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刘备之环保三国编年史 > 第一编 少年持家 第三节 试铸新犁

第一编 少年持家 第三节 试铸新犁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母越来越忙,每日不是检视孵化的蛋,就是准备春播种子,间或着还去旱地里的给十亩冬小麦拔草松土,另有十亩旱地种了稗子,两亩菜地,另三亩旱地休耕了。刘备准备在那旱地里堆肥。因为要准备春耕,所以刘备家里的黄牛也吃上了每晚一顿的豆饼,耙耧工具也都翻了出来,刘备母亲今天还和他四叔四婶商议两家合牛犁地和时间安排的问题,听四婶的意思,是让刘备家提前开耕,不然倒时赶到一起,他们家地就难犁完,可是耕早了,田也容易板结啊!唉,孤儿寡母的,做事就是难啊!

    耳边听着大人的谈话,眼里看着那笨重的双辕犁,刘备突然想到为何不改用后世的曲辕犁?仔细在脑海中搜索后世犁和现在犁的区别,相通关节之后,就和母亲说,这犁改一改就可用一头牛拉,用不着两头牛。不过说了半天,母亲也没相信!直到刘备第二天用泥巴捏了个曲辕犁的样子,他母亲还是半信半疑,最终被刘备纠缠不过,就把泥模送给四叔看,问四叔是否可行。

    四叔看了泥模之后,问到:“自古犁地皆需双牛,备儿以何知此犁可用一牛耶?”

    “四叔请看,双牛直犁有三不利:一者,牛拉犁乃奋蹄前行,而抬杠加于背,状似抬而非拉,牛前而犁不动,终耐牛颈下之套拉挽,致牛呼吸不得畅,犹人以脖拉车而行状,故不得力,此一不利也。二者,木杆前后相平,而犁在下,拉之则犁下倾,下倾则犁愈深,深则费力,二不利也。三者,犁重且宽,翻土虽多,然深浅难调,转向不易,三不利也。反观此犁,挽具置于牛颈之上,链绳斜于下,犁阻则挽愈得力,而引犁向上,土易翻覆,人力稍有施校,则深浅可调,方向可控。利弊相较,当省一牛也!”刘备从容答道。

    “善,可一试!”四叔答曰。

    几人马上跑到田木匠家,又讨论半天,确定具体形制。田木匠亦相当兴奋,主动提出免工费试制,若事成,犁免费奉送,若不成,需付料钱,工费不计。毕竟好处是显而易见,如果成了,这涿郡附近,会制此犁的,仅他一人,还愁活干么?

    木工活敲定之后,就是铁工了,犁头要改,而犁为铁铸,犁改则模具也需要改。为一个犁头,就改模子,铁匠愿意么?刘备能负担这个费用么?

    (壬子年二月十六日,公元172年)

    现在这个犁头,其实就是一个倾斜安装的弯曲铁板,和刘备想要的犁头相差较大,要想获得好的效果,犁头却是必须要改的。刘元起也担心特制犁头太贵,思来想去,却没有办法,最终决定让刘备做一个大点的模子,等赶集的时候带去镇上,找他相熟的段铁匠商谈商谈。

    高阳是个镇,在楼桑村西南七里,因为背靠山坡而得名。这里逢三日和九日有市,逢六日则有一大集。大集之日,附近十里八乡都会蜂拥而至,各人都带上自己家的出产,以换回一些必须用品,人数多达千人。十六日这天,刘元起、田木匠、田虎、德然和刘备,天一亮就爬起来跑去赶集,田木匠还推着独轮小车,车上放着刘备家的三床草席、木匠家的两张白木小几,刘元起则带了几斤自制的糖霜。

    约莫走了半个时辰,才赶到集市中,此时人已经聚集了不少,集市由南市和东市组成,沿街两侧货摊摆开了有一里多长。这个时候的集市已经有分类了,卖肉、菜、鱼蛋的聚集在南市,而南市入口处则是卖一些活物,仔猪、鸡苗等。东市和南市交界地方摆的都是早点摊子,而日用货品、农耕工具都在东市,刘备等人就在东市找了地方摆下货物,因为刘备有草席要卖,所以也蹲在地上等买家。田虎和德然无事,就跑前跑后,在市场上逛来逛去,这时人越聚越多,因为是春耕之前的最后一次大集,所以人似乎特别多些,人来人往约有两三千人。等了好久也不见有人来买草席,而刘元起的糖霜直接卖给了镇上一家南货店,换了些钱和一升盐。见刘备的草席还没卖掉,就让德然和田虎先看护下,刘元起、田木匠和刘备三人先到边上的一家铁匠铺子打听铸造犁头的事情。

    这家铺子不小,连师傅带伙计有八九个,门前挂着个招牌,上书一字“段”。地上摆着各种铁制农具、剪刀、菜刀、柴刀、斧头等等。里面的师傅和刘元起很熟悉,一看到刘元起过去,就主动招呼。刘元起简单说明来意后,就把泥模拿给师傅看,师傅对刘备这么点大的小孩竟能想到改制犁头,很是惊奇。不过看了模型,觉得确实有些好处,只是铸造上要困难许多,认为若铸成一件很麻烦,分为犁头和犁板两块则方便些。刘备问为什么不能?师傅说这犁头上必须有个套,若连套铸造会导致无法拔模,除非把模子打碎,但是单独做一件的话,那成本太高。又问能不能铸造完焊在一起,师傅笑答能,因为费而不实。再问是用砂箱还是泥范铸造?答曰砂箱,泥范制作虽能铸造在一起,但是费时费力,成本过高,只铸造一件不划算。这一问一答之间,段师傅脸色数变,问刘元起这是谁家小孩?怎么会懂得许多铸造知识?刘元起笑答:“吾侄也!”段师傅奇之,当下认真讲解铸造中的困难和成本问题。此时刘备方知道铸造之前必须先制模,模型需精雕细刻,费时费力费物,非好手不能为,故仅仅铸造一件就打碎模型的事情,只在皇室和贵族制造器物时采用,民间从来不这样干。

    刘备此时方知铸造之难,连忙道歉。那段师傅倒是豪爽之人,毫不介意,反而认真的与刘备讨论起新犁和犁头的样子,还拿出铸造工具当面讲解。原来此时的铸造分为砂箱拔模铸造、泥范、铁范铸造,也有脱蜡铸造,成本依次上升。最后刘备问能不能用泥范和砂型混合铸造,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犁头正面光洁度,减小拉犁的阻力。段师傅想了想,说可以,只是铸造一件成本还是太高,不过若你的犁头改制成功倒是可以大量铸造。最后段师傅定了一个尺寸,又确定了一些细节,最后说,铸成一体,五日后交货。叔父问要交多少定金,没成想段师傅挥挥手说,免了,你家这个侄子这么聪明,将来必成大器,这个犁头,就送他了!

    大喜!躬身谢过。段师傅笑着说:“不必谢我,,若你改犁成功,我还得谢你呢!”说完开怀大笑!

    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几人都很开心,说笑着走出段记铁匠铺子,走回刘备们放货的地方时,看到田虎正在和别人讨价还价。看到三人回来,田虎说这几个人准备把这几张草席和案几都买下去,只是价格还没谈好。刘元起和田木匠稍一打听,原来这几人是给大户人家帮忙的雇工,这大户家一个老人卧病,可能就要不行了,家里就提前准备,置办东西,后面办丧事要用,刘元起和田木匠上前,很快谈拢了价格,白木案几卖了百二十钱,那三张草席也卖了五十钱,够买三斤多肉了!这年代事死如事生,奢华之风盛行,无论贵族平民,办丧事的花费都是家庭中沉重的负担。

    赶集回来,照例是放牛堆肥,先前放置的蚯蚓已经繁殖了不少,一条条,又肥又大,通体发红,那些牛粪看来很对它们的胃口。

    接下来的几天,除了堆肥习武之外,刘备每日都跑到田木匠家去看刘备的小狗,两个小家伙眼睛还没有睁开,除了喝奶就是呼呼大睡,那母狗奶水倒也充足,小狗长得是胖呼呼的。听田虎说,这只母狗捕猎很有一手,以前常常能抓到野兔,这段时间因为要哺乳小狗,一般不离家,但是却天天都能抓到老鼠吃,所以附近的老鼠几乎绝迹。

    五天的时间眨眼就过,二十一日这天,刘元起吃完早饭正准备上镇里去拿犁头,结果刚出门就碰到找上门的段铁匠,原来那段铁匠很想看看这个新式犁究竟如何,正好今天手上没有大活,就特地送过来了!刘备拿到犁头一看,犁面光滑发亮,而背面就粗糙的得多,显然这个犁头是泥范和型砂相配合铸造出来的产品,难得的是整个犁面造型流畅,形状合理,和后世的犁头也相差无几,相当的漂亮,看来这个段铁匠确实是花了点心思,手艺也不错!田木匠那边的犁架已于昨日完工,所以拿到犁头之后,没一刻钟,就装得严丝合缝,相当结实。刘元起兴奋的套上家里的大牯牛就到旱地里试犁,一时之间,全村男女老少都跑过去看热闹。

    在犁脱出土翻倒几次之后,刘元起似乎掌握了要领,在那头健壮的大牯牛的牵引下,犁头轻松的犁开土壤,整齐的翻到一边,而且牛似乎还行有余力,走的很快,人在后面居然要快步走才能跟上。犁了两圈之后,村里的其他大人,也都抢着上前试了一把,等到一遍试完,差不多也犁了有大半亩地,不到两刻钟啊!大家见这个犁如此好用,觉得非常的兴奋,对刘备自然是不吝誉美之词,神童夸赞简直是不绝于耳,听得刘母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刘备知道,后世的牛常常因为拉犁负重过大,肩部容易受伤发炎,所以刘备特地让刘元起检查了一下牛的肩膀,果然,牛的肩部明显磨断了一些毛,看得刘元起一阵心疼。看来牛还不适应这个新的挽具,而且新挽具也不像老挽具般光滑,也不够贴身。为此,刘备提出应该在牛肩膀的受力位置垫上几层布,也许就能缓解这个问题。不过试着垫上布之后,却发现犁地时挽具容易打滑,后来还是把布缠在挽具之上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因为改犁成功,刘母特别高兴,主动杀了家里的一只大公鸡,并留段铁匠、田木匠在家里吃饭,刘元起也过来作陪。刘元起特地从家里带来一碗蒸熟的咸肉,还拿了点自酿的米酒,三人围着案几对酌起来。席间段铁匠和田木匠在刘母面前不停的夸刘备,听得端菜过来的刘母喜笑颜开。这次改犁成功,刘备虽然只是收获了一架免费的犁,但是可以预见,随着这个犁的推广,对这时代的农业必定有很大的促进,虽不敢说功德无量,但是也可说是有功于民了。当然,另一个效果是,涿郡刘备的名字也必定会随着犁的推广,而逐渐传开!

    二月末,春耕开始,各家各户都忙碌起来,因为有了新式犁,也就不用借刘元起家的牛用了,刘母自己下地,前后花了七天时间,才将二十亩水田犁、耙、平整完必。刘备也没有闲着,帮着施加底肥,在其中一块用来育秧的田中撒了不少蚯蚓粪,又掏了些灶灰撒到田里,第一遍底肥算是施上了。浸渍的稻种也都出了芽,在刘元起的帮助下,均匀的撒到育秧的田中。三月初一那天,在刘俊的帮助下,刘备将那四十多粒葡萄籽全部种到刘备家一块向阳的坡地上,那块地因为地势比较高,不方便引水,也比较贫瘠,土中沙子较多,种麦子收成一直不好。葡萄毕竟不是人吃的粮食,不可能用好地来种,而且葡萄本身也不太挑地,所以刘备就选了这块地种了葡萄。按六尺一棵,四尺半一行的间距种了下去,种的时候怕土不够肥,还特地掺了蚯蚓粪,先后又浇了两次水,两个小孩把这些忙完,累了个半死!

    春耕还没有结束,第一窝小鸡、小鹅就都孵化出来了,十二只小鸡,七只小鹅,黄黄的,毛绒绒的,跟在各自母亲后面跑来跑去,每天晚上,刘备就把小鸡、小鹅放在同一个竹筐里,筐底还铺上一层干草,上面再罩上个大鸡罩子,现在鸡太小,怕老鼠偷吃,所以把两只母鸡和那只母鹅都不送到鸡棚里,而是在鸡罩边上专门放了两个框做了个窝,让三个母亲亲自看护这些小东西,这样应该较安全。那大母鹅护子真的很厉害,刘备每次抓小鹅送到鸡罩子里面的时候都被她咬,好几次把刘备裤子都拉掉下来了。

    为了照顾这些小东西,刘备每天都忙个不停,练武的时间也少了很多,不过一直在坚持着,毕竟那是以后赖以保命的功夫。这些天死党刘俊有时也割些青草来刘备家喂小鸡小鹅,给刘备帮了不少的忙!

    现在刘备每天都取上小一斤的蚯蚓回来喂鸡,不过家里大鸡很少,而鹅对那个蚯蚓不感兴趣,小鸡和小鹅又没有长大,也不能喂这个,所以根本吃不完,剩下的刘备都送给刘元起家了。蚯蚓现在已经进入快速繁殖期,刘备每天全力拾到的粪似乎刚够吃,多不了一点,半个月过了,粪堆还是变化不大。现在的蚯蚓已经明显过多,再不控制数量,要不了多少时间,拾牛粪的速度就跟不上蚯蚓的食量了。

    随着春耕的忙碌,时间不觉已经到了三月中旬。回忆梦后的一个半月,感觉除了忙,就是忙,唉,也许刘备这一辈子注定闲不下来了!

    ――――――*――――――

    注:

    牛粪堆肥养蚯蚓的方法是从中央七套上看到的,网上相关资料很多,可以说一种相当成熟的技术,而且简便易行。

    鸡喜欢吃蚯蚓是作者亲眼所见,因为夸父家在小镇上,父母现在都还养些鸡,这些鸡都喜欢吃活的虫子,包括蚯蚓。

    鹅喜欢吃牧草是夸父查的资料,但是是否喜欢吃其他东西,夸父不知道。从鹅嘴和鸭嘴扁平的形状和带有蹼的脚掌看,也许鹅和鸭子都不适合捕捉地下的虫子和蚯蚓之类,因此这里设定了鹅对活的蚯蚓不感兴趣。但是家禽和家畜都是杂食性动物,因此把蚯蚓加工后,这些东西必定会吃。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