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五代演义 > 五代前传 第十章 沙陀的崛起

五代前传 第十章 沙陀的崛起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九月,吴元济叛乱被平定后,宣武节度使韩弘因为平时比较骄横跋扈而感到害怕,主动带兵进攻李师道,围困曹州。

    十一月,河阳节度使乌重胤调为横海节度使。以华州刺史令狐楚升为河阳节度使。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二月,李师道部将都知兵马使刘悟杀李师道归降朝廷,天下重归统一。

    宪宗即位以来,经常阅读历朝实录,每读到贞观、开元故事,他就仰慕不已。宪宗以祖上圣明之君为榜样,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比较注重发挥群臣的作用,敢于任用和倚重宰相,他在延英殿与宰相议事,都是很晚才退朝。宪宗在位15年间,勤勉政事,君臣同心同德,从而取得了元和削藩的巨大成果,并重振中央政府的威望,成就了唐朝的中兴气象。长期以来,唐朝皇帝得到评价较高的有三人:太宗、玄宗、宪宗。

    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朱邪执宜随忠武节度使李光颜在深州大败王庭凑,使“沙陀军”声威大振。朱邪执宜封为金吾卫将军。

    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向朝廷上表,希望授予朱邪执宜为阴山都督府都督,代北行营招抚使,让他们居住在云、朔一带,得到了文宗的许诺。当时那里有废栅十一座,执宜率众3000人前往驻守,号“代北行营”。居住于代州以北的各少数民族军队都归朱邪执宜统辖。不久朱邪执宜死,其子朱邪赤心继为首领。朱邪赤心英勇善战,和比他父亲一样。在带领军队与北方及西北边境的回鹘、党项、吐蕃军的战斗中,常操胜算。由于萨葛、安庆二部与沙陀人长期居住在一起,征战也在一起,且本来都属于突厥,于是双方逐步走上了联合的道路。而朱邪赤心也由沙陀突厥首领一跃而为“沙陀三部落”首领,世称之为“沙陀三部落使”。

    文宗开成四年(公元839年)十一月,回鹘宰相安允合和特勤柴革阴谋叛乱,被彰信可汗杀死。另一名宰相掘罗勿领兵在外,闻讯以后,送马300匹给沙陀酋长朱邪赤心,借兵回来攻击彰信可汗。可汗兵败,自杀。国人立特勤为可汗。当年,回纥汗国内疫病流行,天降大雪,牲畜大批死亡,发生饥荒。汗国迅速衰落。

    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潞州之乱平定后,朱邪赤心因功升任朔州刺史,仍兼代北军使。

    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吐蕃大臣论恐热率领大军进寇唐朝边境。唐朝河东节度使王宰率军反击,朱邪赤心率领沙陀军队充当先锋。而朱邪赤心也升任蔚州刺史,兼云州守捉使。

    宣宗大中十年(公元856年)九月二十二日,朱邪赤心的老婆秦氏已经怀了十三个月的第三个孩子要降生了,但是怎么也生不出来。大家都很担忧,朱邪赤心派部下到处去找医生抓药。有一个部下碰到一个老翁,他说:“这不是一般医生能治的,你马上回去,叫你们的酋长带领所以的将士,披甲持旗,击打钲鼓,跃马大噪,围着居住的地方绕三圈就可以了。”

    朱邪赤心按照老翁的办法,真的把孩子顺利地生出来了。这个孩子就是以后在五代十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李克用。

    关于沙陀的说明:

    一、沙陀三部落

    “沙陀三部落”是沙陀、萨葛、安庆三个部落的联合体。“沙陀三部落”,史籍有时又将其称之为“代北三部落”或“代北部落”。所谓“代北三部落”,是因为“三部落”人俱居住于代州以北的缘故。所谓“萨葛”、“安庆”,是因为两部落人系分别来自于“萨葛府”和“安庆府”。“萨葛”,或又译为“薛葛”、“索葛”,据有关学者研究,意谓“粟特”。萨葛府,其府治在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安庆府”约在云、朔北部一带。所谓“沙陀六州部落”,是由于“萨葛”和“安庆”两部落先世俱为“六州粟特”人而得名。

    六州粟特的叫法起源于突厥亡国后,原属突厥的“粟特人”,被置于灵州(今宁夏灵武西南)、夏州(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以南的鲁、丽、含、塞、依、契一带的“六胡州”(六胡州设置于高宗调露元年即公元679年)。

    贞元二年(786)十二月,因为吐蕃举兵进攻盐州(今陕西定边县境内)、夏州等地,“六州胡”都害怕被吐蕃人袭击,于是一起迁移到石州(今山西离石市)。唐绥、银、麟、胜招讨使马燧为了使他们远离战争前线,将他们安置在云、朔地区。此后唐廷在他们其聚居的地方分别设萨葛、安庆两府来管理他们。萨葛、安庆两府境内不仅有可供畜牧的广阔牧场,且是北方游牧民族进入河东地区的重要孔道。范希朝派朱邪执宜率领沙陀劲骑驻守在这个地方,显而易见,是想用英勇善战的“沙陀军”为捍卫边境安全。

    “沙陀三部落”因是在唐末藩镇割据和战乱环境中形成的,故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其相互关系也不断有所加强。例如在镇压庞勋起义和黄巢起义中,“三部”就一直被置于朱邪赤心父子的直接控制之下,这对于“三部落”逐步发展成为巩固的联合体并最后走上一体化道路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完全有理由这样说,“沙陀三部落”是沙陀人由部落发展成为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沙陀突厥人就无法在五代时期创造出那样辉煌的业绩。翻开新、旧《五代史》,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在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政权中,属于“沙陀三部落”的人,随处可见,比比皆是。他们大都身居要职,手握重权。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在其《胡考》一文中就说:“五代诸臣出代北者多胡姓,如康福、康思立、康义诚、康延孝、安叔千、安重荣、安从进、李存孝、李存信、安审琦、白从进,皆是也。然则沙陀虽云突厥,其与西胡相淆,亦云甚矣。”

    二、沙陀族共同体中的其他民族成分

    1、突厥:这里所说的突厥,是指除“沙陀三部落”以外,在隋唐五代一直仍被确认为突厥的人。突厥人之所以能成为沙陀族共同体中的重要成分之一,是与大量突厥人散居于唐朝北方边境相关的。咸亨年间(670―674),突厥部落又有相率内附的,分别被置于丰、胜、灵、夏、朔、化等州地方,从而在北方形成了许多突厥人居住区。

    2、回鹘:回鹘之所以能成为其重要成分之一,与其散居于唐北方边境也有很大关系。据记载,自公元7世纪以后,回鹘就不断有人内迁于唐北方边疆居住。其中既有主动徙入的,也有被迫归降而入住的。唐开成五年(840),回鹘因统治阶级内讧,为黠戛斯所破,国亡,此后也有为数颇多的回鹘人入居于中原内地。当乌介可汗于天德战役中失败后,其特勤没斯、阿历支、习勿啜便率众归降唐朝,被置于云、朔之间。由于他们与沙陀人居地相近,加上沙陀首领长期担任代北一带防御任务,故随着岁月的流逝,遂有部分人逐步融合于其中。

    3、吐谷浑:吐谷浑与沙陀人相结合,并融入其共同体中,估计数量也很多。咸通年间(860―874)朱邪赤心(李国昌)充当河东行营、沙陀三部落招讨使时,其属下就已有不少吐谷浑人在其军中服役了。云中地区吐谷浑部首领赫连铎、白义诚因在与李国昌父子争夺云、代地区战争中失败,赫连铎被杀,白义诚被俘,其部众也有不少为李国昌父子并入“沙陀军”中。

    4、鞑靼。这里所说的鞑靼,主要是指“阴山鞑靼”,鞑靼异称“室韦”。“阴山鞑靼”在唐中叶以后,曾广泛活跃于阴山至云州边境一带,与沙陀、吐谷浑、党项等毗连而居。振武(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武宗会昌二年(842),当回鹘乌介可汗挟太和公主进攻云州等地时,武宗便令“起室韦、沙陀三部落、吐浑诸部”前往堵御。咸通九年(868),以庞勋发动起义,引兵北上,驻次彭城(今江苏徐州),唐懿宗便令康承训率沙陀三部落、鞑靼和吐谷浑前往镇压。广明元年(881),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因在与赫连铎等争战中失利,被迫逸入鞑靼部。不久,因黄巢率领起义军占领长安,李克用受命前往征讨,即于当地率“达靼部万人”,与先期聚集于忻、代、蔚、朔等地军队会合进攻长安。这些鞑靼军队从此便成了“沙陀军”的一部分。

    5、汉族人。在沙陀族共同体中,汉族人估计也占有较大比例。这里所说的汉族人,主要是指那些被吸收入“沙陀军”中并已基本“沙陀化”的汉人。例如李克用的义儿很多来自汉族。在后唐、后晋、后汉的后妃中,也有很多汉族人。

    6、党项人。上面已经提到,在唐中叶以后,曾广泛活跃于阴山至云州边境一带,与沙陀、吐谷浑、党项等毗连而居。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