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男孩的世界 > 正文 第三章 一九六六 1

正文 第三章 一九六六 1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三、一九六六年

    1

    还有几十天就过新年,学校也快放寒假了。

    不过,大人们好像事情多了起来,开会的时间特别多,白天开,晚上开,开起来没完没了。有时一连几天父亲和妈妈都难得跟我们见面,白天他们上班,我们上学去了,回家吃饭也是各自拿了餐票自己去食堂,晚上他们开完会回来,我们却都入了梦乡。办公楼的墙上也张贴了一些以前从不公开的中央文件,听大人们说是什么《二十三条》。这几个月,县长也换了好几个。新调来一个县长,就要开一次大会,只见机关礼堂会议不断。大人有时也私下里议论,县里可能会有什么大事。大事不大事,细伢子管不了,也不关心。我们的课还是照常上,我还是当我的小组长。背诵课文、收交作业本,我仍然尽职尽责。我的小学仍然充满歌声、欢笑和阳光。

    会议多,机关里的细伢子还真高兴。那时生活水平低,买得起香烟抽的人不多,很多人都抽烟丝――拿一小片纸把烟丝卷成喇叭筒来抽。街上小摊小贩上有烟丝卖,也有些小贩专收烟蒂丝,收到后稍微炒一下做些简单的加工,就以比较低廉的价钱卖出去。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捡烟蒂卖钱,现在虽然上学了,星期天也还偶尔为之。会议这么多,我们捡起烟蒂来比以前轻松多了,花上几分钟就能捡满满一大捧。张乐平的漫画《三毛流浪记》里三毛捡烟蒂的形象,的确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三毛捡了个没熄灭的烟头放在纸包里,结果把所捡的烟蒂全烧了,那简略的笔法夸张地把三毛狼狈相表现得活灵活现。我看了觉得这就是在画我们,我们也有同伴犯过类似的错,虽然没有烧起明火,(那是张乐平式的幽默夸张)但纸包里也冒出烟来了,只得急急忙忙把燃着的烟头挑出来,那样子也很狼狈。我们捡到烟蒂去掉纸皮,捡个现成的纸烟盒把剥出的烟丝装好,然后送到梅溪桥的小摊上。梅溪桥不是桥,也没有桥,(也许曾经有过一座小桥,于是便有了这个街名)是岳阳城里一条夹长的古老的小街。那街口有个收烟丝的小摊,摊主是个老头。每逢我们送来烟丝,他接过后总是先打开纸包,用手捏捏烟丝,剔去杂物,再拿到鼻子下嗅一嗅,然后有模有样地过秤。末了,视烟丝的成色、多少,老头笑眯眯地递给我们或三分,或五分银毫子。心里虽嫌他给的少,我们接到钱总会笑逐颜开,毕竟自己的劳动还是有收获呀。拿着这三五分钱,我们随即就在梅溪桥的小店或地摊上消费了。那时,梅溪桥也算得上一条商业小街,除了一些小南货店、饮食店,更多是一些卖蚕豆、花生,莲蓬、毛栗的小摊担。我们卖烟蒂所得,在这些小摊担上买一竹筒蚕豆、毛栗之类还是绰绰有余。街中段有几处图书(连环画)地摊。摆摊人在路边的放一个可折叠的书架,摆上几百本连环画,四周再摆些小板凳,便开张营业了。我们常常买了一竹筒蚕豆或毛栗之后,还有剩余便又在这里花上两、三分钱挑上几本自己喜欢的连环画,或蹲或坐津津有味地看上半天。有时,我们会共租一本书,一个人念,其他人则围着听,围着看,省下钱来可以多买些零食。这样既看了书,又吃了零食,精神和物质享受都兼顾了。梅溪桥街口还有爿爆竹作坊,爆竹作坊内,摆着一架大的木机器,机器上有个巨大的木制的圆轮盘,一人站在跟前用手推来推去,一个个空心纸筒便掉入机器旁的笸箩里,我们几个小伙伴常在那里,看着爆竹纸筒随着圆轮盘的往复运动,一个个地掉出来,兴奋不已,惊奇地想看个究竟,久久舍不得离去。

    一个周六的下午,姐姐从学校回来,还挑了一担粪桶,这让我好不奇怪。姐姐在我们家,历来是比较讲究的。虽然也没有什么好衣裳,但在我家只她的衣裳极少会有补丁。她又勤洗勤换,衣服平常都折叠得有棱有角,裤子折好后都压在枕头下,穿起来就从不皱巴巴的。不论什么衣裳一穿到她身上,就特别显眼、好看。再一点,姐姐长年生活在湘潭,她在我们这辈是唯一得到过祖父宠爱的人。大哥虽是长孙,但他出生后一直在岳阳,祖父鞭长莫及,于是把对长孙的疼爱都加在了姐姐的身上。据说祖父对姐姐真是疼爱有加,经常抱着她到处炫耀,走到街上逢人就说,这是我的孙,漂亮聪明的孙!他一直都不说是他的孙女,这就像他把大姑姑当男孩一样,如出一辙。祖父至死都视姐姐为掌上明珠,这点深深地影响到了父亲。我们几个男孩都认为,父亲最喜欢的就是姐姐,平日里多少有点娇惯她。父亲并不隐讳他喜欢姐姐,从上海回家只给带她尼龙袜,就说明他对姐姐的宠爱。有时,我跟姐姐生气时,经常骂她是娇小姐。其实,我只是骂她娇,而她的同学和老师可能还真地认为她是个娇小姐,身上有太重的“小资”气息。现在看,姐姐身上是有些与当时不合时宜的气息。她长期在湘潭那个大家庭里生活,姑姑,特别是细姑姑对她的影响极大,姑姑们总是把她作大家闺秀来教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里长大,姐姐的举止形态和潜意识里难免有些与他人不一样。这回,她挑了一担粪桶回机关,不光我们觉得奇怪,就是机关里的大人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是因为她当时的穿着和粪桶实在是太不协调。父母问她怎么把粪桶挑回了家,她的回答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吃惊不小。原来,学校里集肥种地,她要从机关的厕所里舀一担大粪挑回学校。姐姐的想法也简单,她就想做几件这样的事情来改变别人平日里对她的看法。学校在城外十多公里的湖滨。那时,县城还没有公共汽车通她们学校,就是通车这粪桶也不能上。这大粪非得自己挑着,一步一步走到学校去。妈妈夸奖地说,不错,我们家的小姐开始真的当农民了,好。父亲却悄悄地对她说,你做事也太冒失了点,这么远的路你挑得起?你真的不怕臭了?少挑点,锻炼锻炼就行,挑多了怕闪着腰。

    谁知姐姐并不是只锻炼锻炼,星期天她在厕所里忙了一上午,才舀了满满一担大粪挑出来,放在我家附近的一块空地里。平日里她穷讲究,总嫌我们几个男孩不讲卫生,还喜欢擦点雪花膏什么的,而当时擦雪花膏在小城就有点“小资”生活的味道,总让人联想到娇气。这回,让我抓了个机会嘲笑她,我也不客气。她在茅坑边掏粪时,我跟着她在旁边看了看,怪怪地学她掏粪的样子,一只手捏着鼻子,还不停地说,臭啊,真的臭。气得她朝我直瞪眼:没有大粪臭,哪有稻花香?这时,我松开捏着鼻子的手,又说,那你今天要多擦点雪花膏,不然家里都会臭哄哄的,说完一溜烟跑了。

    吃过中饭,姐姐挑着这担大粪十分招摇地出了机关,穿过小城,慢慢地向学校走去,她这模样的人挑大粪肯定引来了不少好奇的目光。后来听说,尽管在路上遇到一些同学想帮她挑一程,她却婉言谢绝了,硬是要坚持自己挑。那天她走走停停一直到天黑才到学校,比平常晚了好几个小时。这事当时在学校里也产生了一些影响,但褒贬不一。说好的,是说她思想上开始靠近农民,有了进步。说不好的,则说这是做样子给别人看,是出风头。其实,姐姐也太单纯,想靠做一两件这种苦力的事来改变别人的印象。不过从效果上看,真是得不偿失。

    可是,当时姐姐并没有醒悟。为改变别人对她的印象,姐姐常常会做些让我们意想不到的事。那年寒假,我和她回湘潭老家过年。那时,长沙到湘潭坐轮船路上要四个多小时,往往在船上要吃顿饭,过去不像现在使用一次性快餐具,而是用钵子碗筷。那天,我们在船上吃完饭后,姐姐交待我坐在座位上不要乱走,就起身送碗筷去了。谁知这一去差不多有一、两个小时,我呆在座位上等她回来,却一直不见人影,不知她到哪去了。直到船上的广播表扬好人好事时,说有个女学生学雷锋在厨房里帮人洗碗筷,我才猜想可能是姐姐。我找到厨房一看,只见她系着个工作围裙正在那里忙得不亦乐乎。原来,她去送碗筷时,见厨房里的工人都在忙个不停,她便主动上去帮他们洗起了碗筷。洗了一阵,轮船上的工作人员觉得这个女学生真的不错,应该表扬表扬,便问她是哪里的,叫什么名字。姐姐学着电影和故事里宣传的那样,学雷锋做好事要不留名,对这些提问她都笑而不答。她做事干净利索,厨房里的人对她评价很高,既然她不留名,他们就告诉了广播室。广播员过来也想了解她姓名什么的,姐姐同样都不回答,只是一个劲地做事。后来广播员看见了她的校徽,才知道她是岳阳农业技术学校的,于是就在广播里大肆表扬宣传了一番。这一广播还真的引来一些乘客也到厨房里看看这做好事的不留名的女学生。我去厨房时已经有些乘客围在那里夸奖姐姐,她那得意肯定是有的,从她那笑脸上我看得出来。

    学雷锋是当时社会的一种风尚,这样的事我也做过。不过和姐姐比起来,我做的都是些“小儿科”,做得最多的是在上学的路上帮人推板车。小学一年级,老师就号召我们向雷锋叔叔学习,学习的方法就是帮人做好事。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看见别人有困难时就主动帮一帮。小城那时似乎没有公共汽车,我们上学都得靠一双脚板自己走路,因此,让座之类的好事我们做不了。至于别人有困难去帮一帮,这话也指得太空泛,不好实施。于是,我就常在上学的路上,见到搬运工拖板车就顺路帮他推一推,直到学校门口才罢手。其实,做好事的目的,在我还是为了写日记时有东西可写,做一次好事可以记一篇日记,这家庭作业就完成了。记得头一次把帮人推板车的事写进日记,得到了陈老师的表扬,弄得我好不高兴。后来,我每推一次板车,就把这事写进日记。这相同的事写多了没一点新意,老师当然不会感兴趣,表扬自然再也没有了。可是,当年我并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只要看见搬运工人弓着背、弯着腰在吃力拉车时,我就会毫不犹豫地上前帮他推一把。就是到现在,我遇到类似的事时,也会主动上前搭一把手,这可真是学雷锋时不经意养成的习惯。说到推板车,我们班有个同学还出了个小洋相。那天,他帮一位拉酒的搬运工推车,在路上,他发现这装酒的铁桶有个小孔,酒总是从桶里流出来。他出于好奇,嘴对着小孔喝了几小口,谁知他到学校后醉得一塌胡涂,先是在课堂上一个人总是笑个不停,后来则呼呼大睡。弄得同学和老师都惊讶不已,事后老师把他叫到办公室训话,才知道了事情的原委。

    注;银毫子,即硬币。这叫法可能是因为一分、二分、五分的硬币用镍合金铸成,小孩以为这是银子,从而沿用古老的叫法,有时也叫银角子,铜毫子。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