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六、两度伐宋定界(四)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六、两度伐宋定界(四)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十二月,兀术回到汴京城中,厉兵秣马,以老将阿离补为左副元帅,陕西的撒离喝调回河南担任右副元帅,率领十万大军向淮西一带发起重点进攻,而陕西一带主要由撒离喝的部将完颜习不住和蒲察胡盏向吴发起佯攻,目的只是牵制陕川一带的南宋军队。

    万事俱备,只待发令,在渡过了天眷三年的春节后,兀术于第二年的一月率领大军向淮西进军。

    而且这一年完颜特地改元“皇统”,似乎是为了给正在出征的兀术大军一个好兆头,“金国皇帝一统天下”。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一月中旬,兀术的大军渡过淝水,以摧枯拉朽之式迅速攻占淮南重镇寿春,对淮南形成了合围之势。

    面对再次南下的兀术大军,赵构和秦丞相的以“土地换和平”的计划再次破产,本以为把河南、陕西两地拱手让给兀术可以换回期待以久的和平局面。

    但这次和平的时间持续的有点短暂,不到半年兀术和他的金国军队就控制不住身体内的战争基因,再次发动了军事进攻。

    赵构到此时似乎也明白了一个道理,兀术同志所想要的并不是仅仅一小块土地和一大堆钱,他想要的是整个南宋的江山和自己的地位。

    因此,要想保住自己的皇位和江山,必须暂时抛弃和平的幻想,继续实行军事打击为主,和平谈判为辅的方针,争取用军事手段彻底浇灭兀术的战争狂热度,把兀术牵引到和平谈判桌上来。

    而淮南就将成为宋金两国军事对弈的主战场。

    但是目前的战争对南宋极为不利,当然这一切都是赵构自身己造成的,由于在半年前下达全军总撤军的命令后,淮南一带的军队大部分都撤军过江,退守建康一带,目前在淮南的只有三支军队。

    第一支是刘的部队,共两万人,刘自从在顺昌城下大败兀术后,无可厚非的受到了赵构的大力加奖,很快便被任命这淮北宣抚使,但好景不常,赵构和秦丞相为了实现以土地换和平的计划,决定放弃顺昌,刘被迫退守长江南岸的太平州(今安徽省当涂县)。

    还没等刘明白怎么回事,半年后赵构同志的出兵征令又来了,这次刘的任务是救援庐州(今安徽省合肥市),因为金国的十万大军已经攻破寿春,将下个目标盯住了庐州。

    庐州城的知府便是在半年前帮助刘大败兀术的原顺昌知府陈矩,不过这次刘的运气可不好,还没等他到达庐州,半年前的好搭挡陈矩突然因病去世,整个庐州城内基本上是群龙无首。

    刘到达庐州后,发现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整个庐州城内只有关师古率领的二千守军,并且经过对整个庐州城的巡查后,刘很果然的下了一个结论――庐州城不可守。

    刘并不是个只会空发豪言壮语的猛将,虽然在顺昌城中他可以以二万之众对抗兀术的十万大军,但眼前的情况和顺昌城无法相比,首先是陈矩的去世对整个庐州城守军的士气是个严重的打击,其次庐州城的防御能力根本无法同顺昌相比。

    因此,刘和亲师古率兵冒着大雨连夜撤离了庐州,将一座空城交给了兀术。

    而刘的下一步布署则是领兵驻守巢县附近的东关,从背后威胁金国的主力部队。

    第二支是淮西宣抚使张俊的部队,共八万人,其实张俊本人实际是驻扎在临安一带,这位仁兄虽然也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名将,但他和岳飞、韩世忠还不一样,没有把心思放在如何对抗金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上,而是把心思放在讨好赵构,拍好领导的马屁,希望能得到加官晋爵上面。

    所以别看张俊平时的战功不怎么样,但晋升的步伐却是出奇的快,没打几次胜仗,居然还混了个宣抚使,位居岳飞和韩世忠之上。

    兀术顺昌大败后,张俊乘机率军北上,一度还占领了毫州,可是赵构的撤军令一下,他的反应也最快,第一个跑回了临安,紧紧跟随在领导的周围,而只是在淮南一带驻扎了一侦察部队。

    现在领导有难,需要张俊出兵,那么张俊自然是不敢怠慢的,光靠那支侦察部队给兀术塞牙缝都不够,这种大场合还得自己的主力部队出马。

    张俊率兵日夜兼程向淮南进发,刚来到建康准备过江时,坏消息便来了,原来金国的大军已经攻破庐州、含山,并且正在向和州进军,和州是位于长江北岸的渡口,如果和州失守,那么长江防线将难以防御,当年兀术的大军便是通过和州第一次渡过长江的。

    张俊自然对和州县的重要性相当了解,为了确保长江防线的安全,张俊决定召开全军动员大会,要求全军务必要抢先攻占和州。

    时势造就英雄,关键时刻,张俊手下的都统制王德挺身而出,向张俊请战,要求担任渡江的先锋。

    说起这位王德,也是员勇将,曾有过“王夜叉”的绰号,王德早年曾在刘光世手下担任前军统制,素以作战勇敢而著称,每次刘光世能取得胜仗,多半都是这位仁兄的功劳,但刘光世是不可能让王德这种小角色露脸的,更多的功劳被刘光世霸占,因此王德更多的是反复做着为他人做嫁衣裳的好事。

    好不容易更换了一位领导,结果王德还是继续着自己的不幸命运,每次作战由他出面,战争果实由领导摘取,所以过了十年王德还是个统制。

    但难能可贵的是这位王将军非常忠诚,毫无怨言的为自己的领导效命,既无怨言,也不贪功,碰到这样的部下,绝对是张俊的一块宝。

    不过正当王德率部准备渡江时,更坏的消息又来了,前线报来了和州已经失守的消息,这对王德来说绝对是个非常倒霉的消息。

    但王德是个打仗不要命的人,不管江北正在发生和已经发生了什么情况,他的任务就是夺取和州。

    一鼓作气之下,王德渡江成功,抢先占领了和州,并乘胜追击,在含山打败了金国猛将韩常,一举夺回了含山城。

    第三支部队是杨沂中所率领的卫戍部队,共三万人,杨沂中原本是张俊的部下,由于在对齐国的作战中发挥出色,杨沂中也被任命为淮北宣抚副使,这次杨沂中奉赵构之命率领,从杭州出发,兵发淮南,救援庐州。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二月中旬南宋三路大军向含山以东的柘皋镇附近进军,准备在柘皋同金国展开生死大战。

    而此时从含山战场败退的韩常部队也退守至柘皋镇,韩常和左副元帅阿离补合兵一处,由于柘皋地势一马平川,非常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军团作战,因此这哥俩便把十万骑兵分左、右翼布置在柘皋镇,准备把柘皋镇作为最后的决战场所。

    同时为了破坏南宋军队的行军路线,韩常和阿离补还想出了损招,派兵将石梁河(柘皋河)上的桥梁全部毁坏,目的是阻止南宋军队的进军。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二月十七,刘部率先到达石梁河边。

    虽然河流上面已经没有桥梁,但刘发现有一处渡口非常狭窄,大约只有二丈宽,因此他很快下令全军将士搜集树木,搭设简易的木桥。

    人多力量大,不到一天时间这座人工木桥就已经全部竣工,而刘的这次人工搭桥工程进行的非常及时,因为第二天的早上,杨沂中和王德的部队便赶到了渡口边,。

    立功心切的杨沂中率先渡河,向对岸的金国骑兵发起功击,但很快便受到挫折,全军败退。

    如果不能挽回杨沂中的败局,那么柘皋将成为这三位南宋将领的伤心地,但有位不怕死的“王夜叉”王德在场,那么战局就将发生逆转。

    王德看到杨沂中败退后,立刻率部跨过木桥,杀入金国的骑兵右翼部队,金国右翼部队中有一员武将准备出马迎战王德,结果还没等靠近王德,便被“王夜叉”一箭射杀。

    乘着金兵主将阵亡,全军士气低落之际,王德和刘、杨沂中、刘分别率领长斧队展开了大反击。

    金国军队中还有那么一部分顺昌战役中的幸存者,当看到刘部队的旗号后,他们在精神上已经崩溃,选择的唯有撤退一条道路。

    经过激烈的鏖战,金国军队遭受惨败,全军退守镇北的紫金山。

    而在取得了一场骄人的战绩后,南宋方面的总指挥张俊先生又一次堂而皇之的站出来摘取王德的胜利果实。

    但张俊这次想摘取的胜利果实有点大,他想乘此良机率军北上,击败兀术,立下不世战功。

    因此从金国方面传出令张俊非常兴奋的消息,那就是金国军队准备全线撤军,渡过淮河。

    这对张俊来说,可谓是天大的好消息,乘金军败退之际,来个全线追击,说不定能搞一次大的胜仗。

    于是,张俊同志为了实行大计划,便开始搞小动作了。

    这三支部队中王德本来就是自己的部下,要想升官晋爵,还得靠这位王夜叉,而杨沂中以前又是自己的老部下,关系亲密,能够靠的住,只的一个刘的确非常碍事,并且刘平常对自己就很看不顺眼,因此这次北上进军的好事,绝对不能让刘参与。

    于是,刘被迫返回太平州,而张俊则汇合杨沂中部,准备耀兵淮上,独享打退金兵的战功。

    而此时驻扎在鄂州的岳飞接到赵权要求援军淮南的命令后,也风驰电掣般地赶到了庐州。

    但张俊同志很不给面子,由于张俊同志具有南宋武将的普通毛病――忌炉,尤其是张俊,对岳飞和刘等能征惯战的武将非常忌恨,你岳飞要来和我张俊抢功劳,门都没有。

    但要打发岳飞,也得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张俊的理由是“前途乏粮,不可行进”。既然人家前线总指挥都发话了,那么岳飞也不好意思自个儿去北伐,只好退守舒城,等待命令。

    赶跑了刘,又忽悠了岳飞,张俊终于达到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下一步便是率领两支部队向淮河进发,以实现自己的丰功伟绩。

    可惜张俊同志的这次宏伟计划注定又要成为“水底月、镜中花”,因为他的对手是战神兀术。

    兀术在得知自己的主力部队在柘皋镇遭受重创后,立即第一时间及时做出了军事调整。

    首先是派人到处散布金国主力部队即将北归的消息,然后再派重兵埋伏在濠州(今凤阳府)附近,准备向濠州发起攻击。

    而张俊注定不能成为像岳飞、韩世忠、刘一样的一代名将,因为兀术北退的仅仅是少量部队,张俊居然没能看破兀术的声东击西之计,所以战事未开,南宋军队已经棋输一着。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三月四日,兀术派先锋官孔彦舟率重兵攻打濠州,彻底打乱了张俊的北伐大计,一步棋便扭转了先前的不利战局。

    张俊慌乱之下再次命令杨沂中和刘两位猛将共同救援濠州。

    三月九日,张俊和杨沂中、刘的十三万大军汇合于濠州以东六十里的黄连埠,但很快传来了濠州已经失守的消息。

    而兀术同志再次散布烟幕弹,声称决定放弃濠州,继续北归之路。

    张俊同志已经上了一回当,所以没有上第二次当

    但这次轮到杨沂中同志被忽悠了,由于解围心切,杨沂中又一次犯了轻敌冒进的毛病,率兵杀入濠州城。

    当然,杨沂中这次又成为了倒霉蛋,兀术就在濠州城中埋伏了精锐部队,早就等着张俊同志往里钻呢?

    结果张俊没等来,却来了个冒失鬼杨沂中。

    不过还好,在得知杨沂中被金国伏兵包围后,张俊总算干了件正事,率兵把处于包围之中的杨沂中和王德给救了出来,但城中的南宋军队伤亡怠尽。

    濠州的失守震惊南宋朝廷,连赵构也座不住了,生怕兀术会乘此机会攻打江南,赵构连忙命令东线的韩世忠和西线的岳飞同时两面夹击,救濠州!

    韩世忠从楚州出发,星夜疾驰救援濠州,在濠州失守后的第三天,韩世忠终于赶到了濠州。

    但此时南宋军队的败局已经无法挽回,杨沂中的部队已经全部南逃,韩世中只好率领三万军队在淮河沿岸同兀术展开周旋。

    已经成功扭转整个战局的兀术全军士气大振,兀术命令金兵们将伐木塞于濠州附近的赤龙洲,阻击韩世忠的军队前进。

    在这种非常不利的局面下,韩世忠选择了保存实力的方法,率兵且战且退,全军安然退回楚州。

    舒城的岳飞部在得知战局突变后,立即率兵北上救授,很快便攻破了濠州以南的定远县。

    刚赶跑了韩世忠的兀术,又一次将面对克星岳飞的挑战,不过这次兀术选择了退让。

    三月十二,兀术率领金国大军渡淮河北归。

    三月十四,张俊率部渡江返回建康。

    三月十八,刘率部渡江返回太平州。

    柘皋之战宣告结束。

    南宋军队在先胜的有利局面下,由于总指挥张俊的错误决策,导致濠州失守,丧失了大好的局面,最后被金国以奇计取胜,失去了击溃金国军队的良机。

    而金国在前期作战非常不利的局面下,兀术利用声东击西之计,迷惑对手,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战果。

    但柘枯皋之战后,作为金国的头号战神和战争狂人――兀术同志却在战后对南宋的军事和政治方针上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金国鹰派的头号人物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美好的理想和愿望,改为执行和平主义路线,并最终成为和平谈判的倡导者。

    柘皋之战先败后胜,成功扭转战局的兀术在北渡淮河后,丝毫没有半点喜悦之情,因为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奋斗目标将就此发生重大的转折。

    促使兀术思想发生重大转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来自金国内部,军事人才的匮乏和政治派别的内轧

    自从阿骨打宁江州起兵反辽以来,女真族的优秀将领是层出不穷,从阿骨打、吴乞买、完颜杲到宗干、粘罕、宗望、兀术、娄室,哪一个不是勇冠三军的将才。

    可是自从第三代掌门完颜继位以后,大量的优秀将才由于正常或非正常的原因死亡,到兀术想对南宋搞一次正式的大规模军事行动时,他发现能用的将领只有自己和撒离喝两个老家伙,这对建国还不到二十年的金国来说,简直就是个悲剧!

    同时,由于这几年金国内部的政治斗争日益频繁,先是保守派的宗磐等人用计除掉了粘罕,而后是改革派的宗干、兀术又干掉了保守派的宗磐和挞赖,最后就是改革派内部又发生了自相残杀,兀术又乘机落井下石除去了完颜希尹。

    俗话说,“内乱是国家衰败的开始”,整个金国的综合国力经过这样一番你死我活的斗争,终于开始走下坡路。

    第二个原因是来自对手南宋方面,自从赵构在靖康之难称帝后,狗屎运气一直出奇的好,几次三番都逃脱了金国的大追捕,而等南宋小朝廷正式稳定局面后,南宋方面突然一下子冒出了大量的优秀将领,诸如岳飞、韩世忠、刘、吴氏兄弟、李显忠、杨沂中等等,就连“马屁大王”张俊同志偶而也会有神来之笔。

    这帮猛人随便拎出来一位,都可以和兀术相抗衡,如果金国光靠兀术一个人支撑,根本无法再同南宋进行军事对抗。

    兀术同志非常感叹命运的不公,无能的南宋皇帝居然得到了一大帮能力超强的南宋大臣,这难道就是历史和兀术开了个大玩笑吗?

    基于金国内部和对手南宋两方面的原因,兀术深感就凭金国目前的实力已经无法再像干掉辽国和北宋那样消灭南宋,弄不好连刚刚收复的河南、陕西都很有可能被南宋重新占领,而金国自身也急需获得休身养息的喘气机会。

    如果再把消灭南宋作为金国的最高军事纲领那就显得有点自欺欺人,目前最好的选择也许就是大家座下来喝喝荼、聊聊天,争取能以最大的利益和南宋方面达成互不侵犯条约。

    因此兀术决定放弃自己为之辛辛苦苦追逐了十多年的美好梦想,决定首先向南宋方面提出和平谈判的请求。

    像兀术这样著名的战争狂人最终转变为著名的和平人士的例子也为数不少,最著名的两位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拉宾和沙龙,兀术基本上也就是金国版的拉宾和沙龙。

    貌似强盛无比的金国居然主动向死敌南宋抛出了橄榄枝,那么最高兴的就应该是南宋的温和派首脑皇帝赵构和丞相秦桧。

    赵构是自从当上皇帝的第一天起,就非常真诚的希望和这个北方强大的邻居金国作一对好朋友,即使金国曾经抓获并羞辱过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也无所谓!

    而秦丞相则是在被金国俘虏并长期在金国生活后,不知道是否是因为近朱者赤的原因,居然也开始大谈和平路线。

    这一臣一君,一搭一挡,相互配合的非常默契,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千方百计的要把金国拉到谈判桌上来。

    曾经在天眷元年(公元1139年)秋,南宋和金国之间就差一点儿实现了永久和平,可惜好景不常,和平条约签署还不到一年,秦丞相在金国的好朋友挞赖同志便死于自己人之手,所谓的和平条约基本上成了一纸空文。

    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金国以兀术为首的战争狂热派占据军政大权,赵构的南宋政府被迫启用大量主战派的将领进行抵抗。

    但赵构一直提倡“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策略,虽然对来犯的金国军队要进行稍加抵抗,但宋国是不可能赶跑金国的,而金国目前的状况也不可能消灭南宋,双方的军事力量其实已经达到某种意义上的平衡。

    谈判之路永远不能上锁,解决宋金两国的深仇大恨最后还得靠双边谈话来解决,这就是赵构的思路,也是秦丞相的思路。

    所以在顺昌大捷和郾城大胜后,赵构和秦丞相还主动命令河南前线的宋军主力部队后撤,甚至动用了十二道金牌将一向很不听话的岳飞也召回了淮河以南。

    不过兀术同志随后的表现却令赵构和秦丞相很失望,主动送回土地,还得不到兀术的感谢,甚至兀术又开始主动进犯。

    所以赵构还得派兵对兀术进行稍加惩罚,结果便有了柘皋之战。

    功夫不负有心人,柘皋之战后,在南宋人眼里一向顽固不化的兀术同志终于醍醐灌话份量也够足,由他出面也比较适合。

    而张俊也非常配合地开始了他的整风运动,当然这次整风的主要受害人自然离不了岳、、韩、刘三大将,首先倒霉的是刘。

    张俊在柘皋之战结束返回临安后,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先将柘皋之战的功劳归到自己名下,然后上奏刘作战不力,而赵构也很配合的将刘贬为宣抚判官,荆南知府。

    刘同志遭遇了人生的第二次*,不过刘同志的抗击打能力非常顽强,二十年后,他将再次出现在硝烟弥漫的宋金战场。

    刘完蛋了,接下来该轮到岳飞和韩世忠了,张俊给他俩安排的罪名是救援不力。

    不过这次张俊的计划没得逞,主要原因是他的这个所谓救援不力的理由实在是没有什么说服力,就连傻子也看的出来,兀术是在岳飞和韩世忠的双压力下才被迫放弃濠州,渡淮北归的。

    所以张俊决定采用第二套整人方案,不过这次张俊的计划似乎有点损人不利已,因为他自己主动向提出赵构要求归还兵权。

    赵构和秦丞相自然非常配合地答应了,既然连张俊同志都交出了兵权,那么岳飞和韩世忠就没有理由再继续掌握兵权了。

    于是赵构下令张俊、韩世忠、岳飞三人共同进京论功行赏,乘此机会把三位猛人的兵权一骨脑全收了,张俊和韩世忠同为枢密院使,而岳飞则担任枢密院副使。

    枢密院使是从唐朝开始实行的一种官职,相当于是宰相之职,到宋代后,枢密院的最高长官枢密院使虽然有调兵之权,却不掌握兵权。

    张俊的这一招自残法非常毒辣,连带解决了岳飞和韩世忠两位南宋的名将,不过张俊实施自残法的前提是他已经充分获得了赵构和秦丞相的信任,所谓的自残似毫不会影响到他人生的政治前途。

    南宋的四大将有三位已经被彻底解除兵权,剩下一个也已经成功转变为和平派,赵构和秦丞相所倡导的和平谈判似乎已经不会再遇到任何阻碍了。

    但南宋方面所采取的种种友好行为并不能消除兀术对南宋方面和平谈判的疑虑,因为在陕西战场,南宋方面仍然有那么一小部分不听话的顽固分子还在和兀术的金国军队进行着殊死博斗,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川陕一带的头号军事强人――小吴将军,吴!

    就在兀术和南宋四大将在淮南一带激烈鏖战,打得不可开交时,沉默了很久的陕西战场也突然开始热闹起来了。

    因为兀术在皇统元年对南宋进攻的重点主要在淮南方向,至于陕西一线,右副元帅撒离喝只是派了手下的完颜习不住和蒲察胡盏这一文一武两员大将率领五万大军对陕西进行试探性进攻。

    不过这种试探性进攻在战争初期居然还取得了一定的胜果,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六月,也就是柘皋大战后不久,金国在凤翔一带的主力部队对驻守宝鸡的杨政发起了攻击,在经过一番血战后,金军终于占领了宝鸡,并对军事重镇和尚原构成了威胁。

    形势对陕南一带的南宋军队非常不利,川陕最高行政长官胡世将再次召开了蜀中三巨头的军事会议,小吴将军再次挺身而出,要求率领三万精兵,收复秦陇,并发誓发如果不能取胜,誓以必死。

    好象吴每次大战前都喜欢发出一些豪言壮语,而且每次发言后都能打胜仗,所以胡世将非常配合地答应了吴的请求,并且为了保证吴的北伐行动,胡世将还命令杨政出兵和尚原、郭浩出兵商州,全力配合吴的进攻。

    遇到胡世将这样深明大义的主帅,是吴的福气,所以也该着吴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

    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九月,吴率领手下的三万精兵向秦州(今甘肃天水市)发动了攻击。

    秦州是三国时候魏蜀交战的古战场,军事地理位置非重要,金国的两名统帅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亲自率领数万大军驻扎在秦州附近的丁刘圈,准备迎接吴的挑战。

    九月十六,吴兵分两路,命令部将姚仲率兵攻打丁刘圈,而自己则亲自率兵攻打秦州。

    秦州城的守将在南宋大军压境的情况下,无心守城,很快就开门投降,而丁刘圈的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在得知秦州失守后,也开始无心恋战,很快便放弃丁刘圈,撤往渭水北岸的剡家湾。

    剡家湾位于渭水北岸,湾内有一座高原,名叫刘家圈,湾后筑有一座城池,叫腊家城,整个剡家湾地势平坦,非常合适大规模的军团作战,并且刘家圈前临峻岭,后控腊家城,进退自如,是个非常理想的御敌之所。

    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是撒离喝手下有名的文武二将,胡盏作战勇猛、但有勇无谋,而习不住则善于谋略,两人的配合相得益彰,因此撒离喝经常派这两位共同搭档出战。

    对这次固守剡家湾,胡蒲察胡盏和完颜习不住都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在他俩看来,剡家湾的防御本来就固若金汤,再加上他俩的文才武略,那么吴的攻城只是白费力气而已!

    吴当然不会被这小小的剡家湾吓倒,在率兵包围了剡家湾后,吴针对如何攻克剡家湾再次召开发军事会议。

    部将姚仲的观点是强攻刘家圈,虽然很多部将认为强攻可能会导致大量的伤亡,但吴还是同意了姚仲的观点。

    不过在攻城之前,吴也学刘和金国玩了回忽悠的把戏,他首先在发动攻击的当天给城里的胡盏和习不住送了封信,大意是我们明天要发动攻击,请你们作好准备。

    胡盏本来就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夫,对于吴的这种把戏自然看不出什么名堂,但所谓的参谋长习不住居然也看不懂吴的用意,可见习不住也最多就是个徒有虚名的善谋者。

    参谋长习不住的所谓高见是吴根本不敢攻打刘家圈,之所以派人下战书,无非是起到恐吓作用,而我们金国勇士并不是吓大的,所以随便你吴怎么折腾,我们就是不出战。

    习不住的高见果然是高见,因为明天果然吴的军队没有任何动静,那就说明吴根本没有能力攻下剡家湾,大家该喝酒的继续喝酒,该睡觉的继续睡觉。

    吴的迷惑计终于达到了目的,在发出战书后的第二天,吴乘着夜色兵分两路强攻剡家湾。

    受到攻击的金兵猝不及防,一片混乱,不过胡盏和习不住毕竟也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一阵慌乱后金军开始占据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向宋军发起反击。

    形势对南宋开始变得不利,吴又一次站出来,身先士卒向金国的营寨发起攻击。

    胡盏和习不住可不是撒离喝,哪里搞得过拼命三郎似的吴,全军士气大落,最后被迫退守腊家城。

    吴的军队占领剡家湾后,似毫不给胡盏和习不住任何喘息的机会,又率领大军将腊家城团团包围,不分昼夜地进行攻城。

    腊家城的失守似乎就在眼前,胡盏和习不住很快就会变成吴的俘虏,但历史似乎和吴、胡盏和习不住开了个天大的玩笑。

    对于陕西战局的风云变幻,兀术当然不可能袖手旁观,在前期战局较为有利和时候,兀术当然不可能主动提出收兵和谈。

    可是自从吴发兵以来,陕西的局势锋转直下,秦州、陇州、华州分别失守,就连凤翔和京兆都有丢失的危险。

    所以兀术便开始对赵构和秦丞相发威了,你们不是要和我们金国和谈吗?既然大家都已经进行和谈了,为什么你们的军队还要继续抵抗,不听命令呢?难道你们还要打仗吗?

    金国的头号猛人发话了,赵构和秦丞相当然不敢不听,既然对方真心实意的要进行谈判,那么我们也要表示一下诚意,陕西前线的将士们都全部给我停火。

    为了确保能让自己的命令及时下达到陕西前线,赵构甚至动用了驿站来传递自己的金牌令。

    可能在即将攻克腊家城的那一瞬间,吴突然接到了赵构发来的金牌令,只有四个字“勒兵归戍。”

    可以想像吴此时的心情有多么复杂,和当年岳飞的心情应该是比较相同,但吴不是岳飞,他的政治经验应该比岳飞更成熟,所以在接到赵构的第一道命令后,吴义无反顾地率兵放弃腊家城,返回秦州。

    即将沦为吴手下俘虏的胡盏和习不住大难不死,最终都得到了善终,胡盏被封为凤翔尹,五十五岁去世,而习不住则被封为河南尹,五十八岁去世

    陕西一带的其它南宋军队在分别接到退兵的命令后,于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十月全部放弃对金国军队的进攻,宋金双方再次罢兵,陕西前线再次呈现平静的局面。

    淮河一带南宋方面已经撤军了、三大将的兵权也已经解除了、陕西前线的军队也已经撤军了,赵构和秦丞相似乎已经满足了兀术所要求进行和平谈判的一切条件。

    但事已至此,兀术好象还不急于进行和谈,因为兀术所开出的和谈条件还没结束。

    这次是兀术提出的最后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对赵构和秦丞相来说难度一点也不大。

    因为兀术这次需要的只是一个人,确切的说是需要一个人的生命!

    兀术在得知南宋方面正从各条战线大规模地撤军后,似乎对赵构和秦丞相要求和谈的诚意还持有怀疑态度,因此他向赵构和秦丞相开出了他的最后一个条件――除掉岳飞。

    岳飞位列南宋中兴四大将之一,为赵构和南宋小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赵构对岳飞同志是既爱又恨,一方面岳飞确实是个统兵打仗的军事将材,关键时刻还得靠他来维持南宋的半壁江山,而另一方面,岳飞在政治方面又非常的不成熟,动不动就高喊着收复中原,迎回二帝的口号。

    你说你想收复中原也就罢了,但为什么非要提到什么迎回二帝呢?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触到赵构的痛处,要不是前方金国进攻猛烈,赵构恐怕早就把岳飞给打入冷宫了。

    柘皋之战后,赵构为了迎合兀术的意图,把手握重兵的岳飞调到楚州一带,担任枢密副使的工作,也就是想把这位猛人闲置起来,省得到处给金宋和谈添麻烦。

    不过岳飞是不太可能再给赵构添麻烦了,但是麻烦却主动找到岳飞了。

    因为兀术要取岳飞的性命。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兀术和南宋的众多将领都曾经结下过深仇大恨,远的从黄天荡的韩世忠到和尚原的吴兄弟,近的就是顺昌城的刘和柘皋大战中的王德、杨沂中等等,为什么兀术偏偏会选中岳飞作为复仇对象呢?

    关键原因还在于岳飞同志在中原击败兀术后,所抒发的一段豪言壮志引起了兀术的极度不满。

    岳飞在朱仙镇大捷后,曾经和部将们在摆酒庆功时乘着酒性说了一段话:“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黄龙府在什么地方,我相信大家也不会陌生,黄龙府在今天吉林省农安县附近,距离当时的金国都城会宁距离非常近。

    岳飞的这句酒后豪语的意思也很好理解,那就是我岳飞要一直打到你们金国的老窝,把你们金国给灭了,然后我再和各位痛饮庆功酒。

    当然岳飞是否有能力打到黄龙府,我们暂且不论,但岳飞将消灭金国作为自己的理想,那就要引起兀术的极度不满。

    万一哪天岳飞重掌兵权了,再次发动对金国的北伐,那对金国来说不啻是个恶梦。

    所以最好在自己有生之年,乘着这次和谈的机会把岳飞给干掉,帮助金国解除掉一大威胁。

    这次岳飞同志的坏运气真到坏到家了,碰到兀术这样一个综合能力超强的对手,他也只能自认倒霉了。

    而赵构和秦丞相为了保证此次和谈的成功,决定以牺牲岳飞以换取和金国的和平共处。

    但如何除掉岳飞,又得让赵构和秦丞相大伤脑筋,赵构同志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无缘无故把岳飞给咔嚓掉,不管怎么说,总得找一个说得过去的理由,所以“马屁将军”张俊同志再次出场。

    张俊这次对付岳飞的招数更加狠毒,他用恩威并施的手段收卖了岳飞的部将王贵和王俊,然后王俊和王贵就很配合地向朝廷告发岳飞部将张宪谋反。

    金国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十月,岳飞、岳云及张宪以救援淮西不力和谋反之罪交到大理寺进行隔离审查。

    可能岳飞同志平时在朝中得罪的人很多,再加上这次是赵构和秦丞相铁了心要干掉岳飞,所以整个南宋朝廷的文武百官虽然知道所谓的岳飞谋反案肯定是冤案,但也几乎没有人站出来为岳飞说话。

    甚至像谏官万俟等人,由于平时和岳飞不合,在这种时候想着法子落井下石,千方百计的编织各种罪名,目的就是要致岳飞于死地。

    岳飞的战友兼好友韩世忠忍无可忍,终于站出来为岳飞说话,他当面质问秦丞相,岳飞到底是犯的什么罪?

    而秦丞相的回答则是非常理直气壮,“岳飞和张宪的谋反之事不是很明确,但这种事情莫须有。”

    秦丞相所说的莫须有的意思就是说可能现在岳飞他们还没有谋反,但将来他们肯定会造反,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可能发生,那只有先将可能发生的萌芽扼杀在可能的摇篮之中。

    韩世忠听后,无可奈何,只有长叹服一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丞相可不管什么服不服天下,反正岳飞已经有了可以让他结束生命的理由,为了防止夜长梦多,赵构和秦丞相决定提前结束岳飞同志的生命。

    金国皇统元年、南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除夕,正当普通百姓们正在家中等待新年到来之时,岳飞被赵构和秦丞相在临安大理寺的狱中赐死,年仅三十九岁,同时遇害的还有岳云和张宪。

    岳飞之死制造了南宋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历史是公正的,在岳飞遇害二十年后,南宋的第二代皇帝赵继位后立即下令给岳飞同志平反昭雪,恢复了岳飞同志生前的一切荣誉。

    对于抗金英雄岳飞,百姓们是不会忘记的,而对于那些制造岳飞冤案的凶手,百姓们也是不会忘记的。

    在杭州,后来的百姓们为岳飞修建了一座岳王庙,用来记念这位南宋的一代名将,而在岳王庙的门口还铸了四位铁像,永远跪在岳王庙门前,他们分别是秦桧、王氏(秦桧之妻)、张俊和万俟。

    但我认为这些铁像中似乎还应该有一个人的位置――那就是赵构。

    金国的头号战神兀术在借助赵构和秦丞相之手如愿以偿地除掉了金国的头号威险分子岳飞后,终于在精神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万事俱备,准备和谈。

    这是金国和南宋之间进行的第二次正式和谈,第一次和谈是由金国的保守派发起的,而这第二次和谈却是由金国强硬派的首脑兀术主动倡导的。

    在得知南宋的几位主战派猛人或免职,或死亡后,兀术对这次和谈的成功充满了信心,因为除此之外,他手中还握有一张对付赵构的超级王牌。

    这张超级王牌便是十四年前被粘罕和宗望抓到北国去的赵桓同学。

    我们前面讲过,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在靖康之难后被带到了金国上京会宁,遭受了人生之中的巨大耻辱,后来赵佶和赵桓还分别被吴乞买封为昏德公和重昏候,连封号都极尽讽刺色彩。

    金国天会八年(公元1130年),赵佶父子被发配至金国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城北)囚禁起来,赵佶老师毕竟年事已高,在肉体和精神上都饱受了极大的折磨后,于金国天会十三年(公元1135年)四月在屈辱中死去,很巧的是他比金国的老大吴乞买多活了三个月。

    赵佶虽然死了,但赵桓毕竟年青,所以还活的好好的,再加上完颜继位后,金国高层对原来被俘的北宋王室成员的态度要明显好了许多,赵桓还被封为天水郡公,生活、物质各方面的待遇都比以前有所改善。

    当然,这并不是以完颜为首的金国高层贵族真的开始大发善心了,而是他们已经很清楚的认识到了赵桓同学的政治价值。

    在当前南宋军事实力水涨船高的形势下,如果南宋方面将来出现一位稍微贤明的君主,那么对金国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威胁。

    所以在必要时候,可以把赵桓同学推到前面当作挡箭牌,让赵桓同学担任中原地带的傀儡皇帝,让赵构兄弟两人自相残杀,金国就可乘机座收渔翁之利。

    这个非常高明的主意是兀术同志的创造发明,因为赵构同志最害怕的就是出现这样的局面,所以赵桓同学还得好好的活着,不能出现各种意外。

    对于这次和谈,兀术其实早就已经打好了和谈的草稿,主要无非是三个方面内容,第一是金钱、第二是土地,第二是名分。

    金钱方面兀术的开价是南宋每年向金国交纳白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五万,称之为“岁贡”,金国似乎双二十五万这个数字比较迷信,因为在二十多年前,阿骨打向辽国耶律延禧索要的战争赔款也是二十五万银和绢。

    领土方面兀术可谓是动了番脑筋,自古历史上南北分治的局面也不少,但南北领土的分界线都各有不同,两晋时期是以大体以长江为界,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以黄河为界,而这次兀术选择了一个中间地点――淮河来划分国界。

    兀术的领土划分原则是金国和南宋在东线以淮河干流为国界,在陕西以秦岭大散关为国界,淮河以北的唐邓两州归金国,地跨秦岭的秦、商两州,双方各得一半。

    到于名分方面,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南宋必须无条件地向金国称臣,并且在每年金国皇帝生辰及元旦派使臣前来祝贺。

    兀术所提的和谈条件其实对南宋方面是相当的不利,因为目前的军事形势对金国来说并不有利,淮河和秦岭以北的大量州县其实还控制在南宋军队手中,如果双方真的继续打下去,胜负输赢还很难定论。

    但我们的赵构和秦丞相已经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了,赵构一心想的是和平,至于什么恢复中原、驱除金国,他认为自己没那个能力完成所谓的不世之功,目前南宋需要的是和平,至于什么复国大计,那就只有交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了。

    所以赵构很爽快的答应了兀术的所有请求,皇统元年(1141年)十月派使者魏良臣等出使金国,商谈议和之事,魏良臣在八年前曾经出使过金国,所以对这种出使任务还算比较熟悉。

    而兀术这次可能真的铁了心想和南宋方面和平共处,在魏良臣出使金国后不久,也派户部侍郎萧毅和翰林侍制邢具瞻前往南宋进行最后的谈判。

    皇统元年(1141年)十一月,萧毅和邢具瞻渡淮过江,来到镇江一带。

    萧毅和邢具瞻都是以前辽国的降臣,这次能够出使江南,而且又是以战胜国使者的身份来南宋,自然是非常的趾高气扬。

    而萧毅同志的做法更过分,他居然派人做了一面“江南抚谕”的大旗挂在船上,准备带着这面大旗渡过长江。

    不过萧毅同志显然低估了南宋方面大臣们的智商,但对于萧毅这种带有污辱性的行为,南宋方面终于有人站出来进行阻止。

    这个人叫刘子羽,原先在张浚手下担任幕僚,由于慧眼识英雄,向张浚推荐了刘、吴氏兄弟等多名猛将,曾经也多次参加过陕西一带同金国的战斗,后来被调任镇江知府。

    镇江知府刘子羽得知金国使者居然带着这样一面大旗招摇过江后,显得勃然大怒,立即派人将这面大旗,还警告萧毅在镇江境内不得悬挂此类大旗。

    萧毅此时算领教到了南宋方面能人的厉害,至此他这个金国使者的傲慢态度才开始有所转变。

    而刘子羽则就倒霉了,由于受“拔旗事件”的影响,刘子羽被秦丞相等人以“破坏和谈”之罪而降职,最后刘子羽干脆辞官回家,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刘子羽在解甲归田的日子里,还曾经受好友吏部待郎朱松之托,将朱松的儿子抚养成才。

    而刘子羽的这个养子以后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学家,他的名字叫朱熹!

    经过金、宋双方频繁互派使者的谈判,兀术和赵构这次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完成了金国和南宋历史上的第二次正式和谈。

    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二月,南宋方面派使者曹勋出使金国,交纳岁币,并献上誓表,也就是南宋方面对相关谈判内容的承诺书,给完颜,双方约定生生世世、永永远远遵守这份和约。

    既然人家南宋方面已经完全遵守了和谈的条件,那么金国方面也就不能失信于天下了。

    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三月,完颜命左宣徽使刘以衮冕圭册册封康王赵构为南宋皇帝,南宋在名义上正式成为金国的附庸国。

    同时完颜便下令释放北宋的主要皇家成员,其中包括赵构的生母韦氏等,而北宋赵佶老师和郑皇后的灵柩等也全部送还南宋。

    不过谁都可以释放,但唯独赵桓同学不能释放,这既是金国方面的意思,也是赵构同志的意思。

    皇统二年三月,金国皇统年间和南宋方面的和平谈判活动正式宣告成功,在经过了十五年你死我活的相互博杀,在双方无数的将士流尽了最后一滴生命的鲜血后,终于金国和南宋这一对有着血海深仇的对手握手言和了。

    十二世纪四、五十年代,金国和南宋将联手将给中原的百姓们带来短暂的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

    赵构用金钱、土地、名分和岳飞的生命换来了南宋将近二十多年的和平,他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继续游山玩水,寻欢作乐了,而秦丞相作为这次和谈成功的第一功臣,被封为太师、秦国公、魏国公,个人的荣誉超过了北宋的蔡京、童贯,从此开始了他作为朝中二号人物对南宋政权长达十五年的控制。

    金国的强硬派首脑兀术在战争的最后时刻选择了和平谈判的道路,为金国在经济、政治、疆域各方面都争取到了最大的国家利益,不亏是金国自吴乞买去世后出将入相之第一人。

    而金国本身也获得了难得的和平机会,完颜完全可以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再次进行大规模的各项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金国的内政和经济,使金国以最快的速度加速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然而,兀术千方百计所带来的和平局面并未给金国带来多少福音,因为金国在解决了南宋的问题后,外部危机仍然继续存在,并且金国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以前各个王朝所经历过的老路,金国朝廷的党争和内乱也开始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