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卷 第316章:浑然天成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2006年,《疯狂的石头》横空出世,震惊了所有人!
谁也没料到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女演员连胸都没露。
就靠着几个颜值几乎为零的男演员,最终拿下23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
要知道投资也只有300万啊。
什么?没钱也能拍电影?你在开玩笑吧!
宁浩顿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
而《疯狂的石头》也成为2006年国内电影业的最大黑马。
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金马、华表等获奖。
豆瓣评分8.2,好于91%喜剧片,好于90%犯罪片。
再看看《疯狂的石头》之前的大片儿时代。
豆瓣评分:《英雄》6.6分、《十面埋伏》5.5分、《满城尽带黄金甲》5.1分、《无极》4.7分。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大片,竟然也需要胸
对比之下,你就知道当时中国观众多希望有一部能看得懂的好故事片了!
2002年,《英雄》以2.4亿美元的惊人票房成绩,打破了沉寂许久的国产电影票房,中国电影进入1.0时代。
《英雄》的关键词“和平”
随后,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还有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跟风而起,每个都是亿元大片儿。
但看来看去,不是《哈姆雷特》就是《雷雨》,或者就是《哈姆雷特》and《雷雨》的结合体。
《雷雨》里资本家的冲突放到帝王之家,还算冲突吗
那是少数几个人撑起整个国产电影院线的时代,故事大而空。
烧起钱来像烧纸。
当然也有一批风格独特的小成本电影,比较突出的代表例如贾樟柯。
从《小山回家》开始,就连续获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心潮流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等拿到手软。
贾樟柯关注底层的电影,底层人买账吗
虽然第六代导演纷纷在电影节寻找出路,但同时为了迎合这些电影节的口味,普通观众就无法顾及。
所以这些参展电影当时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市场,《三峡好人》的累计票房才1.3万,几乎可以归置为零。
刘小东的油画《三峡好人》卖得很贵,够一个镇的安置费了
宁浩也是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科班电影从业者,同样是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和陆川成为了宁浩的学习榜样,宁浩早期的作品《香火》和《绿草地》也是属于小众文艺电影,走的是电影节路线。
但是忽然有一天,宁浩“大彻大悟”了。
为什么非要拍这些“零票房”的电影?
没有观众的电影还叫电影吗?
宁浩不想玩儿深沉了,他要拍一部“有趣儿”的电影!
《疯狂的石头》就这样诞生了。
今年,恰逢《疯狂的石头》上映十年。
表姐半夜起来又刷了一遍电影,太棒!
或许是这次看的更细致,居然比十年前看的时候感觉还棒!
“你娘”、“我,就连那个可乐罐,也是一会儿串场一会儿搞笑。
谢小盟的可乐罐砸到了包世宏的车窗,道哥三人组利用可乐中奖骗人骗钱却没能如愿。
三宝偶然间进入道哥三人住的小旅馆里,看到桌上摆放的“骗人可乐”,以为是真的中了五万块大奖,立刻赶往北京领奖。
这时候刚赶上宝贝玉石丢失,经常买彩票渴望中奖的三宝就自然而然成了被怀疑对象。
除了利用道具串场之外,导演力求让戏中出现的每一个小东西都“有始有终”。
不会让观众产生“这个东西去哪儿了?”的疑问。
举个例子,道哥三人组在偷别人家东西的时候,顺了一条小狗,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个事。
其实这件事很小,表姐也是这次刷电影才有印象。
如果不再做交代,观众就会忘掉。或者说,如果换成一个比较粗心的导演,这条小狗也肯定不会再出现。
宁浩就做了一件让表姐刮目相看的事情。
一个镜头带到的小狗,此后还是做了交代。请你自动对比。
(你要是什么都不会)
我可就把你微波了啊
道哥在阳台打电话的时候,小狗再次出现。
从背景中的一群小狗来看,可以猜测他们每次去“搬别人的家”,都会把狗也搬回来。
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还能证明道哥的性格特点:
一个善良的小偷。
正因为有这样的交代,后面的一些事情,就显得并没有那么莫名其妙。
比如,道哥发现了谢小盟睡了自己的媳妇儿,作为一个“道儿上的”人,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解决谢小盟。
而是通过找律师,希望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结了婚都没人管,还有没有王法?
当律师不管时,这个大哥居然开始感叹:
(世道变了)
就是没有好人了
一个黑道儿的大哥,居然还在感叹世上没有好人,性格特点和喜剧效果就自然出来了。
道哥三人组和包世宏仅仅一墙之隔,小偷和保安都在研究地图,一个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安保工作,一个研究的是如何偷“宝贝”。
三宝一锤子下去,甚至还震掉了道哥他们的“抢宝小黑板”。
双方甚至多次碰面,最重要的是还很友好,气氛很融洽。
第一次去偷宝贝,“交战”完后,包世宏和黄渤居然能一起洗澡还“借红花油”。
借完了还不算,黄渤还给包世宏涂了红花油。
第二次在日常生活中碰面,郭涛帮他们抬了装有谢小盟的箱子。
警察和小偷一边斗智斗勇,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成了朋友。
这事,是挺奇葩的。
整个电影中夹杂着重庆方言、青岛方言和香港话,地方话在这部电影中成了亮点。
表姐第一次感觉到了地方话的幽默。
因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小成本电影看到了希望。
出现了诸如《最强喜事》、《失恋三十三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炮》、《火锅英雄》这样的低成本、高票房口碑爆表电影。
自此之后,精制作,小成本,成为了华语电影创作的一支非常重要的路线。
而一些有能力拍大片儿的导演,也开始专心做故事,比如《集结号》、《投名状》、《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
有人说宁浩这部《疯狂的石头》是模仿了英国导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都是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和荒诞感。
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
但是,表姐想说,爱学习从来都不能当成是一件错事。
学习,正是青年导演们所需要具备的最珍贵的品质。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疯狂的石头》之后中国电影的十年。
2012年,国内银幕突破一万块,2015年突破三万块,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
电影《失恋33天》票房突破3亿,《北京遇上西雅图》10天破2亿。
“青春电影”以《失恋33天》等为范本,开始开辟“青春票房”。
某些电影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宣传费用甚至超过拍摄成本,以致于同类型电影泛滥成灾。
为了满足需求,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餐时代”,利用ip来洗钱。
《致青春》、《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ip电影的代表,单单是《小时代》这样的电影都拍了四部。
电视节目也开始觊觎电影这片沃土,出现了《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第一部、第二部。
更有演员跨界当起了导演,《煎饼侠》、《后会无期》,《左耳》等,《泰囧》这样的还属于里面的高端产品。
《长江图》、《路边野餐》这样的小众电影依然没有市场,几乎无法生存。
《疯狂的石头》十年,国产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多电影的出现的问题是:评分低了,口碑差了,可是钱却一点也没少花。
可想而知,宁浩当年拿的那300万有多么的捉襟见肘,细致入微的考量能让人想到这钱肯定是扎扎实实全投在了作品里。
明星片酬谈不下来,我们就换,电影场景没有必要非要跑到国外去,机器设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只要故事好,只要导演肯用心,观众就会来买你的账!
《疯狂的石头》十年,我还想国产电影再疯狂一把!
</br>
</b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谁也没料到这样一部小成本电影,女演员连胸都没露。
就靠着几个颜值几乎为零的男演员,最终拿下23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
要知道投资也只有300万啊。
什么?没钱也能拍电影?你在开玩笑吧!
宁浩顿时成为炙手可热的新锐导演。
而《疯狂的石头》也成为2006年国内电影业的最大黑马。
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金马、华表等获奖。
豆瓣评分8.2,好于91%喜剧片,好于90%犯罪片。
再看看《疯狂的石头》之前的大片儿时代。
豆瓣评分:《英雄》6.6分、《十面埋伏》5.5分、《满城尽带黄金甲》5.1分、《无极》4.7分。
《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样的大片,竟然也需要胸
对比之下,你就知道当时中国观众多希望有一部能看得懂的好故事片了!
2002年,《英雄》以2.4亿美元的惊人票房成绩,打破了沉寂许久的国产电影票房,中国电影进入1.0时代。
《英雄》的关键词“和平”
随后,陈凯歌的《无极》,冯小刚的《夜宴》,还有张艺谋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都跟风而起,每个都是亿元大片儿。
但看来看去,不是《哈姆雷特》就是《雷雨》,或者就是《哈姆雷特》and《雷雨》的结合体。
《雷雨》里资本家的冲突放到帝王之家,还算冲突吗
那是少数几个人撑起整个国产电影院线的时代,故事大而空。
烧起钱来像烧纸。
当然也有一批风格独特的小成本电影,比较突出的代表例如贾樟柯。
从《小山回家》开始,就连续获奖,柏林国际电影节大奖、釜山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心潮流奖、威尼斯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等拿到手软。
贾樟柯关注底层的电影,底层人买账吗
虽然第六代导演纷纷在电影节寻找出路,但同时为了迎合这些电影节的口味,普通观众就无法顾及。
所以这些参展电影当时最大的弊端就是没有市场,《三峡好人》的累计票房才1.3万,几乎可以归置为零。
刘小东的油画《三峡好人》卖得很贵,够一个镇的安置费了
宁浩也是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和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毕业的科班电影从业者,同样是第六代导演。
贾樟柯和陆川成为了宁浩的学习榜样,宁浩早期的作品《香火》和《绿草地》也是属于小众文艺电影,走的是电影节路线。
但是忽然有一天,宁浩“大彻大悟”了。
为什么非要拍这些“零票房”的电影?
没有观众的电影还叫电影吗?
宁浩不想玩儿深沉了,他要拍一部“有趣儿”的电影!
《疯狂的石头》就这样诞生了。
今年,恰逢《疯狂的石头》上映十年。
表姐半夜起来又刷了一遍电影,太棒!
或许是这次看的更细致,居然比十年前看的时候感觉还棒!
“你娘”、“我,就连那个可乐罐,也是一会儿串场一会儿搞笑。
谢小盟的可乐罐砸到了包世宏的车窗,道哥三人组利用可乐中奖骗人骗钱却没能如愿。
三宝偶然间进入道哥三人住的小旅馆里,看到桌上摆放的“骗人可乐”,以为是真的中了五万块大奖,立刻赶往北京领奖。
这时候刚赶上宝贝玉石丢失,经常买彩票渴望中奖的三宝就自然而然成了被怀疑对象。
除了利用道具串场之外,导演力求让戏中出现的每一个小东西都“有始有终”。
不会让观众产生“这个东西去哪儿了?”的疑问。
举个例子,道哥三人组在偷别人家东西的时候,顺了一条小狗,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这个事。
其实这件事很小,表姐也是这次刷电影才有印象。
如果不再做交代,观众就会忘掉。或者说,如果换成一个比较粗心的导演,这条小狗也肯定不会再出现。
宁浩就做了一件让表姐刮目相看的事情。
一个镜头带到的小狗,此后还是做了交代。请你自动对比。
(你要是什么都不会)
我可就把你微波了啊
道哥在阳台打电话的时候,小狗再次出现。
从背景中的一群小狗来看,可以猜测他们每次去“搬别人的家”,都会把狗也搬回来。
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还能证明道哥的性格特点:
一个善良的小偷。
正因为有这样的交代,后面的一些事情,就显得并没有那么莫名其妙。
比如,道哥发现了谢小盟睡了自己的媳妇儿,作为一个“道儿上的”人,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自己解决谢小盟。
而是通过找律师,希望用法律来解决问题!
结了婚都没人管,还有没有王法?
当律师不管时,这个大哥居然开始感叹:
(世道变了)
就是没有好人了
一个黑道儿的大哥,居然还在感叹世上没有好人,性格特点和喜剧效果就自然出来了。
道哥三人组和包世宏仅仅一墙之隔,小偷和保安都在研究地图,一个研究的是如何做好安保工作,一个研究的是如何偷“宝贝”。
三宝一锤子下去,甚至还震掉了道哥他们的“抢宝小黑板”。
双方甚至多次碰面,最重要的是还很友好,气氛很融洽。
第一次去偷宝贝,“交战”完后,包世宏和黄渤居然能一起洗澡还“借红花油”。
借完了还不算,黄渤还给包世宏涂了红花油。
第二次在日常生活中碰面,郭涛帮他们抬了装有谢小盟的箱子。
警察和小偷一边斗智斗勇,但在日常生活中却成了朋友。
这事,是挺奇葩的。
整个电影中夹杂着重庆方言、青岛方言和香港话,地方话在这部电影中成了亮点。
表姐第一次感觉到了地方话的幽默。
因为《疯狂的石头》的成功,小成本电影看到了希望。
出现了诸如《最强喜事》、《失恋三十三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老炮》、《火锅英雄》这样的低成本、高票房口碑爆表电影。
自此之后,精制作,小成本,成为了华语电影创作的一支非常重要的路线。
而一些有能力拍大片儿的导演,也开始专心做故事,比如《集结号》、《投名状》、《唐山大地震》、《让子弹飞》。
有人说宁浩这部《疯狂的石头》是模仿了英国导演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和《偷抢拐骗》,都是追求视觉上的新鲜感和荒诞感。
两杆大烟枪、偷抢拐骗
但是,表姐想说,爱学习从来都不能当成是一件错事。
学习,正是青年导演们所需要具备的最珍贵的品质。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疯狂的石头》之后中国电影的十年。
2012年,国内银幕突破一万块,2015年突破三万块,观众对电影的需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增长。
电影《失恋33天》票房突破3亿,《北京遇上西雅图》10天破2亿。
“青春电影”以《失恋33天》等为范本,开始开辟“青春票房”。
某些电影为了达到宣传效果,宣传费用甚至超过拍摄成本,以致于同类型电影泛滥成灾。
为了满足需求,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餐时代”,利用ip来洗钱。
《致青春》、《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都是ip电影的代表,单单是《小时代》这样的电影都拍了四部。
电视节目也开始觊觎电影这片沃土,出现了《中国好声音之为你转身》、《爸爸去哪儿大电影》第一部、第二部。
更有演员跨界当起了导演,《煎饼侠》、《后会无期》,《左耳》等,《泰囧》这样的还属于里面的高端产品。
《长江图》、《路边野餐》这样的小众电影依然没有市场,几乎无法生存。
《疯狂的石头》十年,国产电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大多电影的出现的问题是:评分低了,口碑差了,可是钱却一点也没少花。
可想而知,宁浩当年拿的那300万有多么的捉襟见肘,细致入微的考量能让人想到这钱肯定是扎扎实实全投在了作品里。
明星片酬谈不下来,我们就换,电影场景没有必要非要跑到国外去,机器设备也不一定是最好的。
只要故事好,只要导演肯用心,观众就会来买你的账!
《疯狂的石头》十年,我还想国产电影再疯狂一把!
</br>
</br>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