实证明完颜的选人眼光非常有问题,因为胡沙虎根本就是个不学无术的愚蠢将领,就连基本的行军打仗常识都不懂。

    蒙古部落位于蒙古大漠之中,地广人稀、幅员辽阔,如果要深入蒙古草原进行作战,必须要寻找熟悉地形的当地居民作向导,才能顺利找到蒙古部落的居住区。

    但胡沙虎自视甚高,在接受了征讨大将军的委任后,便自以为是,率领征讨大军莽撞的一头扎进了蒙古草原,结果是胡沙虎的这支金国大军在蒙古草原胡乱折腾了两个多月,连蒙古人的影子也没看见。

    接下来,就该胡沙虎同志倒霉了,因为深入草原的征讨大军的后勤补给出现了问题,如果再不及时撤回金国,那么胡沙虎和他的征讨大军估计就要饿死在蒙古草原上了。

    所以垂头丧气的胡沙虎带着这支疲惫不堪的征讨大军灰溜溜地向金国撤退,可就在撤退途中,胡沙虎的恶梦降临了。

    就在胡沙虎和他的金国大军行军到“海岭”(今海拉尔山区)一带时,突然漫山遍野出现了蒙古的主力骑兵部队,双方展开遭遇战。

    但此时的金国军队早已身心疲惫,根本无法抵挡住如狼似虎的蒙古骑兵,合不勒率领的蒙古骑兵对金国军队展开了血腥的屠杀,整个海岭一带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当然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金国士兵的鲜血!

    海岭大战,金国军队几乎全军覆灭,主帅胡沙虎尽以身免,逃回金国,合不勒的蒙古骑兵获得了完胜。

    至于为何合不勒能在海岭附近成功的伏击金国军队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有可能是合不勒提前获得了金国军队的军事情报,也有可能只是一次巧合,但不可改变的是这次大战的结果及给蒙古和金国双方带来的巨大影响。

    远在会宁府的金国少年天子几乎无法相信海岭大战的结果,堂堂的金国正规军队居然无法消灭来自荒漠之地的牧民村长,这对金国来说不啻是个巨大的耻辱。

    因此,完颜终于开始正视合不勒――这匹来自北方草原的苍狼。

    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金国和南方的死对头南宋终于签订了和平协议,金国的南方威胁得到了解决,完颜终于决定腾出手来对付合不勒。

    鉴于前面两次征讨蒙古的惨败,完颜决定杀鸡再用牛刀,因为此时的合不勒已经控制了征服了大部分的蒙古草原部落,整个合不勒势力的人口总数已经达到一万户,所以合不勒已经变成了一头凶猛的苍狼,对付苍狼必须使出金国全身的力气来对付。

    而完颜灭狼行动最合适的指挥官便是金国的头号战神完颜宗弼――兀术同志,在成功的迫和了劲敌南宋后,兀术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征途,这次的敌人是北方草原上的苍狼――蒙古人。

    为了消灭胆敢反抗金国的蒙古人,兀术决定一次性解决问题,他从江淮和陕川前线的将士中精选八万精锐部队,向蒙古草原发起了猛烈攻击。

    兀术自然要比胡沙虎强百倍,不会愚蠢到连蒙古人的地盘都找不到,因此合不勒纵横江湖的好日子似乎也要过到头了。

    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金蒙双方在兀术和合不勒两位猛人的率领下,在蒙古草原展开激战,虽然兀术率领的金国最精锐的部队曾多次击败合不勒,但如终无法消灭神出鬼没的蒙古骑兵,相反还经常遭到蒙古骑兵游击队式的袭击。

    金国的战神也终于决定放弃了,当然其中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兀术遇到了和胡沙虎一样的困难,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如果再继续和合不勒在蒙古草原周旋,那么兀术很有可能落到和胡沙虎一样的下场。

    因此曾经强硬无比的兀术也开始息事宁人、委曲求全了,为了不至于使自己的一世英名毁在蒙古草原之上,也为了使金国的北方边境能得到长久的和平,兀术决定乘着金国在军事上还稍占优势之际,促使蒙古停战和谈。

    自以为天下无敌的合不勒同志在和兀术几番激战后,也被战神兀术的超强战斗力所震慑,一来目前蒙古部落的实力还无法构成对金国统治的威胁,二来兀术确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打持久战对蒙古部落十分不利,如果乘此机会和强大的金国议和,对蒙古部落本身是利大于敝。

    基于以上的考虑,处在弱势一方的合不勒也很爽快的答应了兀术的和谈请求,并且蒙古部落还得到了金国的赏赐,包括得到蒙古西平河以西的二十六个城寨和每年都会得到金国的大量牛马。

    从表面上看,这只不过是作为老大哥的金国对小弟蒙古部落的慷慨解囊,但实际上这是兀术为了防止蒙古部落对金国北方边境不断搔扰而采取的绥靖手段,说得难听点就是用土地和钱物换取一时的太平。

    当然,兀术也不是傻子,他也很清楚所谓的和平条约只不过是废纸一张,桀骜不驯的蒙古人随时都有可能撕毁条约,再次出兵搔扰金国,因此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仿效一千多年前的秦始皇,修筑边境防御工事,来阻挡蒙古骑兵的步伐。

    兀术所修筑的边境防御工事沿着今天的中蒙边境由东北至西南贯穿金国全境,被后人称之为金代界壕、又称为金代长城或兀术长城,但它和历代中原王朝所修筑的长城还有着很大的区别。

    最大的一点区别就是金代长城的障碍系统是由壕墙结合的双障结构组成,城墙之后还有壕沟,即使骑兵能跨过城墙,也无法越过第二道壕沟,而到后期,金国所修筑的长城更恐怖,增加了副壕和副墙,相当于是四重障碍,骑兵根本无法跨越。

    兀术还在这些长城的沿线每隔一定距离设置边堡和烽火台,在边堡内设精兵把守,对北方游牧民族的防御基本上做到了万无一失。

    但令兀术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七十多年后,蒙古人在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利用阴山脚下的汪古部人作向导,从西侧绕过金代长城,入侵金国,使金国的千里长城完全失去了应用的防御作用,成了金国版的“马其诺防线”。

    在金国建立才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阿骨打的后代们便和一个生产力极度落后的游牧部落签订了一份既赔地又赔款的和平协议,并且还大兴土木的修筑长城来防御对手,如果阿骨打在世,肯定会被这个所谓的和平条约给气死。

    兀术虽然是战神,但毕竟是人而不是神,没有未卦先知的能力,如果他知道在九十多年后,正是这个合不勒的后代所率领的蒙古人将成为他们女真金国的终结者的话,他肯定会倾尽全金国之人力、物力和财力将这匹来自北方的苍狼彻底消灭掉。

    但是历史不会重演,历史也没能如果。

    不过兀术的绥靖政策在短期内确实获得了很大的效果,在金蒙和约签订后不久,蒙古人的英雄合不勒村长同志去世了,整个蒙古部落开始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金国和蒙古部落在此后的六十多年里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的军事对抗。

    蒙古――这匹北方的苍狼暂时昏睡在克鲁伦河边,不过等他再次苏醒时,他将给金国和整个蒙古草原的其它部落带来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