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五卷、风流与雄才兼备的野心家―完颜亮卷 十一、美梦终于“采石”了

第五卷、风流与雄才兼备的野心家―完颜亮卷 十一、美梦终于“采石”了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万里车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师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正隆四年(公元1159)年十二月,完颜亮命令出使南宋的代表团暗中描绘了一幅临安府的城郭图,并命名为《临江吴山图》,完颜亮将这幅图悬挂于墙壁之上,日思夜想,渴望早日能够得到南宋的大好江山。

    有感而发,完颜亮诗兴大起,遂在《临江吴山图》是亲自题诗,发出了“提师西湖,立马吴峰”的豪言壮语!

    既然心动了,那么就要有行动,两年后,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初,完颜亮经过了精心的军事备战,终于发出了四路大军大举进攻南宋的总攻命令!

    西路徒单合喜和中路刘萼的军队最多只能起到牵制南宋四川、荆襄一带的兵力,要靠这两路军队去消防南宋,完颜亮自己都不敢相信。

    海路苏保衡的金国海军是完颜亮的一着通海奇兵,但如果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奇兵身上,那么往往奇兵也就会变成弃兵。

    所以解决南宋问题还得靠完颜亮亲自率领的三十二路总管兵,共七十万大军。

    在临行出发前,完颜亮特地召开了他一生之中的最后一次君臣宴会,在宴会上,完颜亮为了给所有准备出征的将士鼓舞士气,还特地谈到了二十年前金国战神兀术南征的故事。

    “想当年我们的战神皇叔兀术同志为了消灭南宋,连续发动了数次对南宋的战争,结果是旷日持久,劳民伤财,非但没有消灭南宋,还消耗了我们金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但我们这次征伐南宋绝对不会像兀术那样旷日持久,劳民伤财,我保证最多用三个月时间,也许有可能只用一个月时间,我们就可以消灭南宋,到时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得到南宋的金钱、土地和美女,所以为了大家共同的目标和理想,大家必须同心协力、不怕艰险、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如果说完颜亮前面两句口号还称得上能够对出征将士的士气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完颜亮的第三句口号则让大部分官员们普通垂头丧气、心怀不满。

    “因为这次出征南宋的运输工具包括车辆、舱只数量有限,为了保证粮草的正常运输,所以所有出征官员们,不论职务大小,都不得携带任何随从和仆人。”

    虽然完颜亮的出发点是为了整个战争着想,但他的这一口号彻底得罪了军中的所有大小官员,大家虽然表面不说,但心中开始对完颜亮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一场本应该是出征宣誓大会的宴会,就这样被完颜亮搞得不欢而散,完颜亮在非常不合适宜的时间、地点,说了一番非常不合适宜的言论,给自己的最终命运埋下了伏笔。

    不管下属高不高兴,反正自己是皇帝,自己的话就是圣旨,不满意也得服从,完颜亮在结束了自己的最后一次宴会后,开始安排出征前后方的事宜。

    新的都城汴京城必须要由自己最为放心的人来留守,什么人最放心,那么只有自己的老婆和儿子了,完颜亮任命皇后徒单氏和自己唯一仅剩的儿子也就是金国的太子完颜光英担任汴京城的留守。

    在这里,非常有必要提一下完颜亮的几个儿子们,否则我估计是没有机会再写完颜亮的子嗣情况了。

    完颜亮共有四个儿子,长子光英、次子元寿、三子矧思阿补、四子广阳,其中元寿、矧思阿补、广阳均少年夭折,所以光英作为完颜亮的唯一嫡长子,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完颜亮指定的唯一皇位继承者。

    完颜亮对自己的这位皇太子非常的喜爱,天德四年(公元1152年)年仅三岁的完颜光英就被任命为金国皇太子,正隆元年(公元1156年)三月,完颜亮为了给光英庆祝生日,甚至在京城大摆宴席宴请文武百官,赐京师大一日,正隆四年八月,年仅十岁的光英在打猎时无意中射中了几只乌鸦,完颜亮都非常当回事,还赏赐了光英马一匹、黄金三斤。

    甚至完颜亮还曾经产生过这样的念头,等儿子光英长大成人,年过十八后,自己情愿将皇位交给光英去管理,自己可以抱着美女、喝着美酒整天游玩于山水之间,当然这一切有个必要前提,那就是必须在自己的三大愿望实现之后。

    所以完颜亮选定光英作为汴京城的留守是给自己留足了后路,万一自己在南征途中发生什么不测,那么儿子光英可以立马继承皇位延续自己家族的统治。

    但光靠生性善良的徒单氏和年仅十二岁的小孩子光英,显然无法胜任汴京留守这个重要职位,完颜亮必须要给这母子两人配备合格的辅佐帮手。

    完颜亮选择了三文一武共四位大臣共同辅佐光英母子镇守汴京城,其中三位文臣是尚书令张浩、左丞相萧玉、参政知事敬嗣徽,大家一看就知道都是完颜亮平时最信任的文臣,而武将的选择则颇为意料,完颜亮居然选择了一位名叫陀满讹里也的武将担任太子少师兼河南统军使,具体任务便是利用军事手段来负责保卫太子的安全。

    陀满讹里也只不过是金国武将中的一员普通将领,毫不知名,如果不是在关键时刻得到完颜亮的充分信任,担任光英的太子少师的话,他的命运也就是那么的平谈无奇。

    而完颜亮却再次犯下了非常严重的用人错误,在前次选派讨伐契丹撒八的主帅时,他派走了自己最为可靠的两位大臣,而在这次选派汴京城的军事统帅时,他继续着自己的用人错误路线。

    虽然完颜亮对陀满讹里也怀着充分的信任,也给予了陀满讹里也极高的荣誉和地位,但事实证明陀满讹里也是位非常靠不住的家伙,他完全辜负了完颜亮的信任,在两个月后的军事风波中,这位陀满讹里也非但没有保护好光英太子,相反却要了光英太子的性命!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二十七,完颜亮戎马乘服,临征前最后一次向自己的妻子儿女告别,在送行的途中,徒单氏和太子光英纷纷痛苦流涕,依依不舍,搞得完颜亮都忍不住声泪俱下,掩面而泣,一切都似乎预示着完颜亮的这次南征将充满着坎坷和波折。

    但是完颜亮是天生不相信命运的,他安慰自己的妻子和儿子,这次南征是上天要求我去完成的使命,所以我必须要完成上天的使命。

    离别过后,完颜亮又恢复了自己既爱江山、又要美人的本性,居然携带自己最为宠爱的五位妃子,率领着三十二路总管军浩浩荡荡地向淮河边境进军。

    别人连一个随从、仆人都不能带,而自己却可以带五位美人出征,随行的将士们对完颜亮充满了怨恨之情,这股情绪一直充斥着整个完颜亮的南征旅途,直到完颜亮生命的终结。

    而对于完颜亮所携带的五位美女,我查阅了很多资料,无法得知这五位美女的资料,在随同完颜亮出征的一瞬间,这五位美女的命运便注定要和完颜亮永远地捆绑在一起了,直到最终成了完颜亮王朝的殉葬品!

    就在完颜亮出征的前一天,为了给完颜亮的主力部队进行侧应并顺便起到声西击东迷惑南宋的作用,汉南道兵马都统制刘萼和副统制仆散忠义率领十万大军向荆襄前线的通化军发起了突然袭击。

    刘萼是金国老臣刘彦宗的四子,比起父亲刘彦宗和大哥刘,这位刘萼同志的各项能力值都不堪一提,个人素质更是相当之差劲,史书对他的品行是八个字“淫纵无行、贪墨狼籍”,这两个成语的意思不用我多解释,全部是贬义词,而且是极度贬义。

    而更可笑的是刘萼同志当选中路军主帅的滑稽过程。

    完颜亮在选择中路军主帅时,曾经有过在当朝宰相中选择一位宰相来担任主帅的想法。

    不过还没等完颜亮开始海选,我们的刘萼同志便迫不及待的毛遂自荐,强烈要求自己来担任中路军的主帅。

    完颜亮同志在选择将领方面显然没有赵构同志来得神奇,赵构是选帅如选神,百选百中,毫无败笔,而完颜亮基本上是错误百出,海军司令选择了庸才,南京留守选择了叛徒,而中路军主帅则选择了一个贪财好色之徒。

    比起赵构同志在选帅方面的神奇手笔,完颜亮在选择主帅方面的思路只能用混乱不堪来形容,赵构敢启用毛遂自荐的李宝,当然完颜亮也敢任用敢于出头的刘萼。

    刘萼同志戏剧性地得到了中路军主帅的职务,但没有金钢钻也照样可以揽瓷活,因为他有个好帮手,副统帅仆散忠义。

    仆散忠义,又名仆散乌者,上京拔卢古河人,是阿骨打宣献皇后仆散氏的侄子,史书对他的评价是“忠义魁伟、通晓兵略”。

    天眷三年(公元1141年)夏,年青的仆散忠义跟随战神兀术南下大举进攻南宋,并在攻克大名府的战争中立下战功,被兀术预言为后世的名将。

    仆散忠义没有辜负兀术的期望,二十多年后,他和纥石烈志宁、徒单合喜并称为金国中期的三大名将,为金国的对内对外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

    皇统四年(公元1144年),仆散忠义升为博州防御使,仆散忠义到任后,尽职尽责的处理公务,从不进行一切游玩活动,深得当地军民的称赞。

    而随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则使仆散忠义在整个金国名声大振。

    某个夜黑风高、乌云密布的夜晚,博州城监狱内的一群囚徒密谋进行越狱,而且他们可能已经胁迫了部分监狱的看守。

    由于事情太过突然,仓促之间,博州城内的将官们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关键时刻,我们的仆散忠义同志挺身而出,当然他绝对不是去当什么镇压囚徒的大英雄,而只是做了一件看似非常简单的事。

    他命令监狱外的看守们开始敲更,但不是正常的敲更,而是将敲更的时间提前,也就是在半夜时刻敲凌晨拂晓的更声。

    监狱中的囚徒们由于无法知道监狱外的实际情况,听到更声以为天已经接近拂晓,自己不敢再贸然发动暴乱,很快就被束手就擒。

    仆散忠义利用智谋轻而易举地镇压了这次监狱暴动,从此以后仆散忠义在金国名声大振,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仆散忠义入朝为官,担任兵部尚书。

    在完颜亮弑君登基后,仆散忠义同样表现出了他的高风亮节,他并没有一味的投靠迎合新君完颜亮,甚至在完颜亮的某次酒席宴会上,他当众用言语凌辱完颜亮的八大功臣之一,仆散忽土。

    完颜亮对仆散忠义的这种不合作的消极态度极不为满,所以仆散忠义的政治仕途遭遇了第一次重大挫折,从兵部尚书的高位,被一下子贬为震武军节度使。

    是金子,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会发光,仆散忠义即使遭受贬官降职,仍然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

    因为就在他担任震武军节度使期间,有位名叫李铁枪的哥们在火山一带聚众起兵,并且乘震武军兵力空虚之际,率领几百名骑兵偷袭震武军。

    李铁枪的偷袭行动激怒了仆散忠义,仆散忠义决定教训一下不知好歹的李铁枪,他的教训方式非常冲动,那就是单枪匹马挑战李铁枪。

    当然仆散忠义的冲动并非是盲目的冲动,因为战斗进行的很简单,因为在仆散忠义率先射杀了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名骑兵后,李铁枪的数百名骑兵居然全线溃败,被仆散忠义一个人彻底击退。

    在博州闪了会光的仆散忠义再次在震武军闪光,完颜亮眼睛再不好,也不能熟视无睹了,于是完颜亮再次启用仆散忠义,忠义先是相继被任命为熙秦路兵马都总管、平阳尹、济南尹,直到被任命为中路汉南军的副统帅。

    有了仆散忠义的辅佐,刘萼同志对荆襄的进攻可以一帆风顺吗?

    位于京西南路的荆襄前线自从二十年前被岳飞收复后,逐渐成为了南宋的重要军事基地,而皇统年间金国和南宋主要在两淮及陕川东西两条战线展开激战,荆襄一带成为了难得的和平地带,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状态。

    因此,南宋方面对荆襄一带的军事防御显得非常薄弱和空虚,并没有派遗得力的主将常期驻守荆襄前线。

    直到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八月,完颜亮已经完全显露出了南征的意图,赵构深感荆襄前线的深度军事危机,终于决定派遣猛人驻守襄阳。

    这次赵构选择的猛人同样也是猛人的后代,南宋的猛人很多,但父子俩人都是猛人的情况不是很多,吴父子便是特例。

    吴拱是吴的长子,吴病逝后,虽然弟弟吴继承了吴的衣钵,但作为吴的长子,“虎父无犬子”,吴拱同样是位非常厉害的名将。

    绍兴二十九年(公元1159年),吴拱升任枢密院副都承旨,后任利州西路驻御前中军都统制,阶、成、西、凤州副都总管兼成州知府。

    鉴于襄阳在南宋军事方面的重要地位,赵构临时抱佛脚,决定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成立襄阳军区,任命吴拱为鄂州驻御前诸军都统制,正式成为南宋中部地区的最高军事统帅。

    不过还没等吴拱来得及消化这次突如其来的升官晋爵,我们的刘萼同志便乘荆襄防御空虚之际,向荆襄前线发起了一系列突然袭击。

    通化军位于襄阳城北(今湖北老河口市附近),是襄阳城的北大门,如果通化军失守,襄阳很可能不保,但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赵构同志居然没有在通化军安排正规军队驻守,而且通化军城中也没有指挥将领。

    上天给了刘萼的汉南军一个大饼,刘萼才不管这个大饼是从哪儿掉下来的,他的任务便是吃掉这块大饼,虽然刘萼对打仗基本上是两窍不通,但吃掉这块大饼对刘萼来说应该是件傻子都能完成的任务。

    刘萼的智商虽然远远超过傻子,但通化军这块大饼同样不好吃,因为刘萼的对手能力超强,而且是曾经令金国将士们胆战心惊的猛人的儿子,一位猛人的另类复制品!

    吴拱虽然已经被任命为鄂州驻御前诸军都统制,但这纸任命来得太迟,还未等吴拱从利州赶到襄阳进行全面布防,刘萼的汉南军已经兵临通化军城下。

    兵贵神速,吴拱似乎继承了他老爸的光荣传统,在刘萼满心以为通化军的一太帮老弱守军们会主动出城投降之时,吴拱已经火速命令游奕军统制张超火速赶到通化军火速组织城防工事。

    张超的火速果然是火速,因为他率领的援军刚进入通化军城中时,坏消息也接踵而来,刘萼的汉南军先锋部队数百名骑兵也在同一时间进入了通化军城中。

    通化军的失守就在眼前,两强狭路相逢,智勇者胜,张超急中生智,命令手下士兵将通化军的谯门关闭,目的很明确,关门打死狗。

    城中的街道和小巷非常不利于金国骑兵的作战,张超迅速组织通化军的居民和士兵对这进入通化军的几百名金国骑兵进行围歼,很快这几百名金国骑兵便成了通化军城中的第一批阵亡者。

    智勇双全的张超保住了岌岌可危的通化军,同时也保住了通化军后面的襄阳城,张超立即代理通化军主将。

    一块到嘴边的大饼一步之差便成了一块难啃的铁饼,刘萼同志仅仅是差了一步,便兵败通化军,但也许仅仅是这关键的一步,使得刘颧彻底错失了攻取襄阳的最佳时机!

    通化军城下的小小挫折并没有使金国中路的汉南军丧失战斗信心,虽然刘萼同志的军事才能平平庸庸,但副统帅仆散忠义却是个不可多得的良将,

    仆散忠义认为通化军的失利纯属偶然,因为吴拱对襄阳战区的全面布防还未进行,南宋在通化军及信阳、蒋州几个前线城池的防御力量其实非常薄弱,只要汉南军十万大军同时攻击通化军、信阳、蒋州几个城池,多点攻击、多面开花,搞得吴拱首尾不能相顾,最后的胜利一定会属于金国。

    可以说仆散忠义对战争形势的分析非常中肯,刘萼随后调集所有汉南军主力部队对通化军、信阳、蒋州等前沿城池发起全面攻击。

    南宋方面的军事压力陡然猛增,很快通化军、信阳、蒋州全部被金国的汉南军攻克,吴拱从四川带到湖北的三千精锐官兵也伤亡迨尽。

    南宋方面在荆襄战区再次陷入了严重的军事危机之中,这时候,我们的赵构同志再次犯了对战场局势的判断性失误,他误认为金国此次进攻南宋的主力部队都会集中在荆襄前线,于是他一方面命令吴拱放弃襄阳,固定荆湖,另一方面他又任命原韩世忠部将成闵担任湖北、京西制置使,率领三万大军驻守武昌,摆出了一副想在荆州、武昌前线同金国主力部队进行决战的态势。

    赵构的军事战略方针总结起来,就十个字,“防江不防淮、重点守荆湖”。

    赵构的再次犯错给完颜亮的六十万东路大军提供了可乘之际,既然南宋的主力部队被刘萼的汉南军成功地吸引到了荆襄前线,那么南宋在两淮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肯定非常薄弱,进攻两淮时不我待!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十月十日,当完颜亮率领的三十二路大军浩浩荡荡地来到金宋边界淮河时,南宋方面却出奇的平静,边境几乎无兵防守。

    很快完颜亮便在涡口(今安徽怀远县东北)架桥系船,轻而易举地渡过了淮河,攻击寿春城,大军正式进入了南宋的势力范围。

    时隔二十年后,金国和南宋在江淮战场再次展开激战,进行了多年军事备战的金国军队在战争初期便显示出了非常强劲的战争欲望和战斗实力,金国军队大有一举攻破长江、夺取临安府的强劲势头!

    面对汹涌而至的金国三十二路部队、六十万大军,南宋方面又将采取什么应对之策呢?

    西线陕川山区可以依靠四川的头号猛人吴,即使金国的海上奇兵海军部队也有勇将李宝出面抗衡,但如果面对六十万金国大军,即使当年的岳飞、韩世忠在世,也未必就能化解这场自南宋建国以来最为险恶的战争灾难。

    岳飞死了、韩世忠死了,吴死了,张俊也死了,参加过二十年前金宋大战的南宋将领几乎已经死亡怠尽,南宋方面面临着严重的将才凋零现象,面对咄咄逼人的完颜亮,谁来救南宋?谁来救南宋?

    赵构已经几乎无将可用,万般无奈之下,年过六旬的老将刘在时隔二十多年后将再次踏上江淮的硝烟战场。

    刘的威名在金国都是家喻户晓,在金国简单就是个神话人物,甚至在金国群臣中间大家都不太愿意提起刘这个名字,当年不可一世的战神兀术和金国的特种部队铁浮图、拐子马都曾经败在刘的手下,当年跟随叔父兀术一同南征的完颜亮对这段往事应该是非常的记忆犹新!

    二十多年前顺昌防卫战的英雄刘将第三次踏上南宋的军事舞台,不过二十多年前以两万军队击退十万金国铁骑的那位青年英雄刘已经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是一位年过六旬、体弱多病的老人。

    不过虽然年老体弱,但我们的老刘同志报国之雄心不死,国家有难,当然应该挺身而出,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八月,赵构任命刘为江、淮、浙西制置使,负责指挥江淮前线的所有军队,而如何应付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成了摆在刘面前最为艰巨的任务!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九月,刘率兵驻守扬州,开始了自己一生之中的最后一次战争博奕。

    不过刘虽然名声显赫、威名远扬,但毕竟年老体衰,和正处壮年、野心勃勃、雄才大略的完颜亮相抗衡,刘似乎并无绝对的优势。

    正如刘的好友,吴所担心的那样,在得知刘出任江淮前线的总指挥后,吴曾经对刘有过这样一段评价,“信叔(刘)有雅量、无英概,天下雷同誉之,恐不能当逆亮,窃忧之”。

    吴对刘的担忧不幸成为了现实,在刘的最后一次战场博弈中,他的表现非常的不成功,最终败在了完颜亮手中。

    而面对来势汹汹的金国大军,刘同志对两淮战局的悲观和失望之情流露无遗。

    由于南宋的最高领导赵构同志的优柔寡断,迟迟未能进行军事备战,导致被完颜亮抢得先机,两淮战场全局陷入被动。

    一方面赵构被完颜亮的声西击东之计所迷惑,将防御重点放在了荆襄前线,另一方面赵构根本未能料想到完颜亮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聚集六十万大军进攻两淮。

    所以,我们的刘同志在扬州病倒了,是身体有病,同时也是心理有病,当赵构派去的使者到扬州前线慰问刘时,刘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同时,刘的病情加剧恶化,甚至不能吃饭,只能以粥为食。

    但即使身体状况如此恶化,刘仍然重病出征,率兵进军淮河南岸的盱眙军。

    当得知完颜亮的金国大军开始在涡口渡淮后,刘火速命令南宋在淮西前线的主将王权死守寿春,不惜一切代价阻击完颜亮。

    王权的职务是建康都统制,相当于是建康军区的司令员,统率着淮西的十万南宋大军,是南宋在淮西地区最重要的一支军事力量,但这位仁兄却是个十足的胆小鬼加窝囊废,早在一个月前,刘就要求王权亲自驻守寿春城时,这位仁兄就表现出了他的胆小怕死的“优良传统”。

    因为他知道寿春紧靠淮河前线,如果金国军队发动攻击,寿春首当其冲要受到攻击,所以这位仁兄居然做出了令大家都嗤之以鼻、哭笑不得的表演举动。

    他先是和自己的妻妾儿女们痛哭流涕、伤心离别,然后又将自己的全部家财运到和州、说是犒劳军队,最后又请江东转运使李若川向朝廷上奏,要求让他驻守和州。

    一句话,王权同志就是不想去淮河前线,最危险的地方仍然还是最危险的地方,即使和州都不安全,最好能退回江南去,这就是王权同志的真实想法。

    在胆小怕死这一点上,王权同志和昔日“中兴四大将”中的刘光世同志颇为相似,不知道一向用人如神的赵构同志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位废物来担当如此之重任。

    不过王权比起刘光世更差劲,刘光世好歹还打过几次胜仗,王权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绝对是超级的水货、超级的窝囊、超极的饭桶、超级无耻!

    面对王权的胆小怕死、懦弱退缩,作为江、淮前线的总指挥刘同志是怒不可遏,连续发出几道催促令,基本上是一天一小催,三天一大催,要求王权立即发兵淮河前线。

    而王权同志除了具备水货、窝囊、饭桶、无耻四大特点外,还具备忽悠人的优点,既然上级领导发话了,那么总得作作样子,于是王权隔三差五地派出几百名官兵开赴淮河前线,不过王权所谓的“淮河前线”离淮河的距离确实有点远,在离淮河约二百多里远的庐州(今安徽合肥市)。

    面对王权的不听节制、畏缩不前,刘无可奈何,唯一能做的便是不停地发出催兵符,但催兵符不是催命符,要不了王权的命,所以王权基本上是虚心接收、屡催不动。

    就在刘和王权为出兵之事针锋相对、争论不休之际,完颜亮可就要笑纳南宋王朝的这份大礼了!

    由于王权没有在寿春城驻扎重兵防守,因此完颜亮的六十万大军居然浩浩荡荡、轻轻松松地跨过了淮河,并一举攻破寿春城。

    在攻取寿春后,完颜亮通过南宋俘兵获知了南宋方面的最新军事情报:淮西主将王权的主力部队全部驻守在庐州,兵力共有五万人,而江、淮总指挥刘同志率领的淮东部队则驻守在盱眙、淮阴前线防御。

    因此完颜亮根据战场上的最新形势及时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兵分三路取江淮。

    第一路由万户萧琦率领十万骑兵从花靥镇出发,经定远县、藕塘关、清流关、滁州、真州,最后的目的地是扬州,一方面攻取扬州是为了从扬州渡江,直取建康,另一方面也可以切断盱眙、淮阴一带刘部队的后路,给予刘部队沉重打击,彻底击跨刘不败的神话传说!

    第二路由完颜亮亲率主力部队三十万,以武平、武胜、武捷三路总管军为先锋,由寿春出发,经庐州、巢县,最后攻取和州,将和州作为渡江的主要基地,一举渡过长江。

    同时,完颜亮命令进攻淮阴的徒单贞部在盱眙清河口附近渡淮,对刘进行试探性攻击,牵制刘在淮东的兵力,让刘的部队无法增援和州和扬州。

    应该说完颜亮的这次超大规模的军事部署确实非常精彩,完全展现出了完颜亮的军事才能,三路大军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在战争初期完全展现出了金国军队的超强战斗力。

    萧琦在金国的众多武将中间毫无知名度可言,甚至在《金史》的列传中也无法找到这位仁兄的个人简历,唯一可以得知的确切信息是萧琦是原辽国贵族,目前在金国军队的职务是万户。

    历史的车轮很快可以将这位仁兄彻底忘却,但我认为在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的这场金宋江淮大战中,萧琦注定是个不甘寂寞、大放异彩的人物,他的命运也将随着这场战争而发生改变。

    属于萧琦的战争时间开始了!

    十月十日,萧琦率兵攻破定远县以南的藕塘关。

    十月十二日,初战告胜的萧琦同志更是做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狂妄举动,仅派出几百名骑兵围攻滁州的西大门清流关。

    萧的狂妄完全来自于对战争局面的超强自信,因为南宋军队根本无法抵挡金国的骑兵,“南军无与战者”。

    清流关是滁州以西的重要关隘,也是历来兵家的必争之地,地势险要,易攻难攻,但我们的萧琦创造了一个小小的奇迹,两天后清流关被金国军队攻破。

    两天后,萧琦率领十万大军由清流关进军,直抵滁州,南宋的滁州知府陆廉自知无法抵挡,干脆弃城而逃,萧琦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滁州。

    在从定远县出发前,萧琦其实对这场长征奔袭战是没有抱多大大取胜希望的,因为在萧琦看来,南宋方面再不济,也会在诸如藕塘关、清流关之类的险要关隘派遣重兵驻守,但实际情况是南宋方面在这些关隘、要塞的防守都相当空虚,萧琦的十万骑兵长驱直入,所向无敌,如入无人之境。

    甚至萧琦同志在攻取滁州后,还煞有介事的贴出安民告示,俨然已经把滁州当成金国的地盘来对待,我的地盘我做主,为了响应完颜亮的号召,收买江淮地区的民心,萧琦还约定所有部队经过之处,不得烧杀掠夺,一切都要表现出一支仁义之师的姿态。

    十月十九日,萧琦的仁义之师由滁州出发进军真州,当来到滁河旁边的瓦梁时,萧琦同志终于遇到了自出兵以来的第一个困难,如何渡过滁河?

    萧琦同志找到了一个名叫欧大的当地人作向导,这位欧大先生为了不让金国军队毁坏当地民居搭设浮桥过河,便想方设法戏耍了萧琦一回,他带着金国军队从竹岗镇绕道过滁河进军六合县。

    原本只要一小时的路程,被欧大这么一折腾,浪费了萧琦半天的时间,但萧琦同志还来不及和欧大算帐,因为他碰到了自出兵以来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对手,南宋真州守将邵宏渊!

    邵宏渊是继中兴四大将之后赵构提拔的中生代将领,虽然打仗能力值也算可以,但缺点也非常鲜明,“心胸狭隘,争强好胜”。

    和平的岁月对于南宋的很多将领来说确实漫长了点,邵宏渊同样没有真正经历过战火的冼礼,正当萧琦的金国骑兵向真州进军之时,我们的邵宏渊同志正在真州城中饮酒自斟。

    论起作战杀敌,邵宏渊比王权要强得多,再得知萧琦的十万骑兵即将兵临真州城下后,邵宏渊立即组织抵挡,双方相遇于真州附近的胥浦桥。

    狭路相逢勇者胜,邵宏渊关键时刻毫不手软,命令手下的三名将官率兵固守胥浦桥。

    但萧琦同志在这场战争中的辉煌表现远没有终结,首先他命令手弓箭队向驻守胥浦桥的南宋军队发起箭雨般的猛烈攻击,然后萧琦命令精兵部队用稻草填河,踏着稻草抢渡胥浦河。

    邵宏渊同样不是萧琦的对手,激战过后,三名驻守胥浦桥的南宋将官全部阵亡,南宋守军阵亡者不计其数,邵宏渊只得率领亲兵毁闸桥,退守扬子桥,彻底放弃真州城。

    真州城就在眼前,萧琦可以唾手可得,但萧琦同志居然过真州而不入,因为他的终极目标并非真州,而是淮东重镇扬州,如果因为占据真州而耽误攻占扬州的最佳时机,萧琦就得承担贻误战机的罪名,何况萧琦接下来要面对的对手是金国将士们都为之丧胆的南宋名将刘。

    所以萧琦做出了自己的选择,过真州而不入,率领大军直扑扬州!

    萧琦的十万大军在江淮间纵横驰骋、所向无敌,十天之内连下三城、两关,其迅猛的进军势头终于引起了刘的惊慌!

    驻守淮阴的淮东主帅刘在面对金国徒单贞的战争中同样表现不佳。

    徒单贞在金国的众多将领中间毫无名气,能混到一路统帅的职务,也就是占了大舅子完颜亮的光,如果连徒单贞都搞不定,刘的一世英名可就要毁在徒单贞手中了。

    所以刘决心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徒单贞,十月十四日,和刘隔河相持了数天的徒单贞终于按捺不住寂寞,率先派出数百艘战船从清河口出发,向濠州、扬州一带运送军粮。

    徒单贞虽然打仗不在行,但很有点小聪明,他为了迷惑刘,命令每个士兵抱草一束做成马头放在船头,让刘误以为这些都是徒单贞的运兵船。

    但和刘玩心眼,徒单贞似乎还嫩了点,刘立即在当地招募善识水性者,将这些运粮船凿沉,

    初战胜利的刘决定主动出击教训徒单贞,因为刘一向相信这样的一个道理,只有进攻才是最佳的防守,在顺昌城下刘做到了这点,而在二十多年后的淮队,刘再次采取了主动进攻的防守方式。

    十月十六日,刘命令右军统制王刚率兵渡淮寻找徒单贞作战,渡淮初期王刚小胜金兵,但随着徒单贞主力部队的增援,王刚部大败而归,战死者数千人。

    刘不甘心就此接受失败的结果,于是他再次派遣数千刀斧队渡淮作战,二十年前的顺昌城下,刘就曾经依靠刀斧队战胜过金国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但如今刘这支刀斧队的战头力一落千丈,虽然作战很勇猛,但最后的结局是十有八九者战死。

    声名显赫的刘居然被无名之辈徒单贞击败,刘无法相信,就连徒单贞也不敢置信,就在刘准备再度过淮寻找徒单贞作战时,朝廷向刘下达了退守扬州的命令,由于完颜亮在淮西大败王权,江淮已经无险可守,刘的最佳防守地点便是扬州。

    十月十九日,刘率兵退至扬州以北的邵伯镇,但坏消息接踵而至,萧琦的十万骑兵已经击败邵宏渊,真州的失守已经既成事实,扬州的失守似乎不可避免。

    刘面临着自己军事生涯的第二次重大危机,第一次在顺昌城下,刘一战成名,而这一次,年过六旬的刘面临着被金国军队切断后路、身陷重围的危险境地。

    刘毕竟是身经百战的名将,在得知扬州所仍然在南宋军队的控制之下后,刘火速进军扬州,赶在萧琦进攻扬州之前逃出了金国军队的包围圈。

    但扬州的形势完全不容乐观,萧琦的十万骑兵已经兵临城下,刚刚经历过淮阴大败的刘的淮东军队士气低落,根本无法抵挡住勇猛无比的金国军队。

    扬州守将刘泽要求刘放弃扬州,退守瓜洲,但遭到了刘的拒绝,老将刘决心死守扬州,抵抗萧琦。

    但萧琦并不打算给刘以任何喘息之际,在击败邵宏渊后,萧琦率领十万大军屯兵平山堂,向扬州发起攻击。

    虽然身为主帅的刘非常希望能够在扬州对势头正猛的萧琦进行阻击,但整个扬州城的军民已经毫无战斗欲望,大家纷纷出城南逃,扬州城已经全线告急。

    万般无奈之下,刘终于选择了放弃,他命令全体官兵拆除民居房屋,搭设浮桥,从南门突围后退守瓜洲,守将刘泽从东门突围逃至通州,扬州城宣告失守!

    十月二十四,萧琦率领十万大军攻破扬州城。

    十月十日从定远县出发,仅用了不到半个月时间,金国的万户将军萧琦便横扫江淮、攻破两关、三城,击败邵宏渊、刘两位南宋名将,其战果之辉煌无人能出其左右。

    但已经完成既定目标的萧琦同志在击败南宋名将刘、攻取扬州城后,开始被唾手可得的胜利冲昏了头脑。

    他甚至天真的认为就凭自己的这十万骑兵便可以轻而易举地渡过长江,消灭刘,消灭南宋。

    所以萧琦并不打算给已经体弱年迈的老将刘以任何喘息的机会。

    十月二十五日,已经占据扬州的萧琦派统军高景山率军进攻刘驻守的瓜洲渡。

    瓜洲位于今天扬州邗江区瓜洲镇,和镇江隔江而望,瓜洲渡口是从扬州过江到镇江的重要渡口,占据瓜洲便可以抢占渡江的有利地形。

    萧琦认为昔日的刘已经成了老皇历、老病猫,自己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刘,攻取瓜洲渡,但他似乎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刘虽然生病了,不过却不是病猫,而是只病老虎。

    病猫咬不了人,但生病的老虎同样也会咬人,在获悉了萧琦的军事意图后,刘决定在扬州以南的皂角林一带伏击金国军队,刘命令统制员琦、贾和坤、吴超、率军在皂角林阻击金国军队,同时命部将王佐率强弩手设伏于皂角林。

    十月二十六日,当高景山率领的金国军队进入皂角林时,受到员琦率领的南宋军队的顽强抵抗,同时王佐的伏军向高景山发射强弩。

    本来不善于在树林作战的金国军队受到两面攻击,大败而归,统军高景山被阵亡,被俘者数百人。

    刘终于获得了一次久违的酣畅淋漓的胜利,他用实际战果证明了自己虽然廉颇老矣,但尚能食饭。

    而萧琦同志在江淮地区的辉煌军事战果终于在皂角林划上了一个短暂的逗号。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