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九章 河淮惊变(十二)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便是要在行动之前便彻底摊牌了,这和龙启胜能拖则拖的预想不一样。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龙启胜很清楚,自己没有发言权。
他既不能承诺蜀王府不反,也无法答应给在座的官军将领们一个前程。
他的使命,开始是信使,后来是联络官。以他的层级,他不可能掌握蜀王府高层的想法。陈瀛的个人建议虽然很有道理,但只能作为参考。真正能代表蜀王府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只能是刘红婷以夫妻名义派到他身边的特使李翠兰。
然而一个女人,能应对眼前的局面吗
龙启胜担心地瞟了一眼他所谓的新媳妇。
李翠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极为标准的护国军坐姿。这让龙启胜想起了在保宁府见过的一个人总参作战处处长洪其信。
难道李翠兰与洪其信是一起从碧峰峡训练出来的
不可能,龙启胜立即在心中否定了。碧峰峡出来的人很少,没有听说过有女人。
刘小姐说她是官宦人家出身,那是怎么样的官,又是哪儿的宦
她一个女人如何进了蜀王府,进了护国军
既然拜了天地,为什么不准我上她的床除了那晚自己蒙着眼睛,不经意摸了下她递茶的手,自己从没碰过她一根手指头
妈的,自己对她一无所知说到底,我们这对夫妻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龙启胜心猿意马正在走神,杨国栋已经和马进忠、莫崇文杠上了。
杨国栋道,蜀藩素有贤名,从未反过,岂能妄自踹度
蜀府送银送粮,从未求过回报,如何反生嫌隙
以以护国军横扫川内土贼流寇的实力,我们这四营残兵败将又岂入人家法眼
所以呀,说话做事一定要搞清楚行情如今是我们求人家,不是人家求我们
我们不贴上去,蜀王府难道不能换一家如凤阳府的牟文绶,本就是施州卫的土著。流民入川,龙兄弟运粮,都经过了牟家的地盘。龙兄弟说,牟家连淮河上的卡子费都没收。怎么着,牟家难道看重的是在座几位大人的面子
“好了”温如珍两手下压,强行打断了三位大将激烈的争执。
这位精于世故的老军头看得很清楚,三人的争执既有立场与考量的不同,也有一起作秀给人看的成分。
戏份足了,也就够了,用不着彼此伤了和气。
温如珍把脸一转,对王世琮露出了一丝微笑“王大人,您是河南的父母官,这事还得您断个公道”
“温总兵请本官来说,本官这就来说道一番。”
王世琮清清嗓子,语言不温不火。可是转眼间他便本性暴露,把调门拉高了八度,将方才争执不休的马、莫、杨三将统统骂了一番
“蜀王府乃是宗藩,太祖高皇帝的嫡脉,身份尊贵。反与不反,乃是朝堂与宗人府之事,乃是皇上之事,何时轮到我等这些小臣裨将说三道四
依大明国法,擅议宗藩、离间亲亲,那可是族灭的死罪
再说了,温总兵、莫副将都有一个四川的官衔,杨参将也是川人。蜀王府输银输粮,人家龙夫人已然说得明白,那是助饷以蜀主助饷蜀军,官司打到皇帝那儿,也是蜀王府有理
诸位将军怕五千石粮食有毒,那就赶快给人家退回去;诸位将军怕将来惹祸上身,那本官现在就可以给奏疏一封,将朱仙镇撤退真相原原本本写出来,向皇上请罪
说到底啊,倒是本官和马副将两位不相干的外官,沾了诸位将军的光
所以我等当前之急务,不是什么蜀王府反不反,乃是永城刘超灭门杀人乃是四营人马粮饷断绝温总兵,你说是也不是”
王世琮不愧是最讲政治的文官,一番不容置疑的大道理把心里揣着小九九的武人们骂得体无完肤。
退回粮食奏折请罪这让武人们能如何回答难道要当众揭了王世琮的皮别口口声声自己是“外官”,您一口四川乡音谁听不到您与蜀府重臣书信往来密切谁不知道
武人们都明白王世琮言下之意
今天坐在这里的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逃不掉
唯一能跑掉的,反而是千里之外的蜀王府
为什么因为人家身份尊贵,因为人家有银有粮有军队,因为人家没有任何把柄落在你手头
“王大人见事分明,说得透彻”
温如珍打破沉默,领头表态道“蜀王府仁怀川人,助了我等粮饷。诸位当着朝廷的官,吃着蜀王府的粮,便要认真想一想,如何不负圣恩浩荡,如何不负川人期许”
有了王世琮上书揭发的公然威胁,马进忠也不敢言语造次了;
见着温总兵突然一脸严肃打官腔,马进忠也知道说官话的时候到了。
他收起痞子般的坏笑,一本正经道以他过往流寇的经验,亳、颍两州夹在闯、献之间,背靠英、霍贼穴,几条大河横亘其间,无兵可征,无粮可供,无险可守,无地可去。此乃绝境死地,不宜久留。
当年高迎祥出亳、颍间至凤阳,烧了皇陵,遭到官军多路夹攻,从此走了麦城,这便是教训。
他请温总兵和王大人速速定策,是主动请旨去打刘超,还是坐着粮船南撤江南,给句痛快话
马进忠道出了心里话,莫崇文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想法。
莫崇文道,虽然我们在奏疏中说打得如何的惨,但有了这一个多月的休整,四营人马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援汴之始。
百姓中的老弱妇孺应该利用船只撤至淮安府,以便减少粮食消耗;男丁应该集之为伍,以免遭到流贼裹挟。
但百姓可以走,军队不能走
军队的使命本来就是打仗,不能怯战避战,不能再一次的不战而逃
试想,如果刘超果真谋反,并与流贼袁时中勾结,那么河淮局势将会大坏;一旦他们越过凤阳府这道屏障,那么李自成、袁时中、刘超便与张献忠、革左五营连成一片。那时,大明朝的江南半壁都会动摇
因此,无论刘超是否谋反,皆应该迅速渡过涡河向北攻击,击溃小袁营,包围永城。
若刘超是被冤枉的,就为他叫屈;若刘超真的反了,那就毫不犹豫地攻城
拿下永城,朝廷那里有功。而目前最缺的粮饷,也可以迎刃而解
莫崇文的意见,杨国栋一半赞成,一半反对。
杨国栋同意莫崇文百姓可走军队不能走的意见,但不同意立即渡河北进,进攻永城。
他分析道,刘超是贵州打出来的,而杨国栋、温如珍和莫崇文也是贵州打出来的。按照朝官们的分法,都是所谓的“黔党”。如今你等未得旨意擅自进兵永城,地方官绅就会怀疑你等与刘超要连兵一处,共同谋反。若是朝廷奸臣从中使坏,你身上就算长了百张嘴也说不清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丁恒昌没有官身,也没有功名。事关切身利益,他也不得不说话。
丁恒昌质疑道,把百姓撤往淮安府,将来又往何处去听说蜀世子是天下难得的仁义藩王,蜀地是天下难得的太平之地。能不能请刘小姐和龙夫人代奏世子,在蜀中寻一太平地境赐与百姓耕种
还有更重要的,百姓千里迁移,一路上的吃食怎么办眼看着秋粮将熟,百姓不愿离家又怎么办
所以,他建议,等到秋收之后才走。也就是说,撤离时间绝不能早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
莫崇文要进兵永城,其意是向朝廷和蜀王府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选择;
杨国栋要静观待变,是等待朝廷、蜀王府以及其他各方面情况明朗;
丁恒昌去留两难,是希望蜀王府能够给他和百姓一个安排;
马进忠愿意保持相对独立,是对朝廷和蜀王府皆不信任;
王世琮虽为蜀王府说话,但他肯定还希望留在官场大展拳脚。
唯一例外的是温如珍。他的心思,深深隐藏在沧桑面容中的沟壑纵横之中。一如援汴之役前,始终不肯与龙启胜正面接触的温如珍突然收了银钞,而且还在路途中主动出面劝解莫崇文,从而把温、莫、杨三营人马带出死地,还顺便捎带上了王世琮和马进忠。
龙启胜正想着,就听见温如珍亲切地招呼他“龙兄弟、龙夫人,这下一步如何行止,不知二位有何高见龙兄弟,你平时喜欢说话,今天正可以畅所欲言”
我平时怎么喜欢说话了龙启胜正待说话,就听见他媳妇清脆的声音道“高见谈不上,建议倒是有一个”
“请龙夫人不吝赐教”王世琮急道。
“赐教更谈不上,只是一个建议”
李翠兰直来直去,就像座千年的冰山一样,把来自男性世界的热情统统浇灭。
“王大人说得好,我蜀藩乃太祖嫡脉,仁贤之名冠于天下。方今天下多事,百姓困苦,我蜀藩以宗藩之尊倡议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编练义军,剿灭土贼;温饱百姓,大兴工商;遍行王道,传继圣学。蜀人奈此以活,是故无不感恩戴德纵然朝中奸佞中伤,蒙蔽圣听,亦难伤我主圣明之万一”
“想不到龙夫人还是位女秀才龙排长,你有福了”马进忠指着龙启胜,夸张地大笑起来。
“有福还是有难,龙兄弟心中自知”杨国栋等人打趣着龙启胜。
“龙夫人,他们一帮不知轻重的粗人,别跟他们计较”温如珍打着圆场,示意周围丘八别打岔。
李翠兰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冷冰冰的微笑“温总兵,杨将军可不是粗人。他一番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深得兵法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精髓”
“正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注一,兵圣之法”王世琮点点头,标明了自己的立场。
见众人颔首,王世琮进一步向众人解释
永城是河南所辖,他也是河南的官,出兵平息永城之乱乃是天经地义。
但因永城距离凤阳皇陵实在太近,如果沟通不好,一旦中都留守司误判,向朝廷告急,而皇帝在满朝昏官庸臣的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龙启胜很清楚,自己没有发言权。
他既不能承诺蜀王府不反,也无法答应给在座的官军将领们一个前程。
他的使命,开始是信使,后来是联络官。以他的层级,他不可能掌握蜀王府高层的想法。陈瀛的个人建议虽然很有道理,但只能作为参考。真正能代表蜀王府回答这些问题的人,只能是刘红婷以夫妻名义派到他身边的特使李翠兰。
然而一个女人,能应对眼前的局面吗
龙启胜担心地瞟了一眼他所谓的新媳妇。
李翠兰正襟危坐,目不斜视,极为标准的护国军坐姿。这让龙启胜想起了在保宁府见过的一个人总参作战处处长洪其信。
难道李翠兰与洪其信是一起从碧峰峡训练出来的
不可能,龙启胜立即在心中否定了。碧峰峡出来的人很少,没有听说过有女人。
刘小姐说她是官宦人家出身,那是怎么样的官,又是哪儿的宦
她一个女人如何进了蜀王府,进了护国军
既然拜了天地,为什么不准我上她的床除了那晚自己蒙着眼睛,不经意摸了下她递茶的手,自己从没碰过她一根手指头
妈的,自己对她一无所知说到底,我们这对夫妻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龙启胜心猿意马正在走神,杨国栋已经和马进忠、莫崇文杠上了。
杨国栋道,蜀藩素有贤名,从未反过,岂能妄自踹度
蜀府送银送粮,从未求过回报,如何反生嫌隙
以以护国军横扫川内土贼流寇的实力,我们这四营残兵败将又岂入人家法眼
所以呀,说话做事一定要搞清楚行情如今是我们求人家,不是人家求我们
我们不贴上去,蜀王府难道不能换一家如凤阳府的牟文绶,本就是施州卫的土著。流民入川,龙兄弟运粮,都经过了牟家的地盘。龙兄弟说,牟家连淮河上的卡子费都没收。怎么着,牟家难道看重的是在座几位大人的面子
“好了”温如珍两手下压,强行打断了三位大将激烈的争执。
这位精于世故的老军头看得很清楚,三人的争执既有立场与考量的不同,也有一起作秀给人看的成分。
戏份足了,也就够了,用不着彼此伤了和气。
温如珍把脸一转,对王世琮露出了一丝微笑“王大人,您是河南的父母官,这事还得您断个公道”
“温总兵请本官来说,本官这就来说道一番。”
王世琮清清嗓子,语言不温不火。可是转眼间他便本性暴露,把调门拉高了八度,将方才争执不休的马、莫、杨三将统统骂了一番
“蜀王府乃是宗藩,太祖高皇帝的嫡脉,身份尊贵。反与不反,乃是朝堂与宗人府之事,乃是皇上之事,何时轮到我等这些小臣裨将说三道四
依大明国法,擅议宗藩、离间亲亲,那可是族灭的死罪
再说了,温总兵、莫副将都有一个四川的官衔,杨参将也是川人。蜀王府输银输粮,人家龙夫人已然说得明白,那是助饷以蜀主助饷蜀军,官司打到皇帝那儿,也是蜀王府有理
诸位将军怕五千石粮食有毒,那就赶快给人家退回去;诸位将军怕将来惹祸上身,那本官现在就可以给奏疏一封,将朱仙镇撤退真相原原本本写出来,向皇上请罪
说到底啊,倒是本官和马副将两位不相干的外官,沾了诸位将军的光
所以我等当前之急务,不是什么蜀王府反不反,乃是永城刘超灭门杀人乃是四营人马粮饷断绝温总兵,你说是也不是”
王世琮不愧是最讲政治的文官,一番不容置疑的大道理把心里揣着小九九的武人们骂得体无完肤。
退回粮食奏折请罪这让武人们能如何回答难道要当众揭了王世琮的皮别口口声声自己是“外官”,您一口四川乡音谁听不到您与蜀府重臣书信往来密切谁不知道
武人们都明白王世琮言下之意
今天坐在这里的人,都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谁也逃不掉
唯一能跑掉的,反而是千里之外的蜀王府
为什么因为人家身份尊贵,因为人家有银有粮有军队,因为人家没有任何把柄落在你手头
“王大人见事分明,说得透彻”
温如珍打破沉默,领头表态道“蜀王府仁怀川人,助了我等粮饷。诸位当着朝廷的官,吃着蜀王府的粮,便要认真想一想,如何不负圣恩浩荡,如何不负川人期许”
有了王世琮上书揭发的公然威胁,马进忠也不敢言语造次了;
见着温总兵突然一脸严肃打官腔,马进忠也知道说官话的时候到了。
他收起痞子般的坏笑,一本正经道以他过往流寇的经验,亳、颍两州夹在闯、献之间,背靠英、霍贼穴,几条大河横亘其间,无兵可征,无粮可供,无险可守,无地可去。此乃绝境死地,不宜久留。
当年高迎祥出亳、颍间至凤阳,烧了皇陵,遭到官军多路夹攻,从此走了麦城,这便是教训。
他请温总兵和王大人速速定策,是主动请旨去打刘超,还是坐着粮船南撤江南,给句痛快话
马进忠道出了心里话,莫崇文也不再掩饰自己的想法。
莫崇文道,虽然我们在奏疏中说打得如何的惨,但有了这一个多月的休整,四营人马的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援汴之始。
百姓中的老弱妇孺应该利用船只撤至淮安府,以便减少粮食消耗;男丁应该集之为伍,以免遭到流贼裹挟。
但百姓可以走,军队不能走
军队的使命本来就是打仗,不能怯战避战,不能再一次的不战而逃
试想,如果刘超果真谋反,并与流贼袁时中勾结,那么河淮局势将会大坏;一旦他们越过凤阳府这道屏障,那么李自成、袁时中、刘超便与张献忠、革左五营连成一片。那时,大明朝的江南半壁都会动摇
因此,无论刘超是否谋反,皆应该迅速渡过涡河向北攻击,击溃小袁营,包围永城。
若刘超是被冤枉的,就为他叫屈;若刘超真的反了,那就毫不犹豫地攻城
拿下永城,朝廷那里有功。而目前最缺的粮饷,也可以迎刃而解
莫崇文的意见,杨国栋一半赞成,一半反对。
杨国栋同意莫崇文百姓可走军队不能走的意见,但不同意立即渡河北进,进攻永城。
他分析道,刘超是贵州打出来的,而杨国栋、温如珍和莫崇文也是贵州打出来的。按照朝官们的分法,都是所谓的“黔党”。如今你等未得旨意擅自进兵永城,地方官绅就会怀疑你等与刘超要连兵一处,共同谋反。若是朝廷奸臣从中使坏,你身上就算长了百张嘴也说不清
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静制动,静观其变
丁恒昌没有官身,也没有功名。事关切身利益,他也不得不说话。
丁恒昌质疑道,把百姓撤往淮安府,将来又往何处去听说蜀世子是天下难得的仁义藩王,蜀地是天下难得的太平之地。能不能请刘小姐和龙夫人代奏世子,在蜀中寻一太平地境赐与百姓耕种
还有更重要的,百姓千里迁移,一路上的吃食怎么办眼看着秋粮将熟,百姓不愿离家又怎么办
所以,他建议,等到秋收之后才走。也就是说,撤离时间绝不能早于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
莫崇文要进兵永城,其意是向朝廷和蜀王府证明自己的价值和选择;
杨国栋要静观待变,是等待朝廷、蜀王府以及其他各方面情况明朗;
丁恒昌去留两难,是希望蜀王府能够给他和百姓一个安排;
马进忠愿意保持相对独立,是对朝廷和蜀王府皆不信任;
王世琮虽为蜀王府说话,但他肯定还希望留在官场大展拳脚。
唯一例外的是温如珍。他的心思,深深隐藏在沧桑面容中的沟壑纵横之中。一如援汴之役前,始终不肯与龙启胜正面接触的温如珍突然收了银钞,而且还在路途中主动出面劝解莫崇文,从而把温、莫、杨三营人马带出死地,还顺便捎带上了王世琮和马进忠。
龙启胜正想着,就听见温如珍亲切地招呼他“龙兄弟、龙夫人,这下一步如何行止,不知二位有何高见龙兄弟,你平时喜欢说话,今天正可以畅所欲言”
我平时怎么喜欢说话了龙启胜正待说话,就听见他媳妇清脆的声音道“高见谈不上,建议倒是有一个”
“请龙夫人不吝赐教”王世琮急道。
“赐教更谈不上,只是一个建议”
李翠兰直来直去,就像座千年的冰山一样,把来自男性世界的热情统统浇灭。
“王大人说得好,我蜀藩乃太祖嫡脉,仁贤之名冠于天下。方今天下多事,百姓困苦,我蜀藩以宗藩之尊倡议护国安民、天下太平,编练义军,剿灭土贼;温饱百姓,大兴工商;遍行王道,传继圣学。蜀人奈此以活,是故无不感恩戴德纵然朝中奸佞中伤,蒙蔽圣听,亦难伤我主圣明之万一”
“想不到龙夫人还是位女秀才龙排长,你有福了”马进忠指着龙启胜,夸张地大笑起来。
“有福还是有难,龙兄弟心中自知”杨国栋等人打趣着龙启胜。
“龙夫人,他们一帮不知轻重的粗人,别跟他们计较”温如珍打着圆场,示意周围丘八别打岔。
李翠兰僵硬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冷冰冰的微笑“温总兵,杨将军可不是粗人。他一番以静制动,静观其变,深得兵法静若处子、动若脱兔之精髓”
“正是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注一,兵圣之法”王世琮点点头,标明了自己的立场。
见众人颔首,王世琮进一步向众人解释
永城是河南所辖,他也是河南的官,出兵平息永城之乱乃是天经地义。
但因永城距离凤阳皇陵实在太近,如果沟通不好,一旦中都留守司误判,向朝廷告急,而皇帝在满朝昏官庸臣的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