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农村变革风云录 > 正文 第二卷 35、学者潜心研究 分析“退社”原因

正文 第二卷 35、学者潜心研究 分析“退社”原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有学者阅读、研究了许多关于农民“退社风潮”的资料、论文,分析农民闹退社的主要原因是:(1)许多地区违反了自愿互利原则,实行政治压力和经济手段迫使农民入社。在闹社问题比较严重的浙江就出现过“抓两头,带中间”(依靠贫农、斗争富农、带动中农)的方法,有的地方甚至对不入社的农民进行恐吓,致使不少农民是抱着揣揣不安的心情入社的。在入社过程中,有的地方不能正确地执行政策,对生产资料入社作价偏低,农民利益的许多方面受到侵犯。这些,埋下了日后农民退社的隐患。

    (2)社员减少收入,过高的预期与现实的反差,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落差。

    为了推进农业合作化运动,向广大农民进行了大规模的合作社优越性宣传。宣传说:“实行农业合作化就可以使全体农民得到富裕的生活”,“只有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实行合作化就可以用新的农具和新的耕作方法进行大规模生产,这样会带来比个体经济高得无比的产量。”

    特别是1956年初中央制定了《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农业发展纲要(草案)》(简称“四十条”)之后,全国普遍掀起了一股宣传热潮,重点就是向农民描画合作化运动完成之后的美好图景。例如,当时江苏省的宣传资料说:“四十条”实现后,“我国农村中的一切剥削制度将被彻底消灭,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将变为高级的大型的合作社经济,使穷根从此挖掉,富根开花结果,子孙万代幸福无穷;我国的农业将变成先进的农业,使荒地变成良田,低产变为高产;我国农民都将成为富裕的农民,家家丰衣足食,社社五谷丰登;我国农村将成为文化发达、美丽幸福的农村,人人识字,个个读书,乡乡都有电话,社社都有收音机;到处是青山绿水,遍地是牛马骡驴,猪羊鸡鸭成群,路平桥好,四通八达,天灾能防御,四害被消灭,千年荒山开了花,百年大病断绝根,户户安康,人人欢乐……总之,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就像一幅美好动人的图画,画出了我国农村繁荣、幸福的明天。”与此同时,一些社干部在动员农民入社时,也纷纷向社员承诺、许愿,说加入合作社如何好,每个劳动日能够分到多少钱。如果遇到灾害或问题,国家会给予怎样的保障,等等。

    长期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的广大农民刚刚摆脱压迫和剥削,他们对大力发展生产、迅速提高生活水平有着强烈的渴望。同时,在建国之初,广大农民对领导自己翻身解放的共产党无比信赖,党所规划的如此具体而又生动的美好远景,对他们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大多数农民抱着比较高的预期“自愿”加入了高级社。

    但是,这种美好的希望很快就在现实面前破灭了。农民在加入高级社后很快就发现,由于合作社经验管理不善(当然有的地方也的确有自然灾害的因素),不仅大幅度增加收入、迅速提高生活水平的承诺根本无法实现,甚至连入社之前的情况还不如,基本生活都得不到保障。根据中央农村工作部1956年12月6日的简报统计,各省一般都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社员户减少收入。减少收入比较多的户多半是富裕中农、小商贩和有技术的手工工人等,他们积极想出去单干。减少收入不多的户,情绪也有动摇。农民的失望之情很快就通过各种途径表现出来。例如,1957年春节,安徽省肥西县滨湖乡滨广社的一户农民贴出了这样的春联:前门是“有钱好过年,无钱真可怜;一年累到头,三两三钱油”。后门是“昔年富、数年富,年年富;去年穷,今年穷,年年穷”。新河乡贫农李海荣贴出的春联是:“毛主席为人民,此话何用?儿女多非劳力,苦甚十分!”在河北隆化县的一座桥上还发现了这样的“传单”:“入了高级社,真正也不错。挣了不少分,一算剩不多。社里发一人,大家不能过。地了场光衣服破,回到家中挨大饿,你看难过不难过!”所谓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强烈的反差是导致这一时期农民闹事的重要心理因素。

    (3)农村基层干部官僚主义、特殊化,工作作风粗暴、强迫命令,使干群关系迅速紧张、恶化。

    合作化之后,搞合作化的积极分子绝大部分都当了干部,掌握了政治的、经济的大权,滋长了官僚主义作风,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强迫命令作风日益发展,造成干群关系上的紧张状态。据《河北省委关于农村干部强迫命令作风的报告》,高级社干部的强迫命令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很多农业社的干部,在进行工作中,不同群众商量,不听取群众的意见,多是少数干部做主,甚至发展到了一把手独断专行。「2」片面强调集体利益,不顾社员利益,限制社员活动自由。「3」任意克扣社员工分,罚劳动日,停止劳动,冻结存款,不发给政府救济款和粮证等。「4」捆绑抽打群众,较以前也有发展。

    有的干部以为合作化后的农民成为集体化农民,一切事情都可以用行政命令的方法解决,社员稍有违背,就被扣上"落后"、"反党"、"破坏合作社"的帽子,受到扣工分、不许出工、不发给救济款和购粮证等处罚,甚至捆绑吊打。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倾向自然引起群众的不满。

    强迫命令作风,有的已发展到违法地步。浙江仙居县251个乡干部中,有74人吊打过人,23个乡镇1117个党员中,有贪污行为者48名;秦皇岛市郊两个乡的党员中,任意打骂群众的有15名(占党员数7%);房山县五侯乡山青社八、九月间发生干部打人事件8起。

    干部多吃多占、挥霍浪费、贪污盗窃现象严重。

    (4)基层干部缺乏管理高级社的经验,经营管理不善,独断专行,瞎指挥,造成了公共财产的严重损失和浪费。

    干部缺乏管理集体生产的经验,生产没有计划或计划不周、不全面,瞎指挥,劳动管理混乱,工分不平衡,定额不合理,财务开支大、开支乱,帐目不清,有的社长期不公布帐目;农具丢失,牲畜饲养管理不善等现象未能及时解决,致使社员对办好合作社和依靠社发展生产有了怀疑和顾虑。

    有的干部瞎指挥。例如,为了增加粮食产量,就不看条件的盲目推广高产玉米,直至把玉米种到洼地和山坡上,结果减产很多;有的地区在推广密植上,限定每亩必须保证多少棵,把行距、株距都列入操作规程;有的地区因一味追求打井数量,结果出现了不少废井,没有砖,就去扒群众的房子,拆群众的锅台。

    (5)分配不公、收入不平衡,引起了群众的强烈不满。

    在分配的问题上,对村与村、队与队收入不平衡的问题,缺乏适当的照顾、机械地执行全社统一分配的办法。有的高级社由于规模过大,穷村沾了富村的光,穷队揩了富队的油。浙江仙居县在夏收分配中,实行“平衡余缺”,平均每人分九十斤,劳动工分少的人也拿九十斤,不出钱,作为超支,劳动多的人也只拿九十斤,而拿不到钱,这样打乱平分,造成全县80%的社员超支。打乱平分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劳动力强的农民收入降低。

    据临河南汝县委统计,因村与村经济基础悬殊穷富不同而引起的“闹社”有17个社,占闹社总数的48.5%;因自然灾害造成收入不平衡,一个社内一村丰收,一村减产而引起“闹社”的3个社,占8.57%;因种植作物品种规划不当,而形成收入不同引起纠纷的4个社,占11.42%;队与队、村与村劳动定额不统一,影响团结而引起纠纷的5个社,占14.25%。

    (6)在入社过程中一些遗留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使部分群众充满怨气。

    在合作化运动急速推进的过程中,遗留下了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许多地方对社员入社的生产资料处理不当,没有进行评议定价就入了社,侵犯了群众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将社员的零星树木、果树和小块苇塘等统统强行入了社,而不给予任何补偿,有的地方在社员入社时对牲畜、农具折价过低,到期又不能偿还,这些都伤害了社员的感情。临汝县王堂农业社的辛立臣带头闹社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社里在打井时,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祖坟上的牌楼砖拆去修水井,又把坟前的一棵大柳树砍了去做农具。这些怨气不断积累,再加上其它一些原因,最终导致辛立臣带头起来闹社。

    (7)农业社对社员劳动时间控制过死,社员劳动过分紧张,引起社员不满。有的合作社集中统一过多,对社员个人利益和自由照顾不多,不许社员搞副业,限制社员串亲戚和赶集。

    (8)确有少数不良分子,利用人民内部矛盾煽风点火,制造事端,以达到个人目的,也是某些闹事事件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深层原因是:有些高级社是由管理无能、专横腐败的干部统治着,高级社已经成为“封建庄园”,生产下降、收入减少、生活水平降低。社员不甘心当受剥削压迫的“农奴”、“庄客”,为维权而奋起抗争,爆发了闹社退社的风潮。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