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在洛桑的街上,在市中心广场的我在那里买了阿尔卑斯的石竹的果实,在雾濛濛的湖边可以看见艾维昂开来的白船的时候,我哼着下面的歌:
你头上插着花
光着膀臂
去往何方?
天黑夜凉
何以遮挡。”
坐在书房在读了以上文字后,我的眼睛潮润,在头脑里稍作改动,变成“在黑澜山庄的房间,在雾濛濛的海边不断有冷气向这里吹拂的时候,我瞥见了那陌生照片的熟悉倩影想起可爱的朋友仿佛闻到了杜鹃花凋谢的香味,在孤寂的窗前看不到海面上开回来的船只的时候,我哼着下面的歌——”
楼上好几个房间都摆放着女主人的照片,每张照片后面都闪现着一双侦视的眼睛,仿佛在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一个星期以来,并无人打扰,郁青朴不见踪影,杜嫂懒得理我,厨房是她的天下,加上收拾卫生等家务活让她忙得团团转,老太太也不叫我,大概是在等待我记忆恢复,在喊她奶奶之前显出了她的耐心。懒惰、孤独、安静,我像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暂且被隔离了,忙碌着工作和挣钱与我一点都不相干了,除了下楼到餐厅吃饭,每日里都呆在三楼上。拘束了几日,终于忍不住好奇,对每个房间都查看了一番,东侧走廊里依次有小会客室、化妆间、卧室、卫生间,西侧走廊这边也有四个房间,一间书房,一间琴房,还有衣帽间与储藏室,都放置着男人的衣物和东西。跟其它房间沉闷高贵的主调不同,书房清新明快,绿色的窗帘,呈l状的伏案台和半敞开半封闭的书架都是木本色,透着亲切、自然。伏案台上放置着电脑,靠外端附设了一个圆形的接待桌,桌上有两只高脚杯,外面围着两只黑色皮椅。沿墙挂着空调,立着书架和酒柜,透过玻璃层可以看到酒柜里面的一瓶瓶葡萄酒;书架上各类书籍放得满满的,经济类、管理类很多,也有葡萄酒制作方面的书,一小部分文学作品,这些书大部分是摆设和装饰,崭新的样子似乎从未被动过。一部世界散文精品库很合我的口味。
墙上一幅放大的结婚照引人注目,新郎四十五、六岁的样子,长脸,相貌平平,身穿蓝色西服,脖子上系一条绛红色领带,脸上不带笑容,显得老成持重。身着白色婚纱的年轻新娘,脸上挂着娇俏甜蜜的微笑,似乎在告诉别人用不着怀疑,她对这桩婚姻感到很满足。与结婚照相挨的,是那个男人的半身像,用黑边相框镶住。
我喜欢书房,为了躲避来自墙上的目光,常躲到琴房或小客厅里看书。琴房里只有一架钢琴和坐凳,琴盖上面蒙了一层灰尘,看来主人久未坐在这里,保姆尚未来得及拂拭。
这天下午,天阴沉得厉害,好像要下雪的样子,不到四点钟,天色就阴暗了。从琴房里出来,我沿着悄无声息的走廊,来到卧室前,转动门上的把手,一脚跨进去,惊惧地看到一个披着长发的白影背对着门站在窗前,以为撞见了鬼,那个人突然转身,我看到了丁蕉儿高领毛衣上面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她问:“你刚才到哪里去了?”
“在琴房里。”我微笑着说。
“可是我并未听见任何琴声。”她声音沉静,语调平板,完全没有第一天见面时的谦恭。
“我是在琴房里看书,你有事吗?”
“奶奶让我来告诉你,她很想见你,让你下去陪陪她。”她口气强硬地说。
“哦,知道了。”
“你瘦了很多,到南方旅行也不能能缓解你的头痛吗?”她往前迈步,一张脸在我面前晃荡,充满奇怪的表情。
“你为什么这样问?” 55
“旅行回来躲在家里不出门,难道不有些反常吗?其实根本没去海南岛,而是去了灵山岛!杜大丽撒谎,最后还是瞒不过去大家开会我也知道了了!我真替你难过,坐上了那条倒霉的船!”她往前迈步,一张脸在我面前晃荡,突然伸手摘掉了我的绒线帽,充满奇怪的表情看着我。
“我这个样子很可笑,是吗?我是倒霉,总觉得不对劲,很想出去走,可是老杨根本不让我出门,你能帮帮我吗?”我诚挚地问。
“可以呀,除非你同意让我打你两个耳光,把你打醒了!”她冷笑一声,把帽子给我重新戴上,走向门口,正要出去的时候,又突然转过身来以关切的口吻问:
“葛巾艳,你的头痛和失眠好些了吗?”
“我不头痛也不失眠。”
“你有的,你的毛病我最清楚,下次给奶奶拿药,我会顺便给你抓点药回来!”她走了,我还愣在那里,想不明白她怎么敢如此无礼!一会儿下楼后,在老太太的房间里,看到她眉开眼笑用熟练的手法在给老人揉腿,完全是一个专业、乖顺、讨人喜欢的女孩子。见我进来,她搬了把椅子让我坐下,继续给老人按摩,仿佛几分钟前她完全没说过让人生气的话。老人家问问我这些天都干了些什么,想吃什么有没有烦闷想见见什么人,我回答了她。
“从明天开始,你愿意下午两点钟到我这里来聊聊吗?你想不想知道黑澜山庄的一些旧事?这比你整天躲在上面看书有意思多啦。”
“黑澜山庄的旧事?好吧,我愿意。”
“你大声一点跟我说话!”
我大声重复了一遍。
“你有什么需要吗?”她又问。
我摇摇头。
“你好像有点闷闷不乐,能说说原因吗?”
这时,丁蕉儿抬起头瞧着我,一双手仍然不停地在按摩,替我回答:“她想出去散散步,结果被老杨挡回来。”
“你想出去走走,等小郁回来让他陪你。”
“好吧。”
“奶奶,庄主想出去,我可以给她作伴,陪她呀!”丁蕉儿低着头说。
“哎哟,我这边的事就够你忙的了!行啦,不揉了,去告诉杜嫂,今晚的饭我要吃蛤蜊炖豆腐。”
“让我去说吧,我去告诉她。”我站起来说。
天晓得丁蕉儿为什么会有两种态度,或许她也是好意,既然大家开过会,“主人失忆”在小小的圈子里不是秘密,她已经晓得怎么回事,大概她觉得刺激一个木头人,不管好话歹话,或是什么办法,都不会受到责怪。唉,这是怎么说,只要不引起外界的注意和议论,关锁在家里任凭他们为着共同的愿望来对待一个可怜的人,让她被错误地导向一种毫不相关的复杂的生活、大脑和心灵,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这简直太可怕了,假如他们成功,那我就真要完全失迷了。不,他们不会如愿以偿,永远不会让我变成另外一个人。可是,当我发觉像那天在老杨面前捶门大叫大嚷地顶撞毫无用处之后,只能暂时任凭他们摆布——仿佛对付一个傻瓜,把闷在心里受不了而极想吐露出来的秘密格外的深藏,等待机会逃跑。
我想知道一点丁蕉儿的情况,晚餐时便主动跟杜嫂闲聊,她很乐意回答我的任何问题,也许是看习惯了,不再觉得提出这些问题有多突兀和多可笑。她说老人有多种疾病,然而很乐观,生活很有规律。除了服药外,每天要吸氧,贴眼贴,还要丁蕉儿替她按摩,有时看看电视,没有喜欢的节目,丁蕉儿就得陪她下跳棋,或者守在一边看她拿起剪刀剪纸,剪出花鸟虫鱼和胖娃娃。她不能下床,只能躺卧或者坐起,每天的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丁56蕉儿作为陪护几乎片刻不离。人到了这把年纪,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孤独,虽然老人半身不遂,眼睛老花,耳朵有点背,但她脑袋清醒,心里面一点也不糊涂,跟她在一起的人,得有耐心跟她说说话儿,逗她开心。护理换了几个,丁蕉儿是干得最长的。虽然不分昼夜,工作辛苦,但薪水不菲,与老杨、杜嫂一样通过酒庄财务处到银行打卡发放。
饭后杜嫂看电视去了,我回到卧室。天黑又起风了,强劲的西北风掠过大地,掠过天空,掠过胶州湾,在城乡在黑澜山庄的庭院里呼啸,放荡而狂悸,甚至钻入户内,将门推来关去的,弄出一些可怕的动静。夜晚嘤嘤啜泣,好像在吓唬人,好像在诉说一个传说,又像灵魂在大难中的呼救声,赶天亮歇息了。
早晨庭院里十分安静,阳光从云翳后面稍露一会,又收回去了,天空依旧黯淡。早餐后,我来到小客厅,打开通往阳台的门,手扶栏杆,眺望着大门外的光景,从门前一直到公路,延伸到灰蓝的海湾,目光回到庭院,忽然一个黑影从眼前掠过,发出几声啁啾,小麻雀从高处飞向地面。望着萧索的庭院,我想像着春回大地的景像是多么可爱,甚至感到快乐了,生命的美,春天的美总是给人带来希望。进入书房,打开好书,仿佛满屋子都是阳光灿烂,特别是描写大自然的游记和风景之作,更容易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忘记时间。上午溜走了,当下午的某个时刻,丁蕉儿来到跟前,她充满讽刺的讥笑挂在脸上,说:
“葛巾艳,我真可怜你!”
“可怜?你为什么这么说?”
“你每天都在读些毫无意义的书,而忽略了你所拥有的和你所爱的,这太不值得了!你不想打开电脑吗?不想吸烟吗?”
“不想。”
“不想跳舞与人喝酒交谈?”
“不想。”
“也不想工作?”
“暂时不想,以后说不准。”
“那你有没有惦记谁,比如身边的某个人?”
“你好像没有权利这样盘问我!说吧,丁蕉儿,你找我干什么?”
“啊,你总算叫出我的名字了,我惹你生气了吗?但愿你能像过去那样苛待我,你现在真无趣!你忘了说好的,从今天开始每天下午你要到老太太那里去听她唠叨!”
“我没忘,现在还不到两点钟。”
“还差五分钟!你知道吗,我对你现在感到非常好奇,我的大庄主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但愿我能让你回到过去,那样我就可以得到一大笔赏金。”她笑咪咪地说。
“如果得不到呢?”
“我就缠着你,不让别人抢去!怎么样,你骂我吧!我非常想听你像过去那样骂我,越狠越好!”
“你是要故意让人生气吗?”
“你生气了吗?”
她让人感到讨厌,我不愿再理会她,便下楼来到老人房间,她跟在身后也进来了。老人躺在床上,两只眼睛贴着像两块白萝卜片样的东西,吸氧机的管子拖得老长插在鼻孔上,使她看起来像个怪物。听到动静,她说:“蕉儿,她肯下来吗?”
“是我来了!”
她听见声音,自己动手拔掉插在鼻孔里的管子,揭掉两片“萝卜片”眼贴,看到我正站在床边,她伸出手要让我扶她坐起来。
“庄主,让我来。”丁蕉儿急忙上前说,伸手将她扶坐起来。老人吩咐丁蕉儿暂时走开,不叫她不许进来。房间里剩下我和老太太在一起,她转动着浑浊眼珠打量的神情让我低57下了头,唯恐她像上次一样让我亲亲她的脸颊。
她只让我坐到床边面对着她,说出的话无非是祖母对孙女的关切疼爱之情和她那种忧虑的心态。“命运是种奇怪的东西,自从你回来后,我一直在盼望你能像过去一样走进来,叫声奶奶,亲亲我。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怕死,怕见不到你,怕你一直这样下去!那样的话,你的未来就让人担忧,你的两个小叔子就会操控家业,你稀里糊涂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孩子。”
我低着头,始终不愿正视她,仿佛自己是个骗子,正在欺骗老人欺骗自己的良心。或许,对老人来说能够安慰她的,就是这样坐在她的面前,不戳破比戳破更好。无论她问什么,我都一一回答,表面上显得淡定,内心感觉仿佛是一个犯人正在面对法官的审判,尽管她的问话充满关心,比如心情如何,身体感觉怎么样,睡觉好吗,爱吃什么,要不要去酒庄看看,小郁这几天不在无人陪伴有没有觉得闷等等。她那转动眼珠打量的神情让人受不了,仿佛随时会揭穿我一样,而实际上她完全被蒙在鼓里,有几次我差点要说出实情,又竭力从嗓子眼里咽了回去。终于,我故意不去看她,目光落到贴在窗户上的春花剪纸上,又转向窗外的玉兰树,仿佛没留神她说什么,实际上每个字都没漏掉。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外面,玉兰树的叶子还这么绿,春天的花有多好看,满院的花有多好看。”
“那倒是,从春到秋,红娇绿嫩,好看呐,不过比起六、七十年前又差远了!”
“那么久远的事,您也知道?”
“是啊,越是过去的事我越记得清楚。院里除了普通花木,珍贵花木有十几种,花儿各有千秋,最香的要数几棵野玫瑰,花期一个多月,一年开两茬,那股特殊的香味方圆半里都能闻到,还是佣人从后面小珠山上挖植的,不但活了,第二年就开起了花。”
比起往脑袋里塞进许多沉重的东西,给心灵带来震荡不安,如此轻松的话题让人放松。她说那时候庭院里没有竹子,靠近东墙那边有两棵丁香树,一棵紫丁香,一棵白丁香,跟它们相邻的是两棵绿樱,叫绿佳人,开的花瓣是淡绿色,花期一到,那是一树绿花。她说每天清晨打开窗子,先要望一望的,就是绿佳人。她还说院子西边,有几棵高大的树木,一棵红栎,一棵云楸,花园南边两棵银杏都是土生土长的百岁老爷爷,有十几米那么高。两棵银杏是夫妻树,秋天雌树结满白果,锅里会飘出炒白果的香味。
“可惜这些树在文革时期被砍掉了,花草也被糟蹋了。倒是大门口那边的紫藤活下来了,还有这老窗框,实实在在红松木,一点也没有腐烂。”她说。
“您知道这么多,从那时候到现在您就住在这里?”
“春去春又回,一别几十年。五年前还是你把我带到这里的,你好好想想。”
“原谅我,我一无所知。”
“不,不是这样!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从小我就讲给你听黑澜山庄的花园有多漂亮?那印像有多深啊,以致你非要得到不可,多年后其实我只想有一天能进院子里看看,并不愿意重新住进来,结果你的做法让我大吃一惊。这里住过多少人啊,看起来美,却是个是非之地,让人不得安宁,现在轮到你出事了,幸亏你活着,你告诉奶奶,你还爱这里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还不知道!你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糊里糊涂地下去,会害了自己。你夫家得了这宅院,可是它原是我们葛家的,几十年前我们葛家也不是原主,失而复得多么叫人高兴,如果它不能给你带来幸福,又有什么意义。真应了紫珠当初那句话:‘住在里面的人大都不安生。’你想不想听我讲讲过去?”
“愿闻其详。”
通常大家都以为一扇门的像征和奥秘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就是把隐藏其中的事物加以揭开和掩盖,给心灵带来悬念,包含着人间的是非与善恶、喜悦与悲哀。的确如此,每天下午听老太太讲起往事,离她稍远的椅子慢慢向前挪移,消极的抵58制变成一种好奇,拨开岁月的层层云翳,她带领我在过去的岁月漫步游荡,仿佛在影集里翻开旧的一页,这位叫徐瑞芬的老太太变成另一个女人,年轻,充满生命活力,有乌黑的明眸和秀发,随着她的讲述逐渐使我领悟到在黑澜山庄的这扇门内隐藏着的东西,非比寻常。
黑澜山庄原来是个拥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庄,从明朝开始每家每户都住着海草房。前海有的是海草,当海草被潮水冲上岸后,村民们捡回去,积攒着,攒多了就用来盖房子。房子刚盖起来屋顶是绿色,太阳晒干后变成紫色,后经风吹雨淋又变成银白色,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德国侵占青岛后,逐步开始了他们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城市设施以及港口贸易建设,德意志帝国的权威与势力全面渗透在胶州湾的东海岸,无暇顾及交通不便隔海相望的西海岸,对西海岸的穷乡僻壤没有任何的投入和兴建项目,只有一位叫曼海姆的传道人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里,在传教的同时,他的目光经常被大珠山、小珠山一带的风光所吸引,大珠山有寺庙,他更乐意在小珠山一带活动。有一次他在青岛跟一名叫理查德威廉的牧师朋友谈到有关话题,批评朋友似乎忘记了来中国宣教的目的,反倒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孔教,组织尊孔文社,有违于上帝的呼召。当然,他也顺便提到了小珠山,那里的乡野风景让他非常喜欢。理查德威廉牧师是个中国通,中文汉名叫尉礼贤,他并不在意朋友的批评,认为开办学校,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学习汉语,为中国人编写德文入门这些事情并不得罪上帝,是件有意义的事。他对曼海姆提到的西海风景颇有兴趣,在跟朋友一起出游了两天后,认为小珠山这一带不但风景美,而且有很多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特别适合打猎。他对曼海姆在此传道的认真态度非常欣赏,只是当地人拒不接受未带一人归主他劝朋友回到教堂服侍。他们回到青岛后来有一次在与总督先生一起吃饭时,把小珠山一带的情况告诉了总督,当年春季总督带着夫人和随从与尉礼贤牧师乘游艇来到黑澜村后的小珠山,他们为山野中的大片杜鹃花所吸引,狩猎之后品尝着附近酒庄自产的葡萄酒和煮熟的猎物,流连忘返。都说德国人喜欢啤酒,但他们同样喜欢葡萄酒,在他们眼中莱茵区产的白葡萄酒和法国的红葡萄酒都是顶好的,附近小酒庄的葡萄酒味道也还不错。秋季他们又来了几次,几个月后德国人强征了农民的土地,赶走了村民安置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海草房全部拆掉,建起这处宅邸,设计得像一座德式乡间别墅,仍命名为“黑澜山庄”,保留了村里百年老银杏和其它古木,新栽种引进了欧洲、日本其他国家的花草树木,成为供德国总督及其副官和随从来小珠山打猎时休憩的地方。一楼西侧有餐厅,大厅东侧是台球室和桥牌室,他们通常第一天来,白天出去打猎,然后娱乐休息一晚,第二天离开此地回到青岛,并且长年雇了一对中国仆役夫妻吕海、紫珠,修剪花木,看门护院。尉礼贤先生与总督关系密切,时常陪伴总督,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让花匠吕海非常惊奇。听说吕海认得一些字,便向他传教,还送他一本汉语版本的圣经,这让他觉得这个起了中国名字的人比另外那些德国人亲切多了。有一年高密那一带的农民因为修铁路阻断水源影响农田,农民们的大规模反抗让德国人派骑兵镇压,谁知事情并无平息,反而激起农民更大的抗争,总督为此很恼火,有一天他和尉先生来到山庄,照旧上山去打猎,回来后把猎物交给紫珠去做菜,两个人向庭院走来,他们一边交谈一边走,总督的脸色很不好看,尉先生似乎在劝说什么,总督突然发火,扭头走了回去。尉先生一个人站在原地,自言自语,当他看见吕海在修剪冬青,便向他走来,主动跟他交谈,然后他问:“如果是你,你会反抗吗?你不要害怕,请你照实回答。”“先生,我宁可要一些赔偿,用其它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武力征服和欺压。”他垂手而立,小心地说。“你说的很好,总督先生派骑兵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会继续劝说他的。”后来果然尉先生说服了总督撤兵,事情最终得以解决。这让花匠感到尉先生是个讲道理的好人,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傲慢强硬。黑澜山庄仅有一次迎来了一位中国客人,是位逊清的蒙古族王爷,名叫升允,武艺高超,酒量大得惊人。他们到山上打猎,在庭院比试功夫,在银杏树下他们喝咖啡,升允向德国人讲起当年陪伴慈禧逃离京城,太后扮作农妇,他扮作车夫的逃亡历险故事,让德国人深感诧异,也让服侍他们的花匠夫妻惊奇。前任总督离职后,阿尔弗莱德梅耶瓦德克升任胶澳总督,59,他的妻子约纳妮非常喜欢山上的跟家乡一模一样的野杜鹃,还有附近的葡萄园与酒庄,冬天以外,她喜欢带着孩子和家仆暂时离开青岛的总督府官邸到这边小住,春天杜鹃花开时住得时间最长。她长得很美,附近村庄里的人见到她都忍不住要多看她一眼,她的女儿和儿子也非常可爱。然而三年后德国战败总督夫人不得不遗憾地离开,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回国,走的时候不曾带走山庄里的一片树叶,只给人们留下风一样的记忆。日本人成功占领青岛,对德意志帝国而言,在殖民地统治的确立和丧失来得过于突然,如同它从海上泊来一样又泊了回去,留下了早期殖民开发的历史陈迹。青岛剩下少数德国人,在总督一家黯然离开之前,黑澜山庄卖给了一位德国珠宝商,因交通不便,德国商人不久转手卖给日本商人,几年后日本商人卖给一名在青岛开咖啡饭店的犹太人。黑澜山庄几易其主,虽然大门口的铭刻还在纪念过去的主人,然而几经转手之后于1935年成了葛家产业,而花匠夫妻一直留下来,精心看护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青州葛、徐两家都是有声望的大家庭,徐家拥有许多田产,葛家会做生意。在徐瑞芬很小的时候,两家订立婚约,她被许配给葛家少爷培杉。她和葛培杉仅见过一次面,在他十六岁那年,葛家搬到青岛。在她印像中,葛培杉是个瘦弱的男孩,一九三四年春,她嫁给他时他已经是一个仪表堂堂、身体结实的年轻人。丈夫和婆家人待她很好,但因葛家家规很严,女眷不能随便出门,丈夫整天在外忙碌,她感觉孤独得了思乡病。有一天晚上她暗自垂泪,丈夫看到便询问原因,她说出了心病,从此以后得空他就带她出去散心。那时候葛家经营着明华银行和一个纱厂,老爷掌管大权,培杉是父亲的帮手,有时间他就带她去戏院和跑马场。
他们常去的戏院是永安大戏院,上演京剧、胶东大鼓、评剧和越剧,当红的演员叫杨玉玲,扮演青衣和花旦,有贵妃醉酒、昭君出塞、红楼二尤。有时候放电影,没有色彩都是黑白片。葛培杉是个马迷,喜欢买票赌马,有时他会带妻子去跑马场,那时人们买马票比现在买彩票都刺激,每逢比赛,大家坐在广场西侧看台上,那种热情,好像现在的人看赛车一样兴致勃勃。比赛开始后,各种马儿向前急弛,坐在上面的骑手穿着闪光的绸缎威风凛凛,当马儿跑到眼前时,看台上的人再也坐不住,全都站立呼喊起来,直到比赛终了。比起马赛紧张的心情,逛庙会更放松一些。忙完腊月忙正月,台东一带的庙会最热闹,乘马车进去,路边有许多小摊档,摆满了食品、玩具和小百货,买了糖球大家便去戏台听戏,有唱茂腔和柳腔的,有木偶戏和大秧歌,也有东北二人转。尽管丈夫哄她开心,这一切仍然比不上家乡的山野让她快乐,直到有一天他把她带到黑澜山庄的大门前,她才觉得这片天地实在可爱极了。她一直忘不了1935年的春天,老花匠夫妻迎候他们和随从侍女一起进院的情形。喜鹊喳喳叫,斑鸠头上飞。
“哎呦,庭院好大啊,奇花异草那么多,院子里两棵大银杏那么粗,四个人才能围搂过来。木香树开着小碎白花,发出浓重的香味,你爷爷采了一朵蓓蕾初开的月季花送给我。”
随着老太太的讲述,我似乎看到了她当年的惊奇和兴奋,枕山面海的山庄绿树掩映,优然雅静的气氛自然溢出。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僻野之地的花园洋房没有任何邻居,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十几里路,这也正是它在黑澜镇独特的地方。谈起它的来历和过去的主人,花匠夫妻比起葛培杉知道的更多,这里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一个故事。葛培衫要和妻子在这里住些日子,已向父亲请假,老人家抱孙心切,同意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再回青岛。翌日葛培衫带着随从韩洪波到山上打猎,紫珠领着徐瑞芬和她的侍女秀爱爬山赏花。杜鹃花从谷底一直开到山巅,从下往上看,山崖和峭壁都是它的身影;从上往下望,满山谷腾着红彤彤的花烟花雾。野花好看,也霸道着呢,野百合、连翘、棠棣花都被它遮蔽了。三个女人玩耍半天,从山上下来坐在溪谷边休息,用清水洗脸,山那边传来了枪声。不久两个男人找寻过来,将一些野兔、山鸡、斑鸠拿到面前,大家那股高兴劲别提了。葛培杉打了两只野兔,手下韩洪波枪法比他好,打得更多。他告诉大家打猎的经过,多看了秀爱几眼,她羞赧地低下头。到了晚上,餐桌上少不了飘香的野味,更少不了海鲜的味道。紫珠会做各种鱼,最拿手60的是清蒸加吉鱼、蟹黄百合烧丸子。
看渔民拉网是件趣事,他们光着脊背穿着短裤一边唱着歌一边拖拉渔网,当网上来时,鱼儿在网里活蹦乱跳,把大鱼分拣出来,小鱼扔回海里,然后每人分一份,各人带着自己分的鱼回家。海湾落潮时附近村庄的妇女们用粗铁条做扒子挖蛤蜊,砸海蛎子,捡海螺,夜晚会有人把嘎斯灯点起来,提到海滩上,捡拾小波螺,还有跑得快的麻婆子螃蟹。在这里的日子过得非常愉快,山上海边都是好去处,又或者每天坐在银杏树下听紫珠讲讲过去的故事,徐瑞芬的思乡病不知不觉被医好了。紫珠谈到约纳妮夫人很漂亮很有风度,皮肤如何白,头发如何如何好看;告诉她第一任总督发怒时怎么令人惧怕,在他眼里中国人是下等民族,为修铁路的事他派骑兵杀了高密很多闹事的农民,若不是尉牧师劝说,还要死很多人;牧师先生非常亲切,说话和气,她和丈夫听他讲耶稣,并不当作信仰,只当故事听,就跟中国的神话故事一样。她对这位牧师印像深刻,有一天她拿出德国人送给丈夫保存得完好的圣经给她看,十分神秘。徐瑞芬笑了笑,随便翻了几下就还给她,说他们在青岛的家离教堂很近,有美国牧师也有中国牧师,圣经很容易买到,但她一点都不想进去。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你头上插着花
光着膀臂
去往何方?
天黑夜凉
何以遮挡。”
坐在书房在读了以上文字后,我的眼睛潮润,在头脑里稍作改动,变成“在黑澜山庄的房间,在雾濛濛的海边不断有冷气向这里吹拂的时候,我瞥见了那陌生照片的熟悉倩影想起可爱的朋友仿佛闻到了杜鹃花凋谢的香味,在孤寂的窗前看不到海面上开回来的船只的时候,我哼着下面的歌——”
楼上好几个房间都摆放着女主人的照片,每张照片后面都闪现着一双侦视的眼睛,仿佛在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一个星期以来,并无人打扰,郁青朴不见踪影,杜嫂懒得理我,厨房是她的天下,加上收拾卫生等家务活让她忙得团团转,老太太也不叫我,大概是在等待我记忆恢复,在喊她奶奶之前显出了她的耐心。懒惰、孤独、安静,我像活在一个封闭的世界暂且被隔离了,忙碌着工作和挣钱与我一点都不相干了,除了下楼到餐厅吃饭,每日里都呆在三楼上。拘束了几日,终于忍不住好奇,对每个房间都查看了一番,东侧走廊里依次有小会客室、化妆间、卧室、卫生间,西侧走廊这边也有四个房间,一间书房,一间琴房,还有衣帽间与储藏室,都放置着男人的衣物和东西。跟其它房间沉闷高贵的主调不同,书房清新明快,绿色的窗帘,呈l状的伏案台和半敞开半封闭的书架都是木本色,透着亲切、自然。伏案台上放置着电脑,靠外端附设了一个圆形的接待桌,桌上有两只高脚杯,外面围着两只黑色皮椅。沿墙挂着空调,立着书架和酒柜,透过玻璃层可以看到酒柜里面的一瓶瓶葡萄酒;书架上各类书籍放得满满的,经济类、管理类很多,也有葡萄酒制作方面的书,一小部分文学作品,这些书大部分是摆设和装饰,崭新的样子似乎从未被动过。一部世界散文精品库很合我的口味。
墙上一幅放大的结婚照引人注目,新郎四十五、六岁的样子,长脸,相貌平平,身穿蓝色西服,脖子上系一条绛红色领带,脸上不带笑容,显得老成持重。身着白色婚纱的年轻新娘,脸上挂着娇俏甜蜜的微笑,似乎在告诉别人用不着怀疑,她对这桩婚姻感到很满足。与结婚照相挨的,是那个男人的半身像,用黑边相框镶住。
我喜欢书房,为了躲避来自墙上的目光,常躲到琴房或小客厅里看书。琴房里只有一架钢琴和坐凳,琴盖上面蒙了一层灰尘,看来主人久未坐在这里,保姆尚未来得及拂拭。
这天下午,天阴沉得厉害,好像要下雪的样子,不到四点钟,天色就阴暗了。从琴房里出来,我沿着悄无声息的走廊,来到卧室前,转动门上的把手,一脚跨进去,惊惧地看到一个披着长发的白影背对着门站在窗前,以为撞见了鬼,那个人突然转身,我看到了丁蕉儿高领毛衣上面一张面无表情的脸。她问:“你刚才到哪里去了?”
“在琴房里。”我微笑着说。
“可是我并未听见任何琴声。”她声音沉静,语调平板,完全没有第一天见面时的谦恭。
“我是在琴房里看书,你有事吗?”
“奶奶让我来告诉你,她很想见你,让你下去陪陪她。”她口气强硬地说。
“哦,知道了。”
“你瘦了很多,到南方旅行也不能能缓解你的头痛吗?”她往前迈步,一张脸在我面前晃荡,充满奇怪的表情。
“你为什么这样问?” 55
“旅行回来躲在家里不出门,难道不有些反常吗?其实根本没去海南岛,而是去了灵山岛!杜大丽撒谎,最后还是瞒不过去大家开会我也知道了了!我真替你难过,坐上了那条倒霉的船!”她往前迈步,一张脸在我面前晃荡,突然伸手摘掉了我的绒线帽,充满奇怪的表情看着我。
“我这个样子很可笑,是吗?我是倒霉,总觉得不对劲,很想出去走,可是老杨根本不让我出门,你能帮帮我吗?”我诚挚地问。
“可以呀,除非你同意让我打你两个耳光,把你打醒了!”她冷笑一声,把帽子给我重新戴上,走向门口,正要出去的时候,又突然转过身来以关切的口吻问:
“葛巾艳,你的头痛和失眠好些了吗?”
“我不头痛也不失眠。”
“你有的,你的毛病我最清楚,下次给奶奶拿药,我会顺便给你抓点药回来!”她走了,我还愣在那里,想不明白她怎么敢如此无礼!一会儿下楼后,在老太太的房间里,看到她眉开眼笑用熟练的手法在给老人揉腿,完全是一个专业、乖顺、讨人喜欢的女孩子。见我进来,她搬了把椅子让我坐下,继续给老人按摩,仿佛几分钟前她完全没说过让人生气的话。老人家问问我这些天都干了些什么,想吃什么有没有烦闷想见见什么人,我回答了她。
“从明天开始,你愿意下午两点钟到我这里来聊聊吗?你想不想知道黑澜山庄的一些旧事?这比你整天躲在上面看书有意思多啦。”
“黑澜山庄的旧事?好吧,我愿意。”
“你大声一点跟我说话!”
我大声重复了一遍。
“你有什么需要吗?”她又问。
我摇摇头。
“你好像有点闷闷不乐,能说说原因吗?”
这时,丁蕉儿抬起头瞧着我,一双手仍然不停地在按摩,替我回答:“她想出去散散步,结果被老杨挡回来。”
“你想出去走走,等小郁回来让他陪你。”
“好吧。”
“奶奶,庄主想出去,我可以给她作伴,陪她呀!”丁蕉儿低着头说。
“哎哟,我这边的事就够你忙的了!行啦,不揉了,去告诉杜嫂,今晚的饭我要吃蛤蜊炖豆腐。”
“让我去说吧,我去告诉她。”我站起来说。
天晓得丁蕉儿为什么会有两种态度,或许她也是好意,既然大家开过会,“主人失忆”在小小的圈子里不是秘密,她已经晓得怎么回事,大概她觉得刺激一个木头人,不管好话歹话,或是什么办法,都不会受到责怪。唉,这是怎么说,只要不引起外界的注意和议论,关锁在家里任凭他们为着共同的愿望来对待一个可怜的人,让她被错误地导向一种毫不相关的复杂的生活、大脑和心灵,是不需要负任何责任的,这简直太可怕了,假如他们成功,那我就真要完全失迷了。不,他们不会如愿以偿,永远不会让我变成另外一个人。可是,当我发觉像那天在老杨面前捶门大叫大嚷地顶撞毫无用处之后,只能暂时任凭他们摆布——仿佛对付一个傻瓜,把闷在心里受不了而极想吐露出来的秘密格外的深藏,等待机会逃跑。
我想知道一点丁蕉儿的情况,晚餐时便主动跟杜嫂闲聊,她很乐意回答我的任何问题,也许是看习惯了,不再觉得提出这些问题有多突兀和多可笑。她说老人有多种疾病,然而很乐观,生活很有规律。除了服药外,每天要吸氧,贴眼贴,还要丁蕉儿替她按摩,有时看看电视,没有喜欢的节目,丁蕉儿就得陪她下跳棋,或者守在一边看她拿起剪刀剪纸,剪出花鸟虫鱼和胖娃娃。她不能下床,只能躺卧或者坐起,每天的饮食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丁56蕉儿作为陪护几乎片刻不离。人到了这把年纪,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孤独,虽然老人半身不遂,眼睛老花,耳朵有点背,但她脑袋清醒,心里面一点也不糊涂,跟她在一起的人,得有耐心跟她说说话儿,逗她开心。护理换了几个,丁蕉儿是干得最长的。虽然不分昼夜,工作辛苦,但薪水不菲,与老杨、杜嫂一样通过酒庄财务处到银行打卡发放。
饭后杜嫂看电视去了,我回到卧室。天黑又起风了,强劲的西北风掠过大地,掠过天空,掠过胶州湾,在城乡在黑澜山庄的庭院里呼啸,放荡而狂悸,甚至钻入户内,将门推来关去的,弄出一些可怕的动静。夜晚嘤嘤啜泣,好像在吓唬人,好像在诉说一个传说,又像灵魂在大难中的呼救声,赶天亮歇息了。
早晨庭院里十分安静,阳光从云翳后面稍露一会,又收回去了,天空依旧黯淡。早餐后,我来到小客厅,打开通往阳台的门,手扶栏杆,眺望着大门外的光景,从门前一直到公路,延伸到灰蓝的海湾,目光回到庭院,忽然一个黑影从眼前掠过,发出几声啁啾,小麻雀从高处飞向地面。望着萧索的庭院,我想像着春回大地的景像是多么可爱,甚至感到快乐了,生命的美,春天的美总是给人带来希望。进入书房,打开好书,仿佛满屋子都是阳光灿烂,特别是描写大自然的游记和风景之作,更容易让人忘记一切烦恼,忘记时间。上午溜走了,当下午的某个时刻,丁蕉儿来到跟前,她充满讽刺的讥笑挂在脸上,说:
“葛巾艳,我真可怜你!”
“可怜?你为什么这么说?”
“你每天都在读些毫无意义的书,而忽略了你所拥有的和你所爱的,这太不值得了!你不想打开电脑吗?不想吸烟吗?”
“不想。”
“不想跳舞与人喝酒交谈?”
“不想。”
“也不想工作?”
“暂时不想,以后说不准。”
“那你有没有惦记谁,比如身边的某个人?”
“你好像没有权利这样盘问我!说吧,丁蕉儿,你找我干什么?”
“啊,你总算叫出我的名字了,我惹你生气了吗?但愿你能像过去那样苛待我,你现在真无趣!你忘了说好的,从今天开始每天下午你要到老太太那里去听她唠叨!”
“我没忘,现在还不到两点钟。”
“还差五分钟!你知道吗,我对你现在感到非常好奇,我的大庄主在做什么,在想什么。但愿我能让你回到过去,那样我就可以得到一大笔赏金。”她笑咪咪地说。
“如果得不到呢?”
“我就缠着你,不让别人抢去!怎么样,你骂我吧!我非常想听你像过去那样骂我,越狠越好!”
“你是要故意让人生气吗?”
“你生气了吗?”
她让人感到讨厌,我不愿再理会她,便下楼来到老人房间,她跟在身后也进来了。老人躺在床上,两只眼睛贴着像两块白萝卜片样的东西,吸氧机的管子拖得老长插在鼻孔上,使她看起来像个怪物。听到动静,她说:“蕉儿,她肯下来吗?”
“是我来了!”
她听见声音,自己动手拔掉插在鼻孔里的管子,揭掉两片“萝卜片”眼贴,看到我正站在床边,她伸出手要让我扶她坐起来。
“庄主,让我来。”丁蕉儿急忙上前说,伸手将她扶坐起来。老人吩咐丁蕉儿暂时走开,不叫她不许进来。房间里剩下我和老太太在一起,她转动着浑浊眼珠打量的神情让我低57下了头,唯恐她像上次一样让我亲亲她的脸颊。
她只让我坐到床边面对着她,说出的话无非是祖母对孙女的关切疼爱之情和她那种忧虑的心态。“命运是种奇怪的东西,自从你回来后,我一直在盼望你能像过去一样走进来,叫声奶奶,亲亲我。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怕死,怕见不到你,怕你一直这样下去!那样的话,你的未来就让人担忧,你的两个小叔子就会操控家业,你稀里糊涂就会失去很多东西,孩子。”
我低着头,始终不愿正视她,仿佛自己是个骗子,正在欺骗老人欺骗自己的良心。或许,对老人来说能够安慰她的,就是这样坐在她的面前,不戳破比戳破更好。无论她问什么,我都一一回答,表面上显得淡定,内心感觉仿佛是一个犯人正在面对法官的审判,尽管她的问话充满关心,比如心情如何,身体感觉怎么样,睡觉好吗,爱吃什么,要不要去酒庄看看,小郁这几天不在无人陪伴有没有觉得闷等等。她那转动眼珠打量的神情让人受不了,仿佛随时会揭穿我一样,而实际上她完全被蒙在鼓里,有几次我差点要说出实情,又竭力从嗓子眼里咽了回去。终于,我故意不去看她,目光落到贴在窗户上的春花剪纸上,又转向窗外的玉兰树,仿佛没留神她说什么,实际上每个字都没漏掉。
“你在看什么?”
“我在看外面,玉兰树的叶子还这么绿,春天的花有多好看,满院的花有多好看。”
“那倒是,从春到秋,红娇绿嫩,好看呐,不过比起六、七十年前又差远了!”
“那么久远的事,您也知道?”
“是啊,越是过去的事我越记得清楚。院里除了普通花木,珍贵花木有十几种,花儿各有千秋,最香的要数几棵野玫瑰,花期一个多月,一年开两茬,那股特殊的香味方圆半里都能闻到,还是佣人从后面小珠山上挖植的,不但活了,第二年就开起了花。”
比起往脑袋里塞进许多沉重的东西,给心灵带来震荡不安,如此轻松的话题让人放松。她说那时候庭院里没有竹子,靠近东墙那边有两棵丁香树,一棵紫丁香,一棵白丁香,跟它们相邻的是两棵绿樱,叫绿佳人,开的花瓣是淡绿色,花期一到,那是一树绿花。她说每天清晨打开窗子,先要望一望的,就是绿佳人。她还说院子西边,有几棵高大的树木,一棵红栎,一棵云楸,花园南边两棵银杏都是土生土长的百岁老爷爷,有十几米那么高。两棵银杏是夫妻树,秋天雌树结满白果,锅里会飘出炒白果的香味。
“可惜这些树在文革时期被砍掉了,花草也被糟蹋了。倒是大门口那边的紫藤活下来了,还有这老窗框,实实在在红松木,一点也没有腐烂。”她说。
“您知道这么多,从那时候到现在您就住在这里?”
“春去春又回,一别几十年。五年前还是你把我带到这里的,你好好想想。”
“原谅我,我一无所知。”
“不,不是这样!你仔细想想,是不是从小我就讲给你听黑澜山庄的花园有多漂亮?那印像有多深啊,以致你非要得到不可,多年后其实我只想有一天能进院子里看看,并不愿意重新住进来,结果你的做法让我大吃一惊。这里住过多少人啊,看起来美,却是个是非之地,让人不得安宁,现在轮到你出事了,幸亏你活着,你告诉奶奶,你还爱这里吗?”
“我不知道。”
“你不知道!还不知道!你应该清楚自己的身份,糊里糊涂地下去,会害了自己。你夫家得了这宅院,可是它原是我们葛家的,几十年前我们葛家也不是原主,失而复得多么叫人高兴,如果它不能给你带来幸福,又有什么意义。真应了紫珠当初那句话:‘住在里面的人大都不安生。’你想不想听我讲讲过去?”
“愿闻其详。”
通常大家都以为一扇门的像征和奥秘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开门和关门两个动作就是把隐藏其中的事物加以揭开和掩盖,给心灵带来悬念,包含着人间的是非与善恶、喜悦与悲哀。的确如此,每天下午听老太太讲起往事,离她稍远的椅子慢慢向前挪移,消极的抵58制变成一种好奇,拨开岁月的层层云翳,她带领我在过去的岁月漫步游荡,仿佛在影集里翻开旧的一页,这位叫徐瑞芬的老太太变成另一个女人,年轻,充满生命活力,有乌黑的明眸和秀发,随着她的讲述逐渐使我领悟到在黑澜山庄的这扇门内隐藏着的东西,非比寻常。
黑澜山庄原来是个拥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庄,从明朝开始每家每户都住着海草房。前海有的是海草,当海草被潮水冲上岸后,村民们捡回去,积攒着,攒多了就用来盖房子。房子刚盖起来屋顶是绿色,太阳晒干后变成紫色,后经风吹雨淋又变成银白色,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德国侵占青岛后,逐步开始了他们在远东的军事基地、城市设施以及港口贸易建设,德意志帝国的权威与势力全面渗透在胶州湾的东海岸,无暇顾及交通不便隔海相望的西海岸,对西海岸的穷乡僻壤没有任何的投入和兴建项目,只有一位叫曼海姆的传道人的身影经常出现在这里,在传教的同时,他的目光经常被大珠山、小珠山一带的风光所吸引,大珠山有寺庙,他更乐意在小珠山一带活动。有一次他在青岛跟一名叫理查德威廉的牧师朋友谈到有关话题,批评朋友似乎忘记了来中国宣教的目的,反倒学习中国文化,研究孔教,组织尊孔文社,有违于上帝的呼召。当然,他也顺便提到了小珠山,那里的乡野风景让他非常喜欢。理查德威廉牧师是个中国通,中文汉名叫尉礼贤,他并不在意朋友的批评,认为开办学校,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学习汉语,为中国人编写德文入门这些事情并不得罪上帝,是件有意义的事。他对曼海姆提到的西海风景颇有兴趣,在跟朋友一起出游了两天后,认为小珠山这一带不但风景美,而且有很多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特别适合打猎。他对曼海姆在此传道的认真态度非常欣赏,只是当地人拒不接受未带一人归主他劝朋友回到教堂服侍。他们回到青岛后来有一次在与总督先生一起吃饭时,把小珠山一带的情况告诉了总督,当年春季总督带着夫人和随从与尉礼贤牧师乘游艇来到黑澜村后的小珠山,他们为山野中的大片杜鹃花所吸引,狩猎之后品尝着附近酒庄自产的葡萄酒和煮熟的猎物,流连忘返。都说德国人喜欢啤酒,但他们同样喜欢葡萄酒,在他们眼中莱茵区产的白葡萄酒和法国的红葡萄酒都是顶好的,附近小酒庄的葡萄酒味道也还不错。秋季他们又来了几次,几个月后德国人强征了农民的土地,赶走了村民安置到十几里外的地方,海草房全部拆掉,建起这处宅邸,设计得像一座德式乡间别墅,仍命名为“黑澜山庄”,保留了村里百年老银杏和其它古木,新栽种引进了欧洲、日本其他国家的花草树木,成为供德国总督及其副官和随从来小珠山打猎时休憩的地方。一楼西侧有餐厅,大厅东侧是台球室和桥牌室,他们通常第一天来,白天出去打猎,然后娱乐休息一晚,第二天离开此地回到青岛,并且长年雇了一对中国仆役夫妻吕海、紫珠,修剪花木,看门护院。尉礼贤先生与总督关系密切,时常陪伴总督,他的汉语说得非常好,让花匠吕海非常惊奇。听说吕海认得一些字,便向他传教,还送他一本汉语版本的圣经,这让他觉得这个起了中国名字的人比另外那些德国人亲切多了。有一年高密那一带的农民因为修铁路阻断水源影响农田,农民们的大规模反抗让德国人派骑兵镇压,谁知事情并无平息,反而激起农民更大的抗争,总督为此很恼火,有一天他和尉先生来到山庄,照旧上山去打猎,回来后把猎物交给紫珠去做菜,两个人向庭院走来,他们一边交谈一边走,总督的脸色很不好看,尉先生似乎在劝说什么,总督突然发火,扭头走了回去。尉先生一个人站在原地,自言自语,当他看见吕海在修剪冬青,便向他走来,主动跟他交谈,然后他问:“如果是你,你会反抗吗?你不要害怕,请你照实回答。”“先生,我宁可要一些赔偿,用其它的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靠武力征服和欺压。”他垂手而立,小心地说。“你说的很好,总督先生派骑兵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我会继续劝说他的。”后来果然尉先生说服了总督撤兵,事情最终得以解决。这让花匠感到尉先生是个讲道理的好人,不像其他德国人那么傲慢强硬。黑澜山庄仅有一次迎来了一位中国客人,是位逊清的蒙古族王爷,名叫升允,武艺高超,酒量大得惊人。他们到山上打猎,在庭院比试功夫,在银杏树下他们喝咖啡,升允向德国人讲起当年陪伴慈禧逃离京城,太后扮作农妇,他扮作车夫的逃亡历险故事,让德国人深感诧异,也让服侍他们的花匠夫妻惊奇。前任总督离职后,阿尔弗莱德梅耶瓦德克升任胶澳总督,59,他的妻子约纳妮非常喜欢山上的跟家乡一模一样的野杜鹃,还有附近的葡萄园与酒庄,冬天以外,她喜欢带着孩子和家仆暂时离开青岛的总督府官邸到这边小住,春天杜鹃花开时住得时间最长。她长得很美,附近村庄里的人见到她都忍不住要多看她一眼,她的女儿和儿子也非常可爱。然而三年后德国战败总督夫人不得不遗憾地离开,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回国,走的时候不曾带走山庄里的一片树叶,只给人们留下风一样的记忆。日本人成功占领青岛,对德意志帝国而言,在殖民地统治的确立和丧失来得过于突然,如同它从海上泊来一样又泊了回去,留下了早期殖民开发的历史陈迹。青岛剩下少数德国人,在总督一家黯然离开之前,黑澜山庄卖给了一位德国珠宝商,因交通不便,德国商人不久转手卖给日本商人,几年后日本商人卖给一名在青岛开咖啡饭店的犹太人。黑澜山庄几易其主,虽然大门口的铭刻还在纪念过去的主人,然而几经转手之后于1935年成了葛家产业,而花匠夫妻一直留下来,精心看护这里的一草一木。
在青州葛、徐两家都是有声望的大家庭,徐家拥有许多田产,葛家会做生意。在徐瑞芬很小的时候,两家订立婚约,她被许配给葛家少爷培杉。她和葛培杉仅见过一次面,在他十六岁那年,葛家搬到青岛。在她印像中,葛培杉是个瘦弱的男孩,一九三四年春,她嫁给他时他已经是一个仪表堂堂、身体结实的年轻人。丈夫和婆家人待她很好,但因葛家家规很严,女眷不能随便出门,丈夫整天在外忙碌,她感觉孤独得了思乡病。有一天晚上她暗自垂泪,丈夫看到便询问原因,她说出了心病,从此以后得空他就带她出去散心。那时候葛家经营着明华银行和一个纱厂,老爷掌管大权,培杉是父亲的帮手,有时间他就带她去戏院和跑马场。
他们常去的戏院是永安大戏院,上演京剧、胶东大鼓、评剧和越剧,当红的演员叫杨玉玲,扮演青衣和花旦,有贵妃醉酒、昭君出塞、红楼二尤。有时候放电影,没有色彩都是黑白片。葛培杉是个马迷,喜欢买票赌马,有时他会带妻子去跑马场,那时人们买马票比现在买彩票都刺激,每逢比赛,大家坐在广场西侧看台上,那种热情,好像现在的人看赛车一样兴致勃勃。比赛开始后,各种马儿向前急弛,坐在上面的骑手穿着闪光的绸缎威风凛凛,当马儿跑到眼前时,看台上的人再也坐不住,全都站立呼喊起来,直到比赛终了。比起马赛紧张的心情,逛庙会更放松一些。忙完腊月忙正月,台东一带的庙会最热闹,乘马车进去,路边有许多小摊档,摆满了食品、玩具和小百货,买了糖球大家便去戏台听戏,有唱茂腔和柳腔的,有木偶戏和大秧歌,也有东北二人转。尽管丈夫哄她开心,这一切仍然比不上家乡的山野让她快乐,直到有一天他把她带到黑澜山庄的大门前,她才觉得这片天地实在可爱极了。她一直忘不了1935年的春天,老花匠夫妻迎候他们和随从侍女一起进院的情形。喜鹊喳喳叫,斑鸠头上飞。
“哎呦,庭院好大啊,奇花异草那么多,院子里两棵大银杏那么粗,四个人才能围搂过来。木香树开着小碎白花,发出浓重的香味,你爷爷采了一朵蓓蕾初开的月季花送给我。”
随着老太太的讲述,我似乎看到了她当年的惊奇和兴奋,枕山面海的山庄绿树掩映,优然雅静的气氛自然溢出。只不过让人感到遗憾的是僻野之地的花园洋房没有任何邻居,离最近的村庄也有十几里路,这也正是它在黑澜镇独特的地方。谈起它的来历和过去的主人,花匠夫妻比起葛培杉知道的更多,这里每一棵树每一朵花都有一个故事。葛培衫要和妻子在这里住些日子,已向父亲请假,老人家抱孙心切,同意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再回青岛。翌日葛培衫带着随从韩洪波到山上打猎,紫珠领着徐瑞芬和她的侍女秀爱爬山赏花。杜鹃花从谷底一直开到山巅,从下往上看,山崖和峭壁都是它的身影;从上往下望,满山谷腾着红彤彤的花烟花雾。野花好看,也霸道着呢,野百合、连翘、棠棣花都被它遮蔽了。三个女人玩耍半天,从山上下来坐在溪谷边休息,用清水洗脸,山那边传来了枪声。不久两个男人找寻过来,将一些野兔、山鸡、斑鸠拿到面前,大家那股高兴劲别提了。葛培杉打了两只野兔,手下韩洪波枪法比他好,打得更多。他告诉大家打猎的经过,多看了秀爱几眼,她羞赧地低下头。到了晚上,餐桌上少不了飘香的野味,更少不了海鲜的味道。紫珠会做各种鱼,最拿手60的是清蒸加吉鱼、蟹黄百合烧丸子。
看渔民拉网是件趣事,他们光着脊背穿着短裤一边唱着歌一边拖拉渔网,当网上来时,鱼儿在网里活蹦乱跳,把大鱼分拣出来,小鱼扔回海里,然后每人分一份,各人带着自己分的鱼回家。海湾落潮时附近村庄的妇女们用粗铁条做扒子挖蛤蜊,砸海蛎子,捡海螺,夜晚会有人把嘎斯灯点起来,提到海滩上,捡拾小波螺,还有跑得快的麻婆子螃蟹。在这里的日子过得非常愉快,山上海边都是好去处,又或者每天坐在银杏树下听紫珠讲讲过去的故事,徐瑞芬的思乡病不知不觉被医好了。紫珠谈到约纳妮夫人很漂亮很有风度,皮肤如何白,头发如何如何好看;告诉她第一任总督发怒时怎么令人惧怕,在他眼里中国人是下等民族,为修铁路的事他派骑兵杀了高密很多闹事的农民,若不是尉牧师劝说,还要死很多人;牧师先生非常亲切,说话和气,她和丈夫听他讲耶稣,并不当作信仰,只当故事听,就跟中国的神话故事一样。她对这位牧师印像深刻,有一天她拿出德国人送给丈夫保存得完好的圣经给她看,十分神秘。徐瑞芬笑了笑,随便翻了几下就还给她,说他们在青岛的家离教堂很近,有美国牧师也有中国牧师,圣经很容易买到,但她一点都不想进去。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