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四皈依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道安望着身旁的法雅,久久道:
“师弟,你可曾想好了?”
“想好了,师兄。”法雅闭目答道。
“师弟,你当真弃得了这佛心,走上这无尽杀戮的不归路。你可还记得师父的话?今日之事仍有余地,我们就此一战冲了出去,散了众人,归于天下,此围还是可解。”道安又道。
法雅半晌答道:
“师兄,何必让众人再为我一己执念惨死。若有这无尽苦难,就让我一人承受吧!”
言罢,法雅转身上前抱拳行礼道:
“上将军,小僧愿为汉室献一己之力。但小僧有一事相求,请将军应允。”
冉闵听言,心下大喜,当即上前答言道:
“禅师有何事,但说无妨。”
法雅道:
“上将军,胡人虽残暴好杀,但罪不至灭族,将军的‘杀胡令’已令胡人元气大伤,今后百年恐都难以恢复,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上不同心,不如各所任之,小僧斗胆恳请将军打开城门,撤了这‘杀胡令’,让这无辜百姓都离开关中之地。”
说完,法雅猛然双膝跪地直直的跪在了冉闵面前。
一跪佛前愿,二跪父母恩,三跪恩师情。这一跪,却只为众生。
“这”
冉闵剑眉深锁,心道法雅若有事相求定是求自己赦免这寺中诸人,自己心中也早有此打算。哪知法雅竟要自己撤了‘杀胡令’,放走所有未杀的胡人。心想自己一纸诏令岂能说撤就撤,但如不应允法雅又岂肯罢休。心中不免犯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泰见冉闵心有所虑便慢步走至冉闵跟前,附耳上前轻声道:
“上将军,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法雅乃是当世奇人。将军不是一直在忧心前几日投降的胡人将士如何处理吗?若全数杀之,以后大战何人敢降。若不杀,这一纸诏令岂不成了空话。法雅言之有理,胡人已经元气大伤,现已不足为虑。将军不如趁此机会撤了这‘杀胡令’。一来是应了法雅所求,二来将他们逐出关中不也正好解了将军一心头大事。”
冉闵听言,几番斟酌后心中大喜,疾步上前扶起法雅温言道:
“禅师心怀天下,实乃我大赵国之福。今日禅师愿为匡扶汉室随本王下山,我为禅师废了这一纸诏令又能如何。”冉闵大笑一声,又大喝道:
“众将听令,大军立即退兵下山。向八十一郡传令,各州郡城门大开三日,凡离城胡人者每人发放三日食粮。”
寺中流民,僧众,甚至冉闵大军中诸多士兵听得此令皆欢声高呼,连日的屠杀已经让他们甚是疲惫,惨死的胡人部分也是诸多士兵的亲人好友。
法雅闻言心中大喜,又带着众人朝冉闵拜谢了一番。冉闵带着大军退回大营,知法雅定要回到寺中处理琐事,特许他翌日回营就职。而胡人流民听得此令大多当场朝道安,法雅拜谢后就带着家人匆匆离去,剩下的回寺收拾一番也都渐渐离去。
“明悟小师傅。”
“阿秀姑娘。”
偏殿禅房,明悟正在为受伤的师兄弟包扎伤口,见阿秀姑娘带着阿黄过来,上前摸了摸阿黄的头唤到。
“明悟小师傅,我,我们要走了,爹爹说我们今晚就要动身离开前往幽州,他去大殿找道安,法雅大师辞行了,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声。”阿秀目光如水,望着明悟声音低沉,沙哑说到。
明悟看着眼前的阿秀,不知为何心中似有几分隐痛。听着要离开的消息,半晌才支支吾吾道:
“这么急,不等明日天亮么?”
阿秀接言道:
“嗯,爹爹说北出雁门关路程尚远,得早日动身!”
明悟道:
“此去凶险万分,幽州又气候恶劣,你们得多加保重啊!”
阿秀双眼红润,强忍住泪水看了眼明悟,轻轻的点了下头道:
“嗯。此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能再陪我去后山再走走么?。”
明悟见阿秀双眼通红,心中也如刀割。听阿秀之言,赶忙接言道:
“嗯,几位受伤的师兄正要取水清洗伤口。我正准备去后山取水呢。”
明悟说完便跑至伙房拿上水桶带着阿秀往后山走去。两人并肩而行,心中各自伤心都未言语。走出两里,阿秀才轻声道:
“明悟,再给我讲个故事吧!我想听你讲故事。”
明悟听言,侧头看向眉清目秀的阿秀,不知为何心中感慨万千,又只觉得苦闷难言,半晌心中才长叹一声道:
“不知道阿秀姑娘想听什么故事呢?”
阿秀抬头看了眼身旁的明悟,心道:就算什么也不讲,只要站在你身旁,也是好的。但嘴里却轻轻答道:
“什么都行。”
明悟又看了眼阿秀,轻声道:
“好吧,那给你讲个‘三皈依’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家里常常被贼光顾,最后连一床被褥也被偷了,老和尚忍无可忍。这时贼人又来了,长得人高马大,老和尚一看肯定打不过他,贼人看到瘦骨嶙峋的老和尚却是更加肆无忌惮了。这时,老和尚急中生智地说‘施主,我这的东西都被你偷光了,今日刚好化得几个钱,你把手伸进来,我把钱给你’那贼人一听可高兴了,便把手伸了进来。老和尚趁机把他绑在门柱上,然后不慌不忙拿着禅杖往贼身上打,连打边喊‘皈依佛’贼被打得痛了只得也喊着‘皈依佛’老和尚又喊‘皈依法’贼跟着喊‘哎呀,皈依法’‘皈依僧’贼又跟着喊‘皈依僧’。然后才给贼松了绑让他走了。”
“后来呢?贼还会找老和尚报复吗?”阿秀痴痴地望着明悟柔声问道。
“小偷在家养了一个月的伤,伤好后便来找老和尚了,老和尚以为他要报复呢,没想到这小偷说‘老师傅,我要出家。’老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何想出家?小偷说‘我觉得佛祖他老人家智慧广大,胸怀慈悲,当年一定知道我今天要被师父抓住,打个半死,所以当初才给弟子制定了三皈依,要是他老人家翻个倍,制定个‘六皈依’,我非得被打死不可呀。今天我要出家报答他老人家的救命之恩呐!就这样老和尚就把小偷给度了,这就是佛经里著名的‘三皈依’。”
斜阳照射着这山涧溪水,清澈的溪水犹如一面镜子倒映两岸美景。阿秀望着水中与自己并肩站立在青石台上的明悟,鼓起了自己所有的勇气,下定决心似的侧身望着明悟说道:
“明悟,还记得你半年前在后山赶走狼群救了我跟大黄么?”
“记得”
“还记得我以前天天在这里等你挑完水给我说禅讲故事么?”
“记得!”
“还记得我们在峭壁石台前吟诗舞剑么。”
“记得!”
明悟见阿秀凝望着自己,侧头避开目光答道。
“你这是三皈依。是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我这却有四皈依,你要听吗?”
明悟转头看向阿秀,只见曾经清澈见底的双眸,如今有了些许忧伤,那几分忧伤里却又好似有了一份坚定。她就那样痴痴地望着他,有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也有种义无反顾的凛冽。
明悟低下了头,轻声问道:
“何谓四皈依?”
“把手伸出来。”阿秀的声音里似有一种让人无法违抗的力量。明悟望着她那坚定的眼神,慢慢的伸出了双手。
阿秀一把抓住了他的双手。彼此间都是一种颤抖,阿秀的脸涨得通红,明悟被握的手心也渐渐滚烫。阿秀虽然两颊绯红,手指冰冷,却正色朗声道: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明悟看着眼前的阿秀并未挣脱被紧握的双手跟着说道: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阿秀嘴角发抖,犹豫着自己这一皈依说出去便再也没有退路了。她多想,可以彼此这样近距离长久相伴下去,她可以永远不长大,他可以永远只是个小和尚。天下再没有杀戮,再也没有什么胡人,汉人之分。可是自己即将离开,如果今天不说,这一辈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皈依,皈依阿秀姑娘”
阿秀脸更红了、手更凉了、声音更颤抖、眼睛却更加坚定地说了出来。
“皈依啊?”
明悟愣愣地没有反应过来,他就这样定定的看着眼前的阿秀。
阿秀流露着渴望神情的双眼中,渐渐地布满了悲伤,却还是颤抖地仿佛如使尽全身力气般说道:
“说啊,皈依阿秀姑娘。”
夕阳渐渐落下,清澈的溪面也慢慢失去了光彩。明悟一个人默默的站在青石台上。他多想跟着喊“皈依阿秀姑娘”。可那些清规戒律,那些参禅修行,那些圣经佛卷。更加茫然的是他能给阿秀带来什么?那些人言可畏还有与那世俗的对抗,他不知道会带给阿秀多大的伤害!
他不忍看着阿秀原来嫣红的脸渐渐的越来越苍白,手指的温度也越来越冰冷,原来渴望的眼神渐渐的暗淡,他多想听从心的呼唤,可是,他不能言不能语不能说。只能这样怔怔地望着阿秀远去的背影,竟然有一种从来不曾有的心疼,哪怕是师父离去时也不曾有过的一种伤痛。仿如这一次,便再也不能相见,仿如从此,便失去了对方。
ps:阿秀与明悟这段我借用了‘三皈依’和‘秀姑娘’的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很感人的一段故事,可惜结局太伤感,借用只是想表达一种情感。故事中有一段说:
“爱是什么,父母对儿女的爱便是让他健康成长;夫妻之间的爱,便是希望可以平安幸福;朋友对彼此的爱,便是相知相惜;而佛祖对众生的爱,便是怜悯慈悲;爱一个人,是成全,不是占有。若是你的爱给对方的伤害多,只是一种占有,那么放手才是爱。因爱放手,因慈悲而放弃,皈依那一段过往,才是圆满!”
可我想说,故事中的慈悲,放手,成全也许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厢情愿,不知道大家有时候有没有想过,也许这辈子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给她结局里所说的圆满了。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师弟,你可曾想好了?”
“想好了,师兄。”法雅闭目答道。
“师弟,你当真弃得了这佛心,走上这无尽杀戮的不归路。你可还记得师父的话?今日之事仍有余地,我们就此一战冲了出去,散了众人,归于天下,此围还是可解。”道安又道。
法雅半晌答道:
“师兄,何必让众人再为我一己执念惨死。若有这无尽苦难,就让我一人承受吧!”
言罢,法雅转身上前抱拳行礼道:
“上将军,小僧愿为汉室献一己之力。但小僧有一事相求,请将军应允。”
冉闵听言,心下大喜,当即上前答言道:
“禅师有何事,但说无妨。”
法雅道:
“上将军,胡人虽残暴好杀,但罪不至灭族,将军的‘杀胡令’已令胡人元气大伤,今后百年恐都难以恢复,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上不同心,不如各所任之,小僧斗胆恳请将军打开城门,撤了这‘杀胡令’,让这无辜百姓都离开关中之地。”
说完,法雅猛然双膝跪地直直的跪在了冉闵面前。
一跪佛前愿,二跪父母恩,三跪恩师情。这一跪,却只为众生。
“这”
冉闵剑眉深锁,心道法雅若有事相求定是求自己赦免这寺中诸人,自己心中也早有此打算。哪知法雅竟要自己撤了‘杀胡令’,放走所有未杀的胡人。心想自己一纸诏令岂能说撤就撤,但如不应允法雅又岂肯罢休。心中不免犯难,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王泰见冉闵心有所虑便慢步走至冉闵跟前,附耳上前轻声道:
“上将军,千兵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法雅乃是当世奇人。将军不是一直在忧心前几日投降的胡人将士如何处理吗?若全数杀之,以后大战何人敢降。若不杀,这一纸诏令岂不成了空话。法雅言之有理,胡人已经元气大伤,现已不足为虑。将军不如趁此机会撤了这‘杀胡令’。一来是应了法雅所求,二来将他们逐出关中不也正好解了将军一心头大事。”
冉闵听言,几番斟酌后心中大喜,疾步上前扶起法雅温言道:
“禅师心怀天下,实乃我大赵国之福。今日禅师愿为匡扶汉室随本王下山,我为禅师废了这一纸诏令又能如何。”冉闵大笑一声,又大喝道:
“众将听令,大军立即退兵下山。向八十一郡传令,各州郡城门大开三日,凡离城胡人者每人发放三日食粮。”
寺中流民,僧众,甚至冉闵大军中诸多士兵听得此令皆欢声高呼,连日的屠杀已经让他们甚是疲惫,惨死的胡人部分也是诸多士兵的亲人好友。
法雅闻言心中大喜,又带着众人朝冉闵拜谢了一番。冉闵带着大军退回大营,知法雅定要回到寺中处理琐事,特许他翌日回营就职。而胡人流民听得此令大多当场朝道安,法雅拜谢后就带着家人匆匆离去,剩下的回寺收拾一番也都渐渐离去。
“明悟小师傅。”
“阿秀姑娘。”
偏殿禅房,明悟正在为受伤的师兄弟包扎伤口,见阿秀姑娘带着阿黄过来,上前摸了摸阿黄的头唤到。
“明悟小师傅,我,我们要走了,爹爹说我们今晚就要动身离开前往幽州,他去大殿找道安,法雅大师辞行了,我来是想告诉你一声。”阿秀目光如水,望着明悟声音低沉,沙哑说到。
明悟看着眼前的阿秀,不知为何心中似有几分隐痛。听着要离开的消息,半晌才支支吾吾道:
“这么急,不等明日天亮么?”
阿秀接言道:
“嗯,爹爹说北出雁门关路程尚远,得早日动身!”
明悟道:
“此去凶险万分,幽州又气候恶劣,你们得多加保重啊!”
阿秀双眼红润,强忍住泪水看了眼明悟,轻轻的点了下头道:
“嗯。此次一别,不知何日再能相见。能再陪我去后山再走走么?。”
明悟见阿秀双眼通红,心中也如刀割。听阿秀之言,赶忙接言道:
“嗯,几位受伤的师兄正要取水清洗伤口。我正准备去后山取水呢。”
明悟说完便跑至伙房拿上水桶带着阿秀往后山走去。两人并肩而行,心中各自伤心都未言语。走出两里,阿秀才轻声道:
“明悟,再给我讲个故事吧!我想听你讲故事。”
明悟听言,侧头看向眉清目秀的阿秀,不知为何心中感慨万千,又只觉得苦闷难言,半晌心中才长叹一声道:
“不知道阿秀姑娘想听什么故事呢?”
阿秀抬头看了眼身旁的明悟,心道:就算什么也不讲,只要站在你身旁,也是好的。但嘴里却轻轻答道:
“什么都行。”
明悟又看了眼阿秀,轻声道:
“好吧,那给你讲个‘三皈依’的故事吧。
从前有一个老和尚,家里常常被贼光顾,最后连一床被褥也被偷了,老和尚忍无可忍。这时贼人又来了,长得人高马大,老和尚一看肯定打不过他,贼人看到瘦骨嶙峋的老和尚却是更加肆无忌惮了。这时,老和尚急中生智地说‘施主,我这的东西都被你偷光了,今日刚好化得几个钱,你把手伸进来,我把钱给你’那贼人一听可高兴了,便把手伸了进来。老和尚趁机把他绑在门柱上,然后不慌不忙拿着禅杖往贼身上打,连打边喊‘皈依佛’贼被打得痛了只得也喊着‘皈依佛’老和尚又喊‘皈依法’贼跟着喊‘哎呀,皈依法’‘皈依僧’贼又跟着喊‘皈依僧’。然后才给贼松了绑让他走了。”
“后来呢?贼还会找老和尚报复吗?”阿秀痴痴地望着明悟柔声问道。
“小偷在家养了一个月的伤,伤好后便来找老和尚了,老和尚以为他要报复呢,没想到这小偷说‘老师傅,我要出家。’老和尚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何想出家?小偷说‘我觉得佛祖他老人家智慧广大,胸怀慈悲,当年一定知道我今天要被师父抓住,打个半死,所以当初才给弟子制定了三皈依,要是他老人家翻个倍,制定个‘六皈依’,我非得被打死不可呀。今天我要出家报答他老人家的救命之恩呐!就这样老和尚就把小偷给度了,这就是佛经里著名的‘三皈依’。”
斜阳照射着这山涧溪水,清澈的溪水犹如一面镜子倒映两岸美景。阿秀望着水中与自己并肩站立在青石台上的明悟,鼓起了自己所有的勇气,下定决心似的侧身望着明悟说道:
“明悟,还记得你半年前在后山赶走狼群救了我跟大黄么?”
“记得”
“还记得我以前天天在这里等你挑完水给我说禅讲故事么?”
“记得!”
“还记得我们在峭壁石台前吟诗舞剑么。”
“记得!”
明悟见阿秀凝望着自己,侧头避开目光答道。
“你这是三皈依。是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我这却有四皈依,你要听吗?”
明悟转头看向阿秀,只见曾经清澈见底的双眸,如今有了些许忧伤,那几分忧伤里却又好似有了一份坚定。她就那样痴痴地望着他,有种孤注一掷的勇气也有种义无反顾的凛冽。
明悟低下了头,轻声问道:
“何谓四皈依?”
“把手伸出来。”阿秀的声音里似有一种让人无法违抗的力量。明悟望着她那坚定的眼神,慢慢的伸出了双手。
阿秀一把抓住了他的双手。彼此间都是一种颤抖,阿秀的脸涨得通红,明悟被握的手心也渐渐滚烫。阿秀虽然两颊绯红,手指冰冷,却正色朗声道: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明悟看着眼前的阿秀并未挣脱被紧握的双手跟着说道: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阿秀嘴角发抖,犹豫着自己这一皈依说出去便再也没有退路了。她多想,可以彼此这样近距离长久相伴下去,她可以永远不长大,他可以永远只是个小和尚。天下再没有杀戮,再也没有什么胡人,汉人之分。可是自己即将离开,如果今天不说,这一辈子可能再也没有机会了。
“皈依,皈依阿秀姑娘”
阿秀脸更红了、手更凉了、声音更颤抖、眼睛却更加坚定地说了出来。
“皈依啊?”
明悟愣愣地没有反应过来,他就这样定定的看着眼前的阿秀。
阿秀流露着渴望神情的双眼中,渐渐地布满了悲伤,却还是颤抖地仿佛如使尽全身力气般说道:
“说啊,皈依阿秀姑娘。”
夕阳渐渐落下,清澈的溪面也慢慢失去了光彩。明悟一个人默默的站在青石台上。他多想跟着喊“皈依阿秀姑娘”。可那些清规戒律,那些参禅修行,那些圣经佛卷。更加茫然的是他能给阿秀带来什么?那些人言可畏还有与那世俗的对抗,他不知道会带给阿秀多大的伤害!
他不忍看着阿秀原来嫣红的脸渐渐的越来越苍白,手指的温度也越来越冰冷,原来渴望的眼神渐渐的暗淡,他多想听从心的呼唤,可是,他不能言不能语不能说。只能这样怔怔地望着阿秀远去的背影,竟然有一种从来不曾有的心疼,哪怕是师父离去时也不曾有过的一种伤痛。仿如这一次,便再也不能相见,仿如从此,便失去了对方。
ps:阿秀与明悟这段我借用了‘三皈依’和‘秀姑娘’的故事,不知大家有没有读过。很感人的一段故事,可惜结局太伤感,借用只是想表达一种情感。故事中有一段说:
“爱是什么,父母对儿女的爱便是让他健康成长;夫妻之间的爱,便是希望可以平安幸福;朋友对彼此的爱,便是相知相惜;而佛祖对众生的爱,便是怜悯慈悲;爱一个人,是成全,不是占有。若是你的爱给对方的伤害多,只是一种占有,那么放手才是爱。因爱放手,因慈悲而放弃,皈依那一段过往,才是圆满!”
可我想说,故事中的慈悲,放手,成全也许很多时候只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厢情愿,不知道大家有时候有没有想过,也许这辈子除了你再也没有人能给她结局里所说的圆满了。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