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五、从“搜山检海”到黄天荡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五、从“搜山检海”到黄天荡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公元1126年十一月,宋国的康王赵构在其亲哥哥的要求下,被迫第二次出使金营进行谈判。

    在第一次出使金营过程中,赵构依靠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成功地摆脱了金国的控制,安全地回到了汴京城,但距离这次虎口脱险还不到一年时间,他的那位好大哥决定再次把他送到“老虎嘴里”。

    但君命难违,赵构只好再次硬着头皮跨过黄河,寻找完颜宗望的金国大军进行所谓的和平谈判。

    如果赵构就这样很顺利地找到完颜宗望,并进行谈判的话,那么他的结局将和他的父亲兄弟们一样,受尽凌辱而死。

    但这位仁兄的运气很好,就在他到达黄河北岸的磁州时,他终于遇到了一个改变整个宋国命运的重要人物。

    此人名叫宗泽,目前的职务是磁州知州,这位宗泽老先生出生农民家庭,家境贫寒,但“自古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宗泽自小勤奋好学,三十多岁时通过以殿试开始踏入仕途。

    但宗泽和李纲是同类人物,喜欢说实话、做实事,在担任地方长官的过程中勤于职守、为官清正、体恤民情,确实是个非常深爱百姓爱戴的父母官。

    但宋金战争的硝战火迫使宗泽开始为自己国家的前途担忧起来,于是这位六十多岁的老先生主动向赵桓同学请缨,要求上前线抗击金兵,于是,赵桓同学便委派他为磁州知州。

    所以说无巧不成书,宗泽在磁州正好碰到了赵构等一行谈判团成员。

    得知赵构等人此行的目的后,宗泽是极力反对。

    因为他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宗望和粘罕等人已经包围了汴京城,汴京城危在旦夕,赵构此去谈判已经毫无意义,弄不好就要有去无回。

    出于对自己国家的忠心,宗泽是极力劝阻赵构留在磁州,共同抗击金兵。

    其实赵构本来就不想去谈什么判,只是皇命难违,现在他的那位皇兄自身难保,他还有必要去听他指挥吗?

    于是,赵构改变了主意,决定不再北上,而是留在磁州和宗泽共同抗敌。

    从表面上看,赵构似乎已经被宗泽等人的劝谏所感动,决心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但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赵构内心世界来分析就并非如此了。

    赵构的内心世界倒底是如何考虑的呢?宋国的前途和命运已经危在旦夕了,如果汴京城被金国攻破,那么唯一有可能继承赵桓同学衣钵的便是这位赵构兄弟了。

    作这一个年仅二十岁的皇室年青人来说,这难道不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吗?

    所以赵构为了宋国的命运,更是为了自己的命运,做出了一个在当时非常正确、非常明智的选择。

    而此时已经被金兵团团包围的赵桓同学发出了勤王令,任命自己的亲弟弟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宗泽为副元帅,召集全国的军队向汴京城靠拢,一切以救授汴京为首要任务。

    这对赵构来说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的一面是自己可以明正言顺的掌握国家的兵权,坏的一面是救援汴京城是件非常吃力不讨好的事,救援成功,自己仍然当自己的亲王,寄居赵桓脚下;万一救援不成功,弄不好还要成为金国的俘虏,连命都保不住。

    于是,赵构采用的是拖延战术,迟迟不确定正式出兵的日期。

    忠心耿耿的宗泽自己是不会猜到赵构的真正想法的,还是一味的催促赵构尽早确定出兵的日期,但总是被赵构以这样或那样有理由拒绝。

    就在两位正副主帅为出兵之事相互争论不休时,宋国的百年都城汴京府终于失陷了。

    我想,汴京城的失陷对于所有宋国人来说都是件非常悲痛的事,但可能只有一个人例外,那就是赵构,赵构内心可能是非常希望这件事情的发生。

    既然汴京城已经攻破,那就没什么后顾之忧了,于是赵构假惺惺地开始了他的救援行动了。

    于是他派副元帅宗泽带着二千多名士兵出兵救援,如果成功,那就是他的功劳,如果失败也对他没什么大的损失。

    但我们的宗泽先生虽然只是个文官,但打起仗来一点也不含糊。

    公元1127年一月初,宗泽跨过黄河后居然连赢了金兵十三次,虽当然这也和当时战无不胜的金兵内部产生了很大的轻敌情绪有关,但在当时金国势头正猛时候,不得不说是个奇迹。

    赵构对宗泽取得的骄人战绩是非常的吃惊,本来想让宗老头子在金国人面前碰几个钉子,不要再谈什么出兵救援之事,结果适得其反,反攻汴京的形势一片大好,只要自己再带着勤王的大部队出兵策应,说不定真有可能把自己的父亲和大哥们救出来。

    但这不是赵构的本意,赵构认为救出自己的父亲和大哥对自己没有什么好处和利益,因为他的政治野心和目的不可告人。

    于是,赵构面对这样一片反攻汴京的大好形势,再次选择了躲避,但他也没闲着,而是带兵在山东一带收复失地,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宗泽只是个文官,只懂得忠君爱民,政治斗争的残酷他还没有体会到。

    无奈之下,宗泽只有孤军奋战,继续自己未完成的使命。

    公元1127年四月,完颜宗望和粘罕决定带着宋国的皇室成员们返回金国,这对赵构来说不啻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妨碍自己实现政治理想的一切障碍即将消失,自己马上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成为大宋国的下一任接班人,从这点上说赵构似乎还有点要感谢宗望和粘罕呢?

    但偏偏宗泽老先生又开始多事了,他听说金兵即将带着赵氏父子渡黄河时,便要求赵构召集勤王部队在金兵北归的路上设伏截击金兵,救出赵氏父子。

    这是个非常完美的计划,顺便还可以击败不可一世的金兵,但宗泽实在是太天真了,他不知道赵构此时非要自己的父兄于死地!

    所以,宗泽所希望的勤王部队连个影子都没出现,金兵顺利一带着赵氏父子渡过了黄河,回到了金国。

    宗泽到此时是欲哭无泪,所有的希望均已破灭,宋国的灭亡似乎不可避免。

    宋国的所有皇室成员都被宗望和粘罕一网打尽,国家连皇帝都没了,当然只能接受灭亡的命运。

    但宗望和粘罕忘了一条漏网的大鱼,赵佶老师的亲生儿子康王赵构,赵构的命非常不好,经常被他大哥派到最危险的地方去锻炼。

    而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地方,赵构的运气好的出奇,带着出使金国的重任,逃过了所有皇室成员都曾经受过的奇耻大辱。

    现在,他成了宋家皇朝最后的独苗,也就是唯一在血缘上最接近赵氏父子的继承人,整个宋国的复国大业必须要由赵构同志来完成。

    宗泽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其它大臣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赵构成了当时宋国全国上下的国宝,人人都要千方百计的保护他。

    因此,宋国的右倾机会主义文官们又死灰复燃,代表人物是跟随赵构一起勤王的两位副元帅汪伯彦和黄潜善,这两位仁兄看到形势突变后,立即转而拥护赵构,要求赵构称帝,延续宋国的国脉。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赵构称帝是唯一能挽救宋国命运的途径,赵构称帝名正言顺,没有任何问题。

    公元1127年五月,也就是宗望和粘罕离开汴京北返一个多月后,赵佶老师的第九个儿子赵构在宋国的南京(今商丘)正式称帝,改号为建炎,历史上便把赵构所建立的这个宋国称为南宋,而之前灭亡的宋国称之为北宋。

    虽然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宋国的皇帝,但还有一个人让赵构非常不高兴,原因就在于粘罕等人所建立的傀儡“楚国”。

    粘罕和宗望走之前,强迫张邦昌当所谓的“大楚国”皇帝,帮助金国治理河南、河北一带的占领区,但张邦昌的这个“大楚国”是非常不得人心的,几乎没人一个宋国的百姓拥护张邦昌的这个傀儡政府。

    因此,在金兵北撤后,张邦昌很自觉地脱掉龙袍、去掉帝号,小心翼翼的过着日子,因此整个“大楚国”的寿命也就只有短短的三十二天。

    但听说赵构在商丘称帝后,张邦昌马上赶到商丘向赵构负荆请罪,史书记载张邦昌见到赵构后是“伏地恸哭请死”谓“所以勉循金人推戴者,欲权宜一时以纾国难也,敢有他乎?”

    赵构对于张邦昌的为人是十分了解的,何况他们俩还一起出使过金国呢?要说张邦昌在朝中陷害忠臣、干点坏事是很有可能的,但要说张邦昌心甘情愿地去当这个大楚国的皇帝,恐怕是没那个胆子。

    但张邦昌可能平时在朝中坏事干多了,又搞了个什么金国的傀儡皇帝当,就这一项罪名都够他死好几回了,即使赵构想放他,手底下的众从大臣们肯干吗?

    众怒难犯,再加上赵构也对张邦昌胆敢在他眼鼻子下称帝的行动非常不爽,于是,张邦昌被贬到潭州彻底软禁起来了,最的被赵构随便打了个理由赐死,结束了他一月皇帝的生命。

    漏网之鱼赵构居然在商丘再次举起了复兴宋国的大旗,这么大的事情自然逃不过金国皇帝吴乞买的眼睛。

    吴乞买本以为粘罕和宗望已经把赵氏家族的男姓成员一网打尽,从此宋国已无存在的必要,但横空又冒出来个什么康王赵构,居然还接过了赵桓同学的班,又搞起了复国大业,这对吴乞买来说真是郁闷之极。

    不过最郁闷的还不是吴乞买,而是二太子完颜宗望,这位二太子在第一次接触赵构时,犯了严重的主观主义错误,居然把赵构当成普通的朝中大臣看待,结果把一个未来的皇帝给放跑了。

    这种错误换了谁都无法接受,于是完颜宗望可能深受赵构事件的刺激居然病倒了,而且病的非常严重。

    公元1127年六月,也就是在完颜宗望押解宋国皇室成员到达燕京时,完颜宗望因病去世了,作为阿骨打儿子中间能力最强的一位,完颜宗望的过早去世对于整个金国来说都是个不小的损失。

    但吴乞买无需担忧,因为金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人物即将出场,接替完颜宗望职位的是他的两位弟弟,一位叫完颜宗辅,是阿骨打的第五个儿子,另一位便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阿骨打的第四个儿子完颜宗弼,也叫兀术。

    公元1127年十二月,吴乞买再次召开了金国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的军事会议,主要内容是如何进攻偏安南方的赵构政权。

    会议的参加者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西路军的粘罕为主,主张首先出兵陕西、河南一带,与西夏国联合夹击,消灭陕西一带的宋国势力,而后南下攻打赵构;而另一派则是以完颜宗望昔日的东路军将领为主,包括宗辅和宗弼等人,他们主张与粘罕的西路军合二为一,共同攻打河北、山东,争取一举抓获赵构。

    两种意见截然不同,最后只能由老大吴乞买来决定,吴乞买一眼就看出这是金国内部党派斗争开始出现的迹象,一方是阿骨打系,另一方是非阿骨打系,两边谁也不服谁。

    但吴乞买很聪明,两边谁也不得罪,采用了比较折中的方案,兵分三路进攻宋国,第一路由“常胜将军”娄室率领攻打陕西,第二路由东路军和统帅粘罕率领攻打河南一带,第三路由完颜宗辅率领攻打河北和山东。

    三路大军的最终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赵构!

    这是当时金国最为强盛的三支军队,其战争能力之强非但在东亚地区,可能在整个亚欧大陆都是数一数二的。

    面对汹涌而来的女真骑兵,我们的南宋皇帝赵构又该作何反应呢?

    自从赵构五月份在商丘登基以来,他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往的那种视死如归的勇气荡然无存,有的只是不停地找打人去和金国谈判,以期望保住自己来之不易的皇位。

    所以说,有时皇帝的宝座就像一魔椅,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性格,所有的大臣们都看花眼了,一年前在金营中表现非常出色的那个赵构果然一云不复返了,现在只剩下这个从这方面看都越来越像他父亲和大哥的赵构了!

    但就在赵构刚即位不久,还有一位头脑比较拎不清的宋国愤青向赵构上了一份千言书,内容如下:“陛下已登大宝,社稷有主,已足伐敌之谋,而勤王之师日集,彼方谓吾素弱,宜乘其怠击之。黄潜善、汪伯彦辈不能承圣意恢复,奉车驾日益南,恐不足系中原之望。臣愿陛下乘敌穴未固,亲率六军北渡,则将士作气,中原可复。”

    这位哥们胆子可够大了,居然敢擅自劝说赵构御驾亲征,并顺便把黄潜善、汪伯彦两位皇帝的亲信给得罪了,要知道宋国历史上敢劝说皇帝御驾亲征的也就两个人,一个是寇准,另一个是李纲。

    赵构看到这份千言书的第一反应是很生气,因为一个小小的青年居然敢如此对待当今的皇帝,真是目中无人,胆大在包天,然后他的第二反应是派人去调查这位愤青的身份,看谁有这么大胆子敢和自己叫真?

    调查结果很快就出来了,这位愤青是个军队中的小头目,属于真定宣抚使刘浩的部下,职务是承信郎。

    何为承信郎?宋国的武臣官职共分五十三级,这承信郎位居五十二级,也就是倒数第二级。

    赵构看到这个调查结果后是又能气又好笑,于是,他决定惩罚一下这个小小的承信郎,让他知道如何尊重自己的老大和上级。

    于是,这位承信郎被赵构以越职的罪名剥夺了承信郎的官职,变成了一个小兵。

    赵构似乎对这段小插曲不太感兴趣,可能不久他就会把这小插曲给忘记,但他以后永远不会忘记这位承信郎的名字――岳飞!

    公元1127年十月,看到金国的老大似毫没有和解的意思后,赵构有点害怕了,他担心自己会遭到同父亲、大哥相同的下场。

    但赵构已经充分吸取了赵佶老师和赵桓同学的教训,因为赵构认为他父亲和大哥智商太低,只会窝在汴京城里喊救命,结果把国家给弄没了。

    赵构可比他父亲和大哥聪明,打不过就跑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反正宋国地方大的很,随便找个地方继续当皇帝,不相信金国军队还能把整个宋国都占领。

    而且逃跑还得讲策略,“逃跑将军”姚平仲是逃得速度非常快,以致夜行八百里,而赵构的逃跑理念是要预先跑路,不能等金国军队打过来了再跑,而是要提前逃跑,在金国军队到来之前,提前离开,这样比较安全。

    于是,赵构下令要迁都,将首都由目前的南京商丘迁到扬州,放弃黄河天险,改将防移到江淮一带。

    金国军队还没打过来,就先想着逃跑,我们的这位南宋开国皇帝也算是历代开国皇帝中的极品了。

    面对这样一位活宝开国皇帝,很多拥立赵构称帝的大臣们都快气疯了,最气愤的还要属李纲和宗泽两位坚定的主战派。

    作为第一次汴京保卫战的头号功臣,李纲却遭到了被赵桓同学发配四川的遭遇,但李纲在宋国的人气实在是高,以至赵桓同学在第二次被金兵围城时,再次启用李纲。

    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李纲接到赵桓同学的命令后,日夜兼程赶往汴京,但很不幸,还没等李纲进入河南境内,便得到了汴京城失守的坏消息。

    一时间,李纲迷失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宋国皇帝都没了,自己还能为谁卖命呢?难道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

    赵构的称帝,使李纲看到了自己生命中的一盏明灯,于是他便第一时间来到商丘求见赵构,赵构对这位昔日的功臣非常尊重,立即加封李纲为尚书仆射兼右待郎,李纲第三次成为宋国的政治核心成员。

    于是,李纲开始再次为老赵家的后代们效劳,他刚上任便开始整顿军队军政、部署抗金措施,反对一切议和,处在风雨飘浮中的南宋小朝廷又出现了一丝转机。

    但宋国向来盛产右倾投降分子,李纲面对的对手从昔日的李邦彦、张邦昌之流又变成了黄潜善和汪伯彦,宋国从来都不缺少忠臣,但也不乏奸臣。

    黄潜善和汪伯彦是赵构身边两位忠实的主和派,整天都在怂恿赵构迁都南下,美其名曰避开金国的锋芒,

    而且李纲入政以后所部署的大量抗金措施也被这两位仁兄破坏,搞得李纲心情非常郁闷,这也是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位仁兄的最终目标。

    于是,在当了七十多天宰相后,李纲第三次被迫离开了自己报热爱的工作岗位,被活宝皇帝赵构贬到海南岛。

    另一位主战派的代表人物宗泽的遭遇比李纲更悲惨,由于拥立赵构称帝有功,宗泽很快就被赵构任命为汴京府留府,负责汴京城的保卫工作。

    而我们的宗老先生也确实争气,在赵构称帝以来,宗泽在汴京城下多次击败前来搔扰的金国部队,整个汴京城在失守后不到一年,已经变得牢不可破。

    于是,我们的宗泽老先生开始打出了“收复大宋江山”的旗号,他从赵构称帝后不久,便上疏要求赵构率兵跨过黄河,收复失地,但都被赵构以各种拒绝。

    但宗泽老先生毫不气馁,一连二十四次上疏要求北上过河。

    看到宗泽才先生如此的锲而不舍,我们有赵构居然还是无动于衷,一门心思想着迁都扬州。

    于是,宗泽老先生再也受不了这个刺激,背疽复发,病倒地床。

    但病床之上的宗泽老先生还不忘过河收复失地,一年后,宗泽老先生终于撒手离开了人世,临死之前,他还不忘记要求赵构北伐的事,连呼三声“渡河!渡河!渡河!”而亡。

    我不知道赵构是否已经听到了宗泽临死前的遗言,但我很怀疑宋国的几代皇帝是否都是冷血动物,有那么多忠心的大臣为他们赵家的宋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从王禀、李若水到宗泽,个个都是死得非常悲壮,但都不能唤醒他们身体中的那种男人的血性!

    就在赵小九继续干着他父亲和大哥自毁长城的蠢事之际,金国的几十万铁骑可就要毫不客气地侵占南宋这块中原的肥肉了。

    东路军在完颜宗辅和宗弼的率领下,开始向河北、山东一带挺进。

    名义上这支军队的最高统帅是完颜宗辅,但论冲锋陷阵、上阵杀敌,那还得靠完颜宗弼(兀术),作为这支东路军的先头部队,兀术可算是为宗辅挣足了面子。

    兀术先是在青州击败宋将郑宗孟的数万宋军,攻克青州,然后又在临朐分别击败宋将赵成和黄琼,攻取临朐,随后又在黄河边击溃了三万宋兵,可以说为东路军扫平河北诸县立下了头功。

    不过郑宗孟、赵成、黄琼都是赵构手下不知名的将领,击败他们似乎并不能说明兀术有多么的厉害。

    但兀术在随后的南宋讨伐战中的表现完全可以用完美绝伦来形容也不为过。

    公元1129年初,由于在平定河北过程中的优异表现,兀术被吴乞买任命为元帅右监军,负责进攻龟缩在江南扬州一带的南宋政权。

    兀术第一次被任命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心情自然是非常的高兴,这也为他能够在宋金对抗的军事舞台上表演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兀术当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公元1129年五月,兀术与完颜昌、拔离速、马五等诸将分兵进攻扬州,而这几路大军之中以兀术的军队战斗力为最强,也是进攻赵构的绝对主力部队。

    赵构的反应不可谓不快,还没等兀术的大军进入扬州,他已经提前逃离扬州,渡过长江,来到了六朝古都建康(今南京市)。

    而兀术的反应速度比赵构还要快,他从河南归德出发,向淮南进军,一路之上攻城拔寨,所过州县要么攻破、要么投降,无人能够抵抗神通无比的兀术。

    不到三个月时间,兀术便率领着他的女真铁骑一路杀到了长江北岸的和县。

    我们的赵构似乎对自己南宋军队的战斗能力值比较了解,还未等兀术的金国军队渡过长江,便又能开始了他的逃亡政治生涯,这次他的选择对象是杭州。

    看来,赵构对战局的判断能力还是很强的,因为确实如赵构所料,宋军根本守不住长江天险。

    此时南宋的建康太守是杜充,这位仁兄本是宗泽老先生的副手,在宗泽老先生病世后,曾经接替过汴京城留守的职务,但他哪能和宗泽相比,很快就把汴京城丢给了金国,自己也跟随着主子赵构跑到了建康。

    但赵构似乎特别信任逃跑将军,居然再次把建康太守这个重要的职务交给了杜充。

    而杜充也是位著名的“恐金将军”,面对长江北岸的兀术军队,他吓得不敢出战,躲在城中不露面。

    连主将都不敢应战,下面的士兵们如何去打仗呢?

    看到连老天都在帮助自己,兀术当然是非常高兴。

    1129年十一月,乘着宋兵在长江沿岸防御空虚之际,金兀术在马家渡成功地渡过了江南的第一自然天险长江,直逼建康城。

    杜充和赵构是同一类人,打仗遵循的第一原则便是逃跑,只留下了一名副将去对付兀术。

    而这名副将不是别人,正是岳飞,自从两年前因写千言书而被赵构罢官后,我们的良好青年岳飞一直在各类不同的将军手下当兵。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岳飞这颗金子在军队中间很快便脱颖而出,由于作战勇敢,岳飞很快便官复原职,不到一年便成为河北招讨使张所手下的武经郎。

    人才自然是会得到伯乐的欣赏的,很快岳飞便被宗泽收入帐中。但很不幸,宗泽病亡,岳飞也就便成了杜充的部下。

    在杜充放弃汴京南逃时,岳飞便曾极力劝阻杜充不要轻易放弃中原的土地,但未被采纳,于是我们的愤青岳飞只好跟着杜充逃到了建康。

    国家已经处在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岳飞终于要走上前线第一次面对他毕生最强劲的对手――完颜兀术。

    但岳飞同兀术的第一次交锋以岳飞的失败而告终,当然失败的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兀术的金军战斗力实在不是一般地强,而另一方面岳飞只是个副将,统率的军队人数有限,虽然他作战很勇敢,但孤军作战,只得接受失败的结果。

    兀术此时还不认识什么岳飞,而且他也没有闲功夫去搭理岳飞这个小角色,他想抓的是赵构这条大鱼,于是兀术率领他的军队马不停蹄又向临安进发。

    我估计此时的赵构都快被兀术追疯了,兀术好象有如神助似的,他逃到哪里,兀术就追到哪里,双方就像在玩捉迷藏游戏。

    不过,赵构是非常相信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很快便能打到临安城下的,于是,他又一次向南方逃窜,这次他选择的是靠近东海的港口明州(今宁波市)。

    赵构的判断再次灵验,兀术率领着他的军队从广德进军,直下湖州,攻克临安,赵构也就是早走了几步,否则肯定要成为兀术的俘虏了。

    但明州似乎也不安全,因为兀术和他的军队就像打了强心针似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刚占领临安没几天,听说赵构在明州,又很快将目标指向了明州。

    这下赵构可傻眼了,他这次没有预料到兀术的军队尽然如此迅猛地直扑明州,难道说南宋国的命运就将如此凄凉的结束吗?

    要说赵构的狗屎运还真是不错,因为他选择的逃亡地点都不错,这次赵构选择的第四个逃亡都城明州有个独天得厚的优势,那就是靠海。

    明州就是今天的宁波市,宁波三面靠海,是个天然的优良海港,在古代航海业并不发达的时候,像这种海港城市一般是不会有多大的人气的。

    但赵构同志似乎能预见将来的事情,所以选择了这样一个地方做为自己最后的栖息之地,一旦在陆地上被金兵包围的话,他还可以驾船出海,做真正的流亡政府。

    事情果然如此,兀术是铁了心要把赵构这条大鱼钓到手,于是派出了部将阿里和蒲卢浑率领精兵四千做先锋,直扑明州。

    看到兀术这个混世魔王又能像疯狗一样追着不放,赵构只好使出了自己的最后一招――乘船出海,流亡海上。

    兀术是咬定赵构不放松,就是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抓到你,你乘船出海我也派人乘船出海,不信就抓不到你。

    但兀术在追击过程中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他手下的士兵都是来自遥远的北方,根本没有经历过水战,更别说出海作战了,而且那个时代的大海就像一个性格脾气非常古怪的小孩子,随时都有可能发脾气来捉弄你。

    于是,金国士兵们在海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很多士兵受不了海上的颠簸纷纷病倒。

    后来,他们好不容易来到了临近明州的海岛,估计就是今天的舟山群岛,抓住了一个当地的地方官,经审问,才知道赵构可能已经逃到了温州一带。

    古时候的军事地图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精确,温州具体在哪个位置,大部分金国士兵们都没有方向感,只是知道在明州的南方。

    兀术只好硬着头皮向南行驶,就这样大概在海上行驶了三百多里路程后,兀术自己对能否抓获赵构产生了严重的质疑。

    因为在茫茫大海上航行本来就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何况一连航行了数十天就连赵构的影子都看不到,如果再向南行驶,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意外的事件。

    兀术从小生活地东北平原地区。他不可能具有近代航海家的探索发掘精神,因此为了防止在海上发生意外,兀术只好放弃对赵构的海上追击,率领部队返回临安。

    兀术的这次追击战,跨江河、越天险、破关隘、捣城池、搜山川、入大海,无坚不摧、无敌不克,其时间之短、战线之长、地域之广,出人意料。

    在金国上下把这场战役称为“搜山检海”捉赵构。

    这次追击战也是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第一次跨过长江、追击中原王朝的皇帝,并且差点儿终结了这个中原王朝的政治生命。

    而我们的兀术由于领导了这次几乎完美的战役,而一战成名,从此成为金国朝中非常优秀的一名军事统帅。

    但兀术的这次战争表演并非百分之百完美,因为有位南宋的将领在兀术的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而且这一刀差一点要了兀术的命。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三月,兀术向吴乞买宣称对赵构的搜查行动已经结束,金国军队孤军深入,处在南宋军队的包围之中,必须尽快渡江回到中原。

    因此,兀术率领手下的十万骑兵浩浩荡荡地向长江南岸的镇江府进发,准备在镇江一带渡江过河。

    而此时,镇江城的守将是浙西制置使韩世忠,我们在前面提到过这位仁兄,参加过镇压方腊起义的战争,并且还新手抓获了方腊,是宋国不可多得一名猛将。

    韩世忠在跟随童公公成功镇压方腊起义之后,由于抓获方腊有功,被赵佶老师封为承节郎。

    而后韩世忠又跟随大将军刘延庆参加了讨伐北辽的一系列战争,但由于童公公等人的“英明领导”,北伐军以惨败而告终,韩世忠也不得不吞下失败的恶果。

    但人才在哪儿都受欢迎,韩世忠很快被宗泽发现,成了赵构手下勤王大军的一名中级军官,在对抗金国的战争中一贯表现非常出色,很快被任命为平寇左将军。

    1129年的三月,刚刚登基不到两年的赵构遇到了来自南宋朝廷内部的一次政治危机,统制官苗傅和刘正彦密谋发动叛乱,逼迫赵构退位,改而拥立赵桓同学的儿子当南宋的皇帝。

    作为深受赵构赏识的一名武将,韩世忠自然是要发起讨伐苗、刘叛党的运动,他和另一名著名将领张俊一起亲自平定了这次南宋内部的叛乱,保住了赵构岌岌可危的皇位。

    赵构对这位自己的救命恩人是格外尊敬,特别赐于韩世忠“忠勇”两字,并再次加官进爵,被封为浙西制置使,负责镇守镇江。

    而在解决了内部危机后,南宋小朝廷遭受了来自外部金国的巨大压力,赵构被兀术的军队打的满地找牙、到处流窜、狼狈不堪。

    正在镇江的韩世忠看到自己的国家被金国军队任意肆虐,自己的皇帝被金国人追的仓皇逃命,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心情,决心在镇江与不可一世的兀术大军进行生死决战。

    镇江――黄天荡,这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地方,将韩世忠和完颜兀术两个同时代的风云人物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

    公元1130年四月,兀术的十万金国铁骑带着“搜山检海”的巨大战争胜利品沿着运河一路北行,经嘉兴、苏州一线一直来到了长江沿岸的镇江,准备从这里班师回朝。

    但到了镇江后兀术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有一位宋国的将领正在镇江恭候着他的到来。

    因为在以往的宋金战争中,宋国的军队要么稍做抵抗便败退、要么干脆投降金国,从来没有宋国军队敢主动找上门来单挑的,所有兀术感到很奇怪,他对自己面前的这个对手产生了兴趣。

    其实韩世忠早在建康失守后就有了这个大胆的计划,他料想兀术的大军不可能在江南一带长期驻扎,肯定会在短期内撤回江北。

    于是,韩世忠便抓紧时间在镇江一带建造水战用的大型战船,准备在兀术回国的途中来个突然袭击。

    看来韩世忠的计划基本成功,正如他的所料想的那样,兀术在江浙一带征战了半年后决定返回中原,而且走的路线也非常符合韩世忠的口味,走水路。

    因此,韩世忠决心在镇江打一次漂亮的阻击战,彻底打跨“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不过兀术毕竟是员久经沙场的优秀统帅,对于敢主动挑战的敌手根本不放在眼里,因为他所得到的情报是韩世忠的军队只有八千人,而自己拥有十万金国的勇士,这个人数的比例兀术自然会计算,十二比一。

    所以看到韩世忠带着他的八千水军在长江北岸严阵以待时,我们的兀术却似毫没有任何的战前紧张情绪,相反还带着手下的几个亲兵到镇江的至高点金山寺去查看军情。

    不过,这次金山寺的佛祖却没有保佑兀术,相反还差点要了兀术的性命。

    因为,这两年之中,兀术带着他的十万铁骑纵横驰骋在中原及江浙一带,横扫千里无对手,所以兀术根本没想到去金山寺还会有什么危险,所以他只带了自己的四个亲兵来到了金山寺。

    而此时的金山寺却已经是危机四伏,当然这一切都是韩世忠事先安排的,因为他知道金山寺是镇江的至高点,从金山寺可能看到长江的沿江情况,十有八九,兀术会选择这个地点来查处军情。

    于是,韩世忠大胆的实施“斩首”行动,派几百名士兵埋伏在金山寺周围,等待金国重要人物的出现,然后一举将其斩首,提前结束这场战斗。

    韩世忠的这个“斩首”计划布置的非常周密,而且实施成功的可能性也非常大,因为这个金国重要人物果然来到了金山寺,而且仅带了四个亲兵。

    这对几百名金山寺的宋兵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事,本来以来会来个几十名金兵,双方还会有一恶战,却没想到一共才来了五个人。

    于是,这群宋兵们立功心切,还没等兀术等五个人走进包围圈,便迫不得已地发动了“斩首”行动的信号。

    所以说,有时候急燥会误大事,这群宋兵便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兀术等五人发现金山寺居然埋伏了几百名宋兵,也是吓了一跳,但毕竟兀术是身经百战的勇将,这种场面还吓不倒他。

    于是,兀术带着手下的四名亲兵沉着应战,除了两名亲兵被俘,其余三人居然逃出了宋兵的包围。

    但这场遭遇战对兀术来说却是惊险万分,在突围中,兀术身中一箭,摔下马去,正当宋兵以为兀术已经被射死时,他又突然翻身上马,扬长而去。

    后来韩世忠经过调查,发现那个死里逃生的金国首领正是兀术后,是后悔不已。

    历史就是如此的精彩,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小事,却足以改变整个国家的历史进程。

    金山寺遇袭,兀术虽然死里逃生,却搞得狼狈不堪,自从他出征打仗以来,还从未受过这样的羞辱,于是,他开始对这个眼前的对手韩世忠刮目相看。

    第二天,兀术决定率领十万大军渡江迎战长江北岸的宋军。

    战争开始前,兀术对自己的获胜是充满信心的,虽然他也深知自己的军队适合平原地区的陆战,并不善于水战,但他深信一点,那就是自己的人数优势。

    无论你宋军水战如何厉害,我以十敌一,还能输不成?

    但兀似乎对三国演义的故事读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故事不熟悉,所以他犯了和老曹一样的错误――在水战中盲目相信人数的优势。

    因为水战主要是在大江、大河中进行,需要依靠作战的工具――战船,就像金国的陆地作战依靠战马一样,战船就是水军的战马。

    韩世忠正是在兀术“搜山检海”的过程中,打造了一大批重量级的战舰,当时称之为“海舟”,这种海舟形体高大,稳性好,攻击力强,也就是说达到了可以在海上作战的能力。

    而兀术的十万骑兵压根没考虑到会和宋国的军队展开水战,他们所能使用的作战工具只是临是在镇江附近搜集来的小木船,根本无法同韩世忠抗衡。

    于是,战争一开始就出现了非常奇怪的一幕,虽然金国士兵们驾着小船勇敢地向韩世忠的海舟冲去,但还未等靠近,就被海舟纷纷撞得粉碎。

    韩世忠亲自做在旗舰之中指挥战斗,而且他棋出怪招,把自己的妻子梁氏也一起带到了战场之上。

    这位梁氏大家可能都比较熟悉,也就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巾帼英雄梁红玉,当然这位梁夫人绝对不是来看热闹的,她来的目的是为帮助丈夫共同抗敌。

    每次金兵进攻时,梁红玉都亲自击鼓助威,和丈夫一起指挥战斗,大大的鼓舞了宋国军队的士气。

    有美女助阵,宋兵们能不卖力吗?

    兀术是否在后悔没把自己的夫人也带来助阵?

    一连好几天,金国士兵根本无法靠近宋国的海舟,这场战争的胜败已经一目了然了。

    兀术这回真是大开了眼界,他从来没有见这么庞大的战船,看到这种海舟的威力如此的可怕,兀术第一次从内心深处感到了莫名的恐惧。

    就这样连续数十天在长江上作战,金国军队是每次都碰壁而回,无法冲破宋军的水军防线,金国军队死伤无数,就连兀术的女婿龙虏大王也被韩世忠给活捉了。

    这场战争的胜败已分,再进行无谓的冲锋只会增加自己士兵的死亡人数,兀术彻底的认输了,他自从跟随父亲阿骨打出征辽国以后,第一次打败仗,而且败得很惨。

    兀术第一次碰到了宋国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而且他以后还会碰到许多个“韩世忠”,但目前他的处境很难受,进退两难,被围困在镇江一带无法回国。

    但兀术除了在军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外,还具有独特的政治外交能力,既然在军事上无法打败韩世忠,那就来文的,搞外交谈判。

    兀术先是抛出了第一个绣球,将所有的战利品都送给韩世忠,条件是韩世忠放他以儆效尤过江国。

    如果换了别人,兀术的这个绣球可能会有人接,但如果是韩世忠,就没有这种可能性。

    而后,兀术又提出将自己的名马送给韩世忠,但也遭到了韩世忠的拒绝,既然收买不了韩世忠,那就不要去浪费口舌了,赶紧跑路吧!

    于是,兀术率领着手下的残兵败将向西撤退,来到了今天镇江以西、高资一带的内河地带,这里河网密布、天水一色、黄水荡荡、芦苇密布,百姓们把这一带称之为黄天荡!

    但我们的韩世忠将军并不打算放过兀术,你兀术胆敢“搜山检海”地狂追我们宋国的皇帝,那我韩世忠也要让你尝尝被人追赶的滋味。

    于是,韩世忠命令将由黄天荡通往长江的几个主要入江口死死的封锁,基本上做到了不让一只苍蝇飞出黄天荡。

    韩世忠的八千宋兵居然将兀术的十万金兵围困在了黄天荡之中,双方处于相持阶段,谁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

    但兀术打不起消耗战,其它不说,光这近十万人马每天要消耗的粮草数量都多的惊人,如果兀术这样和韩世忠相持下去,他手下的十万金兵不是被韩世忠杀死,就是要被活活饿死。

    因此,突围是兀术所能选择的唯一道路,但如何突破韩世忠的封锁线就成了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这是军中有人提出,黄天荡中有一条老鹳河,原来是通秦淮河的,由于长年堵塞,已经废弃,如果派人将这条老河道开通,就可以跳出韩世忠包围圈,直达建康。

    虽然这个方法要花大量的人力,但兀术已经无路可走了,只好采用了这个笨办法。

    于是,兀术开始发挥了他的个人魅力,发动全体将士,使用手中的刀枪等作战工具,清理老颧河,开辟一条逃生之路。

    人多果然力量大,在兀术的带领下,十万金兵怀着求生的强烈欲望,开始清理河道,仅用了一个晚上,便将老鹳河开通三十里,这不能不说是个战争史上的奇迹!

    兀术如出笼之鸟般带着手下的十万大军沿着老鹳河逃离了黄天荡这个地狱般的地方。

    但兀术的恶梦还没结束,因为他在建康附近的牛头山又能遇到了另个一个煞星――岳飞!

    岳飞,字鹏举,河南汤阴县人,家中世代这农,但岳飞从小便显得与众不同,两臂力大无穷,还未到十五岁,便能拉开三百斤的弓箭,从这点上看他和兀术确实是有共同之处,都是少年英雄!

    十九岁时,岳飞便加入了宋兵的行列,也曾跟随童公公等人讨伐过辽国。

    金兵南下后,岳飞跟随刘浩勤王救汴京,康王赵构即位后,岳飞还曾上过一篇千言书,要求赵率领大家共同抗金收复失地,但他的这种做法显然得不到赵构的认可。

    虽然被赵构贬了官,但我们的好青年岳飞并不气馁,而是将心中对金国的仇恨发泄到了战场之上,用不断的杀敌立功来表现自己。

    最终,岳飞被开封留守宗泽老先生看中,收为自己的部将,跟随宗泽准备收复失地的工作。

    但事与愿违,作为当时抗金力量的重要支柱,宗泽老先生不幸病逝,岳飞只得继续跟随新的领导人杜充。

    而杜充从骨子里就是个投降派,在兀术渡江时,丝毫不进行认真的防御工作,轻而易举的便将整个建康城送给了兀术,岳飞就是在建康城下第一次同兀术交手,并且被兀术无情的击败。

    但岳飞天生是个不服输的人,在被兀术击败后,岳飞并没有像他的领导人杜充那样当逃跑将军,而是潜伏在建康一带打游击战,不时带小股部队搔扰金兵。

    这次韩世忠在黄天荡同兀术展开大战,自然也逃不过岳飞的眼晴,他是巴不得自己也能飞到黄天荡同韩世忠并肩作战,亲自活捉兀术,报一箭之仇。

    但他已经不需要到黄天荡去了,因为兀术的十万大军已经自动送上门来了,得到兀术通示老鹳河已经逃离黄天荡,正在向建康城进发时,岳飞感觉自己的机会到来了。

    于是岳飞便集中了一万多名士兵在兀术必经之路――牛头山设伏,准备在陆地上也来次伏击战。

    牛头山也将成为兀术的恶梦之地,刚逃出黄天荡的兀术心情非常不错,他当然不会想到在牛头山这个地方居然还有人敢打他的伏击,毕竟建康城是在金国的控制之下。

    但岳飞是个非常喜欢冒险的人,这点在以后的宋金大战中充分体现出来,他仅用不到一万人同十万的金国铁骑交战,而且是在金国骑兵最擅长的陆交锋,难道岳飞是疯了。

    当然岳飞没疯,如果换了别人,根本没有同金兵交战的勇气,但岳飞就是不信这个邪,他要用实际行动打破金兵不可战胜的神气。

    当兀术的十万大军来到牛头山安营扎寨后,岳飞组织了一百多名敢死队员,穿着夜行衣,乘着夜色突袭金营,把金营搞得一片混乱,甚至金国士兵还发生了自相攻击的情景。

    我们不禁要联想到四年间姚平仲的那次突袭,姚将军带了将近五千多人偷袭金营,居然被金兵吓得跑出了八百里,由此可见打仗并不在于人多,关键是谁在充当领头羊的角色。

    兀术被岳飞的这次偷袭搞的气急败坏,但又能不知道对手的虚实,只好撤离牛头山,退到龙湾一带驻扎。

    但岳飞再次故计重演,又派兵继续偷袭金营,搞得兀术和手下的十万士兵们焦头烂额,不知该如何是好。

    兀术感觉岳飞是个非常难缠的对手,从岳飞这条路上走恐怕行不通。

    万般无奈之下,兀术又做出了非常大胆的军事计划,那就是二次进入黄天荡,再次寻求突破韩世忠的海舟防线。

    这是个非常大胆的计划,非常人所能做,兀术决心破釜沉舟,于是,十万大军再次进行天苍苍、野茫茫的黄天荡!

    而此时的韩世忠已经围困黄天荡足足有四十八天了,当得知已经逃离黄天荡的兀术又被自己的战友岳飞赶回了黄天荡后,心情格个高兴,看来连老天都在帮着宋国,兀术这番是死路难逃。

    但天算不如人算,虽然老天也在帮着韩世忠,但兀术也决非等闲之辈,他不甘心就这样束手就擒。

    但要突破韩世忠的水军防线简直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找到海舟的弱点。

    兀术等金国将士都来自北方平原,对这种海舟几乎没有太多的了解,要想击败韩世忠的海舟,必须要依靠当地宋国人的帮助。

    于是,兀术便发出公告,高额悬赏能破解海舟防线之人,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一位姓王的福建人主动向兀术献破敌水策。

    其实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很简单,他只是说破了海舟船的弱点:海舟船体积庞大,必须要依靠海内才能行动,如果金兵的小船乘风平浪静时出击,那自然就可以突围了。

    兀术这才恍然大悟,其实要打败韩世忠的海舟并非难事,只是金国将士们对海舟的特点不了解,才导致了以前的惨败。

    既然已经了解对方的弱点,那就赶快对症下药,制订出针对海舟的作战方案,而这位王先生再次献计,要求在金国的小船里装一定量的土壤,可以增加小船的稳定性,防止小船发生倾覆。

    对于这位王先生的计策,兀术是非常满意,决心采用王先生的计策去破韩世忠的海舟。

    但兀术要等待最佳时机,数天后,风平浪静的良好机会终于到来了,兀术率领着他的十万大军乘着装载了土壤的小船浩浩荡荡地向江北突围而去。

    在小说《说岳全传》中对黄天荡战役的结局描述是兀术靠着王姓客商的帮助终于顺利了突破了韩世忠的海舟防线,回到了长江北岸,黄天荡战役以宋军的全面胜利、金兵的全面惨败而告终。

    我相信很多读者也是深信这样一种说法的,但历史真相是否如此呢?

    这种说法并非完全正确,兀术的确死里逃生了,但在逃生前,他并不甘心就此输给韩世忠。

    既然已经摸透了海舟的弱点,他决定制订一套作战方案,彻底打跨韩世忠的所谓的海舟。

    于是,他命令在一部分小船上准备弓箭火器,在突围时,由金国士兵中的神箭手向海舟船发射火箭,来个火烧战船,既可突围,又可乘机消灭宋国的战船,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

    所以说,韩世忠碰到兀术这样的对手,也没有什么可遗憾的了。

    突围正式开始,乘着风平浪静的机会,金国的小船奋力向江北行驶,而韩世忠的海舟船果然如那位王先生的所说的那样,几乎无法移动。

    看到此情景后,兀术是万分的高兴,连忙命令装载火器的小船向海舟发动火箭攻击。

    顿几乎所有的海舟都变成了火舟,宋国士兵们被烧死或溺死都不计其数。

    事到如今,韩世忠的水军已经彻底告负,他非但无法阻止兀术的突围,甚至整个水军都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所以韩世忠果断的率领败兵退到了镇江,但所有的海舟几乎全部被毁坏。

    因此宋金黄天荡战役的历史真相是:韩世忠的水军先胜后败,逃回了镇江;兀术的金军先败后胜,逃回了江北,并顺便烧毁了韩世忠的海舟船;岳飞的军队在击败兀术后,乘势收复了建康城。

    在这场历史闻名的战役中,宋金双方的几名主帅都展现出了非常超强的指挥统帅能力,这是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对宋金双方来讲,充其量是打了个平手。

    但这场战争对宋金双方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对宋国来说,黄天荡战役后,金国再也无力发动对南宋江南一带的进攻,使风雨飘浮的南宋小朝廷终于得到了继续延续其生命的宝贵良机。

    对金国来说,黄天荡战役是金国自南下伐宋以来所遭受到的第一次大挫折,从此以后,金国的战略方针进行了较大的调整,金国的军队从那以后再也没有越过长江。

    宋金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双方军事实力逐渐趋向平衡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