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都市言情 > 成王败寇话今朝 >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三章

《成王败寇话今朝》正文 第三章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一九五九年的春节,是臣家山最近十来年最热闹的一个春节。公共食堂刚建起不久,生产队里口粮十分充裕。杀了一头一百多斤重的肥猪,加上小伙子们在山里打的麂子、野兔、山鸡等野味,年夜饭办得十分丰盛。外出工作的臣永泉和臣永玲都放假回来了,刘建军也从公社放假回来了,更增加了热闹的气氛。

    三位走出过大山的人,特别是去过朝鲜的刘建军,给大家讲了许多外面世界的所见所闻,让许多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大山的人们,嘴里嚼着肉,更饱着耳福,听得津津有味。都幻想着有一天,坐坐汽车,甚至坐上火车, 自己也能去柳阳县城、江州城走走看看,自己的后代也能去城市里工作,端铁饭碗,挣工资吃饭。

    其实,还有两个人是到外边见过世面的,但此时却被大家漠视或是遗忘了,他们自己也很少说话。

    一个当然就是刘建军的父亲刘郎中。他听着三位年轻人讲着各自新奇的见闻,也想起了自己漂泊的经历。

    自从家道中落,被迫离乡背井,刘郎中就慢慢形成了沉默寡言的性格。他在定居臣家山之前的那段日子里,每年正月十五过后,就挑着药箱和行李,走遍了秦岭山脉和川北的山山水水。经常一个人行走在山路上,累是自然的,而心里的憋闷和孤独才是最难排解的。他会爬上一个山坡,对着北边家乡的方向,扯着破锣嗓子喊喊秦腔。

    “周纣不和刀兵起,各有胜负杀声急。子牙兵扎西歧地,闻仲出关保社稷。公明下山和解去,言语不和动杀机。挥动铁鞭冷风起,子牙营中无人敌。”

    有时候,他也唱唱陕北酸曲儿,反正周围没有人听到,就不会脸红害臊。

    “一颗豆豆两颗米,抱在怀里还想你。铜条鞭杆打狗里,嫌你的胡子扎口里。沙糖冰糖都尝遍,没有三妹妹唾沫甜。羊羔羔吃奶双膝膝跪,搂上亲人我没瞌睡。一把搂定你细腰腰,好像大羊疼羔羔。”

    他沿途去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城市,挑着担子进过西安城!城里人的衣着比乡下人洋气,夏天里姑娘婆姨们穿上裙子,让他看花了眼,那才叫好看嘞!城里的柏油马路宽宽敞敞,公共汽车一辆刚过又来一辆。还有第一次见到的小汽车,像一个大大的甲壳虫,但跑起来比风还快。他在鼓楼的背墙根兴奋地倦了一宿,没有瞌睡,望着高高的鼓楼顶,帽子都差点掉下来了。

    现在的日子算是安定了,一家人天天在一起生活,其乐融融。虽然有时候他也想过再出去走走,毕竟整天在这个屁点大的臣家山转来转去,日子长了难免感到单调乏味。但这种想法,也只是一个人静静时想想而已。一大家子靠他支撑,他是主心骨,这辈子是再难走出去了。

    看着大儿子刘建军兴高采烈、受到众人的敬重和羡慕,他由衷地感到欣慰和骄傲,也从内心对儿子的美好前途充满期盼。

    另一个是臣开业的大女婿时云海。臣开业的大女儿排行老四,叫臣永秀,年前刚刚嫁给了山下二队老实巴交的时云海。年三十他俩正好回门,赶上了六队丰盛的年夜饭。

    时云海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他一九五零年参军,只接受了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就随志愿军入朝参战。他虽然胆小,又没有文化,但经历几次战役的洗礼,挺过零下四十多度严寒的考验,从一批又一批倒下的战友身后不断向前冲过以后,逐渐勇敢起来,成为基本合格的战士。

    上甘岭一战,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志愿军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举世闻名。时云海参加上甘岭战役幸运地活了下来,但却没有像活下来的其他战友那样成为英雄。

    他从没见过如此多的飞机,一架接着一架不停地飞过头顶;他从没有听过如此多的,一片接着一片在身边炸响;他从来没有经历过如此多的战友,一批接着一批倒在眼前。他蹲在坑道里彻底蒙了,刹那间没有了意识,不管排长怎么叫他怎么推他,他都没有反应。没有办法,只好把他撤下了阵地。

    按说像时云海这种情况,也应该以伤病员对待吧?毕竟是战争对他造成了伤害。打了那么多的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部队里不可能每一个都是黄继光、邱少云那样的英雄,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胆小憨厚的战士。但是,不知是怎样的政策,决定了他今后的命运。他灰溜溜地脱下军装,被退回了原籍,重新开始修理地球。

    来看看战后对上甘岭战役的一些统计数据吧,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战争场面啊!美韩军队调集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5000余枚,战斗惨烈程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一米多,成了一片焦土,许多坑道被打短了五六米。

    看了这组数据,你一定会为志愿军的英勇无畏的精神所震撼,为志愿军烈士的事迹所感动。同时,或多或少会对时云海的命运有所理解和同情,对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会在心海里波澜起一点敬意吧!

    直到很多年以后,时云海得到了每月几十块钱的补助。他也不去过问是怎样的政策使他得到这样的待遇。从经历了那样悲壮惨烈的场面以后, 这一切的一切都不重要了。在他心里,他是平静的,再大的风浪也不会掀动他心里的这份平静。他安安静静地做好一个农民的本分,结婚生子,养家糊口。

    臣妈妈正是看上了时云海的这种踏实、本分,才同意把柔弱的大女儿臣永秀嫁给了他,泼出去的水是收不回来的。用她自己朴实的经验,确信她的女儿到了时家,不会受气、被欺负,两口子会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臣永义对刘建军得意的表现,对外来户刘家的风头盖过臣家,十分地不舒坦。这顿由他辛辛苦苦操办起来的年夜盛宴,本该由臣家来主导,到头来,反成了他刘建军表现的舞台,他是万万想不到并且心有不甘的。

    他倒满一杯酒,走到滔滔不绝的刘建军身边,说到:“建军哥,我来敬你三杯。”

    一言即出,在座的人目光都齐刷刷地聚焦到他二人脸上。臣家山几乎人人知道,刘家人都是不胜酒力的,只要一沾酒就会过敏,全身迅速起满红斑。看到臣永义的主动出击,隐约都闻出了一点味儿。不管将发生什么,大家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刺激的场面了,都乐见能上演一些小小的冲突。于是都纷纷叫好起哄,只有刘郎中有些不安地盯着大儿子,紧张地看着他,怎样应付过去。

    没等臣永义继续发话,刘建军举起酒杯站起来,声音响亮地大声说道:“乡亲们,老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我们今天能聚在一起开开心心的过年,首先要感恩我们的父母双亲,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含辛茹苦把我们养大成人。就借永义老弟的这杯酒,让我们一起举杯,共同感恩我们的长辈和父母,祝他们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好!”大家随声附和,纷纷找杯的找杯,没有杯的用碗,四处喊着“倒酒!倒酒!”一时间把掌管酒的刘建国忙得不可开交,一坛子生产队自己酿造的白酒,顷刻间见了个底朝天。大家齐声大喊:“喝!”个个仰头一饮而尽。

    在解决温饱问题还是生产队的首要问题的年代,是不可能用太多的粮食去酿酒的。这一点,刘建军十分清楚。如果他不打断臣永义带有挑战性的话题,提议大家一起喝干了仅有的一坛子酒的话,他就不可能只喝这一杯酒了事。

    臣永义会说:第一杯,敬抗美援朝打败美帝纸老虎的英雄建军哥凯旋归来;第二杯,恭喜建军哥荣升石板公社书记;第三杯,感谢建军哥带领我们大步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从此走上康庄大道,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话若出口,这三杯那是无论如何都得喝下去了。然后,除了弟弟建国以外的六队干部,都姓臣,他们会跟着一个一个上来敬酒。他知道自己撑不了几杯就会翻江倒海,倒地如泥;就会在大庭广众之下颜面扫地。

    看着儿子沉着应对,刘郎中感到十分欣慰,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他知道臣永义对刘家的不满,源于多年前刘家建房时,占了上风上水位置的缘故。本来事过多年,伤口的疤已经风干,只留下轻微的痕迹,这多亏了刘郎中与臣周氏的渊源及两位当家人大度厚道的品性。但自从刘建军转业回乡接替了臣永泉的乡长位置、继而成为公社书记之后,这条被逐渐抚平的伤痕,又被臣姓族人中的好事者用唇枪舌剑硬生生地戳出了新的伤口。

    年夜饭后,各回各家合家团聚,自有天伦之乐。而刘郎中却带着儿子刘建军来到了臣家别院,他要趁着过年的好气氛,和臣周氏联手,再次化解两家新冒出来的味儿。

    臣永义两兄弟和住的院子,之所以叫臣家别院,是因为这儿并不是臣家祠堂所在的祖传院落,那个臣家大院距此别院有五百米左右。

    臣家大院随着臣姓家族小家庭的日益增多,四合院及每一边房前院后,都扩建了不少房间,越来越拥挤,几次失火都差点酿成毁灭性的灾难。加之,公共院坝、公共过道,公共水井等等,随着居住人口的不断增长,已然不够使用。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吵架,比如,你家占用院坝多晒了几天粮,他家没有晒成;东家的牛过路,吃了西家晾晒的菜;南家的小孩在过道里疯跑,撞上了北家老太太……

    作为臣姓长门嫡孙的臣开业,整天被这样的鸡毛蒜皮的小事纠缠不清,就倡议各家分出的小家,在大院外另建住房。但倡议归倡议,单独修房岂是想修就能修的,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有几家能拿出钱来单独修几间住房呢?

    一九四六年,臣开业的大儿子臣永俊回臣家山探亲,他此时已是国军的上尉连长。他专门给家里留下了100块大洋,支持父亲从拥挤不堪、杂乱无章的臣家大院撤出来,重新建房。

    臣开业专门找了风水先生,来臣家山勘察宅基地。风水先生在距离臣家大院约五百米的地方,相中了一块平坝,他说这块地方才是当时臣家山的宝地。

    原来的臣家大院选址,是臣家祖先选定的,但经过五百多年的变迁,风水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小的变化。原先大院的西侧背面山上,有一股清泉顺沟流下,经过大院边上,在下边一百米远的石坑里汇聚成潭。后来有一年山洪顺流而下,冲垮了大院的一角,臣家人改天换地,就修渠引水,将溪流移远了,从此大院下的潭水就逐渐干涸了。

    而风水先生为臣开业选定的宅基地,溪水从下方弯曲流过,很容易开塘蓄水,留住财运。由此朝南眺望远山,视线开阔,正对三座耸立的山峰,笔架排列清晰匀称,比大院堂屋看过去还正一些。之所谓“门对笔架山,不出文官出武官。”

    于是,臣开业一家就带头从祖屋臣家大院撤了出来,在选定的风水宝地上修建了新屋,并逐年扩建,最终建成现在的小四合院,被臣家山人称为臣家别院。

    这么好的风水,刘家建房怎么会影响到臣家呢?

    (未完待续。看完前三章,不要以为是农村题材的小说哟;主人们会逐步走向城市。)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