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勿用 第六十七章 始皇拜将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旌旗招。
东流不返的渭水之畔,昭人雄壮的军阵在北风之中屹立如群山。
拜将台上,此时的一连串礼仪已经进行到了中场。
宽袍大袖的方士们代替了原本巫祝们的位置,以三牲过天地祖宗之后,又开始进行为出征而准备的占卜。
巫蛊案之后,大量巫祝被驱离,因而留下的祭祀、占卜等领域的空缺,迅速被早已虎视眈眈的方士们所占据。
对此反应慢了半拍的儒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同样惦记了很久的祭祀领域被人先登。
与扶苏前世的印象不同,方士的大量入昭,并非始于始皇统一之后。
实际上,在先王之时,就早已有齐国方士入昭寻找财运。不过,方士在昭国的数量爆发性增长,还是要集中在始皇亲政这十几年里。
昭国立国五百余年,以长生为广告词的方士们从未能在此地扎根,除了因为昭国一直地处偏僻,不以富饶闻名以外,还与昭人对死亡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对于死亡的态度,昭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豁达的。
自古以来,昭人就以战死为荣,认为如果能够在获得足够的荣誉后死亡,是值得高兴的。无论是国主还是普通士兵,都以老死床榻为耻辱。
如果家中有人死于战场,亲人们为其送葬之时,都是要唱歌跳舞的。
鸣条之战时,列阵在商汤身前,边跳舞边与敌作战的,就有昭人。
在昭人最初在昭地扎根之时,接连三位君主都死在沙场,就是这样观念深入人心的明证,而这也是轻兵只在昭国兴起的原由之一。
淳朴的昭人虽然并没有过瓦尔哈拉这样具体的概念,但是战死的荣誉在他们看来依然是无比崇高的。
然而或许是受了亚父吕不韦的影响过深,始皇自亲政以来就在积极寻求长生。
陪伴始皇帝这五年来,扶苏越发能清晰感受到始皇并不甘于只是做一个凡世的帝王,甚至就连三皇五帝那样的上古圣王,也不足以被他当作效法的对象。
同时,齐王建年幼而对长生兴致缺缺,因此得不到自家国内君主恩赏的方士们,自然将眼光投向了数千里之外,更为富庶强盛的国家。
虽然扶苏对于这些招摇撞骗的方士并无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就举办祭祀和占卜方面,方士们的确办得很漂亮。
与到处透漏着野性的巫祝们不同,仙风道骨的方士们并不会把祭祀场景搞得血刺呼啦的,反而总是透着那么一股清高写意。
至于随后作秀的占卜,结果自然是毫无新意的上上大吉。
扶苏对这些方士们费尽心机所搞的花头毫无兴致,只是站在高台上盯着时卷时舒的旗帜,等待接下来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入场。
随着兵士们为大吉的结果欢呼之后,始皇帝与上将军王翦的身影终于从高台两边分别出现。
与所有人一样,扶苏的视线一眨不眨,紧紧盯着两位于高台中央站定,互相躬身行礼。
古时拜将,可不是后世那样,皇帝随意派一个将领,施舍似的扔给他虎符,把将社稷存亡肩负在身的大将当作家奴一般使唤。
《六韬》有言,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这是在说,拜将,需要国主视大将为解社稷危难的国士,而不是奴仆。
故而授将之时,大王需要向上将下拜,因此才有“拜”将之说。
直起身后,始皇帝从身边侍从所捧的托盘之中取下代表着上将军权威的大印,郑重放在了仍然躬着身,将双手高举过头,能够在远离战场的安全地方,熬一些“军功”出来,最好不过。
因此对于扶苏这个安排,尉山是最为感激的。
随着尉山一声招呼,众人才发现原来扶苏已经走了进来,忙散了圈子,齐声向扶苏见礼。
扶苏免了他们的礼节,踱步走到了上首坐下,请众人落座后才笑着问道:“方才见诸位似在论些什么?”
刚刚与樗里偲同在圆心的少年朗声回答:“回公子的话,方才小子与樗里先生就赵国会否出兵救魏论了一论。”
这件事也是扶苏与各位将领所关心的,于是他点头问道:“看来,你二人对此有不同见解了。”
“公子所料不差,小子认为赵国必救,先生以为赵国不救。”
“看情形,是你胜了?”
“不敢言胜,只是论据稍充分一些。”
说着谦虚的话,这少年的表情却是十分张扬。扶苏看着有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得了公子的问询,少年开心道:“小子甘罗!”
扶苏笑道:“不如你俩打个赌罢了,等到了安邑城下,就知道赵国救是不救了。”
两人点头称是。
甘罗,这名字好生熟悉。
扶苏赞了他一声后生可畏,心中略作思索,就想起了这位少年的来头。
甘罗是前相甘茂的孙子,幼时就在吕不韦门下做了左庶子,时人奇之。甘茂还曾劝张燕相燕,口才过人。
原本按着他的人生轨迹,此时应该已经因为从赵王处为昭国带来五座城池而被始皇奉为上卿,达成了“十二岁为相”的成就。
然而随着扶苏的谋赵之战,甘罗并没有得到出使赵国的机会,因而此时仍然只是一个薄有声名的少年。
扶苏看着这位被自己耽搁了前途的少年,心中思索,不知对天才之名远传两千年的甘罗来说,未能出使赵国而拜相,究竟是好是坏。
将目光从甘罗身上移开,扶苏将此事放在了脑后。已然不会发生的事情,再想也毫无必要,他还要先认识一下其他几个下属。
除了樗里偲和尉山两人,以及一个今日知道了名字的甘罗,还有七人要一一见过。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东流不返的渭水之畔,昭人雄壮的军阵在北风之中屹立如群山。
拜将台上,此时的一连串礼仪已经进行到了中场。
宽袍大袖的方士们代替了原本巫祝们的位置,以三牲过天地祖宗之后,又开始进行为出征而准备的占卜。
巫蛊案之后,大量巫祝被驱离,因而留下的祭祀、占卜等领域的空缺,迅速被早已虎视眈眈的方士们所占据。
对此反应慢了半拍的儒家,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同样惦记了很久的祭祀领域被人先登。
与扶苏前世的印象不同,方士的大量入昭,并非始于始皇统一之后。
实际上,在先王之时,就早已有齐国方士入昭寻找财运。不过,方士在昭国的数量爆发性增长,还是要集中在始皇亲政这十几年里。
昭国立国五百余年,以长生为广告词的方士们从未能在此地扎根,除了因为昭国一直地处偏僻,不以富饶闻名以外,还与昭人对死亡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对于死亡的态度,昭人一直以来都是非常豁达的。
自古以来,昭人就以战死为荣,认为如果能够在获得足够的荣誉后死亡,是值得高兴的。无论是国主还是普通士兵,都以老死床榻为耻辱。
如果家中有人死于战场,亲人们为其送葬之时,都是要唱歌跳舞的。
鸣条之战时,列阵在商汤身前,边跳舞边与敌作战的,就有昭人。
在昭人最初在昭地扎根之时,接连三位君主都死在沙场,就是这样观念深入人心的明证,而这也是轻兵只在昭国兴起的原由之一。
淳朴的昭人虽然并没有过瓦尔哈拉这样具体的概念,但是战死的荣誉在他们看来依然是无比崇高的。
然而或许是受了亚父吕不韦的影响过深,始皇自亲政以来就在积极寻求长生。
陪伴始皇帝这五年来,扶苏越发能清晰感受到始皇并不甘于只是做一个凡世的帝王,甚至就连三皇五帝那样的上古圣王,也不足以被他当作效法的对象。
同时,齐王建年幼而对长生兴致缺缺,因此得不到自家国内君主恩赏的方士们,自然将眼光投向了数千里之外,更为富庶强盛的国家。
虽然扶苏对于这些招摇撞骗的方士并无好感,但也不得不承认,就举办祭祀和占卜方面,方士们的确办得很漂亮。
与到处透漏着野性的巫祝们不同,仙风道骨的方士们并不会把祭祀场景搞得血刺呼啦的,反而总是透着那么一股清高写意。
至于随后作秀的占卜,结果自然是毫无新意的上上大吉。
扶苏对这些方士们费尽心机所搞的花头毫无兴致,只是站在高台上盯着时卷时舒的旗帜,等待接下来最重要的两位人物入场。
随着兵士们为大吉的结果欢呼之后,始皇帝与上将军王翦的身影终于从高台两边分别出现。
与所有人一样,扶苏的视线一眨不眨,紧紧盯着两位于高台中央站定,互相躬身行礼。
古时拜将,可不是后世那样,皇帝随意派一个将领,施舍似的扔给他虎符,把将社稷存亡肩负在身的大将当作家奴一般使唤。
《六韬》有言,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帅师应之。’”
这是在说,拜将,需要国主视大将为解社稷危难的国士,而不是奴仆。
故而授将之时,大王需要向上将下拜,因此才有“拜”将之说。
直起身后,始皇帝从身边侍从所捧的托盘之中取下代表着上将军权威的大印,郑重放在了仍然躬着身,将双手高举过头,能够在远离战场的安全地方,熬一些“军功”出来,最好不过。
因此对于扶苏这个安排,尉山是最为感激的。
随着尉山一声招呼,众人才发现原来扶苏已经走了进来,忙散了圈子,齐声向扶苏见礼。
扶苏免了他们的礼节,踱步走到了上首坐下,请众人落座后才笑着问道:“方才见诸位似在论些什么?”
刚刚与樗里偲同在圆心的少年朗声回答:“回公子的话,方才小子与樗里先生就赵国会否出兵救魏论了一论。”
这件事也是扶苏与各位将领所关心的,于是他点头问道:“看来,你二人对此有不同见解了。”
“公子所料不差,小子认为赵国必救,先生以为赵国不救。”
“看情形,是你胜了?”
“不敢言胜,只是论据稍充分一些。”
说着谦虚的话,这少年的表情却是十分张扬。扶苏看着有趣,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得了公子的问询,少年开心道:“小子甘罗!”
扶苏笑道:“不如你俩打个赌罢了,等到了安邑城下,就知道赵国救是不救了。”
两人点头称是。
甘罗,这名字好生熟悉。
扶苏赞了他一声后生可畏,心中略作思索,就想起了这位少年的来头。
甘罗是前相甘茂的孙子,幼时就在吕不韦门下做了左庶子,时人奇之。甘茂还曾劝张燕相燕,口才过人。
原本按着他的人生轨迹,此时应该已经因为从赵王处为昭国带来五座城池而被始皇奉为上卿,达成了“十二岁为相”的成就。
然而随着扶苏的谋赵之战,甘罗并没有得到出使赵国的机会,因而此时仍然只是一个薄有声名的少年。
扶苏看着这位被自己耽搁了前途的少年,心中思索,不知对天才之名远传两千年的甘罗来说,未能出使赵国而拜相,究竟是好是坏。
将目光从甘罗身上移开,扶苏将此事放在了脑后。已然不会发生的事情,再想也毫无必要,他还要先认识一下其他几个下属。
除了樗里偲和尉山两人,以及一个今日知道了名字的甘罗,还有七人要一一见过。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