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武侠修真 > 峨眉掌门传 > 第一卷 懵懂少年 谁无痼疾难相笑/各有风流两不如

第一卷 懵懂少年 谁无痼疾难相笑/各有风流两不如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谁无痼疾难相笑

    各有风流两不如

    (白碧微暇:浅论马舸武侠作品)

    看得出来,作者写作目的与某些以商业利益为重的“一流高手”不同,作者对武侠有一种使命感,所以部部可谓心血之作!写得很好,让人读后受益匪浅。

    说句实话,自“大陆新武侠”这个新名词产生以来,30万字以上的长篇,能让我有兴趣读完的,也不过二三部(这样说,也非是说其他长篇都不好,只是因种种原因,没有读完),我想,这也是我愿意专写一贴,谈论马氏武侠的原因。一点浅见,能否得到大家认同,也不在意。写点读后感本为交流,并不为争论。

    总体而言,马大侠的书皆是佳作。作者在文字方面、武功描写方面的造诣甚深,故事构思方面也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因为网上谈论其优点的贴子甚多,故不想赘述。主要谈几点不足处,以为探讨。

    一、文字方面

    功力深厚,叫人佩服。但白碧微暇,小有不足。

    我们知道,武侠小说主要是写古代的人和事,所以作者必然要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和古文化功底。金庸之所以让后辈很难超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文字上有优势。金庸那一代作家,可说处于文学上承上启下的年代,他们既熟悉现、当代文学的写作,又有深厚的古文学底蕴,因此金庸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独特而博大的“金派语言”。对于当代武侠作家而言,古文学方面的底蕴显然大多不足,但小椴、马舸两者却是异数。文章妙语连珠,颇有古风。

    但我认为还是有点过了。金庸在文字上的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善于“借古”,并很好地“融今”,但马大侠却似走上了一条“复古”之路,“复古”、“借古”,虽只一字之差,但境界却不同了。

    另外,在对话描写、文化程度方面,有几处似与人物身份不符

    那男子(尚诚)也不下榻,只坐直了身子,冲石敢当拱手道:“久仰二侠的威名,无缘难瞻俊貌。今日屈驾小园,才有幸拜识山斗。”(第三章《少林神技徒自伤》)

    (这个总管说话有点象秀才。)

    尚诚(与月空对答)闻听此言,忽生一念,说道:“泰斗公年近八旬,徒负高名而已,听说四十年前,便自承不及大师。如今玄门之中,独以我家小爷为高。大师欲会我家小爷,非先调正阴神,使真气归入本窍方可。晚辈见大师内力虽深,却似乎大半得自旁人,如此怎能运用自如?大师一味泄放求通,终有耗尽之时。晚辈深为大师忧之。”

    尚诚道:“泄放求通,乃不得已而为之,正法当借外力震摇百窍,洞开玄府,引真元入室成丹,始能脱胎神化。此虽玄门外药助鼎之术,然释道殊途同归,大师亦可行之。此外实无良法。”

    那人叹了口气,微露躁意道:“老衲也知此法可行,但苦于功力悉敌者难求。张矮子老而气衰,化生小魔又不敢与老衲朝相,余者虚名无实,焉能挡得信手一击?”尚诚道:“大师超然相外,尚不知尘世变迁。如今后辈之中,不惟我家小爷夙契灵根,蝉蜕凤举,其矫矫不群、翘然出众者,实大有人在。”(第三章《少林神技徒自伤》)

    (这个总管又成武学高手了?十多具尸体就在脚下,他居然能气度雍容地与杀人魔王高谈阔论。)

    周四闻言,冷笑道:“百姓愚盲,最易煽惑。稍施仁义,立时风从;略遗小利,即肯搏命。重财轻义之性,自古亦然,岂能通达事体,辨明是非?所谓民心,不过民之所欲所惧。如以刀剑驱之,财帛诱之,收拾人心岂是难事?”(《以待天倾》第21章《故旧》)

    (周四识字不多,嘴里词语倒多。)

    很多小说,对话描写在全部文字里所占比例,是大于50~60%的,因此,对白对小说的重要性也是可想而知的。对白不单是故事的需要,且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读者往往能从对白里,看到人物的性格、文化程度、甚至品性和心理活动。也许有些作者认为:如果太多考虑人物的文化程度,可能会让小说文采降低。其实不然。下面我随举几段金庸作品里的对白为例:

    仪琳道:“那人只是笑,说道:‘小师父,你良心倒好。你舍不得杀我,是不是?’我说:‘我跟你无怨无仇,何必杀你?’那人道:‘那很好啊,那么坐下来谈谈。’我说:‘师父师姊在找我呢,再说,师父不许我随便跟男人说话。’那人道:‘你说都说了,多说几句,少说几句,又有甚么分别?’我说:‘快让开罢,你知不知道我师父是很厉害的?她老人家见到你这样无礼,说不定把你两条腿也打断了。’他说:‘你要打断我两条腿,我就让你打。你师父嘛,她这样老,我可没胃口。’……”定逸喝道:“胡闹!这些疯话,你也记在心里。”(《笑傲江湖》第三章《救难》)

    (对白朴实无华,但仪琳那老实、纯真、说话不知轻重的形象却十分生动。)

    《鹿鼎记》第四回《无迹可寻羚挂角忘机相对鹤梳翎》里两段对白:

    (海老公查问“小玄子”康熙的年龄)韦小宝道:“比我大得多了。”海老公道:“大几岁?”韦小宝道:“好几岁。”海老公怒道:“什么好几岁?大一两岁是几岁,八九岁也是几岁。他要是大了你八九岁,你还跟他打个什么?”韦小宝道:“好,算他只大我一两岁罢,可是他比我高大得多。”好在对手年纪大,身材高,打输了也不算太过丢脸,若不是要海老公传授武艺,比武败阵之事那是决计不说的,回来势必天花乱坠,说得自己是大胜而归。

    (海老公查问韦小宝和“小玄子”比武的情况)海老公道:“每一次打多少时候?”韦小宝道:“算不准时候,有时象大便,有时象小便。”海老公道:“胡说八道:什么有时象大便,有时象小便?”韦小宝道:“拉屎便慢一些,撒一泡尿就用不了多少时候。”

    (韦小宝是个大文盲,谈吐粗俗不堪。《鹿鼎记》这部逾150万字的大部头,通篇都写这个大文盲和人对话,但我们并没因此看轻《鹿鼎记》的文学性和艺术性。)

    金庸武侠小说,对白精彩绝纶,随处可见,无人可及。再摘两段左冷禅与岳不群的对白,与诸君共赏:

    岳不群道:“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较量武功高低,自古贤者所难免,在下久存向左师兄讨教之心。只是今日五岳派新建,掌门人尚未推出,在下倘若和左师兄比剑,倒似是来争做这五岳派掌门一般,那不免惹人闲话了。”左冷禅道:“岳兄只消胜得在下手中长剑,五岳派掌门一席,自当由岳兄承当。”岳不群摇手道:“武功高的,未必人品也高。在下就算胜得了左兄,也不见得能胜过五岳派中其余高手。”他口中说得谦逊,但每一句话扣得极紧,始终显得自己比左冷禅高上一筹。左冷禅越听越怒,冷冷的道:“岳兄‘君子剑’三字,名震天下。‘君子’二字,人所共知。这个‘剑’字到底如何,却是耳闻者多,目睹者少。今日天下英雄毕集,便请岳兄露一手高明剑法,也好让大伙儿开开眼界!”

    岳不群拱手道:“左兄,你我今日已份属同门,咱们切磋武艺,点到为止,如何?”

    左冷禅道:“兄弟自当小心,尽力不要伤到了岳兄。”(第三十四章《夺帅》)

    (左冷禅的自负和霸气,岳不群的奸诈与虚伪,简直刻画入神。)

    二、故事方面:

    《以待天顷》写得太血腥,虽然故事有很多出采之处,但立意似乎欠佳?《望月楼》线索微嫌凌乱,故事在起、承、转、合方面有一些不尽人意,视角切换也太频繁:

    《望月楼》第一章《我自神通谁能挡》:通过尚惜愆与众人交谈,侧面写尚景侯其人;第二章《风云暗动意犹狂》:本来笔触已经正面写尚景侯了,但第三章《少林神技徒自伤》忽然笔锋一转,切换了视角,去写石敢当寻尚景侯相斗的故事;第四章《飞花应苦春日长》又切换视角:用大量笔墨去写一个管家(尚诚)和一个男仆(尚兴)寻找尚景侯的经过。另外,从第五章《红尘于我如浅网》开始,故事已经没有武侠味了,用《红楼梦》式白话手法,写些“红楼梦式”婆婆妈妈的故事。视角也不断更换:一会是朱翊,一会是尚景侯,一会是“那老仆”。

    三、大战场面方面

    铺垫过多,似乎有点喧宾夺主。以《以待天顷》为例:

    第二十三章《赴敌》用整整半章写一些可有可无之人,上场去“表演”一场又一场“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武戏”。这些人物前文既未出现,后面也无下文,上场时临时取个名字,编个来历,甚至许多人连名字也懒得取,就取一些诸如“华服老者”“黄脸汉子”之类的代称。因此,这些人物明显只起个铺垫作用。

    从马氏武侠的字数看,半章大约是1.5万字数吧?用万余字做个铺垫也够了吧?可惜,接下来又用第二十四章《较艺》、第二十五章《围攻》两章继续铺垫,继续“表演”一场又一场“一山更比一山高”的“武戏”。

    接下来,第二十六章《惊俗》全章写少林小僧慧静独抗群雄;第二十七章《独抗》大半章写少林小僧慧静大战“黄脸男子”,最后小半章主人公周四方才姗姗上场,立即威压、折辱群豪。

    总之,虽然说了很多不足,但马大侠的作品还是很好的,我很佩服。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