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其他类型 > 飘雪之夜 > 正文 大太爷爱上了冶浦桥

正文 大太爷爱上了冶浦桥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一个美丽的传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在六合区八百桥古镇美丽的马头山脚下大云郝村庄一直流传至今。马头山崖壁上雕刻的文字:“南无阿弥陀佛,大明国应天府六合县宣德七年四月初三日,起手开石砌冶浦桥,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圆成。”这些古朴的文字,至今闪烁着光芒,从古人刻字那一天起,这种光环照耀了马头山,整整五百七十个年头。

    有史以来,六合城东的滁河支流八百大河隔断了南北交通,由此,这里两岸行人只能靠古老传统的船只摆渡,来回接送,于是有了“冶浦归帆”的景象。

    这种风景如画的历史,到了大明盛世,随着经济的发展,靠船只摆渡已不能满足当时六合县城车水马龙行人的需要,这种非凡热闹的场景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气息,体现了大明江山鼎盛时期的到来,更体现了六合古城的繁华盛景,不亚于大宋流传下来的《清明上河图》画家笔下刻画的画面。

    六合这座古城,历史悠久,上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曾归属于吴,也归属于越,后归属于楚,在古代疆域争夺中,轮番归属过以上列国。此城是南北交通要道,跨越长江的咽喉,历史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古代“四大刺客”之一,《专诸刺王僚》这个故事中的专诸就曾经生活在这个城市。

    秦汉唐宋时期,这里也出现过不少名人义士,金元入侵时期,为了抗击外辱,也出现了一些民族英雄,虽然历史上也许不曾记载,或许一笔带过,这丝毫不影响这座伟大城市的存在。这些历史的过客,可以打开历史,或者翻阅县志,这里当然不用作者一一列举了,作者要说的是这座城市因造桥而流传下来了一个美丽动听的故事。

    六合县城,因八百大河天堑相隔,形成了南北交通不便,宣德七年,距今587年,在县令的招募下,当地各路名人义士纷纷踏至,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由此开启了一项浩浩荡荡的利国利民的造桥工程,这座桥就是如今经过改建而继续存在着的冶浦桥。

    就在各路乡贤绅士、秀才举人汇聚一堂,纷纷出资造册登记之时,一位从远道而来的灰头土脸、貌不扬人的乡村农家子弟赶来了,这个农家子弟来自于本县八百桥马头山大云郝。不知他从哪里得到这一消息,赶着一头毛驴,带着匆匆行囊,急急忙忙地来到了这里,这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大太爷。

    大太爷看到册子上写着的都是每人白银十两,他上前吆喝一声,高声喊道:“每人十两银子,大家不觉得少了吗?能不能再多出一点呢?”

    这里每人能出十两银子在当时已算不少了,在座的乡绅举人看他这身穷酸样口气倒不小,用斜视的眼光对他说道:“当然可以!”

    只见他在造册登记的簿子上大笔一挥,在“十”字头上舔加了一撒,一转眼这个“十”字就翻了百倍,成了个“千”字。这真是大有来头,还是虚张声势?

    来这里的人,都是有身份的,穿着长跑大褂,丝绸裹身,看他这身土里土气的布衣打扮,大家用怀疑的目光上下打量着他,总不太相信他能拿出这些钱来,这些人心里都在嘀咕,莫不是来捣蛋砸场子的?

    当他从驴背上扛来行囊,打来带口,倒出白花花的银子时,大家都看傻了眼,以事实证明了他有这个实力。

    由此民间也流传下来了这么一句话:“大云郝独造一孔冶浦桥。”据说古老的冶浦桥有三个孔,其中一孔就是大太爷独资建造的。

    大太爷,这些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个穷光蛋的形象,他的钱是从哪里来的,谁都不知道,连他的庄上人都不知道,只有他自己知道。

    原来他一直在外做粮食生意,有水稻、小麦、大豆、玉米等,从天长拖到六合,或者从六合拖到天长等地,进行兑换或销售,从中获取差价,由此而受益,日积月累,常年如此,使他的资金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以前他家里很穷,庄邻都瞧不起他,当他们庄上人知道了他这么有钱,再也不敢瞧不起他了,都刮目相看,尊称他为大太爷,一夜之间让他改变了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只因这一次的捐款义举,而暴露了他拥有财富的身份,也让他出了名。他的名气大了,人们都冲着他名气来找他做生意,他的生意越做好,越做越大,也越做越远,据说他后来的生意向北做到了京城,向南做到了南阳,向东做到了东海,向西做到了吐蕃,远近皆知,闻名遐迩。

    最后到了他钱多的用不了,难以计数,富可敌国,不少人劝他再娶妻纳妾,他的很多朋友帮他做媒介绍,年轻貌美的女子任他挑选,后来他又接连娶了几个老婆,逐渐变得家大业大,人丁旺盛。

    经过几百年的人口繁衍,大云郝这个村庄,以及郝姓外迁的,姓郝人口大约有500多户。据他的后人回忆,家谱中有他的记载。大太爷的名字叫郝大仙,大太爷的这个雅号出现,郝大仙这个名字就逐渐的被人们遗忘了。

    曾经的历史离我们远去,郝大仙的这个故事却永远地传了下来,回荡马头山的山间,永不消失。至于马头山崖壁上刻着的文字记载:“南无阿弥陀佛,大明国应天府六合县宣德七年四月初三日,起手开石砌冶浦桥,正统十四年十二月圆成。”只是记录了冶浦桥建造的历史时间,并不是指在这里开山取石,据郝姓后人当过小学老师的郝庆功老人说,冶浦桥的石头取自于瓜埠红山。

    看了石壁上的这些文字记载,推测这段明朝的历史,由此想到民工在红山开山取石,沿水路运到六合县东门冶浦桥的位置造桥,是一件多么艰难的事情。从宣德七年四月(1432年4月)起,至正统十四年十二月(1449年12月),历时十七年零八个月,从竣工到现在距今已有五百七十年的历史。翻开历史的旧页,回忆当年的时光,这一轰轰烈烈的举动,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十七年,整整十七年,才完成了这一耗资巨大的工程,其中的辛酸苦辣,有谁能理解,又有谁去想过?

    古人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意志,让他们完成本应靠人工难以完成的建设,这是这值得今人学习的地方。当然在如今机械设备完善的情况,建造一座大桥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了,已不存在过去的艰难和困苦,我们要学习的是古人那种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这石刻来自于民间对这一段往事的纪念,并非官方的指示,那么又是谁在这崖壁之上,将这段岁月用文字刻入了历史呢?

    在这崖壁的脚下,曾经有个一座庙宇,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住所,也称道观,据说就是这些道士所为。这些道士曾经就是靠郝大仙来供养着他们的,他们为了感念郝大仙的好处,于是在山崖上刻上了这些具有纪念意义的文字。

    这个道观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那破旧立新惩恶扬善的运动下,道观里的道士纷纷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耕田种地,务农劳作,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

    在马头山的南麓,小云郝村庄的不远处,有一座墓,这座墓的主人就是郝大仙,墓碑上刻着他和三位夫人的名字。留给后人的除了山崖上的文字记载,就是这座仅能证明郝大仙身份的墓碑,除此之外,就是那段留在民间口授心记代代相传的美好的历史记忆。

    作者:潘世远

    2019.4.10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