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二卷 白山黑水间的真命天子――阿骨打篇 七、辽东攻略

第二卷 白山黑水间的真命天子――阿骨打篇 七、辽东攻略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辽天庆五年十二月,率领着七十万大军的辽国皇帝耶律延禧在离黄龙府不远的护步答岗被阿骨打率领的两万金兵彻底击败。

    耶律延禧的下场是带着仅有的三四百人落荒而逃,所有的辎重物资全部慷慨地捐献给了阿骨打先生。

    但耶律延禧的运气还不坏,至少还有忠心于他的人。

    魏王耶律淳便是其中之一,我们前面谈到副都统耶律章奴由于看不惯耶律延禧的所作所为,在辽金大战前带领部下发动叛乱,目的便是拥护这位耶律淳称帝。

    在向上京进发的路上,耶律章奴听到了辽军在护步答岗被金兵击败的消息,他的反应是冷若冰霜,甚至没有反应。

    他目前所唯一关心的大事是立即进京拥立新皇帝,从事振兴业辽国的“伟大事业”,但他的计划也存在一定的隐患,那就是耶律淳的态度。

    换皇帝不像换衣服、换鞋子那么简单,弄不好是要诛连九族的,所以干这类事情必须非常谨慎小心,而且也不是人人都想当皇帝的,目前这位耶律淳怎么想就很难说。

    为了保险起见,耶律章奴没有冒然进入上京城,而是派了两位得力心腹前去游说耶律淳。

    一位叫萧敌里,另一位叫萧延留,为什么耶律章奴要派他们两人去游说耶律淳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两位都是耶律淳的直系亲属。

    萧敌里是耶律淳的大舅子,而萧延留则是耶律淳的亲外甥,有了这两层关系,耶律章奴是信心百倍,他的振兴辽国的大业即将实现了。

    萧敌里和萧延留自然很顺利地见到了耶律淳,也很顺利地将准备好的演讲稿向耶律淳灌输了一遍。

    接下来他们俩所能做的只有静静地等待耶律淳作最后的决择。

    但耶律淳可不是随便好糊弄的,对于自己大舅子和外甥的一番言论,他是持怀疑态度的。

    因为远在上京的他似毫没有听到有关耶律延禧已经被废掉的消息。

    而且更要命的是他们俩人是来劝自己称帝的,皇帝这个职业可不是好玩的,自己的侄孙耶律延禧已经被金国的酋长阿骨打搞的焦头烂额,即使耶律延禧真的被辽国将士废掉了,自己有必要去接这个烂摊子吗?

    耶律淳的反应是犹豫不决,即没答应,也没反对。

    萧敌里和萧延留的反应是非常着急,恨不得耶律淳马上同意,立即登基称帝。

    但犹豫不决终归是坏事,耶律淳的犹豫不决改变了他的命运,改变了萧敌里和萧延留的命运,自然也改变了辽国的命运。

    因为就在耶律淳犹豫不决之际,耶律延禧的使者及时赶到了耶律淳府中。

    于是一切真相大白,耶律淳对于耶律章奴的叛乱是深恶痛绝,自然萧敌里和萧延留也逃脱不了干系。

    为了表示对耶律延禧的忠心,耶律淳痛下杀手,将两位亲戚的人头作为见面礼送给了耶律延禧。

    可怜萧敌里和萧延留还未完成“光荣的使命”,就被自己的亲人大义灭亲,成了耶律章奴叛乱的第一批牺牲品。

    既然耶律淳根本无心当皇帝,那么耶律章奴的计划就完全泡汤了,恼羞成怒的耶律章奴率领着手下的一帮亡命之徒开始了对上京附近的烧杀掠夺。

    从严格意义中讲此时的耶律章奴和他的手下已经不再是辽军了,而是一群无恶不作的强盗。

    振兴辽国的伟大理想就此经全部破灭,耶律章奴已经处于众叛亲离的地步,保住性命成了他的唯一选择。

    但就在此时,辽东地区的渤海人发动了大规模的起义,又给了耶律章奴可乘之机,他乘机又勾结部分渤海盗贼,继续在上京一带作乱。

    但耶律章奴的叛乱终究不得人心,而他所纠集的渤海盗贼毕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

    对付这帮家伙,耶律延禧还是绰绰有余的,三个月后,耶律章奴的强盗军团在上京北被依附于辽国的顺国女真人击败。

    此时的耶律章奴已经彻底地走投无路了,只好灰溜溜地扮成使者准备去投靠老对手阿骨打。

    但运气不好,走到半路,被辽国的巡逻兵抓获,只接送到了耶律延禧跟前。

    耶律延禧对于叛乱者的处置是杀一儆百,决不手软,耶律章奴就此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

    耶律延禧总算解决了自己的一块心病,但辽东地区渤海人的起义又使他寝食不安。

    而说起辽东渤海人的起义,起因还在于辽国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留守萧保先。

    这位仁兄自从当上了东京留守后,只知道横征暴敛、欺负百姓,尤其是对待东京的渤海人更是变本加厉。

    而辽东地区尤其是东京本来就是渤海人的密集居住区,这位仁兄在少数民族聚集区大搞民族歧视政策,自然引起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抗,于是悲剧发生了。

    就在护步答岗战役结束不到一个月,也就是辽国天庆六年的第一个春节刚刚过去不久,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东京城内留守府门口来了十几个不明身份的少年。

    这几个少年的统一特征是满嘴酒气、手特利刃,其中一个少年急匆匆的敲开了留守府的大门,并谎称“东京城内发生兵变,请留守大人作好应对措施。”

    一向在东京城内作威作福惯了的萧保先闻听此言是大为恼怒,试想谁敢在他眼皮底下捣乱,于是这位仁兄就只身一人来到府门外查看究竟。

    但很可惜,刚走出府门外,萧保先便被这伙愤青连捅数刀,怀恨而亡。

    东京城内的最高领导人就这样被一伙愤青给杀死了,这简单是对东京城内辽国将士的一种污辱。

    凶手是谁,不得而知,因为这帮愤青杀人后居然能全身而退,不得不说是个奇迹,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帮愤青全部都是渤海人。

    东京的地位在当时的辽国相当重要,当时的辽国共有五京,上京临潢府也就是辽国的首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附近),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南京幽州(今北京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

    每京都是辽国在各个地区的军事政治文化中心,因此东京府留守被杀对辽国来说绝对是件大事。

    然而东京留守被暗杀的消息传到上京后,刚刚在护步答岗吃了败仗的耶律延禧反应是十分漠然,他似乎已经对这类事件习以为常了。

    他眼下最关注的是如何解决耶律章奴的叛乱,对于东京府的高官被杀事件,耶律延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仅仅是委任东京府的户部使渤海人大公鼎去处理东京事件。

    此时的东京府已经一片混乱,萧保先的被杀已经使整个东京城内群龙无首,长期受契丹人欺辱的渤海人似乎要将几十年来的怨气统一爆发出来。

    整个东京城内渤海人与契丹人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东京府陷入了即将失控的局面。

    渤海人大公鼎的出现及时挽救了东京府的命运,他和副留守高清明集合了城内的奚族、汉族士兵一千多人,实行全城禁严,对敢于聚众闹事的渤海人坚决予以镇压,东京府的局面一度得到了控制。

    但好景不长,东京府的局面再一次恶化,渤海人爆发了更大规模的起义,而且这次起义的爆发使辽国彻底丢失了对东京府的控制权。

    “乱世出英雄,”这句话永远正确,时逢东京的乱世,渤海人的英雄终于姗姗来迟了。

    我们前面提到了在一年前的饶州曾经爆发过渤海人古欲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在渤海人心中却留下了反辽的火种,每个渤海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为自己的民族的自由而战斗。

    现在东京府的高官被杀事件给他们带来了天赐良机,渤海人是绝对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

    但凡事都要有人带头,这次带头的居然是一名东京府的青年裨将,名叫高永昌,这位小伙子兄虽然是辽国的将军,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没忘记自己同时还是个渤海人。

    乘着东京府一片混乱之际,高永昌率领自己手下的渤海士兵们发动了第二次反辽起义,整个东京府变成了渤海人的天下,辽国将士们为了保命,纷纷逃出城外。

    新任留守大公鼎和副留守高清明以为已经完全控制了东京府的局面,没想到军队内部出了问题,俩我猝不及防,只好溜之大吉。

    高永昌的起后时机掌握的非常好,在一夜之间就攻占了整个东京府,渤海人的第二次起义似乎非常顺利。

    联想到高永昌起兵反辽计划实施的如此顺利,我们不妨对萧保先的死因进行大胆的猜测,难道高永昌事现知道暗杀事件的发生吗?

    我来大胆的说一句,很有可能这几位搞暗杀的愤青就是受这位高先生指使而去的。

    以上只是我的个人猜测,反正萧保先已经死了,高永昌也顺利的占据了东京府,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确定下一步的军事和政治目标。

    高永昌年纪很轻,作战勇敢,同时野心勃勃,金国阿骨打的成功给他上竖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那就是他要成为渤海的“阿骨打”建立新的渤海国。

    但高永昌年纪青,他没有阿骨打的耐性好,因此在起兵反辽占据东京不到一个月,他便开始正式称帝了,建国为大渤海国,改元隆基。

    高永昌的渤海国成了辽东地区的一支亲生力量,同阿骨的金国和耶律延禧的辽国在东北地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但如何处理和北方的金国及西方的辽国之间的关系,成了摆在高永昌面前的棘手问题。

    同辽国的关系自从东京起兵,就注定不可能再有和好的机会了,即使他想和好,耶律延禧也不会同意的,眼下只有与北方国势正强的金国结盟共同抗辽,才能保住自己的国家和皇位。

    高永昌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那就是联金抗辽。

    渤海国建国的消息同时传到了金国和辽国,两位最高领导人的反应截然不同。

    阿骨打的反应是非常高兴,在他看来东京府的这场闹剧最终的受益者只会是自己金国,东京府早晚也会变成金国的囊中之物。

    而耶律延禧的反应是非常痛苦,本来就流年不顺的他又能碰到了新问题,眼前有三个人和他过不去,第一个便是阿骨打,第二个是叛徒耶律章奴,而高永昌成了第三个。

    但耶律延禧的高傲性格又驱使他要对这三个家伙做出回应。

    阿骨打是再也惹不起了,这个大哥不来骚扰自己已经算是阿弥陀佛了,而耶律章奴这个叛徒虽然可恶,但也成不了气候,早晚都要被自己收拾。

    因此目前唯一需要重点进行对付的还那帮可恶的渤海人,于是耶律延禧在春节后不久,又开始动武了。

    这次出征他又要搞轮换制了,上次护步答岗兵败后,萧奉先再次被罢免,“替补前锋”文人宰相张琳再次被派出场。

    这位张老先生经过上次同金兵的作战后,已经吓破胆了,再也不敢上战场了,别说当主将了,但耶律延禧用来用去好象就萧奉先和张琳两个废物可用,不是张、就是萧,估计连萧奉先和张琳自己都不想干了。

    为了打消张宰相的顾虑,耶委延禧不得不又派了魏王耶律淳征讨渤海人的主帅,而张琳担任副帅。

    魏王耶律淳在耶律章奴叛乱事件中的表现非常忠心,已经完全取得了耶律延禧的信任,因此便派自己的这位堂叔亲自出征,以希望取得满意的成绩。

    说起这位魏王耶律淳,在辽国皇室成员中也算是个人才吧,更关键的是他对耶律延禧比较忠心,因此便成了此时耶律延禧最信任的人之一。

    于是,耶律淳和张琳带着两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东京城进发。

    而此时的高永昌在干什么呢?这位仁兄乘着耶律延禧反应迟钝的瞬间,已经带领着他的渤海人民在辽东地区如秋风扫落叶般席卷了整个辽河流域。

    辽河两岸的渤海人民纷纷响应高永昌的军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高永昌便攻占了辽东五十多个州,仅剩沈州还未攻下。

    但辽国出兵的消息还是使高永昌感到了情况的不妙,自己的渤海军虽然士气很高涨,但毕竟不是正规军队,只是一帮农民临时拼凑起来的,一旦碰上辽国的正规军,输赢就很难预料。

    为了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高永昌决定提前实施自己的“联金抗辽”计划。

    因此他立即派使者挞不也向金国请求援军。

    接到渤海国派遣使者求救的消息后,阿骨打狡猾地笑了,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辽国就是螳螂、渤海国就是蝉,现在螳螂要捕蝉,而这只蝉却向黄鹊不定期求救。

    看来阿骨打的东京攻略计划已经成功了一半,于是阿骨打决定出兵辽东帮助高永昌,但要他出兵是需要报酬的,阿骨打的报酬便是要求高永昌削去帝位,带领渤海人归顺大金国。

    因此阿骨打派遣自己的亲信胡沙补,也就是在宁江州战役中,去宁江州成功打探消息的那位仁兄,和挞不也一起前去传达阿骨打的意思。

    心高气傲的高永昌哪里肯答应阿骨打的要求,自己造反无非就是要建立自己的国家,如果要归顺阿骨打的金国,那么这一个多月来的努力不是全白废了吗?

    高永昌不是傻瓜,他可不想为阿骨打做嫁衣裳,因此他非但拒绝了阿骨打的要求,反而要阿骨打释放金国境内的渤海俘虏。

    以我的观点看,高永昌的这一做法非常冲动和愚蠢,即使他不想真心归顺阿骨打,他也可以利用金国的力量去牵制辽国,没必要去激怒强大的金国。

    高永昌要为他一时的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

    但阿骨打似乎对渤海人的态度一直很友好,毕竟渤海人同女真人都是同一个祖先,都是人,虽然高永昌这个毛头小子很狂妄自大,阿骨打并没有生气

    在阿骨打看来,自己最大的敌人应该是耶律延禧,像高永昌这种人其实也是劳苦大众,能争取的尽量争取。

    于是阿骨打派遣胡沙补和宁江州的辽国俘虏大药师奴再次出使渤海国,内容还是劝说高永昌,只要能归顺大金国,可以给予高永昌王公的爵位。

    机会再次摆在了高永昌面前,然后高永昌再次错过了联合金国的好机会,他的回答还是“不”。

    这下可彻底激怒了阿骨打,阿骨打决定开始实施他的“东京攻略”,派遣大军进攻沈州,先打辽国、后打渤海,终极目标“东京”。

    而高永昌这位倔强的渤海青年皇帝终将为自己的草率和冲动付出代价,他的“联金抗辽”的计划由于自己的冲动和愚蠢而未能实施。

    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辽国和金国的两面夹击,大渤海国的命运又将何去何从呢?

    辽天庆六年、金收国二年、大渤海国隆基元年四月,阿骨打发动了他的东京攻略计划:攻占沈州、击退耶律淳、消灭高永昌、占领整个辽东。

    出征的主将翰鲁是阿骨打伯父劾者的三儿子,也就是国相撒改的弟弟。

    这位仁兄的作战记录要追溯到乌雅束在位期间,在同高丽的几次战斗中,翰鲁的筑城防守表现相当出色。

    但在反辽战斗中,目前为止还没有太多的表现机会,现在机会来了,翰鲁先生是摩拳擦掌,恨不得一口同时吞了辽国和渤海国。

    沈州城下,高永昌的渤海军与耶律淳的辽军正在激战之中,正当双方斗的精疲力尽时,翰鲁的女真生力军加入了战斗。

    结果可想而知,高永昌的渤海军率先撤离战斗,耶律淳是头一次同女真人交战,虽然他很努力、也很勇敢,但事实证明此时辽兵的战斗力已经江河日下,跟本无法同女真人进行对抗。

    失望之余,耶律淳带着残兵败将逃离了战场,而张老先生则乘机躲进了沈州城内。

    翰鲁的主要目标是沈州城,因此,他暂时放过了耶律淳,乘胜攻打沈州城。

    沈州城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防守早已难以支撑,不到五天城门便告失守。

    而张老先生运气不错,乘乱又逃出了沈州,直奔上京。

    沈州战役,辽国和渤海国两败俱伤,阿骨打的金国成了最终的受益者。

    耶律延禧是恼羞成怒,直接罢免了张琳的职务,但对自己的皇叔祖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因此命令耶律淳率领残部在辽东地区就地招兵,继续与金兵对抗。

    大渤海国的新皇帝高永昌得知沈州被攻破的消息后,是惊魂未定,他知道阿骨打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东京府。

    为了保住大渤海国和自己的皇位,他只好采用缓兵之计,假装向翰鲁投降,伺机再进行反攻。

    于是他派了自己的亲信铎刺带着金印和银牌到翰鲁营中求和,答应阿骨打以前的要求,愿意削去帝位,做个藩王。

    听到高永昌使者的求和意图后,翰鲁非常高兴,毕竟战争是要死人的,能兵不血刃避免一场战争,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总之翰鲁先生完全相信了高永昌的投降,并且还派了上次去过的使者胡沙补再次前往东京府商谈投降事宜,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错误的决定,直接导致了胡沙补的悲惨结局。

    胡沙补也出发去了东京府,一切似乎都在翰鲁的掌握之中,只要高永昌顺利地交出东京府,这次南征可以说是圆满成功。

    但凡事都有意外,一个人的出现打破了翰鲁的美梦,同时也改变了渤海国和的命运。

    这个人叫高祯,也是个渤海人,在沈州被攻克后数天,他做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那就是离开东京府,投靠翰鲁。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本人是个孝子,而他母亲此时正在沈州城内,为了老母亲的安全,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但在接见翰鲁的同时,他还顺便多说了一句话,但就这是这句话,要了高永昌和整个渤海国的命。

    他对翰鲁说高永昌并非真心投降,他是假投降。

    我们无法猜测为什么高祯要对翰鲁说这番话,因为他本身也是个渤海人,这句话可能会给刚刚建立不久的大渤海国带来灭顶之灾。

    我想原因无非是两个,其一,高祯初来乍到,总想在新主子表现一番,立个大功,因此将高永昌的真实意图透露给了翰鲁;其二、高祯本身就对高永昌心怀不满,借这个机会乘机报复。

    不管高祯是出于哪种目的,他已经做了件可能改变当时历史的大事。

    翰鲁的第一反应是愤怒,第二反应是立即下令全军出发,进攻东京府。

    我估计当时翰鲁的情绪已经失控了,他容不得高永昌这种小丑来欺骗他,他必须要让高永昌尝尝胆敢欺骗大金国将军的滋味。

    可惜,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金国的使者胡沙补还在高永昌手里,他的这一举动很可能会要了胡沙补的命。

    但翰鲁已经出离愤怒了,为了急于教训高永昌,他可能真的把胡沙补给忘了。

    得知翰鲁大兵进攻东京府的消息后,高永昌已经彻底崩溃了,他深知自己同金国的之间的关系已经彻底破碎了,现在只有与金国决一死战才是唯一生路。

    但决战前他还要做一件事,那就是拿城中的金国使者胡沙补开刀祭旗。

    胡沙补,与阿骨打同为完颜部人,三十五岁时才从军,一直跟随在阿骨打身边出生入死,是阿骨打比较信任的心腹之一。

    宁江州打探军情一举成功,使阿骨打对他更加刮目相看,几次重要的出使都离不开他的身影,但他万万没想到这次出使渤海,东京府竟成了自己的葬生之地。

    临死前胡沙补临危不惧、面不改色,破口大骂高永昌道:“汝叛君逆天,今日杀我,明日及汝矣。”

    高永昌可能不知道胡沙补和阿骨打的关系,在他眼里,胡沙补只不过是个小小的使者,杀了又能怎样?

    因此,高永昌又做了件非常错误的事,导致了他最终的悲惨结局。

    胡沙补被高永昌杀害了,所使用的方式很残忍,是肢解,年亡五十九岁。

    而对于胡沙补其人,金国史书上是给予高度评价的,史书上称其为金国建立以来为国捐躯之第一人,后来阿骨打追封他为遥镇节度使。

    胡沙补死后不到两天,翰鲁的大军便来到了东京城下。

    自知已无退路的高永昌只得硬着头皮带兵出战。

    渤海人的战斗力比契丹人强不了多少,再加上高永昌称帝以来种种措施很不得人心,因此面对强大的女真勇士们,渤海人的结局只能是大败。

    高永昌率领手下的五千残兵败将逃往了长松岛。

    面对群龙无首的东京城,阿骨打有自己的处理方式,在他看来,虽然是渤海人杀害了他的好兄弟胡沙补,但罪魁祸首是高永昌,和其它渤海人无关。

    于是阿骨打再一次打出了“渤海、女真本是一家人的劝降口号”。

    看来劝降的效果很明显,大家不想陪着高永昌这个笨蛋一起送死,于是东京城内的渤海人在恩胜奴、仙哥的带领下出城投降,顺便还把高永昌的妻儿老小一起送给了翰鲁。

    东京城能顺利攻下,其实最大的功臣还是阿骨打本人,因为在阿骨打刚起兵攻打宁江州时,他就曾经释放了大量宁江州城中的渤海人。

    而很巧的是这次献城投降的恩胜奴和仙哥正是其中的两位渤海人,在他们看来,跟着阿骨打混应该比跟着高永昌更有前途。

    所以说阿骨打不是一般的厉害吧,居然提前在东京城内埋下了自己的“棋子”。

    虽然东京城攻下了,但凶手高永昌还没抓住,阿骨打不甘心,他一定要抓住高永昌为胡沙补,一声令下,翰鲁率领大军直扑高永昌的最后据点---长松岛。

    长松岛内的高永昌此时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估计这时再谈投降也不可能了,高永昌可能正在后悔为什么当初没有接受阿骨打的要求,但世上没有后悔的药可吃。

    正当高永昌绝望之际,他的手下挞不也又给了他致命一击,挞不也不想成为高永昌的陪葬品,于是他便将高永昌作为见面礼献给了翰鲁。

    大渤海国就这样结束了它仅仅五个月的国运,曾经在辽东地区叱咤风云的青年高永昌也结束了他短短五个月的帝王生涯。

    渤海人试图第二次建国的奴力终告失败,从此以后,渤海人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再也无法重现昔日的辉煌。

    而他们的本家女真人却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强盛,并最终建立了伟大的帝国。

    高永昌已经完蛋了,渤海国也灰飞烟灭了,金国占领了东京府的大部分地区,阿骨打利用渤海人的起兵事件,发动的“辽东攻略”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但事情还没完,辽东地区还有个不服气的挑战者,那就是沈州城下的败将耶律淳,这位仁兄在沈州大败后,反而更加得到了耶律延禧的信任。

    为了报答耶律延禧的信任,同时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耶律居然还赖在沈州附近不走,但你手里没兵,光棍司令一个怎么去打仗呢?

    耶律淳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就地征兵,老百姓当兵无非就是挣钱混口饭吃,而耶律淳最不缺的就是钱。

    于是这位光棍司令就在沈州附近的农村里张贴了征兵广告,但他征兵还有个特殊要求,那就是必须仇恨女真人,因此他把自己所征的兵称为“怨军”。

    你还别说,耶律淳有这一招还真管用,主要原因是由于辽东地区连年战乱,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成为流盲,一看有人管饭吃,还每月发钱,这样的好事谁不想干?

    至于他们是否真的怨恨女真人?天知道?耶律淳也不知道,因为他的目的只是想利用这支军队去打败不可一世的女真人,收复东京府。

    征兵结束,耶律淳征得了两万多流盲,并把他们编成了八个营,分为前宜营、后宜营、前锦营、后锦营、乾营、显营、乾显大营、岩州营,共有两万八千多人。

    而且耶律淳对于这支怨军是寄予了厚望,并且他对怨军能战胜女真人也充满了自信。

    耶律淳的自信是有理由的,因为这支军队的组成成分大多数是辽东地区的无业青年,虽然未曾经经历过战斗,但是一支很有潜力的军队。

    首先,怨军士兵没有同女真人交过手,所以也就没有女真人恐惧症,不像辽国士兵看见女真人就想跑。

    其次,怨军大部分都是年青人,身体强壮,只要自己稍加训练,就是支虎狼之师。

    所以耶律淳深信自己新手建立的怨军一定能够战胜女真士兵。

    在组建怨军的同时,耶律淳也提拔了一批具备一定军事素质的士兵作为怨军的统帅,其中有一位名叫郭药师。

    耶律淳的眼光不错,郭药师确实是个人才,而且以后他的知名度将大大超过他的“伯乐”耶律淳,并且将在以后辽、金、宋的三国对垒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怨军正式成立了,耶律淳满怀信心地带着自己新手组建的军队向沈州出发,目的便是夺回被翰鲁占领的土地。

    某些时候,希望往往是美好的,但要实现就很困难,耶律淳就碰到了这样的难题,实事求是的说,怨军的战斗力确实要比契丹人强,但在人数占优势的女真人面前就显得不堪一击了。

    但我们的耶律淳毫不气馁,继续向翰鲁的军队发动攻击。

    这次耶律淳更绝,甚至动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到幽州附近招集了一批当地的民兵编入了怨军。

    但耶律淳似乎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对怨军的爱国主义教育,你拼命地扩张人马,但怨军中很多士兵都不是契丹人,骨子里是没有忠君爱国的思想的,如果不是为了混口饭吃,谁愿意为耶律淳卖命呢?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一旦耶律淳不能满足怨军士兵的正常生活需要,怨军们就会产生不满,可惜耶律淳未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导致怨军内部的哗变。

    辽天庆七年的冬天,有两个营的怨军士兵由于未能拿到冬天的御寒冬衣,便心生不满,两营的首领罗青便带领手下的怨军士兵脱离耶律淳的控制,举起了反抗辽国的大旗。

    看来耶律淳在征兵时忘了进行对士兵们的思想教育,才导致了内乱的产生。

    关键时候,郭药师挺身而出,果断的杀死了哗变的首脑人物罗青,及时控制了局面。

    但嗅觉灵敏的阿骨打可不会放过这种好机会,金兵在翰鲁部将翰鲁古、完颜娄室、婆卢火的率领下向怨军的老巢徽州发动了猛烈的攻击。

    怨军经过这样一番折腾后,整个军队士气大落,战斗力锐减,在金国骑兵的冲击下是溃不成军。

    但耶律淳注定了是这种倔强的性格,在徽州大败后,他仍然不服输,带着手下的怨军士兵们退守到了显州的蒺藜山(今辽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北)。

    蒺藜山这个地方从防守上讲,可以遏制金国进攻辽国的中京和上京,从进攻上讲,可以随意攻击沈州和东京,耶律淳选择了这样栏一个地方作为固定辽东的最后据点,也显示了他想同金国进行最后一博的决心。

    但金国的将领如翰鲁和完颜娄室等人是很善于痛打落水狗的,还没等耶律淳喘过气来,他们已经兵临城下了。

    危难时刻,又是郭药师站了出来,自告奋勇率领怨军去偷袭敌军。

    耶律淳对自己提拔的这位将领是相当的满意,不但镇压了士兵的叛乱,还主动要求去攻击敌军,这在当时的辽国将领实属少见。

    初出茅庐的郭药师并不是不知道女真人的厉害,但身逢乱世,只有勇于博击,才能出人投地,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但很可惜,郭药师的偷袭行动很不成功,基本上是失败了。

    虽然损失不大,但对于急需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的怨军来说却是个沉重的打击,但却把翰鲁古和完颜娄室等人给激怒了。

    翰鲁古和完颜娄室对蒺藜山上惊魂未定的怨军发动了总攻,怨军们已经毫无斗志,纷纷仓惶逃命。

    蒺藜山的战败,标志着辽国在辽东地区最后一个据点的失守,从此以后,整个辽东地区已经成为金国的领土,辽国的势力再也无法踏上辽东的土地。

    耶律淳的怨军在辽东战败的消息传到了上京城内,耶律延禧听后半天没有任何反应,然后他突然对大臣们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语。

    “如果女真必来,我有日行三百五十里的快马,又与宋朝为兄弟,夏国为舅甥,都还可以去,也不失一生富贵!”

    敌人还没打来,就先想着如何逃跑,我们的耶律延禧先生真的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句话也是出自耶律延禧的肺腑之言,他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辽国的最终命运。

    而辽国的将士们在这样一位“英明”皇帝领导下,都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辽国的悲惨命运已经不可避免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