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六、陕川大决战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六、陕川大决战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正当兀术率领的金国东路大军在淮河及江南一带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时,西线的金国军队也向陕西及四川一带发动了猛烈的攻击,目的就是与兀术的东路军形成东西包围的态势,争取一举消灭南宋的残余抵抗势力。

    西路军的统帅便是金国的“常胜将军”娄室,自从四年前亲手活捉辽国末代皇帝耶律延禧后,娄室的名气是威震八方,就连宋国上下都无不畏惧这位神勇无比的老将军。

    其实娄室在西线的军事行动早在北宋灭亡、赵构建国南宋时便已经开始了,当时娄室的主要任务是扫清山西一带的北宋抵抗势力,1127年五月间,娄室一口气攻克了山西及陕西北部的解、绛、慈、显、石、河中、岢岚,宁化、保德、火山等十几个州县。

    所过之处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几乎征服了整个河东地区。

    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发动了三路灭南宋的庞大军事计划,娄室和婆卢火成为西路军的主要统帅,负责进攻陕西,取道陕西攻取四川,实现对南宋的战略大包围。

    而我们的常胜将军继续着他的连胜记录,在1128年的一年时间内,娄室和婆卢火又攻克了陕北重镇延安和绥德,动摇了宋国在陕西的地区的根基。

    这时,一位宋国的重量级人物向娄室投降宣告了整个宋国对陕北地区统治的彻底结束。

    这位重要人物名叫折可求,如果有谁是陕西府谷县人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是非常的熟悉。

    陕西府谷的折家军的历史或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时期,在后唐时期,折家军的创始者折从阮便官封为府州世度使,成为陕北地区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

    北宋国建立后,折从阮的后代们便归顺北宋王朝,一直忠心耿耿的替北宋镇守着陕北的边疆。

    而折家军中最有名的一位人物却是一位女性,此女名叫折赛花,是折从阮的孙女。

    但折赛花有位更出名的丈夫,名叫杨继业,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杨家将》中的头号老大。

    各位看过小说《杨家将》的朋友不禁会问:“杨继业的妻子不是叫佘太君,怎么会姓折呢?”

    那么从现在开始我就要纠正大家的错误观点。其实,佘太君在历史上并无真人,很可能是杨家将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将折误传成了佘,所以杨继业的妻子便成了佘太君,真实的折太君便无人知晓。

    杨家将能在民间有如此高的知名度,与折家军的支持是离不开的。

    但实际情况是杨家将对北宋王朝的贡献远不如同时期的折家军,所以说劳动人民的口才真是厉害,硬是把一个实力平庸的杨家将说成了北宋国的头号救星。

    真正劳苦功高的折家军却在历史的长河中变得默默无闻,几乎要被世人所遗忘。

    但折家的某些后代们不想就此被世人所遗忘。于是,便有了折可求率众向娄室集体投降的故事。

    折可求虽然众小生活在北宋,也深受父辈们忠君思想的熏陶,但北宋王朝的腐败无能使他对整个国家失去了信心,因此投降新生的金国也就成了他的必然选择。

    1129年二月,折可求率领麟州、府州、丰州的所有将士集体向金国投降,娄室没费吹灰之力就几乎占领了整个陕北地区。

    但娄室的下一个军事目标――晋宁军(今陕西佳县)却是块难啃的骨头。

    虽然晋宁军所属的九个寨已经全部投降,但晋宁军却死活不肯投降,而且娄室一下子也找不到破城的良策。

    因为这个晋宁军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正好位于绥德和府州之间,就像卡在娄室咽喉的一根鱼刺,搞的娄室非常难受。

    而且晋宁军的守将徐徽言也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这位徐大人曾经在第一次太原救援战中率领手下的三十名勇士渡过黄河袭击金营获得成功,后来被封为晋宁军安抚使。

    1128年冬,在娄室进攻陕西时,徐徽言曾经多次联系折可求,要求两人联合起来共同抗金。

    但没过多久,却得到了折可求投降娄室的消息,气得徐徽言大骂折可求。

    不过折可求并不记恨徐徽言,相反他还想救徐徽言一命,为了在娄室面前表现自己,折可求提出了自己亲自前去招降徐徽言的要求。

    折可求对劝降徐徽言是很有信心的,因为他俩之间还有一层亲戚关系,儿女亲家关系,折可求希望靠着自己这张老脸说服自己的亲家投靠金国。

    但折可求的如意算盘显然打错了,徐徽言非但不肯投降,还差点了射杀了折可求。

    强攻不成、劝降失败,于是,娄室第一次产生了绕过晋宁军继续向南进军的念头。

    关键时刻,娄室手下的一名谋士赛里阻止了娄室的退兵想法。

    赛里的理由是晋宁军靠近西夏国边境,如果不能拨掉这个钉子,会给金国的后方带来隐患,所以必须攻克。

    而且赛里已经发现了晋宁军的弱点,那就是城中的水源问题,整个晋宁军城中没有水井,所有军民都必须饮用护城河的水,只要切断城中的水源,整个晋宁军就不攻自破。

    娄室听后是非常高兴,立即命令士兵在城东开挖渠道,将整个护城河的河水引入渠道,切断了晋宁军城中的水源。

    娄室的这条计策真是非常的有效,一旦失去了水源,城中的全体军民士气大乱,再也无心恋战。

    三天后,晋宁军守将李位、石乙开城投降,娄室顺利地占领了晋宁军的外城。

    但晋宁军的最高长官徐徽言并不打算束手就擒,他退守子城继续和娄室对抗。

    由于城中水源切断,徐徽言的绝地抗争并没有能够坚持多久。

    三天后,晋宁军子城告破,徐徽言自杀未成,被金兵抓获,常胜将军娄室终于获得了最终的胜利。

    但他还想获得另一种胜利的快感,那就是征服徐徽言,使这位宋国的忠臣为金国服务。

    于是,这两位战场上的对在另一个战场上展开了一番较量。

    娄室首先采用的战术似乎也很老土,派折可求去招降凭借徽言,毕竟他俩怎么说都是亲戚,但折可求的招降遭到了徐徽言的怒斥。

    所以娄室和徐徽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二帝北去,尔其为谁守此”,意思是说赵佶父子都被我们抓到北国去了,你还在为谁守城?

    徐徽言的回答很理直气壮,“吾这建炎天子守”。

    娄室女又说:“我兵己南矣,中原事未可知,何自苦为?”

    徐徽言开始愤怒的回答:“吾恨不尸汝辈归见天子,将以死报太祖、太宗地下,庸知其他!”

    娄室还不死心,打算用利益来打动徐徽言,“能小屈,当使汝世帅延安,举陕地并有之”,只要你肯投降,我保举你为延安府元帅,整个陕西都由你来控制。

    这个蛋糕可是够大的了,但徐徽言却毫不动心,反而更加愤然,骂道:“吾荷国厚恩,死正吾所,此膝讵为汝辈屈耶?汝当亲刃我,不可使余人见加。”

    娄室的忍耐可是有极限的,他已经非常耐心的和徐徽言进行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但适得其反,非但劝降失败,还被徐徽言骂了一顿。

    于是,娄室被激怒了,他手举长戟,对准徐徽言,希望看到徐徽言恐惧的神情。

    但他又一次失望了,因为此时的徐徽言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满不在乎的拿起酒杯自斟自饮,就当娄室完全不存在似的。

    娄室已经无法再忍受徐徽言了,杀死徐徽言是他目前唯一的选择。

    不过可笑的是,为了一个徐徽言,娄室居然受到了他的上级领导粘罕的训斥,理由是为了发泄自己的私恨而杀死一位宋国的义士。

    粘罕在训斥娄室的同时,是否想起过被他杀死的王禀和李若水,不过幸运的是粘罕没有受到任何上级领导的训斥。

    而娄室却遭到了粘罕的重责,更加令娄室心情郁闷的是在以后进攻陕西的战斗中他的主帅地位被右副元帅完颜宗辅所取代。

    因为娄室所攻克的陕西各个州县经常发生反叛的情况,搞得老大吴乞买也很不爽,于是粘罕乘机提出了增兵陕西的建议。

    于是,吴乞买作出了对南宋作战的战略大调整,暂时放弃对江浴衣一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将对南宋的作战重点改为陕西和四川。

    因此,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便被吴乞买调往陕西和娄室共同作战。

    东路军的完颜宗辅和兀术兄弟自从“黄天荡”战役结束后,再也不敢发动对江南的进攻。

    但这哥俩也闲不住,既然从韩世忠和岳飞手里讨不着便宜,那就换个地方去试试,难不成陕西和四川还能再出个韩世忠和岳飞吗?

    公元1130年七月,完颜宗辅被任命为右副元帅,成为进攻陕西的最高统帅,兀术担任左翼军主帅,而担任右翼军主帅的娄室由于年事已高,已经是带病出征。

    九月,完颜宗辅和兀术开始了他们在陕西的第一场战斗,目标是长安以北的富平县。

    而此时南宋在陕西地区的最高军事行政长官名叫张浚,说起这位仁兄的先祖也是赫赫有名,唐朝名相张九龄。

    在1129年苗傅、刘正彦叛乱过程中,张浚和韩世忠并肩作战,终于消灭了内乱,稳定了南宋国的危险局势。

    因此,张浚也被南宋老大赵构亲自接见,而在与赵构交谈的过程中,浚提出来了自己独特的观点。

    南宋的中兴必需依靠陕、川两地,金国要想征服南宋必然要先取陕、川,如果保住了陕、川就等于保住宅区了南守王朝。

    赵构对张浚的观点非常欣赏,于是,我们的张浚便被任命为川、陕宣抚处置使,有权任命或处置当地的官员。

    而在张浚上任之后,南宋的老大赵构还自摆了一个乌龙,其实也就是南宋方面在情报工作方面的重大失误。

    原因是赵构还一直误以为金国的东路军仍然盘踞在准南一带,因此为了解除金国对淮南的威胁,赵构要求张浚聚集大军主动向陕中一带的金国军队发动攻势,以缓解金国在淮南一带威胁。

    所以,张浚这次是鼓足了勇气,预提了西北地区五年的军粮,聚合西北一带的五路大军共约十八万人马,号称四十万,发动了对陕西的全面大反攻。

    这五路大军分别是熙河路经略使刘锡、泾原路经略使刘、秦凤路经略使孙渥、庆阳路经略使赵哲、永兴路经略使吴。

    这其中,刘锡和刘是亲兄弟,但兄弟俩以后的命运却迥然不同,而一代名将吴则第一次出现在宋金战场之上。

    而金国的情报工作显然要比南宋强许多,张浚这边反攻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完颜宗辅的耳朵里。

    事不宜迟,先下手为强,既然你们宋国敢反攻,那我们就不客气了,宗辅命令兀术和娄室率领大军迎击张浚。

    双方的几十万人马在富平一带狭路相逢!

    如果我说张浚不是个人才,可能会遭到某些网友的驳斥,但张浚在当时南宋人才辈出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做个普通人才,跟韩世忠、岳飞相差甚远,就是跟他的几个部下,如刘、吴之类都无法相比。

    因为这位张大人虽然立场很坚定,一直是个非常坚定和的主战派,在抗击金国这点上毫不含糊,但他也有个致命弱点――带兵打仗的能力值较差。

    更要命的是他目前的职务是前线作战的总指挥,而对方金国的主帅是三位金国,富平之战的失利,使宋国基本丧失了对陕西的军事控制能力,宋国再也无力对陕西一带发动进攻,只能依靠陕南、川北的险要关隘进行防御战,同时大量的辎重物资落入金国之手,使宋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对金国来说,富平之战的胜利,使金国占领陕西的军事计划成为现实,同时打通了进攻四川的军事通道,此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金国利用缴获的军需物资向南进军,很快占领整个陕西,为进攻四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下面再简单介绍下富平之战后陕西一带的复杂情况:

    宋国最高统帅张浚在富平之战失利后,将所有责任都推到下属身上,首先处决阵前逃亡的宋哲及部下张忠、乔泽,其次是将先锋刘锡贬官。

    张浚的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使整个宋军的军心大乱,于是陕西地区开始出现大量的叛乱情况。

    首先是庆阳路的将领摹洧由于担心遭到张浚的处罚,便率先开始作乱,他投靠的主人是西夏,而且摹洧还乘机带兵攻打环州。

    这下可把张浚可气坏了,刚被金国打败,又出了叛徒。于是,刘又被当作救火队员,去讨伐摹洧。

    刘刚走,金国军队又来攻打刘的大本营渭州,这下刘可麻烦了,前后不得相顾,只好退兵救渭州。

    渭州没能救成,渭州城的守将李彦琪率众投降了金国,也可以说是张浚的错误决策所带来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李彦琪的投降。

    而跟随李彦琪一起投降的还有两位在南宋毫无名气的兄弟俩,到了金国以后却成了金国的一代名将,他们分别叫做张中孚和张中彦。

    因为金国就是在这对兄弟俩的带领下,相继攻占了泾原路的许多州县。

    而刘由于张氏兄弟的投敌受到了南宋朝廷的处罚,最后的结果是被贬为秩知绵州兼沿边安抚使,不过这只是刘人生中的一个小挫折,因为他东山再起的时候即将到来。

    张浚在富平之战后所采取的错误措施,非但不能缓解战争的不利局面,还导致了大量的人才流失到了金国,如果他能看到张氏兄弟以后在金国的优异表现,他可能会非常后悔。

    幸亏我们的好青年刘从小就深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否则要是刘也和张氏兄弟一样赌气跑到金国去,那南宋的损失可就惨重了。

    金国方面倒是一番风顺,富平之战后,兀术在南宋降将张氏兄弟等人的带领下,相继招降或攻克了泾原路和熙河路的大部分州县,基本上控制了整个陕甘地区。

    但坏消息也跟着来了,富平之战结束后三个月,带病出征的娄室终于结束了他的戎马生涯,与逝长辞了,这对金国来说绝对是个巨大的损失。

    完颜娄室作为金国的两朝元老,从阿贩打起兵便开始为金国南征北战,其间还曾新手活捉过辽国的头号猛人耶律大石和辽国的末代老大耶律延禧,为消灭辽国立下了头功。

    而在讨伐宋国和战争中,娄室的表现也毫不逊色,太原包围战中,他和银术可共同作战,为攻克太原立下了大功,而陕西注定将成为娄室一生辉煌的终点,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岁月里,帮助自己的国家再次战胜了强大的敌人。

    可以这么说,娄室是金国开国初期绝对公认的头号军事人才,这一点就连兀术也自叹不如。

    娄室死后的待遇也相当丰厚,先是追封为泰宁节度使、后又封为莘王、金源郡王、谥号状义。

    生身战功卓著,常胜将军,死后荣誉无数,娄室在死后的个人荣耀也达到了简直就是大救星,因为这位小校同时带来了攻破饶凤关的计策。

    原来,这饶凤关后面有个高地,由宋将郭仲荀镇守,这个小校告诉撒离喝有一条小路直通饶凤关背后,只要占领了饶凤关背后的这个高地,饶凤关便不攻自破。

    于是,在这名小校的带领下撒离喝选了一支精兵抄小路偷袭饶凤关的背后,夜袭宋军郭仲荀部。

    由于,宋军没想到金兵会从自己背后出现,一时猝不及防,很快丢失了阵地,于是,饶凤关便成了腹背受地,遭到金兵的两面夹击。

    形势对吴非常不利,饶凤关的失守近在眼前,万般无奈之下,吴选择了放弃,率兵撤出饶凤关,退守勉县,而王彦则直接退守到了四川达县。

    而饶凤关的失守对南宋来说是个致命的打击,也就意味着汉中城危在旦夕。

    不过,汉中城的最领导刘子羽对事态的预测一向比较准确,在吴率兵与撒离喝激战之际,他便提前安排将汉中城的几乎全部物资进行战略大转移。

    饶凤关失守后,刘子羽已经预料到汉中城基本上不可能再保全,于是,这位仁兄来了个“焦土政策”。

    既然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们也别想得到,刘子羽在带领全场城军民撤离汉中后,一把火把整个汉中城给烧了个精光。

    事实证明,刘子羽的这几手动作确实比较损,没有给撒离喝留下任何可以利用的东西。

    1133年二月十三,撒离喝率领十万大军攻克汉中城,四川的门户第一次被金国打开,整个四川震惊一片!

    不过撒离喝带给南宋四川百姓的只是虚惊一场,因为撒离喝发现攻克汉中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相反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

    当然这个麻烦制造者首推刘子羽,正是这位仁兄的损招搞得整个汉中城一点粮食都找不到,撒离喝攻占的只是一座空城。

    因此,麻烦就来了,因为撒离喝是深入南宋的后方,军粮无法跟进,再加上进入汉中城后一无所获,导致整个军队出现军粮荒。

    没有粮食,军心不稳,再加上吴和刘子羽都在汉中附近虎视眈眈的盯着自己,撒离喝无法再继续呆在汉中城了。

    于是,在攻占汉中仅仅两个月后,撒离喝无奈发出了撤军的命令,但撒离喝也很有计谋,在撤军前,他又使出了他的声东击西之计,再次派兵假装对刘子羽镇守的潭毒山发动攻击。

    刘子羽和王彦一样也受了撒离喝的忽悠,严阵已待金兵的到来,但后来发现又一次上了撒离喝的当,于是,急忙通知吴追击撒离喝。

    饶凤关大败后,吴其实已经预料到了金兵最后会撤出汉中的最后结果,因此,他在汉中的后方仙人关(今甘肃徽县附近)率兵驻守,一方面是让撒离喝不敢向南进攻蜀地,另一方面也可以在金兵撤退时从后追杀。

    所以说,吴就是不简单,能将败局瞬间转危为安,真是不可多得帅才!

    得知撒离喝开始向长安撤退后,吴率兵在武休关一带截杀金国的断后部队,撒离喝受到突袭,毫无防备,数千金兵被杀或掉入山涧而亡。

    金国的大量辎重物资被丢弃,撒离喝带领着这支疲惫之师,在汉中一带的崇山峻岭中经达几个月的辗转,终于回到了长安。

    至此,撒离喝对陕西的军事攻略终于宣告结束,从表面上看,金国攻取了金州及汉中一带的大量州县,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战果。

    但这种胜利有点得不偿失,非但没有打通进攻四川的通道,最后还让吴偷袭成功,损后折将,使金国士气大跌,再一次背上了“恐吴症”的阴影。

    不过,从撒离喝的表现来看,却实要比兀术强眼,不怎么说,他好歹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吴,并且还一度攻入了陕南重镇、四川的门户――汉中城,确实配得上吴乞买的赞赏。

    但我们是否就此认为撒离喝的军事能力比兀术强呢?

    当然不能,早先兀术进攻和尚原碰到了刺头吴,再加上兀术的运气也不好,所以导致了惨败,而撒离喝的这次进攻陕西明显吸取了兀术的教训,总体说来说运气也不错,初期几次忽悠都告成功,后来进攻饶凤关不利,又有宋国叛兵的相助,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

    不过,看到撒离喝在陕西战场上如此抢眼的表现,躲在燕京养伤的兀术可再也呆不住了,他不甘心和尚原的失败,他决定再次出兵和吴兄弟进行生死决战!

    公元1133年十二月,兀术第三次集合十万大军,以撒离喝和降将刘夔为副将,向自己的伤心地和尚原发动进攻,金国似乎对十万这个数字比较迷信,每次出兵都喜欢凑这个数字。

    但令兀术万分惊奇的是,他的头号克星吴居然主动放弃了自己的福地和尚原,一直向南退守到了阶州(今甘肃武都)一带。

    这下兀术可有点莫名奇妙了,还没怎么开打就开溜,似乎不符合吴的性格,难道这个家伙又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

    虽然,兀术很困惑,但不管怎么说,毕竟他终于攻克了和尚原这个令他蒙受羞辱的伤心地,看来这第三次进攻陕川的前途一片光明。

    于是,兀术决定乘胜追击,向另一个进入汉中的咽喉要道仙人关进军,计划通过仙人关攻取汉中,最后达到进军川蜀的目的。

    正在兀术春风得意之际,我们的吴也没有闲着,和尚原的丢失其实是吴的主动撤退。

    因为吴经过多次同金兵的交锋,发现和尚原这个地方离蜀地太远,军需补给非常困难,如果长时间固守和尚原对南宋方面来说其实很不利。

    于是,吴大胆地做出战略转移,命令自己的弟弟吴主动放弃和尚原,将这个空城让给兀术。

    吴这次采用的新战术是放虎入笼,关门打狗,把兀术的大军放进秦岭中来,然后在仙人关一带继续实行他的死守加驻矢队战术,并且吴再次正确预测兀术会向仙人关发起攻击。

    于是,吴在仙人关右侧筑起防御保垒,并起名叫“杀金坪”,同时又在地势险要的关隘处设置阻击的第二道防线,严阵以待金兵的到来。

    公元1134年二月,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向仙人关进军,不过这次兀术是抱着必胜的信心,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兀样甚至让全军将士们携带自己的家属一同出征。

    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这次出征必将占领汉中,直达四川,将士们甚至可以和自己的亲属在陕川一带定居生活了。

    兀术一向善于挖掘士兵们的潜力,他的这招稳定军心之计也算做到家了,不过效果还不错,在兀术的激励下,十万将士硬是在和尚原到仙人关之间的崇山峻岭中开凿出了一条行军通道。

    士气高昂的十万金国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了仙人关下,同吴的军队在仙人关附近的“杀金坪”展开遭遇战。

    虽然有上次败给吴的心理阻影,但兀术不亏是一名优秀的统帅,丝毫没有受到上次和尚原失利的影响,率领手下的金国士兵们英勇的向吴的阵地发起连续的进攻。

    此时,吴所率领的军队只有一万余人,虽然他率兵拼死抵抗,但人数上的劣势很快就显露出来了,何况此时的兀术已经杀红了眼,以不惜一切代价的方式,要夺取仙人关。

    胜利即将到手,兀术由陕入川的全民迁移计划也将要成为现实,但命运似乎又和兀术开了个玩笑,因为他的另一个克星又出现了。

    因为兀术似乎忘了使他遭受和尚原大辱的对手不只是一个人,而是兄弟两人个,如今大哥吴在仙人关被自团团包围,那么弟弟吴跑哪而去了呢?

    如果兀术知道答案,那么历史就将改写,因为此时的吴正率援军从七方关昼夜兼程来支援自己的大哥。

    吴的援军同仙人关下兀术的金国大军又一次展开激战,看到快要到手的胜利被吴这小子搅和了,兀术基本上要气疯了,于是又将矛头指向了吴,恨不得一口将吴的援军消灭掉。

    这场兀术阻截吴援军的战斗打得非常激烈,双方大战七昼夜,最后的结果是兀术的阻截计划失败,吴率援军成功的突破兀术的防线,进入了仙人关,达到了与吴会师的目的。

    这下,兀术的心情只能用出离愤怒来形容了,不但被大哥打败,就连弟弟都对付不了,哪道自己的这次全民出征又要泡汤吗?

    兀术不想认输,他也不能认输,否则如何跟这十万士兵和家属们交待,于是,他再次发出了总攻的命令。

    这次,金国士兵真是拼了老命,许多士兵毫无畏惧地爬着云梯向宋军的阵地发起更猛烈的攻击。

    形势对吴氏兄弟非常不利,吴立即命令部将杨政带领刀枪手进行阻击,撞碎金兵的云梯,并用长矛刺杀金兵。

    双方在阵地前沿展开生死激战,吴看到形势非常危急,为了鼓舞士兵们的士气,他在地上划了一道线,然后大声向全体士兵宣告:“吾与汝等坚守此线,决不后退,如有后退,定斩不绕”。

    吴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鼓舞了全体守关士兵,所有宋军一鼓作气打退了金兵的猛烈进攻。

    但兀术不甘心就此认输,他下令所有攻城士兵身披重甲,手持铁钩,人跟人鱼贯而上,自己从东侧进攻,勇将韩常从西侧进攻,争取一举拿下仙人关。

    战局对南宋守军非常不利,吴为了避免更大的伤亡,决定率兵退守自己亲自布置的第二道防线。

    这时,守军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部分将领认为仙人关已经无法固守,建议退守到地形更加有利的地方。

    关键时刻,吴再一次站了出来,怒斥道:“兵方交而退,是不战而走也,吾度此敌去不久矣,诸君第忍之。”

    部将杨政也极力反对放弃仙人关,建议再次用驻矢队对付金国的进攻。

    有了两位得力部下的支持,吴更加坚定了要死守仙人关的决心,于是,吴亲自率领驻矢队向金兵们发起箭雨般的进攻。

    这下金兵可就倒霉了,很多在和尚原幸存的士兵对吴的箭雨深有体会,顿时,仙人关下金兵的尸体堆积如山。

    看一到兀术不顾一切的向仙人关发起猛攻,而金国士兵们的伤亡是与时俱增,撒离喝有点座不住了,他不想再让自己的士兵进行无谓的牺牲。

    于是他骑着马到仙人关附近四处转悠,希望能找到破敌的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当撒离喝来到仙人关的西北角时,终于发现了宋军的破绽。

    原因是宋军在西北角的阵地上有一堡楼,防守比较薄弱,撒离喝的建议是从这个堡楼找到突破口。

    于是,兀术命令撒离喝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猛攻西北保楼,一时间整个堡楼岌岌可危即将倒塌,危急时刻,宋将姚仲命令士兵用绳索将堡楼固定。

    看到堡楼没有倒塌,撒离喝又使用了火攻的计策,命令士兵们火烧堡楼。

    但你用火攻,我用水灭,姚仲命令士兵用酒烧灭了大火。

    这下撒离喝开始着急了,明明快要倒手的胜利却部是可望而不可及,没有办法,只有继续发动攻击。

    吴很快得知了西北战场上的危险局面,如果再不出击,仙人关的失守是早晚的事。因此,吴兵出险招,再次命令部将杨政和田晟率领长斧大刀手杀入金兵阵中。

    兀术和撒离喝做梦也没想到一向擅长于防守和吴居然敢出关迎战,很多金兵都毫无防备,整个金兵阵营被冲得七零八落,兀术孤注一掷的进攻再次以失败告终。

    但吴还有更厉害的招没出,当天夜晚,正当白天吃了败仗的兀术和撒离喝在营中休息晨,吴又搞出新花样来了。

    他命令士兵们在仙人关附近的山中放火击鼓,把兀术和撒离喝搞得心慌意乱、彻底难眠。

    好不容易等吴消停玩了,兀术准备休息一下时,吴可就要行动了,他命令部将王庆和王武率领精兵夜袭金营。

    已经被搞的精神恍惚的金国大军哪里还挡得住宋国的大军,混战之中,猛将韩常又一次被射伤了眼睛。

    不知这次是左眼还是右眼,要是和上次是同一只眼睛可就有意思了。

    但这次韩常没有当成夏候第二,估计是这次伤得比较重,猛人韩常无法再进行拔矢啜晴,而是选择了后退。

    连“夏候二世”都抗不住了,其它将士们哪有心意进行抵抗,纷纷落荒而逃,金国大军伤亡非常惨重。

    于是,兀术和撒离喝对陕川的第三次进攻还是以失败结束,兀术没能报和尚原的一箭之仇,却新添了仙人关的仇恨。

    从此以后的几年时间内,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陕川一带的大举进攻,南宋陕川一带门户保卫战终于宣告胜利,这为南宋巩固自己的半壁江山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而兀术在仙人关大败后,率领残部退守到凤翔一带屯田练兵,休身养息,与吴氏弟兄在秦岭一线相持对抗,不敢再轻易发动进攻。

    对整个金国来说,西北战场的连续失利使得金国的战略重点再次进行调整,陕川一带不再是金国进攻南宋的主要战场,东线的江淮和荆襄一再次成为宋金大战的主要战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