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杜嫂的妹妹不愿继续收养葛巾艳的儿子,担心她真的会把孩子送上门来,我们决定去一趟灵山岛。郁青朴说委屈我跟着走一趟只是为了安慰杜青艾夫妇,想法拖一拖,一切等刘志业回来再做决定,看来这件事情瞒不过去。这件事真是棘手,杜嫂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我去不只为了孩子,更想顺便探访于小莎的妈妈。
星期六早晨,我们离开山庄开车来到码头,登上开往灵山岛的客船,杜嫂随行。大海依旧是那副脾性,充满着温情与险峻的两面。当客船驶离码头,海洋如同摇篮温柔有节奏地晃动着。新客船比“灵燕”号差不多大,所走的航线依旧是旧航道,在没有进入深海区和暗流前,展现在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的水波纹。倚身舷侧,我想起那个灰蒙蒙的早晨,想起于小莎兴高采烈的脸庞如何庆幸摆脱了渔场的噩梦,想起神秘大浪它使很多人来不及意识什么便葬身海底他们的**连同灵魂一同消失在黑暗里。突发而至的灾难中有一件怪事,同船的人里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人,而现在自己竟和她的助理站在一起,亲往岛上去看望她的孩子。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和安排,哪怕再次遭遇杀人浪,我也不会恐惧也不会诧异,因为我们渺小的人无法预料未可知的东西和环境。此刻我的同伴沉默不语,神色严峻,像一位忠实的警惕的保镖,唯恐有任何闪失。也许他俊朗的外表天生具有某种魅力,旁边的两位年轻姑娘时不时瞟向他,她们穿戴时髦干净,从她们的笑谈中听出原来是和于小莎一样出去打工临时返乡的渔家姑娘。客船进入海流后明显摇晃起来,浪头向船上打来,水珠迸射四溅,郁青朴拉着我的手将我带进小船舱。狭小的空间摆放着两条长凳,仅能容纳四、五个人,我忽然意识到几个月前葛巾艳兴许就坐在这样的小舱里,而不是大舱内。里面只有杜嫂,见我们进来她便起身扶我坐下。上一次的体验再次来到,只是身边不再是于小莎。杜嫂看出我在晕船,便让我把头往她肩上靠一靠。一段时间之后,难受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临近中午,客船靠近码头,放眼望去,海岛就是一座从海面上升起的高山,上下起伏的总体地势,错128落的房屋,显得纯朴而有风情。
从码头走进中心大街沿途是旅游品店、饭店、粮店、银行、邮政所。街上既安静又干净,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大声喧哗的声音,没有一辆屁股冒烟的汽车,几个头戴围巾卖海螺的妇女,站在路边,等客人走近了,才问你一声要不要。
岛上楼房稀少,民宅大都是人字形屋脊的老式瓦房,有一个土墙围起来的小院。许多打鱼人家的墙上或房顶上插着彩旗,猎猎飞扬。杜嫂一路带领我们穿过几条街巷,走进一个村庄的一条胡同中,推开她妹妹家的门。杜青艾家的房子是新的,她正在院子的草席上晒鲅鱼。她表情呆板,似乎不苟言笑,见到我们,拖着长腔说:“你们来啦?”似乎不太高兴。我没有吭声,姐姐上前亲热地握着对方的手,叫了句“妹妹”,杜青艾放开姐姐,一面跟我打招呼,问候一句:“他亲妈,你好吗,你总算露面了!”一面把狐疑的目光对准了郁青朴,郁青朴把礼物递上,杜大丽上前作了介绍,她脸上才露出点笑容,招呼大家进屋说话。
我们被让到客屋,杜青艾将茶盘放在桌子上,开始沏茶倒水。
“孩子呢,我们要先见见孩子。”郁青朴说。
“在里面呢。”杜青艾说,打开这边通往里间的房门,朝里喊:“童童,你亲妈来看你了!”
一个瘦小的身影背对着我们蹲在地上,孩子没有回头,没有理会。
“他在玩陀螺,能玩上大半天。”杜青艾说,上前把孩子抱起来。孩子的鞋“趴”地掉落地上,原来他穿的是一双大人的鞋,光着脚,没有穿袜子。
“妹妹,你怎么给他穿一双大人的鞋?”杜大丽责怪道。
“他不安静的时候,就喜欢跑步,每天要跑好几个小时,捉住他让他安静下来可不容易。”
“穿上大人的鞋他就不跑吗?”郁青朴问道。
“掉了鞋他有时会停下来,有时光着脚跑,他不累可把大人累坏了。”杜青艾道,然后对孩子说:“童童,你瞧,亲妈多漂亮啊,亲妈给你带来了糖果和蛋糕、玩具,叫妈呀。”
“他不叫呀,他叫你吗?”郁青朴又问。
“他也不叫我,养了他这几年就白养了,根本不认得你,不知道你是谁。”杜青艾愁眉苦脸地说,然后让我抱抱他。
我没有张开双臂,而是低头打量孩子:小脑袋,微黄的头发,细小的五官,眼睛很漂亮,眼神飘忽不定,一点不看围在眼前的大人们,仿佛大家都得罪了他。孩子在养母的怀里一个劲往外挣,要摆脱她,郁青朴急忙把一个小汽车玩具递到他面前,他根本不理睬,也不伸手去摸。
杜青艾找来袜子和他自己的鞋穿上,只见他用身体转了个圈,“咯咯”笑着,仿佛声音很好玩,然后又蹲在地上玩陀螺,对大家不屑一顾。
退回到客厅,杜青艾开始诉苦和抱怨,并且介绍着孩子的情况。“他顶喜欢圆东西,带他去市场,看见苹果、桔子什么的,他就不停地从摊位上给人家往下拿。都这么大了,他还没有真正叫我们一句爸爸、妈妈。”
“他是哑巴吗?”
“不是不能说,是不会说,轻易不开口!有一次俺男人从海上回来,下了船刚进家门,俺对他说‘你爸回来了!’,哎呦,他开了金口哎,说‘你爸回来了!’我强调重复‘不是我爸是你爸!’他还是分不清谁是谁。这就是儿童自闭症,青岛的儿童医院都看过了,医生说这种病不能用药物治疗,只能通过训练纠正,可是谁也奈何不了他呀。他亲妈呀,你说过要带去北京的大医院,总是一拖再拖,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真叫人操心呀!这一次叫你来就是要想想办法,这孩子俺们管不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收养。”
我语塞,低下了头,好像真是自己做了错事。
“这样的孩子不能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你们没有把他送去幼儿园吗?”郁青朴问。
“有呀,他不跟别的孩子玩,别的孩子找他,他不是咬人一下,就是打人家一下。129老师没法管,只好带回家。这孩子不正常,不能上学,长大了也没有用,一辈子都不会叫人快乐,谁能够忍受?他亲妈,你倒是说一句话呀。”
我抬起头望着她,颇觉尴尬。心中暗想难道这孩子真是个见不得光的累赘吗?带着秘密的有罪的身世对他命运的影响造就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大家都要弃他不顾吗?这中间的哪一个人能对他负责呢?我能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哪怕是临时的吗?听见养母的问话,我只好照着事先跟郁青朴说好的那样,能拖则拖:
“我来了解一下情况,然后给你答复。”
“你完全明白,就是这个情况,你该拿定主意。”
“你刚才说这种病无药可医,医生这么说?”
“是呀,有训练这种孩子的地方,可是需要钱要大人陪着。找你来明说吧,你再出一笔钱给孩子治病和以后的生活需用,否则今天就带他走。”她坚决地说。
“妹妹,你既收养了他,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已经给了钱,你们还想要多少钱?”杜大丽问。
“那笔钱买了渔船盖了房子,原是想等他长大后,养老继承家业,谁想会这样,再拿出一笔钱为着孩子的以后考虑也不为过。”杜青艾说。她的丈夫出海了,她是代表夫妻俩共同的意见说这番话的。
“多少数目?”郁青朴说。
“四十万!”
杜青艾说完把目光投向我,没有欢乐之情,这种沉闷的气氛,不管对谁来说,都没有办法改变。如果是葛巾艳在这里不知她会有怎样的感受,杜家姐妹无疑都把我当成了孩子的生母,只是一个仍旧把我看成“失忆”,另一个完全不知底细。杜青艾没有听见我确实的答复,便把问题转移到郁青朴这里,问他可有什么意见,他的回答,说是应该让我考虑考虑再做决定,并且说了一些安抚她情绪的话,劝她不要着急和为难。当他说完,便进屋去找孩子,杜青艾把姐姐拉到一边,悄悄问:“他是孩子的父亲,对不对?”
“妹妹,你不要瞎猜也不该问这个问题。他是可靠的助理,仅此而已。”
“我不信,我瞧着他比孩子的妈都关心孩子。”
我假装没有听到,走进里间,看到郁青朴抱着孩子对他说话,见我进来,他说:“来,雪旎,抱一下,看他有什么反应。”
我接过孩子,对他说:“童童,你愿意叫我妈妈吗?”孩子听了这话,真的把眼睛对准了我,但是他的眼睛看进去没有任何表情,好像无底的洞。冷漠的孩子在我心中唤起一点点同情,觉得自闭和孤独不该属于这么幼小的心灵。我在他的脸颊上亲了一下,依旧没有任何反应。我向他苦笑一下,说:“你瞧,我这个‘妈’也无可奈何。”
当天杜青艾的丈夫出海打鱼没有回来。中午在他们家吃了顿午饭。饭后杜大丽代替妹妹问我能不能拿出这笔钱,我说我是个穷女人,也不记得自己有这么个儿子。她又跟郁青朴单独做了交谈,郁青朴让她劝劝妹妹,最好能继续收养照顾孩子的生活,问题该怎样解决暂时还不能立刻作出决定,不过让她放心一定不会拖的时间太长。郁青朴的意思是要等刘志业回来让他知道这件事,让他作出处理。他认为杜青艾要的那笔钱,孩子的“亲妈”目前无法承诺和实现。可是,她不同意让刘志业知道,这件事说出去对葛巾艳不利。两个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决。当天晚上,杜嫂在妹妹家住下来,我和郁青朴住进海边旅馆。随着夜幕降临,大海平静的呼吸代替了白天的喧闹,客人们纷纷活跃起来,躲在房间吃海鲜喝啤酒,有两位从青岛来的游客站在楼上的长廊上,拉着手风琴唱起军港之夜。
我们一起步出旅馆来到码头。这里停泊着许多归来的船只,夜风吹拂下,空气弥漫着凉丝丝的水珠,周遭一切散发出大海那种不受羁绊的气息,漫步在防浪堤上,近距离地感受着带有腥咸气味的海风吹拂。 130
我们避而不谈灵燕号船难的事情,只是并肩而行交谈着有关孩子的话题,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困境。最后我说:“这个孩子好可怜。”
“你能爱他吗?你愿意要他吗?”他问。
“恐怕不能。”我回答。
“是啊,他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一点都不可爱,他不知道你是谁,你站在他面前,和其它东西没有两样,可他又不是木偶。我端详过,他的眼睛跟你很像,杜家姐妹把你当成了孩子的亲妈,你的脸庞和仪态蒙蔽了她们。”他说。
“杜青艾怀疑你是孩子的父亲。”我说。
“这个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只能等刘志业回来让他处理。”他叹道。
“如果告诉他,你能保证他会善待孩子吗?”我问。
“我想不出他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不敢确定,告诉他是不得已的。”他说。
“最好让杜青艾继续收养他,不告诉刘志业。”我说。
“可是她的态度并不积极,她要的那笔钱我们拿不出来,葛巾艳的财产和账户除了她本人,谁也不能动用,除非冻结后有人继承。这个孩子冒出来是否有权继承需要了解一下法律,不知刘家兄弟会怎么看待。这个孩子不光是钱的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和关心,可是没有人能够给他。我突然有另外一个想法——你想听吗?”
“虽然事不关己,不妨说出来听听。”
“不,跟你有关。”
“你不会再把我当成葛巾艳吧?”
“当然不会。过几个月带他走,我会把你和孩子安置在一起,我们一起回济南,那里有父母为我买的房子,一直闲着呢。”
“你不觉得我们两个包袱会拖累你吗?再说你不会一直单身,总有一天会结婚的,你的妻子能忍受吗,到时候我和孩子又会怎样呢,这个主意完全行不通。”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不明白我的心意吗?难道你不想开始新的生活吗不想再有幸福吗?你不觉得你就是童童的亲姨吗?而我也愿意负起保护和抚养的责任,为的是报答老奶奶当年对我爷爷的救命之恩。”
“照你这么说这个孩子跟我俩都有关系?”
“嗯哼,我们结婚后他就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他一定会渐渐好起来。”
“这不可能,别把我扯进来!”
“患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不过,我今天看到的是两颗星,你的孤独和冷漠不比孩子逊色。”
“也许是吧。”
说到这里,两人都默然不语。
海面上黑黝黝的,天空忽明忽暗闪烁着几粒星星。岛上闪烁着明亮的灯火,给人温暖的感觉,唯有一户人家在西北高处闪烁着昏黄如豆的灯火,显得那么孤独、遥远。我想起自己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要看望于小莎的妈妈,便提醒他与他约好明天的时间,然后我们从防浪大堤上返回旅馆。上床后却回味起和郁青朴之间的谈话,渐渐睡去。我梦见有所期待向前延伸的土地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仿佛回到童年姥姥家的村外,看到了春天的光景,还听到了山那边的风吹拂树叶发出的簌簌声。风声渐紧,变了声调,发出凄厉的声响,突然之间门“吱呀”一声被风刮开,有人在外面大声喊叫也有人在大声哭泣。这时候有个人影悄悄走进来,披散着头发浑身**的伸手来摸,我正要捉住她,她像一阵风突然消失了。我惊醒过来,打开灯一看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地面上也没有被水洇湿的痕迹。披衣下床,打开门站在廊下,外面黑黝黝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有前方海浪传来的呜咽。海风袭来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退回房内重新入睡。 131
天亮了,旅馆里传来各种各样的动静,人们开始起床了。我一偏脑袋,在乍醒过来的一瞬间,感觉到窗户那边透进的一丝光芒,猛然想起昨夜的梦。梦境如感觉一样清晰,只是搞不清楚那张脸是谁,似乎于小莎和葛巾艳都有理由来搅扰我。
起床后打开窗户,清冽的海风冲进房间,海潮已退去了一大片,纯净的海景就在眼前。早餐时在窗口边欣赏海景和吃饭真是一种享受,可是我感觉身体有点不太舒服。郁青朴听到我几声咳嗽,敏感地问了一句,我把昨夜的梦讲给他听,一面怀念于小莎一面为她妈妈难过,想到她在如花年纪就离开世界,想到她妈妈因为失去女儿整天面对大海,腮帮上挂着几滴被海风吹干的眼泪,不到风烛残年就已变得衰老孤苦,更大的可能她根本不知女儿已被大海吞没仍在期盼她回家,而这一切都因自己造成,不免忧虑重重难以舒展笑颜。
“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你可以不去。”他说。
“不,我一定要去,至少了解一下情况,就像你关心童童一样。”
“我劝你不要陷入忧郁的多愁善感当中,就像你劝我不要为了芦雪湖的缘故太过于自责恨自己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法预料和改变的事情。想开些,夏雪旎,要往前看。”
他的安慰让人宽心不少,我朝他友好地笑笑,不再是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蛤蜊汤做的疙瘩汤有滋有味,鲜美得有些过分,饭后一杯清茶便脱去一切的海腥味儿。为了不惊动杜家姐妹引起不必要的解释,饭后我们来到街上闲逛了一阵然后打听于家的住处。岛上有不少村落,要打听一个人还真不容易,连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我们随着几位游客来到中心大街,一个长得漂亮、皮肤黝黑的姑娘对面迎来,看样子是本地人,我便叫住她,向她打听于小莎的家住在哪里。真叫人高兴,她认识于小莎知道她的家,听说我们是于小莎的朋友,是从外边来顺便看她妈妈的,便很乐意给我们带路。
沿着中心大街她带我们往上走,我们一边走一边攀谈,得知姑娘姓陈。“好久没见到小莎了,听说她在外面打工,去年春天见到她从外面回来,给妈妈买了件挺漂亮的衣服,她很孝顺。她在外边还好吧?”
我不知如何回答,郁青朴插嘴说:“很多人都喜欢离开本土出外打工挣钱,陈小姐,你没有出去吗?”
“出外打工不是唯一出路,我在街上开了一个小店,专卖干海货。”她回答。
陈姑娘带领我们一直往北走,又拐向西边,穿过两个村庄踏上一条靠近山脉杂草丛生的土路。附近并没有人家,我们感到疑惑,陈姑娘说于家住在离群索居偏远的地带,她指指前面杂树夹道的小径,告诉我们出了夹径往前走一里路,就能看到于家,于家是西村最后一户人家,周围有一片菜园。她要到店里去开门不能再陪我们走,分手后我们照她说的继续往前行。
“陈姑娘真热心,你不觉得像一朵漂亮的黑牡丹吗?”我由衷地说。
“你今天也非常美丽,就像一朵优雅的紫罗兰。”他说。
我今天穿的是紫色毛衫,颈上围着淡紫小花的围巾。“像紫花地丁,嗯?”
“好吧,紫花地丁,上帝创造你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是这样,虽然你和葛巾艳一模一样,但是神态和举止完全不一样,表情也不一样,在我眼里你才是有魅力的。”
“难道葛巾艳在你眼里一点魅力都没有吗?”
“也许在别人眼里她有很大的魅力,在我眼里她就是我的老板,如果被她吸引那是很大的危险,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们边走边谈,穿过槐树夹道的小径,面前豁然开朗。这里像是一条分界线,往下有灌木丛、农田、树林和村庄,地势渐次低落,春天的太阳把西南的海域染成一片金黄,而往上是越来越高的山峦,西北的山崖仿佛是海洋上的绿宝石,两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如此可爱的地方,于小莎干吗要往外跑呢?悠然徜徉在阳光中,每天吃着母亲做的饭菜,多么有益于健康。这种日子对于小莎司空见惯,不以为然,充满对外部世界的向132往和对单调纯洁的日子的厌烦,使她决然走出去,仿佛跟随在一大批淘金者的后面一样。她的生命在归来时与大海融为一体,埋葬在记忆中的脸庞多么红润啊,叽叽喳喳的声音多么像只雀鸟儿,她的母亲知道她坐上了一条不归船吗,还是仍然在盼望女儿回家?
往前走,北面起伏的山脚下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菜园很大,在几棵杏树和柿树的北面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畦子,一块块被拉成各种形状,栽种着各种蔬菜,争肥竞绿,长得很旺,看得出主人的精心料理。我们沿着菜园外围的路边往前走,一栋孤零零的旧瓦房赫然入目,老式的土墙和房屋,掩映在高大的樱桃树下。墙头站着一只公鸡,正在啄食石头缝里的野草,墙外的母鸡在悠闲踱步。
一只小羊正在被主人拴在门口的香椿芽树上,从她的年纪和她那张前额、面颊比较扁平的脸,我已经判定她是谁了,郁青朴也看出这正是我们要造访的对像,于是拉起我的手向她走去。
“该死的,不去沟下吃草,又去啃我的卷心菜,饿你一天看你还敢不敢乱跑!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卖了让人扒了你的皮割了你的肉!”小莎妈妈严厉斥责小羊,小羊像是听懂了主人的话,偏着脑袋瞅着主人,脸上的表情仿佛一个做错了事感到害羞的孩子。于家的墙上没有任何彩旗,以种菜维生的女人在我心目中应该就是一株生长在此地的植物,具有朴素善良宽宏的美德,可是说话咋这样难听呢,连那只在一旁漫步的母鸡都被吓跑了。
“哎呀,多好的天气呀,人和动物都该享受的时刻,别这么凶巴巴的!”郁青朴大声说。
她扭头用目光打量了他一下,又打量我,让我很不自在,我松开他的手。她看够了,既没有微笑,也没有朝我们点头,而是说:“我们这里又没有水塘,哪里跑来只鸭子嘎嘎乱叫呢。”
“应该说是鸽子,两只飞来的鸽子,停落在你面前。”郁青朴歪着头笑道。
“哼,鸽子!还蚂蚱呢!蹦到这里你们来玩啥?上山吗?”她问。
“是的,哦,不,我们也是有点事情的。”我抢着回答,朝她微笑着。她还年轻,不到五十岁的年纪,身体挺健康,面部皮肤虽然有些粗糙,但不那么黯淡无光。“住在这里真好,真清幽,活上一百年也不难。”我接着说。
“我那闺女要是也像你这么看就好啦。”
“怎么,你闺女不喜欢这里吗?那她一定出去打工了?”郁青朴搭讪道。
“是啊,到现在也没个消息,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说完,她从地上拿起担杖,挑起空水桶走。我们跟着她。
“你不想知道——”郁青朴刚说出口,我急忙拽拽他的胳膊止住他,他立刻改口说:“你不需要人手吗?我来替你挑担浇菜。”
“这菜地的一切都是我一个人料理,当然需要人手了。年轻人你能留下来做我的女婿吗?就算你肯,她肯吗?我女儿可是比她更年轻。你们快走,游手好闲再跟着走转到菜园的臭大粪面前心醉神迷让我恶心,哈哈。”
她说话可真够受的。我不敢再说什么,郁青朴似乎忍不住,说:“你不是在骂我们,你是在夸我们,因为你笑了!刚才那只羊惹你生那么大的气!山美水美人也要美呀。”
“喂,你们往西来,难道没有人告诉你们西海角大白天都阴森森,以前淹死过人,不要往这边来吗?瞧你们俩刚才亲热的,手拉手,不会是殉情吧?”
我们愣住了,不再跟着她,倒不是被什么西海角吓住了,而是被她口里冒出的酸硬东西熏住了。用不着再继续交谈下去,我们往回走,不再停留。回眸不仅是忧伤的,而且是凄切和愤慨的,她同海边礁石一样坚硬尖利,和于小莎完全不同。也许有些创伤深入到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一样,塑造出这般令人讨厌的性格,生命这株孤单脆弱的花啊。我想起于小莎的爱心,她粉红的双唇,爽朗的笑声,直露的脾气有多么可爱。
“她妈妈还不知道女儿已出事。你瞧,她身体挺好,看来生活也不错,没啥可担133心的,别再郁闷啦,我们走吧。”郁青朴说。
“不行,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告诉她,毫无希望地等待下去最终是什么结果!”我突然停止脚步说。
“不要!”他拦住我说,“这个时侯不合适!你已经看到她这个样子,你现在讲出去她会怎样你想到了吗?自己的事情都未解决呢,节外生枝会惹出麻烦。真想告诉她女儿的情况,那也要等刘志业回来从黑澜山庄脱身以后再说,。”
他说得有道理,走在返回的路上,我的脚步很慢,在他的陪伴和周遭宁静的包裹中心情不由自主平静下来。
“如果有一天,我像于小莎一样遭逢意外,你也会如此惦记我吗?”他突然问。
多么折磨人而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怔了一下,很快说:“我会很快忘掉,忘掉一切!就好像从未认识你,从未走进黑澜山庄一样!”末了又补充说:“你不会的,永远不会,上帝会保佑你。”
“明天就离岛,在这里让我最后一次问你——愿意跟我走——把童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养——不必担心经济问题——有个像样的家吗?”
面对他的凝视和提问我的心紧缩并颤抖起来。我没有勇气敞开心扉向他述说多么喜欢并感激他,多么愿意与他去西北保护那些可爱的羊群,多么同情不懂事的无辜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这么做,在没有见到石蒙前我什么都不能做。“尽管石蒙对不起我,可是我不能对不起他,我一定得回去等着弄个明白。”我苦恼地态度坚决地说。
“祝你幸福。”他说。
这一带偏僻荒凉无人来游玩,路上只看到一个放羊的老人。然而从附近传来的自然气息和时令色彩充满野趣,像古画一样稚拙纯朴,令人神荡意迷。这一片可爱的恬静,使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时近中午,抬头望望天空,阳光不那么浓烈了,一朵浮云悄悄停留在海岛上空,担心天气改变,郁青朴临时决定今天下午一点钟乘船离岛。临走前,我向杜青艾表态由郁助理出面处理此事,于是他和她有一番单独的交谈,告诉她他要做孩子的监护人,希望她善待孩子,并且保证两三个月后解决此事,暂时孩子留在这里。他这番话免不了让杜青艾产生了疑惑的心,判断他就是孩子的父亲。在向姐姐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杜大丽责备了她一番,劝她不要胡乱猜疑,也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有关孩子的身世和来历。郁青朴的态度缓和了杜青艾的情绪,她对他的做法感到不解和困惑,在回程的船上我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她问他:
“你完全用不着这样,这件事情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要往自己身上揽?”
“杜嫂,我高兴这么做,孩子不能无人管。你不明白,我、她、孩子——命运正在把我们穿成一条锁链。”
她难以理解地皱起眉头。在她看来因为船难造成的伤害给自己的女主人留下了无尽的孤独,性格变得文雅沉静,寡言少语木讷了许多,遗忘把往事撇得一干二净,似乎没有一点觉醒的迹像,哪怕见到亲生儿子,也无动于衷。而他越来越热情地参入,她看出他正逐渐陷入到某种危险的情感中,掺杂着隐隐的忧虑、困惑和担忧,她好意提醒他:
“总归是她自己的事情,她糊涂你可不能掺和进来糊涂着,这对谁都没有好处,流言蜚语会让你有嘴说不清楚。迫不得已,所有的事都向刘志业摊牌好了,孩子的事让他解决。”
他听了不置一词,脸上隐隐的表情,像是微笑。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星期六早晨,我们离开山庄开车来到码头,登上开往灵山岛的客船,杜嫂随行。大海依旧是那副脾性,充满着温情与险峻的两面。当客船驶离码头,海洋如同摇篮温柔有节奏地晃动着。新客船比“灵燕”号差不多大,所走的航线依旧是旧航道,在没有进入深海区和暗流前,展现在面前的是千姿百态的水波纹。倚身舷侧,我想起那个灰蒙蒙的早晨,想起于小莎兴高采烈的脸庞如何庆幸摆脱了渔场的噩梦,想起神秘大浪它使很多人来不及意识什么便葬身海底他们的**连同灵魂一同消失在黑暗里。突发而至的灾难中有一件怪事,同船的人里有一个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女人,而现在自己竟和她的助理站在一起,亲往岛上去看望她的孩子。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命运和安排,哪怕再次遭遇杀人浪,我也不会恐惧也不会诧异,因为我们渺小的人无法预料未可知的东西和环境。此刻我的同伴沉默不语,神色严峻,像一位忠实的警惕的保镖,唯恐有任何闪失。也许他俊朗的外表天生具有某种魅力,旁边的两位年轻姑娘时不时瞟向他,她们穿戴时髦干净,从她们的笑谈中听出原来是和于小莎一样出去打工临时返乡的渔家姑娘。客船进入海流后明显摇晃起来,浪头向船上打来,水珠迸射四溅,郁青朴拉着我的手将我带进小船舱。狭小的空间摆放着两条长凳,仅能容纳四、五个人,我忽然意识到几个月前葛巾艳兴许就坐在这样的小舱里,而不是大舱内。里面只有杜嫂,见我们进来她便起身扶我坐下。上一次的体验再次来到,只是身边不再是于小莎。杜嫂看出我在晕船,便让我把头往她肩上靠一靠。一段时间之后,难受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临近中午,客船靠近码头,放眼望去,海岛就是一座从海面上升起的高山,上下起伏的总体地势,错128落的房屋,显得纯朴而有风情。
从码头走进中心大街沿途是旅游品店、饭店、粮店、银行、邮政所。街上既安静又干净,没有尘土飞扬没有大声喧哗的声音,没有一辆屁股冒烟的汽车,几个头戴围巾卖海螺的妇女,站在路边,等客人走近了,才问你一声要不要。
岛上楼房稀少,民宅大都是人字形屋脊的老式瓦房,有一个土墙围起来的小院。许多打鱼人家的墙上或房顶上插着彩旗,猎猎飞扬。杜嫂一路带领我们穿过几条街巷,走进一个村庄的一条胡同中,推开她妹妹家的门。杜青艾家的房子是新的,她正在院子的草席上晒鲅鱼。她表情呆板,似乎不苟言笑,见到我们,拖着长腔说:“你们来啦?”似乎不太高兴。我没有吭声,姐姐上前亲热地握着对方的手,叫了句“妹妹”,杜青艾放开姐姐,一面跟我打招呼,问候一句:“他亲妈,你好吗,你总算露面了!”一面把狐疑的目光对准了郁青朴,郁青朴把礼物递上,杜大丽上前作了介绍,她脸上才露出点笑容,招呼大家进屋说话。
我们被让到客屋,杜青艾将茶盘放在桌子上,开始沏茶倒水。
“孩子呢,我们要先见见孩子。”郁青朴说。
“在里面呢。”杜青艾说,打开这边通往里间的房门,朝里喊:“童童,你亲妈来看你了!”
一个瘦小的身影背对着我们蹲在地上,孩子没有回头,没有理会。
“他在玩陀螺,能玩上大半天。”杜青艾说,上前把孩子抱起来。孩子的鞋“趴”地掉落地上,原来他穿的是一双大人的鞋,光着脚,没有穿袜子。
“妹妹,你怎么给他穿一双大人的鞋?”杜大丽责怪道。
“他不安静的时候,就喜欢跑步,每天要跑好几个小时,捉住他让他安静下来可不容易。”
“穿上大人的鞋他就不跑吗?”郁青朴问道。
“掉了鞋他有时会停下来,有时光着脚跑,他不累可把大人累坏了。”杜青艾道,然后对孩子说:“童童,你瞧,亲妈多漂亮啊,亲妈给你带来了糖果和蛋糕、玩具,叫妈呀。”
“他不叫呀,他叫你吗?”郁青朴又问。
“他也不叫我,养了他这几年就白养了,根本不认得你,不知道你是谁。”杜青艾愁眉苦脸地说,然后让我抱抱他。
我没有张开双臂,而是低头打量孩子:小脑袋,微黄的头发,细小的五官,眼睛很漂亮,眼神飘忽不定,一点不看围在眼前的大人们,仿佛大家都得罪了他。孩子在养母的怀里一个劲往外挣,要摆脱她,郁青朴急忙把一个小汽车玩具递到他面前,他根本不理睬,也不伸手去摸。
杜青艾找来袜子和他自己的鞋穿上,只见他用身体转了个圈,“咯咯”笑着,仿佛声音很好玩,然后又蹲在地上玩陀螺,对大家不屑一顾。
退回到客厅,杜青艾开始诉苦和抱怨,并且介绍着孩子的情况。“他顶喜欢圆东西,带他去市场,看见苹果、桔子什么的,他就不停地从摊位上给人家往下拿。都这么大了,他还没有真正叫我们一句爸爸、妈妈。”
“他是哑巴吗?”
“不是不能说,是不会说,轻易不开口!有一次俺男人从海上回来,下了船刚进家门,俺对他说‘你爸回来了!’,哎呦,他开了金口哎,说‘你爸回来了!’我强调重复‘不是我爸是你爸!’他还是分不清谁是谁。这就是儿童自闭症,青岛的儿童医院都看过了,医生说这种病不能用药物治疗,只能通过训练纠正,可是谁也奈何不了他呀。他亲妈呀,你说过要带去北京的大医院,总是一拖再拖,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大,真叫人操心呀!这一次叫你来就是要想想办法,这孩子俺们管不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收养。”
我语塞,低下了头,好像真是自己做了错事。
“这样的孩子不能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你们没有把他送去幼儿园吗?”郁青朴问。
“有呀,他不跟别的孩子玩,别的孩子找他,他不是咬人一下,就是打人家一下。129老师没法管,只好带回家。这孩子不正常,不能上学,长大了也没有用,一辈子都不会叫人快乐,谁能够忍受?他亲妈,你倒是说一句话呀。”
我抬起头望着她,颇觉尴尬。心中暗想难道这孩子真是个见不得光的累赘吗?带着秘密的有罪的身世对他命运的影响造就了一个有问题的孩子,大家都要弃他不顾吗?这中间的哪一个人能对他负责呢?我能承担起母亲的角色,哪怕是临时的吗?听见养母的问话,我只好照着事先跟郁青朴说好的那样,能拖则拖:
“我来了解一下情况,然后给你答复。”
“你完全明白,就是这个情况,你该拿定主意。”
“你刚才说这种病无药可医,医生这么说?”
“是呀,有训练这种孩子的地方,可是需要钱要大人陪着。找你来明说吧,你再出一笔钱给孩子治病和以后的生活需用,否则今天就带他走。”她坚决地说。
“妹妹,你既收养了他,不能说不要就不要。已经给了钱,你们还想要多少钱?”杜大丽问。
“那笔钱买了渔船盖了房子,原是想等他长大后,养老继承家业,谁想会这样,再拿出一笔钱为着孩子的以后考虑也不为过。”杜青艾说。她的丈夫出海了,她是代表夫妻俩共同的意见说这番话的。
“多少数目?”郁青朴说。
“四十万!”
杜青艾说完把目光投向我,没有欢乐之情,这种沉闷的气氛,不管对谁来说,都没有办法改变。如果是葛巾艳在这里不知她会有怎样的感受,杜家姐妹无疑都把我当成了孩子的生母,只是一个仍旧把我看成“失忆”,另一个完全不知底细。杜青艾没有听见我确实的答复,便把问题转移到郁青朴这里,问他可有什么意见,他的回答,说是应该让我考虑考虑再做决定,并且说了一些安抚她情绪的话,劝她不要着急和为难。当他说完,便进屋去找孩子,杜青艾把姐姐拉到一边,悄悄问:“他是孩子的父亲,对不对?”
“妹妹,你不要瞎猜也不该问这个问题。他是可靠的助理,仅此而已。”
“我不信,我瞧着他比孩子的妈都关心孩子。”
我假装没有听到,走进里间,看到郁青朴抱着孩子对他说话,见我进来,他说:“来,雪旎,抱一下,看他有什么反应。”
我接过孩子,对他说:“童童,你愿意叫我妈妈吗?”孩子听了这话,真的把眼睛对准了我,但是他的眼睛看进去没有任何表情,好像无底的洞。冷漠的孩子在我心中唤起一点点同情,觉得自闭和孤独不该属于这么幼小的心灵。我在他的脸颊上亲了一下,依旧没有任何反应。我向他苦笑一下,说:“你瞧,我这个‘妈’也无可奈何。”
当天杜青艾的丈夫出海打鱼没有回来。中午在他们家吃了顿午饭。饭后杜大丽代替妹妹问我能不能拿出这笔钱,我说我是个穷女人,也不记得自己有这么个儿子。她又跟郁青朴单独做了交谈,郁青朴让她劝劝妹妹,最好能继续收养照顾孩子的生活,问题该怎样解决暂时还不能立刻作出决定,不过让她放心一定不会拖的时间太长。郁青朴的意思是要等刘志业回来让他知道这件事,让他作出处理。他认为杜青艾要的那笔钱,孩子的“亲妈”目前无法承诺和实现。可是,她不同意让刘志业知道,这件事说出去对葛巾艳不利。两个人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解决。当天晚上,杜嫂在妹妹家住下来,我和郁青朴住进海边旅馆。随着夜幕降临,大海平静的呼吸代替了白天的喧闹,客人们纷纷活跃起来,躲在房间吃海鲜喝啤酒,有两位从青岛来的游客站在楼上的长廊上,拉着手风琴唱起军港之夜。
我们一起步出旅馆来到码头。这里停泊着许多归来的船只,夜风吹拂下,空气弥漫着凉丝丝的水珠,周遭一切散发出大海那种不受羁绊的气息,漫步在防浪堤上,近距离地感受着带有腥咸气味的海风吹拂。 130
我们避而不谈灵燕号船难的事情,只是并肩而行交谈着有关孩子的话题,想不出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困境。最后我说:“这个孩子好可怜。”
“你能爱他吗?你愿意要他吗?”他问。
“恐怕不能。”我回答。
“是啊,他不是一个健康的孩子,一点都不可爱,他不知道你是谁,你站在他面前,和其它东西没有两样,可他又不是木偶。我端详过,他的眼睛跟你很像,杜家姐妹把你当成了孩子的亲妈,你的脸庞和仪态蒙蔽了她们。”他说。
“杜青艾怀疑你是孩子的父亲。”我说。
“这个孩子在世上已经没有亲人。只能等刘志业回来让他处理。”他叹道。
“如果告诉他,你能保证他会善待孩子吗?”我问。
“我想不出他知道以后会有什么反应,不敢确定,告诉他是不得已的。”他说。
“最好让杜青艾继续收养他,不告诉刘志业。”我说。
“可是她的态度并不积极,她要的那笔钱我们拿不出来,葛巾艳的财产和账户除了她本人,谁也不能动用,除非冻结后有人继承。这个孩子冒出来是否有权继承需要了解一下法律,不知刘家兄弟会怎么看待。这个孩子不光是钱的问题,需要投入更多的爱和关心,可是没有人能够给他。我突然有另外一个想法——你想听吗?”
“虽然事不关己,不妨说出来听听。”
“不,跟你有关。”
“你不会再把我当成葛巾艳吧?”
“当然不会。过几个月带他走,我会把你和孩子安置在一起,我们一起回济南,那里有父母为我买的房子,一直闲着呢。”
“你不觉得我们两个包袱会拖累你吗?再说你不会一直单身,总有一天会结婚的,你的妻子能忍受吗,到时候我和孩子又会怎样呢,这个主意完全行不通。”
“难道你还不了解我,不明白我的心意吗?难道你不想开始新的生活吗不想再有幸福吗?你不觉得你就是童童的亲姨吗?而我也愿意负起保护和抚养的责任,为的是报答老奶奶当年对我爷爷的救命之恩。”
“照你这么说这个孩子跟我俩都有关系?”
“嗯哼,我们结婚后他就是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他一定会渐渐好起来。”
“这不可能,别把我扯进来!”
“患自闭症的孩子被称作星星的孩子,不过,我今天看到的是两颗星,你的孤独和冷漠不比孩子逊色。”
“也许是吧。”
说到这里,两人都默然不语。
海面上黑黝黝的,天空忽明忽暗闪烁着几粒星星。岛上闪烁着明亮的灯火,给人温暖的感觉,唯有一户人家在西北高处闪烁着昏黄如豆的灯火,显得那么孤独、遥远。我想起自己此行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要看望于小莎的妈妈,便提醒他与他约好明天的时间,然后我们从防浪大堤上返回旅馆。上床后却回味起和郁青朴之间的谈话,渐渐睡去。我梦见有所期待向前延伸的土地和树林里嫩绿的新芽联结在一起,仿佛回到童年姥姥家的村外,看到了春天的光景,还听到了山那边的风吹拂树叶发出的簌簌声。风声渐紧,变了声调,发出凄厉的声响,突然之间门“吱呀”一声被风刮开,有人在外面大声喊叫也有人在大声哭泣。这时候有个人影悄悄走进来,披散着头发浑身**的伸手来摸,我正要捉住她,她像一阵风突然消失了。我惊醒过来,打开灯一看房间里什么都没有,地面上也没有被水洇湿的痕迹。披衣下床,打开门站在廊下,外面黑黝黝什么也看不清楚,只有前方海浪传来的呜咽。海风袭来禁不住打了个寒战,退回房内重新入睡。 131
天亮了,旅馆里传来各种各样的动静,人们开始起床了。我一偏脑袋,在乍醒过来的一瞬间,感觉到窗户那边透进的一丝光芒,猛然想起昨夜的梦。梦境如感觉一样清晰,只是搞不清楚那张脸是谁,似乎于小莎和葛巾艳都有理由来搅扰我。
起床后打开窗户,清冽的海风冲进房间,海潮已退去了一大片,纯净的海景就在眼前。早餐时在窗口边欣赏海景和吃饭真是一种享受,可是我感觉身体有点不太舒服。郁青朴听到我几声咳嗽,敏感地问了一句,我把昨夜的梦讲给他听,一面怀念于小莎一面为她妈妈难过,想到她在如花年纪就离开世界,想到她妈妈因为失去女儿整天面对大海,腮帮上挂着几滴被海风吹干的眼泪,不到风烛残年就已变得衰老孤苦,更大的可能她根本不知女儿已被大海吞没仍在期盼她回家,而这一切都因自己造成,不免忧虑重重难以舒展笑颜。
“如果你觉得压力太大你可以不去。”他说。
“不,我一定要去,至少了解一下情况,就像你关心童童一样。”
“我劝你不要陷入忧郁的多愁善感当中,就像你劝我不要为了芦雪湖的缘故太过于自责恨自己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会遇到无法预料和改变的事情。想开些,夏雪旎,要往前看。”
他的安慰让人宽心不少,我朝他友好地笑笑,不再是一幅愁眉不展的样子。蛤蜊汤做的疙瘩汤有滋有味,鲜美得有些过分,饭后一杯清茶便脱去一切的海腥味儿。为了不惊动杜家姐妹引起不必要的解释,饭后我们来到街上闲逛了一阵然后打听于家的住处。岛上有不少村落,要打听一个人还真不容易,连问了几个人都说不知道。我们随着几位游客来到中心大街,一个长得漂亮、皮肤黝黑的姑娘对面迎来,看样子是本地人,我便叫住她,向她打听于小莎的家住在哪里。真叫人高兴,她认识于小莎知道她的家,听说我们是于小莎的朋友,是从外边来顺便看她妈妈的,便很乐意给我们带路。
沿着中心大街她带我们往上走,我们一边走一边攀谈,得知姑娘姓陈。“好久没见到小莎了,听说她在外面打工,去年春天见到她从外面回来,给妈妈买了件挺漂亮的衣服,她很孝顺。她在外边还好吧?”
我不知如何回答,郁青朴插嘴说:“很多人都喜欢离开本土出外打工挣钱,陈小姐,你没有出去吗?”
“出外打工不是唯一出路,我在街上开了一个小店,专卖干海货。”她回答。
陈姑娘带领我们一直往北走,又拐向西边,穿过两个村庄踏上一条靠近山脉杂草丛生的土路。附近并没有人家,我们感到疑惑,陈姑娘说于家住在离群索居偏远的地带,她指指前面杂树夹道的小径,告诉我们出了夹径往前走一里路,就能看到于家,于家是西村最后一户人家,周围有一片菜园。她要到店里去开门不能再陪我们走,分手后我们照她说的继续往前行。
“陈姑娘真热心,你不觉得像一朵漂亮的黑牡丹吗?”我由衷地说。
“你今天也非常美丽,就像一朵优雅的紫罗兰。”他说。
我今天穿的是紫色毛衫,颈上围着淡紫小花的围巾。“像紫花地丁,嗯?”
“好吧,紫花地丁,上帝创造你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是这样,虽然你和葛巾艳一模一样,但是神态和举止完全不一样,表情也不一样,在我眼里你才是有魅力的。”
“难道葛巾艳在你眼里一点魅力都没有吗?”
“也许在别人眼里她有很大的魅力,在我眼里她就是我的老板,如果被她吸引那是很大的危险,你明白我的意思。”
我们边走边谈,穿过槐树夹道的小径,面前豁然开朗。这里像是一条分界线,往下有灌木丛、农田、树林和村庄,地势渐次低落,春天的太阳把西南的海域染成一片金黄,而往上是越来越高的山峦,西北的山崖仿佛是海洋上的绿宝石,两者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让人心花怒放。如此可爱的地方,于小莎干吗要往外跑呢?悠然徜徉在阳光中,每天吃着母亲做的饭菜,多么有益于健康。这种日子对于小莎司空见惯,不以为然,充满对外部世界的向132往和对单调纯洁的日子的厌烦,使她决然走出去,仿佛跟随在一大批淘金者的后面一样。她的生命在归来时与大海融为一体,埋葬在记忆中的脸庞多么红润啊,叽叽喳喳的声音多么像只雀鸟儿,她的母亲知道她坐上了一条不归船吗,还是仍然在盼望女儿回家?
往前走,北面起伏的山脚下一片绿油油的菜地映入眼帘:菜园很大,在几棵杏树和柿树的北面可以看到精心设计的畦子,一块块被拉成各种形状,栽种着各种蔬菜,争肥竞绿,长得很旺,看得出主人的精心料理。我们沿着菜园外围的路边往前走,一栋孤零零的旧瓦房赫然入目,老式的土墙和房屋,掩映在高大的樱桃树下。墙头站着一只公鸡,正在啄食石头缝里的野草,墙外的母鸡在悠闲踱步。
一只小羊正在被主人拴在门口的香椿芽树上,从她的年纪和她那张前额、面颊比较扁平的脸,我已经判定她是谁了,郁青朴也看出这正是我们要造访的对像,于是拉起我的手向她走去。
“该死的,不去沟下吃草,又去啃我的卷心菜,饿你一天看你还敢不敢乱跑!再不听话,我就把你卖了让人扒了你的皮割了你的肉!”小莎妈妈严厉斥责小羊,小羊像是听懂了主人的话,偏着脑袋瞅着主人,脸上的表情仿佛一个做错了事感到害羞的孩子。于家的墙上没有任何彩旗,以种菜维生的女人在我心目中应该就是一株生长在此地的植物,具有朴素善良宽宏的美德,可是说话咋这样难听呢,连那只在一旁漫步的母鸡都被吓跑了。
“哎呀,多好的天气呀,人和动物都该享受的时刻,别这么凶巴巴的!”郁青朴大声说。
她扭头用目光打量了他一下,又打量我,让我很不自在,我松开他的手。她看够了,既没有微笑,也没有朝我们点头,而是说:“我们这里又没有水塘,哪里跑来只鸭子嘎嘎乱叫呢。”
“应该说是鸽子,两只飞来的鸽子,停落在你面前。”郁青朴歪着头笑道。
“哼,鸽子!还蚂蚱呢!蹦到这里你们来玩啥?上山吗?”她问。
“是的,哦,不,我们也是有点事情的。”我抢着回答,朝她微笑着。她还年轻,不到五十岁的年纪,身体挺健康,面部皮肤虽然有些粗糙,但不那么黯淡无光。“住在这里真好,真清幽,活上一百年也不难。”我接着说。
“我那闺女要是也像你这么看就好啦。”
“怎么,你闺女不喜欢这里吗?那她一定出去打工了?”郁青朴搭讪道。
“是啊,到现在也没个消息,不知道跑哪里去了。”说完,她从地上拿起担杖,挑起空水桶走。我们跟着她。
“你不想知道——”郁青朴刚说出口,我急忙拽拽他的胳膊止住他,他立刻改口说:“你不需要人手吗?我来替你挑担浇菜。”
“这菜地的一切都是我一个人料理,当然需要人手了。年轻人你能留下来做我的女婿吗?就算你肯,她肯吗?我女儿可是比她更年轻。你们快走,游手好闲再跟着走转到菜园的臭大粪面前心醉神迷让我恶心,哈哈。”
她说话可真够受的。我不敢再说什么,郁青朴似乎忍不住,说:“你不是在骂我们,你是在夸我们,因为你笑了!刚才那只羊惹你生那么大的气!山美水美人也要美呀。”
“喂,你们往西来,难道没有人告诉你们西海角大白天都阴森森,以前淹死过人,不要往这边来吗?瞧你们俩刚才亲热的,手拉手,不会是殉情吧?”
我们愣住了,不再跟着她,倒不是被什么西海角吓住了,而是被她口里冒出的酸硬东西熏住了。用不着再继续交谈下去,我们往回走,不再停留。回眸不仅是忧伤的,而且是凄切和愤慨的,她同海边礁石一样坚硬尖利,和于小莎完全不同。也许有些创伤深入到身心,正如严霜侵入土地一样,塑造出这般令人讨厌的性格,生命这株孤单脆弱的花啊。我想起于小莎的爱心,她粉红的双唇,爽朗的笑声,直露的脾气有多么可爱。
“她妈妈还不知道女儿已出事。你瞧,她身体挺好,看来生活也不错,没啥可担133心的,别再郁闷啦,我们走吧。”郁青朴说。
“不行,我要回去,我一定要告诉她,毫无希望地等待下去最终是什么结果!”我突然停止脚步说。
“不要!”他拦住我说,“这个时侯不合适!你已经看到她这个样子,你现在讲出去她会怎样你想到了吗?自己的事情都未解决呢,节外生枝会惹出麻烦。真想告诉她女儿的情况,那也要等刘志业回来从黑澜山庄脱身以后再说,。”
他说得有道理,走在返回的路上,我的脚步很慢,在他的陪伴和周遭宁静的包裹中心情不由自主平静下来。
“如果有一天,我像于小莎一样遭逢意外,你也会如此惦记我吗?”他突然问。
多么折磨人而难以回答的问题!我怔了一下,很快说:“我会很快忘掉,忘掉一切!就好像从未认识你,从未走进黑澜山庄一样!”末了又补充说:“你不会的,永远不会,上帝会保佑你。”
“明天就离岛,在这里让我最后一次问你——愿意跟我走——把童童当成自己的孩子教养——不必担心经济问题——有个像样的家吗?”
面对他的凝视和提问我的心紧缩并颤抖起来。我没有勇气敞开心扉向他述说多么喜欢并感激他,多么愿意与他去西北保护那些可爱的羊群,多么同情不懂事的无辜的孩子。但是我不能这么做,在没有见到石蒙前我什么都不能做。“尽管石蒙对不起我,可是我不能对不起他,我一定得回去等着弄个明白。”我苦恼地态度坚决地说。
“祝你幸福。”他说。
这一带偏僻荒凉无人来游玩,路上只看到一个放羊的老人。然而从附近传来的自然气息和时令色彩充满野趣,像古画一样稚拙纯朴,令人神荡意迷。这一片可爱的恬静,使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时近中午,抬头望望天空,阳光不那么浓烈了,一朵浮云悄悄停留在海岛上空,担心天气改变,郁青朴临时决定今天下午一点钟乘船离岛。临走前,我向杜青艾表态由郁助理出面处理此事,于是他和她有一番单独的交谈,告诉她他要做孩子的监护人,希望她善待孩子,并且保证两三个月后解决此事,暂时孩子留在这里。他这番话免不了让杜青艾产生了疑惑的心,判断他就是孩子的父亲。在向姐姐表达了这个意思后,杜大丽责备了她一番,劝她不要胡乱猜疑,也不要向任何人透露有关孩子的身世和来历。郁青朴的态度缓和了杜青艾的情绪,她对他的做法感到不解和困惑,在回程的船上我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她问他:
“你完全用不着这样,这件事情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为什么要往自己身上揽?”
“杜嫂,我高兴这么做,孩子不能无人管。你不明白,我、她、孩子——命运正在把我们穿成一条锁链。”
她难以理解地皱起眉头。在她看来因为船难造成的伤害给自己的女主人留下了无尽的孤独,性格变得文雅沉静,寡言少语木讷了许多,遗忘把往事撇得一干二净,似乎没有一点觉醒的迹像,哪怕见到亲生儿子,也无动于衷。而他越来越热情地参入,她看出他正逐渐陷入到某种危险的情感中,掺杂着隐隐的忧虑、困惑和担忧,她好意提醒他:
“总归是她自己的事情,她糊涂你可不能掺和进来糊涂着,这对谁都没有好处,流言蜚语会让你有嘴说不清楚。迫不得已,所有的事都向刘志业摊牌好了,孩子的事让他解决。”
他听了不置一词,脸上隐隐的表情,像是微笑。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