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刘备之环保三国编年史 > 第五卷 峥嵘岁月 第十六节 雍凉攻略

第五卷 峥嵘岁月 第十六节 雍凉攻略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驾,驾!”

    雒阳东边的官道上,来了一队骑手。为首一人,三十来岁,身材短小,细言长髯,骑在一片栗色骏马之上。这马身材高大,颈细腿长,四蹄翻飞之处,带起一团黄雾。

    “大哥,前面就是京城了,没必要这么快了吧?”一个青年骑手边追边喊到。

    “怎么,元让跟不上了?”领头者擦了把额上的汗珠,回头说道。

    “呵呵,大哥的爪黄飞电确实厉害,小弟这马不行了!”青年羡慕的看着领头者的坐骑,大声应到。

    “哈哈哈,元让说我的马好,不说自己的骑术不好,看来还是不服输啊!”领头者大笑着说道。

    “大哥,我身重,马又没你的好,自然要落在后面!”青年笑着说。

    “哈哈哈哈,好,我喜欢你这不服输的劲!”领头者边笑,边缓住了马匹。

    这个领头者,就是当今大司农曹嵩之子曹操。平定黄巾之后,曹操迁为济南相,在任有严政,多黜阿附长吏者,受朝臣所病。然曹操为故大长秋曹腾之孙,大司农曹嵩之子,虽为宦党,却有善名,又得皇上信任,朝臣不能害,只得迁曹操官,故奏徙曹操为东郡太守。曹操闻之,知道自己得罪人太多,若到东郡再行严政,则得罪人更多,终究要惹祸事,若改弦易辙,又恐为人所笑,遂辞官不就,此番是回京看望父母。随同他而来的,还有从弟曹真曹子丹,族弟夏侯敦等人。

    曹操还不知道,就在他赶赴京城之时,朝堂诸公也正在安排他的去向。

    原来太尉张温上书,请求增兵,皇上刘宏为此而召集小范围的军事会议。自刘宏打算推行新政之后,如何解决雍凉问题,就成了他日思夜想的心病。自桓帝以来,凉州羌胡叛乱就愈演愈烈,那里也成了帝国军人的伤心地,几十年来,数万军人捐躯沙场,也消耗了帝国近百亿的军费,大汉今天的财政之所以捉襟见肘,有一半原因就是用于西凉平叛的军费过高。自张温代替皇甫嵩平叛以来,已经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了,虽有小胜,但是战局依然胶着,没有大的进展,军费却投进去十亿多,若再拖下去,抄家得到的那点现钱很快就会被花光。

    这次张温要求继续增兵,再度刺激了刘宏脆弱的神经,他已经没有耐心了,故此召集了这次会议,希望拿出一个速战速决的方案,早点堵住这个花钱的窟窿。

    当天的会议一开始就非常沉闷。大将军何进认为贼势浩大,朝廷兵力不足,而雍凉道路崎岖,能维持目前的战局已经不错了,想快速平定雍凉,几乎没有可能。司徒崔烈更是气人,他居然再次提议放弃凉州,招抚叛军,将凉州交给叛军治理,朝廷则专心经营雍州防线,等实力恢复之后,再图进取。

    刘宏听了崔烈之言,心里恨不得打他一顿,放弃凉州?招抚叛军?若叛军继续进攻,难道再放弃雍州么?妈的,五百万就把司徒卖给了他,太亏了,早知道他是这样的蠢货,该开价两千万的。刘宏心里愤愤的想着,眼睛却转向了皇甫嵩。这老家伙是个人才,当初若不将他换回,也许雍凉已经平定了吧?想到这里刘宏又想到了张让,都是这该死的家伙,要不是他在背后捣鬼,自己怎么会糊里糊涂将皇甫嵩免了。

    刘宏满怀期待的看着皇甫嵩,而皇甫嵩却面无表情,眼睛看着地面,始终不曾抬眼看向皇上。这老家伙,还在生朕的气?唉,罢了,是自己用错了人,不和他计较了。想到这里,刘宏又将目光投向刘备,这个家伙,该不会让我失望吧?

    “皇上,臣以为,雍凉叛贼虽然势大,但是并非不可平定,战局之所以久拖不决,乃是所任非人之故!”坐在最后的刘备原本不打算发言,可是会议气氛沉闷,皇上又盯着他,他只好硬着头皮,站起来说话。

    “哦,你以为太尉不堪此任?”刘宏问到。

    “非也,臣以为,太尉足任此职,然太尉手下无得力量良将。中郎将董卓有勇无谋,兼桀骜不驯,不服调度、荡寇将军周慎才力不具,又刚愎自用,此二人实不堪平贼大任!兵凶战危,并无万全之道,太尉对董卓指挥不灵,周慎又不堪大用,手下无可用之将,以至不得不事必躬亲。臣以为,此二人不换,太尉大人就难建大功!”刘备说道。

    “皇上,董卓久在西凉,号为良将,素为羌胡所畏,周慎统领北军,素有威信,能得部属死力,此番平乱,二人虽无大功,亦无大过,且临阵换将,兵家大忌。臣以为,此时不宜换将,不如下诏责让董卓、周慎,再诏令太尉,努力进击,或可建功!”自何进掌权以来,董卓就上书投靠,而周慎更是何进安插的亲信,故此何进出言回护。

    “万万不可!太尉为国之重臣,本就不宜领兵在外,张大人自迁为太尉之后,受名声所累,行事瞻前顾后,不敢冒险出击,唯恐有所闪失,堕了王师威名,故此久不临敌。现在太尉手下无得力将佐,若诏令太尉强行出战,万一败于叛军之手,敌必趁势反攻,则三辅秋粮不保,而太尉也必定引咎自裁。如此,关中危矣!

    臣以为,可诏令太尉固守不战,再遣人与叛军讲和,假意招抚,拖延时间,待秋收之后,再度出击。朝廷则趁此机会,将董卓、周慎迁往他任,更选良将带之,再精练士卒,待入冬之后,再大举进攻。那时天寒,凉州道路崎岖,叛军后退无路,援兵不济,只能就地死守。臣于攻城一道,颇有心得,只要我军按法施为,必可攻克敌之营寨,只要攻破敌人重兵镇守的据点,则叛军可破!凉州可平!”刘备反驳到。

    “爱卿所言有理,不如爱卿代太尉领兵,去凉州平叛?”刘宏听刘备说得很有道理,遂有意让刘备领兵。

    “皇上,臣若领兵,则叛军可退难破,凉州难平,臣恳请皇上更选他人!”刘备答道。

    “哦,这是为何?”刘宏再问。

    “臣自领军以来,赖吾皇神威,将士用命,所战多克,薄有声名,若以臣代太尉领兵,若胜,则敌畏于臣之虚名,必大举退军,而凉州道路崎岖,若叛军凭险固守,则臣难建大功。”刘备答道。

    “哦,这么说,爱卿和皇甫将军都不宜领军了?”刘宏再问。

    “正是,臣以为,要想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平定雍凉,就必须启用未有大名的年轻将领,再遣使招抚叛军,示敌以弱,促使贼军云集前线,到时发起决战,只要在决战中大破敌军,则凉州可一战而定。”刘备答道。

    “皇上,刘将军此言有理,只是过于冒险,今天下扰攘,兵革连动,若朝廷遣使招抚叛军,则徒增寇心,凉州叛军声势必然大振。且征战之事,难言必胜,若叛军势大难制,一旦决战失利,则祖宗陵园不保啊!”皇甫嵩表示反对。

    “皇甫大人此言有理,还请皇上三思!”何进见名将皇甫嵩反对刘备的提议,立即帮腔。

    “皇上,两位大人所虑不无道理,不过臣以为,要想平定雍凉,就必须冒险一战。臣保举三人,若皇上用之,必可大破敌军!”刘备依然坚持己见。

    “哦,何人可用?”刘宏闻言大喜。

    “大司农曹嵩之子曹操曹孟德,江东猛虎孙坚孙文台,还有董卓部将徐荣。”刘备答道。

    “哦,此三人可用?”刘宏有些怀疑。

    “皇上,曹操曾随末将平定黄巾,多有奇计,确为良将。文台勇烈,善战无前,此二人确堪大用,只是董卓部将徐荣素未有名,若老夫不是凉州人,也不会知道此人,不知车骑因何得知此人可用?”皇甫嵩问道。

    “雍凉之乱,久不得平,臣身为大臣,自然关心。臣在北疆之时,就研究过雍凉战局,故对董卓部将有所了解。今迁升董卓入朝,若另遣新人统领其部,恐难服众,故臣以为,不如拔擢董卓旧部领之,以安士卒之心,臣推荐徐荣,是希望他能收拢董卓部众,听从太尉号令,是否善战,并无关系!”刘备回道。

    “刘将军所言甚是!老夫佩服!”皇甫嵩边说边拱手为礼。

    “大将军以为如何?”刘宏见皇甫嵩也同意刘备的见解,遂问何进。

    “臣愚钝,请皇上圣裁!”何进不表态。

    “哦,爱卿以为该如何安排此三人?”刘宏再问。

    “曹操兵法韬略,远胜于我,而未有大名,臣以为,以曹操为征西将军,代太尉征西,则贼必不备,或可诱使敌军增兵前线。江东猛虎孙坚,勇毅冠三军,可代周慎出掌北军,为大军先锋。董卓桀骜不驯,不服调度,实不宜再独领一军,臣以为,当诏董卓入京,再以徐荣为破贼校尉,统领董卓旧部,只要徐荣能收拢董卓部曲,服从号令,则雍凉之战就有获胜的可能。”

    “可能?只是可能么?”刘宏听刘备说了个可能,不由得重复了一遍。

    “对,只是获胜的可能,以此三人领兵,可确保不败,但是要想打赢,还要使些手段!”刘备说道。

    “什么手段?”刘宏追问。

    “明日在朝堂上公开讨论雍凉战局,然后司徒以朝廷军费不足为由,建议放弃雍凉,停止进剿。朝廷再适时调整人员,招回太董卓、周慎,代以他将,并派出使者,到凉州招抚叛军。叛军成分复杂,内部必有矛盾,吾料无法招抚成功,只要拖到秋收结束,秋粮归仓,王师就可以主动出击,重启战火。届时叛军发现上当,或许会大举增兵前线,以图决战,那时再以擅启战端之名,召回太尉,以曹操代之,而后坚壁不战,以老其师,待敌疲惫之后,再发起猛攻,必可大破敌军!入冬之后,臣再从云中出兵,越贺兰,直插金城,两线夹击,必可一举平定雍凉。”刘备说道。

    “云中到金城有三千多里,冬季大雪纷飞,道路崎岖难行,车骑有把握领军进到金城么?”不怪皇甫嵩怀疑,这个难度确实太大。

    “皇甫将军所虑甚是,臣能否进至金城完全取决于天气如何,不过臣能否成功抵达并不影响大局,只要曹操在发起决战之前将这个消息散布出去,就可以起到扰乱敌军的作用,至少可以增加一点胜算,只要击破了当面贼军,则雍凉战局就有了突破,若今冬天气晴好,臣或许真能突入金城,若真如此,则凉州可一战而定!”刘备说的是实话,在这年代,冬季孤军深入三千里逐利,确实需要一定的运气,没有人敢说必定成功,刘备也只能尽力而为。

    当日,刘宏决意采纳刘备建议,以曹操代替张温征讨西凉,又内定了招抚叛军的人选,随后散去。

    次日,皇上让众位朝臣讨论增兵雍凉事宜,身为司徒的崔烈以国库空虚为由,力主放弃凉州,退守雍州,再遣使招抚叛军,尽快平息西凉战乱。议郎傅燮(xiè)闻言,怒不可遏,厉言曰:“斩司徒,天下乃安。”

    这一嗓子,搞得崔烈面上非常难看,尚书郎杨赞见崔烈下不了台,遂奏傅燮廷辱大臣,当黜。

    帝以问燮。燮对曰:“昔冒顿至逆也,樊哙为上将,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愤激思奋,未失人臣之节,顾计当从与不耳,季布犹曰“哙可斩也。”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卫。高祖初兴,使郦商别定陇右;宗世拓境,列置四郡,议者以为断匈奴右臂。今牧御失和,使一州叛逆,海内为之骚动,陛下卧不安寝。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

    今天的朝议本来就是演戏,目的是将消息散布出去,好使凉州贼人知道后愈加骄横,故此演得越逼真越好,现在傅燮这么一闹,更增加了戏剧性,朝堂上的争论,必定很快就流传到街头巷尾,因此傅燮此举,实是有功无过。傅燮前为护军司马,随皇甫嵩平定黄巾,临行,上疏请黜宦官,刘宏省表,心有所感而未有所动,宦者见之,皆恨傅燮,故多方构陷,欲致其死罪,帝心感其言,故制而不许。战后,皇甫嵩录部将功,傅燮功多,当封侯,而宦官日夜进谗,终不得封。此番傅燮大骂崔烈,正暗合刘宏本心,又想起往事,更嘉其忠心,故此对傅燮颇为看重。当日,为让崔烈下台,即遣傅燮出京,入太尉帐下听调。

    不几日,帝以曹操为平西中郎将,加侍中,入雍凉传诏,招董卓、周慎入京,升董卓部将徐荣为破贼校尉总领其众,加孙坚为讨虏将军,代荡寇将军周慎统领北军,又诏太尉张温固守阵地,确保秋收,另遣皇甫嵩之子皇甫骊为招抚使,赴凉州招抚叛军,伺机行离间之事。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