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七、儿皇帝刘豫和“伪齐国”的命运

第三卷 灭辽吞宋的女真第一人---吴乞买篇 七、儿皇帝刘豫和“伪齐国”的命运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金国天会八年,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春,金国东路军的统帅兀术在镇江一带的黄天荡遭到南宋将领韩世忠和岳飞的半路阻截,虽然最后兀术死里逃生,但金国对江南一带的进攻势头遭到了沉重打击。

    而此时,金国虽然占领了北宋黄河两岸的中原地区的大量土地,但如何继承北宋的这笔丰厚遗产却成了金国老大吴乞买颇为头疼的难题。

    由于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把北宋的半壁江山给吃掉了,金国高层导们深感难以消化这么庞大的一块肥肉。

    首先是两国的经济制度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金国虽然军事力量非常强大,但在经济上却还处于奴隶制度,而北宋却已经处在高度封建制度下,两种制度并存必然会发生矛盾。

    金国的贵族和奴隶主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实力,必然要在占领区掠夺汉族居民做为自己的奴隶,这样和原先汉族居民受汉族地主剥削的封建关系发生冲突,

    其次,在金国军队南下侵略北宋的战争中,对中原一带进行了毁灭性的扫荡,给北宋的军民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导致大量的汉族居民流离失所。

    虽然,吴乞买在南下伐宋后,为了加强对占领区的百姓的统治,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占领区汉族居民的措施。

    比如吴乞买曾下诏规定禁止权势之家买贫民为奴,又规定卖身为奴者,可以用劳力相等的人赎身。

    但实际上,这种赎身的可能性是很少的,占领区内的汉族居民,不得不大批地沦为奴隶。

    因此,在金国的占领区内爆发了大规模的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

    尤其是山西、河北太行山两侧的北宋军民们由于失去了北宋政府的指挥,便聚集在太行山一带同金军展开游击战,最著名的便是王彦领导的“八字军”。

    这支由原北宋士兵和两河一带的民兵所组成的抗金武装在王彦的率领下,在金国占领区的中心地带遍地开花,多次偷袭金国的后方,把金国军队搞得头昏脑胀,但又找不到消灭他们的好方法。

    不过,南宋的老大赵构帮了吴乞买的大忙,由于害怕八字军会对南宋的统治产生威胁,赵构主动把王彦和“八字军”召回汴京,负责汴京一带的防御。

    但是,中原地区军民反抗金国统治的斗争却一浪高过一浪,河北、山东一带的反金斗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严重威胁着金国在中原地区的统治。

    在这种混乱纷争、错综复杂的局面下,吴乞买决定开始推行他一向非常推崇的“以汉制汉”政策。

    其实,吴乞买的“以汉制汉”政策早在三年前就已经试行过了,不过很不巧,他们所寻找的中原地区代言人非常不称职。

    张邦昌同志根本是个扶不起来的阿斗,胆小如鼠,压根不是当皇帝的料,就连当个傀儡皇帝都不会,龙椅屁股还没坐热,就主动向赵构认错去了,搞得金国好不难堪。

    因此,这次吴乞买决定要选择一位称职的“皇帝”,替自己管理中原地区的汉族百姓们。

    老大一发话,金国高层立即全体动员,开始了挑选“总统候选人”的运动。

    这个挑选“总统候选人”说难不难,就易也不易,总之要有几个必要条件。

    首先这位候选人必须是宋国职位较高的官员,有一定的威望,可以控制住中原一带的局面;其次,这位候选人必须对金国绝对忠诚,他的国家必须是金国的附庸国,要无条件听从金国的指挥。

    所以,金国的几个高层领导们经过几轮的激烈筛选,最终确定了两名“总统候选人”。

    第一位是大家公认夺标呼声最高的,且资历威望也较高的候选人,名叫折可求,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陕西府谷折家军的第七代代表人物。

    这位仁兄自从在陕北投降了娄室后,确实对自己的新主人忠心耿耿,在几次对南宋的战斗中,这位仁兄都是充当引路先锋,竭尽全力为金国服务,所以得到了许多金国高层领导的青睐,所以他当选“总统“的呼声非常之高。

    第二位候选人则比较默默无闻,此人名叫刘豫,如果你看过《说岳全传》小说的话,对这位人物应该不会陌生,但为了更加清楚了解为何刘豫会成为“总统候选人”之一,我在这里人必要简单一下刘豫的情况。

    刘豫字彦游,河北景城人,早要北宋哲宗年间,刘豫便中了进士,开始为北宋老赵家效力,到赵佶老师当权时,刘豫已经被任命这河北提刑使。

    金国南侵后,刘豫和许多北宋的官员一样逃到了南方的扬州一带避难。

    这时,赵构的南宋国已经建立,作为前朝的三朝元老,刘豫也得到了重新任命,不过这次他去的地方比较危险,是山东济南府,赵构要求刘豫担任济南府的府尹。

    这下可把刘豫急坏了,因为山东当时是宋金大战的主战场,到处是盗贼和匪兵,去济南当官,弄不好要把命给丢了。于是,他主要向赵构提议,要求派他到江南当官,不过遭到了赵构的拒绝。

    如果换了别人,大不了发发牢骚,乖乖地去上任,而我们的刘豫则不同,因为皇帝不答应他的要求,居然开始对赵构和南宋朝廷心怀不满。

    可以说,赵构这次对刘豫要求的拒绝,成了刘豫日后叛变南宋的导火索。

    我们的刘豫求同志是很不情愿地来到了济南府,当上了济南市的市长,但当这个市长一点也不好玩,还没等他屁股坐热,麻烦就来了。

    因为,很快吴乞买便发动了三路大军讨伐赵构的军事行动,而济南府首当其冲,成为金国东路军南下的必经之路。

    而这次刘豫同志的主要对手是金国的另一位“高管”,完颜昌。

    完颜昌,又名挞赖,是金国建国前著名领导人盈歌的儿子,从辈份上讲,他是阿骨打和吴乞买的堂弟,也是宗翰、宗望等人的堂叔。

    这位仁兄也继承了完颜家族中英勇斗争的基因,但他也有致命的缺点:脾气暴躁,野蛮无赖(和他的名字有点相像),部落中的其它族人都看见他头疼。

    但人家毕竟是前任老领导的儿子,怎么着也得照顾他一下。

    因此,无论是阿骨打在位还是吴乞买当政,他们都对挞赖特别照顾。

    在攻打辽国的时候,挞赖跟随宗翰一同出征,在追击耶律延禧也曾经立下过大功。

    宋金开战后,挞赖被吴乞买任命为六部都统,跟随宗望的东路军攻打宋国。

    北宋灭亡后,挞赖由于战功卓著,又上升为元帅左监军,负责进攻山东一带。

    因此,山东的省城济南府将成为挞赖建功立业的又一块垫脚石。

    但挞赖的运气没他的侄子兀术好,因为他在济南一带便遇到了大麻烦,济南府的守将是一非常厉害的人物,多次击退了挞赖的进攻。

    这位守将名叫关胜,和施耐庵小说《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同名,但我们的这位关胜可从没去过什么梁山泊,而且《水浒传》中的大刀关胜的原形便是这位关胜。

    由于关胜和全城军民的共同努力,使挞赖的进攻一次又一次失败。

    按理说,我们的刘豫同志应该感谢这位关大哥,人家帮你守住了济南城,好歹你这位最高长官也能向赵构请功领赏。

    但刘豫同志并不是这样想的,济南城在关胜的领导下打退了金国的进攻后,刘豫却显得非常不高兴。

    因为他从骨子里已经不想再为赵宋王朝卖命,他的计划是在金国攻城之际,向金国“弃暗投明”,争取能混个一官半职,也比替毫无前途可言的南宋卖命强。

    但济南府的守将关胜打乱了他的全盘计划,这位仁兄是坚定的主战派,绝对不可能同意刘豫的投降计划,而且这位仁兄居然还能率兵打退金兵的进攻,看来确实很难对付。

    不过刘豫没有耐心再等待下去了,自己是济南府的最高长官,凭什么要听从一个下属的指挥,既然你想破坏我的好事,那我也就不客气了。

    于是,刘豫使出了他的杀手锏――暗杀,他派手下的心腹乘关胜不注意,将关胜刺杀,然后大开城门,迎接挞赖。

    正在为攻破济南府而发愁的挞赖捡到了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本来还一筹莫展,现在对手却主动投降了,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喜事吗?

    于是,刘豫便成了挞赖的忠心部下,挞赖对刘豫也是非常欣赏,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爱将,很快刘豫便被提拔为京东东、西、淮南安抚使,负责节制河外的军队,而挞赖则屯兵要处,对刘豫进行监督。

    刘豫此时已经完全实现了他投降金国前个人的政治目标,他以为自己已经达到了个人政治军事生涯的“泰山易移、本性难改”,但这句话对秦桧完全不适用,到了金国以后,秦桧才发现自己的愤青行动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痛苦。

    但至少命还是保住了,为了生存他必须改变自己。

    他开始实行改变自己人生的第一步计划,寻找靠山,当时金国的高层管理人员主要是宗望和粘罕,不过宗望已经病逝,那就只有寻找粘罕。

    于是,秦桧同志拿出自己生平的积蓄献给粘罕,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条出路。

    在粘罕的帮助下,秦桧找了个好差事,当挞赖的跟班。

    而挞赖是个比较喜欢和宋国的降将打交道的人,因为他和兀术等人还不一样。

    自从南下伐宋后,挞赖亲眼目睹了当时北宋的繁华,在消灭了北宋政权后,以挞赖为首的一批女真高级将领开始学会了享受战后的胜利果实。

    人一旦开始学习享受,就会变得贪婪和懒惰,挞赖便是开始向这方面发展,他开始讨厌战争,喜欢享乐。

    南方的赵构虽然比较听话,但他手底下还有不少好战分子,天天叫嚷着要收复失地,一旦让他们得势,金国岂不是又要去过北国的艰苦生活了?

    所以挞赖很想通过某种渠道和南宋方面达成和平共处协议,双方维持现状,互不侵犯,各过各的舒服日子。

    基于这种考虑,秦桧便开始成为挞赖所寻找的“中奸人”,因为秦桧确实也有过人之处。

    在金国的几年时间内,秦桧自学成才,不但把金国的语言学会了,还基本上把金国的人文风俗和国家情况搞得很清楚,基本上属于一个金国通。

    并且,秦桧对于挞赖所提倡的两国议和方针也是极力赞成,这更加使挞赖坚定了依靠秦桧达到宋金议和的信心。

    于是,挞赖开始行动了,他在进军楚州的过程中,故意把秦桧夫妇给放跑了,就这样,秦桧在涟水附近碰到了南宋的水军,在水军的帮助下,秦桧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南宋。

    不过对于秦桧这位昔日大忠臣的回归祖国,南宋方面并未表现出多大的热情来,关于如何对待秦桧,南宋方面有两种意见。

    第一种意见是秦桧这次能够从金国逃脱本身就很值得怀疑,因为金国的燕京府离南宋临安府隔着两千八百里地,并且沿途都是金国的占领区,秦桧只是个文官,又能不是什么武林高手,哪能轻易逃脱呢?言外之易秦桧极有可能是金国派过来的奸细。

    第二种意见是相信秦桧的逃脱论,因为秦桧毕竟在三年前有过优异的表现,甚至感动了某些朝中的大臣,其中以宰相范宗尹和枢密院李回为首,他俩本身就是秦桧的好友,这次秦桧回归,他们自然要站在自己的好友一方。

    不过朝中大臣的争论都没用,如何处置秦桧关键还要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赵构。

    赵构其实对秦桧也不甚了解,但由于范宗尹和李回再三地宣称秦桧是个大忠臣,于是,决定试着召见秦桧。

    我们的秦桧同志果然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出口就技惊四座,他向赵构送出了两个礼物。

    第一个礼物是他关于国家大事的独特观点,“如欲天下无事,南自南,北自北”,也就是说想要国家太平,必须让南方的人回到南方,北方的人回到北方生活。

    这个观点一提出,立即遭到朝中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南宋朝廷中大部分的官员都是北方人,虽赵构这个主人能力也不怎样,但要让他们回到北方去伺候刘豫的齐国或吴乞买的金国,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刚回到南宋的秦桧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攻击,很多人因此痛哭秦桧是卖国贼,就连赵构都对秦桧有所怀疑了。

    不过秦桧同志并不惊慌,他立即向赵构送上了他的第二份礼物,那就是挞赖写给赵构的议和书,这对赵构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礼物,赵构是从未想到金国方面居然主动和自己进行和平谈判。

    也就是这个礼物,使赵构对秦桧的态度发生了三六十度的转变,同时,通过秦桧赵构也了解了他父母亲在北国生活的情况。

    于是,赵构决定接纳秦桧,公元1131年二月,秦桧被封为参政知事,从此以后,秦桧正式踏上了南宋的政治舞台,南宋和金国和议和行动也就从此拉开了序幕。

    但秦桧的官位做的很不稳,因为虽然挞赖很想议和,但他毕竟不是金国的老大,议不议和还得吴乞买说了算,所以秦桧的议和活动忙活了一年多,却没有什么进展。

    你想议和,金国可不干了,正当赵构满怀希望地等待秦桧能从挞赖那里得到好消息时,坏消息却接踵而至。

    首先是金国的兀术又跑到陕西去搔扰南宋的四川百姓了,幸亏出了个猛人吴同志,把兀术挡在秦岭以外。

    但是最大的威胁又来了,金国的“儿子”刘豫的齐国捺不住寂寞,开始进行军事竞赛,意图很明显就是进攻自己的南宋。

    所以赵构对秦桧的办事效率是很不满意,议和没搞成,却惹火上身,看来挞赖和秦桧都靠不住。

    于是,我们的秦桧同志遭受了政治生涯的第一次挫折,被赵构打入“冷宫”。

    因此,南宋的主战派开始占据上风,代表人物是宰相吕颐浩,这位吕宰相为了鼓动赵构出兵收复中原,甚至还把宋太祖赵匡胤给搬了出来。

    太祖只用了十万大军,就平定了天下,如今皇上你有十六七万大军,又有韩世忠、张浚、岳飞、吴等名将,大家都摩拳擦掌希望能收复中原,更何况目前中原只是刘豫这个窝囊废在管理着,所以希望皇上能下定决定收复中原失地。

    吕颐浩的这番话果然有作用,本来一门心思想着议和的赵构又开始有想法了,再加上刘豫的齐国在北方对自己虎视眈眈,所以赵构决定给刘豫点颜色看看。

    但派何人出征齐国还要谨慎考虑,赵构又想乘机夺取点刘豫的地盘,又怕打不过刘豫反过来又要割地赔款。

    不过像收复中原这种光宗耀祖的好事是肯定会有人出头的,这次出头的是襄阳镇抚使李横,关于这位仁兄的资料是非常之少,宋史中只是略带提到一些,并无此人的传记。

    李横原是襄阳邓州的守将,原先的襄阳镇抚使是桑仲,由于襄阳和齐国边境接壤,因此,桑仲曾多次要求南宋出兵河南等地,但均未得到南宋方面的同意。

    1132年三月,桑仲被部将杀害,整个襄阳顿时变得非常混乱,刘豫乘机大肆挖南宋的墙角,派人到处收买襄阳一带各个州县的守将,孔彦舟就是这样被刘豫给挖走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那么好诱惑的,李横就不吃刘豫那一套,刘豫派来的使者也被李横当作礼物直接送给赵构。

    于是,赵构决定选择李横作为进攻齐国的开路先锋,当然并不是李横对南宋有多忠心、李横军事能力有多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横的身份很特殊。

    这位大哥以前也就是类似“梁山泊”里的绿林人士,最后由于运气好被朝廷招安了,让这位大哥出头有两个好处,一是一旦战胜了,那就全是赵构的功劳,二是万一战败了,那就将所的的责任推到李横身上,对齐国宣称此人非南宋正规军,北伐乃是自发行为,与南宋无关。

    李横就是在这种非正常的情况下开始了南宋的第一次北伐中原。

    公元1132年十二月,李横首战告捷,在扬石附近击败齐国的军队,然后乘胜攻打汝州。

    汝州守将的名字也有意思,叫彭(又一个与水浒一百零八将同名的人物,不知是否又是“天目将”彭的原形),但在李横军事和政治的双重压力,彭选择了反正。

    公元1133年正月,李横孤军深入所向无敌,一直打到了离刘豫老巢汴京只有一百多公里的颍昌府(今河南许昌)。

    颍昌府的齐国守将叫赵弼,看到李横的势头迅猛,赵弼哪里还敢出战,只有躲在城中固定。

    但李横的军队似乎是吃了强心剂似的,战斗力变得超强,一阵强攻后又夺取了颍昌府。

    颍昌府是齐国都城汴京南方的门户,如果颍昌府保不住,那么齐国的都城汴京就有危险了。

    刘豫这下可真的慌神了,本来准备打算出兵骚扰赵构一下,没想到被南宋先发制人,居然快打到自己的老窝来了。

    为了保住自己的国家,刘豫也不怕丢人了,连忙向自己的父亲“金国”求救。

    一个绿林出身的将领居然能在金国和齐国联军的腹地纵横驰骋,所向披靡,确实大大出乎了南宋和齐国双方的意料。

    而李横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也并非他本人有多大的军事才能,主要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李横此次北伐从道义上来讲是符合大多数中原百姓的心声的,他打出的口号非常能够争取到民心,从一定程度上帮助了李横,二是此时齐国刘豫的大量精锐部队被金国调到陕西一带同撤离喝一同进攻饶凤关的吴兄弟,导致中原腹地防备薄弱,给了李横发展的好机会。

    形势对南宋一片大好,但我们的赵构看到形势变化如此之快,又开始有新的想法了。

    按赵构的本意是让李横试着去抢些齐国的地盘,也顺便教训一下狂妄自大的刘豫,没想到李横居然快把齐国的都城给打掉了,如果让李横的军队这样迅猛的发展,势必会造成李横拥兵自重的局面,更何况李横本来就是个有前科的家伙。

    赵构和他的几位先祖们一样,最害怕的就是武将们的拥兵自重,因此李横的收复失地,对他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我们的赵构开始对李横产生不信任,并且采取各种方式来阻挠李横的北伐行动。

    南宋君臣之间相互猜忌,受益者当然是刘豫,虽然金国对刘豫的这种无能表现很反感,但不管怎么说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能见死不救。

    1133年三月,刚刚在和尚原遭到惨败的金国猛人兀术奉命率兵救援齐国,而刘豫也派得力干将李成率兵两万同兀术并肩作战。

    兀术非一般齐国将领可比,虽然败给了吴,但毕竟是身经百战的一代名将,李横碰到他,好运就将从此结束。

    李横和金齐联军在汴京城西北的驼牟岗展开大战,虽然在前三个月内,李横是打遍河南无敌手,但要看对手是谁。

    兀术出场,注定李横就要接受失败的命运,再加上李横的许多部下本来就是绿林出身,军纪极差,经常掠夺百姓,因此同金齐联军的决战以李横的惨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对南宋的影响非常之大,李横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发动对齐国的进攻。

    但刘豫和兀术却不打算就此收手,兀术和李成的金齐联军一路南下,复颍昌、克邓州、陷襄阳,一直把李横赶到了长江南岸。

    至此,南宋发动的对齐国的第一次北伐以先胜后负而告终,南宋方面非但没有扩大地盘,相反却丢失了襄阳一带的大量州县,赵构的如意算盘全部落空。

    而齐国方面虽然前期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在金国的帮助下,齐国非但夺回了全部的失地,还占领了南宋的军事重镇襄阳六郡。

    从此齐国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向西可以进攻川蜀,向东可以顺流而下进攻吴越,严重着威胁着南宋政权的生存,赵构又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呢?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