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成王败寇话今朝 >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八章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八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臣家山的集体食堂伙食越来越差,而走出臣家山的臣永玲,却在江州国营新华电子厂建厂工地的简易食堂吃得饱饱的。

    干完一天的活,趴在“耗子洞”的地铺上,她开始给三哥臣永泉写信。她告诉三哥,她已申请参加建厂伐木队,不久将去川北林厂。这样,她又可以和三哥在一起了,心里特别地期待。因为她太想见到三哥了,她有很多新鲜的见闻,有很多的欣喜,是用简短的书信不能表达的,她要将这些天的切身感受,当面告诉自己的亲人。

    臣永玲是个懂事的孩子,她听说老家公共食堂口粮难以为继,就特别惦记着家里的亲人,生怕他们饿着。于是,她每个月省吃俭用,都要寄给15元钱,用以贴补家用。

    除了白天上班参加建厂劳动之外,她还要参加夜校, 补习文化知识。同她一起招来的学工,大多只有小学文化,个别的是初中、高中毕业生。他们今后要成为工厂的主人,学会各自工种的操作技能,有必要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知识。所以,每一天的时间,劳动、学习安排得满满当当,过得十分充实。

    只有到了星期天,可以休息,学工们成群,约在一起,去街上走走,去人民公园逛逛,看看稀奇,凑凑热闹,买些日用必须品。也有些馋嘴的,去尝尝没有吃过的薄饼、油条、豆腐脑……

    他们很少去爬那些藏有名胜古迹的小山,之所以称作小山,是由于比起老家的大山,实在是没有可比性。他们常常去江州城的河沁曲河边散步,看附近生产队的小孩在清澈见底的河水里嬉戏打闹;看农妇在河边洗衣时,用棒槌一次一次不停地拍打铺在石板上的衣服;看成队的鸭子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荡;也偶尔看到一男一女靠在一起,走在或干脆坐在河边的青草地上,他们知道那是男欢女爱,称之为“耍朋友”……

    当这些年轻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之后,当然,他们只是付出了协助专业建筑工人,在苏联专家的设计指导下,做了一些辅助性体力劳动,就像二十多年后建筑工地上最苦最累的小工那样;厂区工地的马路对面,终于树立起来两幢三层的专家楼,三角形的顶,红砖红瓦,格外引人注目。

    更引人注目的,是不久后建成的江州城标志性建筑“七幢楼”,七排三层灰砖红瓦同样是三角形顶的楼房,整整齐齐地伫立在沁曲河畔,像包含这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用汗水浇灌下,冒出地面的一排排竹笋,让这座古老的城市焕发了新的生机。

    厂区的建设也热火朝天地开始了,一座座厂房逐渐成型,使原本冷清的前进路车水马龙,繁忙而热闹起来。

    由于建厂需要木材,新华厂决定组织青年突击队去川北林场伐木,臣永玲主动报名参加。他们来到了臣永泉带领开拓者们建起的川北林场,在小川坪扎起了帐篷。

    见到三哥的瞬间,她拉着三哥的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三哥给她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主要是一些山珍野味,有炖好的鹿肉菌汤,腌干的山鸡肉,野生青冈木耳,油炸的麻麻鱼……她一边香香地吃着,也不停地给哥哥讲她到江州城的所见所闻,那些三四层高的楼房,清江上往来的货船,星期天大街小巷穿梭不断的热闹景象,百货商店里琳琅满目的日用品,小食店柜台里五花八门的糖果糕点……其实,当时的商品还是十分匮乏的,但看到臣永玲眼里,已经是相当丰富了。

    臣永泉看到小妹兴奋的样子,看到她刚刚十七岁已经长成懂事的大人了,由衷地为她感到高兴。他不停地叫小妹多吃点,话慢慢说,有的是时间。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

    来到川北林场后,每天清晨,臣永玲都会隐隐约约听到有人诵读的声音。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早早起来,走出帐篷,来到小川河边,走近那个朗朗的声音,去看个究竟。原来,声音来自苏自东,是和她一起来参加伐木的新华厂学工。

    苏自东看到臣永玲走近,不好意思地停止了诵读。虽然他们同在一个学工小组,经常一起劳动、学习,彼此也算熟悉,但年轻男女之间毕竟是有距离的。往往男的成群跑在一起,女的结队走在一路,没有男女单独的交往。

    “你每天这么早就起来了!”臣永玲主动与苏自东打招呼。

    她知道小苏是组里唯一的高中生。有时自己夜校学习弄不懂的,很想找他帮助,却总不好意思。今天有这么个机会,就探探他的口气。

    其实苏自东对来自大山里朴实纯净、能吃苦耐劳、扎着两条黝黑长辫子的臣永玲,一直充满好感,听见她打招呼,小心脏咚咚咚直跳。

    “喔,是你呀!”苏自东答道,“我上学时养成早读的习惯,一时半会儿还改不过来。”

    “早起读书是好习惯,也不一定非要改掉呀。”臣永玲赞赏地说。

    “你说得对,我就是想多读点书。由于家里穷,高中毕业就没去考大学,就参加工作了。早一点挣工资养活自己,又是这么好的国营企业,机会难得”。苏自东放下书本与臣永玲聊了起来。

    “我们家在大山里,十分偏僻,也很贫穷。我读书到初小毕业,就回家干活了。先是放牛、割草、晒谷子,大一些就什么苦活儿累活儿都能干了。能有机会出来工作,之前想都不敢想。”臣永玲也侃侃而谈。

    她和苏自东坐在河边的石头上,讲着自己各自的经历,也更加熟悉了彼此。在这个绿树参天、河水潺潺、鸟鸣声声、空气清新的清晨,两个年轻人神清气爽,聊得特别投缘。

    新华电子厂的伐木队,实际上的工作不是伐木,而是搬运木头,伐木的工作由川北林场的专业工人负责。

    学工们几人一组,把伐木工人砍倒的树木,抬到小川河里,然后等待上游的水坝开闸放水。放水后,涛涛急流脱缰而下,也将河里的树木沿河冲下山去。河流弯折的地方,往往会有学工们拿着竹竿,疏导堵塞在河道里的树木。在山下水流平缓的地段,学工们会在拦木坝前,把顺流而下的树木逐一抬上河岸,整齐地堆积在一起。等新华厂的卡车到达后,就可以将树木装车,运回江州了。

    臣永玲是仅有的几个参加伐木队的女学工之一,起初她逞能,主动参与抬木头,可总是跟不上男学工的步伐。抬木头是需要步伐一致的,领头的喊起号子,“一二、一二、一二……”抬同一根木头的几个人,必须和着号子一致迈开左脚、右脚,步幅也必须基本相同。否则就会乱套,走不顺畅不说,还不安全。

    于是,队长就安排她在小川坪和几位女学工一起做饭、洗衣、打打杂。在这里工作,比起江州城里的条件可就差远了,伐木队的学工们可以说是吃够了苦、受够了累。

    几天后,许多男学工肩膀磨破了皮,树木抬上肩头就火烧火燎的痛,垫多厚的帆布都没用。甚至有的脸上也擦伤了。大多数人的裤子被荆棘刮破了,腿上被划出许多血痕。更难受的是蚊虫叮咬,瘙痒难忍。只有劳累了一天之后,晚上将疲惫至极的身子,倒在铺上,瞬间冲进梦乡的大门,再痛再痒也都消散得无影无踪了。

    尽管如此,每天清晨,苏自东不像其他人那样躺在被窝里多安逸一会儿,他都早起来到小川河边晨读。这种毅力和坚持,在苦和累的时候,越发难得。也许,有臣永玲对他的赞赏,起到了督促作用,让他坚持得十分骄傲,坚持得充满魅力。

    这份坚持,散发着一种魔力,深深地吸引着臣永玲,让她更加喜欢上了他。她经常早早起来,远远地凝视着他的身影,远远地聆听着他的声音,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幸福的滋味。

    其实,苏自东何尝不知道臣永玲就在不远的地方,他感受得到她传来的信息,希望她慢慢地走近,再一次细细地品味心跳咚咚的感觉。但他们都知道工厂的规定,学工期间不许谈恋爱,因此特别注意与异性的交往。即便如此,他由此也同样享受着从来没有过的快乐幸福的滋味。

    新华厂的第一支青年突击队,在川北林厂伐木坚持了一个月,终于等到了轮换。他们挺过了长大以来最艰苦、最疲劳、最难忍的一个月,经受了磨炼。也许,这比不上士兵在战场上拼杀的一瞬间,因为他们随时用勇气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也许,这也比不上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辛劳的一生,因为他们整天面朝黄土背朝天却常常吃不饱饭。

    正有如此之比,这支经历磨难的伐木队,才始终充满着朝气,充满着快乐,充满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他们站满两辆卡车车厢,似凯旋而归的战士,行驶在开回江州的路上,一路上回荡着嘹亮的歌声。

    秋粮收成没有如人们豪情壮志的愿,在遭受持续干旱后,大幅度减产。臣家山人忍饥挨饿,盼到秋收能够解决粮慌的希望落空了。集体食堂越来越办不下去了,尽管大家想尽办法,靠山吃山,打野味,采山珍,挖野菜,摘野果,仍然经受不住天旱少雨灾难的沉重打击。臣永义顾不上刘建军的一再反对,在征求了大伙儿的同意之后,解散了集体食堂,把集体口粮分到了各家各户。他还鼓励社员,去山坡上开荒,开多少亩都属于自己的自留地,收多少粮食蔬菜都归自己所有。

    臣家山的做法,很快传播到整个公社,人们自发地用各种方式,与天斗,与饥饿斗。作为公社书记的刘建军,看到自己辛辛苦苦推动的人民公社集体化,逐渐地走上了回头路,十分地困惑和无奈。他终于明白,人定胜天的理想还远没有实现。在缺吃少穿的农村,还没有具备大步跨入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不久,雪上加霜的事情也发生了。石板公社土法建造的炼钢高炉,好不容易练出的一吨钢铁,敲锣打鼓送到县里,最终传来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经过检验,全部划入废钢等级。半年多的心血,耗费了全公社每家每户捐献的铁锅,耗费了堆积如山的青冈木炭,耗费了无数社员忍饥挨饿流下的汗水!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张纸,就宣告全部付之东流了,多么悲哀啊!

    这都是怎么了?是我们石板公社不走运吗?那是被自己批判的迷信说法。刘建军开始感到迷茫。

    恰好在这个时候,柳阳县武装民警中队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填了申请表之后十来天,就收到了报到通知书。刘建军依依不舍又交织着些许对农村未来的绝望,再次踏上了出山的旅途。

    (未完待续。)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