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刘备之环保三国编年史 > 第四编 烽火连天 第十九节 神将关羽

第四编 烽火连天 第十九节 神将关羽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这几节比较扯蛋,把黄巾写得太烂了,大家凑合看吧!

    ----――――*――――――

    当日褚飞燕和关羽单挑之时,褚飞燕是一路纵马而来,双方在你问我答之间,关羽不曾一动,褚飞燕不曾一静,眼见着褚飞燕借着马力,就要斩关羽于马下!

    在那电光火石之间,就见关羽双腿一夹马腹,原本静立不动的马儿突然向前跳了一小步,与此同时,关羽左手将大刀向前一甩,身向前倾,右手单手握着青龙刀刀杆的尾部,不挡不劈,只是尽力的向前一送,青龙大刀似乎突然变长了好多,瞬间就出现在褚飞燕的颈前!

    关羽这一招,实在太出乎褚飞燕的预料,以至他根本就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直接撞到了刀口之上。由于马速太快,青龙刀锋利的刀刃瞬间就剃下了褚飞燕的人头!人头顺着刀面向(尸身的)右前方滚落,正好被关羽空着的左手抓住发髻接住。此时褚飞燕的大刀,还未抡到顶点,就见大刀带着劲风,从尸身上脱手飞出,转着圈儿,从关羽俯下的头顶飞越而过,褚飞燕的尸身则受青龙刀刀柄的阻挡,倒栽马下!

    关羽这一招使得太漂亮了!时机拿捏极好,动作极其连贯,很多在场的士兵就那么一眨眼的功夫,就没看清接战的瞬间,只见到刚才还威风不可一世的褚飞燕,尸身已经掉落马下,人头却到了关羽的手中,而关羽似乎未曾一动!

    褚飞燕本名褚燕,常山真定人,是黄巾军中的一员猛将,张角义子。此人武艺高绝,且擅长轻功,人送外号飞燕。在秦汉的记忆中,此人曾与吕布对阵多次,皆全身而退,不想今日遇到关公,没出一招,就身首异处,成了青龙刀下的第一个成名冤魂。

    关羽一招杀了飞燕,将人头向后一抛,随即纵马扬刀,在阵前喝道:“谁..来..受死?!”

    关公话音刚落,就见对面冲出四员贼将,人人挥舞兵器,边跑边喊:“黑山四虎取你狗命!”

    这四人,乃是太行贼寇,在太行山中出没多年,以猛虎、恶虎、黑虎、白虎为号,真名倒是不为人知。此次黄巾起事,二人见黄巾势大,遂带队投奔张角,被分在张角义子褚飞燕手下,四人见飞燕一招而亡,遂一起上阵,欲凭人多,杀了关羽。

    关羽见四人齐上,随即催动马匹,冲向最左边的一员敌将,两马相交的瞬间,关羽挥刀斜劈,就见左首那员敌将当场连人带兵器被斩为两段。这一下把那三虎吓得够呛,纷纷带转马匹,欲掉头逃跑,没等他们马匹加速,关羽已经拨马返回,横向冲来,手起刀落,又是一人被劈为两半,另两人见此情景,吓得伏在马上猛打马匹,转身狂奔,没等他们逃掉,坐下马匹就被几支利箭射倒,二人几乎同时滚落马下。原来观战的张飞见这二人要跑,遂下令放箭。这两人坠马落地之后,连翻了几个跟斗,随即起身再逃,被关羽从后赶上,一刀一个,尽数砍了!

    出城的黄巾见五名将领没一会功夫就全部战死,纷纷掉头就跑,关羽和张飞二人再次挥军紧追,杀了一阵之后,发现城外再无一名黄巾,遂带着骑兵向北撤离。

    光和七年,五月十四日,傍晚,关羽连续行军六百里后,安然回营。张角的人头,已被刘猛先行带回,用石灰腌了,准备送往京师。

    这次刘备之所以要发动这次奇袭,除了想袭杀张角,震慑敌胆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自结义以来,刘备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自己的实力如此强大,那么二弟关羽还能成为后世的武圣么?还能成为后人膜拜的对象么?日后自己手下的战将,还能让敌人未战先惧么?

    这些问题,刘备已经考虑很久了。后世演义里的无敌赵云,基本上就是诸葛一手安排出来的,凡是诱敌诈败或胜利把握不大时,诸葛一定是让魏延出马,凡是伏击断路或胜利把握很大时,则必定是赵云出马,以至赵云百战百胜,成了诸葛吓唬敌人的王牌。后来只要赵云出场,不管他手下有多少兵力,战力如何,敌方都不敢轻举妄动。应该说,这种方法极好!在兵力不占优势的时候,重点培养几个名将,让他们成为震慑敌人的“核武器”,可以有效的打击敌方士气,削弱敌方的优势,为破敌找到战机。

    现在刘备手下人很少,黄巾人很多,所以他也想借鉴这种思想,将关张二将,适当的加以神话,这样既可以有效的鼓舞己方士气,也可以起到威吓敌人的作用。另外,对刘备而言,他从来就不是什么无神论者,自身又有如此神奇的经历,因此他对神灵之事,是坚信不疑的。既然二弟是后世的武圣,受人膜拜的神佛,那么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因此他还是希望,能够维持关羽的历史地位。后世的记忆告诉他,所有的宗教解释,都是不正确的,而他本人又坚信神灵,因此他也很困惑。不过尽管他不知道该如何解释宗教,但是他坚信一点:人,有信仰,总比没信仰要好。至少有信仰的人,都会存有敬畏之心,这总比没有敬畏之心要好,后世那些无知无畏之人,为逞私欲,什么都敢干,什么都乱干,不知给社会造成了多大的危害!

    正是基于这种考虑,刘备心中一直有个造神情节,他一直都在思考,该如何将自己的二弟塑造成后世所崇拜的战神!又该如何将自己的三弟塑造成后人所供奉的长江王!

    这个思想,在刘备脑海中存在了很久,但是他一直没想到一个好的方案,这次与张宝僵持在这里,让他想到了问计于全军,又由此想到了突袭。又由突袭想到可以通过打破张角神话的方法,为关羽编织出一个新的神话。

    只要关羽在突袭中成功斩杀了大贤良师、“活神仙”张角,那么黄巾贼中,必然有人会想,一个活神仙,怎么可能会被一个凡人杀掉呢?这些人为了解释自己心中的疑问,必然会结合关羽雄壮奇特的外表,将关羽牵强附会成更强的神仙转世,否则,他们就无法说服自己!对于那些整日装神弄鬼、疑神疑鬼的黄巾来说,神话一个人是他们的专业,在这方面,他们绝对比刘备在行得多,因此要不了多久,关于关羽的神话必定在黄巾贼中自然流传。只要黄巾一破,那在黄巾贼中流传的神话也必定会传播出去,到时再有些无聊的文人加以穿凿附会,那么要不了多久,关羽必定会被自然的神化。最妙的是,这一切,都将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完全不需要刘备去推动、干预,刘备也就不用当心惹上妖言惑众,居心不良的罪名!

    当然,最终促使刘备定下突袭决心的,还是基于周密的准备。这中间,一个重要的保证,就是关羽的武勇和他带来的天丝宝甲。

    说来也神,张飞为自己设计了长矛之时,关羽也给自己设计了趁手的武器:一柄长刀。

    作坊的工匠们按照关羽的要求,借鉴斩马刀的制作经验,为关羽精心打造了一把精美绝伦的青龙偃月刀。此刀通长一丈,重八十二汉斤,刀头长三尺五寸,刀面宽阔,刀尖锐利,回转中心恰好落在两手之间,绝不会出现反弹震手的情况。这些特点,决定了关羽可以尽全力去劈砍,还能用刀尖刺敌,刀面侧过来又可挡箭,危急时刻,可以用刀面护住要害。这些细节性的设计,都是针对关羽自身特点而做出的。

    由于关羽长相极其威风,对敌人有极强的震慑力,因此工匠们给关羽定做的头盔刻意减少了对面部的覆盖。为了保证面部要害的防护,工匠们就将青龙刀做得很宽。关羽当年以棍当刀练武,自然形成了刺杀的攻击动作,而青龙刀锋利狭长的刀尖,让关羽这招变得极具杀伤力。很少有人能想到,使大刀的武将也会使出枪术的攻击动作,而且,在交战中,直接的刺杀,永远要比抡刀劈砍快速得多。当日瘿陶城外,褚飞燕就是死在此招之下。

    除了武器能充分发挥关羽的攻击特长之外,精心制作的铠甲更是弥补了关羽防御上的不足。

    关羽身高九尺(207.9cm),体重高达五百汉斤(125公斤),双臂有千斤之力。过于庞大的身躯再加上八十二斤的大刀,使得关羽不象张飞那样灵活,因此弓箭自然就成了关羽的克星。为此,刘备在离开关外之时,特地让工匠们多拉制玻璃纤维,就是要他们用坚韧的玻璃纤维,为武将编织出轻便合体,舒适坚固的铠甲。

    刘备走后,龙门镇的巧匠们按刘备的吩咐,费尽心机,终于用玻璃纤维束编织成天丝宝甲。

    这种铠甲绝对是超越时代的科技成果。该甲以极细的玻璃纤维组成纤维束,然后采用这年代编织腰带、草鞋、绳索等物件类似的编织工艺,根据部位不同,编织出厚薄不等的软甲。软甲分内外两套,上下共四件。内甲较薄,比较柔软,如衣裤一般,可以贴身穿着,覆盖面很大。外面的一套较厚,胸、背等要害部位,都有钢板加强,大臂、大腿等活动部位外厚内薄。由于胸甲的钢板向外膨起,因此腰腹处的软甲自然形成不贴身的悬挂结构。当弓箭射到悬空的软甲之上,纤维软甲会随着箭头后退,进一步消耗箭头的动能,从而提高了对弓箭的防御效果。即便外甲被射穿,箭头的飞行方向也会被带偏,这样就很难再穿透内衬软甲的防护。

    刘备让人研制这种铠甲的目的,就是要使自己的精锐对弓箭免疫。据关羽介绍,在龙门曾做过试验,以三石弓直射这种铠甲的任何部位,都无法完全穿透。胸背要害部位的加强钢板,即便以六石强弩直射,也只是刚好穿透,无法深入!

    这个防护力实在是太可怕了,六石强弩已经是人力蹶张弩的极限,在大汉,目前只有北军射声营的材官力士才用六石蹶张,其他部队都只用五石蹶张。以这样的力道还无法穿透这种铠甲,那就是说,只要人穿上这种铠甲,就等于对弓箭有了免疫力,只要注意不被直接射中不着甲的面部,那就不会有被射死的危险。像关张这样的猛将,如果对敌人的弓箭免疫了,那得需要多少人才能阻止他们的前进?

    关羽这次来,带了一百套赶制而成的铠甲,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强悍的铠甲,关羽的武力又高,故此刘备才让关羽带着几名好手穿着衬甲入城,以他们的手段,加上宝甲的防护,敌人想留住他,那实在太难。

    现在,奇袭已经成功,工事也基本修成,只等张宝收到张角被杀的消息,然后亮出人头,引诱张宝来抢,因此,与张宝的决战,很快就会到来。到时,刘备就要带着这四千步兵,抵挡如狂潮一样冲来的黄巾。

    到目前为止,刘备的部队还没有打过苦战,硬战,明天,这支部队就要迎来最严峻的考验!

    说实话,刘备心里很害怕,他怕顶不住黄巾疯狂的进攻。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兵力优势,刘备将所有的骑兵,全部遣走。要想快速的解决张宝,就必须让张宝疯狂,只有让他放开了胆子进攻,等他押上全部的兵力之后,在战况最关键的时刻,用骑兵对张宝发起最突然的冲击,方有可能一战破敌。

    但是,他真能顶住张宝的围攻么?他能坚持到最关键的时刻么?他会不会成为后世孟良崮上的张灵甫呢?这几个问题,刘备都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

    可是,他又不能不打这一战。

    黄巾有四十万人,之所以不和刘备野战,只是因为士兵没有训练,不会结阵,一走就散,又缺乏弓弩,也没有成建制的骑兵,所以无法对付刘备的骑兵。

    不过黄巾也不是傻瓜,自相持以来,张宝在下曲阳城外挖了周回二十多里的壕沟,这几日,张宝每日都将士卒带到城外操练。若刘备与张宝相持过久,一旦黄巾士卒训练完成,张宝就必定帅兵出战。到时四十万训练完成的大军,别说刘备只有五屯骑兵,就是十屯、二十屯骑兵,也只能撤军后退。

    后世的后汉书记载卢植曾连战破张角,围敌于广宗,就是因为那时黄巾刚刚起事,没有什么作战经验,而卢植手下不仅有北军精锐、三河骑士,还有护乌桓校尉宗员所部的三千铁骑,故此野战次次得胜,直至将张角逼入广宗。卢植随即深沟高垒,贴近围困,也不主动进攻,就是不让张角出城。因为广宗狭小,那么多的黄巾挤在一起,根本就无法训练,自然也难以提高。只要黄巾不能出来,那么一旦粮食吃尽,张角就只有死路一条。可惜后来的董卓不明其理,非要恃强攻城,攻城失败后,又解围和黄巾野战,结果被精练之后的黄巾,打得大败而逃。

    刘备认为,以黄巾军的人员基数,其间至少会有三四个大将之才,现在贼人刚刚起事,没有经历什么战斗的洗礼,因此这些人还被埋没在人群之中,一旦相持日久,难保没一两个将才脱颖而出。这样的人一旦被张宝发现,委以重任,掌握了部队的指挥权,那么想出克制骑兵的战法是很容易的事情,到时刘备这七千多人,根本就不够给人家砍的。

    即便黄巾军中全是废物,没有一个将才,那么他们最终也会因为人多粮少而不得不出战,到时黄巾士卒精练,队伍齐整,万众一心,也不是刘备这点人能抵挡的。若敌人再分兵四出劫掠粮草,那刘备这点人就只能疲于奔命,一旦抢种的秋粮被毁,那冀州今年就不知道会饿死多少人,如果河北粮尽,恐怕刘备自己的手下,也会调头加入叛军队伍!

    正因为考虑到形势是如此的严峻,所以刘备才无法拖延下去,只能选择早日决战!

    当日刘备思前想后,心神不定,最终提笔写了一封秘折,派人送给朝廷。

    “破贼校尉臣刘备启奏吾皇,月初,臣统步骑六千,进至下曲阳,角弟张宝,领贼众四十万,与臣战,臣兵少,战之不下。今天时炎热,久战恐生瘟疫,且贼人多粮少,若分兵四出抢粮,臣兵少难堵,今秋若再不收,河北无粮矣!故臣急欲决战,克敌于穗出之前,确保秋粮归仓。

    日前,臣纳群下计,趁敌盘踞不出之际,以河东关羽、涿郡张飞、刘猛,将轻骑四百奔袭瘿陶。一日两夜,行三百余里,十二日辰时,军至瘿陶。贼无备,四门洞开,诸将突入城中,往来驱驰,无人能挡。枭角首,荡千军,焚瘿陶,乃出。角假子褚燕、黑山四寇将贼众数千追出城。猛持角首先走,关张奋兵杀回,关羽走马杀五将,贼众惊逃,争抢入城,蹈死者累于门洞,高盈五尺!城内数万贼众,心胆俱落,无一人敢窥我军背影。

    明日,臣当以角首示贼,诱张宝来抢,臣自领步兵据营死守,待其兵顿,再以关张统骑兵掩其后,或可一战克敌。临战之前,臣心惴惴,义兵虽勇,然训练不足,恐不耐苦战,且众寡殊甚,臣有死战之心,无必胜之力。恐有意外,遂留数言上呈吾皇。

    臣本鄙人,贩履织席,躬耕田间。陛下不以臣鄙陋,召臣入京问对,以弱冠之龄,受办学重任,六年之中,迁至二千石,君恩深重,臣不敢不效死以报陛下。

    黄巾,愚夫愚妇,无能为也,臣料年内可灭,不足为惧。然灾荒连接,民贫已极,又遭战火荼毒,饥民流于山野者,比比皆是。无食则无治,故黄巾定后,需防死灰复燃,宜轻徭薄赋,恢复生产,若风调雨顺,则不剿自平,若灾荒再起,饥民必叛。是时起于山野,窜于州郡,此起彼伏,互为呼应,必难猝除。今郡守之臣,皆划地而守,若贼流窜边境,必不倾力而剿,如此贼患难平,宜州置一校,总领州兵,专职剿贼,必可平定。校尉之臣,宜定期迁调,不使其久驻一地,可免尾大之患。

    黄巾定后,参战兵勇,百战余生,悍勇敢死,长食军饷,不善谋生,人数既众,又立功勋,养不胜养,赏不胜赏,若遣归乡里,恐为祸地方,遇狼子煽动,恐与国不利,此臣所忧者。为国家计,宜兵将分离,擢功勋显著者,荣其门庭,减其赋税,逢年节州郡赐赏,不使缺粮少米。身强体健者,减税之后当可自食其力,伤残烈属孤寡无力自养者,宜免其赋税,若有雇主雇其务工,可减雇主税赋,如此不耗府库现钱,可解勋士衣食之忧,兵心自安。平贼义兵,与国有功,可擢精锐,入卫京畿,青壮义勇,愿散者归,愿留者迁,屯田边郡,备胡戍边,自耕自食,期年内迁,高爵广地,以安其心,三法齐施,当可裁之。

    臣部兵勇,当与臣同生共死,臣若不幸,兵亦不存,愿吾皇恤之。关张二将,万人敌也,统领骑兵,料能生还。二将起于微末,忠义耿直,无王霸之心,愿吾皇用之信之,爱之律之,必可成吾皇手中利剑,内慑不臣,外扬国威。娄桑刘猛,宗室寒门,同汉荣辱,忠心无忧,神乎其射,刀势如风,若能生还,可卫吾皇。邙山学术,大益于国,若流于异邦,恐为祸中华,愿吾皇重之,秘之。如此,臣心安矣!”

    写完奏折之后,刘备仍然无法入睡,遂提笔写下一篇百字古体诗:

    临战舒怀

    宫中一席谈,自此列殿东。

    受命开新学,执教邙山中。

    六年无闲日,书香满心胸。

    屯田赴卤城,方至黄巾凶。

    六百破四千,一战毕其功。

    故人来呼我,欲将家小从。

    平贼固我任,敢不从君用?

    一战降万虏,半日卢奴登。

    瘿陶火方起,张角头出城。

    此功可报主,战死无遗恨!

    这首诗虽然没什么文采,平仄不调,尾三句也不押前韵,只能算是个顺口溜,但是重在写实,真实记录了刘备出仕以来的经历,因而具有史料价值。而汉代的古体诗,对平仄本就没什么要求,加上刘备在后世超然的地位,因此这首韵脚不严的古体诗,也被后代文人所认可,并因此而流传了下来。在后世,刘备这次上的密折也很有名,被冠为《战前表》,知名度很高,成为后世武官写奏折的范本。而《临战舒怀》一诗,因为真实的描述了一个青年被天子的信任所感动,因而自强不息,立功自效,在面对强势敌人,胜利把握极小的情况下,仍在思考是否对得起君王信任的心路历程,对臣子有很大的教育意义,所以历来为帝王所推崇,此诗也自然而然的成为武官的必读诗!

    ----*---

    1、所谓平仄,就是一声为平,二三四声为仄。

    2、律诗强调平仄,有平起和仄起,押韵,对偶和粘连,平仄字数相等,规矩太多,写起来的太难,本人不具备写好律诗的水平,写这个也就是凑个热闹,写着玩玩,书友别太认真。其实若真论起平仄,那么很多著名的唐诗也不完全符合格律。当然,这也许和古人读音与今人读音不同有关。

    3、毛主席有几首词由于无法一韵到底,不得不中间变韵,由于老人家的崇高地位,这种变韵的方法也就被人所认同。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