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五卷、风流与雄才兼备的野心家―完颜亮卷 五、迁都燕京

第五卷、风流与雄才兼备的野心家―完颜亮卷 五、迁都燕京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四、迁都燕京

    天德二年(公元1150年)七月,登基不久的金国皇帝完颜亮和群臣们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特殊宴会。

    之所以说这次宴会别开生面并且带有特殊性,是因为正是这次宴会改变了整个金国的历史,同时也奠定了某个城市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这次宴会的开场白毫无疑问是由主人完颜亮发起的,完颜亮向参加宴会的群臣们询问了一个看似比较简单的常识问题,他亲手栽了两百株莲花,但却全部死亡,无一幸存,到底是何原因?

    我认为这是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不同的植物只能在适合自己的土壤环境中生长,南方只能种植适合南方土壤气候的植物,而北方也只能种植适合北方土壤气候的植物。

    在当时金国的气候条件下,需要温暖气候和潮湿土壤的莲花自然无法在北国上京的冰天雪地里正常生存,再加上当时的金国也不可能发明暖房之类的种植措施,所以完颜亮的两百株莲花当然只能选择死亡。

    如果你认为完颜亮连这点基本地理常识都不知道的话,那么你就大错特错了,他提这个问题的用意并不仅仅要求群臣们一板一眼地向他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而是带有更加深层次的含义,一般人莫能测其意,但终究还是有人测出了完颜亮的深层次意思。

    这位能够及时揣摩出完颜亮用意的官员既非完颜亮的导师萧裕,也非完颜亮的生死战友――皇统八大功臣,而是一位平时默默无闻的汉族官员,名叫梁汉臣。

    这位名叫梁汉臣的官员在金史中没有传记,在宋史中也没传记,史书上第一次提到这位仁兄就是在完颜亮的这次宴会之上。

    虽然在前期一直默默无闻,但该出手时就出手,梁汉臣同志关键时刻主动出来回答完颜亮的提问,而且他的回答也是一语双关、暗藏内意、超有内涵。

    “自古江南为橘,江北为枳,非种者不能,盖地势然也。上都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梁汉臣同志的这两句话,第一句话是向完颜亮解释了众所周知莲花无法生存的原因,但这是一句彻头彻尾的废话,我相信在场的金国官员只要智商超过常人都能回答这句话,难道还要一个无名的梁汉臣来拍皇帝的马屁吗?

    但关键就在梁汉臣的第二句话,“上都地寒,惟燕京地暖,可栽莲!”

    如果光从表面分析似乎也很简单,上京地寒,不能栽莲花,而燕京地暖,可以栽莲花。

    但如果从深层次去理解梁汉臣的这句话,就会发现隐藏着更加耐人寻味的意思。

    既然上京地寒无法栽莲花,那么皇帝大人是否可以考虑去燕京栽莲花呢?

    但上京离燕京又隔着几千里路,为了保证皇帝大人的莲花种植不出问题,是否考虑让皇帝到燕京进行办公工作呢?

    但燕京毕竟只是个陪都、工作环境和条件都不如上京,为了保证皇帝大人能在燕京更好的进行工作,是否可以考虑把金国的都城从上京搬到燕京去呢?

    绕来绕去,绕了半天,原来梁汉臣同志话中有话,以栽莲的故事来暗中劝说完颜亮进行迁都。

    这是完颜亮对梁汉臣这句话的深层次和高精密的剖析后得出的最后结论,以完颜亮的智商,要剖析梁汉臣的这句经典语录并不是什么难事。

    但奇怪就奇怪在完颜亮在得到梁汉臣的回答后不久,便迫不及待地向梁汉臣再次发问:“既然燕京可以栽莲,那我们就把都城从上京迁到燕京呢?”

    因为完颜亮一向是个十分精明而又做事谨慎的人,为什么会听到梁汉臣一句看似平谈的回答便想做出迁都这样非常重要的决定,再说梁汉臣也并非完颜亮的心腹大臣,如果说是萧裕老师提出建议,说不定完颜亮会立马执行?

    我认为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完颜亮内心早就有了迁都之意,这次宴会中的君臣对话只不过是完颜亮和梁汉臣君臣两人合唱的一出“迁都版”的双簧戏,因为就在宴会举行前不久,完颜亮做出了一个看似非常平谈的决定,那就是任命梁汉臣为右丞相,要知道梁汉臣在之前的职务仅仅是使者,一步登上丞相的宝座肯定是有原因的。

    完颜亮给的丞相可不是白给的,拿了皇帝的好处,就得给皇帝办事,梁汉臣就是完颜亮进行迁都大计的冲锋石,因为完颜亮办任何事情习惯于寻找一位冲锋石,在政变成功登基前寻找的是仆散忽土,诛灭完颜宗本寻找的是萧本,而这次要发起迁都运动所寻找的冲锋石则换成了梁汉臣。

    至于完颜亮为什么会寻找梁汉臣作这次迁都运动的冲锋石,那我就不得而知了,可能的原因是梁汉臣本人也非常支持迁都燕京的决定。

    其实,迁都燕京这件大事早在完颜亮登基之日起便已经开始酝酿操作了。

    金国的都城上京会宁府在今天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阿城县附近,是女真完颜部发源之地。

    但说的难听点,会宁府只不过是一些部落聚合在一起的村镇,根本无法和当时北宋都城汴梁、西夏都城兴庆府相提并论。

    吴乞买即位后派建筑大师卢彦伦对会宁府的皇宫进行了重新修筑,但总体建筑规模比较简单,只不过是修建了几座宫殿而已,根本就不能和真正意义上的都城相提并论。

    完颜即位后,对会宁府进行了扩建,好歹把皇宫和居民区进行了严格的划分,使会宁府的皇宫初具规模,但整个城市的规模依然无法和南宋的临安府、西夏的兴庆府相提并论。

    这一切完颜亮都已经看在眼里,在他未登基大位之前,他便对都城会宁府的所有一切都深感不满。

    等到完颜亮登上金国的皇帝宝座后,他决心利用自己皇帝的权势改变这一现况,完颜采取的方式是不停地修建、扩建,但完颜亮所采取的方式是完全放弃、抛弃,废除目前会宁府的都城地位,在金国范围内另外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作为金国新的都城,而他寻找的对象正是燕京府!

    燕京府又名幽州,就是我们今天的首都北京市。

    最早出现幽州这个地名的是在西汉时期,汉武帝在原燕国一带设幽州刺史,负责管理燕地诸郡。

    东汉时期,幽州治所位于蓟县,魏晋以后幽州的管理范围日益减少,至北魏时期幽州仅管辖燕、范阳、渔阳三郡。

    隋朝时期,幽州变成了北方的军事重镇和交通、商业中心,并一度改名为涿郡。

    但到了唐朝武德年间,又恢复了幽州的名称,从此以后幽州成了唐朝在北方的军事重镇和战略要地,尤其是唐朝中期开元年间,由于东北地区外族势力日益强盛,唐玄宗为了更加有效地对北方的契丹和奚族进行控制,在幽州设立了节度使,负责对外族的作战和控制。

    于是,幽州地区就产生了一位大家非常熟悉而又臭名昭著的人物――安禄山,天宝末年,安禄山被唐玄宗任命为以范阳为根据地的三镇节度使,控制着整个唐朝五分之一的兵力,最终结果是爆发了唐朝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使的整个唐朝开始由盛转衰!

    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政府彻底失去了对幽州的实际控制权,幽州成了唐朝藩镇的控制管辖范围,直到唐朝灭亡的那一天。

    五代十国时期,幽州在北方的军事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了中原五朝同北方游牧民族作战的前沿阵地,但不幸的是在公元936年,石敬瑭为了当上中原王朝的皇帝,不惜将以幽州为首的北方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以此来换取自己的皇帝宝座。

    从此以后,幽州便成为了契丹辽国在幽云地区的头号军事和商业重镇,并且上升为辽国五京之一的南京,但同时也成了中原王朝将永远面临的一块心腹大患。

    北宋建立后,赵氏兄弟做梦都想把这块心腹大患除去,于是在公元979年,赵光义率兵攻破太原、消灭北汉的同时,他率领刚刚消灭北汉的胜利之利向幽州进军,准备一举夺取幽州,收复幽云地区。

    可惜历史的好运并不眷顾赵光义,在初战十分有利的情况下,北宋军队在幽州城下被辽国的援军击败,从此以后北宋军队再也未能踏入幽云地区一步。

    不过赵光义的未完之事差点儿由他的子孙们来实现,在一百多年后,北宋的第九代皇帝赵佶靠着金国的帮忙,再加上花费了大量的金钱,终于将失去了近两百年的燕京府重新归入了北宋的版图。

    可惜,这次北宋收复燕京府只不过是一出闹剧,不到一年的时间,金国便发动了对北宋的战争,很快燕京府便再次更换主人,成了金国的地盘。

    虽然燕京府在金、辽、宋三国博弈的战争中遭受了一定的战争破坏,但比起遭受两年多战火冼礼的汴京来说,燕京城的破坏程度并不算很坏。

    由于燕京在辽国时期便已经成为了辽国在幽云地区的军事、经济和商业重镇,在辽国几代皇帝一百多年的经营下,燕京府发展的规模已经相当壮观,据当时出使金国路经燕京的北宋使者描述,燕京城“户口安堵,人物繁富,大康广陌,皆有条理。州宅用契丹旧内,壮丽绝艳,城北有三市,陆海百货萃于其中。僧居佛宇冠于北方。

    从这位使者的描述中不难看出,当时燕京城的繁华程度丝毫不逊于北宋的一些重要大城市,当然和汴京城相比还是稍有差距,不过对远在北方的辽国来说,燕京府的规模已经相当壮观。

    金国占领燕京后,在吴乞买和完颜两代皇帝的治理下,燕京府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城市规模和商业得到了恢复。

    美中不足的是虽然经济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燕京府在金国的政治地位似乎一直无法得到提高,二十多年过去了燕京府还是燕京府,直不过是金国的一个普通城市。

    心高气傲、汉化颇深的完颜亮早就对上京会宁府的城市规模和繁华程度颇为不满,而对燕京府的繁华程度,完颜亮却是印象深刻、羡慕不已,在他心中早就种下了迁都燕京的种子,只不过子这棵种子一直轮不到他来种植,如今已经贵为金国的掌门人,自然迁都燕京要被提到他的皇帝日程表上来。

    但使完颜亮没想到的是,他和梁汉臣的迁都双簧戏甫一开演,便遭到了部分朝臣们的强烈反对,其中的代表居然是完颜亮在诛杀完颜宗本时的另一块冲锋石萧玉同志。

    萧玉同志在帮助皇帝完颜亮除掉假想政敌完颜宗本集团后,很快被提拔为礼部尚书,按理说这位一向胆小怕事的仁兄是不太可能对自己主人完颜亮提反对意见的,但凡事也要看是什么情况。

    毕竟,迁都在当时的金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首都搬迁不像你自个儿搬家,只要叫辆车,喊个搬家公司,花点小钱就基本搞定了。

    迁都实际上是对整个金国进行搬迁,它会涉及到很多方方面面的事情,其实就是在进行一场涉及金国各个领域的大改革。

    不论完颜亮在其它哪个领域发起所谓的改革运动,但所造成的影响力都不会比迁都这件大事来得重要。

    所以,完颜亮迁都的提议必然会遭到许多金国大臣们的反对,尤其是一些守旧派,萧玉同志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萧玉既然持反对意思,当然得提出自己反对的理由,他的理由是“上都之地,我国旺气,况是根本,何可弃之。”

    意思是上京会宁府是金国的发源地和风水宝地,是国家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抛弃祖先们的福地,否则国家将根基不稳。

    这虽然只是封建迷信的一种说法,但在当时的金国朝臣中间却有相当数量的朝臣和萧玉抱有同样的反对意见。

    在萧玉的反对意见出台后,关于迁都与否,金国的朝臣们分为同意迁都和反对迁都两派在朝堂之上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支持迁都燕京的成员主要是祖籍燕云地区的原辽国旧臣和祖籍中原地区的原北宋旧臣,以张浩、张通古、梁汉臣等人为代表。

    有哪个官员不希望自己的家乡能成为国家的首都呢?

    他们的观点非常鲜明,“燕京地广土坚,人物蕃息,乃礼仪之邦,可以迁都”,同样支持迁都的礼部尚书何卜年用一句非常简洁的话说出了支持派的鲜明观点。

    而反对迁都燕京的成员则主要是原居住在上京会宁府一带的一些女真勋贵耆老,他们反对迁都的理由和萧玉的观点基本一致,“上京是女真兴王之地和十祖三皇陵寝之所在地,如果迁都会动摇了国家的根基,破坏国家的王者之气。”

    但其实这帮女真贵族们反对迁都的真实意图并非想保护什么所谓的国家王者之气,而是不愿离开已经世世代代居住了近百年的东北黑山白水间的广袤土地,毕竟离开熟悉的家乡,到另一个陌生地方生活并不是件容易事。

    两派官员各持已见,互不相让,迁都的提案表决就这样陷入了僵局。

    最终的表决权还是掌握在完颜亮手中,完颜亮从内心深处是非常赞同迁都燕京的,原因很复杂,除了何卜年等人所阐述理由外,完颜亮对迁都的理解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因为燕京府这个城市的位置在金国的历史版图中非常重要,正好位于整个金国的心脏地带,燕京北有居庸、松亭、榆林等关隘,易守难攻,无北顾之忧;而向南则如坐殿堂,俯视南宋,随时可以敲开中原的大门,做到“北拒外族,南攻中原”

    同时,迁都燕京等于将金国的心脏地带南移,可以让完颜亮更好地对整个金国进行全面的掌控,原来的都城上京位于金国的极北方,如果完颜亮在朝中的反对势力在其它地区发起对完颜亮的叛乱,将很难控制这一局面。

    迁都燕京一方面是可以更好地对整个金国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可以把那些心怀异志的女真贵族元老们从遥远的上京迁移到燕京,使他们远离自己在东北的势力范围,这样那帮老家伙就无法再兴风作浪了。

    当然,这种想法是不能公诸于众的,完颜亮说服众臣迁都的理由还得从燕京府的经济繁华、城市规模上做文章。

    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支持派有了完颜亮的支持,很快便占据了上风,最后在完颜亮对燕京府进行了一番添油加醋式的描述和赞扬后,朝中大臣们基本同意了完颜亮的迁都提案。

    但迁都毕竟是件大事,不是今天说迁都,明天就马上搬家,还得派考察团对金国的新家燕京府进行一番考察,看看燕京府如果作为都城到底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哪些地方需要重建,这是迁都所必须走的第一步。

    迁都议案的始作俑者梁汉臣同志自告奋勇担任了这一重要任务,但梁汉臣同志考察后的结论是燕京府的城市建设还没有完全达到金国皇宫的标准和要求,为了让皇帝大人拥有一个更加舒适和美好的工作环境,必须先进行燕京府的重建工作。

    当然,完颜亮是非常满意梁汉臣的建议,虽然自己迁都的心情非常迫切,但总得把新家装修得像样点,才能住得安稳和舒服。

    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四月,完颜亮正式下诏迁都燕京,同时燕京府的营建工作也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

    搞工程的第一步必须是设计图纸,这设计图纸不仅是现代社会搞工程建设的必须品,就是古代搞工程建设项目也得靠设计图纸。

    很快便有人向完颜亮献上了一份燕京府皇宫建设的设计图纸,而这位设计者居然是原刘豫齐国的大将孔彦舟。

    大家可能很奇怪,孔彦舟只不过是一员征战沙场的武将,哪里懂得什么设计皇宫建筑呢?

    其实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哪里有什么正规的建筑设计规范让你去学习,也不可能有正规的建筑学院让你去学习,搞工程设计完全是一些文臣武将们凭着自己的经验和看到过的模式进行模仿。

    正如辽国降将卢彦伦,人家也是武将出身,但由于常年对辽国皇宫模式的仔细观察,居然也能搞起工程建设,并且还搞得有模有样,成为了金国最有名的建筑规划大师之一。

    孔彦舟由于年青时候经常在汴京一带生活,对汴京城的皇宫规模和模式印象比较深刻,在投靠金国后,由于得到了金国两代皇帝的重用,孔彦舟觉得应该为金国皇帝做点事情来回报,因此他就凭着当年的印象,基本上参照当年汴京城的模式,详细绘制了一幅燕京城的皇宫设计图纸献给完颜亮。

    有了设计图纸就可以进行施工了,但却还是有人对孔彦舟的这套设计图纸提出了疑问,他们认为皇宫制度应该根据阴阳五行之理进行规划,否则会对国家不利。

    完颜亮的回答是“国家凶吉,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

    意思很简单,国家的凶吉在于皇帝的德,而不在于居住地方的好坏。好的皇宫让桀、纣一样的昏君居住,国家就一定会好吗?而像尧、舜这样的明君即使居住很差的地方,国家就会变坏吗?

    从完颜亮的这番话中可以看出,他是个并不相信迷鬼神,而是信奉人定胜天,依靠自己的力量能改变环境的皇帝,完颜亮把自己当成了尧、舜式的皇帝,认为自己治理国家依靠德,而不是靠地。

    但很可笑的是后人并没有把他当成尧、舜式的君主,相反他的另一位堂弟最终却得到了“小尧舜”的美称!

    设计图纸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是具体的营建工作,工程建设小组成员当然得是迁都提议的强烈支持者们。

    完颜亮任命尚书右丞相张浩担任燕京工程建设总指挥,燕京留守刘、尚书左丞相张通古、尚书左丞蔡松年担任副总指挥。

    当然营建皇宫这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活自然不能缺少最关键的技术人员,那就是金国的建筑规划大师卢彦伦,已经有着两次建造皇宫经验的卢彦伦再次被任命为燕京府营建工程的总工程师,负责具体的营建工作。

    天德三年夏,轰轰烈烈的燕京府营建工程正式拉开了帷幕,为了确保整个营建工程的工期,完颜亮还下令在全国各地先后强征民夫和各类工匠共一百二十多万人,来充当营建燕京府的施工人员。

    不过完颜亮的这一举措倍受后人的指责,为了达到自己巩固皇权,贪图享受的目的,完颜亮不惜以牺牲自己国家百姓的生命为代价,给金国的百姓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但营建都城毕竟是项庞大的工程,难免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特殊情况,工程开工还未到一个月,第一个困难就随之产生了。

    由于燕京府的营建工程开工时间选择的是严热的夏季,再加上将近几十万工人在一个工地吃喝拉撒,同住一处,很快便在工地上产生了非常可怕的传染性的疾病,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瘟疫。

    古代的医学条件无法和现代社会相提并论,工人们得了瘟疫,非但不能正常的进行施工,而且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作为营建工程的总指挥,张浩非常不愿看到这种可怕的情况在整个工地漫延,而他唯一能做的事情便是及时向自己的主人完颜亮进行汇报。

    而完颜亮的回答也非常及时和有效,他要求张浩在燕京城附近五百里内征调所有的医生,给工地上得病的工人进行治疗,而且所以药物都由朝廷来提供,并且规定这些医生中能够大量救活工人性命的医生,朝廷可以给予赏赐,表现更好的甚至可以破格赐予官位。

    可以说完颜亮的这道诏令确实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效,有效地调动了医生们的积极性,及时地控制了施工现场疾病的传播,也保障了现场施工工人的生命。

    为了确保燕京城的营建工程能够按时、顺利的完工,完颜亮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包括任何代价!

    很快,困扰张浩的工地瘟疫问题顺利得到了解决,但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燕京府营建工程的总工程师卢彦伦非常不幸在营建过程中病逝了!

    卢彦伦作为一名辽国的降臣,本身具有建筑规划方面的超强能力,在吴乞买和完颜执政时期,他分别负责了对上京会宁府两次重大的规划和修建工程。

    可以说没有卢彦伦的贡献,上京会宁府的城市规模最多还只停止在东北地区一个较大规模的城镇而已,哪里有什么像样的皇宫建筑!

    对于这种建筑规划人才,完颜亮当然不能视而不见,因此金国第三次都城的营建工程还得由卢大师来具体负责,已经六十九岁的卢彦伦被迫第三次出山,接受比前两次更大的挑战,修建一个全新的金国都城燕京府。

    但由于开工初始,工程遭受了瘟役的袭击,再加上卢大师年事已高、体质较差,终于因病去世。

    作为一名金国初期杰出的建筑规划大师,卢彦伦未能完成自己一生之中第三次国家重点工程,而且也是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一次国家重点工程,不能不说是他人生之中的一大遗憾!

    卢彦伦的去世对整个燕京府的营建工作是个沉重的打击,毕竟张浩、张通古、刘、蔡松年等人只是文官,搞搞内政还行,但谈到具体的营建工程技术,他们基本上是门外汉,要想工程做的好,做的顺,关键还得卢大师在现场进行指挥。

    而放眼全国来看,卢彦伦的去世是整个金国建筑界的一大损失,在当时金国几乎没有建筑规划人才的情况下,卢彦伦的出现填补了金国在这方面的一大空白。

    金国上京府虽然没有以往辽国上京和北宋汴京城的繁华,但卢彦伦在两次对上京府的营建工程中分别吸收了辽国上京和北宋汴京的城市特点和风格,使得当时的金国上京会宁府的城市建筑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时代特点,这些都要归功于卢彦伦大师。

    不过,卢彦伦的衣钵很快就有新的后来者进行继承,不久之后,金国又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建筑工程专家,但这位建筑工程专家的专业是道路和桥梁专业,具体是谁我们后面马上就会提到,在这里先卖个关子给大家。

    虽然总工程师卢彦伦去世了,但燕京府的营建工程一刻都不能停止,完颜亮是个急功近利的人,不达目的,是不会罢休的,既然卢大师去世了,那么总指挥,副总指挥总还原在吧,你张浩、张通古等人去负责具体的营建工程。

    一句话,不要过程,只要结果,我要看到的是整个崭新、完美,可以当作都城的燕京府,至于过程如何,我不想关心,也不愿关心,这就是完颜亮的态度。

    张浩等人明知自己没有建筑方面的技能,但也只能被迫上马,亲自负责营建工作,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张浩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把整个工程按时、顺利地交给了完颜亮,但整个燕京府营建工程的施工质量大打折扣,以致于在多年后,燕京再次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而燕京府营建工程中产生的第三个阻碍和总指挥张浩本人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营建工程需要大量的木材,自然木材的采购由总指挥张浩全权负责,那么也就是说张浩同志有权力,也有机会在木材的采购上动些手脚,可以给自己谋些私利。

    因此,金国朝廷中就有好事者向完颜亮举报,称张浩所采购的木材在质量上有问题,都是些劣质木材,言外之意是张浩通过购买劣质木材给自己谋私利。

    这位好事者名叫张仲轲,目前的职务是完颜亮的秘书少监。

    秘书监是何部门?那就是负责金国朝廷著作、笔砚、书画、司天台的部门,而秘书少监相当于是秘书监的副长官,官位从五品。

    那么一个小小的从五品官员为何居然敢举报朝廷的尚书右丞相,这其中到底有何缘故呢?

    因此,在这里我们就要简单介绍一下张仲轲的个人生平简历。

    张仲轲,原名牛儿,早期职业是市井无赖,但这位仁兄有一项特殊技能,那就是擅长于说评书、讲单口相声、演滑稽戏,而且在当时的相声界还相当有名,类似于今天东北的小沈阳、上海的周立波似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是娱乐圈的知名人物。

    但在古代,娱乐圈人物又被称之为伶人,伶人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很多所谓正统的朝廷官员对伶人的评价是“紊乱朝纲、祸害朝政”。

    因为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一百多年前,后唐庄宗李存勖便是因为大量宠信伶人,而最终被伶人给夺取了生命。

    因此,在金国的朝廷之上,像张仲轲这样的人物在正常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进入朝堂做官的。

    不过问题就出在完颜亮本身,完颜亮虽然天生雄才大略、想使金国日益强盛和壮大,但同时也喜欢在业余时间搞一些娱乐活动,以博取一些乐子,因此娱乐相声界的名人张仲轲便成了完颜亮取乐的首选对象。

    早在完颜亮未称帝前,完颜亮便已经挖掘了张仲轲这样一位特殊人才,还经常随身带着张仲轲到处游荡,并不时的要求张仲轲讲些相声笑话给大家取乐。

    完颜亮称帝后,虽然张仲轲很快便当上了秘书郎的职务,但完颜亮还只是把他当做一个逗乐取笑的对象来对待。

    有一次,完颜亮半开玩笑、半认真质问张仲轲,为什么要调戏自己皇宫的嫔妃们?

    这句话可把张仲轲给吓死了,先不论张仲轲是否真有调戏过完颜亮的嫔妃们,就算没有调戏,完颜亮说有那就只能是有,所以张仲轲的第一反应是赶紧跪倒,不停地喊死罪。

    当然,最后证明这只不过是完颜亮故意和张仲轲开的玩笑,目的是没事找个乐子。

    不过,这样的逗乐方式还不算过分,完颜亮对张仲轲最过分的逗乐方式说实话真的有点不堪入目。

    完颜亮在召集群臣宴会时,甚至要求张仲轲裸露身体让大家观看,这颇有点像当年秦王要求的行为,是对张仲轲的一种非常可耻的羞辱!

    换了一般的朝廷官员,是绝对不会接受这种极其羞辱的要求,即使以身死亡,也不会同意,但身为娱乐界大腕的人物毕竟思想开放,行为大胆,张仲轲同志大胆地一脱,终于博取了完颜亮和群臣们的欢声笑语。

    金国的娱乐界大腕张仲轲通过自残、自辱的疯狂表演博得了完颜亮的进一步信任,很快便从一个小小的伶人变成了官居从五品的秘书少监,并且摇身一变成了完颜亮的心腹宠臣。

    本来张仲轲以为像营建燕京这样的巨大工程,完颜亮至少会让自己参与一下,那么自己至少可稍微获得一些实际利益,但最终结果是自己没有在营建燕京的工程中捞到一官半职。

    于是,张仲轲便开始对燕京营建工程的总指挥张浩同志产生不满,不满的后果便是开始寻找机会举报张浩。

    机会很快便到来了,由于张浩负责采购的工程木材大部分都来源于河北真定府,而张浩每次到真定府采购木材,都喜欢采购真定府潭园的木材。

    张浩的这种行为自然会引起真定府其它木材商的强烈不满,为了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木材商便通过关系找到了完颜亮身边的宠臣张仲轲,希望由张仲轲出面举报潭园的木材有问题,以达到使自己的木材能用于燕京工程的卑鄙目的。

    得到了好处的张仲轲本来就对张浩心怀不满,再加上这些木材商的从中挑拔,便愈加的愤愤不平,于是便有了前面向完颜亮进行举报的故事发生。

    按张仲轲的正常思维考虑,自己平时经常在完颜亮身边说学逗唱,甚至还牺牲了色想来换取完颜亮的开心,怎么着完颜亮也得帮着自己整整张浩。

    但要知道,完颜亮也是个不按常规思想出牌的皇帝,在得到张仲轲对张浩的举报信后,完颜亮很快便查明了张仲轲举报张浩的真实意图,并非张浩的木材有问题,而是张仲轲本身有问题。

    不管你张仲轲平时能给我带来多少欢声笑语,但在处理相关国家大事的是是非非面前,完颜亮的头脑还是非常清醒的,毕竟迁都燕京是金国的百年大计,容不得任何人来制造任何人为的障碍,自己必须无条件、不惜代价的支持张浩!

    因此,完颜亮对张仲轲举报的处理方式是,张浩采购的潭园木材没有任何问题,张仲轲的举报纯属子虚乌有,张仲轲以诬陷大臣之罪被免去官职。

    不过大腕张仲轲同志很快便东山再起,继续着为完颜亮博取欢笑的未完事业,并对完颜亮后来的政治决策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我们在后面还会提到这位娱乐界的大腕人物。

    在皇帝完颜亮无条件、不惜一切代价的全力支持下,金国新都城燕京府的营建工程终于顺利地完工了。

    从天德三年(公元1151年)四月至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经过金国上百万民夫和工匠的艰苦建设劳动,经过张浩、张通古、刘、蔡松年等人的不懈努力工作,金国历时三年的国家级的庞大工程――燕京府的营建工作终于落下了帷幕!

    新的金国都城燕京城总周长三十七里,每个方向各有城门三座,东面三座城门分别称宣曜、阳春、施仁,西面为丽泽、灏华、彰义,南面为丰宜、景风、瑞礼,北面为通玄、会城、崇智。

    燕京城内房屋排列井然,店铺楼堂鳞次栉比,设有四十二坊,共有女真、汉、蒙、契丹居民二十二万多户,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大都市。

    在燕京城的南边是金国的皇城,又称之为内城,整个内城周长九里,每个方向各有一个城门。

    内城的正门为南边的宣阳门,中门绘龙,平时只有车驾才能出入,两边绘凤,分单双日开放行人行走,过了宣阳门有一文一武两座楼,文楼之东有来宁馆,文楼之北为衍庆宫,武楼之西有会同馆,主要负责接待外国使节,武楼之北为六部官员办公之场所。

    内城正西为玉华门、正东为宣华门、正北为拱辰门,整个内城共有九重宫殿,共计三十六个宫殿,整个殿群错落有序,金碧辉煌。

    正中央的大安殿为皇帝上朝的场所,大安殿后面是皇后和后宫成员们的居所,大安殿的东侧为尚书省官员们的办公场所,同时整个内城还有同乐园、瑶池、蓬瀛、柳庄、杏村、球场等各式各样、种类繁多的娱乐场所。

    因此,整个燕京城的景观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金碧飞、规模壮丽。”

    而这正是完颜亮所非常希望达到的效果,在他的心幕中,金国的国都应该是一个集金国政治、经济、商业、文化为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二月,完颜亮正式开始自己一生之中第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搬家行动――迁都燕京,为了显示自己的威风和金国的强盛,完颜亮还别出心裁的搞了一次完全模仿汉族王朝的大规模迁都仪式。

    整个迁都大军共约一万八千多人,三千九百多匹坐骑,规模之大和人数之多超出了一般的迁都行动,如果不了解内情的人,可能会误认为完颜亮是在率领军队御驾亲征呢?

    而完颜亮也过足了一把出镜露脸的机会,他乘坐玉铬,穿戴兖冕,用黄麾杖,做足了皇帝的派头。

    整个迁都大军浩浩荡荡地、气势威严地从上京向燕京向南迁移。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三月,金国的迁都大军顺利地到达了新都城燕京府,完颜亮便迫不及待地向全国上下和他的邻居们发出了迁都燕京的诏令,并改年号贞元。

    贞元元年(公元1153年)四月,整个迁都燕京的行动正式宣告全部结束,燕京府改名为中都,成为金国建国以来的第二个国都,而上京的称号废除,仅称会宁府。

    金国历史上牵涉到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最重要也是最大规模的一次改革行动终于宣告成功,从此以后金国的历史即将翻开新的一页。

    而完颜亮的这次迁都燕京的举措对整个金国的历史,乃至整个中国的历史都将产生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

    对金国来说,迁都燕京意味着整个金国的统治中心由遥远的东北松花江流域转移到了金国的心脏地带燕京地区,同时也意味着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转移到了燕京地区,这样的举措对有利于加快金国封建化的进程,同时也有利于金国的政治、经济、商业、文化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对金国以后的繁荣和富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对整个中国历史来说,由于完颜亮的大胆改革,燕京地区第一次成为了中国封建王朝的首都,从此以后燕京地区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燕京成为了中国历代王朝新的王兴之地,无论是后来的元朝、明朝、清朝,还是现在,都无一例外的把燕京(也就是北京)作为自己的首都。

    所以这一切的根源都来自完颜亮一时心血来潮的迁都行动,可以这样推测,如果没有完颜亮当时义无反顾的迁都燕京行动,可能金国的历史就要发生改变,也可能整个中国的历史就将发生改变,尤其是北京,可能永远无法成为我们的首都。

    因此,虽然有很多人对完颜亮是持贬损态度的,但在迁都燕京这件事情上,我个人觉得必须给予完颜亮应有的正确评价。

    无论是金国迁都燕京后国家得到的繁荣和富强,还是燕京地区在中国历史长河中的历史地位得到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有这一切一切的功劳薄上都应该有完颜亮这个名字!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