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秋天的灵山岛是一个美丽的时期,秋高气爽,天空和海洋净蓝绚丽,光彩夺目的海鸥和各样的鸟儿飞掠水面,在可爱的蓝色上空翱翔。在晴朗的日子,在安详的阳光中,天上漂浮的白云不断分解,形成漂亮的峡湾、内湖和沙洲,与地上不住起伏的海遥相媲美,让垂钓游客流连忘返。秋意渐浓,及至十月,经了秋风的吹拂,火炬树红了山岭,与松树的翠绿和其它灌木野花的色泽形成明暗多姿的色调,爬满沟壑的野葡萄、枸杞子、扁担杆向人们奉上酸甜的甘饴,无名野花发出芬芳气息,在山涧坐定,观赏红黄绿交替的璀璨色彩,耳听鸟语,令人愉快。
现在正是最热闹的时候,随季节蜂拥而至的鲅鱼群使垂钓者难以释怀,游客增多,并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特殊的旅客频频光顾,那就是大量的候鸟飞进飞出,作为驿站,它们的身影穿梭在岛上,充足的小鱼虾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人们喜欢到海边钓鱼或爬山游玩、去灯塔那边照相、到“老虎嘴”景点探险,唯独远离喧哗的偏西北一带少有人来。这里有一个岬角,在地势逐渐上升的斜坡上,结缕草和野花覆盖下的道路通向参差不齐的高耸悬崖,下方逐渐沉浸在海水中,从这里可以了望到辽阔的海面,也能饱览到西北近景——山上色彩绮丽的树木以及轮廓粗糙的岩石。满潮的时候,波平如镜,周围像梦一般静穆,大量的水鸟和海鸥聚集于此,闪动着翅膀不断向海面俯冲,有时看它们蹁迁飞舞的身影真是一种享受。
为了躲避和等侯,大多时候我足不出户,呆在杜青艾家里和孩子在一起。仅有几次来西海岬角,每次来这里都是满潮,每次从于家那栋孤零零的房屋前面路过都想进去看望小莎的妈妈,每次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关于小莎的事情考虑良久,决定要让她妈妈知道,只等合适的时机,青朴来这里团聚后再告诉她。
杜青艾夫妇很乐意让我住在他们家里,照着原先的计划,我告诉他们我在等待青朴前来处理孩子的事情,我们要一起带童童离开。目前青朴有事耽搁了,等他办完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他们相信了我的话,也不多问。对他们夫妇而言,把孩子带走是再好不过的了,他们省却了心事没有了愁烦。
大人们替孩子忧虑,孩子一如既往,与今年春天相比无论表情还是动作都差不多,不讨人喜欢没有任何进步。养父母对他并不上心,也不懂怎么调教他,只能由着他听之任之。作为孩子的“亲妈妈”,我倒愿意亲近他,希望能帮助他,一方面觉得孩子实际上是个孤儿,需要关爱,另一方面要让养父母觉得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通常孩子没有任何反应,只有一次我在童童的小脸上吻了一下,对他说:“童童,叫妈妈。”他转过脸来对着我的腮狠咬一口,痛得我立时叫出了声,觉得小家伙并不是天生没有感情,他懂得愤怒,我招惹了他。“好吧,童童,我再也不理你了!”当着杜青艾的面说了这句话,说完之后立刻后悔了。唉,谁能打开他小小的心灵窗户呢,莫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教育家和心理医生也徒唤奈何?一定是他的灵智被某种黑暗的东西遮蔽了,沉睡了。也许作为罪的产物的孩子在母腹中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亲生母亲的爱和呵护,孩子很难健康成长,如今她丢开一切什么都不管了,不晓得如果她还活着,有没有勇气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期望郁青朴突然出现的喜悦一直没有得到满足,不晓得他怎么样了,是否会想到我会在这里等他。我想不出除了在岛上等他,还有什么其它更好的办法,虽然心里着急,但表面上不动声色。杜青艾的丈夫是个常年出海打渔的人,几天回来一次,在家爱喝点小酒,不怎么爱说话。他只管打渔挣钱,家务事有妻子操持。秋天是晒东西的季节,他们家平房上经常晒些鲅鱼和墨鱼,也有海参和虾米,鱼虾晒干后卖给店家,有一次店主亲自上门来取货,我认出她就是那次去于家给我们带路的陈姑娘。她也认出了我,她爽快、亲切的性格和黑皮肤中透出来的俊美,让人非常喜欢她。 167
“是你。”陈姑娘说。
“这是我们家客人。你们认识?”看着我们俩,杜青艾说。
“我们有过一面之交。你好,我们又见面了。我叫夏雪旎。”我说。
她笑道:“我叫陈甘露,有时间到我店里转转,离这里不远,‘露露干海货产品店’。”
“哦,好的。”我应声道。
她走后杜青艾问起我们怎么认识,我告诉她上次来时仅一面之交,并不熟悉。她又说道我可以不必告诉她名字很快要走为何要用假名字呢,我说谨慎点好。她再没说什么。唉,郁青朴迟迟不来,三个多月白吃白住在这里已经让杜青艾产生了怀疑,她几番催问我都不能回答确定的日期,她变得不耐和不客气,以为我在应付她不知报有什么目的,而且对于杜大丽没有陪同前来也表示疑惑,虽然我告诉她这件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其实,我并没有欺骗她,我和青朴曾经说好的,但是见不到他人影我心里也越来越着急上火呆不住了。这天上午,天有点阴,我把童童抱出家门,带他来到码头上,牵着孩子的手在防浪堤上慢慢走着。海边风大,我戴着一顶帽子,红缎带系在颌下,在风中来回飘拂。一边心事重重望着海面,一边默默紧握住孩子的手,也许养父母很少带孩子出来活动的缘故,孩子对眼前感到好奇,任由我牵着他的手。那边海面上停着好几只渔船,插在上面的红旗猎猎飘扬。几个钟点过去了,临近中午时分,海面上客船出现了,越来越近地靠近海岸,我抱起孩子回到客船靠岸的码头,伫立在一旁,只见甲板上站满了人,如果青朴在其中,他一定会看到我们。终于笛声响起,轮船靠了岸,人们纷纷离船登岸,船上的旅客走光了,我才抱着孩子,神情迷惘地走出码头。
第二天我们又来了。一个星期过去了。我背着孩子回到杜青艾家,推开院门,轻轻走进去,听见了蹲在平房上翻晒干鱼的夫妻俩的对话。
“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不见她说的那个姓郁的来,她自己又不走!天快冷了,你该问问她到底啥意思。”
“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她还不许让我给姐姐打电话,也不许向其他人透露她在这里。我猜姓郁的不是孩子的父亲,就是和她关系不正常。这次瞒着大丽姐,不知搞啥名堂。”
“她一定是怕人知道。”
“咱们不管她,只要她同意带走小傻瓜,就该高兴。她有的是钱呢,这一次一毛不拔,什么都没给孩子买。”
“嘿,这算啥,她不提出跟咱们要回给孩子的那笔抚养费就赚了大便宜了!”
“这事咱不提,她提出来就说没钱给,盖了屋买了船那笔钱早花光了!”
听了他们的谈话,虽然他们没有提到撵我走,心里已觉凄苦和发愁,陷入进退两难的新的困境里。长夜漫漫,思前想后,这里呆不下去必须离开了。可是,孩子咋办?想到自己的承诺,就不该抛下孩子偷偷溜掉,否则良心不安,并且心头映起了一股亲切的怜悯感。可眼下无家可归出路在哪里呢?心烦意乱总找不到答案,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已成为泡影,或许郁青朴因为找不到自己已经独自上路了,他没有料想到我会在这里等候,果真如此,那么等待是没有期限的。想来想去最后打算回到即墨,不过在离岛前我要见小莎妈妈一面,跟她谈谈。
第二天早晨阳光散淡,天空是一脸的冷漠和忧郁,十点钟以后,蔚蓝的天幕下依然透着苍白,好像要下雨的样子,通往于家曲曲弯弯的路上,草木丛生,荒凉孤寂,一阵凉风从西北边缘的的山脚吹来,路旁的树叶在一阵疾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啪嗒啪嗒的雨点。我想起上一次青朴和我一起来这里的那个春日上午,禁不住要落泪了,唉,最后的希望要落空了吗?只有老天爷知道结果会怎样。
往前走,于家低矮房屋背后的山景一目了然,山石挺多,树木以松树为主。于家大片的菜园子仍然充满着翠绿的生机,白菜和萝卜是主要的蔬菜种类。菜地边缘的柿子树和山楂树上缀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显得朴素可爱。 168
石墙和柴扉围起来的老于家充满着宁静,上了锁的柴门告诉我主人不在家。我不打算退回去,想在附近走走再回来。于是,我沿着于家墙外的路前向南走去,绕过稀疏的果树、收割后的玉米地和灌木丛,走到水杉林边,消磨了半个小时后返回于家门前,仍不见主人回来,我又往西边方向荡去。野地里有一位放羊的老人正在羊肠小道的路边吆喝他的羊群,从他旁边经过,他好奇地望了我一眼。
于家离西海岬角这边不到两里路。海边不见一个人影,海底露了出来,头一次看到原来岩壁下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有如此多的石头,它们受海水威力冲击堆塑而成的形状各不相同,像这像那,最大的一块礁石离岸稍远,像小房子般大小。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爬到岩上,而是沿着海岸来到海底,在一堆礁石中查看,穿来穿去,看到这块礁石像狮子,那块礁石像老人,又看到石头上嵌着海蛎子,可以翻弄的小石块底下有蟹子和很多小海螺,觉得很有趣,虽然遭遇过船难,依旧对大海充满了眷爱。在这边呆了一阵,然后我向前面稍远的地方走去,爬上了那块最大的礁石,坐到上面,能看到前方远处微光闪烁的海面,望着那里,我逐渐陷入沉思,千头万绪在心中涌起,泪珠滑过脸颊。在尘世间,在每栋房屋每个家庭里不知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是面对大自然面对大海,一切都微不足道。真的微不足道吗?残酷的现实带来的结果是破碎,骇人大浪闻所未闻,大浪勾去了两个年轻女人的生命,留在地上的是母亲与孩子,他们与我毫不相干,命运却正在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海风让人觉得有点阴冷,远处起浪了,前方浪头闪亮的卷边离这里有很大的距离。一群白色海鸥从头顶越过向东南展翅而飞,在上空描了一条曲线,啾啾地叫着远去了。过了一会,海浪向前推进了很多,但离这边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仍坐着不动。一只孤独的灰鸥横空掠过,我出神地看着它扇动翅膀逐渐变为一个小黑点,陷入沉思,回想起上次见到小莎妈妈的情景,这次见到她后该怎么说话。忽听有人在喊叫,四处张望,只见岩顶上有个青年向我打出手势,神情有些焦灼,听不清他在叫喊什么,似乎是在招呼我,我没有理会,身子侧到一边继续坐在上面不愿下来,想再多呆一阵,直到那个人不多一会悄悄爬到我所在的位置,冷不防把我从上面拖下来。真是莫名其妙,我问他要干吗,他不回答,我的手臂被他攥得牢牢的,当我被他带到离岸十几米处,面对脚下扑卷而来的浪花,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原来海水已经形成激流从外围包抄了,涌涨着阻断了归路,用不多久幽黑的海水就会从后面包围使刚才身处的那块礁石成为孤岛。
真是好险!海潮泛起浪花往脚下扑来,我往后倒退几步,身边的好心人想要背我过去,我坚持和他一样,脱掉鞋袜挽起裤子涉水而过,海水漫过了小腿,让人头晕,有两次站立不住,他用力拽着我继续往前走,直到回到岸上。我喘着气,一边向他表示谢意,
一边打量着他。他有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有着一张纯朴、和善的圆面孔。
“真料不到海水会有这样的行走路线!“我说。
他朝我笑笑,说话诙谐,夹杂着调皮的意味:“大姐,你瞧,海水再也不敢往前追了,一步都不敢,你对它说来吧,来吧,它只能喘着粗气说不玩了,不玩了,这是界限,上帝给定规的。可是你看那里——”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刚才呆过的那块礁石已经被海水蒙过三分之一,不消多久就会被完全淹没,海水的包围圈越来越缩小了。又是一次遇险,我爱大海,可是它两次使我受到惊吓。
“好险,多亏了你,否则要永远被禁锢在海中了。”我充满感激地说。
“不要谢我,谢主吧,是他不想让你离开这个世界。”
“你是基督徒吗?”
“是啊;你有没有听见福音有没有信呢?”
“基督徒对我来说是荣誉的称号,可我只听过牧师的一次讲道,未受洗。”
“噢。你不知道这里的海圈人,外边来的吧?” 169
“是的。”
“起先为什么大声叫你,你没有反应呢?”
“我在看海鸥啊,听不清你在喊叫什么。”
“喔,你是看海鸥入迷了而不是天堂鸟。”
拧了拧裤子上的水,我们各自穿上鞋袜,他劝我赶紧离开,提醒说涨潮时海水冲击岩壁,声震如雷,发出毛骨悚然的轰鸣让人胆颤,尤其在阴天,轰然的响声和弥漫的水雾让人远远就能感受到。他所言不虚,我们离开岸边走出一段距离后,响声从后面追过来。他所言不虚,真的是声音好大。今天能够在岛上遇见一位好心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高兴,说话间我们一起走到于家围墙外的路旁,向他告辞,并指指房子,示意自己要进去,说:“我本来是要到这里来拜访的,只因锁着门,所以才去海边。再见。”
他说:“太巧了,我也要去婶婶家。我给她送面粉,摩托车停在门口。现在去看看她回来了没有。”
原来我们都是为了等待同一个人溜达到海边,现在两个人一起走向朝东的院门。摩托车还停在门口,面粉已经不见了,从敞开的柴扉走进去,看到小莎妈妈正在院里喂鸡,看到我们进来,她大声打着招呼。
“面粉被我搬进去了,去了趟镇上办点事,刚回来。来,进屋坐。柏生,这位是谁呀?”她说着,脸上露出疑问的神情。
“怎么,你们不认识?为了等您,我去了海边,我们一起从那里走过来。她说她要找你呢。”
“对呀,我是要找你来着。”
“找我?”她问,忽然认出了我,“怎么是你?你们这些闲人东游西逛,专门给人添麻烦,告诉你吧,我这里没有免费的水供应,你赶快走。”
“我不是来讨水喝的,我是来找您谈点事的。”
“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说完了就走。柏生,你留下来吃饭,婶婶今中午擀面条。”
“婶婶,我还有事,走啦。”
“柏生,别急,你等等,还没给你面粉钱哪。哎,你这个女人有什么事,赶快说!我想不到一个生人会找我有什么事。”
“进屋谈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是专门来找您的。我是于小莎的朋友,您不想知道您女儿的下落吗?”
提到她的女儿,她一下子怔住了,瞪大眼睛望着我,然后拉住我的手进了屋,韩柏生也跟着进来。她替我们各自倒了一杯水,急忙询问女儿的消息,原来她真的不知道于小莎遇难了,上午她去乡派出所查问有无女儿的消息,得不到确切的回复。我流着眼泪简单谈了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情况,那个逃跑的夜晚,登上灵燕号所遭遇的意外。小莎妈妈听后大哭不已,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干嚎,年轻人不住地劝说和安慰,直到她安静下来,由大哭变成轻微的哭泣,他才抽身离开,而我一直待到傍晚才回到杜青艾那里,她问我去了哪里,说中午没回来吃饭她有多着急,我淡淡说在岛上走了走,看了看。
几天后我收拾好衣物和零星物品,临走前向杜青艾告别。她听说我要离开眼睛里闪烁着高兴和如释重负的表情。
“怎么,你现在就要回孩子,带他走吗?”
“没错,你们夫妻的意思我早清楚,难道现在你不同意吗?”
“不,不,我完全同意!解除收养关系对孩子对俺们都好,我们真的承担不起。孩子的户口还在这里呢,手续也要办理。”
“这个问题留到以后解决吧。请你转告你丈夫,我先带走孩子。”
“这样也好,你是她亲妈,等你安置好了再办也不迟。俺男人出海回来我会告诉他,170他不会反对的。老实说这个孩子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快乐和盼望,我们无能为力为他做什么。这样吧,吃完中午饭,我送你们上船。”
“我不会离岛,我要带着孩子住到西村西头的老于家。”
“哦呀,你要住到那个寡妇家里去吗?你怎么会和她有来往呢?”她大吃一惊,瞅着我问。
“如果郁青朴赶到你这里来,请你告诉他我在那里等他,这件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我知道你有所怀疑和好奇,可是我不能对你解释,如果有人打听,你要守住秘密。”
“你放心,我不会向人吐露半句。”说完,她把孩子现穿的衣物收拾一下放进提包里,递到我手里,其它季节的衣物和东西她会抽时间送过去。我同意让她送我们一段路程,于是她带上大门,抱起童童走出来,我拎着包包跟在后边,路上她跟熟人打着招呼,别人当她是带着孩子出来玩耍。半个小时后,我们穿过西村进入通往于家的潮湿弯曲小路上,不久走出树木夹径的小路进入开阔地带,于家就在不远,她便回去了。此时,岛上的军号响了,阳光升起来了,照耀在北面山丘上,照耀在往下的树木、农田、房屋和来往船只的海面上,照耀在我们身上。
我一手拎着包,一手牵着孩子往前走。沐浴在阳光中,野花在微笑,小鸟不时从眼前掠过,令人感到欢乐。往西而来,我很高兴孩子一点都不哭,慢慢走到菜园边径上,我对他说:“童童,你看这里多好啊,我们有了新家!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你要听话。”
小莎妈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梅冬美,在头几天我的关心和几次探望中,我们互相有所了解,她让我叫她梅姨。梅姨没有干别的事情,正站在门口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我们慢腾腾走过去。梅姨其实是个心地仁慈的妇人,论年纪她还不老,可是短短几天功夫,她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睛红肿,脸部也变得难看,乱蓬蓬的头发有几根白发夹杂,在头顶翘起来特别明显。
“这就是你提到的那个孩子?”她问。
“是呀,他叫童童。”我高兴地回答。
她接过孩子抱着,迎接我们走进院里,走进房间里。孩子极力挣脱她的怀抱,她只好放下他。他跑出屋子,我们跟着出来,只见他在院子里转起圈来,而且咯咯地笑,好像自己的声音很好玩,像以往任何时候的旋转一样。
“孩子,快别转圈了,再转要头晕了。”梅姨制止说。
我上前把孩子抱住,刚松开他,他又转起圈圈来。
“这孩子多拗呀。”她说。
“他不是拗,他是有点问题,玩够了他会自动停下。”于是,我不得不将儿童孤独症解释给她听,她听后皱起眉头,过去把柴门关上,留孩子一个人在院里,让我跟她进屋谈谈。
她沏了石竹茶,我们一边喝一边交谈。
“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他是一个古怪的有毛病的孩子?”
我垂下头,片刻又抬起头,说:“我怕你不高兴。如果你现在反对还来得及,我会带孩子离开,不管他怎么样,我都不能丢下不管。”
“你要带他去哪里?”
“回去租间房子干十字绣的活儿吧,只能这样了。”
“我是在提醒你,带这样的孩子多不容易,并没有说不接纳你。你既然决心已定,就留下来吧,可有一样,你要照我们事先约定的给我干活,一方面看在小莎的面上我同情你,一方面你不能白住在我家。”
我感到欣慰。“当然,我一定照您说的做,梅姨,您吩咐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你’不是‘您’。”
“哎。梅姨,你能收留我们,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还在为小莎难受吗?” 171
“我昨天把她的衣服烧了,火星溅到脚背上,烧坏了袜子。我不想哭了,眼睛痛得厉害,你来了,正好有个伴儿。如果不是我脾气太坏,今年春天就会知道这件事了。哎呀,不只是你,看到任何年轻的女人我都会生气,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小莎从来不告诉我她具体的工作地址,怕我把她叫回家,因为我反对她去外边,家里的活儿缺少人手,菜好卖。虽说不是多么有钱,也并不缺钱花。她是个孝顺孩子,回家都要买我喜欢的东西带回来,去年进了腊月以后,我就盼她快回来,提早做好了年糕。腊月二十九,最后一班船靠岸了,在码头上眼瞅着最后一个人下了船,仍不见她的身影,我心情坏极了。春节刚过,我到青岛大小饭店打听女儿的下落,毫无所获,我便想到难道她在那条出事的船上回不来了?我真害怕啊,却又不甘心尽往坏处想,仍然抱着希望去看下船的人流,有好几次遇到和她模样差不多的女孩,还以为是她,到了跟前才知道什么叫失望。我越来越对年轻女人怀着敌意,好像她们不该那么快活,那天看到你和身边的男人,我就没好气,为什么不是小莎带着男友回来?后来我去派出所报了失踪,查询到在打捞上来的尸体名单上没有年轻女孩,什么都没查到。从你嘴里听到的可怕事实真叫人伤心,可是还得活下去呀,柏生这孩子昨天又来看我,说了好些安慰话,还为我祷告。”
谈起韩柏生,她提到他和于家并无亲戚关系,脾气好,人又正派,与父亲一起开了一家粮店,生意不错。他从不轻视人,从来不小瞧她,总是有求必应,不像别人那样轻看于家,不屑来往。原来于家的祖先住在西村,因为得了大麻风病被村里人赶出村子,在远离村庄的西北野地定居下来,后来与外乡带着孩子的寡妇成亲,替女人拉扯孩子。孩子长大后娶妻成家,在此繁衍后代,以打鱼、种菜维生,至今已有五代,可惜小莎爸爸去世早,只留下一个女儿。
“梅姨,你骂我吧,是我连累害了小莎,使得你失去了唯一的女儿。”我痛苦地说。
“这句话你说了好几遍,我再也不想听。现在我要反过来劝你,放下这件事,不要再想。好了,不说了,我去给孩子冲杯酸梅粉水,你把他抱进来吧。”梅姨亲切地说。
于家柴门朝东,房屋的门窗都是朝南的。虽然屋里空间狭小,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阳光并不觉黑暗。梅姨已经为我们收拾好了里面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床,原是小莎睡过的,梅姨自己睡在炕上。四间房的另外两间是厨房和客间,没有卫生间,厕所在院子。屋里有电视、冰箱,却没有电话和洗衣机。同样是孤宅,这里的土墙石屋与黑澜山庄迥然不同,环境有几分相似,山水更近些。每天有很多事情做,除了种菜,梅姨还养了五只鸡,两只兔子。她经常通过出去卖菜与外界发生接触,我留在家除了照顾孩子,帮她做家务,给菜园浇水以及干其它一些杂活。梅姨的经济来源就是菜园,除了她天天辛勤侍弄以外,菜长得好,是因为在北边菜地边缘和石崖中间的沟里有一口井,井水清甜甘冽,从不干涸,洗衣做饭和浇地都用这口井。岛上淡水少,土地少,贩子从外边运进来的蔬菜不如现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每次梅姨用三轮车带出去的菜很快卖光。沟底下很湿润,周围生长着许多石竹,簇簇拥拥。顺着沟底爬到崖上会看到野菊花,在阳光下穿着黄色的衣服,显得单纯、野性。浓郁的香气让人沉醉,梅姨便用采集的菊花酿酒,石竹晒干泡水喝。
天空中有各种禽鸟飞翔,它们往来徘徊于山上和海边,时常可以看到鸽子、海鸥、山雀、斑鸠的身影,有时还会欣赏到两翼平伸在高空滑翔的老鹰,它在海面上空活动,听梅姨说它和喜欢追逐浪花的海鸥不同,只有见到鱼的踪迹时,才会像流星一样飞扑下来。
围墙往外东南方向是不大的田垄,收了花生,有两堆玉米秸的草垛堆在那里,往外有几棵苹果树、梨树和石榴树,周围还有好几棵胡桃枝子和灌木丛。再往南稍远的地方,是水杉编织的绿色树篱,越过水杉林,便是另外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渐次低矮下去的房屋因着地势与海岸连接起来,下面有非常干净的漂亮沙滩。
这里没有惶恐和不安,更像一个家,像一个宽广纯净的世界。很快地,我喜欢上这里,喜欢原始的石墙,院子里的樱桃树和栗子树,门前的小草,绿油油的菜园子,喜欢清晨172的露珠,喜欢黄昏的味道,夕阳的余晖洒进院落,土屋和围墙融为一体,炊烟袅袅升起,用井水做的饭菜味道鲜美,井水煮茶,味道清香。感谢上帝,藉着梅姨使两个孤苦伶仃的人安顿下来。白天我不再去想任何事情,不再心灰意冷,充实而忙碌着,只有在夜深时躺在床上,才会想到过去,想到郁青朴和理想的未来,希望能心情快乐去做梦。睡梦中,灵魂开始攀升,越过深山沟壑去寻找,总是寻不到。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现在正是最热闹的时候,随季节蜂拥而至的鲅鱼群使垂钓者难以释怀,游客增多,并且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特殊的旅客频频光顾,那就是大量的候鸟飞进飞出,作为驿站,它们的身影穿梭在岛上,充足的小鱼虾给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人们喜欢到海边钓鱼或爬山游玩、去灯塔那边照相、到“老虎嘴”景点探险,唯独远离喧哗的偏西北一带少有人来。这里有一个岬角,在地势逐渐上升的斜坡上,结缕草和野花覆盖下的道路通向参差不齐的高耸悬崖,下方逐渐沉浸在海水中,从这里可以了望到辽阔的海面,也能饱览到西北近景——山上色彩绮丽的树木以及轮廓粗糙的岩石。满潮的时候,波平如镜,周围像梦一般静穆,大量的水鸟和海鸥聚集于此,闪动着翅膀不断向海面俯冲,有时看它们蹁迁飞舞的身影真是一种享受。
为了躲避和等侯,大多时候我足不出户,呆在杜青艾家里和孩子在一起。仅有几次来西海岬角,每次来这里都是满潮,每次从于家那栋孤零零的房屋前面路过都想进去看望小莎的妈妈,每次又打消了这个念头。不过关于小莎的事情考虑良久,决定要让她妈妈知道,只等合适的时机,青朴来这里团聚后再告诉她。
杜青艾夫妇很乐意让我住在他们家里,照着原先的计划,我告诉他们我在等待青朴前来处理孩子的事情,我们要一起带童童离开。目前青朴有事耽搁了,等他办完事自然会找上门来。他们相信了我的话,也不多问。对他们夫妇而言,把孩子带走是再好不过的了,他们省却了心事没有了愁烦。
大人们替孩子忧虑,孩子一如既往,与今年春天相比无论表情还是动作都差不多,不讨人喜欢没有任何进步。养父母对他并不上心,也不懂怎么调教他,只能由着他听之任之。作为孩子的“亲妈妈”,我倒愿意亲近他,希望能帮助他,一方面觉得孩子实际上是个孤儿,需要关爱,另一方面要让养父母觉得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为了孩子。通常孩子没有任何反应,只有一次我在童童的小脸上吻了一下,对他说:“童童,叫妈妈。”他转过脸来对着我的腮狠咬一口,痛得我立时叫出了声,觉得小家伙并不是天生没有感情,他懂得愤怒,我招惹了他。“好吧,童童,我再也不理你了!”当着杜青艾的面说了这句话,说完之后立刻后悔了。唉,谁能打开他小小的心灵窗户呢,莫不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教育家和心理医生也徒唤奈何?一定是他的灵智被某种黑暗的东西遮蔽了,沉睡了。也许作为罪的产物的孩子在母腹中就不该来到这个世界,没有亲生母亲的爱和呵护,孩子很难健康成长,如今她丢开一切什么都不管了,不晓得如果她还活着,有没有勇气承担起该承担的责任。
日子一天天过去,期望郁青朴突然出现的喜悦一直没有得到满足,不晓得他怎么样了,是否会想到我会在这里等他。我想不出除了在岛上等他,还有什么其它更好的办法,虽然心里着急,但表面上不动声色。杜青艾的丈夫是个常年出海打渔的人,几天回来一次,在家爱喝点小酒,不怎么爱说话。他只管打渔挣钱,家务事有妻子操持。秋天是晒东西的季节,他们家平房上经常晒些鲅鱼和墨鱼,也有海参和虾米,鱼虾晒干后卖给店家,有一次店主亲自上门来取货,我认出她就是那次去于家给我们带路的陈姑娘。她也认出了我,她爽快、亲切的性格和黑皮肤中透出来的俊美,让人非常喜欢她。 167
“是你。”陈姑娘说。
“这是我们家客人。你们认识?”看着我们俩,杜青艾说。
“我们有过一面之交。你好,我们又见面了。我叫夏雪旎。”我说。
她笑道:“我叫陈甘露,有时间到我店里转转,离这里不远,‘露露干海货产品店’。”
“哦,好的。”我应声道。
她走后杜青艾问起我们怎么认识,我告诉她上次来时仅一面之交,并不熟悉。她又说道我可以不必告诉她名字很快要走为何要用假名字呢,我说谨慎点好。她再没说什么。唉,郁青朴迟迟不来,三个多月白吃白住在这里已经让杜青艾产生了怀疑,她几番催问我都不能回答确定的日期,她变得不耐和不客气,以为我在应付她不知报有什么目的,而且对于杜大丽没有陪同前来也表示疑惑,虽然我告诉她这件事情不能让任何人知道。其实,我并没有欺骗她,我和青朴曾经说好的,但是见不到他人影我心里也越来越着急上火呆不住了。这天上午,天有点阴,我把童童抱出家门,带他来到码头上,牵着孩子的手在防浪堤上慢慢走着。海边风大,我戴着一顶帽子,红缎带系在颌下,在风中来回飘拂。一边心事重重望着海面,一边默默紧握住孩子的手,也许养父母很少带孩子出来活动的缘故,孩子对眼前感到好奇,任由我牵着他的手。那边海面上停着好几只渔船,插在上面的红旗猎猎飘扬。几个钟点过去了,临近中午时分,海面上客船出现了,越来越近地靠近海岸,我抱起孩子回到客船靠岸的码头,伫立在一旁,只见甲板上站满了人,如果青朴在其中,他一定会看到我们。终于笛声响起,轮船靠了岸,人们纷纷离船登岸,船上的旅客走光了,我才抱着孩子,神情迷惘地走出码头。
第二天我们又来了。一个星期过去了。我背着孩子回到杜青艾家,推开院门,轻轻走进去,听见了蹲在平房上翻晒干鱼的夫妻俩的对话。
“在这里住了这么久,也不见她说的那个姓郁的来,她自己又不走!天快冷了,你该问问她到底啥意思。”
“问也问不出什么来。她还不许让我给姐姐打电话,也不许向其他人透露她在这里。我猜姓郁的不是孩子的父亲,就是和她关系不正常。这次瞒着大丽姐,不知搞啥名堂。”
“她一定是怕人知道。”
“咱们不管她,只要她同意带走小傻瓜,就该高兴。她有的是钱呢,这一次一毛不拔,什么都没给孩子买。”
“嘿,这算啥,她不提出跟咱们要回给孩子的那笔抚养费就赚了大便宜了!”
“这事咱不提,她提出来就说没钱给,盖了屋买了船那笔钱早花光了!”
听了他们的谈话,虽然他们没有提到撵我走,心里已觉凄苦和发愁,陷入进退两难的新的困境里。长夜漫漫,思前想后,这里呆不下去必须离开了。可是,孩子咋办?想到自己的承诺,就不该抛下孩子偷偷溜掉,否则良心不安,并且心头映起了一股亲切的怜悯感。可眼下无家可归出路在哪里呢?心烦意乱总找不到答案,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已成为泡影,或许郁青朴因为找不到自己已经独自上路了,他没有料想到我会在这里等候,果真如此,那么等待是没有期限的。想来想去最后打算回到即墨,不过在离岛前我要见小莎妈妈一面,跟她谈谈。
第二天早晨阳光散淡,天空是一脸的冷漠和忧郁,十点钟以后,蔚蓝的天幕下依然透着苍白,好像要下雨的样子,通往于家曲曲弯弯的路上,草木丛生,荒凉孤寂,一阵凉风从西北边缘的的山脚吹来,路旁的树叶在一阵疾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像啪嗒啪嗒的雨点。我想起上一次青朴和我一起来这里的那个春日上午,禁不住要落泪了,唉,最后的希望要落空了吗?只有老天爷知道结果会怎样。
往前走,于家低矮房屋背后的山景一目了然,山石挺多,树木以松树为主。于家大片的菜园子仍然充满着翠绿的生机,白菜和萝卜是主要的蔬菜种类。菜地边缘的柿子树和山楂树上缀满了红彤彤的果实,显得朴素可爱。 168
石墙和柴扉围起来的老于家充满着宁静,上了锁的柴门告诉我主人不在家。我不打算退回去,想在附近走走再回来。于是,我沿着于家墙外的路前向南走去,绕过稀疏的果树、收割后的玉米地和灌木丛,走到水杉林边,消磨了半个小时后返回于家门前,仍不见主人回来,我又往西边方向荡去。野地里有一位放羊的老人正在羊肠小道的路边吆喝他的羊群,从他旁边经过,他好奇地望了我一眼。
于家离西海岬角这边不到两里路。海边不见一个人影,海底露了出来,头一次看到原来岩壁下被海水淹没的地方有如此多的石头,它们受海水威力冲击堆塑而成的形状各不相同,像这像那,最大的一块礁石离岸稍远,像小房子般大小。我没有像以往那样爬到岩上,而是沿着海岸来到海底,在一堆礁石中查看,穿来穿去,看到这块礁石像狮子,那块礁石像老人,又看到石头上嵌着海蛎子,可以翻弄的小石块底下有蟹子和很多小海螺,觉得很有趣,虽然遭遇过船难,依旧对大海充满了眷爱。在这边呆了一阵,然后我向前面稍远的地方走去,爬上了那块最大的礁石,坐到上面,能看到前方远处微光闪烁的海面,望着那里,我逐渐陷入沉思,千头万绪在心中涌起,泪珠滑过脸颊。在尘世间,在每栋房屋每个家庭里不知有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可是面对大自然面对大海,一切都微不足道。真的微不足道吗?残酷的现实带来的结果是破碎,骇人大浪闻所未闻,大浪勾去了两个年轻女人的生命,留在地上的是母亲与孩子,他们与我毫不相干,命运却正在把我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海风让人觉得有点阴冷,远处起浪了,前方浪头闪亮的卷边离这里有很大的距离。一群白色海鸥从头顶越过向东南展翅而飞,在上空描了一条曲线,啾啾地叫着远去了。过了一会,海浪向前推进了很多,但离这边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我仍坐着不动。一只孤独的灰鸥横空掠过,我出神地看着它扇动翅膀逐渐变为一个小黑点,陷入沉思,回想起上次见到小莎妈妈的情景,这次见到她后该怎么说话。忽听有人在喊叫,四处张望,只见岩顶上有个青年向我打出手势,神情有些焦灼,听不清他在叫喊什么,似乎是在招呼我,我没有理会,身子侧到一边继续坐在上面不愿下来,想再多呆一阵,直到那个人不多一会悄悄爬到我所在的位置,冷不防把我从上面拖下来。真是莫名其妙,我问他要干吗,他不回答,我的手臂被他攥得牢牢的,当我被他带到离岸十几米处,面对脚下扑卷而来的浪花,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原来海水已经形成激流从外围包抄了,涌涨着阻断了归路,用不多久幽黑的海水就会从后面包围使刚才身处的那块礁石成为孤岛。
真是好险!海潮泛起浪花往脚下扑来,我往后倒退几步,身边的好心人想要背我过去,我坚持和他一样,脱掉鞋袜挽起裤子涉水而过,海水漫过了小腿,让人头晕,有两次站立不住,他用力拽着我继续往前走,直到回到岸上。我喘着气,一边向他表示谢意,
一边打量着他。他有二十三、四岁的年纪,有着一张纯朴、和善的圆面孔。
“真料不到海水会有这样的行走路线!“我说。
他朝我笑笑,说话诙谐,夹杂着调皮的意味:“大姐,你瞧,海水再也不敢往前追了,一步都不敢,你对它说来吧,来吧,它只能喘着粗气说不玩了,不玩了,这是界限,上帝给定规的。可是你看那里——”
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过去,刚才呆过的那块礁石已经被海水蒙过三分之一,不消多久就会被完全淹没,海水的包围圈越来越缩小了。又是一次遇险,我爱大海,可是它两次使我受到惊吓。
“好险,多亏了你,否则要永远被禁锢在海中了。”我充满感激地说。
“不要谢我,谢主吧,是他不想让你离开这个世界。”
“你是基督徒吗?”
“是啊;你有没有听见福音有没有信呢?”
“基督徒对我来说是荣誉的称号,可我只听过牧师的一次讲道,未受洗。”
“噢。你不知道这里的海圈人,外边来的吧?” 169
“是的。”
“起先为什么大声叫你,你没有反应呢?”
“我在看海鸥啊,听不清你在喊叫什么。”
“喔,你是看海鸥入迷了而不是天堂鸟。”
拧了拧裤子上的水,我们各自穿上鞋袜,他劝我赶紧离开,提醒说涨潮时海水冲击岩壁,声震如雷,发出毛骨悚然的轰鸣让人胆颤,尤其在阴天,轰然的响声和弥漫的水雾让人远远就能感受到。他所言不虚,我们离开岸边走出一段距离后,响声从后面追过来。他所言不虚,真的是声音好大。今天能够在岛上遇见一位好心的基督徒真是令人高兴,说话间我们一起走到于家围墙外的路旁,向他告辞,并指指房子,示意自己要进去,说:“我本来是要到这里来拜访的,只因锁着门,所以才去海边。再见。”
他说:“太巧了,我也要去婶婶家。我给她送面粉,摩托车停在门口。现在去看看她回来了没有。”
原来我们都是为了等待同一个人溜达到海边,现在两个人一起走向朝东的院门。摩托车还停在门口,面粉已经不见了,从敞开的柴扉走进去,看到小莎妈妈正在院里喂鸡,看到我们进来,她大声打着招呼。
“面粉被我搬进去了,去了趟镇上办点事,刚回来。来,进屋坐。柏生,这位是谁呀?”她说着,脸上露出疑问的神情。
“怎么,你们不认识?为了等您,我去了海边,我们一起从那里走过来。她说她要找你呢。”
“对呀,我是要找你来着。”
“找我?”她问,忽然认出了我,“怎么是你?你们这些闲人东游西逛,专门给人添麻烦,告诉你吧,我这里没有免费的水供应,你赶快走。”
“我不是来讨水喝的,我是来找您谈点事的。”
“有什么事就在这里说,说完了就走。柏生,你留下来吃饭,婶婶今中午擀面条。”
“婶婶,我还有事,走啦。”
“柏生,别急,你等等,还没给你面粉钱哪。哎,你这个女人有什么事,赶快说!我想不到一个生人会找我有什么事。”
“进屋谈吧,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是专门来找您的。我是于小莎的朋友,您不想知道您女儿的下落吗?”
提到她的女儿,她一下子怔住了,瞪大眼睛望着我,然后拉住我的手进了屋,韩柏生也跟着进来。她替我们各自倒了一杯水,急忙询问女儿的消息,原来她真的不知道于小莎遇难了,上午她去乡派出所查问有无女儿的消息,得不到确切的回复。我流着眼泪简单谈了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情况,那个逃跑的夜晚,登上灵燕号所遭遇的意外。小莎妈妈听后大哭不已,是那种撕心裂肺的干嚎,年轻人不住地劝说和安慰,直到她安静下来,由大哭变成轻微的哭泣,他才抽身离开,而我一直待到傍晚才回到杜青艾那里,她问我去了哪里,说中午没回来吃饭她有多着急,我淡淡说在岛上走了走,看了看。
几天后我收拾好衣物和零星物品,临走前向杜青艾告别。她听说我要离开眼睛里闪烁着高兴和如释重负的表情。
“怎么,你现在就要回孩子,带他走吗?”
“没错,你们夫妻的意思我早清楚,难道现在你不同意吗?”
“不,不,我完全同意!解除收养关系对孩子对俺们都好,我们真的承担不起。孩子的户口还在这里呢,手续也要办理。”
“这个问题留到以后解决吧。请你转告你丈夫,我先带走孩子。”
“这样也好,你是她亲妈,等你安置好了再办也不迟。俺男人出海回来我会告诉他,170他不会反对的。老实说这个孩子不能给我们带来一点快乐和盼望,我们无能为力为他做什么。这样吧,吃完中午饭,我送你们上船。”
“我不会离岛,我要带着孩子住到西村西头的老于家。”
“哦呀,你要住到那个寡妇家里去吗?你怎么会和她有来往呢?”她大吃一惊,瞅着我问。
“如果郁青朴赶到你这里来,请你告诉他我在那里等他,这件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我知道你有所怀疑和好奇,可是我不能对你解释,如果有人打听,你要守住秘密。”
“你放心,我不会向人吐露半句。”说完,她把孩子现穿的衣物收拾一下放进提包里,递到我手里,其它季节的衣物和东西她会抽时间送过去。我同意让她送我们一段路程,于是她带上大门,抱起童童走出来,我拎着包包跟在后边,路上她跟熟人打着招呼,别人当她是带着孩子出来玩耍。半个小时后,我们穿过西村进入通往于家的潮湿弯曲小路上,不久走出树木夹径的小路进入开阔地带,于家就在不远,她便回去了。此时,岛上的军号响了,阳光升起来了,照耀在北面山丘上,照耀在往下的树木、农田、房屋和来往船只的海面上,照耀在我们身上。
我一手拎着包,一手牵着孩子往前走。沐浴在阳光中,野花在微笑,小鸟不时从眼前掠过,令人感到欢乐。往西而来,我很高兴孩子一点都不哭,慢慢走到菜园边径上,我对他说:“童童,你看这里多好啊,我们有了新家!从此以后我就是你的妈妈,你要听话。”
小莎妈妈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梅冬美,在头几天我的关心和几次探望中,我们互相有所了解,她让我叫她梅姨。梅姨没有干别的事情,正站在门口全神贯注地等待着。我们慢腾腾走过去。梅姨其实是个心地仁慈的妇人,论年纪她还不老,可是短短几天功夫,她整个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眼睛红肿,脸部也变得难看,乱蓬蓬的头发有几根白发夹杂,在头顶翘起来特别明显。
“这就是你提到的那个孩子?”她问。
“是呀,他叫童童。”我高兴地回答。
她接过孩子抱着,迎接我们走进院里,走进房间里。孩子极力挣脱她的怀抱,她只好放下他。他跑出屋子,我们跟着出来,只见他在院子里转起圈来,而且咯咯地笑,好像自己的声音很好玩,像以往任何时候的旋转一样。
“孩子,快别转圈了,再转要头晕了。”梅姨制止说。
我上前把孩子抱住,刚松开他,他又转起圈圈来。
“这孩子多拗呀。”她说。
“他不是拗,他是有点问题,玩够了他会自动停下。”于是,我不得不将儿童孤独症解释给她听,她听后皱起眉头,过去把柴门关上,留孩子一个人在院里,让我跟她进屋谈谈。
她沏了石竹茶,我们一边喝一边交谈。
“你为什么不提前告诉我,他是一个古怪的有毛病的孩子?”
我垂下头,片刻又抬起头,说:“我怕你不高兴。如果你现在反对还来得及,我会带孩子离开,不管他怎么样,我都不能丢下不管。”
“你要带他去哪里?”
“回去租间房子干十字绣的活儿吧,只能这样了。”
“我是在提醒你,带这样的孩子多不容易,并没有说不接纳你。你既然决心已定,就留下来吧,可有一样,你要照我们事先约定的给我干活,一方面看在小莎的面上我同情你,一方面你不能白住在我家。”
我感到欣慰。“当然,我一定照您说的做,梅姨,您吩咐我干什么就干什么。”
“说‘你’不是‘您’。”
“哎。梅姨,你能收留我们,真是太谢谢你了!你还在为小莎难受吗?” 171
“我昨天把她的衣服烧了,火星溅到脚背上,烧坏了袜子。我不想哭了,眼睛痛得厉害,你来了,正好有个伴儿。如果不是我脾气太坏,今年春天就会知道这件事了。哎呀,不只是你,看到任何年轻的女人我都会生气,原来可不是这个样子。小莎从来不告诉我她具体的工作地址,怕我把她叫回家,因为我反对她去外边,家里的活儿缺少人手,菜好卖。虽说不是多么有钱,也并不缺钱花。她是个孝顺孩子,回家都要买我喜欢的东西带回来,去年进了腊月以后,我就盼她快回来,提早做好了年糕。腊月二十九,最后一班船靠岸了,在码头上眼瞅着最后一个人下了船,仍不见她的身影,我心情坏极了。春节刚过,我到青岛大小饭店打听女儿的下落,毫无所获,我便想到难道她在那条出事的船上回不来了?我真害怕啊,却又不甘心尽往坏处想,仍然抱着希望去看下船的人流,有好几次遇到和她模样差不多的女孩,还以为是她,到了跟前才知道什么叫失望。我越来越对年轻女人怀着敌意,好像她们不该那么快活,那天看到你和身边的男人,我就没好气,为什么不是小莎带着男友回来?后来我去派出所报了失踪,查询到在打捞上来的尸体名单上没有年轻女孩,什么都没查到。从你嘴里听到的可怕事实真叫人伤心,可是还得活下去呀,柏生这孩子昨天又来看我,说了好些安慰话,还为我祷告。”
谈起韩柏生,她提到他和于家并无亲戚关系,脾气好,人又正派,与父亲一起开了一家粮店,生意不错。他从不轻视人,从来不小瞧她,总是有求必应,不像别人那样轻看于家,不屑来往。原来于家的祖先住在西村,因为得了大麻风病被村里人赶出村子,在远离村庄的西北野地定居下来,后来与外乡带着孩子的寡妇成亲,替女人拉扯孩子。孩子长大后娶妻成家,在此繁衍后代,以打鱼、种菜维生,至今已有五代,可惜小莎爸爸去世早,只留下一个女儿。
“梅姨,你骂我吧,是我连累害了小莎,使得你失去了唯一的女儿。”我痛苦地说。
“这句话你说了好几遍,我再也不想听。现在我要反过来劝你,放下这件事,不要再想。好了,不说了,我去给孩子冲杯酸梅粉水,你把他抱进来吧。”梅姨亲切地说。
于家柴门朝东,房屋的门窗都是朝南的。虽然屋里空间狭小,但透过玻璃窗照进来的阳光并不觉黑暗。梅姨已经为我们收拾好了里面的房间,房间里有一张床,原是小莎睡过的,梅姨自己睡在炕上。四间房的另外两间是厨房和客间,没有卫生间,厕所在院子。屋里有电视、冰箱,却没有电话和洗衣机。同样是孤宅,这里的土墙石屋与黑澜山庄迥然不同,环境有几分相似,山水更近些。每天有很多事情做,除了种菜,梅姨还养了五只鸡,两只兔子。她经常通过出去卖菜与外界发生接触,我留在家除了照顾孩子,帮她做家务,给菜园浇水以及干其它一些杂活。梅姨的经济来源就是菜园,除了她天天辛勤侍弄以外,菜长得好,是因为在北边菜地边缘和石崖中间的沟里有一口井,井水清甜甘冽,从不干涸,洗衣做饭和浇地都用这口井。岛上淡水少,土地少,贩子从外边运进来的蔬菜不如现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每次梅姨用三轮车带出去的菜很快卖光。沟底下很湿润,周围生长着许多石竹,簇簇拥拥。顺着沟底爬到崖上会看到野菊花,在阳光下穿着黄色的衣服,显得单纯、野性。浓郁的香气让人沉醉,梅姨便用采集的菊花酿酒,石竹晒干泡水喝。
天空中有各种禽鸟飞翔,它们往来徘徊于山上和海边,时常可以看到鸽子、海鸥、山雀、斑鸠的身影,有时还会欣赏到两翼平伸在高空滑翔的老鹰,它在海面上空活动,听梅姨说它和喜欢追逐浪花的海鸥不同,只有见到鱼的踪迹时,才会像流星一样飞扑下来。
围墙往外东南方向是不大的田垄,收了花生,有两堆玉米秸的草垛堆在那里,往外有几棵苹果树、梨树和石榴树,周围还有好几棵胡桃枝子和灌木丛。再往南稍远的地方,是水杉编织的绿色树篱,越过水杉林,便是另外的村庄一个连着一个,渐次低矮下去的房屋因着地势与海岸连接起来,下面有非常干净的漂亮沙滩。
这里没有惶恐和不安,更像一个家,像一个宽广纯净的世界。很快地,我喜欢上这里,喜欢原始的石墙,院子里的樱桃树和栗子树,门前的小草,绿油油的菜园子,喜欢清晨172的露珠,喜欢黄昏的味道,夕阳的余晖洒进院落,土屋和围墙融为一体,炊烟袅袅升起,用井水做的饭菜味道鲜美,井水煮茶,味道清香。感谢上帝,藉着梅姨使两个孤苦伶仃的人安顿下来。白天我不再去想任何事情,不再心灰意冷,充实而忙碌着,只有在夜深时躺在床上,才会想到过去,想到郁青朴和理想的未来,希望能心情快乐去做梦。睡梦中,灵魂开始攀升,越过深山沟壑去寻找,总是寻不到。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