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北京,原有内城和外城,随着现代文明的出现,外城 “已荡然无存了 ”,而内城呢?城墙已所剩无几,九座城门,也只剩下了德胜门和正阳门的箭楼,与正阳门的城门楼。

    “正阳门”,俗称“前门”,在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的前面,而德胜门呢?在北京城的西北方向。

    出德胜门往北走八十五里的昌平地界,有个地方叫“南口”,从南口钻四十里“关沟”越过世人皆知的八达岭长城,再走三十里,就到了北京市的延庆县城。

    延庆县,在大清国时归直隶管辖,清庭倒台,民国政府成立,一九二八年北伐成功,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取消直隶设察哈尔省,延庆遂归察哈尔管辖。

    现在的延庆县城,始建于何年何月?又为何修建于此呢?要想知道这些事情,还得从很远很远的时候说起。

    在浩瀚的华夏土地上,生息着两大民族,一个生活在黄河、长江流域,以农耕为生,春种秋收,日出而做,日落而息,过着详和安定的生活;另一个是驰骋在北方广袤的草原上,以游牧为生,他们驱赶着大批牲畜,追肥美的草原而居,居无定所,生活方式决定了他们生性彪勇强悍,彪勇强悍的性格铸就了他们经常要侵扰和劫掠外族。

    游牧民族自古频频侵扰农耕民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大将蒙恬在北部山脉挖山填谷,修通直道,建造堡垒,修筑长城一万多里,以抵御当时的匈奴。

    秦朝二世而亡,汉高祖刘邦一统天下,由于匈奴屡屡侵扰汉民族的安定生活,汉武帝时曾多次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公元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在公元280年,灭东吴统一中国,东汉末年军阀之间的连年战争,消弱了汉族统治阶级自身的力量,使西晋王朝从公元265年始到公元316年只存在了51年,后来北方各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占领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建立许多政权,再后来,隋文帝杨坚巧夺了北周的皇位,统一了中国,隋朝从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只存在了37年。此后中国到了盛唐,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使盛唐转向衰落,中国经过公元907年到公元960年的五代十国时期而到了宋,宋太祖建都河南开封,史称北宋,此时的燕幽十六州被契丹人辽占领,公元1125年女真人金灭辽,又攻破开封城掳走宋徽、钦二帝,继而占领中国北方广大地区,当时在北宋的西北,河西走廊地区已被党项人占领,建国西夏,同时在北方草原上又崛起了另一支游牧民族——蒙古族,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成吉思汗)帅蒙古铁骑于公元1226年征讨西夏,1227年灭西夏,在灭西夏之前铁木真病死,铁木真三子窝阔台即汗位,于1234年灭掉金,铁木真之孙忽必烈于1260年在“开平 ”登上汗位,1271年迁都燕京(北京),建国号元,1273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1279年灭掉南宋。

    元朝末年,皇权帝位争夺越演越烈,统治者已顾不得人民是死是活,终于暴发了一起又一起农民起义,公元1368年朱元璋缴灭群雄统一了中国南方,在南京立都,国号明,命徐达带几十万大军直扑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元朝皇帝弃城而走,朱元璋统一了中国。

    朱元璋死后,其四子“朱棣”与其侄“朱充文”进行了四年的“靖难之役”朱充文败,朱棣自立为帝,年号永乐,永乐皇帝在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迁都北京。

    从此之后,北京就成为了被大明王朝驱赶到漠北草原上的蒙古人侵扰的目标和重心了。

    北京北部横躺一道大山,叫“军都山”,军都山南北向有条大山沟叫“关沟”。

    沟中有个关口叫“居庸关”,“居庸关”像一把锁锁着北京的门户,这把锁一旦打开,北京就有城破而国亡的危险了。

    历史上这样的事件屡屡出现,远的不说,咱们就从辽代说起吧。

    辽代有五京,南京叫“析津”,就是现在的“北京”,辽“天祚帝”驻跸于此,“天祚帝”派精锐部队把守居庸关,待金兵临此关时,恰逢,山上石头滑坡,砸死守关士兵,居庸关破,辽亡。

    辽亡,金在北京建都叫“中都”,金在立国一百一十九年期间,蒙古人曾两次冲破居庸关,一二一一年,蒙古人在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帅领下直驱居庸关,金人曾化铁水浇铸居庸关城门,在居庸关左右两翼的山上布置了像鹿角一样的铁蒺藜连绵一百多里,派精锐部队把守,元太祖铁木真行至居庸关前,问手下如何破关?大将“札八儿”回答说:“由此往北,黑树林中,有一小道儿,只能容一人一骑通过,如果派一支人马,人衔枚(形如簪,两端有带系在脖子上,衔于口中以防喧哗,暴露目标。)、马摘铃、不举火把、摸索前进,一夜之间,可越过崇山峻岭,第二天黎明可到达平地,然后快步行进到居庸关背后的‘南口’,夺取‘南口’,从背后进攻居庸关,可破关。”元太祖铁木真听此话有理,遂派“札八儿”带领一队人马在当天夜里,依“札八儿”所献之计越过崇山峻岭,黎明出现在平地,疾步行进到达“居庸关”后的“南口”,擂鼓呐喊,“南口”守军措不及防还没醒过腔来,南口已落入元军“札八儿”之手。而“札八儿”马不停蹄逆关沟而上,眨眼来到居庸关背后,此时元太祖在居庸关前攻打,“札八儿”在关后攻打,居庸关内守军见自己腹背受敌,兵无战心,顿时大乱,遂后关破,

    “居庸关”失。元军大队人马越过“居庸关”,包围北京这座孤城,恫吓金“心脏”中都,后劫掠财物而去。一二一三年,蒙古人又陷居庸,包围中都(北京),使金不得不献上金锦、美女、马匹,以求和。

    两次蒙古人闯过居庸关,包围中都(北京)使金不得不迁都汴梁。金迁都汴梁二十年后而亡。

    元得天下后立北京为“大都”,在北方“开平府”还有一“都”叫“上都”,元开国之初,元朝皇帝在春暖花开时,从“居庸关”出,到“上都”度夏避暑,而在草木枯黄时从“古北口”回北京过冬。在元统治不到一百年中,曾有三次元朝叛军攻破“居庸关”而危及元朝统治。

    在“两都 ”之战中,元泰定帝之侄“王禅”军破“居庸关”和“燕帖木儿”军曾激战于现昌平西南的红桥(现名“横桥 ”)。

    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四月(公元1364年),蒙古首领“孛罗帖木儿”闯过“居庸关”在”清河”扎营,跟“顺帝”索要右丞相“搠思监”资正院使“朴不花”二人,元顺帝不得已交出二人。“孛罗帖木儿”退兵。同年七月,“孛罗帖木儿”和“秃坚帖木儿”再度率军攻进“居庸关”,胁迫元顺帝对其两个封官加爵,从而掌控了朝廷大权。

    明崇祯十七(1644年)年,李自成从宣化进怀来至延庆从“柳沟”越过长城关隘,逼“居庸”后翼,克“居庸关”直捣京师使明朝灭亡。

    拿下“居庸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就等于拿下了北京。而从北来的游牧民族袭拢“居庸关”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从“张家口”而来,一条是从“独石口”而来。

    从张家口”而来的敌人到老“怀来城”后,渡过“妫河”,直逼居庸关。从“独石口”而来的敌人出怀来北山口奔土木,沿“妫河”逆河而上到达现在的延庆城,或挥师南下,再逼居庸关,或挥师东进永宁

    、四海一线,南下捣京师。延庆县城之地,战略地位显赫,是兵家必经之地,如果在这里筑立城池,屯积军队,一可以阻击南下居庸关之敌;二可以拦截东去永宁之敌;三可以截击从永宁方向下来进攻居庸关之敌。

    永乐二年(1404年)在此处设立隆庆卫,所谓“卫 ”就是屯兵防卫之所在。

    永乐皇帝“朱棣”在未登基之前曾多次征战漠北,在登基之后又多次巡视关外,他倍感隆庆卫这个地方战略地位的重要,于是在永乐十二年三月(公元1414年4月)命在岔道城北二十里处设立隆庆州,建立城池(岔道城北二十里立隆庆州是清代学者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中所说,实际两地距离现为二十五里)。

    为何叫隆庆州?皆因历史上曾有一位皇帝生在这里。

    延庆,人文源远流长,有物可考的,上至新石器时代的炎黄二帝,有史可查的早至“春秋”。秦时亦建有居庸县、上兰县 ,唐末在这里曾置儒州并置缙山县,元时延庆之地亦是缙山县,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三月丙子,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于缙山县香水园,仁宗继位后于延佑三年(1316年)升缙山县为龙庆州。

    元末明初,延庆地界战事频繁,洪武四年,关外(居庸关外)居民南迁,龙庆州废。

    在明太祖实录卷一四九有记载:“永乐十二年三月上以其(隆庆)当要冲而土宜稼穑,改为隆庆州”。永乐皇帝在延庆复置州治,取用何名,因前朝此地为龙庆州,叫着便捷,但龙庆是元仁宗为感恩他是在这里出生的把缙山改为龙庆,明朝推翻元朝,不能后朝再尊崇前朝皇帝,遂把龙改成了隆,虽还是隆(龙)庆州,但是却只是音同但却意不同了。

    “隆庆” 取“隆盛吉庆”之意,到了嘉庆四十五年,嘉庆皇帝“厚熜”驾崩,其三子“载垕继位,取年号“隆庆”,而“隆庆”州名与皇帝年号相冲,为避讳皇帝年号,隆庆州名改“隆庆”为“延庆”。

    延庆在明清两朝曾为州,庄户人家赶集上店进城办事都说进州里去。

    明清两朝州上面是府,而州下面管着县,延庆州下辖永宁县,永宁县在州东四十里,也是永乐十二年所建。

    一九一一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旧时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的时代已经过去,延庆的战略地位相应减弱,到了一九一三年,民国政府改延庆州为延庆县,永宁县取消,地面划归延庆县管辖。

    到现在,延庆县的始末由来您应该知道了。

    从延庆县城往东奔永宁这个方向走八里是八里店,如果不往永宁这方向走,而偏南也是走八里就到了一个小村,这个小村的名字叫“临河”。临河、临河,顾名思意,这个村子应该挨着一条河,在这个村南一里多地有条东西流向的河,叫妫河。

    妫河,历史久远,“新华字典”上这样解释,“妫河,水名,在北京市延庆县”。史记上有这样的记载,“舜饬下二女于妫汭;舜,冀州之人也;舜居妫汭。”

    据以上四条信息推断,四千多年前我们的先祖“舜”应该生活在妫河边 。

    人说延庆水倒流,就指的妫河水,水能倒着流,听起来好生怪异,好似“天方夜谭”,如您不信,我在这里给您“说道说道”,您就会恍然大悟、豁然开朗,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中国的江河大多由西向东,或由北向南流,为什么这样?这是因为中国的地势总体是西高东低,或北高南低,俗话说得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地势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走向,而延庆的地势东高西低,地面有水,自然是由东向西流了,看惯了河水由西向东流的人,猛一看由东向西流的水很是纳闷,这水怎么倒着流啊?

    妫河的发源地,是东距延庆县城二十八里的黄龙潭(上磨村)。人说虎穴龙潭,虎住洞穴,龙住水潭。

    听说过的龙潭有五种:青龙潭、白龙潭、黑龙潭、红龙潭、黄龙潭。为何龙潭要分青、白、黑、红、黄?这是由住在那里的龙王爷决定的。据说住在黄龙潭的这位龙王爷金发金须,遍体金黄,癖佑着永宁一带的百姓。

    每逢久旱无雨,附近的百姓都会到这里来求雨,话说有那么一年,春天没下一滴雨,已到了五月十三老爷磨刀的日子,天气还是干楞楞的,没有一点下雨的迹像,梵香祷告无济于事,附近的百姓着了急,大家商量要到黄龙潭求雨,求雨要找一位打头儿的人。

    永宁南城迟家的“老爷”在湖南做“道台 ”,这位“道台”大人带着从苏州娶来的姨太太回乡省亲,正碰上这大旱的日子,旱与不旱,这不是他的管区,他吃着国家的俸禄,离他心自然大远。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讲究等级要匹配,永宁的百姓以为“道台”大人在当地爵位显赫,跟龙王爷对话,龙王爷肯定不会驳这个面子要赏这个脸,推出代表跟“道台”大人说:“您带领我们去求雨吧。”

    道台是个熟读圣贤书之人,自然觉得,百姓的饥苦就是他自己的饥苦,救民于水火,造福乡里,是他这个读书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欣然允诺。

    道台回乡省亲,不但带回了姨太太也带回了师爷,临求雨之前,师爷跟道台说:“您这么大的身份带领百姓求雨,如果求得雨来自然风光无限,如若求不得雨,岂不颜面扫地,我给您出个主意,绝对保您此次求雨会万无一失,求得大雨倾盆。”

    师爷偷偷塞给了道台一个小包儿,然后附耳跟道台说:“如此、如此。”道台听罢,满心欢喜。

    道台大人和姨太太被百姓敲锣打鼓抬到黄龙潭,大家齐齐跪倒梵香祷告:“龙王爷大发慈悲之心降甘露于人间!”祷告已久,可依然骄阳似火,看不到一点下雨踪迹,道台大人并不着慌,从袖口里拿出那个小包,打开小包,把包中的东西,向潭里掷去,刹那间,潭里蹿出一丈多高的水柱,顿时阴云密布、唿雷闪电,大雨倾盆而下,平地起水、沟满壕平,把那位道台大人和姨太太冲得不知了去向。

    道台是为民做好事而来,为何反遭此恶运呢?据说,道台乱了天条。

    说道台如何乱了天条,还得从那师爷说起,道台临来求雨之前,师爷塞给了道台一个小包又附耳跟道台说了几句话,给的是何物?又说的是什么话呢?师爷原来给了道台一块虎骨,让道台在祷告不奏效之后扔到龙潭里。

    虎是旱地之王,龙是水中之王,虎有虎的领地,龙有龙的辖区,两位本来井水不犯河水各不相干,可道台这一举动,人为的挑起了龙虎之间的战争。

    话说,这一日,这位黄龙王爷正在水晶宫中闭目养神,忽然间龙宫晃动、捣海翻江,龙王大惊,命值班虾兵蟹将出去打探,虾兵蟹将回来报告说:“有那旱地之王在龙宫前叫阵!”龙王爷听得此言火冒三丈,暗忖,“你不跟你的领地掌管你那一方事物?跑到我这里何干?莫不是想要侵吞我水族的地盘吗?真是欺人太甚!”不由怒发冲冠,勃然大怒,遂,行云布雨,使出混身解数要把这旱地之王逐出龙潭,因此,就引起了大雨倾盆、遍地起水。

    何时刮风,何时下雨,本有定数,这不该下雨的时候下了雨,追根究源,罪在“

    道台”,老天发怒,把道台判了死刑。

    这黄龙潭代代相传,是有灵性的,她水源充沛,水质甘甜,咕嘟、咕嘟,不知在这里冒了多少年。从黄龙潭流出的水,流过延庆县流入河北省的“怀来县”,流到“官厅”之后,和发源于山西,流经河北省涿鹿的桑干河会合,注入到崇山峻岭的大峡谷之中,在这里又汇集了沟沟岔岔的溪流,水越聚越大,从现在属于北京市的门头沟区流出而成“永定河”。

    “永定河”又称“无定河”,说她无定,是说她桀骜不训、汹涌澎湃,您看看现在的芦沟桥,就应该知道当初的河流有多么蔚威壮观了。

    现在的永定河,由于在河北省怀来县的“官厅”修起了大坝,那里的一片土地成了泽国,因而过去永定河浩瀚的水面就成了干涸的河床,往日永定河蔚威壮观的景像现在再也看不到了。

    话越扯越长,没了边际,拉回话题该说正事儿了,公历一九一八年,农历九月初五,早上吃完了饭大家要上工的时候,我母亲就降生在妫河边的一个小村,“临河”的一个刘姓人家了。

    这一年是戊午年,按十二属相排是马年,马生在九月,自然有草有料,饿不死,但马生在了早起扣鞍子上套的时候,就决定了她这一辈子要受苦受累了。

    刘姓在这个村子是大户,据老人们代代相传,刘姓人家的老祖宗是多少年前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徙来的。

    当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因为连年战争,北京周边人烟稀少,从洪洞一拨儿又一拨儿迁来大批居民,像种子一样播种在北京周边的土地上,开花、结果、繁衍、生息。

    原来的老北京人,有多少祖藉不是山西洪洞县的?或者有几个没有洪洞血统的?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但凡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人世代相传,脚丫子小拇指甲是分岔的,您看看您的脚丫子小拇指指甲是不是分岔的?就能知道您是不是洪洞人的后裔了。

    人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人生在哪儿就说哪好,虽是穷家破业,但也故土难离。当时官府告示已贴出多日,无一家前来报名,可是上头又三令五申,限期完成移民数量,急得洪洞县县太爷阴沉着脸在内宅转来转去,来回走着溜溜儿,夫人紧让喝水,水不喝,夫人紧让吃饭,饭不吃,容颜日渐消瘦,这些情况让夫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禁不住上前询问老爷有何烦心之事,县太爷把实情说出,夫人听罢,眉头一皱,附在老爷耳边言语几句,不知夫人说了什么,但见老爷脸上愁云顿去,露出了满面笑容。

    第二天,洪洞县县太爷升堂,三班衙役齐备,老爷惊堂木一拍:“班头听好了,你带众役人到四乡八镇,张贴告示,务必在一天之内贴完。”

    告示大略言:

    “全体百姓听好,凡三天之内到达大槐树下者决不搬迁,过时不到者,一律迁走。”

    百姓看到告示,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开,各自扶老携幼齐奔大槐树而来,人越来越多,第三天,天刚蒙蒙亮,大槐树下已是人山人海,从四而八方携儿带女者仍络绎不绝,不到午时,大槐树下方园里余已人挨人、人挤人、水泄不通,来到这里的百姓个个笑逐颜开,庆幸自己已属于不搬迁之列了。

    此时来了大队官军,把百姓团团围住,有一军官出来宣告命令。

    命令大意言:

    “天子迁都北京,京畿地区,地广人稀,需大批子民拱护京城,今所到百姓即刻迁徙京畿,抗令不遵者,就地正法,大明永乐某年某月某日。”

    百姓听罢此令,“嗡!”的一声炸了锅,哭爹喊娘,可任凭怎样哭喊,已经于事无补了。

    百姓们在大队官军的押解下离开了生他(她)们养他(她)们的土地,他们一步一回首望着大槐树,大槐树渐渐的变小了,看不到了;他们一步一回首望着远处的山岭,近处的河流,山岭变小了,河流看不到了,他(她)们流出了无奈的眼泪。前面是什么样?他(她)们不知道,前途是什么?他(她)们不知道

    此时的洪洞县县太爷,已经超额完成了移民任务,此任务的超额完成,多亏了夫人的锦囊妙计,县太爷对夫人自然是千恩万谢,恩宠愈加。

    看来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事,都要有个好的贤内助,有了好的贤内助,就会给自己的事业逢山开路,遇水架桥。

    据说,洪洞县令,因此事办得漂亮,功绩卓著,后来升任知州,再后来升任知府。

    放下洪洞县令不表。

    话说大批移民晓行夜宿、忍饥挨饿,受尽了颠簸劳碌之苦,到达了北京附近,按部就班,一家一家安排了处所,分给种子和安家费用,开垦荒地、繁衍子孙,没过多少年,北京城周围迅速繁华热闹起来。

    当年我母亲的祖先,和同来的其它人家,就被安置在了现延庆城西南五里的“李四官庄了 ”。

    李四官庄现在有陆佰多口人,壹仟多亩地。

    洪武初年,朱元璋无能力掌控居庸关以北的土地,在洪武四年(1371年)六月,把居庸关以北的百姓,三万五千户,迁到内地(居庸关以南),以免受元朝后裔蒙古人的劫掠。从那以后,延庆一带的土地就荒废了。

    一四零三年,朱元璋四子朱棣推翻其侄朱允文自立为帝,年号永乐,永乐皇帝把国都于一四二一年自南京迁到北京,政治、经济中心由南京向北移了二千二百里,永乐皇帝有能力掌控北京以北几百里的土地,而且他也需要在几百里以内有他的子民,于是他就大量往北京周边和北京以北的地方移民。我母亲的祖先,刘姓人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永乐年间,被迁徙到延庆的。

    这里举目四望,是一眼看不到边的荒地,再也找不到家乡的莺歌燕舞,家乡虽好,可那再也不属于自己了,每人都长着一张嘴,长着嘴就得吃饭,人的本能,迫使他们搭起了窝棚架子,燃起了炊火,早起晚归,过起了野人一样的生活。

    延庆往东永宁、四海,往西怀来、下花园,北有军都山的一条支脉,南有军都山的另一条支脉,南北宽有三、四十里,东西长有一百多里,在这方圆四、五百里的大山沟里,风婆婆经过千百万年的辛勤劳作,不知从哪里搬来了点点尘埃,把大山沟填平,而雨娘娘,从大海中汲取了点点水滴,渗入土地,从黄龙潭溢出,形成妫河,妫河汇集了涓涓溪水成年累月浇灌着这片黄土地,每逢雨季,河上游冲涮下大量腐殖质,到了延庆地势平坦处沉积下来,这片地,土越积越厚。

    这里气候凉爽,种上土豆,能长小孩子枕头那么大;种上谷子,穗子能长一尺多长;高粱到了秋天,火红的穗子能把秸杆子压折;玉米秸上挂出车涟涟的大棒子,棒粒子骨质晶莹,碾碎后就像小站稻的大米粒子一样,熬起粥喝上一碗,香喷喷,甜渍渍,妙不可言,余味无究。

    优良的生态环境,再加上人们的勤劳,收获总是会有的,年年是大囤满、小囤流,养起了鸡、养起了鸭、养起了骡子、养起了马、盖了房子、娶媳妇、生儿生女、生孙孙,刘姓人家在此繁衍了二百二十年。

    明政府不但往北京周边地区移民,而且往全

    国不同地区都有移民,移民地域十八个省市,四百九十八个县。

    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推翻了元朝,赶走了蒙古人,为了使国家富强起来,制定了许多,使百姓能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的政策,从洪洞县向全国移民,就是其中之一的国策。

    元朝末年饥民遍地,又由于连年战争,造成了几百里无鸡犬之声,朱元璋皇帝出身贫苦,知道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性,而国家的赋税钱粮又取之于农民,农民只要有了土地耕种,国家就有了取之不尽的钱财。

    朱元璋皇帝认准了这么一个理,因此从他登基第二年(1369年)开始,就从洪洞县向全国各地移民,朱允文和朱棣又秉承了朱元璋的这项国策。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在这五十年间大规模移民十八次,移民总数一百多万。

    为何要从洪洞县移民呢?

    山西洪洞县在晋中平原上,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南有黄河,北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雁门关,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民富足、易守难攻,很少受到外界袭拢,因此人口密集。

    山西,洪武十四年的人口是4030454万,河北是1893万,河南是1891万,按照人、地比例均算,山西人口密集度相当于河北河南的20倍以上。而洪洞县是山西人口大县,所以,从洪洞县移民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山西,洪洞人口密度大,而在全国各地还有许多走百里无有人烟的地方,于是明朝政府实行了“从窄乡移往宽乡”的移民政策。

    所谓窄乡,就是人口密集之乡,所谓宽乡,就是人口稀少之乡。

    由于移民的结果,使大明朝的可耕土地数量增加,从洪武元年始,土地面积一年比一年增长。

    洪武元年增长770多顷,洪武二年增长898顷,洪武三年2135顷仅在十一年之中总垦荒面积就增加了1803170顷,可是在洪武元年,全国总耕地面积才180多万顷,仅仅十一年增加了一倍多耕地。到了洪武二十四年全国垦田总数为387万多顷。

    土地增加,使粮食产量增加,使政府税粮收入增加,洪武十八年(1385年),全国收入税粮,麦、米、豆,20,809,617石 (明太祖实录卷一百七十六)。洪武二十三年,收入税粮31、607、600石(明太祖实录卷二百零六),洪武二十四年收入税粮32、278、983石(明太祖实录卷二百一十四)。

    粮食的增加使人口也迅速增加,洪武十四年(1381年)全国人口59,873,305口。到了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全国人口已有60,545,812口。

    粮食和人口的增加,使大明帝国国力增强。

    1405年永乐六年六月,永乐皇帝派遗郑和带领大船六十多艘,小船一百多艘,大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随船将士二万七千人下西洋。所谓西洋就是南亚和非洲西海岸一带。国家如不强盛不会有这么大的船队和这么大的举措。

    郑和曾七下西洋,四海之内皆知东方有个大明帝国,大明江山稳固,四海臣服。

    朱元璋和朱棣浴血奋战,绞尽脑汁创下大明铁桶江山,可是到了后来,他们的子孙骄侈淫逸、腐化、堕落、不理朝政,把国事推给宦官裁决,宦官为所欲为,忠臣良将或被排斥或被宰割,使国家江河日下。到了崇祯当了皇帝,崇祯帝虽年轻有为,也想励精图治,重整山河,但因大明王朝积腐太深,成份盘根错节渗透每一毛孔,崇祯一人之力不支将倾大厦,最后终因李自成的攻陷北京崇祯吊死煤山而亡了。

    李自成只在北京呆了四十天(民间传说,李自成本有当十八年皇帝的命,可是他到了北京后,回味起来世间的食品,哪个也没有饺子好吃,就命人天天给他包饺子吃,他在北京吃了十八天饺子,就如同当了十八年皇帝),因得罪了明辽东总兵吴三桂,镇守山海关的明辽东总兵吴三桂发泄私愤,引来请兵入关,从此中国就步入了满清王朝。

    清兵入关,朝代更迭,朱姓皇帝所给予人们的一切,已成为昨日黄花。乍入关的满清王朝,为奖励征战有功的将士放纵“旗人 ”在京畿各地,跑马“圈地 ”,权力和财富经过了重新分配,本是赵、钱、孙、李的土地,一夜之间改了姓名。

    延庆离北京有一五十多里地,又隔一道大山,但依然没有躲过“圈地”这一劫。

    李四官庄在妫河南岸,这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延庆平原的中心地段,自然就成了旗人“圈地”的首选之所。

    从山西洪洞来的移民,被剥夺了土地,虽然忿怒,但也只能打掉门牙往肚里咽,敢怒而不敢言,谁让他们的当家人朱姓皇帝“窝囊咂血 ”呢?谁让人家“旗人”兵强马壮、刀枪锋利,人家是占领者呐!

    乍入关的清人,为了消除占领者与被占领者的对立情绪,要求被他们占领的中原人装束与他们一致,“发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严令。”于是乎,明朝的遗民们无可奈何的照着清人的样子,前脑门和鬓角的头发剃掉了,后脑勺蓄起了长辫子;穿起了长袍马袿,农工们,大襟半大袄,免裆裤,富人家的女人大襟立领袄,裤子外面罩着百褶裙,而穷人家的女人只有裤子就没有裙子了。

    只要是改朝换代,都会有一些预料不到和难以承受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不管你是承受得了,还是承受不了 ,你都得去承受,历史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人们经过了一场惊恐、喧嚣、烦躁不安和唉声叹气后又平静了下来。

    百姓们该干嘛还干嘛,该种地的还种地,该经商的还经商,该生孩子的还生孩子。

    李四官庄这地方经过了永乐以来二百三十多年刘姓几家人的经营,此时这个村子,已有土地六七百亩,人口五、六十户,周边的好地都已垦完,本来这么多人,这么多地,日子过得也算温饱有余,谁知眨眼之间纲常论理已不复存在,自己辛勤开垦的土地平白无故变成了别人家的产业。

    人长着嘴就得吃饭,吃饭就得想辙。人们想起了原来谁也看不上眼的河边、地堰、偏坡、落岗,那些连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重复起了二百多年前他们老祖宗所卖的辛苦,所干的事业。

    又过了一百多年,到了乾隆末年,经过从洪洞大槐树来的移民后裔的辛勤劳作,李四官的土地又增加了二百多亩,有百亩了,人口也增到了七八十户、三四百口子。

    该垦的土地都已垦完,可人口还不断增加,使有的人在李四官庄无法生存,不得不挑起行李挑子,背上铺盖卷子到外乡谋生。

    div id=otadiwanviot

    script type=ottextjavascriptot

    if(qste(039readtype039) != 2 apap locationhrefdexof(039chapter039)  0) {

    dotwrite(039scr039+039ipt src=otscr039+039ipt039)

    }

    script看! 威信公号:hh665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