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从大槐树下走出来的人 > 第五十五章说南桃花和平寺话潭峪沟一路景

第五十五章说南桃花和平寺话潭峪沟一路景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咱们说了半天,这赵掌柜大舅哥是何方人世,何许人也呢?

    赵掌柜大舅哥,是昌平县南口西“八里”桃花村人,桃花村分成南桃花和北桃花,北桃花村靠北山根儿,北山根下有两眼山泉,无论天气多旱,都没有甘过,人们把两眼泉,砌成井,叫上井和下井,下井到了雨季,水瓢能从井沿舀出水来。

    这里本来荒无人烟,大明永乐年间,永乐皇帝从山西洪洞县抽调出大批居民一批又一批向全国地广人稀的地方迁徙,这一次,这批移民被领到了桃花村这个地方,人们已累得人困马乏,这里有山有水,山桃花漫山遍野,有个于姓人家实在走不动了,跟那公人言道:“我不走了,我就住在这山泉边了。”又有个谷姓人家说:“我也不走了,我跟你做伴吧。”于是于姓人家住在了山泉边,谷姓人家住在了山泉南一里地的地方。

    于姓在山泉边垦荒种地,谷姓在山泉南一里地方垦荒种地,于姓离水近,谷姓虽然离水远了一点儿,但在他住地的南面,有着大片肥沃的荒地,离恳荒的荒地近。谷、于两家是各得其所。谷、于两家经过世代繁衍各自行成了一个村子,靠山根儿住的于家的村子叫北桃花村,在于家南边谷家住的村子叫南桃花村。

    北山根儿的两口山泉,滋润着南、北桃花村谷、于两姓人家的子孙,他们感谢上苍赐给他们的两口山泉,在北山根儿山泉旁修起了一座庙,叫“双泉寺”,两个村子的人年年岁岁到这里烧香、上供,祭拜神灵保佑两个村子,人丁兴旺、福、寿、年丰。

    有水的地方人才能生活,北桃花村西一里,有个山沟,叫“长水峪”,之所以叫“长水峪”,是因为这个山沟里有个泉眼,成年累月流淌着清凉甘甜的泉水,当年洪洞的移民来到这儿,有高姓、李姓,看中这里,在这里居住了下来。

    从长水峪往西再走一里,有个山沟叫“檀峪”,这个山沟名字的来历是这样的,山沟口有棵生长三千多年的青檀树,树干凸凹不平,凹者如纵横交错的沟壑,凸者如奇形怪状的山峰,树干向天空伸展着她那娇娆妩媚的身躯,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她三千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

    有一潺潺溪水,从山沟里流出,从青檀树下流过,她既浇灌着这棵青檀“哥哥”,又抚育着从山西洪洞迁徙来的,刘姓、古姓、邢姓几个家族,这个村子叫檀峪村。

    从檀峪村往西走二里,是“花塔村”,未来到“花塔村”,远远就能看到北山坡上苍松翠柏遮掩下的古刹,古刹傍山而建,山门上有敕建“和平寺”五个大字,是哪朝哪个皇帝命令建造的呢?祥情无从查考,但据清代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编纂的昌平州志上记载,是唐时所建,进山门左首有棵大槐树,大槐树有两搂半粗,大槐树旁有依“驳岸”而建的五间南房,这是茶房,是专供“庙会”时,善男信女喝茶用的。

    迎山门有三十二等“礓礤子,步上三十二等礓礤子,把人平地拔高了一丈六尺,回首远望,远处山恋起伏,近处房舍院落历历在目;扭头拾级而上,是天王殿,天王殿有殿堂三间,供有四大天王,脚下踏着八大怪物;穿过天王殿,眼前豁然开朗,好大一处院落,院内绿阴蔽日,古树参天,树是有一千三百年树龄的银杏树,雌雄两株,雌的挂果,当地人管它叫白果(银杏),每到秋天白果由绿变黄,树叶也变黄了,秋风渐凉,树叶一片一片落地,地变成金色的了,是佛光普照吧!拜佛的人踏在上面好不惬意。

    两株银杏树,矗立在迎天王殿的九等台阶两旁,台阶两旁还矗立着四通石碑,三通高大,一通矮小,高大的是清代所立,矮小的是明代嘉靖年的。

    石碑是累次修庙捐钱的人的功德碑,抬步步上四通石碑中间的九登台阶,扑面而来的是供奉释迦牟尼的佛祖殿,佛祖殿“歇山顶”,佛祖殿里迎面端坐着如来佛祖,两边拱卫着“十八”罗汉,别处宙宇拱护如来佛的罗汉都是十八尊,而唯独和平寺是十九尊,为何如此?请听下面这断匪夷所思的故事吧。

    都说佛国是一片净土,哪里晓得,佛国也有相互倾轧,你欺负我,我欺负你的事情。

    在和平寺,东十里,往北有个大山沟,叫潭峪沟。

    在潭峪沟口两侧的山坡上,有大片的松柏树,覆盖着东西两侧的山坡,给那大山沟,增添了揣摩不尽的神秘,和无穷的诱惑,这些松柏树,听老人们说,是燕京大学的洋学生们栽的。

    燕京大学,是后来作了美国驻中国大使的司徒雷登创建的,司徒雷登,是否来过这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哪?也未可知。据老人们说,植树之初,燕京大学,对新栽的树保护甚严,有两个扛枪的整日在山上巡视,才使得后来,在潭峪沟口两边的山坡上,无论冬夏,都能郁郁葱葱。

    这条大山沟叫潭峪沟,史书和现代书,也有叫汤峪沟和唐峪沟的,但纵观潭峪沟的地名地物,应该叫潭峪沟合理合适。

    因为潭峪沟,沟口叫“响潭”,名字的来历,应该是这里有潭,而且能发出声响,这里的“响潭”因修起了蓄水七百五十万方的响潭水库,响潭已经消失了。顺响潭往上钻十里山沟,有一地方叫“龙潭”,终年不断流淌的潭峪沟水,流到“龙潭”这个地方,陡然出现十米落差,这十米落差的地方,两边山体的山根在这里相连,档住了流淌的河水,使流淌的水流不能舒缓流下,而猛然冲下,猛然冲下的水流把它流下的地方砸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大坑,发出隆隆的响声,发出隆隆响声的地方蓄满了水,人们把那蓄满了水的地方叫潭,蓝幽幽的潭水神迷莫测,人们说里边住着龙,人们因此管这里就叫龙潭了,每到天旱,人们敲锣打鼓都要到这里求雨,一去的时候,那鼓点是这样打的,“嗵卟嗵!嗵卟嗵!嗵卟!嗵卟!嗵卟嗵!”而一回来的时候鼓点又是这样打的,“嗵嗵洽!嗵嗵洽!嗵洽!嗵洽!嗵嗵洽!”人们说那鼓点里说着这样的话,一去的时候说:“甘愣愣!甘愣愣!甘愣!甘愣!甘愣愣!”一回来的时候说:“今儿个下!明儿个下!今儿下!明儿下!后儿还下!”据说,龙潭里的龙王很讲信义,求雨的人一去顶着炎炎烈日,一回来就会被濯得像落汤鸡一样。人们感谢龙王的恩赐,在这里修了龙王庙,顶礼膜拜。

    龙潭远近闻名。

    如此,把有龙潭和响潭的这条山沟,叫潭峪沟,就顺理成章了。

    龙潭,所在的地方狭窄,可往上走二三百米,地面异常开阔起来,东西有一里,南北二里有余,本地人管这里叫“石牌坊”,“石牌坊”这个地方,为何叫“石牌坊”?皆因在这个地方的东西山根儿各有一座“碑坊”,当地人管它叫东石门和西石门。东石门,只有一个门,由很细腻的大青白石头做的,西石门,由紫红色的花岗石做的,有三个门,中间的门高大些,两边的门矮小些,中间高大的门楣正面上刻着“潘氏先莹”背面刻着“潘公神道”,在三个石门后面,立有一通石碑,碑上刻着,“大明(某)仕潘雙泉之墓”,在东石门门楣上刻有小字,小字记载了墓主人生平,墓主人是明朝钦差大人奉旨视察居庸关防务,而死在任上,钦差视察居庸关防务时曾来过这里,临终,嘱托家人把他死后埋在这里。

    从东石门举头往西山坡上看,西山半山腰,山脊梁上,有一高大的用石头垒的平台。当地人管它叫穆桂英点将台,从穆桂英点将台,扬头往北望,可看到北山上的居庸关长城。从东石门往东坡上走不远,山坡不高,叫灰岭子,过了灰岭子就是南站,南站就在居庸关南门外。那石牌坊西山坡上的点将台,是不是穆桂英的,是说不准的,要说是居庸关在石碑坊驯练兵马的点将台,倒是有理可说的。

    过了石碑坊这块开阔地,往北走不远,山沟向西拐去,前边山沟里有一道南北走向的大墙,早年,人说是瞎闯王(李自成)垒的,又有人说是崇祯为防李自成垒的,究竟是李自成垒的?还是崇祯垒的,现已无从查考,这道墙或与李自成有关,或与李自成无关,但他绝对与军事和防御有关。

    潭峪沟是并行于关沟的一条姊妹沟,沟深也有四十里,不过在它的北端没有出口,但假如从小路穿过北端的山梁而到潭峪沟,居庸关就失去了防御作用,因此说,潭峪沟里拦山沟的那道大墙说是李自成攻占北京后为防止明军反攻而垒的,还是崇祯皇帝在李自成没进北京之前为防李自成垒的都是有道理的。

    div id=otadiwanviot

    script type=ottextjavascriptot

    if(qste(039readtype039) != 2 apap locationhrefdexof(039chapter039)  0) {

    dotwrite(039scr039+039ipt src=otscr039+039ipt039)

    }

    script看! 威信公号:hh665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