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第 68 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皇上思考中。

    按照皇上的本意, 关税银子,确实应该拿出来,虽然皇上放到自己库房, 也是花在大明。

    可这银子怎么拿?

    内阁六部九卿、东西厂司礼监,是内外两个衙门,天天争斗, 恨不得对方手头短缺,有力气使不出来。一文钱难倒英雄汉不是?

    东西厂、十二监是皇权的延伸, 是皇上的耳目喉鼻……锦衣卫的地位更超然。

    皇上的亲爹去世, 皇上登基,六年来,全靠锦衣卫、东西厂司礼监制衡文臣, 确保皇权的“生杀予夺”, 确保皇上不是养在深宫,只能听文臣讲话的聋子瞎子。

    皇上眼睛一眯。

    东西厂、十二监必须存在, 文臣武将越发掌权, 他们越是要存在。皇上谨记徐景珩所说“人心不能试探, 不能心存侥幸……”

    “山东、浙江、福建、广东,五个市舶司, 统一有东厂管理。南海市舶司里的官员,全部撤出。南海暂时归属于广东省, 然直接归于朝廷管辖,南海土司配合管理, 朝廷委派官员, 类同西南四省。”

    皇上的语气平静。

    群臣震惊。

    皇上在说,南海的税务军务都直属于朝廷,地方政务半自治?满朝臣工, 面对皇上那双无情冷漠的眼睛,齐齐哑巴一般。

    他们想问,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要正式官员管理市舶司?问不出来。

    皇上从来对钱财没有心思,心大得很。

    他们一起看皇上,心里更是多的是愧疚。无他,这又是把皇上的私库收入,变成国库收入。

    可他们是大明臣工!他们不能答应,这样一来,宦官们就类似于正式成为大明官员,为大明国库做活儿。

    可是他们想反驳,却又不知道从何反驳,也没有底气反驳。

    朝贡贸易做大,繁荣沿海,造出来一批沿海富商,也富裕了皇上的小私库——皇上要养东西厂和十二监,光御马监的兵马就有两万,还要供应锦衣卫莫大的开销……

    好比这次宦官出洋,最终花大头的,是皇上的私库,不是国库。

    皇上目光平静,无声的询问。

    “诸位臣工,可是想着,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都有户部批复银子?”

    群臣看懂了,心中剧震。

    动动嘴巴想问皇上,朝贡贸易,可否回归国家正常贸易?取消镇守太监和市舶司宦官?喉咙卡住一般。

    汉朝的绣衣直指身着锦缎绣衣,拥有直接逮捕地方豪强,审查地方官员的特权。“讨奸”、“治狱”,督察官员、亲贵奢侈、逾制……不法之事。

    郭嘉执掌,再是曹丕执掌。曹操欲广耳目,设立校事官,专门刺探臣民言行,向曹操进行举报。

    皇城司皇城司是宋代禁军官司名。不隶台察,不受三衙辖制,直属皇帝。

    群臣电光火石之间想了很多,他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衙门,也讲究有阴有阳。一些衙门,不管是什么形势存在,都是必然存在,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到现在的大明。

    君臣一起沉默。

    皇上无心揽钱。如果事情可行,皇上答应放手。朝贡贸易也归于户部管理,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都有户部发俸禄银子,甚至解除锦衣卫、东西厂、十二监……所有人全部归于内阁六部九卿,做大明正式的文臣武将。

    文臣武将想的却是,朝贡贸易牵扯太大,即使归于户部,也必将有皇上直接管理。如今东厂宦官们负责市舶司,西厂宦官们负责各地方镇守太监,都已经比以前好了很多,出来不少好太监,民间都是赞扬之声——

    他们最担心的是,并不是宦官们。宦官们总归是皇上的宫人,最令人恐惧的是,锦衣卫复兴。

    锦衣卫创立之初,“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其首领锦衣卫指挥使,可自行逮捕任何人,包括皇亲国戚文武大臣,有比刑部更出名的监狱,有权进行不公开审讯,更掌管全国乃至藩属国的军政情报……

    锦衣卫曾经一度变成单纯的仪仗队,随便哪个文臣瞪一眼,都害怕地行礼。随之东厂崛起,西厂崛起……东西厂看似权力大,可他们是阉人,天然地被民众排斥。

    可是锦衣卫出来一个指挥使徐景珩!一番折腾,邓继坤、余庆……皇上的玩伴陆炳,锦衣卫的人拉出来,各个都是大人才。

    家里都有子弟进入锦衣卫·勋贵外戚,一个个蓄势待发,满身杀气。

    武将心情复杂、保持中立——皇上手里的银子,更关系到军费。他们并不想要户部卡住他们的军饷。

    文臣们看向七位阁老,七位阁老还是沉默——皇上手里的私人银子太多了,养的锦衣卫越发兴盛,民间人人向往锦衣卫不知道刑部大理寺。

    只有一声声呼吸的寂静中,几方势力沉默角逐。

    皇上耐心等候。

    太~祖皇帝没忍住冒出来:“他们在担心,徐景珩离开锦衣卫后,锦衣卫失去控制,肆意抓捕大臣。老祖宗那时候,胡惟庸、蓝玉两个案子,牵扯士族世家男女老少四万人,都是锦衣卫的手笔。”

    皇上表示,皇上信任余庆,相信自己能管得住。

    太~祖皇帝又说:“你相信没有用。他们不相信,他们害怕。如果他们能对付得了徐景珩,早就把锦衣卫吃的骨头渣不剩。”

    顿了顿,“徐景珩也担心,所以一直还挂着锦衣卫指挥使的身份。余庆,邓继坤,他们的祖先可以做指挥使。可他们都不是文臣的对手。陆炳可以,但他需要时间成长。”

    皇上一愣。

    徐景珩在楚王一案中,是故意要陆炳参与?

    皇上可以感受到,陆炳经过那件事情的变化。陆炳已经可以独立负责案子了。

    太~祖皇帝对此感叹:“徐景珩走的每一步棋,都不是随意。当然,也是随意。到他这个境界,行云流水不着痕迹,又经过一番生死,老天爷都算计……老祖宗也不知道,他如今实力如何。只庆幸他是大明人。”

    皇上忍禁不住的开心,眉眼中全是欢喜。看的太~祖皇帝和群臣一起头疼。

    汉太~祖跳出来,嘻嘻笑:“皇上你还小,不懂。那刘据,被废起兵造反到自杀,都是绣衣直指根据刘彻的意思操办。”

    “到三国曹操时期,校事官卢洪、赵达经常诬告陷害将军大臣,军中竟广为流传:不畏曹公,但畏卢洪,卢洪尚可,赵达杀我。还有大唐时期的典校卫,武皇后的内卫,李隆基的高太监……”

    皇上心里一沉。

    皇上看向下面依旧沉默的的奉天殿,目光视线扫过谁,谁都吓得从头冷到脚心。

    勋贵外戚们齐齐装乖,武将们尚可,文臣们忒委屈——锦衣卫那么大的权利,要干嘛?

    皇上不搭理他们所有人的小情绪,看一眼还坐在地上,随时准备哭嚎的户部之人。

    “户部尚书言之有理。大明的海贸关税,应该收归国库。市舶司不同于其他税务衙门,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

    朝贡贸易额日益增加,市舶司的事情越来越多,人员配备也日益增多,朕都明白。当前维持不变。诸位臣工有更好的方法,可上书。”

    户部尚书领着户部的人,麻溜儿磕头行礼。

    内阁六部九卿都接受皇上的说法——市舶司直属皇上,但皇上没说,只说“独立于内阁六部九卿”,这就是文臣武将,读着儒家学说的人最在乎的,名份。

    武将们高兴居多,无他,皇上对军费最大方。

    勋贵外戚一起板着脸,完全不搭理这些文臣,莫名其妙的心理优越感——争这些虚名儿跟真的一样,银子到你们手里,你们真能用好?

    满朝大臣各怀心思,一起行礼,三件大事定下来,其他的都是饭后小点心。

    浙江、福建、广东、山东,五个市舶司,十来个港口的日常维护,是地方出?还是朝廷出?出多少?是不是一样多?各方势力争论一番,最后定下来,有朝廷出,具体多少,需要的时候再谈。

    有关于大明和蒙古互市的税赋,该不该归于关税?是不是类同海贸?都不大在意——互市赚的那点儿税赋,仅仅够朝廷花出去的维护费用,人员费用。

    甘肃咸宁侯仇鸾提出来:“皇上,大明和蒙古在边境互市,税赋混乱。臣提议,互市和朝贡贸易分开。朝贡贸易的税负归于国库,互市的税赋归也当归于国库。

    只臣担忧,甘肃不同于沿海,甘肃贫困,也没有山西那么多的富商,甘肃要大建设 ,需要朝廷支援很多银子。”

    满朝哗然,户部的人最生气——商税增加还没见到影子,一个个的,都要花银子。户部尚书撸袖子就要和咸宁王打架,叫定国公出面安抚住。

    定国公:“启奏皇上,边境土地改革后,军户们有了土地,边境屯田重新归于秩序,每年不再仰赖内地输送粮食,此乃大善。边境治理有方,和平互市,皇上和朝廷耗费巨大心力,自然要更好地维护成果。

    臣认为,边境和内地的道路都要大修,其他建设也要加快。”

    户部尚书大怒:“那什么时候是个头?”

    定国公也生气:“户部尚书且说说,什么时候是个头?这不是你们户部应该操心的事情?”

    “边境兵将拿命打仗,刚刚和平互市,朝廷要收缩开支,要边境的老百姓喝风吟露不成?”

    户部尚书焉巴,可户部尚书刚刚有点儿“暴发户”的体验,岂能容忍国库又要空?

    就见户部尚书一屁股坐下来继续哭:“皇上,臣不是不知道边境军民的苦,可臣要顾着全大明百姓的口粮啊,皇上。

    皇上,大明的土地要改革,大明的商贸要改革,眼看着,大明的工匠也要改革,皇上,大明的钱粮,也改革,皇上~~”

    “皇上,那当年大宋也有类似的问题,王安石改革,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臣等认为很好,皇上,我们大明不是大宋,我们大明一定能完成大宋没有完成的改革,皇上~~~”

    户部尚书哭,户部的官员跟着哭,宋朝皇帝们在皇上的眼前鬼哭狼嚎,皇上懵。

    皇上还没琢磨明白银行、商家银号、官办银号……各自根本,又听到王安石改革的均输法、市易法,当下就打太极。

    “户部所言,有道理。朕记得,青苗法是为了维持粮食价格稳定,均输法类似湖广税赋改革,市易法是为了平抑物价调剂供求,限制奸商垄断居奇……”

    户部尚书一听激动啊,皇上早有关注!户部尚书麻溜儿地,从袖筒里摸出来一封上书,声音发颤:“皇上,其中利弊,臣与户部同僚都有研究,臣等根据大明情况,在市易法上做出改动,皇上请看。”

    锦衣卫接过来,检查过后,送到皇上的手里,皇上快速浏览,其他大臣:为了边境安宁,忍了。

    皇上大致看完,略明白一些:“很好。其他各部各司,有建议者,皆可上书。”

    “吾皇圣明。”

    群臣一起高呼,户部的人可算是心满意足。接下来就是更小的事儿,有大臣对三分之二的河套纳入山西,大有意见。提出山西如今和广东、山东一样,地盘太大。

    又扯到山西商人,山东市舶司的事情,广东官员、毛纪等等山东官员,齐齐参与进来。

    毛纪声若洪钟:“启奏皇上,山东土地多,辽东都归属于山东,这是太~祖皇帝和永乐皇帝定下来的。他们因此不服气,乃是胡搅蛮缠。

    金州卫属于辽东都司管辖,港口优良,只人口不多。山东先开青岛、蓬朗、威海做港口,留金州卫做下一批,乃是合理。”

    皇上表示了解。对山西和河套的情况,琢磨一会儿:“河套暂且类比南海,直属朝廷管辖。”

    群臣俱是欢喜。这样一来,山西就不算是边境了,河套才是。

    二月十五的大朝会,诏书颁发天下。天下震惊。

    大明的老百姓不敢相信,可又顾不得不相信——

    大明的官员俸禄,真涨了?

    各项商税都加了?又减了?

    海贸和互市的关税各有涨幅?

    朝廷对于走私查的更严?

    据说水师查封好几个私人小港口……?

    这一件件大事,那可都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天大事!

    因为大明查处贪污,正惊骇的老百姓们,放下心来。

    天然仇富的老百姓拍手欢呼,都夸皇上英明,皇上仁慈。

    部分大商人准备借此大机遇,大干一场;部分着急的大商人试图转移银子,结果刚出海就被水师抓住——查抄家产,名字宣告天下,满大明都知道这一家族的人,居然带着大明的银子出海……

    这给大明所有人带来震动,皇上的意思很明显——胆敢逃跑去海外,有本事你跑。

    各方沉默。甭管是盘剥百姓的大贪官,还是试图转移银子的大奸商,皇上竖起来铡刀,谁也不姑息。宣武门口的大炮天天响,一颗颗人头滚落到地面,流下鲜红的血,染红地面。

    大明的老百姓,一面大为痛快,一面痛骂不良奸商叛国,一面各家各户打着小算盘,积极争取更好的日子——士农工商,各有各的忙乎,皇上也忙啊。

    皇上不光忙,还忙里偷闲,拉着徐景珩逛街。

    徐景珩对皇上这春天小禾苗一般,活力无限的小模样,那是真无法拒绝。二月二十八,满天飞着大风筝迎接阳春三月,皇上说春天要穿春天的衣服,那就要穿的桃红柳绿,徐景珩也答应。

    皇上平时都是粉嫩的桃红色裤子,配上天蓝色的上衫,鹅黄色的软底丝绸靴,用色那个叫大胆却不显得突兀,妥妥的儿童版脱俗。出门那更是能折腾。

    皇上自己一身里外,从头到脚都是粉桃红,还要徐景珩一身粉紫,从帽子到腰带到靴子,都是镶嵌各色大小不一的,明珠宝石钻石玉石,“低调”地奢华。

    尚衣监送来衣服的人捂脸,伺候皇上穿衣服的小太监捂脸,唯有皇上精神抖擞,皇上仗着自己长得好,怎么闪亮怎么来,那显摆的架势,看得红石头里的鬼鬼们都捂脸。

    皇上矜持且谦虚:“这是春天的‘亲子装’,你们不懂。”皇上抱着他的蹴鞠小球,背着斗鸡小白的鸡框,牵着徐景珩的手,昂头挺胸,出发。

    所有人,服气。

    皇上你长得好,你的本事。

    指挥使穿着一身粉紫,居然不显得娘兮兮,反而多了几分不同于传统含蓄雅致,却又莫名凸显华夏男子优雅、飘逸、尊贵、华丽、魅惑……的风采,吾等除了服气,只有五体投地地服气。

    文老先生摇着扇子,叹气:“果然是风采照人徐公子。”

    红衣侠摇头:“皇上,你将来长成徐公子这样,可怎么好?”

    皇上自信且自恋:“朕和徐景珩都是大明好儿郎!”

    众人:“!!!”

    众人没法说,长得太好,那就跟“怀璧之罪”一般,爱美的人趋之若鹜,哪管你是不是好儿郎?恨不得你不是好儿郎。

    皇上小孩子自然不懂,出来宅子,一边踢球一边呱呱:“西洋人的宝石切割,和大明的不一样。大明的玉石是软的,钻石是硬的。大明没有切割经验,红绿宝石都是整个天然的形状。徐景珩,钻石可以用来切割哦。”

    徐景珩接过来皇上的鸡框,拎在手上:“是不是用钻石切割钻石?此法好。”

    “以前的宝石,都是大颗大颗,纯天然形状。张佐说,大明的宝石业将进入新的时期。因为有了切割工艺。碎宝石用处不大,都拿来给衣服镶边儿。”

    “……好主意。”

    “大颗亮亮的好看。”

    爱美·皇上,小球上也有碎钻,皇上把小球在身上从头到脚转一圈,没有落地,完美。几句话的功夫,到大街上,满大街的人围观,真真是车果盈车、看杀卫玠。

    早春的北京城,满大街的颜色绚丽,男子们奇装异服各花心思,斗鸡、鹦鹉、画眉……齐齐露面。女子们一身红、紫、黄、绿争艳斗研,尤以红裙姣姣,罗衫叶叶绣重重、眉黛夺得萱草色……

    可都没有这两个的大胆装扮引人注目。

    偏偏皇上心大,越多人喜欢他越欢喜,那炫耀的小样儿,满大街的人,服气!

    有个四五岁的小男孩,看一眼自己的蓝色衣服,看一眼那小哥哥的一身桃红,和自己爹爹喊着“要”。他爹看看胖儿子的黑面堂,怎么办?这是遗传!

    有个同样一身桃红色,用黑、白、灰冲淡艳色的年轻人,捶足顿胸——不是艳色不能穿全,而是自个儿长得不够艳,撑不住!

    外面长袍、里面上衫下裤、鞋袜帽子腰带……都是同色系,皇上和指挥使来到城西的斗鸡坑,参与斗鸡的人不看斗鸡看他俩。

    上万人行注目礼,皇上可算是完美达到今儿的所有目的,得意地笑,得意地笑。听到众人说徐景珩“一身粉紫也是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更是得意的找不到东西南北。

    徐景珩在一张躺椅上坐下来,用一口酒,看着洋洋得意的小孩子,眼神宠溺。

    红石头里的鬼鬼们一起起哄:“指挥使你这张祸国映民的脸,你看看大小姑娘们脸红的……”皇上一转头,对在场的姐姐姨姨忒友好地笑——万一有个合适的好女子,朱载垣就有弟弟妹妹~~~

    满怀梦想·皇上,从鸡框里放出来他的斗鸡小白,开始打比赛。斗鸡比赛完,去和小孩子们玩蹴鞠,就感觉自己和春光一起明媚,和春花一起烂漫,春风拂面,皇上也是小春风一缕……

    中午回来,一数银票,两万两变十万两,眉开眼笑地乐:“徐景珩,朱载垣赚银子。”

    徐景珩失笑:“皇上棒棒。”

    余庆端着参汤进来,也笑:“皇上前几次出宫,北京城的小儿郎都为了穿‘飘飘鞋’,可劲儿练习功夫,还为了穿桃红柳绿天蓝,可劲儿美白。明儿不知道又穿什么?”

    皇上接过来参汤试试温度,端过来,看着徐景珩一口气喝完,满意:“红色好看。紫禁城朱红的宫墙,非壮丽无以重威,大明的官服,非紫气不能形容。”

    “是极是极。臣听西班牙人说,大明的红色,鲜活得让人看到第一眼就心跳加速。这都是太~祖皇帝的功劳。”

    皇上也“是极是极”,还说:“太~祖皇帝聪明。”

    太~祖皇帝噎住——他那么多的文治武功,在这赖皮子孙的心里,就因为选衣服聪明。徐景珩领着皇上洗漱,红石头里面的鬼鬼一起笑话太~祖皇帝。

    “老朱你看你折腾理学折腾的,叫朱载垣穿粉色,明儿大明儿郎都穿粉色。”

    太~祖皇帝气得失去理智:“粉色哪里不好?大明好儿郎,穿粉丝也一身男子气概。”鬼鬼们更笑话他,有本事你也穿粉,气得太~祖皇帝和他们打成一团。

    蹲墙角的一伙儿鬼鬼吸吸鼻子,谁也不敢吱声。每天被抽鞋底·唐玄宗满心怀念:“大唐遍地榴花染舞裙……”被他亲爹亲爷爷一起抽鞋底。

    皇上看着鬼鬼们的闹腾,刷完牙腾出来嘴巴,也有问题:“为什么大唐人跳舞好看?为什么好儿郎不穿粉?”

    “大唐人……骄傲地展现人体的美,双臂向太阳伸展,双腿和骏马一般跳跃。

    颜色……时代的变迁充满幽默,也是轮回。每一个朝代,一开始都很穷,家家户户节俭过日子,顾不上穿衣打扮。到盛时,女子穿男子的颜色,男子穿女子的颜色,什么规矩说法都无需顾忌。”

    皇上小小的惊讶。

    “我知道,是因为大唐女子大脚,能跳起来。那现在到了啊?”

    “……差不多。”

    “那大唐盛大的时候,女子穿胡服骑马玩马球,大明的女子小脚多,不能穿男装骑马,不能骑马,少了多少乐趣儿?”

    “……有道理。皇上想要大明的女子长大脚,有点难办。”

    皇上小鼻子皱皱,下人给他脱衣服,他拉着徐景珩在池子里游两个来回,沐浴,换一身亵衣亵裤,临睡前还问唐高祖:“大唐女子为什么喜欢长大脚?”问的唐高祖、所有鬼鬼们一起咳嗽。

    小孩子嘛,养的无拘无束,骄纵的要捅破天,想穿什么穿什么,什么好看喜欢什么,宝石就要大颗的、亮亮的、没有一丝杂质的……小孩子单纯的只是喜欢那份儿美,希望全大明人都美美。

    奈何在一个脚上拧巴住了。

    小脚,不能种地,不能骑马,不能打马球,踢蹴鞠也是拘束得很,不能有大动作……皇上作为一个,恨不得自己的脚长大长大,一脚踏尽大明的有梦想的小孩子,特想不通,为什么女子喜欢长小脚?

    可这要他们怎么说?汉唐皇帝笑话大宋男儿没有志气,大宋皇帝笑话他们关系混乱,私德不修……

    皇上听半天,没有头绪。

    “女子奇怪啊。徐景珩。朕要大明女子长大脚,骑马打架,和兔子赛跑。”皇上鼓着腮帮子,志气冲云霄——没有合适的好女子,朕自己培养!

    难得徐景珩定力高,还煞有介事地附和:“一朝一代,兴兴亡亡,男子不以为羞,反而女子的脚越来越小,愧煞先人天地,何来道理?”

    皇上难得听到徐景珩骂人,眉眼弯弯地学文老先生说书。

    “历史一段一段,扰得小老百姓不得安生。可是有朱载垣啊。朱载垣要大明好儿女,骑最快的马,喝最烈的酒,看最美的人儿,管他一朝兴,一朝亡~~~”

    皇上说着话尾音长长,胖胳膊挥舞,明明眉眼困倦,却还是一副自由、饱满,郁郁葱葱的小样儿。一干鬼鬼们实在说不出来打击他的话。

    太~祖皇帝猛地咳嗽再咳嗽,皇上装听不到。

    皇上和徐景珩午休。红石头里的鬼鬼们,汉唐魏晋南北朝的皇帝,一起嘲笑宋朝的皇帝——

    你看你们,男子打仗打不赢,就要女子长小脚,你们羞不羞?羞不羞?深山大脖子不以为丑,反而笑话细脖子丑,愧煞先人天地……

    宋朝皇帝们气啊。太~祖皇帝也气啊。《女儿经》上说:“为什事,裹了足?不是好看如弓曲,恐她轻走出房门,千缠万裹来拘束!”洪武十六年的《衮冕制度》规定:“命妇复杂繁盛冠饰和缠足。”其中的原因,如何说?

    更可气的是徐景珩,乱七八糟的教导小孩子 !

    徐景珩哪里管他们的“亡中兴,兴中亡”?午休起来,领着皇上一身“淡系孔雀色”的衣裳,带着皇上出宫去看匠户。

    大明的匠户,来源很久。乃是沿袭元朝一些制度中的匠户制度,工匠、军匠比一般民户地位低,世代承袭,且为了便于勾补不许分户。

    轮班匠须一年或五年一班,轮流到官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个月。住坐匠要每月,赴官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若不赴班,须月出银一钱由官府另雇他人。轮班匠的劳动是无偿的,还要受文官、工头层层管制盘剥……

    天顺十年,工匠逃亡多达三万八千余人。朝廷一方面设法招抚,一方面将逃亡匠户发往卫所充军,知情不举者亦充军。

    成化二十一年,朝廷被迫下令轮班匠可折收银两:南匠每名月出银九钱,北匠每名月出银六钱。

    一百五十年来,大明的工匠怠工、隐冒、逃亡等等手段层出不穷……

    皇上跟着徐景珩走访一家家作坊,看着木匠家的老匠户埋头干活的专心安宁,打从心眼里微笑。皇上知道那种,全副身心都融入一个榫卯里的感情。

    可皇上听着工头的大声呵斥声,感受年轻匠户们身上的戾气躁气,不同于满朝文武的戾气躁气,小胖脸皱巴成团。

    “徐景珩,官员涨俸禄,商者大变革,农户们有土地改革,我能为匠人们做什么?”

    “……有。”

    “直接规定轮班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

    “若废除匠户银,也就是废除匠籍,统一归于民籍,则要收取丁银……等湖广土地改革,新税法稳定实施后,可试着将匠银摊入田亩,统一收取。”

    皇上抬头看蓝天,天空高远,皇上的小胖脸上,和徐景珩一样的安静。

    皇上长大了,不是闹起来哭鼻子,生气,也不是为了练功杜绝感情的狠绝。

    皇上在布庄里,和见猎心喜的织染工匠描述孔雀色的美丽,和孔雀翎一样神秘、梦幻、遥不可攀、尊贵……的色彩,蓝色,绿色……一起渲染的,属于梦想的沉淀、重塑、创造,却又融合于自然,和谐于天地。

    在酒庄里,看看酒曲,跟着徐景珩学闻香知酒,了解大明从不禁酒的原因过程。

    在首饰店里给祖母和娘买礼物,店掌柜说因为朝廷涨商税,所有金玉首饰都涨价,皇上嘴巴张得老大,当时也没生气。

    第二天,三月初一大朝会,皇上听完内阁六部九卿的上奏,和满朝臣工提出来:轮班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有户部商议如何征银。

    沉默。

    但没有人反对。

    皇上:“朕昨儿出去逛街,物价上涨。商家说因为商税上涨,大明的商税涨了多少?”

    户部尚书赶紧出列:“回皇上,大明商税没有上涨几文。小家庭作坊的商税只上涨十文,然废除一些其他巧立名利的税赋,实际没涨。

    大作坊,大商家,商税上涨,涨幅多一些,但朝廷给予更多的经商机会,并不影响到最终物价。且新规定是在七月后实施。”

    皇上的目光冷酷无情:“朕并不想打杀商者。大明的经济发展需要商者,要的不是盘剥百姓,将罪名儿扣在朝廷头上的商者。”

    皇上的目光安静、平和:“朝廷刚刚惩罚一批贪官,老百姓都说朝廷好,都说朕好。朕愧疚。

    贪官是怎么来的?贪官的银子哪里来的?那本来就属于国库的银子,那是民脂民膏!朕也和诸位一样,一副有了意外之财的惊喜,丢人!忒丢人!”

    “加商税的方法很好。以后哪个不乖乖,就去查税。大商户,谁敢拍着胸脯说,从不偷税漏税,朕给他送锦旗!

    朕不想和之前一样抑商。但,交税,是每一个商者,在从商之前,必须接受的代价!每一个立志做大商人的商者,都要明白,他是一个大明人!”

    每一个立志做大商人的商者,都要明白,他是一个大明人!是大明人供养出来你,是大明人的血汗钱,不是你凭空变出来的银子!

    皇上的小奶音响起奉天大殿,动了真火。

    最要满朝文武心惊的是:“穷着修身齐家、达者兼济天下。天下兴亡,关系每一个大明人,如果大明的商人没有这份胸襟,朕要问,大明的商者,除去依靠各种关系、投机倒把,还有几分真本事?”

    朝堂上的几百人,震惊得无以复加。

    他们作为士族看不起农工商。可人讲究身份地位,人也讲究感情和气节,要不老百姓说“负心薄幸读书人,仗义最是屠狗辈”?别说你是身价百万两银子的商人,就算你是街头要犯的,你也是一个大明人!这是一般人的道德认知。

    可皇上说,交税,是每一个从商的人,必须有的认知。商人付出当然有。但,是朝廷耗费巨资肃清海路,经营港口,维护各条官道、地方治安……不交税,你要做什么?

    群臣想说,一些大商户在救灾的时候,都有捐助,说不出来。那些捐助,名头好听,真正出大力气的,是国库。

    皇上好似听到他们的心里话一般,浑身的肃杀中,多了一份凝重:“户部和工部整理历朝历代的救灾经验,以后大明的灾情,水灾、旱灾、蝗虫灾害等等,更快速有效救助。

    类似宁王叛乱初期地方瞒报,灾荒初期地方瞒报,朝廷喊没有银子……牵扯到任何人,严惩不贷!”

    “朕不相信,撸下去一串,大明的官儿,就没有人做了。不想好好做官,都回家种地。”

    满朝的几百人,一起跪下诉说忠心。皇上面无表情。

    皇上本要给予商者更多的自由和机遇,大发展大明经济,哪知道还没开始,商者就给他扣上一顶好帽子。隋文帝唱大戏:“哎呦呦,皇上,你可别学老朱呀~~查抄沈万三,哎吆吆,这手段……哎呀呀~~”

    皇上不服气:“朕不学。谁欠了国库的税,该捐助的时候不站出来,朕要他跑到天涯海角,银子也跑不了。”

    小眉头冷厉,一看就是动了杀心。

    鬼鬼们都不吱声。太~祖皇帝没想到,他当年制定的户籍制度,重农抑商……引发这么多问题,愧疚难安。宋太~祖安慰他:“大宋不打压商者,可你看,最后如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昙花一现?”

    太~祖皇帝更难受:“大宋至少富裕过,大明……”

    太~祖皇帝心疼子孙朱载垣,也心疼大明的老百姓。大明人,因为他的规定,一百五十年了,才知道吃饱肚子,尝到富裕的滋味儿。

    “大唐建国,到开元盛世,也不到一百年……”大明太~祖越说越难过,“‘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李隆基说得对,大唐开放、包容、强大;大明人,苦了一百五十年,都不知道享受的滋味儿……”

    唐高祖安慰道:“老朱也别太担心,这不是越来越好了吗?我们都相信,大明将来一定能比汉唐还好。”大明太~祖就更心疼朱载垣。

    大明皇帝·朱载垣,临下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吩咐:“大明的女子,最好不要长小脚。朕知道她们喜欢小脚,但小脚不能骑马,不能种地,不能打架,碍吃碍喝,碍穿碍戴碍做活儿。

    朕思考,她们长小脚,从来不知道骑马的快乐,属于自得其乐,你们要教导。”

    顿了顿,满满的小儿赤子之心,“大明的女子,即使不能和大唐女子的胖气比,也不能太瘦。要胖才有力气。大明有粮食。”

    皇上以为女子们喜欢小脚,瘦巴巴的,是没有粮食吃。满朝文武齐齐呆滞。

    天了噜,皇上喜欢大脚女子,皇上将来怎么娶媳妇儿?

    满朝文武的第二个反应:放脚,放脚。至少将来皇上说,他就喜欢大脚的,大明要有不是?

    皇上:“???”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