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我的军旅生涯 > 2552-136-109-22-2001 (五)

2552-136-109-22-2001 (五)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近段时间,大家都显得很颓废,于是柳东不知道是自己写的还是抄的,弄了首《军校生活》诗,让我们这帮人视为心声传唱:军校生活,枯燥乏味;早起晚睡,又苦又累。军号一响,掀起热被;忙里忙外,衣褥错位。争分夺秒,理衣整被;出操列队,洗漱抢位。一二节课,昏昏欲睡;三四节课,肠胃开会。军纪条令,条条要背;教官提问,全都不会。每日自习,吹牛派对;胶水信封,信纸自备。知心爱人,和忘情水;劳燕纷飞,爱得好累。一到周末,电话到队;绿色军营,两心相对。紧急集合,时间宝贵;三分钟内,跑步到位。结业考试,作弊则退;不幸被捕,痛改前非。食堂饭菜,缺油少味;每逢会餐,方呼ok!军校商品,假货积萃;刚过半月,又盼津贴。检查军容,秀发遭劫;上级巡视,鬼子进村。军校靓妹,令人反味;刚入校门,即生悔意。不做军官,要求转业;大海冲浪,无怨无悔。

    令人讨厌的邓小平理论概论的考试终于解脱了,我带着一种解脱后的轻松走出了考场,过道的灯似乎更亮了,我没有多想什么,快步走进了教室。

    像每次考试后一样,教室里显得特别的热闹,一群男子汉们正扯着嗓子争论某个概念的提出是十二大还是十三大,心血来潮的我凑上去加了一句“当然是十三比十二大了”,耳边顿时传来一阵狮子般的吼声:“滚!”碰了钉子的我并未感到什么不舒服,神采飞扬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享受那解脱后难得的轻松。

    然而,这难得的轻松并没有持续多久,伴随着争论的发展,不详的感觉又一次光临了。从进考场的那一刻起,我的左眼皮就不停地跳,不详的感觉就一直伴随着直到考试结束,老天保佑!考试终于顺利结束了,但……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考试就伴随着我,而考试后的心情我几乎也尝遍了,有惊恐,有不安,有高兴,有后悔……,它就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都有。虽然每次考试后的心情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考试后都有短暂的轻松的解脱感。

    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无论是那种人,都是要入世的,不管他是男的还是女的,和尚还是道士,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而入世也就意味着承担一种责任,一种对社会对自己对他人的责任,而社会越向前发展,个人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大,入世的方式不同,对责任的感受也不同。

    考试伴随着我认识了这个社会,让我感受到了社会的责任,但同时也带给了我无穷无尽的烦恼,让我痛苦,让我苦恼,让我感到人生没有温暖与幸福,让我讨厌这个社会,逃避这个社会,让我每次考试过后都有一种解脱。

    然而考试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考试的生活同样会有责任,会有苦恼,在人的社会里是不会有无忧无虑完全出世的世外桃源的,否则陶渊明也不会隐去桃源的路迹,乌托邦也不会在大海之中,从生活种解脱只能是一种幻想。

    然而,我又希望自己能够解脱,能够完全的解脱,我不会成功的,除了死!

    带着一种万分惆怅的心情,我走进了考场,走进了这种我以前从未进过的考场——补考考场。从上学的第一天到现在,补考对我来说是无缘的,我也从未想过自己会进补考考场,而今天,一切都发生了,一切都在意料之外,我,这个心高气傲的小子几乎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然而事实毕竟是事实,考场门开了,不容我迟疑,后面的难兄难弟们已将我推进了考场。

    考场里似乎很暗,几个日光灯并不能改变我的感觉,考场的另一头坐着两位监考老师(抑或是考官),他们静静地坐着,虎视眈眈地望着我们——一群待宰的羔羊。

    “请大家往前边坐。”前面的一位女考官发话了。

    考官一发话,我们自然不敢怠慢,乱哄哄向前拥,我也被推倒了前面,随便找了一个座位坐了下来。

    这时,两位考官站了起来,彼此用眼光碰了一下,于是开始发卷了。

    一份试卷也不知什么时候被放在了面前,我看了一下,觉得好难好难,简直比正式考试还要难。汗从额头上流了下来,屋子里很闷,很上的衣服早已湿透,我害怕极了。

    “现在请大家戴上耳机。”我们依言而行。

    很快,耳机里传来一位女士甜美的声音,很遗憾的是我根本不知道她在说什么。很快,耳机里的声音消失了,“完了!”我的心不由得一跳,一种不祥的预感笼罩了我那早已愁云密布的心头。

    时间似乎过得很慢很慢。我焦急地坐在那儿,只感觉到自己的心在跳,汗从脸上一道一道地流下来。

    100多分钟过去了,快交卷了,我胡乱地填了一通。刚放下笔,就听女考官说:“起立!各专业派一个人把卷子收上来。”

    像进来的时候一样,我又被人推了出来。“完了,彻底完了!”我对自己说。

    天上,阳光灿烂;心里,阴云一片。

    吴三桂于明危亡之际受命赴援,然其虑己身之安危未能及时赴援,坐视京城沦陷,崇祯帝殉国,此一罪也。或曰,以吴一军之力,无力阻李闯之军,实则不然;李军自西安出师以来,几未遇恶战,多处关隘不战而降,故明军军心低落,若以吴军强悍之众,必能阻李之数日,之后吴可全军而退往北京,如此,可令京营兵军心稍振,不使未战先降,军心稳则京城不会顷刻即失,而李军远道而来,所经之地乃千里灾区,一旦顿兵于坚城之下,势必不利,又明河南十万之众北上勤王,如此,京城之围可解;不然,吴亦可疾兵入京,力谏帝南下,亦可保太子南下,如此,明之国运尚可挽救。

    攻灭李自成之后,吴三桂不念故主,与清合力进南明,此二罪也。吴驰京救援不及,致城破帝崩,万不得已而请清入关,此无可厚非,然自成败死之后,清欲亡明而居华夏之心已暴露无遗;此时,自成、献忠之余部与明军联合抗清,在此华夷矛盾空前对立之中,吴若能于阵前倒戈,高举反清义旗,当可洗其赴援不及与引狼入室之罪。然吴不但未能如此,反而伙同清军残酷打击抗清同胞,此时,吴之汉奸帽子已铁定无疑。

    及康熙之世,天下大定,清亦习我华夏礼仪,奉我孔孟之道,此时满汉已为一家。然吴不识时务,于此时举兵,乃分裂国家民族之败类,至此,吴之堕落已至极至。受帝命而不赴援,是为不忠;见父死而不救,是为不孝;合外虏而戮同胞,是为不仁;背初誓而反清,是为无信;弃圆圆而思迁,是为无情,亦为不义。

    照佛教所讲的佛具有一切种智,而小乘只具有一切智。一切智只能了解一切法皆是空,不管什么法反正是空。这样了解的空当然不够,这是抽象的空。菩萨有道种智以观假,就是有特殊的知识。一个是观空、观真如,一个是观假名法。到佛的时候,他能够把这两个综合起来、圆融起来。

    有普遍性才共通。有普遍性文化才可以互相沟通。假定完全没有普遍性而只有特殊性,那就没办法沟通了。特殊性是封闭的,封闭了哪能沟通呢?然而人的确是可以沟通的,我们只有从文化的普遍性这个地方才可以沟通。

    外延真理只要一成真理,那就是如此,这是不能改变的。调整是调整你整个文化,调整你的生命的态度。要让你了解外延真理只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内容真理。

    一旦我们知道光是内容真理是不够的,而要开这个外延真理,那我们必须彻底反省外延真理背后那个基本精神,这个就要慢慢来。

    一切学术文化,从文化生命发展方面说,都是心灵的表现,心灵的创造。学统之成是心灵之智用之转为知性形态以成系统的知识所发展成。

    中国文化生命为构造的综合,至东汉而上。此后为持续状态,政治形态与社会形态大体已定。

    一个人当然有其信仰自由,但是一个有文化生命的民族,不顾其文化生命,而只从信仰自由上信耶教,其信亦只是情识地信。一个民族,如无其原初的最根源的文化生命则已,如其有之,便应当直下就此而立其自己之大信。

    凡是对人性的活动所及,以理智及观念加以反省说明的,便是哲学。任何一个文化体系,都有它的哲学。否则,它便不成其为文化体系。因此,如果承认中国的文化体系,自然也承认了中国的哲学。

    西方哲学大体是以“知识”为中心而展开的。它有很好的逻辑,有反省知识的知识论,有客观的、分解的的本体论和宇宙论;它有很好的逻辑思辩与工巧的架构。但是它没有好的人生哲学。西方人对于人生的灵感来自文学、艺术、音乐,最后是宗教。但是他们的哲学却很少就文学、艺术、音乐而说话。

    成圣成佛的实践与成圣成佛的学问是合一的。这就是中国式或东方式哲学。它是以“生命”为中心,由此展开他们的教训、智慧、学问与修行。这是独立的一套,很难吞没消解于西方式的独立哲学中,亦很难吞没消解于西方式的独立宗教中。但是它有一种智慧,它可以消融西方式的宗教而不见其有碍,它亦可以消融西方式的哲学而不见其有碍。儒释道三教是讲中国哲学必须首先注意与了解的。二千多年的发展,中国文化生命的最高层心灵,都是集中在这里表现。对于这方面没有兴趣,便不必讲中国哲学。对于以“生命”为中心的学问没有相应心灵,当然亦不会了解中国哲学。以西方哲学为标准,来在中国哲学里选择合乎西方哲学的题材与问题,那将是很失望的,亦是莫大的愚蠢与最大的不敬。

    生活其实可以很简单。简单快乐的生活足以让我们满足。

    大伟是一位美籍华人。最近他的一位朋友刚刚离婚,常常跑到他家来聊天诉苦。在大伟看来,他的这位朋友一直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大伟常常在他面前自惭形秽。这位朋友在华尔街任分析师,年薪百万左右,有高档轿车和豪华别墅,身边还有如花似玉的娇妻相伴。相比之下,大伟的年薪只有10万美元,还要养活两个小孩和不工作的老婆,因此总被一些同学认为没出息。可是在知道这位朋友离婚的原因后,他对生活有了新的认识。

    这位朋友和前妻是大学同学。来美国后,两人各自为学习和生活努力,毕业后都找到好工作,非常让人羡慕。工作两年后,朋友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去读mba,毕业后又到华尔街工作。可是不要只看到这朋友表面的成功,他的婚姻生活非常痛苦。刚开始夫妻两人一起工作时,他老婆问他要不要小孩,他说还有好多事没有做完,没有精力。读mba时,他每天早出晚归,连老婆也忽略了。老婆许多次希望能亲热一下,他都已经睡着了。到华尔街工作后,老婆认为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没想到他更是每天早出晚归,压力比读mba时还大。又过了两年,那个朋友的薪水加奖金几乎是大伟薪水的10倍,老婆却要和他离婚了。女人有生小孩的压力,她的年龄已经太大,不生就晚了;而这位朋友却天天忙工作,回到家不是太晚就是太累,老婆一气之下和他离婚了。听完他的诉苦,大伟无话可说。一直被大家羡慕的一对夫妻竟是这样的,浮华的外表下装满了痛苦和无奈。

    有人担心如果不趁年轻时赚钱将来怎么办。人不能活在将来里,因为你不知道你将来会怎样。你甚至不知道你的明天怎么样。将来还有将来的将来,什么时候是你的今天?钱也是永远赚不完的。但是你一定要把握你的现在,把今天活好。男人有没有出息不能单纯用收入多少来衡量。不要为了将来一个遥远的目标,而失去眼前应该珍惜的拥有。

    活得单纯一些,简单一些,人生就会更快乐!如果你活得累或者不如意,你一定给自己施加了太多的压力。放松心情,用心地把握好今天,才能够收获明天的幸福。

    人在天地间所能依靠的是什么?自己,人在天地间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这一点也许你平时感觉不出来,但在你无所依靠时,你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到。

    背靠大树好乘凉。诚然,有一棵大树荫蔽着似乎并非一件坏事;但一个人处于沙漠之中举目无助的悲凉更不是一件坏事,它可以使懦弱之人变得坚强,使贪生怕死之辈成为勇往直前的猛士。无靠,是人生的一种财富抑或说是一种资本,如果你没有体会过,那你就不具备这种资本。

    范仲淹,这位中国古代的大政治家,面对亲父逝去,母亲改嫁的状况,发奋图强,寄居山寺勤奋读书,成为一代饱学之士,其名作《岳阳楼记》千古流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民之志更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如果范仲淹没有经历过那种无所依靠的状况,而在父母的荫蔽下过着优裕的生活,那么中国文学史上就不会有《岳阳楼记》,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无靠之所以能成为人生的一种财富,是因为它能使我们树立自立自强的决心,依靠自己,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达到人生的颠峰;而背靠大树之人,往往产生依赖心理,不思进取,从而泯然众人矣!

    万事皆遥远而陌生,人处于世界之上,唯一所能支配所能依靠的是什么?是自己,是自己的手,自己的意志,自己的行动,也只有依靠自己,我们才能成功。

    依靠自己,这是人世间的一种苍凉抑或是一种悲壮,而无靠则正是认识到这种悲壮的必要途径,是我们自立自强的一个重要条件。无靠,人生的财富。

    最成熟的智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普遍原理与当下决断的互相摄契。人的智慧,不管从哪里起,只要是真诚与谦虚,总是在长远的过程与广大的层面中开发出的。只要解悟与智慧开发出,一旦触之,总是沛然也。

    如果了解了文化系统的特殊性,就能了解哲学的特殊性。问题不在于列举这些差别的进向,而是在对于这些差别进向的说明。举出各个文化历史的进向,这不能算是说法,这只是记录,一个事实的记录,不是一个解释。既然是要给它一个说明,给它一个解释,这就不是事实的记录问题,这是理由的问题。

    你表现你的精神生活,是通过一个通孔来表现。所有人生的艰难困苦都在这儿,人生的悲壮也在这个地方。假定人完全没有限制,一往畅通,这是很舒服的,但这就不是人,这就成为神,成为上帝了。可是,就是上帝吧,光是上帝本身也没有办法表现。上帝是什么?它要表现一定要假借耶稣。没有耶稣,上帝的内容是什么就没有人知道,只成一个抽象的空概念。真理必须要通过这限制来表现,同时使你在限制之中把真理体现出来。“人有感性”是必然的,“感性限制我们”是必然的;而必须在一个限制中表现,这也是必然的。

    材料不是历史本身,只是记载历史的文献,文献并不等于历史。假定你说,如果当初不是这样那不就很好了吗?这种话都是不负责任的风凉话,不了解历史的艰难。

    合辩证的理性,是套在辩证的发展中讲的,它不是逻辑的理性,也不是科学的理性。我们讲历史,除了历史的必然性之外,一定要讲一个道德的必然性。讲历史就要有两个判断,一个是道德判断,一个是历史判断。历史的必然性,不是逻辑的必然性,也不是形而上学的必然性,也不是科学的因果性,它是在辩证发展中的那个必然性。

    中国哲学,从它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课题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调节我们的生命,来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