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孝字头上一把刀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话接上回,因担心陈国公子完被动乱所害,南宫偃请虢公之命聘问陈侯。以司寇府小行人下大夫一人,行夫下士六人为介,南公偃乘坐正车,七介乘坐副车,浩浩荡荡向陈国奔去。
途径京师王城时,南宫偃令小行人下大夫带着布帛去天王大行人处借道。自己退了官服装穿了常服,由御夫牛舌背载着悄悄到成周馆藏室拜访授业恩师李耳。
师徒见面,丝毫不被繁文缛节束缚,真真促膝长谈。南宫偃说到自己出聘陈国原由,却迁出老师的一桩陈年往事。
李耳告诉南宫偃自己当年拜见陈厉公时为公子完用筮得观卦变否卦之象。
且说李耳听南宫偃说“不知”也不嗔怪,知其尚未能窥探天机,继续说道:
“观卦?变否卦?言陈侯公子完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之象,终有一日,他将亲眼目睹一国之无上荣光,成为此国座上之嘉宾。受此荣光照耀,他将接替陈侯之位祭祀舜帝。”
“然后不是在陈国,也不是在他身上,而是在他国,在其子孙身上实现。”
“日光从远方而来,不照耀自己却照耀天下万物。大国之荣光,不荣耀自己却荣耀他人。”
“坤?为土,巽?为风,乾?为天。观卦?,巽?上坤?下。彖曰:大观在上,顺在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大风行于地上,象征瞻仰,公子完将效此省察四方,观察民情,设立政教。六四言‘观国之光’,公子完所到之国,能以礼待客。”
“风动于天地之间便是山,山之尊太岳之后乃姜氏。公子完的昌盛必定姜姓之国。”
“否卦?,乾?上坤?下。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小人在陈国滋生,君子便在陈国消亡。物不可两大,陈亡之前,公子完不兴,陈亡之后,子孙兴盛。因此说然后不是在陈国,也不是在他身上,而是在他国,在其子孙身上实现。”
南宫偃听闻此言喜极而泣:“如此说来,公子完有上帝赐福,必无性命之忧乎!”
见天色已晚,担心七副介寻不得自己而恐慌,南宫偃便告辞老师李耳,李耳也不挽留,只是说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此乃中华心法,尧舜禹之所以成帝矣!”
南宫偃听闻此十六字,连忙稽首再拜:“学生必定谨记一生!”
却说南宫偃及牛舌背赶往馆舍与副介汇合,于第二日出发途径郑国奔向陈国。入了郑国边境御夫牛舌背悄悄问南宫偃:“司寇大人,世上有妖吗?”
南宫偃一听此话内心暗想:“怎么?我这御夫也能感受妖气?不会不会,不急不急,待我问他一问”,遂说道:“此话怎讲?”
牛舌背鬼里鬼气的说:“我听说,几十年前的某个冬天十二月份,齐襄公去姑棼游玩,在贝丘邑田猎,见到一只大猪。伴随齐襄公的公孙无知对他说“这是公子彭生啊”,正戳中齐襄公心结。”
“齐襄公大怒对着猪喊道:“公子彭生,见我为何不拜!”,命左右副车之车作搭弓射箭。这只猪居然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哭哭啼啼,哭声悲伤凄惨。”
“司寇大人,这猪头人不是妖还会是什么?”御夫牛舌背继续说道:“如今到了郑国,我还听说一件故事”。
”又是如何?“南宫偃问道。
“十四年前还是庄王十一年时,当时郑伯还是郑庄公庶子姬婴。一天郑国国都南门外,有一城外的蛇正在飞快地进入城中,却被一城中的蛇阻挡。外蛇与内蛇缠斗许久,杀死了内蛇,然后进入新郑城中。”
“六年之后已是僖王二年,郑厉公从栎邑长驱直入,成功复辟。”
“司寇大人觉得怪不怪,如果不是妖?蛇怎么知道郑厉公会成功复辟?多数人说世上没有妖,这是郑厉公散布出来为自己正名的,也有人说外蛇与内蛇相斗是真事,但与郑厉公复辟之间只是牵强附会。“
”我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我自己从未亲眼见过,所以心中常常有所疑惑。司寇大人您是天人,敢问妖真的有吗?”
南宫偃听此御夫问出此话着吃了一惊,心中暗想:“这御夫下士虽是个外表粗犷之人,所见所想却也比一些子男之君高明。人不可貌相,若以相貌观此人,我必有所失。对于此问,若是前年,我必定回他‘此乃无稽之谈’,如今虽不甚清晰,但我也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妖气”,便对御夫牛舌背说道:“这次下士到把年月都记得牢牢的嘛!”,南宫偃又接着说:
“不知人,怎知妖。吾也有所闻,请下士听来。”
“齐襄公诸儿,此人不尊礼法、但凭一时兴起,恣意妄为。兄妹相乱,既邀宾客,又杀宾客。既用彭生,又杀彭生。诸弟被其所迫,四散逃离。大臣被其所迫,国政失和。不修内政却贪求一方之霸。最终为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且不思改过,变本加厉,终究为他人所杀。其妖由人生乎?淫色,妖所以兴也!”
南宫偃继续说道:
“郑厉公姬突此人本是郑庄公寤生之子郑昭公姬忽之弟。郑昭公姬忽,为人英明神武,屡破戎狄,有靖定华夏诸国之功勋,于是承继先君庄公祭祀社稷。“
”不想郑国执政祭足仲为宋庄公(姓名:子冯)所迫,逐昭公姬忽立厉公姬突。祭足仲既立郑厉公,却又与之争权,杀大夫雍纠,逐郑厉公又迎郑昭公。后郑昭公姬忽被卿士高渠弥所杀,祭仲本该迎厉公却立公子亹(wěi),后公子亹与高渠弥出使为齐襄公所杀,祭仲本该迎厉公却立公子婴。”
“郑国内动乱频仍,是故郑厉公得以归国复辟。其妖由人生乎?贪权,妖所以兴也!
“郑厉公虽能和王室,辅助天王重归正位,成就不世功勋。却背信弃义,先杀栎邑大夫单伯,再杀迎接归国之大夫傅瑕、又杀叔父原繁。是以杀戮无辜曰厉,谥号郑厉公。”
“我观郑国不复有庄公之兴盛矣!终归被他国所欺。”
牛舌背略有所悟,正要开口说话。此时前往郑国国都“过邦假道”的小行人下大夫归来,当今郑伯姬踕派了大行人中大夫前来“饩之以其礼”。
且说南宫偃拜别了郑国大行人中大夫,又行了三日,快要离开郑国边境之时,御夫牛舌背又问道:“司寇大人前些日子讲了郑国祭足仲,我倒听得一段故事。”
“昔年祭足仲赶走了郑昭公姬忽,立了郑厉公姬突。祭足仲太厉害了,执掌郑国大全,废立国君易如反掌,形同儿戏。郑厉公也不想作傀儡。这祭仲原是郑昭公姬忽的师傅,只不过被宋庄公抓住,胁迫之下才立了郑厉公。”
“郑厉公担心自己忽然便被祭仲给废掉,所以想先下手为强,派了大夫雍纠去杀祭仲。雍纠便计划在郊外宴请祭仲,趁机杀死他。郑厉公执掌国家大权,似乎指日可待。”
“但活该郑厉公被驱逐,这雍纠是祭仲的女婿。计划不料被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一边是自己丈夫,一边是自己父亲,雍姬左右为难。便归宁娘家,问母亲说:
父与夫,孰亲?”
“雍纠母亲暗想’女儿今日怎会这样问,必定有所隐瞒‘,便对女儿大声说道:
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雍姬便将丈夫的阴谋告诉了父亲。祭仲反而下手便杀死女婿雍纠,还把尸体扔到周家的水坑里。郑厉公亲自把雍纠的尸体拉出来放到自己车上拉着去下葬,边走边骂‘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其实是不敢骂祭仲。”
“敢问司寇,雍姬母亲说’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是怎个意思。我看这话全然不顾及夫妻闺房之爱,若说’夫妇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夫妻可离可合,我是不信。天下诸侯听了枕上之言,杀子杀弟的事情非常多。我太愚钝了不能理解。”
“不在爱字,而在孝字。天大、地大、王大,君大、父大,师大,夫大。孝字头上一把刀,以父之名,弃夫之实。在礼!”南宫偃继续说道:
“昔年,卫宣公姬晋烝父之妾夷姜,生有太子伋,将其交给右公子。待其二十加冠之后,派右公子到齐国为太子伋,聘齐襄公之妹为妻。
”大婚之时,太子伋携妻姜氏入告太庙之后拜见公婆之时,卫宣公见儿媳年轻貌美,便夺了做自己的夫人,又为太子伋更娶他人。“
”日后卫宣公夫人生公子寿,公子朔两子。卫宣公将公子寿交给左公子,有意立公子寿为太子。”
“辛伯有言: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果不其然,夷姜本是卫宣公之父卫庄公姬扬妾室,如今与侄女齐襄公之妹,姑侄两女共侍一夫。羞愧难当,自缢身亡。“
”后卫宣公夫人姜氏同儿子公子朔,日日在宣公面前诋毁太子伋。因夺了儿子妻子,内心羞愧,无颜面对太子伋的卫宣公便想杀掉儿子太子伋。”
“一日卫宣公姬晋命太子伋聘问齐国,又令大盗在卫国边境莘邑截杀太子伋。不想公子寿得知此事,便前去阻拦太子伋。”
“所谓君子成父之美,不成父之恶。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
“太子伋对公子寿说道:‘’不可,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
”公子寿见太子伋不听己言,执意前去送死,便把太子伋灌醉,偷其旌前往齐国,被大盗所杀。太子伋酒醒之后得知弟弟公子寿替自己出使齐国,便急忙驾车追赶。到了边境,看到公子寿尸体,大哭之后,又追上大盗说:“
”尔等欲杀者是我,此人有何罪?请杀我乎!“
”大盗再杀太子伋”
“是故左右二公子怨恨卫宣公,造成卫国旷日持久之动乱,公子黔牟与当今卫侯接连登场,相杀相攻。卫侯姬朔更是征伐当今天王,僭越称公。
邶风新台便是讥讽卫宣公淫乱所为: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便是父以淫杀子,子以孝自裁。吾观卫国不出十年必定内乱!”
牛舌背不懂南宫偃此话何意,便问道:“司寇大人怎么见得?”。南宫偃继续说道:“其一卫侯朔以下攻上征伐天王;其二齐襄公以卫宣公夫人姜氏,卫侯朔之母,下报卫侯朔之兄太子伋之嫡弟公子顽。此二者,卫若不乱,天理何存!”
牛舌背又说道:“父亲若不慈爱,子何必孝顺。司寇奉君上之命聘问陈侯,不是正为此时而来。当今陈侯也是宠幸妾室,也干起了杀嫡立庶的事情来。陈太子御寇本可以出逃别国,因怕污蔑了父亲名声,甘愿受死。我看是真傻。”
“若是不贤惠的当了国君,卿士大夫们又因了他的缘故,发起动乱来,受难的还是都中国人,乡下野人。真是傻!”
南宫偃说道:“下士所言,本末倒置矣。乱之源在父!”
一路上御夫牛舌背都在请教诸国往事,虽然言语粗鄙,倒也说到各国动乱根本。自辛廖离世之后,南宫偃便在无此这般的讨论了。在此不提。
天王五年,春三月十四日癸卯,夏历四月十四。南宫偃一行人达到陈国都城淮阳宛丘郊外。南宫偃令行夫下士征发雇佣本地野人,堆土为坛,事先演习聘问之礼。
欲知南宫偃聘陈之事,请看下回分说。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途径京师王城时,南宫偃令小行人下大夫带着布帛去天王大行人处借道。自己退了官服装穿了常服,由御夫牛舌背载着悄悄到成周馆藏室拜访授业恩师李耳。
师徒见面,丝毫不被繁文缛节束缚,真真促膝长谈。南宫偃说到自己出聘陈国原由,却迁出老师的一桩陈年往事。
李耳告诉南宫偃自己当年拜见陈厉公时为公子完用筮得观卦变否卦之象。
且说李耳听南宫偃说“不知”也不嗔怪,知其尚未能窥探天机,继续说道:
“观卦?变否卦?言陈侯公子完有“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之象,终有一日,他将亲眼目睹一国之无上荣光,成为此国座上之嘉宾。受此荣光照耀,他将接替陈侯之位祭祀舜帝。”
“然后不是在陈国,也不是在他身上,而是在他国,在其子孙身上实现。”
“日光从远方而来,不照耀自己却照耀天下万物。大国之荣光,不荣耀自己却荣耀他人。”
“坤?为土,巽?为风,乾?为天。观卦?,巽?上坤?下。彖曰:大观在上,顺在巽,中正以观天下,“观,盥而不荐,有孚颙若”,下观而化也。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大风行于地上,象征瞻仰,公子完将效此省察四方,观察民情,设立政教。六四言‘观国之光’,公子完所到之国,能以礼待客。”
“风动于天地之间便是山,山之尊太岳之后乃姜氏。公子完的昌盛必定姜姓之国。”
“否卦?,乾?上坤?下。彖曰“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则是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小人在陈国滋生,君子便在陈国消亡。物不可两大,陈亡之前,公子完不兴,陈亡之后,子孙兴盛。因此说然后不是在陈国,也不是在他身上,而是在他国,在其子孙身上实现。”
南宫偃听闻此言喜极而泣:“如此说来,公子完有上帝赐福,必无性命之忧乎!”
见天色已晚,担心七副介寻不得自己而恐慌,南宫偃便告辞老师李耳,李耳也不挽留,只是说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唯一,允执厥中。此乃中华心法,尧舜禹之所以成帝矣!”
南宫偃听闻此十六字,连忙稽首再拜:“学生必定谨记一生!”
却说南宫偃及牛舌背赶往馆舍与副介汇合,于第二日出发途径郑国奔向陈国。入了郑国边境御夫牛舌背悄悄问南宫偃:“司寇大人,世上有妖吗?”
南宫偃一听此话内心暗想:“怎么?我这御夫也能感受妖气?不会不会,不急不急,待我问他一问”,遂说道:“此话怎讲?”
牛舌背鬼里鬼气的说:“我听说,几十年前的某个冬天十二月份,齐襄公去姑棼游玩,在贝丘邑田猎,见到一只大猪。伴随齐襄公的公孙无知对他说“这是公子彭生啊”,正戳中齐襄公心结。”
“齐襄公大怒对着猪喊道:“公子彭生,见我为何不拜!”,命左右副车之车作搭弓射箭。这只猪居然像人一样站立起来,哭哭啼啼,哭声悲伤凄惨。”
“司寇大人,这猪头人不是妖还会是什么?”御夫牛舌背继续说道:“如今到了郑国,我还听说一件故事”。
”又是如何?“南宫偃问道。
“十四年前还是庄王十一年时,当时郑伯还是郑庄公庶子姬婴。一天郑国国都南门外,有一城外的蛇正在飞快地进入城中,却被一城中的蛇阻挡。外蛇与内蛇缠斗许久,杀死了内蛇,然后进入新郑城中。”
“六年之后已是僖王二年,郑厉公从栎邑长驱直入,成功复辟。”
“司寇大人觉得怪不怪,如果不是妖?蛇怎么知道郑厉公会成功复辟?多数人说世上没有妖,这是郑厉公散布出来为自己正名的,也有人说外蛇与内蛇相斗是真事,但与郑厉公复辟之间只是牵强附会。“
”我是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的。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我自己从未亲眼见过,所以心中常常有所疑惑。司寇大人您是天人,敢问妖真的有吗?”
南宫偃听此御夫问出此话着吃了一惊,心中暗想:“这御夫下士虽是个外表粗犷之人,所见所想却也比一些子男之君高明。人不可貌相,若以相貌观此人,我必有所失。对于此问,若是前年,我必定回他‘此乃无稽之谈’,如今虽不甚清晰,但我也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妖气”,便对御夫牛舌背说道:“这次下士到把年月都记得牢牢的嘛!”,南宫偃又接着说:
“不知人,怎知妖。吾也有所闻,请下士听来。”
“齐襄公诸儿,此人不尊礼法、但凭一时兴起,恣意妄为。兄妹相乱,既邀宾客,又杀宾客。既用彭生,又杀彭生。诸弟被其所迫,四散逃离。大臣被其所迫,国政失和。不修内政却贪求一方之霸。最终为公孙无知所杀,公孙无知且不思改过,变本加厉,终究为他人所杀。其妖由人生乎?淫色,妖所以兴也!”
南宫偃继续说道:
“郑厉公姬突此人本是郑庄公寤生之子郑昭公姬忽之弟。郑昭公姬忽,为人英明神武,屡破戎狄,有靖定华夏诸国之功勋,于是承继先君庄公祭祀社稷。“
”不想郑国执政祭足仲为宋庄公(姓名:子冯)所迫,逐昭公姬忽立厉公姬突。祭足仲既立郑厉公,却又与之争权,杀大夫雍纠,逐郑厉公又迎郑昭公。后郑昭公姬忽被卿士高渠弥所杀,祭仲本该迎厉公却立公子亹(wěi),后公子亹与高渠弥出使为齐襄公所杀,祭仲本该迎厉公却立公子婴。”
“郑国内动乱频仍,是故郑厉公得以归国复辟。其妖由人生乎?贪权,妖所以兴也!
“郑厉公虽能和王室,辅助天王重归正位,成就不世功勋。却背信弃义,先杀栎邑大夫单伯,再杀迎接归国之大夫傅瑕、又杀叔父原繁。是以杀戮无辜曰厉,谥号郑厉公。”
“我观郑国不复有庄公之兴盛矣!终归被他国所欺。”
牛舌背略有所悟,正要开口说话。此时前往郑国国都“过邦假道”的小行人下大夫归来,当今郑伯姬踕派了大行人中大夫前来“饩之以其礼”。
且说南宫偃拜别了郑国大行人中大夫,又行了三日,快要离开郑国边境之时,御夫牛舌背又问道:“司寇大人前些日子讲了郑国祭足仲,我倒听得一段故事。”
“昔年祭足仲赶走了郑昭公姬忽,立了郑厉公姬突。祭足仲太厉害了,执掌郑国大全,废立国君易如反掌,形同儿戏。郑厉公也不想作傀儡。这祭仲原是郑昭公姬忽的师傅,只不过被宋庄公抓住,胁迫之下才立了郑厉公。”
“郑厉公担心自己忽然便被祭仲给废掉,所以想先下手为强,派了大夫雍纠去杀祭仲。雍纠便计划在郊外宴请祭仲,趁机杀死他。郑厉公执掌国家大权,似乎指日可待。”
“但活该郑厉公被驱逐,这雍纠是祭仲的女婿。计划不料被祭仲的女儿、雍纠的妻子雍姬知道了。一边是自己丈夫,一边是自己父亲,雍姬左右为难。便归宁娘家,问母亲说:
父与夫,孰亲?”
“雍纠母亲暗想’女儿今日怎会这样问,必定有所隐瞒‘,便对女儿大声说道:
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胡可比也?”
“雍姬便将丈夫的阴谋告诉了父亲。祭仲反而下手便杀死女婿雍纠,还把尸体扔到周家的水坑里。郑厉公亲自把雍纠的尸体拉出来放到自己车上拉着去下葬,边走边骂‘谋及妇人,宜其死也’,其实是不敢骂祭仲。”
“敢问司寇,雍姬母亲说’人尽可夫也!父一而已‘是怎个意思。我看这话全然不顾及夫妻闺房之爱,若说’夫妇本是同林鸟,巴到天明各自飞‘,夫妻可离可合,我是不信。天下诸侯听了枕上之言,杀子杀弟的事情非常多。我太愚钝了不能理解。”
“不在爱字,而在孝字。天大、地大、王大,君大、父大,师大,夫大。孝字头上一把刀,以父之名,弃夫之实。在礼!”南宫偃继续说道:
“昔年,卫宣公姬晋烝父之妾夷姜,生有太子伋,将其交给右公子。待其二十加冠之后,派右公子到齐国为太子伋,聘齐襄公之妹为妻。
”大婚之时,太子伋携妻姜氏入告太庙之后拜见公婆之时,卫宣公见儿媳年轻貌美,便夺了做自己的夫人,又为太子伋更娶他人。“
”日后卫宣公夫人生公子寿,公子朔两子。卫宣公将公子寿交给左公子,有意立公子寿为太子。”
“辛伯有言: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果不其然,夷姜本是卫宣公之父卫庄公姬扬妾室,如今与侄女齐襄公之妹,姑侄两女共侍一夫。羞愧难当,自缢身亡。“
”后卫宣公夫人姜氏同儿子公子朔,日日在宣公面前诋毁太子伋。因夺了儿子妻子,内心羞愧,无颜面对太子伋的卫宣公便想杀掉儿子太子伋。”
“一日卫宣公姬晋命太子伋聘问齐国,又令大盗在卫国边境莘邑截杀太子伋。不想公子寿得知此事,便前去阻拦太子伋。”
“所谓君子成父之美,不成父之恶。父让子死,子不得不死!”
“太子伋对公子寿说道:‘’不可,弃父之命,恶用子矣!有无父之国则可也’“
”公子寿见太子伋不听己言,执意前去送死,便把太子伋灌醉,偷其旌前往齐国,被大盗所杀。太子伋酒醒之后得知弟弟公子寿替自己出使齐国,便急忙驾车追赶。到了边境,看到公子寿尸体,大哭之后,又追上大盗说:“
”尔等欲杀者是我,此人有何罪?请杀我乎!“
”大盗再杀太子伋”
“是故左右二公子怨恨卫宣公,造成卫国旷日持久之动乱,公子黔牟与当今卫侯接连登场,相杀相攻。卫侯姬朔更是征伐当今天王,僭越称公。
邶风新台便是讥讽卫宣公淫乱所为: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这便是父以淫杀子,子以孝自裁。吾观卫国不出十年必定内乱!”
牛舌背不懂南宫偃此话何意,便问道:“司寇大人怎么见得?”。南宫偃继续说道:“其一卫侯朔以下攻上征伐天王;其二齐襄公以卫宣公夫人姜氏,卫侯朔之母,下报卫侯朔之兄太子伋之嫡弟公子顽。此二者,卫若不乱,天理何存!”
牛舌背又说道:“父亲若不慈爱,子何必孝顺。司寇奉君上之命聘问陈侯,不是正为此时而来。当今陈侯也是宠幸妾室,也干起了杀嫡立庶的事情来。陈太子御寇本可以出逃别国,因怕污蔑了父亲名声,甘愿受死。我看是真傻。”
“若是不贤惠的当了国君,卿士大夫们又因了他的缘故,发起动乱来,受难的还是都中国人,乡下野人。真是傻!”
南宫偃说道:“下士所言,本末倒置矣。乱之源在父!”
一路上御夫牛舌背都在请教诸国往事,虽然言语粗鄙,倒也说到各国动乱根本。自辛廖离世之后,南宫偃便在无此这般的讨论了。在此不提。
天王五年,春三月十四日癸卯,夏历四月十四。南宫偃一行人达到陈国都城淮阳宛丘郊外。南宫偃令行夫下士征发雇佣本地野人,堆土为坛,事先演习聘问之礼。
欲知南宫偃聘陈之事,请看下回分说。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