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乐与刀光 8、师徒别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戏班子说散散了,离开的除了几个临时梆子手、锣鼓手,便就是老王头和彩珠了。
从一开始,老王头在这个戏班子里就多余的,因他不会唱戏,也不会敲梆鼓,当年乞讨的路上,周师傅看他孤苦零丁,又一直跟着班社,走哪跟哪,便收留了他,管个杂务,收拾戏箱行头,早晚给大家买粮做饭,搁现就是后勤了。后来他又带了一个彩珠来。
说起来,人除了穿衣吃饭,活在世上就是一张脸,文化人说的所谓尊严。曾经老王头在戏班里虽不会唱戏,也颇得大家尊重的,因了他的老实本分,勤勤恳恳。无论到哪一处,第一个放挑子干活的是他,煞戏之后,收拾杂务,最后一个躺下的还是他,虽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累活,不过打扫卫生,搬放戏箱,整理行头,活是零碎的,永远也干不完,然后便是采买做饭。总之,什么时候见着他,都是不闲着,给人的感觉,他才是班子里的主要人物,大忙人。
彩珠是他家内侄女的孩子,喊他外姥爷的,小妮子两只眼忽灵灵的,就是学戏不开窍。当初老王头带了她来,一来有心收养她,一个孤女,跟着奶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便领了来,对师傅说:不求有啥出息,但求给碗饭吃。这二来呢?当年的戏班大都一家一户,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师傅徒弟,金兰结拜,一拉一串,江湖气极重的。他老王就只一个人,一个人的感觉孤单的,这孤单如不身临其境,外人是丝毫感觉不到。玉春与得弟那是不用说,戏是二人的命,一说起戏来,张口就来,忘乎所以。虽然这老王头闲下来也看戏,却是戏里的情节一点记不住,况且那么多的戏,那么多的角,哪里记得住?这便是看戏的与唱戏的不同了。所以这多年,老王头虽然在戏班,却是戏外的,他的生活与戏基本不搭界的。因他与戏的不搭界,就在戏班里成了外人,他这个外人要想走进戏里,隔了一条戏的河,彩珠的到来,就成了架在老王头与玉春得弟们之间的桥――自己的家人成了角,他老王在这戏班就有了靠,与这戏班拴在一起了。
然而彩珠这根木头,到末了也没有真正变成桥。
要说师傅收徒是苛刻的,一般孩子看不到他眼里,那年他也是看在老王头的面子上,勉强留了,说跟跟看。问题出在这孩子身上,虽说人前也能说会道,可一到了戏里便找不着感觉。师傅让她练功也练功,让她吊嗓也吊嗓,跟别人一样,也是起五更睡半夜,半年下来,师傅教的段子也学得会,词儿背的哗哗响,一唱起来就走板,走板在行内叫凉腔,唱戏的人不怕没嗓,怕的就是凉腔,台上唱得再卖力,但只要一撂凉腔,听戏的人立马喝倒彩了,整个戏就塌架了。
唱戏唱戏,唱在前头,那做功也是一大学问。这彩珠唱戏走板也就罢了,让师傅头疼的还有不会做戏。常言戏都是做出来的,不做哪来的戏?做起戏来,那是手眼身法步,一样不能少。彩珠学的小旦,比照花旦,只不过岁数小,可做戏的模式一样不减的。就说这手,那是眼随手动,手随情动,情随心动,心随戏动……这一连串地动下来,才是戏呢。可彩珠却往往动了手忘了眼,动了眼忘了情,动了情忘了戏……总之是机械的,说一样记一样,记一样丢一样,丢一样忘一样,到了后来,就见她在那台上,机械一样背词,木偶一般走动,那是半点戏份没有的。
这一切如果没有后来的比较,也就罢了,他老王头再怎么也不会有什么失面子的感觉,更不会产生什么怨恨。比较来自同是孤女的玉琴。玉琴同彩珠一样,少爹没娘的苦孩子。当年玉琴的干娘将他送到戏园子来,老王头也是在场的,私底下还曾几分高兴,心想两个孩子一起学,有个争头,或者这彩珠就上路了呢,怎么说也比玉琴多学了半年,总不至于拉到后面去。然而事情恰好是相反的。那玉琴一到戏班就得了师傅的青睐,这且不说,一扎架学戏就入戏。第一次学唱祝英台,当唱到:“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马家势大亲难退……”眼见得泪哗啦啦就下来了,清泠泠的挂在了小脸上!饶是老王头不懂戏,心也让这小玉琴给唱动了。
这么一来,高低上下就出来了,再加上玉琴与师傅不光师徒,还是义父义女,不用说多少偏一点的,就是没有这层关系,单是师傅的爱才,那也是要定准要偏这琴丫头的。眼见得玉琴的戏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的光彩照人,而彩珠却是越显得暗淡与笨拙了。
说起来,老王头的怨恨没有道理,自己孩子不争气,怪不得师傅冷落她。可人就是不由自主。老王头不由自主就把师傅怨上了,怨师傅看不起彩珠,看不起彩珠就是看不起他老王,他在这戏班多余了,有几次就闹着要离开。师傅是个念旧的,知道老王头不过是心里有些怨气,不是真想走,便就一回回安抚了,尽量多给彩珠些机会,让她上戏。
却是再想不到,这彩珠虽说戏不好,倒有几分心计的,有一天在戏里,与玉琴俩人扮小厮打斗时,便拿标枪真的朝玉琴刺过来……饶是玉琴台上机灵,躲得快,额角也被刺破了一个血口子。
戏场上流血见红一大忌,伤的又是师傅的爱女,周师傅发怒了,立马要撵彩珠出戏班。不料口口声声要走的老王头这回却拉着彩珠“扑通”一声给师傅跪下了:“周大掌班,你不看别人,只看我老王头的脸面上,饶过彩珠这一回吧!这样兵荒马乱的年头,她一个小妮子,没家没舍的,你让她到哪里去呢?”
师傅无奈,只得扶起那老王头,对彩珠说了一句:“下不为例。”
现在老王头与彩珠真的要走了,师傅躺在那里,眼里心里都是不舍,想到这多年,一年四季风里雨里的一起过来,也算是患难之交了,虽然人都是有毛病的,可人也都是有情意的,到了这一步,或许以后天涯海角,或许此一别今生再难相见……师傅满心里许多的话,无奈伤在那里,病又在那里,竟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那老王头便拉着彩珠,让她在师傅的身前跪了,说:“傻妮子,咱就要走了,给你师傅行个礼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来日方长……”便说不下去了。
这彩珠未待师傅说完,便一个一个头地叩下去,然后说:“师傅在上,彩珠这就告辞了,这多年多亏师傅的照应,以后年景好了,一定会找来的,这辈子,彩珠只要不死,还有一口气,就来侍候师傅,同师傅在一起,师傅千万等着我……”话未说完,已是泪流不止,就弄得一干人唏嘘复长叹……
原来这一直不开窍的彩珠,自昨晚那一幕,亲眼见着日本人开枪打伤了师傅,放火烧了祠堂之后,心就像是一盏灯,一下子透亮了!知道原来那戏不是戏,竟都是真的!随时都会在日子里发生的!她过去不会做戏,是从心里不懂戏,只当所有的戏都是假,是编出来给人看的。当日本人的刺刀与枪口对着戏班子,对着她时,她的血一下子热了,眼里全是戏了!可太晚了,她刚刚来及懂得戏从哪里入,戏班却就散了!
师傅这会儿半躺在那里,并不知彩珠心思,只道这小丫头,从没见她哭得这般惨痛,心里愈加不忍,便抚了她的头,忍着疼痛不适,勉强说:“好闺女,师傅也不舍得你,你爷俩好生保重,我等着跟你们团聚的一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从一开始,老王头在这个戏班子里就多余的,因他不会唱戏,也不会敲梆鼓,当年乞讨的路上,周师傅看他孤苦零丁,又一直跟着班社,走哪跟哪,便收留了他,管个杂务,收拾戏箱行头,早晚给大家买粮做饭,搁现就是后勤了。后来他又带了一个彩珠来。
说起来,人除了穿衣吃饭,活在世上就是一张脸,文化人说的所谓尊严。曾经老王头在戏班里虽不会唱戏,也颇得大家尊重的,因了他的老实本分,勤勤恳恳。无论到哪一处,第一个放挑子干活的是他,煞戏之后,收拾杂务,最后一个躺下的还是他,虽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累活,不过打扫卫生,搬放戏箱,整理行头,活是零碎的,永远也干不完,然后便是采买做饭。总之,什么时候见着他,都是不闲着,给人的感觉,他才是班子里的主要人物,大忙人。
彩珠是他家内侄女的孩子,喊他外姥爷的,小妮子两只眼忽灵灵的,就是学戏不开窍。当初老王头带了她来,一来有心收养她,一个孤女,跟着奶奶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便领了来,对师傅说:不求有啥出息,但求给碗饭吃。这二来呢?当年的戏班大都一家一户,就算没有血缘关系,也是师傅徒弟,金兰结拜,一拉一串,江湖气极重的。他老王就只一个人,一个人的感觉孤单的,这孤单如不身临其境,外人是丝毫感觉不到。玉春与得弟那是不用说,戏是二人的命,一说起戏来,张口就来,忘乎所以。虽然这老王头闲下来也看戏,却是戏里的情节一点记不住,况且那么多的戏,那么多的角,哪里记得住?这便是看戏的与唱戏的不同了。所以这多年,老王头虽然在戏班,却是戏外的,他的生活与戏基本不搭界的。因他与戏的不搭界,就在戏班里成了外人,他这个外人要想走进戏里,隔了一条戏的河,彩珠的到来,就成了架在老王头与玉春得弟们之间的桥――自己的家人成了角,他老王在这戏班就有了靠,与这戏班拴在一起了。
然而彩珠这根木头,到末了也没有真正变成桥。
要说师傅收徒是苛刻的,一般孩子看不到他眼里,那年他也是看在老王头的面子上,勉强留了,说跟跟看。问题出在这孩子身上,虽说人前也能说会道,可一到了戏里便找不着感觉。师傅让她练功也练功,让她吊嗓也吊嗓,跟别人一样,也是起五更睡半夜,半年下来,师傅教的段子也学得会,词儿背的哗哗响,一唱起来就走板,走板在行内叫凉腔,唱戏的人不怕没嗓,怕的就是凉腔,台上唱得再卖力,但只要一撂凉腔,听戏的人立马喝倒彩了,整个戏就塌架了。
唱戏唱戏,唱在前头,那做功也是一大学问。这彩珠唱戏走板也就罢了,让师傅头疼的还有不会做戏。常言戏都是做出来的,不做哪来的戏?做起戏来,那是手眼身法步,一样不能少。彩珠学的小旦,比照花旦,只不过岁数小,可做戏的模式一样不减的。就说这手,那是眼随手动,手随情动,情随心动,心随戏动……这一连串地动下来,才是戏呢。可彩珠却往往动了手忘了眼,动了眼忘了情,动了情忘了戏……总之是机械的,说一样记一样,记一样丢一样,丢一样忘一样,到了后来,就见她在那台上,机械一样背词,木偶一般走动,那是半点戏份没有的。
这一切如果没有后来的比较,也就罢了,他老王头再怎么也不会有什么失面子的感觉,更不会产生什么怨恨。比较来自同是孤女的玉琴。玉琴同彩珠一样,少爹没娘的苦孩子。当年玉琴的干娘将他送到戏园子来,老王头也是在场的,私底下还曾几分高兴,心想两个孩子一起学,有个争头,或者这彩珠就上路了呢,怎么说也比玉琴多学了半年,总不至于拉到后面去。然而事情恰好是相反的。那玉琴一到戏班就得了师傅的青睐,这且不说,一扎架学戏就入戏。第一次学唱祝英台,当唱到:“梁兄啊,爹爹之命不能违,马家势大亲难退……”眼见得泪哗啦啦就下来了,清泠泠的挂在了小脸上!饶是老王头不懂戏,心也让这小玉琴给唱动了。
这么一来,高低上下就出来了,再加上玉琴与师傅不光师徒,还是义父义女,不用说多少偏一点的,就是没有这层关系,单是师傅的爱才,那也是要定准要偏这琴丫头的。眼见得玉琴的戏蒸蒸日上,一天比一天的光彩照人,而彩珠却是越显得暗淡与笨拙了。
说起来,老王头的怨恨没有道理,自己孩子不争气,怪不得师傅冷落她。可人就是不由自主。老王头不由自主就把师傅怨上了,怨师傅看不起彩珠,看不起彩珠就是看不起他老王,他在这戏班多余了,有几次就闹着要离开。师傅是个念旧的,知道老王头不过是心里有些怨气,不是真想走,便就一回回安抚了,尽量多给彩珠些机会,让她上戏。
却是再想不到,这彩珠虽说戏不好,倒有几分心计的,有一天在戏里,与玉琴俩人扮小厮打斗时,便拿标枪真的朝玉琴刺过来……饶是玉琴台上机灵,躲得快,额角也被刺破了一个血口子。
戏场上流血见红一大忌,伤的又是师傅的爱女,周师傅发怒了,立马要撵彩珠出戏班。不料口口声声要走的老王头这回却拉着彩珠“扑通”一声给师傅跪下了:“周大掌班,你不看别人,只看我老王头的脸面上,饶过彩珠这一回吧!这样兵荒马乱的年头,她一个小妮子,没家没舍的,你让她到哪里去呢?”
师傅无奈,只得扶起那老王头,对彩珠说了一句:“下不为例。”
现在老王头与彩珠真的要走了,师傅躺在那里,眼里心里都是不舍,想到这多年,一年四季风里雨里的一起过来,也算是患难之交了,虽然人都是有毛病的,可人也都是有情意的,到了这一步,或许以后天涯海角,或许此一别今生再难相见……师傅满心里许多的话,无奈伤在那里,病又在那里,竟是一句话说不出来……
那老王头便拉着彩珠,让她在师傅的身前跪了,说:“傻妮子,咱就要走了,给你师傅行个礼吧,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来日方长……”便说不下去了。
这彩珠未待师傅说完,便一个一个头地叩下去,然后说:“师傅在上,彩珠这就告辞了,这多年多亏师傅的照应,以后年景好了,一定会找来的,这辈子,彩珠只要不死,还有一口气,就来侍候师傅,同师傅在一起,师傅千万等着我……”话未说完,已是泪流不止,就弄得一干人唏嘘复长叹……
原来这一直不开窍的彩珠,自昨晚那一幕,亲眼见着日本人开枪打伤了师傅,放火烧了祠堂之后,心就像是一盏灯,一下子透亮了!知道原来那戏不是戏,竟都是真的!随时都会在日子里发生的!她过去不会做戏,是从心里不懂戏,只当所有的戏都是假,是编出来给人看的。当日本人的刺刀与枪口对着戏班子,对着她时,她的血一下子热了,眼里全是戏了!可太晚了,她刚刚来及懂得戏从哪里入,戏班却就散了!
师傅这会儿半躺在那里,并不知彩珠心思,只道这小丫头,从没见她哭得这般惨痛,心里愈加不忍,便抚了她的头,忍着疼痛不适,勉强说:“好闺女,师傅也不舍得你,你爷俩好生保重,我等着跟你们团聚的一天……”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