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网游竞技 > 杠精随笔 > 《杠精随笔》正文 6、红楼梦 VS 回家的诱惑

《杠精随笔》正文 6、红楼梦 VS 回家的诱惑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对红楼梦的感受分三个不同的时期,大学毕业第一次看,因为知道是最受赞誉的四大名著之首,看得时候觉得很高明、震撼。两年后又看,那时候已经初步具备杠精属性,连红楼梦都想挑一挑。

    首先我发现,红楼梦里每个情节都很鲜活,容易记住,但情节发生的顺序会记不清,就是那些饮宴,游玩和联诗,比如咏海棠,咏螃蟹,咏梅,赏月作诗,灯谜,击鼓传花,夜宴,吃鹿肉……谁先谁后搞不清。

    这是否说明,很多情节并没有很强的故事线的推动力?

    所谓强的推动力,举个例子,一般大家很容易记住官封弼马温、大闹天宫、对战二郎神,被压五指山的顺序,因为有明显的因果关系,一个冲突推动情节往前走,进入下一个冲突,就这样链锁反应一样往下发生,一环扣一环。

    而红楼梦要想记住顺序,对我而言就需要一些参照,比如元春在场的作诗当然就发生在早期,薛宝琴邢岫烟等在场的就发生在中后期,总之无法单凭情节判断出先后。

    ————

    其次我感觉伏线、谶语这类的使用频率有点太高,梦境预示现实的使用频率就挺好。

    谶语真的很能给读者带来冲击,读者读到后面,想起前面的暗示,心里很容易产生唏嘘,如痴如醉。我自己写的时候也拼了老命地想要去仿效曹公。

    所以,这必然是个好东西,但站在现代的角度,似乎有点用太多了。

    我当然同意曹公的高明,但认为那主要表现在书中人物刻画之生动,线索捋得之清晰,故事之荡气回肠。至于这里那里加一个谶语,有些当然也高明,但大部分似乎没有前面几项更需要技巧,比如,作者知道惜春最后会出家,就在前面给这个人物加一句“若真剃了头当姑子去,这花儿可怎么戴呢?”,这应没有多大的技术难度;

    再比如放风筝,写探春的风筝飞走暗示探春将远嫁,外加旁人命运的一些暗示,似乎也没有什么技术性。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放风筝这节抛开伏线作用,单看情节的话,并无承接性也无推动力——它的发生不来自之前任何一件事,这件事写完,就完了,也不引出后面的事,只是呼应一下最后探春的远嫁。现代的小说,如果用这样多的笔墨只为设伏线呼应后面,是很少见的。

    类似情节还有很多,通常就是我记不住顺序的那些,也就是那些主要为刻画人物和设伏线,但推动力不大的情节。

    ————————

    直到后来看到一部剧叫《回家的诱惑》。

    我并没有看过一集,但大概知道套路。它有韩国丈夫版、韩国妻子般、中国妻子版共三个版本,可见这类故事的受欢迎程度。

    吸引人的原因大概就是,狗血恶俗,情节夸张,大起大落,重生逆袭等。故事主线大概就是,好妻子不化妆不打扮非常朴素,她的坏闺蜜勾引她的渣老公,两人狼狈为奸谋害好妻子,好妻子大难不死,改头换面,变成魅力无限精英阶层大美女,回来复仇,主要手段就是勾引渣老公离开坏闺蜜,再抛弃渣老公。

    这么一比,红楼梦那些琐碎和平淡就显出高明了。《回家的诱惑》情节绝对不平淡,绝对环环相扣,但看完就是一笑了之,一般的成年人,再怎么废寝忘食追着看,也清楚知道它的肤浅狗血庸俗,知道它属于没份量的那一类。

    而红楼梦虽然一路平淡,但平淡到最后,看完,却会感觉到一种从心底蔓延开的感慨和震撼。因为那些平淡看似无用的细节,其实是为全景式地让人融入,感觉旁观着那一切,才有那样撼动人心的效果。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