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刘备之环保三国编年史 > 作品相关 再读关羽!

作品相关 再读关羽!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关羽在死后被后人推崇,逐步追封,最终得以取代姜子牙而被尊为我国的武圣,与孔子齐名。获得了中国有史以来,武将所能够得到的最高荣誉。

    可以说,自三国之后,关羽事实上就是忠义、勇猛的代言人,历朝历代概莫能外。然而这一点,在今天受到了严重的质疑,很多人凭借读了几次三国志,就开始纷纷撰文,以贬低关羽为能事。小生今天也根据三国志,来简单分析下关羽其人,和大家一起,来分析下历史上的关羽到底如何?

    三国志载: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先主於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

    这一段文字很简单,基本介绍了关羽的籍贯、出生和兄弟关系,可以说是起于贫寒,而且对刘备是非常尊敬,私人关系非常好,恩若兄弟,至于是不是有桃园结义,文中没有说明,不过这些并不重要,因为结拜只是个形式,而我们看重的是本质。这个本质就是,刘关张三人的关系非常好,可以说是义气相投,比真正的亲兄弟还要好得多,更关键的是,关张二人的分寸把握得非常好,在内则三人平等,在外则突出以刘备为核心,为刘备的大业是不避艰险,非常勇敢。

    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载:“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

    这句话也很简单,没有过程,只有事实,也没有任何感情发挥。因此,这应该是历史事实。在这里必须提一句,我们读史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分析,因为历史上糊涂帐太多,很难确认。也不怪,现在让你记录你上个星期都干了些什么事,估计也会有不少错漏,而史书写的都是几十和几百甚至上千年前旧事,这么久的时间,即便是一些大事,都难保不错,更别提那些小事,而且由于写书的人一般没有亲历那段历史,因此不可能知道事情的细节,那么说,如果有人将细节写得很全,那么就可以断定,这些细节中必定包含很多猜测,真实性是没有保证的。

    言归正传,前面这句话只交代了一个重要事实:就是曹操亲自带兵征徐州,把刘备打败了,刘备跑得匆忙,连老婆孩子都没带上。比照其他史料,我们知道,就是在这次失败中,刘备,张飞分头突围跑了,而且刘备和张飞也失散了,并且刘备第三次把老婆、子女都丢了,当然了,关羽更加不幸,被曹操活捉了。

    由于演义和正史的区别,这里至少存在三个问题,一是关羽是怎么被活捉的?二是关羽究竟是不是为了保护刘备妻子而活捉?三是关羽的投降是有条件还是无条件的?这些问题,在这里都没有交代,我们只能在别处寻找答案。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

    郭嘉亦劝公,遂东击备,破之,生禽其将夏侯博。备走奔绍,获其妻子。备将关羽屯下邳,复进攻之,羽降。昌叛为备,又攻破之。公还官渡,绍卒不出。

    这一段记载了曹操东征中的三战:一战:破刘备,备逃,获其妻子,并擒了刘备部将夏侯博(历史上没什么名气)。

    二战:攻下邳,羽降。

    三战:昌叛为备,又攻破之。昌这个人本是个贼寇,在刘备败亡逃跑的时候,他能从曹操那叛变到刘备这边,实在是个奇人,不过也被曹操击破。

    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个事实:一是曹操东征的时候,刘备和关羽是分开驻扎的,二是:关羽投降之前,曹操已经抓到刘备妻子。这也比较符合情理,因为刘备驻军小沛,妻子必然也在小沛,不太可能将妻子送到关羽驻守的下邳。从这一点,基本可以断定,关羽应该不是演义上所说的,是为了保护刘备妻小而投降的。

    不过这并不能表明关羽就是无条件投降,毕竟,这里没有记载关羽是在战斗中被活捉的。联系到刘备兄弟在被吕布击败后曾经在曹操那边生活过一段时间,而曹操那个时候刻意接纳,而关羽和曹操部将徐晃、张辽关系都很好,所以,也不能排除这中间有人提出去招降关羽,并且经过谈判而后投降的可能,当然,这个投降可能是无条件的,也可能是有条件的。这么分析之后,那么前面三个疑问中,第一个和第三个问题都是找不到答案的,而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因此三国演义中,关羽投降“约三事”那部分可以算是合理想象,因为即使刘备的妻子被抓了,以关羽和刘备的关系,他一旦投降,在曹营之后,必然是要维护刘备的妻小,而且以曹操对关羽的重视来看,他也是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的。

    好了,现在可以得知这么一个基本事实,在曹操从与袁绍对峙的前线抽空帅大军东征刘备的时候,关羽曾经投降过曹操。但是请注意一点,这次是曹操亲自带兵进攻的,而且这个时候郭嘉还在,很可能还随军征战了。

    大家看三国时至少有一个概念,那就是曹操带兵打仗的能力很强。在五子良将齐聚,郭嘉也还活着的时候,曹操几乎是无敌的神话,打谁败谁,更别说是以强敌弱了。那个时候,刘备刚刚杀了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夺取了徐州的控制权,时间还很短,势力非常弱小,又错误的采取了分兵驻守徐州的策略,结果是人地两失,因此关羽不敌而投降曹操,这很正常。

    接下来大家都知道了,演义里面的关羽在曹操那活得很风光,比曹操手下所有的武将都风光,此时曹操对关羽的礼遇,似乎到了刻意巴结的程度。不过从三国志的“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再结合三国志中记载的,曹操曾派张辽探问关羽口风的那段话,我们能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演义的描写,与当时的事实差距不大。

    我不知道有没有人分析下这是为什么?难道真的如有些人所说的,曹操是人杰,爱才,而关羽其实并不值得曹操这么对待,真的么?

    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大家都公认曹操是个识才爱才的领导,那么曹操这样做的唯一原因就是:曹操看出,关羽是个人材,有招纳的价值。当然,曹操对关羽的评价必然不会比他对刘备的评价高。我认为,曹操必定认为,只靠关羽一个人的力量,并不能威胁到曹操集团本身,否则曹操肯定不会任关羽自去而不追。毕竟,曹操是个政治家。

    三国志中,明文记载了曹操看出关羽不能久留,并让张辽去探问真话,而张辽的回复,也证实了曹操的判断。对于这一部分,我们并不能确认真伪,因为这中间涉及的细节太多,而且关乎人物的心理活动,那个时候,曹操和张辽这两人又没有记日记的习惯,而曹操还没有称王,所以也不存在起居注之类的历史文件,所以曹操和张辽那些心理活动和具体的对答,外人应该很难了解得到,因此,我认为这些细节的可信度并不高,很可能是陈寿依据当时的一些传说,自己演义的。如果是陈寿根据传说而演义的,那就说明,在陈寿那个年代,民间对关羽的评价就很高了。

    当然,这段记载究竟是不是事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陈寿写这部分的目的,就是为了解释关羽在立了大功之后,立即亡归刘备的原因。

    那么关羽立了什么大功呢?三国志中明文记载,关羽在白马之战中,突进颜良军中,并亲手杀了颜良,书中是这么描写的:“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这里很简单也很明确的记载了颜良是关羽亲手杀的,至于用的是什么武器,对不起,我不知道。顺带提一下,有人以此书中记载的动作是“刺”,就断言,关羽用的武器是矛或剑。我并不这样看,因为,古人没电脑可用,纸张也比较贵,再以前还用竹简,又重,所以出于节约的考虑,只要写东西就尽量写短,因为反正没稿费,写长了还费钱。长期下来,就形成了简单但不够准确、详细的文言文风格。(现代因为按字数付稿酬,所以大多数人养成了拼命废话的毛病,我也有,尽管没人付我钱。)因为过于简单,所以容易歧义,比如,这里的“刺”字也可以解释为:关羽突然出现,像个刺客一样杀了颜良。因此我认为,不能据此一字判断关羽用的武器到底是什么,当然,我也认为关羽用的不是那么大的青龙刀。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能够确定是关羽亲手杀了敌方主将颜良。因为这两人都是名人,名人干的事情关注的人多,只要没有争议,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为事实,而关羽杀颜良这一点确实没有争议,所以可以确定为事实,而后关羽又参加了击败文丑和刘备率领的军队,并导致文丑在战斗中被杀。当然,文丑被谁所杀,史书上没说,不知道是谁,那么只有一个可能,文丑是死在乱军之中的,要么是被士兵杀的,要么是被流矢杀的,反正不太可能是关羽本人,但是不能排除是关羽带部队干的。

    从这段里,我们能确定两个事实:一、关羽在曹操集团中为曹操立了大功:斩杀了敌方围攻白马的主将颜良,并参与了击杀文丑的群殴活动。二、关羽亡归刘备,注意,是亡归。所谓亡归,就是今天说的逃跑,也就是说关羽肯定不是曹操送走的。至于曹操究竟追没追,是个问题,因为史书中说没追,但是这也有点难说,因为不见得在曹操说话前,就没人主动追,比如萧何月下追韩信,没告诉刘邦就自己去追了,因此也可能是曹操的人没追上。

    不过我估计,曹操是没追,原因很简单,这个时候曹操还在官渡打仗,关羽一个人偷偷跑了,发现的时候也许已经晚了,追不追影响都不大,追上,大不了杀了,追不上,还白费劲,所以,没追的可能性很大。当然,三国志上明确的说了,曹操的部将提出追赶,而曹操决定不追。由于这部分写细节太多,所以可信度不高,原因和我上面所说的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也会开始模糊,因此,越是细节越容易出错,我们这里没必要穷究这个细节,只需要确定一个事实,那就是:关羽偷偷的从前线跑了,而曹操没怎么追究。这件事除了说明曹操大度以外,也说明曹操并没把关羽当作心腹,所以关羽从他这跑了,曹操的感情并没受到多少伤害,因此能够接受这个事实。

    根据史书判断,关羽离开曹营的时间是在建安五年四月到八月之间。从他在建安五年正月被曹操抓走算起,关羽在曹操那呆了三到七个月。具体多久的时间,史书上没记清楚,所以我也不知道。

    我们知道,在演义中,接下来就是关羽一生的辉煌:过五关斩六将。那么真的斩了么?不知道,应该没有,因为史书上没有记载什么有名的人物被杀。但是关羽逃跑的道路上,不会很顺利。

    因为这时的兖州是四战之地,到处都在打仗,不是军阀就是山贼,路上很不太平,关羽逃亡的过程,三国志中有两处记载,一是先主传中:“曹公与袁绍相拒於官渡,汝南黄巾刘辟等叛曹公应绍。绍遣先主将兵与辟等略许下。关羽亡归先主。曹公遣曹仁将兵击先主,先主还绍军,阴欲离绍,乃说绍南连荆州牧刘表。绍遣先主将本兵复至汝南,与贼龚都等合,众数千人。”

    第二处是关张马黄赵传中:“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於袁军。”

    这两处记载中,没有明确的说明关羽逃亡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从这里判断,出发点大约有官渡前线和许都两种可能,目标点有可能是汝南的许下或河北袁绍的大营这两处,我认为关羽逃亡的出发点在许都,会合点在汝南,理由有两条:

    1、如果关羽在抗击袁绍前线就跑到袁绍那,那么关羽太不够意思了,而且袁绍也就不会轻易放刘备和关羽兄弟到汝南去了。

    2、刘备的妻子甘夫人是刘备领豫州牧,屯住在小沛期间娶的,这个时间就是刘备从曹操那出来,杀掉徐州刺史车胄之后,只身逃亡之前。那么甘夫人在小沛城破,应该是被曹操抓到曹营的,但是历史又明文记载,甘夫人在长坂坡被赵云所救,后来死于荆州,那么甘夫人是怎么从小沛到荆州的呢?只能解释为,关羽投降后,保护了刘备的老婆,并在逃亡中将刘备夫人带在身边,一直护送到汝南与刘备会合。

    基于以上两条理由,我推断:关羽是从许都出发的,并且带着刘备妻小等人先向河北去袁绍那边找刘备,因为关羽应该是跟随曹操行动的,当曹操在许都时,刘备肯定不敢到许下来骚扰,因此只能到河北去找刘备,当关羽走到半道时,曹操应该到了官渡前线,而刘备则趁机跑到了汝南,骚扰许都,这时关羽再折而向南去找刘备。

    前面说,关羽是留书给曹操,自己偷跑的,因此肯定没带通关公文,因此从许都出逃,即便是到附近的许下,路上肯定也不容易,即使没有追兵,却不等于没有人阻拦,因为战争年代城防严密,没有路条肯定是不能走大道的,而小道又有山贼拦道,比如当时盘踞汝南的刘辟,龚都,就是黄巾流寇,所以关羽逃亡的旅程一定是非常艰辛的。

    后世的宋太祖骑着马送个姑娘回家,路上没把人家女孩子搞到自己床上,就被史书传为千古佳话,号称千里送京娘,而关羽这次逃亡至少还携带了一名妇女,辗转不下千里,最终成功完成任务,这至少要比宋太祖的难度要高。显然,这个任务不是一般人能完成的。考虑到拦路的曹军和四处出没的山贼,可以想象,关羽这一路上不会轻松,打打杀杀也是很有可能的,不杀将,也要杀几个毛贼才有可能通关。因此过五关斩六将虽然是演义所出,但是也属于合理想象,其目的无非是通过夸大关羽完成任务的难度,来提高关羽的正面形象。作为一个现代人,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平凡而真实的逃亡过程可能更难。因为在真实的环境中,只要有一双卑鄙的手,拿上一副弓箭,就可以射死一名盖世英雄。

    关羽逃归刘备之后,似乎没有特别的战绩,后期就是镇守荆州,而后攻樊城,水淹于禁,斩庞德,最后被东吴偷袭败亡。

    这段历史似乎很简单,其实很不简单!

    要知道荆州是处在曹操和孙权两大势力集团的夹击之下,而刘备集团主力在蜀地,两地交通不便,支援不力,因此,当时的关羽可以说是一个人镇守这个四战之地。以一敌二,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当关羽坐镇的时候,还有主动北伐的能力,这也太强了吧?翻遍三国志,再找不到另外一个武将这么牛,以荆州部分地盘,力压两大集团,还不需要死守城池,而是主动进攻,并且取得了至少一场大胜!

    我们来看下三国志是怎样描述的:“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假节钺。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曹公遣于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禁所督七军皆没。禁降羽,羽又斩将军庞德。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羽威震华夏。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曹公从之。”

    这一段至少可以确定三个事实:

    1、关羽主动攻击曹仁,曹仁不敌,据城坚守待援。

    2、关羽降于禁,斩庞德,附近流寇都受关羽招安。

    3、曹操吓的要迁都,而后想到唆使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双方联手绞杀关羽。

    这个三个事实中,前两个说明了关羽的个人能力,能够以小敌强,以弱辱强。而第三条中细节较多,并且突出了司马懿的作用,似乎是三国志中,第一次描写司马懿的作用,可以看着是司马懿的出场表演。具体细节不见得非常的可信,毕竟,当时发生于室内的讨论细节,写书的人并不能知道,也许是为了讨司马后人的好,毕竟那是当时皇上的祖宗。不过,这里至少说明了曹操对关羽确实很忌惮,并且从后来战斗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曹操和孙权事实上联手了,关羽也正是被事实上的联手而击败,否则最多被徐晃击退。那么我们可以想象,孙权出手偷袭,曹魏可能真的参与了蛊惑。如果是事实,那么就可以断定,曹操当时认为,自己一方不具备轻松击败关羽的能力,有联合第三方夹击的需要。

    这些就足够了,这三个事实足够说明关羽作为一个武将的能力了,可以说,在当时的武将之中,我们找不到第二个能够让曹操感到如此恐惧的武将,也找不到第二个能够靠着荆州的一小部分,就能同时威压两大军事集团的武将。

    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那个时代,关羽是一个非常受人尊重,并被对手所畏惧的武将,在那个时代,关羽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武将,在那个时代,三个集团的武将之中,能够和关羽相比的武将,可能只有张辽一个。至少在曹操和吕蒙的心目中是这样的。

    关羽肯定没有演义中描述的那么威风,但是在当时,他肯定是第一流的将军,如果你佩服曹操的眼力,如果你佩服刘备的眼力,如果你佩服诸葛亮的眼力,那么你应该能得到这个结论。当然,如果你自认为比以上三人强得多,那么你肯定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不过我不会认可这个结论,因为我认为那是一个自大的疯子所得出的可笑的结论。

    至于关羽在后世被不断追封,主要原因还在于国人对关羽道德的认同,当然,也有政治的需要!这已经超出本文的范围,所以不讨论!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