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我的革命生涯 > 正文 第一章第四节

正文 第一章第四节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4从老鹰山往北,是一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道,据说这古道是当年秦始皇当政时派人修筑的,当时这个皇帝修这条路也不知道目的是什么,大约是为了传递文书,让中央的官员和地方的官员们往来方便用的。但是修这条古道真是太难了,从四川叙府过来,沿着横江而上,一路尽是大山峡谷,那些山只有猴子才翻得过去,那些深谷也只有岩羊才敢走。在这些山谷里修路,想想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当时秦始皇肯定不知道修这条路会有这么艰险,当皇帝的反正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干什么都对,不对的也对。也不知是那一天,估计秦皇帝累了歪在皇宫的龙椅上发梦虫,梦到这西南方,于是胡思乱想要修一条路,好派兵去统治这方百姓,就一声命令,派了一个姓常的将军带着兵马来了。就像修长城一样,再难也得修。这常将军也算尽职,修了多少时日,死了多少兵马说不清了,反正后来硬是修了一条五尺宽的石头毛路,这条路从叙府开始穿过盐津坝,昭通,夜郎国,再转到宣威,最后到达曲靖。不过话说回来,还真得感谢这个秦皇帝,不管当初他是什么目的,头脑怎么发昏。这条路算是给这方百姓积了大德,立了大功。不是他,我们这地方人哪会知道外面天有多大,就像井里的蛤蟆,只知道碗大个天。这条古道可是帮了大忙,远的不说,我们这方百姓祖祖辈辈吃的盐巴,穿的布匹还有茶叶大都是通过这条古道从四川那边运来的。这是往北出省的惟一通道,我们要贩山货去四川,从四川或盐津坝贩盐回来都必须走这条古道。

    经过了较短时间的准备,我们就踏上了古道。因为是第一次,算是探探路,了解一下行情。所以我们不敢带更多的东西,只选了三匹快马,带了八个弟兄和几条短枪上路,带短枪是因为便于隐藏,放在马驮子里或鞋筒里都行,当然我的铁链以及弟兄们的刀棍也是少不了的。剩下的几个弟兄我让他们坚守在老鹰洞,等我们回来,对这些在家的弟兄行动我也一一作了交待,严格地规定他们这段时间只准以生意人的身份去附近村寨收点山货,不准惹事生非。

    我们从老鹰山出发是一个早晨,行前独眼坚持说,要杀一只鸡占一占吉凶,这种东西我也不是太懂,本来也不大信这玩艺儿。但独眼一再坚持,说,出这么远的门,办这么一桩大事,这又是第一次,关系重大。他在家里曾跟他爷爷学过占卜。我想,占就占吧。于是我们全体人就在洞内先净了手,田亮点上香,由独眼领着对天对地磕了三个响头,就开始杀鸡占卜。这占卜其实也没什么复杂,就是要一只雄鸡,用磨得非常锋利的小刀割下鸡头,第一步是看鸡血的多少,来判断财喜大小,接下来就是将鸡煮熟,揭开鸡的头骨,看鸡脑髓的完整情况,另外就是看鸡头的软骨形状来占卜吉凶,这一点就只有独眼能占了,我们不懂的人是看不出什么奥妙来的。独眼拿着鸡头的软骨看了又看,众人都很紧张地盯着他,生怕有什么不祥之兆。还好,最后独眼说,没事,大哥,这一趟保准大吉大利。

    我们从老鹰山出发,完全一身商人打扮,往北顺着一条鲜为人知的小道走了半天,这才正式走入了古道。这古道我们都只是听说,谁都没有走过。我们是在走进了一条由不间断的五尺左右宽的石板道路,才想到这可能是古道的。我记得父亲说过,这条古道所以叫五尺古道,就是道宽五尺左右,并且基本上是青石板铺成的。父亲其实也没走过这条古道,他所以这么说,那是爷爷告诉他的。爷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多次走过这条古道,爷爷是个见过大世面的人,他沿着这条古道到过叙府,到过四川的首府成都,还到过长安,长安是什么地方,那可是当年秦始皇在过的地方,秦始皇以后还有很多皇帝都在那里待过。那是个真正了不得的大地方。爷爷一生都念念不忘的地方。爷爷最后出走参加护国军也是从这条古道走的。

    行走在这条古道上,我的心情有些异样,我总会想起爷爷。我没见过爷爷是什么样。但从奶奶、父母亲以及旁人的口中大致能够想象出爷爷的样子。从小,人们就说我像爷爷。特别是奶奶,几乎每次见到我都会说,看看,看看,这小崽子那体格,那眼睛就跟他爷爷一模一样,尤其是那倒八字眉,又黑又粗的。可惜啊,这老东西不等小崽子出世就急急忙忙走了,要是他见到这小崽子这么像他,不定有多高兴。母亲也说,我不但是体格眉毛像,就连我的脾气性格也像神了我爷爷,总是不安份守已,喜欢做些冒险的事。

    这些话不知是真是假,但我还是很高兴。爷爷的一生算不上惊天动地,但他的所作所为我的确很欣赏。包括他杀人越货的那些不光彩的经历,尤其是后来参加护国起义军,在一般的外人看来,那简直就是荒唐。那袁大头不想当大总统要想当皇帝,与你石光明有什么干系,人家蔡锷,唐继尧要讨伐他,那是另一回事,说白了他们还不是想当大总统。但是你一个山里人说白了只是沙爷的一个家奴,你去凑什么热闹呢。这都不说了,最让人想不通的是他居然能舍得下我那如花似玉的奶奶,那可是天仙般的美人,那双勾魂的眼睛,那对爱人的小脚,说起话来轻言细语,脆生生像银玲,走起路来像风摆杨柳,简直能迷死人。可就是想不通他怎么说走说走了呢?他胸膛里的那颗心肯定是拿墨染过的,只有这样黑心肠的人才会做这种荒唐事。

    我没见过爷爷,但是爷爷的这些传奇经历从小就深深的印在我脑子里。我真的非常骄傲有这么一个敢做敢为的爷爷。

    现在我就骑马走在爷爷当年走过的五尺古道上,在一些很窄又是上坡的路上,我能清晰地看见一个个半圆形的马蹄印。深的足足有两三寸,那是自古道修筑以来,无数的来来往往于这条古道上的官家、兵家、商家以及别的马帮走过这古道留下的印记。我知道,爷爷当年也曾骑马走过这里,这深深的印记里有爷爷的一份。

    出发的当天,我们住可渡河。可渡河按今天的话说应该叫北盘江。也属于珠江的上游,珠江的源头是沾益的马雄山,这个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小时候去过那一带,望见过那条南盘江,清悠悠的水,水面很宽,在曲靖、沾益坝子一带,江上还能行船,猫猫石烧的瓷碗,土盆、土缸大都是顺着南盘江从水路运出来的。也知道是从马雄山里淌出来的有两股水,一条往南就是南盘江,还有一条往北,一路流过来就是这可渡河,也叫北盘江,两条江最后到了广西又汇到了一起,最后成了珠江,这些事还是前些年才听说的。

    可渡是个很偏远的地方,如果不是这条古道,一般人我想是不知道那地方的。它紧挨着贵州。说得明白一点,两省中间就隔着那条可渡河,河这边是云南,那边就是贵州。当然严格说下来,河的那边还有一块地属于云南。那里叫旧城,名是这样叫,但不是城,只是一个村寨。据说是老早以前,贵州的一个财主的姑娘嫁给云南这边的小伙子,那块地是当嫁妆送给姑娘的,所以成了云南的辖地。可渡现在不怎么样了,我几年前还去过,那里现在是一个乡,说是那样,其实是很冷落的,看得出来。但是在早年间,因为古道,还有是两省交界的地方,那里是很热闹很风光的地方。历朝历代在那里都设有关城,关城设在河边,占据着最险要位置,前面是可渡河,河对岸是高高的翠屏岩,去贵州进云南都得从这里经过。那条河上老早的时候没有什么桥。听说,也曾经有人多次修过,但由于夏秋季节大河涨水,常常就把桥冲垮,所以更多的时候过河就必须得用船摆渡。这件事直到民国初年,听说,曲靖有一个叫赵五爷,他家的公子进京赶考,行到这里,正好是夏天涨水季节,水浪滔滔铺天盖地而来,赵公子等了好多天都没办法过去,于是在河边烧香祷告,许下愿心说,如能顺利过河,考中状元,一定回来修桥。后来这公子过了河,上京果然高中,于是返回云南后出资修了可渡桥。渡桥是三孔石桥,长有六十多米。桥修好后,还在桥南立了一块碑,记述了修桥的经过。我们是睁眼瞎,从那碑前过来过去的,也曾停下来看,但谁也不知道那碑上刻的什么字,只认得那年号,好像是民国七年立的。听人说起过立碑人叫赵越,时任广东虎门的总司令,桥是由他出资独建的。有了桥,我们进出这可渡河就方便多了。要是用船摆渡,人啊马啊,不知怎么费事呢。为了这座关卡的万无一失,还在古道的两旁,那座本来就壁陡的岩上建了许多处“营盘”和用石块堆砌起来的炮台,还有作为古代紧急情况下通风报信用的“烟堆”。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烟堆就会被点着火,滚滚浓烟就升上天空,老远都能看到。除了这些,当时关门两旁,还有一些与这道关卡相联系的老衙门,像“巡检署”,“汛防署”,我记得还有专门供这条古道线上运送京铜的“铜店”和供汛兵住守渡口的“教场坝”。那时候的可渡,真是叫人开眼界的地方,白天人来车往的不说,到了晚上,那才叫有意思,茶楼有说书的,戏楼里有唱戏的,青楼里有卖身的,赌馆里有抽赌的,总之一个小镇上真是干什么的都有,只要你有钱,有胆量想做什么都行,那才叫是花花世界。

    我们因为是第一次出山,摸不准行情,虽然有贼心但没贼胆,望着青楼的那些女子敞胸露怀地对着你笑,用手指头勾引你,谁心里不痒痒,但最终谁也不敢真做。当然了,我说的是头一回。到后来,走了两次以后,那就不好说了,各人凭自己的本事和胆子,我也不管他们,只要不闹出事来就行。人嘛,尤其是男人,出门在外,苦巴苦累的,又都是干的过了今天不管明日的危险事,什么事都得想开了。能快快活活的过一天乐一时有什么不好呢。只要自己高兴,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就行。这条五尺道上类似这样的热闹地方有好几处,像盐津坝,像普洱镇,多了。就是一些山茅野店,也同样会遇到些好玩的事,不说了。

    从可渡河过去,就是贵州地盘了。那边的山比我们云南这边还大。一路走过去,山高林密,人烟稀少,常常走上几十里还见不到一户人家。正因为这样荒僻,这些路上危险才大,土匪棒客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从那些路边的林子里窜出来,横在你的面前。所以我们总是随时提高警惕,小心翼翼地赶路。通常都是在天还不黑之前,就近找一个小店歇下来,晚上是断不敢贸然行动的。

    但是出事总是免不了的。我记得就是行程的第三天吧,那天晚上本来前面有个驿站,叫斜铺。这条古道自从成了官马大道以后,就有了驿站,每隔十里或十五里一个。驿站在古代主要是为方便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于道上的官员们歇宿而设立的。驿站所在的位置往往都是一些大的自然村或集镇。我们所以没有选择住在驿站,是想避开人多眼杂的环境。要知道,这些小集镇热是热闹,但往往鱼龙混杂,容易出事。我们走过斜铺往前,一直走,后来就见到了一个苗族山寨,不大的一个寨子,全是简陋破败的茅草屋,一幢幢隐在高大的林子里,远远地望过去,那些茅草屋就像挂在林中的鸟笼子。苗族是个很直爽很厚道又仁义的民族,以狩猎为主,所以大都居住在深山老林。我跟弟兄们说,今晚我们就住这里了。弟兄们望望那些鸟笼一样的茅草屋,有些为难,这样的地方能住得下么。我说,没问题。因为我心里清楚,这些苗家大哥是最好客的,他们宁可自己坐在火塘边烤一夜火也要把客人安顿好。果然,我们走进寨子,没等我们开口,那些汉子们就主动请我们去家里做客,并告诉我们,他们寨子叫石门坎。吃过晚饭,我们想看看寨子的情况,我们住的那家苗族大哥说,正好嘞,今晚我们全寨的人都要去教堂做礼拜,想玩就跟我们一块去吧。

    礼拜?礼拜是什么东西。我们那时候根本就不懂。在我们眼里苗家人是很落后的,至少在文化方面是不能跟我们汉人相比的,他们没有文字,一般的人连汉话都听不懂,这是怎么回事呢。经过那位苗家大哥的讲述,我们才算明白,原来,就在民国初年,远在贵州安顺那边的苗寨来了个英国的传教士,他们村里有几户人家有亲戚在安顺。听说那些传教士在安顺的苗寨帮苗家人办学校,教苗家人学文化。并帮助苗家解决了许多生产生活上的实际困难,于是这几个亲戚就跑到那里去找传教士。想跟着学本事。结果那个传教士说,你们来这里太远了,你们那里挨着昭通,昭通也有传教士,那人叫白格里,你们去那里找白格里,跟他学吧。于是这些人回来又约了很多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去了昭通,找到了白格里。白格里很高兴,但那里教堂小,容不下这么多人,白格里就带了一个汉族老师来到石门坎,了解到这里的情况后,白格里回了一趟英国,并在各教会中讲述苗族同胞的艰难困苦,动员各教会捐钱帮助这里修建了学校,建了教堂。从此他们开始学文化,由于苗族几千来从没有自己的文字,学汉语非常困难,这位英国传教士又与汉族老师和一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苗族老人一起,用汉语拼音和英语创造了苗文。我们去的前不久,这个村里还出了一件大喜事,这个白格里传教士选拔了两个学习较好的年轻小伙子由他出钱送到英国去留学。这真是有史以来从来没听说过的事情。在教堂,我们亲眼见到了那位被苗族同胞奉若神灵的白格里传教士,高鼻子蓝眼睛,大块头,白皮肤,留着一把络腮胡子,见到每个人都笑咪咪地打招呼,哈哈的。看上去是那么样的亲切和善。这是我们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知道这个世界之外还有跟我们长相肤色完全不一样的人种。我们只是想不通,这些老外是怎么啦,这些苗族有没有文化,落后不落后与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生他们死,活得好与不好,这是他们自己的事啊。更何况,即便要管也是我们中国人要管的事,他们不会是吃多了没事干撑的吧?那么大老远的,还自己拿出钱来给这些苗家人建学校,盖教堂。想不通。真的想不通。

    教堂像过节一样热闹,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拖儿带女的全来了,白格里在台上,领着大家一起唱诗,我不大听得懂唱什么,但能感觉到那种神圣庄严。就有点我们汉族人走进寺庙里烧香拜佛时的那种感觉,但又不完全像,这里的气氛更有味道,能让人心情愉快,很轻松很自由。

    很可惜,听说那个和善的白格里老头后来死在了石门坎,他染上了伤寒,由于那里偏远闭塞,一时没得到好的救治。他的死讯传开,四乡八里的苗家人都赶来为他哭灵,并用苗家最隆重的方式为他举行了葬礼,将他葬在教堂旁边。这是过了很久我才听说的事。那时,我已经不在那条路上跑生意了。听到这个消息,我心里有些难过,我想如果有机会再到那里,我会去他的坟头烧上三柱清香。这么一个好人,虽然我们只是一面之交,但是他是值得人尊敬的。真的,我很敬重他。直到现在。

    那晚在石门坎苗寨,我们过得很愉快。第二天早晨,我们按计划又踏上了行程。那位好客的苗家大哥一直留我们再玩上一天,但我们婉言谢绝了。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心里很急。

    大约走了一个多小时,我们开始翻越一座高山,那座山叫什么名字不清楚。反正望上去就好像这山高得直插进云霄中,一团团的乌云就在山的半腰盘旋,这山里的天气说变就变,其实就在我们出发时天气还晴得好好的,只一会儿工夫天就变了,云低低地垂下来,虽然没有风,但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更安静,看样子雨随时会来,这时候山路越发暗淡下来。

    妈的。独眼看看天,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

    大家都不说话。

    就在这时前面不远的林间“砰”地一声。清脆又沉闷。在山谷里回响着。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