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网游竞技 > 内家拳演义 > 《内家拳演义》正文 十八,学艺

《内家拳演义》正文 十八,学艺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这杨露禅虽然拜师学艺,但自己依然以下人自居,每日勤苦操劳,空闲时练功,深得众人爱戴。

    这杨露禅问陈长兴道:“师父,您道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亦是寻常之法,入门之径,何也?”,陈长兴答道:“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均为外形动作,技击之法,其他各门各派之功夫中均有,无一是我太极独门功夫。只不过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之功夫不可一日练就,要从这棚捋挤按、踩冽肘靠中寻觅出来罢了。”

    这陈长兴教杨露禅的第一课,即是太极五行。这太极五行为何本质上与形意拳之五行拳为同一路数也,不过也有所不同,即在五行拳之中加入阴阳转换,练熟后可连续发拳也。

    前面已经说过,这形意拳一气之起落的功夫,是所有内家拳之根基,并且由于五行拳动作简单,一蓄一发,能够让身体很快感知出心力。这形意拳一蓄一发之心力的使用方式,叫心意抽合,能够在体内经络中抽合出一条能量筋。心意抽合之中加入阴阳转换后,就形成了太极拳独特的心力使用方式,即心神抽合。心意抽合是五行能量的一次性蓄发,心神抽合则能够让五行能量在体内无休无止地周身运行,这就是太极拳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习练太极五行的方法就是先习练重心转换。这重心转换,就是不使用肌肉紧张发力,而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在两条腿之间来回转换,同时心力顺呼吸下降到会阴进行河车运行,部分心力继续下降到足底,习练久了,心力、呼吸、周身整体压缩旋转会逐渐合拍,心力与呼吸会随着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运行到足底涌泉,此为“呼吸以踵”。刚开始习练重心转换时,是感知不到心力的,也感知不到呼吸与压缩旋转合拍,习练重心转换的目的,就是通过重心转换让身体感知出心力,让心力与呼吸、压缩旋转合一。

    由于重心转换只是利用自身体重生成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因而身体获得的地面给予的上行能量也只是与体重相当,即重心转换不能生成大于体重的新的能量,习练重心转换的目的只是为了感知心力与呼吸,待感知到心力后,才能够利用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能量驱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而生成巨大能量。所以习练重心转换时,决不能求力,乃至于整个内家拳的习练过程中,均不能求力。一旦求力,就会本能地使用肌肉紧张发力,就会功亏一篑!

    可先习练站立式重心转换,自然站立,重心平均分配于两腿之间。重心开始转换时,一条腿如大厦将倾般缓慢卸力(虚腿),将所有体重慢慢转移到另一条腿上(实腿),同时身体在实腿一侧利用体重的自然下行而进行压缩旋转,压缩即身体向下堆积,旋转即以身体中线为轴向外侧旋转,主要以腰胯旋转为主,待压缩旋转到极致后(即不能再压缩旋转为止),身体再反向旋转,将压缩旋转再转换到虚腿之上,在虚腿上继续进行压缩旋转,如此循环反复。

    从能量运行来看,重心转换其实就是虚实转换,即利用体重生成的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在两条腿上不断转换,两条腿不断形成虚实。这种虚实转换就会使得能量在体内上下运行,即一气之起落。

    在刚开始习练时,身体是没有意的。没有意,就是身体不会有任何感觉和感知,感知不到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更感知不到心力,呼吸也很难与压缩旋转配合。继续习练,直到身体能够感知心力、呼吸与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身体的这种感觉与感知就是意。

    这种站立式重心转换不用习练很长时间,一周即可,让身体熟悉压缩旋转就行。在习练站立式重心转换的同时,应该站一周三体式。这三体式切不可大开大合,因为大开大合的动作是不能用于技击实战的,所以站三体式要自然而然,双脚前后自然分开半步即可,身体稍微下蹲似坐在后腿之上,双手自然曲臂抱圆于前胸,一手上一手下,位置于胸前即可。

    (注:站三体式切不可两腿两臂分离过大,技击实战时还得把分开得过大的两腿两臂合起才能运动自如。其实三体式的动作类似于拳击的预备式,只不过把拳化掌而已。那种大开大合的三体式,是由不懂内家拳内里五行能量运行之人故意以外形动作玄化内家拳所为,毫无实战价值)

    站一周三体式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让身体适应体重集中在后腿之上,没有任何其他作用。

    然后开始打拳(以左臂左腿在前的左三体式为例)。

    劈拳,身体在位于后面的右腿之上利用体重生成自然的压缩旋转(左旋),同时左腿左臂随压缩旋转回收,待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左腿前出,同时在左腿上生成压缩旋转(右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右腿前出,如此反复。在身体作出压缩旋转的同时,胸膈膜下降吸气,将气吸至后命门,则空心实腹,让身体尽量感知膻中的心脏部位,感知心力随呼吸与压缩旋转下行到命门。

    崩拳,身体在后右腿上压缩旋转(右旋),左臂左腿不动,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左腿打出,然后身体在左腿上压缩旋转(左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右腿前出,如此反复。心力、呼吸同上。

    钻拳,身体在位于后面的右腿之上利用体重生成自然的压缩旋转(左旋),同时左腿左臂随压缩旋转回收,待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左腿前出,同时在左腿上生成压缩旋转(右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右腿前出,拳向上发出,如此反复。如此反复。心力、呼吸同上。

    炮拳,身体在右后腿向右压缩旋转,拉回双拳于胸前,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出左腿,同时双拳齐出,身体在左腿上左旋,如此反复。如此反复。心力、呼吸同上。

    横拳,身体在后右腿上压缩旋转(右旋),左臂左腿不动,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右臂左腿打出,然后身体在左腿上压缩旋转(左旋),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左臂右腿前出。横拳与崩拳相似,只是崩拳拳是直打,横拳拳是往相对侧横向打,如此反复。心力、呼吸同上。

    以上五行拳举例中,劈拳、钻拳均为身体内旋,同时也要习练身体外旋的体式;崩拳、炮拳、横拳均为身体外旋,同时也要习练身体内旋的体式。

    (注:切记,仅仅关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用压缩旋转推动手足,其他的不要关注,自然就行。现在人所要求的什么拳从口出、起钻落翻、磨胫等等外形动作,都是没有任何用处的,都是不懂内里五行能量之人故意在外形动作上玄化内家拳而已。待习练出五行能量,外形动作自然与前辈大师描述的一样。)

    在习练太极五行的同时,还应习练太极走桩。走桩,即在站立式重心转换时,抬起双臂抱圆于胸前,然后在一条腿上压缩旋转,到极致后身体反向旋转,推动一条腿前出,然后在前出腿上再进行压缩旋转,如此反复。即走桩将站立式重心转换转变为前后的重心转换。

    将来打套路时,习练的是身体在四面八方进行重心转换。即打套路的目的,就是为了习练身体在任何体位与状态下都能够进行压缩旋转的能量蓄发。

    如此太极五行与走桩配合习练,大约半年后能够让身体感知出心力,能够进行心肾交合水火相济。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五行能量能够拉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这时的压缩旋转就不再是利用自身体重完成的了,而是利用五行能量抽合出来的压缩旋转,内中包含五行能量;并且五行能量在肌肉中的运行就改变了肌肉的做功方式,能够让肌肉在不紧张的状态下以统一的压缩旋转方式蓄发能量。这个过程就是易筋。

    从以上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中可以看出,太极拳虽然以形意拳的能量蓄发为基础,但是并没有像形意拳那样先用肌肉紧张发力习练外三合,而是直接习练内外合一。所以,习练形意拳可以借鉴习练太极拳之法,可以不习练明劲而是直接用压缩旋转习练内外合一。用外三合打明劲是很费神费力并且很容易出错的,而像太极拳的习练方法则不宜出错,容易习练,效果不输与形意拳的明劲。

    在习练太极五行、走桩的同时,要习练阴阳拍打与踢腿。

    阴阳拍打,即利用两臂左右轮拍身体各部位,轮臂时身体亦压缩旋转、虚实转换,以旋转轮起双臂,双臂轮回时以心收合双臂,狠狠拍打身体各部位。这种拍打能够让身体随双臂轮回感知心力,同时拍打经络,感知能量上下运行。

    踢腿时,亦要利用虚实转换踢腿,不可使用蛮力拙力。先在一腿上生成压缩旋转,压缩旋转的下行能量入地后身体获得上行能量,然后另一条腿前迈一小步,将压缩旋转转换到前腿之上,同时后腿利用上行能量顺势踢起。高层次时,要利用心力下行到会阴进行河车运行的能量翻转,折叠腰腹顺势踢腿。

    (注:踢腿越多越好,每天至少以二千下为宜,踢腿是剧烈运动,能够让身体更加强烈地感知心力,并且能量剧烈地在体内运行,能够更加快速改变肌肉以压缩旋转做功的能力。内家拳的踢腿不使用拙力蛮力,因此能够一次性踢很多下,我师父曾经一次性踢腿近八千下)

    以上各方式习练二三个月左右,即可打套路。打套路同样要用重心转换打,同时配合呼吸,感知心力。

    一旦感知出心力后,就不用重心转换打套路、打五行了,此时就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