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四、两度伐宋定界(二)

第四卷 女真改革的先驱皇帝---少年天子完颜?篇 四、两度伐宋定界(二)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交待完了金国西路军的战况,我们再将目光转向金国的主攻方向――河南。

    因为这次兀术军事布置的重点就在中原河南一带,进攻陕西只不过是起到牵制南宋的作用,至于撒离喝能否达到战前预计的目的,鬼才知道!

    但如何安排对中原河南地区的进攻,兀术又要好好动一番脑筋了。

    兀术的总战略方针是分成三路进攻中原河南腹地,右路军负责进攻洛阳一带,中路军负责进攻汴京,左路军负责进攻山东,三路大军齐头并进,目标直指淮河前线。

    前线总指挥自然由兀术本人来担任,他的主要任务是亲率中路军进攻汴京开封府,而其它几路的主帅人选则让兀术非常头痛。

    因为目前金国女真将领中的优秀将领屈指可数,除了撒离喝和彀英外,兀术手里还真就拿不出像样的人来。

    幸亏兀术同志手里还有一大把原齐国的旧将,虽然齐国的老大刘豫同志是个标准的废物,但不代表他手底下的文臣武将们都是废物。

    只要是人才到哪儿都受欢迎,刘豫手底下的四大天王李成、郦琼、孔彦舟、徐文在当时的金国便算得上是人才。

    虽然这四位的能力值比起他们南宋的同行韩世忠、岳飞、张俊来说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但和同时期金国的大多数将领来比较,他们算的上是高级猎头人才。

    兀术是个非常善于挖掘人才的领导,既然你们的主人刘豫也完蛋了,那就跟着我兀术干吧,肯定得让你们升官发财、加官进爵。

    只要有好的工资待遇,四大天王是不在乎为谁卖命的,所以在刘豫下台后,他们选择了为金国和兀术继续工作。

    这四位仁兄有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曾经担任过南宋的中级武将,但后来都是由于受到南宋朝廷方面的排挤和猜忌,而投靠刘豫。

    李成,字伯友,雄州归信人,这位与《水浒传》中天王李成同名的仁兄估计就是李天王的原型,原本李成便是北宋的一员猛将,北宋灭亡后,李成同志由于失去了组织和部队,对前途产生了迷茫,因此领着一帮昔日的弟兄在淮南一带打家劫舍,日子过得也蛮潇洒。

    但赵构同志可不想让李成有好日子过,结果在岳飞的穷追猛打下,李成同志被迫投靠了儿皇帝刘豫。

    在刘豫手下李成算是得到了重用,被封为大将军,但他所交出的成绩还是不堪入目,主要原因在于他的运气很不好,每次都碰到死对头――岳飞。

    当然,败给岳飞这种重量级的武将真得算不上丢人,因为在当时的军事条件下,能击败岳飞同志的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不过李成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也有自己的优点,治军打仗号令甚严。

    具体表现在每次冲锋陷阵,他都身先士卒;每次埋锅造饭,士兵不吃他也不吃;每次有士兵生病受伤,他都亲自探望;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和士兵们可同甘、可共苦。

    兀术就是看中了李成的这一优点,而把他作为重要棋子来使用,甚至有一次有人诬告李成造反,兀术也明察秋毫,将诬告者交给李成处理,充分表示了对李成的信任。

    碰到这样英明的新领导,李成已经无话可说,他唯一能做的便是全心全意为金国卖命,报答兀术的知遇之恩。

    因此,这次出征南宋,李成被兀术委以重任,担任右路军的统帅,负责进攻洛阳京西一带。

    郦琼,字国宝,相州临漳人,他是四大天王中唯一一位文人出生的武将,虽然从小就曾接受高等教育,但郦琼从小便喜欢骑马射箭,很快便弃文学武。金兵南下后,血气方刚的郦琼带了七百多名志愿者投奔宗泽老先生的勤王义军。

    勤王失败后,郦琼随大部队南渡,后来成为了刘光世手下的一名统制,但刘光世是有名的“恐金将军”,每次同金兵作战都本着保存实力的第一原则,以逃跑为主要目标。

    跟着这样的领导也算郦琼倒霉,为了防止刘光世再干逃跑的蠢事,当时的南宋前线部指挥张俊先生还派了监军吕祉到刘光世军中进行监督。

    但更倒霉的事情又发生了,监军吕祉以作战不力为的理由准备向郦琼下黑手,要求赵构罢官郦琼的兵权。

    不过倒霉之余还算幸运,吕祉企图告发郦琼的消息居然被郦琼提前发现了,这下可把郦琼给惹火了,自己辛辛苦苦帮老赵家保江山,但人家如今却想过河拆桥,断自己的后路。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郦琼决定改换门庭,投奔新主人。

    公元1137年,也就是刘豫的齐国被废除的当年,郦琼终于做出了一生之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率领手下的四万人马渡过淮河投靠刘豫。

    不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就在郦琼更改门庭的当年,他的新主人刘豫就被金国老大免职,还好郦琼遇到了兀术这样的新领导。

    于是他一年之内两换工作,成为金国的将领,这次出征南宋,他被兀术任命为中路军的行军参谋,跟随兀术一同出征。

    孔彦舟,字巨济,相州林虑人,和郦琼是同乡,原本是市井无赖,后因杀人而被迫落草为寇,

    靖康之难时,孔彦舟响应赵构的号召,从军勤王,由于作战勇敢升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北宋灭亡后,由于缺乏领导的管理,孔彦舟开始暴露出了无赖的本性,仿效李成在淮南一带烧杀掠夺,为害百姓。

    不过,南宋政府对他还算客气,又派人重新对孔彦舟进行招安,于是孔彦舟再次被任命为沿江招讨使,负责驻守湖南、湖北一带。

    到了两湖以后孔彦舟总算为南宋政府干了点正事,那就是成功的镇压了洞庭湖一带的钟相农民起义,并活捉了起义的首脑人物钟相。

    但孔彦舟注定是个不安分的主,在取得了一点成绩后,他的部队又开始暴露出了军纪败坏的毛病,在两湖一带继续不服约束、大肆掠夺,简直就像一群披着官兵的土匪。

    赵构自然不会允许这种现象的存在,哪怕你孔彦舟立过再大的功劳也得听领导的指挥,于是赵构开始逐削弱孔彦舟的兵权。

    孔彦舟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像他这种有犯罪前科的人是很难得到赵构信任的,于是在平衡利益关系后,他也率领手下一骨脑跑到刘豫手下去了。

    不过历史上对孔彦舟大加鞭挞的还不是他的叛逆行为,而是他在私生活方面的恶行。

    史书记载孔彦舟此人是非常好色,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他有位小妾生了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他就强迫小妾承认这个女儿不是他生的,后来他便把这个亲生女儿收为小妾,简直就是乱伦,禽兽不如。

    此外凡是有他的下属官员欠债不还,他也很慷慨大方,钱不用还了,用老婆来抵债。

    就是这样一位无赖、流氓外加禽兽偏偏还得到了刘豫和兀术两位领导的充分信任,难道刘豫和兀术都是疯子吗?

    当然不是,前面讲了那么多孔彦舟的缺点,那么他当然也有自己的优点,一般无赖流氓都比较胆大,孔彦舟的特点是刚强果毅,敢作敢为,有豪杰的气概。

    这一点可以反应在他投靠金国后的表现,孔彦舟投靠金国后居然很受约束,再也没干过打家劫舍的脏活,甚至还不断有立功的表现,看来还是领导人有问题啊!

    于是,兀术此次出征,孔彦舟被委以重任,担任中路军的开路先锋,率兵直取汴京城。

    徐文,字彦武,山东莱州掖县人,少年时代便开始贩卖私盐,是个盐贩子出身,不过盐贩子的经历使他经常往来于江河湖海,对水上和海上的情况比较熟悉。

    靖康之难时,徐文自愿入伍,正式成为南宋的军官,由于善使大刀,勇人过人,徐文在军中还得到了“徐大刀”的美称。

    在苗傅、刘正彦叛乱时,徐文还曾协助韩世忠捉拿苗傅等人,以战功升至淮东、浙西、没海水军都统制,相当于是整个南宋的水军总司令。

    可以说徐文是当时四大天王中综合能力值最强、职位最高的一位,按理说,他既没有当过盗贼、作战方面也算比较卖力、对赵构也比较忠心,没有理由背叛南宋。

    徐文的背叛理由很简单,那就是主人赵构要逼他造反,徐文的职位升的实在太快,很快引起了南宋其它将领的不满,南宋的许多将领虽然能力很强,但大部分都有一个通病――嫉妒,这个通病就连大家公认的完美人物岳飞、韩世忠无法避免。

    由于徐文的出身也不是太光彩,盐贩子在古代地位相当之低,也就是比强盗稍微好一点,让一个盐贩子当水军司令,这就让许多出身名门的将领相当不满。

    另外,当时又发生了李成和孔彦舟北逃的事件,所以赵构经不住大家的七嘴八舌,终于决定对徐文下手。

    不过这次赵构所采用的方式比较狠,像对付孔彦舟、郦琼的方式只不过是削兵权吧了,但为了对付徐文,赵构同志居然派兵讨伐。

    这下等于把徐文逼上了造反的道路,就算徐文以前没有反叛之心,这次也没有第二个选择了,于是,徐文还没等赵构的讨伐大军开到,便带着几十艘战船从杭州湾出发,一路开回了老家山东。

    更换工作后的徐文在齐国和金国都受到了热烈欢迎,继续担任齐国和金国的水军司令。

    在天眷元年(公元1138年),徐文还曾击败过太行山一带梁小哥的农民起义军,为新主人金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过这次出征南宋,兀术并没有使用水军,所以徐文的表演机会还要等待,但兀术还是把他作为一员重要将领,跟随中路军一同征。

    至于左路进攻山东的一路,兀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所以只好死马当活马医,派大仪之战中韩世忠的手下败将聂儿孛堇担任主帅。

    从兀术的排兵布阵来看,他亲率的中路军实力最强,右路军次之,而左路军实力最弱,因为兀术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中路军来达到这次出征河南的目的。

    当然,兀术此次出征,还顺便带上了四位金国女真族中的第三代年青将领,目的是为了替金国培养一些优秀的人才。

    头一位名叫仆散忠义,是阿骨打宣献皇后仆散氏的亲侄子,不过仆散忠义能被兀术作为培养对象绝非他的外戚身份关系,而是这个小伙子确实有能力。

    在十六岁时仆散忠义便跟随完颜宗辅出征陕西,并在一次战斗中,仆散忠义一箭射杀了宋军将领,从此以后开始在金国的军事舞台崭露头角。

    第二位名叫纥石烈志宁,这位仁兄的身份更特殊,他的妻子永安县主是兀术的女儿,所以他是兀术的女婿。

    兀术同志的后代中儿子很少,只有一个,但女儿很多,所以兀术的女婿有一大堆,但在这一群女婿当中兀术最喜欢纥石烈志宁,原因是志宁沉毅而有大略,具备一名优秀将领的潜质,所以兀术同志举贤不避亲,把自己的女婿也带上了。

    第三位是完颜宗干的儿子,名叫完颜亮,也就是兀术的亲侄子,由于宗干和金国皇帝完颜禀的特殊关系,使得完颜亮也格外受照顾,年仅二十岁的他就当上了行军万户、骠骑大将军,得以跟随兀术出征沙场。

    第四位是完颜宗辅的儿子,名叫完颜雍,也是兀术的亲侄子,不过完颜雍的年纪更小,只有十六岁,以前还没有上过战场,至于兀术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位小孩子作为培养对象,我就不得而知了。

    兀术选择的四位年青人的身份也相当特殊,一位是表兄弟,一位是女婿,两位是亲侄子,看起来象是家庭企业的做法。

    不过我们不得不佩服兀术同志锐利的眼光,他似乎有未卦先知的能力。

    这些年青人中纥石烈志宁和仆散忠义后来成为金国赫赫有名的一代名将,尤其是仆散忠义,一家三世为将,为金国的八代皇帝都效命,立下了赫赫战功。

    而两位亲侄子更厉害,完颜亮和完颜雍后来更是成为了金国的第四和第五代皇帝。

    兀术这次南征中原誓在必得,几乎动用了金国国内所有能征善战的得力武将和精锐部队,就是从人数上也大大超过以往几次同南宋的战争,三路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力向河南、山东一带发起突然袭击。

    而这三支部队前期的攻势就跟撒离喝的西路军一样是出奇的顺利。

    右路李成的大军开战初期渡过黄河轻取孟津渡口,并迅速包围了洛阳。

    而洛阳的守将李兴是个无名之辈,在李成围城期间,李兴曾多次击鼓出城作战,但狡猾的李天王故意置之不理。

    所以李兴的士气是一鼓未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整个部队是又能饥又累,这就给了李天王好机会,只用了一天时间,李成便攻克了洛阳府。

    洛阳一破,河南府震惊,李成乘胜追击,相继攻城嵩州、汝州,整个西京又重新回到了金国的手中。

    左路聂儿孛堇虽然能力不够,但运气比李成更好,由于山东一带大部分州县还都在金国的控制之中,所以聂儿先生一路之上并未遭到像样的抵抗,很快便兵临淮阳军(今江苏邳州一带)。

    中路兀术亲率的十万大军势头更猛,先锋官孔彦舟和徐文哥俩以不可阻挡之势先后攻破濮阳、汴京和郑州,和李成遥相呼应,基本平定了河南。

    辽国降将王伯龙也不甘落后,率领一支部队攻克陈州。

    兀术则亲率大军,在先锋们开辟的道路上一路高歌猛进,轻取毫州,将最后的矛头指向了淮河两岸。

    到目前为止,战争的天平还是一直向金国这边倾斜,兀术似乎又回到了十年前“搜山检海”的美好战争回忆之中。

    他希望自己在有生之年能够再次脚踏江南、立马吴峰。

    可惜,这只不过是兀术同志的南柯一梦,因为有人要破坏他的美梦,这个人便是他的对手,南宋皇帝赵构同志。

    在金国对河南发起猛攻之际,作为河南领地的主人南宋当然也不会袖手旁观,但是兀术前期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果,与南宋政府的不作为有着很大的关系。

    在一年前金国和南宋签订第一份和平条约之时,赵构和他的得力干将秦丞相的确很是高兴了一会。

    南宋方面没费吹灰之力就拿到了原来齐国的河南、陕西两地,虽然这两个地方原本就是赵构的父亲赵佶老师的地盘,但赵构同志仍然把收复河南、陕西两地作为自己的不世功绩。

    所以南宋方面从赵构到以秦丞相为代表的主和派为了这一伟大的功绩进行了大肆的庆祝活动,而并没有派得力的官员对这两个地方采取有效的防御措施,更多的是留用原有官员,以前齐国的官员继续任用,为南宋服务。

    这一点颇有像当年赵佶老师收复燕京的作风,看来赵构同志还是没有吸取父亲的惨痛教训。

    不过也只能怪南宋的好朋友挞赖同志不争气,好不容易达成的和平局面仅仅维持了半年时间,以挞赖为首的金国主和派居然被金国的强硬派人物兀术等人给干掉了。

    这对南宋政府来说绝对是个坏消息,在挞赖被兀术干掉的那天起,赵构和秦丞相都似乎已经嗅到了战争的气味。

    一切坏的消息都如约而来,金国的鹰派人物兀术果然撕毁了和平条约,发动了对陕西、河南两地的猛烈攻击,目的不仅想收复送掉的土地,甚至还有威胁南宋政府统治的意图。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赵构终于做出了应对之策,陕西一路由原成都知府胡世将负责指挥原吴家军进行抵御,这一路赵构比较放心,因为陕南秦岭一带原本就是易守难攻之地,再加上只是老家伙撒离喝出马,估计小吴将军应该能够应付。

    比较让赵构头痛的是兀术亲率的针对中原地带的三路大军,因为河南地带是黄淮平原,无险可守,一旦失守会对南宋的统治产生直接的威胁。

    不过赵构同志运气不错,虽然自己的能力很差,但手底下有一大批猛将,这就像一个公司,虽然总经理能力很差,但他下面的员工能力都很强,基本上都能独挡一面,所以只要这个总经理能将工作任务比较清楚地交待下去,那么这个公司还是能够支撑下去的。

    所以,赵构开始分配任务了,李成的右路军由荆襄制置使岳飞负责对付,毕竟岳飞同志和李成是老熟人了,并且也是李成的大克星,由他对付李成最合适不过。

    聂合孛堇的左路军由驻扎在楚州一带的韩世忠负责搞定,韩世忠在大仪之战中曾经击败过聂合孛堇,至少在心理上占据一定的优势。

    至于最关键的中路军,赵构同志的选择则有点出乎意料,按理说对付兀术的主力部队应该派韩世忠、岳飞或张俊这类重量级的武将出马比较合适,但赵构却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他这次选派对付兀术的武将叫刘,我们在前面富平之战谈到过这位刘将军,在富平之战中刘曾经把不可一世的兀术打得相当狼狈,但由于总指挥张浚的指挥不当,导致富平之战南宋先胜后败。

    而富平之战后,刘同志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降级处分,贬为绵州兼沿边安抚,不过低潮只是暂时的,很快刘便被赵构召回临安府,担任提举宿卫亲兵统领,相当于是皇帝身边的保镖队长。

    可以想象,刘在临安府任职时和皇帝赵构的接触时间应该比较多,所以赵构对刘同志的能力和特点都了如指掌。

    因此,赵构做出了自己大胆的选择,派自己的保镖队长刘出任汴京府副留守,率领三万多八字军向汴京进发。

    这将是赵构同志一生之中为数不多的几个正确选择,就如派岳飞对付李成、派韩世忠对付聂儿孛堇一样,赵构在非常关键的时候懂得派什么样的人对付什么样的人。

    如果赵构选派的汴京留守不是刘的活,不知道这段历史将会是怎样的结果?

    而刘同志在得到赵构的充分信任后,兴高彩烈的率领着三万八字军向汴京城出发。

    但不幸的是前线的南宋弟兄同志们很不争气,当刘的大部队刚走到顺昌(今安徽省阜阳市)时,汴京府失守的消息便已传到刘耳朵里。

    更坏的消息又来了,兀术的金国大军已经攻破陈州(今河南淮阳),距离顺昌只有三百多里。

    于是,一个难题摆在了刘眼前,是固守顺昌抗击金兵,还是撤军南返退回江南,刘即将面临人生之中的一个巨大考验!

    刘是个很讲民主的人,碰到问题大家一起开会表决,是赞成固守顺昌呢?还是赞成保存实力呢?

    民主会议形成了两派意见,大多数将领的意见是:目前金国大军来势汹汹,气势正旺,并且顺昌位居淮北平原,无险可守,最好的出路是派精锐骑兵断后,大部队率领军属们顺流而下,退回江南。

    我们不能就此认为持这种想法的人就是胆小鬼,因为这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思,谁也不敢想像就凭刘这点人马能挡得住兀术的十几万金国骑兵。

    但也有少数人认为既然来到了顺昌,就不能抛弃当地的百姓们,应该在顺昌同金国决一死战,这少数人的代表便是刘。

    唯一支持刘的有两个人,一个他的部下,另一个则是他的同行。

    绰号叫“夜叉”的部将许清关键时刻大声疾呼,要求全军将士努力一战,死中求生。

    而顺昌府的知府陈矩则给了刘另一方面的支持,他对刘的支持是顺昌城中有米万斛,也就是说你可以放心的守城,我们有的是粮食。

    有了这两位志同道合者的支持,刘更加坚定了固守顺昌城的决心。

    同时,为了表示自己不破强敌,誓不回头的决心,刘还仿效了西楚霸王项羽一回,把所有的渡船全部凿沉,“破釜沉舟”,你就是想跑也没有后路了。

    为了激励全军将士们的士气,刘更是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寺庙中,并在门口堆满了木柴,用意很明确,如果作战失利,那就全家*。

    这颇有点“不成功,便成仁”的意思,看到自己的最高长官那种视死如归的姿态,全军将士们也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在刘和陈矩的指挥下群情振奋,男人备战、女人磨剑,展开了全民守城总动员,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那一刻到来!

    当然身在毫州的兀术是不知道顺昌城最近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他的想法非常简单,既然整个河南都已经快被拿下了,那么一个小小的顺昌城应该不在话下。

    于是,兀术派出了自己的先头部队负责进攻顺昌城,带头的大哥名叫完颜突合速,外号龙虎大王,是员身经百战的老将,至于这个外号怎么来的,我也不知道,就像完颜宗贤又自称盖天大王。

    不过有的史书上关于这位大哥的身份还有一种比较好笑的说法,有人居然把他写成了兀术的女婿,并且在黄天荡大战中还被韩世忠所活捉。

    至于龙虎大王是否曾被韩世忠活捉先放在一边不谈,光是他兀术女婿的身份就让我觉得很奇怪。

    因为龙虎大王出生于公元1180年,而兀术的出生年月虽然不详,但大致也就在公元1180年至公元1190年之间,也就是说兀术的实际年龄其实比龙虎大王还要小。

    兀术的女儿好歹也是金国贵族,不可能去找一个比自己父亲年纪还大的老头子做老公,除非她脑子有毛病。

    所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跟的,完颜突合速也就是个普普通通的金国将领。

    同时,兀术还派年仅十六岁的完颜雍跟随龙虎大王一同出征,目的是培养并锻炼这位少年小王爷。

    当然,兀术是不会知道完颜雍的这次顺昌之行将会遭受到他人生之中的第一次磨难,并且对于完颜雍的成长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六月二十一,龙虎大王和完颜雍一老一少两位将领率领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顺昌城进发。

    还没等龙虎大王和完颜雍进入顺昌城范围内,坏消息便接踵而来,驻扎在白沙窝一带的金国先锋部队被顺昌城里的刘打了个伏击,损兵折将无数。

    因为刘是个很懂得随机应变的人,虽然他一再主张固守顺昌城,但战局的变化瞬息万变,需要统帅随时做出正确的调整。

    刘非常明白实际上顺昌小城是无法抵抗住金国的十几万大军,要想取得顺昌保卫战的胜利,必须兵出奇招,刘的奇招是以攻代守、以击解围的积极防御战术。

    所以还没等金国的主力部队南下,他便先乘夜偷袭白沙窝,打了个金国措手不及。

    不过在白沙窝干掉的只不过是金国的一些小角色,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对刘和顺昌城构成直接威胁的是龙虎大王和完颜雍的三万大军。

    于是,刘又开始出奇招了。

    当龙虎大王和完颜雍率领着三万大军筋疲力尽的赶到顺昌城下时,居然发现了非常有趣的一幕,整个顺昌城居然城门大开,空无一人。

    刘同志也真够厉害,学完了项羽的“破釜沉舟”,又玩起了诸葛亮的“空城计”,把一老一少两位金国的带头大哥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如果龙虎大王和完颜雍也学一回司马懿,见势不好,直接跑回军营,那也算是全身而退,至少能保住这手下的三万多人马。

    可偏偏这一老一少两位仁兄觉得这“空城计”有点意思,既不撤兵,也不进城,就呆在城门口犹豫不决,发瞪发呆。

    这下可就给了刘发威的机会,本来空城计就是刘散布的迷魂药,真正的杀手锏其实便隐蔽在城楼之上。

    刘早就在顺昌城楼上埋伏了大量的强弩和神射手,待刘一声令下,万箭齐发。

    金国的骑兵是最害怕这种万箭齐发的场面,中箭者不计其数,龙虎大王还算久经沙场,可完颜雍一小孩子哪见过这场面,慌乱之下,大部队开始向后撤退。

    刘是见好不肯收,居然派出自己的步兵向溃散的骑兵发起总攻击,敢用步兵向骑兵发起自杀性攻击的,吴氏兄弟是第一个,而刘则是第二个。

    兵败如山倒,金国大军在龙虎大王和完颜面雍的带领下全速撤退,最后被宋军射杀和淹死在颖河中的不计其数。

    金国对顺昌城的第一次总攻以彻底性的失败而告终,刘成功的守住了岌岌可危的顺昌城。

    不过对刘来说,胜利的喜悦只是非常短暂的,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因为龙虎大王和完颜雍的惨败已经彻底激怒了金国的军区总司令兀术,刘必将遭致金国更加猛烈的报复性攻击!

    兀术同志生气了,所以后果很严重,得知龙虎大王和完颜面雍的三万大军在顺昌城下被刘打得落花流水后,兀术终于座不住了,他决定亲自率领大部队,踏平顺昌城。

    对于刘的威名,兀术同志也是早有而闻,十年兀术在富平之战中便同刘有过交手,不过那一次兀术被刘搞得比较狼狈。

    为了报自己十年前的一箭之仇,更是为了实现自己马踏江南的美好理想,兀术同志发誓要搬掉顺昌这块拦路石。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六月二十三,兀术率领着自己的十万精锐部队浩浩荡荡的向顺昌城进发。

    还没走到顺昌城下,兀术便旗开得胜,很轻松地击溃了一支南宋的巡逻部队,并且还活捉了为首的武将,因为这名武将的表现实在是拙劣,居然吓得自己从马上掉下来了。

    兀术对于这种“窝囊废”是非常看不起的,根本不屑于取走他的生命,但从这种“窝囊废”口中探出点顺昌城中有价值的军情还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兀术连吓带哄的一番审问,这位武将是有所必答,将顺昌城中的所有情报一骨脑全部抖露了出来。

    因此,兀术得知的有价值的军事情报是:顺昌城中的刘同志整天忙着喝酒作乐,没有进行认真的军事准备,而整个顺昌城中的军民还在做着宋金能够继续和好如初的美梦。

    所以兀术终于犯了战前轻敌的大忌,他认为目前的刘同志不堪一击,龙虎大王的失利只能说明龙虎大王本身是个废物。

    因此兀术为了轻装上阵,居然放弃了攻城用的重要作战工具――鹅车炮。

    六月二十五,兀术同志终于来到了顺昌城下,当他正在对吃了败仗的龙虎大王等人大发雷霆时,传说中正在喝酒作乐的顺昌城军事负责人刘居然主动向兀术发出了挑战书。

    刘挑战书的内容非常嚣张,一是要求和兀术约定日期进行决战,二是嘲笑兀术不敢渡河,自己已经在颖河上搭建了五座浮桥,希望能够帮助兀术渡河。

    这下可把兀术给气的半死,他的回答是:你刘居然敢主动来招惹我,我兀术只要用一只战靴就可以把顺昌城给踢倒,并且约定明天就可以接受刘的挑战。

    兀术这回可能真的被刘的挑战书气昏了头脑,而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细节,那就是三天前那个窝囊废宋将的所交待的军事情报。

    所谓的窝囊废宋将当然也不是真的窝囊废,此人名叫曹成,是顺昌城中的一名勇士。

    其实在得知兀术大军即将开赴顺昌城时,刘的部将就又一次产生了动摇的思想,在军事会议上又有一些部将向刘建议,既然我们已经打退了金国的几次进攻,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朝廷方面也不可能责怪我们了,那么见好就收吧?或许能保全整支部队。

    刘的回答是:南宋朝廷已经养了我们十几年了,现在正是我们为国家效力的时间,更何况我们刚刚打了胜仗,如果撤军将前功尽弃,陈矩大人虽然是文官,但也知道杀敌保国,大家难道连文官都不如吗?

    碰上这样一个不怕死的上级,不知道是下属们的悲还是喜?经过刘的一番冼脑,全军上下没有人再敢提撤军两字。

    不过刘也不是打了胜仗就盲目乐观,他也知道兀术才是自己一生之中的真正的对手,为了要击败兀术,必须拿出十分之十二的能量,首先必须改变作战策略。

    空城计是不能再用了,于是他又使出了一招迷惑计,派一名死士假装被兀术捉住,然后故意把刘事先关照好的虚假情况透露给兀术,目的便是迷惑兀术,使兀术产生麻痹轻敌的思想,只要对手犯错误,刘就有取胜的机会。

    因此,曹成便担任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任务,不过这位仁兄的演技还不错,不但骗过了兀术锐利的眼光,并且由于自己的窝囊无能,还被一向敬重英雄的兀术当一个屁给放了。

    如果兀术不是头脑发昏,应该能查觉到刘的迷惑计,可惜他已经出离愤怒了,也不可能去认真分析曹成的真实谎言。

    第二天,兀术率领十万大军向顺昌城进发,刘同志果然在颖河上面搭建了五座浮桥,这点就连兀术也大为惊讶,甚至有些金国将领天真的认为刘同志要么是准备投降金国,要么是脑子被烧坏了。

    当然刘同志既非要投降,也没有烧坏脑子,这又是刘的第二个计策,投毒计。

    在得知兀术准备第二天渡河攻城时,刘连夜派人在颖河上面搭建了五座浮桥,同时在浮桥附近的水域和两岸的草地上大量投毒,为了防止计策被金国查觉,刘还向所有的部下将士发出了死命令,任何人不得饮用颖河之水,否则杀全家。

    兀术当然无法得知刘的计策,既然人家帮我们连桥都搭好了,那就不要客气了,大家过河吧。

    在过河的过程中,金国的许多士兵和马匹自然要不可避免地要饮用颖河之水。最后,灾难发生了,大量的金国士兵和马匹出现了中毒现象。

    这下金国军队可倒霉了,本来就人困马乏,但又不敢饮用颖河的水,搞得全军力疲气索、叫苦不迭。

    这正是刘等待的最佳时机,乘金国军队阵脚大乱之际,刘派出数千长斧队杀出城门,冲入金国大军之中。

    金国军队大败而逃,兀术拔营北逃,金国的伤亡数以万计。

    兀术这回总算是领教到了刘的厉害,先是被一名无名小将戏耍,后又被遭受刘的暗算,不过还算好,兀术本人没有中毒,但整个军队的士气变得非常低落。

    为了鼓舞全军的士气,兀术准备使出他的两个杀手锏来对付刘,一个是“铁浮图”,另一个是拐子马。

    相信,如果比较喜欢看岳家将故事的朋友对这两样东西会非常熟悉和感兴趣。

    “铁浮图”又名铁塔兵,其实就是身披两层铁甲的金国步兵,这些铁甲兵头戴铁兜牟,周匝缀长檐,以三人为一组,用皮索相连,后面安装拒陆马,也就是阻挡士兵后退的障碍物。

    行军作战时,这三个铁甲兵必须同时前进,而无法后退,士兵前进一步,拒陆马也跟着前进一步,一人战死,其余两人不受影响,继续前进,

    也就是说你要击败一个铁浮图,你就必须杀死铁浮图中的所有三个铁甲兵。

    而关于“拐子马”的解释则有多个版本,最常见的一种版本是这样解释的:拐子马是三匹战马索在一起作战,进则同进、退则同退,一马死,两马继续前进。

    但我要说这个版本存在着很多疑点,首先各匹战马的耐力和速度都不同,你要求三匹战马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是不太实现的,可能会导致其中的好马被劣马所牵连,而同样三位骑手的能力也有好坏,好骑手也可能被差骑手所拖累。

    因此,这种版本的拐子马很可能是当时南宋百姓们的误传。

    真实的“拐子马”是什么呢?其实我本人也不是很清楚,一种比较可靠的版本是这样解释的:“拐子马”其实就是金国骑兵军团所组成的一种冲锋阵形,将金国的精锐骑兵布置在左右两翼进行冲锋。

    “铁浮图”和“拐子马”是兀术这几年来精心培养的两支金国的特种部队,为了保持部队的绝对忠诚性,兀术还要求其中所有的士兵都必须由女真族人来担任。

    平时作战,兀术会都带着这两支特种部队,但一般情况下不会出战,如果碰到战事极其不利,或者城池无法攻克时,兀术便会派出这两支特种部队进行作战。

    到目前为止,“铁浮图”和“拐子马“这两支特种部队还没有打过败仗,顺昌城你有你的杀手锏、我有我的降龙棒,刘面对兀术的特种部队,毫无威惧,因为将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刘和顺昌城能经受的起这次巨大的考验吗?

    你有你的杀手锏,我有我的降龙棒,面对来势汹汹的“铁浮图”和“拐子马”,刘毫无威惧,因为他早有破敌之策。

    其实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早在仙人关大战时便已经使用,只不过当时兀术所培养的特种部队还在初期阶段,充其量也只是小规模的特种兵,何况在仙人关一带的崇山峻岭中间这种特种部队根本无从发挥自己的特长。

    而南宋的军事统帅们却早研究出了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的好办法,那就是采用长枪和大斧作兵器,长枪主要用来挑开铁浮图的铁兜牟,而大斧则用来砍铁甲兵的头部和拐子马的马腿

    但是这种对付“铁浮图”和“拐子马”的战术到目前为止还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至于是否能有效的对付这两种特种兵,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而刘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南宋将领。

    铁浮图和拐子马由兀术和他的心腹爱将韩常各自率领一部,临近大战前夕,有人向刘建议攻击金国的薄弱环节,向韩常的部队发起攻击。

    可刘同志却偏不按常理出牌,因为他打起仗来爱玩命、冒险,他的理由是韩常的部队战斗力实在太差,即使被击败了也不能挫动整个金国部队的锐气。

    而兀术所率领的部队才是整个金国的精锐之师,要打就找厉害的打,一次性搞定兀术。

    可能大家都认为刘疯了,别人是专拣软柿子捏,他是自找硬骨头碰。

    不过这才是真正的刘,因为对手是金国的头号猛将兀术,只有不按常规出牌才有打赢的可能。

    兀术来到顺昌城后的第四天,金国的特种部队开始发起对顺昌城的破坏性进攻,首先上场的是兀术的三千铁浮图,这三千铁浮图几乎是兀术特种兵的一半老本,这次倾巢出动也表达了兀术对顺昌城志在必得的决心。

    刘自己不会害怕什么三人一组的铁塔兵,对付铁浮图正好可以试验一下长枪队和大斧队的威力,于是刘命令手下的五千长枪队和大斧队出城迎敌,目标就是铁浮图。

    双方在顺昌城下展开生死激战,对于铁浮图中的铁甲兵来说,反正上了战场就无法后退了,那就只有向前冲锋一条路可走,运气好点还能活着,运气不好也只有抛尸沙场,所以这支没有退路的特种部队为了求得生存,他们的战斗力会变得相当惊人。

    不会那只是对胆小鬼而言,碰上了刘的长枪队和大斧队,“铁浮图”也只有变成“死浮图”,南宋部队按照刘的战术,合理利用长枪和大斧的作用,很快便消灭了这支号称天下无敌的“铁浮图”。

    兀术看到自己十几年的心血居然在一天之间化为了乌有,内心的伤痛是无法形容的,不过铁浮图的失利更加加深了对他对刘的仇恨,他决定派出第二支特种部队“拐子马”继续对抗刘。

    不过拐子马的战斗力似乎还不如铁浮图,金国的骑兵部队也无法抵挡住长枪队和大斧队的威力,很快也败下阵来。

    兀术所倚重的两支特种部队被刘的五千普通部队打得一败涂地,铁浮图和拐子马的伤亡率居然高达百分之八十左右。

    不过虽然战局对金国极其不利,但兀术并不打算就此放弃对顺昌城的进攻,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在顺昌城下被刘羞辱了一番,如果不能拿下顺昌城,对他这个堂堂金国的兵马都元帅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耻辱。

    于是,兀术移营城西,命令全军士兵在城外深挖战壕,准备作好长期围困顺昌城的打算。

    但兀术的运气非常不好,刚刚挖好战壕,老天爷却下起了*,整个战壕全部被水淹没,就连金国的大营都全部浸泡在水中。

    非但天气不帮忙,就连刘也乘机落井下石,以逸待劳的刘乘机多次出兵偷袭金营,搞得兀术疲惫不堪,全军也毫无斗志。

    而同时和他一同出兵的另外几路大军方面也传来了非常不好的消息:

    西路军撒离喝在凤翔一带受到吴的阻击,几乎寸步难行;

    左路军聂儿孛堇在淮阳军一带被老对手韩世忠击败;

    右路军李成在攻占洛阳后便遭遇了“老朋友”岳飞,京西一带得而复失。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兀术再坚持围攻顺昌城的话,整个金国十万大军的前途将变得非常可怕。

    因为,岳飞和韩世忠的部队在接到顺昌城的求援后,正在派兵向顺昌一带靠拢,如果兀术不及时撤兵的话,很有可能被岳飞、韩世忠和刘来个三面埋伏包饺子。

    因此,兀术是顾不得向刘讨回脸面了,六月二十二,在对顺昌城发起进攻六天后,兀率领着十万多疲惫之师返回汴京,顺昌城战役终于划上了一个句号。

    顺昌战役是一次非常典型的防御守城战役。

    顺昌城的军民在南宋名将刘的指挥下,军民同心、齐心协力,利用金国军队远来兵疲、难耐酷暑、不习夜战的弱点,发挥了自身以逸待劳,以攻为守,以长击短的优势,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击溃了当时号称金国实力最强的精锐部队,阻止了金国军队向淮河流域的纵深进军。

    而金国方面经历了顺昌战役后,全军伤亡惨重,就连兀术赖以骄傲的铁浮图和拐子马也损伤过半,部队的士气遭受了沉重的打击,金国对淮河流域的进攻就此停止,甚至很多金国将士都产生了北归燕京的想法

    这可以从当时在金国的南宋使者洪皓给赵构的密奏中可以看出,“顺昌之役,敌震惧丧魄,燕之珍宝悉取而北,意欲捐燕以南弃之。”

    战后兀术为了发泄心中的愤怒,居然对所有参战军官,只要官职在韩常以下的,都进行了惩罚性的处罚,可见兀术对这次失利是多么的痛心疾首。

    对于顺昌战役中的头号英雄南宋名将刘,相比他的战友岳飞、韩世忠而言,历史却未给予他应有的荣誉,如果现在你随意提起刘这个名字,更多年青人的第一反应便是《三国演义》中刘表的儿子刘琦。

    更多的人对刘的事迹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不少人至今仍保留着这样的错误历史观点:兀术的“铁浮图”和“拐子马”是被岳飞第一次击败的。

    在顺昌城下遭受沉重打击的兀术同志并不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南征旅途,经过一番痛定思痛之后,兀术决定改变战略方针,将进攻方向改为河南中西部。

    当然兀术的这一战略转移也不是他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经过对河南一带战局的仔细分析后做出的果断决定。

    河南中西部战场原本是李成和岳飞两位大哥级人物在进行博击,当然这场博击的结果不用我多说了,岳飞同志很快就击败了这位老对手,并乘势收复了京西一带。

    不过岳飞同志和其它的南宋将领还不太一样,从另一方面讲,岳飞对这场战争的目的有着更高的追求。

    其它南宋将领的军事目标或许只是击败金国的南侵,收复陕西、河南的失地,而岳飞同志的最终军事目标却相当的惊人。

    他的军事目标还并不在于简简单单的收复两处失地,而是要彻底将金国军队赶出中原,恢复以前北宋的领土,除此之外还要收复已经丢失了近两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但这还不算最后成功,岳飞同志的最后一个目标便是捣黄龙府迎回北宋的赵桓等皇室成员。

    这不但是岳飞同志的军事目标,也是他必生的雄心壮志,有这样的雄心壮志自然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前提是你必须得到主人的支持。

    汉朝的大将军卫青和霍去病也曾经干过直捣匈奴老窝的壮举,但他们俩位是得到了主人汉武帝刘彻的充分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所以能取得成功。

    但岳飞的处境和卫青、霍去病当年的处境不可同日而语。

    首先是南宋的主人赵构同志的态度就很值得商榷,赵构对岳飞所提出的这种有点脱离实际情况的高谈阔论非常不感冒,先不论岳飞同志是否有能力实现这个远大的目标,就算你成功了,把自己的大哥赵桓同学给接回了临安,那要把我赵构往哪儿搁?难道南宋要同时存在两个皇帝吗?

    赵构的担忧并非没道理,因为就在三百多年后的明朝,同样的故事再次上演,皇帝哥哥被敌人绑架,弟弟当上了皇帝,八年后哥哥被放回了,当起了太上皇,最后太上皇哥哥发动政变,再次夺回了皇位。

    而谁能保证赵桓被接回南宋后,类似的自相残杀不会发生呢?

    其次,当时的匈奴和目前的金国的战斗力不能相提并论,当时的匈奴还处在原始的游牧生活,多半依靠骑兵来对付汉朝,而目前的金国已经入主中原十多年,大部分女真人已经深受汉化,基本习惯了中原地区的生活方式,要想把金国彻底赶回东北,靠岳飞同志一个人基本不可能成功,更不要提什么直捣黄龙府了?

    岳飞同志当时比较实际的目标是依靠几位南宋猛将的配合,大家齐心协力将金国赶出中原,恢复靖康之难前北宋的疆土范围。

    但说到底岳飞同志只是个军人,直懂得带兵打仗,对于政治方面的经验还非常的不成熟。

    早在靖康之难时,作为一名承信郎的岳飞便直接上书给赵构,虽然赵构同志并未太计较他的这种愤青行为,但从内心深处对这个性情耿直的年青人产生了一种无法形容的害怕。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30年),节度使苗傅和刘正彦发生兵变,企图拥立三岁的皇太子赵当皇帝,逼迫赵构退位。

    在这次关键兵变行动中,中兴四大将中有三位,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坚定在站在赵构这一边,坚决反对苗刘的兵变行为,并齐心协力把这次兵变给镇压了,保住了赵构的皇位。

    而此时的岳飞同志却表现出了对政治斗争经验的非常缺乏,在兵变时期岳飞的反应显得非常迟钝,基本上是没有反应。

    赵构同志的政治敏感度是相当强的,你岳飞不吭声,那就等于是默认了苗刘的兵变行为。

    即便岳飞同志关键时刻没有政治立场不坚定,但由于岳飞同志的战斗能力实在是太强,赵构不得不再次重用岳飞,所以岳飞的军事前途是一路高升、飞黄腾达,三十二岁就当上了节度使,这在当时的南宋是绝无仅有。

    这次出兵河南,赵构的意图也很明确,收复陕西、河南两地,稍微惩罚金国一下,见好就收,最好能就此和金国再次达成和平协议。

    但对于热衷于军事进攻的岳飞来说,赵构的意图似乎太保守了,自己目前的军事能力完全可能收复所有失地,甚至包括幽云十六州。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所以岳飞决定擅作主张,改变赵构的出兵意图,但这就为一年后岳飞遭受千古奇冤埋下了深深的伏笔。

    所以岳飞同志开始了自己的伟大复国事业。

    早在五年前,岳飞便派部将梁兴(又名梁小哥)到河北太行山一带联合当地的义军成立了一个叫“梁兴忠义保社”的民间抗金组织,忠义保社常期在太行山一带进游击活动,曾多次击败前来围剿的金国大军,成了岳飞安插在金国后方的一支奇兵。

    这次岳飞誓师北伐,梁小哥的这支奇兵自然要响应岳飞的号召,在金国腹地发起攻击,配合岳飞的北伐。

    其次,岳飞兵分三路从鄂州出发,东路增援顺昌刘,西路增援陕西郭浩,自己率领中路大军直指汴京。

    岳飞的中路大军进军非常顺利,一路攻城拔寨,相继攻克德安府、信阳军、蔡州、郾城(今河南漯河),颖昌(今河南许昌),距离汴京城直有一百多里。

    岳飞将主力部队留在颖昌,分道攻击各州县,自己率领精锐骑兵部队驻守郾城,准备随时对汴京城发起总攻。

    而正在汴京城中面壁思过的兀术同志也很快便察觉到了岳飞的真正意图,既然奈何不了刘,那么就试着击败岳飞,毕竟岳飞也是四大将之一,击败岳飞肯定能够重挫南宋军队的士气。

    因此,兀术在顺昌惨败后的半个月时间内,重新集合了一万五千精锐骑兵部队,其中包括铁浮图和拐子马等特种部队,带着韩常、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猛将,气势汹汹的向岳飞的驻扎地郾城进军,希望能毕其力于一役,彻底击败岳飞的精锐部队。

    天眷三年(公元1140年)七月初八,兀术率领的金国精锐部队同岳家军在郾城以北相遇,双方展开激战,宋金双方的主力部队将第一次在原齐国的领土上展开大规模的战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