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前前传 空骑兵世界中的陆地巡洋舰及其相关设定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位于南大陆腹地的森顿王国和索罗自由联盟这两个相互是世仇的强国,边境接壤部分长达3500公里以上。但是其边境线上约2500公里长是荒芜的岩石平原,约800公里长是崎岖的山地,只有200公里是适合通行的平原。该岩石平原在历史文献中被称为神战之地,据传说神尘时代魔法帝国的首都极乐市就位于这里。而这块面积广达2450000平方公里的平原则是失乐园之役中那场夷平了整个极乐市的大爆炸造成的。
整个神战之地上空的气流变化极度频繁,只有500米高度以下才相对较稳定。500米高度以上的剧烈而频繁的风切变甚至可以影响远程火炮的弹丸。正因为如此,两国的空军在神战之地的交战中基本毫无建树,这倒也给两国节约了宝贵的铝资源――森顿和索罗境内都缺乏铝土矿,因此绝大多数的铝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神战之地的地形极其平坦开阔,整个平原上甚至很难见到高出地面两米的大块岩石,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平坦程度堪比低等级公路,而且均是坚固的石质地面。这样的环境给传统的陆军作战方式带来了很多挑战。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卡德姆和卡纳森的坦克兵们开着tk4和k8坦克互相pk的时候,森顿和索罗却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千吨级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千吨级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也被人们敬畏的冠以了陆地巡洋舰的称谓。
一、典型的陆地巡洋舰
1、森顿王国“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
“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系森顿王国装备局在卡德姆的技术支援下开发的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其战斗全重高达2760吨,全长达56米,宽24米,高达14米,其主要武器是两门安装在顶部主炮塔上的280毫米口径火炮。该火炮系在森顿海军的主力巡洋舰“黑海龙”级的主炮上改进而来,射速达到了5发/分,但是因为为了降低重量而缩短了炮管长度,因此其最大射程和穿甲能力相对其原型有所下降。不过由于神战之地的特殊环境,陆地巡洋舰都只能在其直射射程之内交战,事实上最大射程和穿甲能力的下降对其使用并无多大影响。地行龙级的主炮发射的穿甲弹弹重为265公斤,可以在5公里的最大有效直射距离上击穿275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高爆弹则重达240公斤。在主炮塔顶部安装着由重装甲保护着的光学射击指挥仪,在第一座“地行龙”投入现役3年后,森顿人又为其添加了具有弹道解算能力的顶部搜索雷达,这使其在与索罗自由联邦的陆地巡洋舰对抗时占据了火控上的优势。
“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的主要辅助武器是安装在车体后部两侧的两个双联装130毫米炮塔和以航向机枪的方式安装在正前方车体上的两门90毫米速射炮。它们都被重装甲保护着,可以有效的对抗试图靠近的敌方轻型(相对于其本身而言)车辆。此外,“地行龙”上还装备了8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塔和超过30挺的12.5毫米机枪用来对付敢于逼近的敌方侦察机及各种软目标。
防护方面,“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装备了厚达2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及45毫米厚的装甲内衬,并且车首和车体两侧都采取了倾斜装甲布局。考虑到投影面积更大的侧面将会有更大的被弹率,设计师将其燃料舱布置在车体侧面装甲带之下,并在其后布置了300毫米的隔舱以提高被击中后的生存力。此外,有鉴于被敌方陆地巡洋舰的主炮命中将会带来巨大的震动和冲击,整个车体内部都安装了一层厚100毫米的石棉内衬。
为了支撑其巨大而沉重的躯体,“地行龙”采用了特殊的六条宽履带设计,每条履带接地宽达2.2米,总接地宽达13.2米。由于无需过多的考虑通过性的问题,为了避免被对方击毁行走装置,“地行龙”的整个行走装置外几乎都被安装了厚50毫米的装甲盒。
驱动如此庞大而沉重的车体的是12台单台功率达40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总功率高达48960马力。如此强劲的动力可以让“地行龙”达到57.5km/h的时速,比起同时代的大部分中型坦克也毫不逊色。
2、索罗自由联邦“泰坦”级陆地巡洋舰
设定暂缺,待补完。
二、以陆地巡洋舰为中心的作战模式
1、交战环境概述
神战之地的地理环境极为特殊,过于平坦的岩石荒原、稀少的遮蔽物和坚硬难以开挖的地面让战场上的视野极为辽阔,交战双方也很难找到可以藏身的掩体,更不用说进行挖掘战壕之类的作业了。为了控制辽阔的战线,双方都在岩石荒原上建立了大量的永固型支撑点。这种永固型支撑点一般都由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装甲墙和防护壕保护(不得不承认,后者是比前者更加困难的工程,因为即使使用高爆炸药也只能在坚硬的地面上制造浅坑而已),配置了多座大口径火炮炮塔和地下补给仓库,除了具有充当防御敌方进攻时的支撑点、驻扎机动部队之外还可以为通过的战车部队提供给养。当然,由于建造一个永固型支撑点的花费极其高昂,因此即使是森顿和索罗这样实力强盛的国家也没法以其来构成连续的防线。截止到本文成稿之时,整个神战之地区域内也只存在不到300座永固型支撑点,平均每座要控制接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
2、以陆地巡洋舰为中心的作战模式
因为有大量的永固型支撑点的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常规的中型坦克之类的战车和步兵显然无法突破对方的防御。正因为如此,火力更强、防护更好的陆地巡洋舰应运而生。在森顿和索罗两国发生在神战之地的大多数交战中,陆地巡洋舰都扮演了战斗群的中心角色,在大量的步兵和常规战车的配合下与敌方同样由大量的步兵和常规战车配合的陆地巡洋舰展开战斗。就形式上而言,也许这种战斗更接近于战列舰时代的海上舰队交战模式。由陆地巡洋舰扮演战列舰的角色,担任舰队/战斗群的中坚,负责与对方的陆地巡洋舰交战和攻击对方防御森严的据点(永固型支撑点);而伴随的步兵和战车则相当于舰队中的驱逐舰,负责驱赶对方的伴随步兵和战车,歼灭陆地巡洋舰炮口下的漏网之鱼,攻占并肃清对方的据点(永固型支撑点)以及伺机靠近给予对方的陆地巡洋舰致命的重击(如果可能的话)。
一般来说,在战斗中很少见到有单独1座陆地巡洋舰出动的情况,甚至连只有1座陆地巡洋舰的战斗群出动的场面都很少出现。依照森顿的陆地巡洋舰作战条例,正常情况下至少要由2座陆地巡洋舰组成一个双舰战斗群,这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在遭遇敌军的时候能有足够的火力互相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能将在战斗中受损的友舰拖拽回基地――必须承认,对于重达近3000吨的“地行龙”来说,这个想法实在过于异想天开了一点。
因为永固型支撑点并未能形成连续的防线,所以乘坐高速轮式车辆的突击队可以很容易的绕过永固型支撑点和巡逻队进入对方战线后方。在整个神战之地的战争历史上,充斥了这种渗透、破坏、突袭的战斗记录,而对陆地巡洋舰及被用作其“补给港口”的永固型支撑点的渗透破坏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附注:
一、森顿和索罗围绕神战之地进行持久而激烈的交战的原因,是因为在此地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秘银矿矿脉。
二、超出人类的想象能力的事情依然是会仍有发生的。卡林姆历940年7月,就有一座被敌方陆地巡洋舰主炮直击击毁了主动力舱的“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在得到友军支援后,凭借两座前来救援的“地行龙”和特制的硬式牵引杆而被成功的拖救回到了己方战线,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坚守丧失了动力而瘫痪在对方直射火力之下的座舰直至援军抵达的舰长李雪少校也因此被授予了一级黄金黑海龙鳞勋章。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整个神战之地上空的气流变化极度频繁,只有500米高度以下才相对较稳定。500米高度以上的剧烈而频繁的风切变甚至可以影响远程火炮的弹丸。正因为如此,两国的空军在神战之地的交战中基本毫无建树,这倒也给两国节约了宝贵的铝资源――森顿和索罗境内都缺乏铝土矿,因此绝大多数的铝材都需要从国外进口。
神战之地的地形极其平坦开阔,整个平原上甚至很难见到高出地面两米的大块岩石,大部分区域的地面平坦程度堪比低等级公路,而且均是坚固的石质地面。这样的环境给传统的陆军作战方式带来了很多挑战。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卡德姆和卡纳森的坦克兵们开着tk4和k8坦克互相pk的时候,森顿和索罗却各自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千吨级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些千吨级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也被人们敬畏的冠以了陆地巡洋舰的称谓。
一、典型的陆地巡洋舰
1、森顿王国“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
“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系森顿王国装备局在卡德姆的技术支援下开发的巨型地面移动装甲作战平台,其战斗全重高达2760吨,全长达56米,宽24米,高达14米,其主要武器是两门安装在顶部主炮塔上的280毫米口径火炮。该火炮系在森顿海军的主力巡洋舰“黑海龙”级的主炮上改进而来,射速达到了5发/分,但是因为为了降低重量而缩短了炮管长度,因此其最大射程和穿甲能力相对其原型有所下降。不过由于神战之地的特殊环境,陆地巡洋舰都只能在其直射射程之内交战,事实上最大射程和穿甲能力的下降对其使用并无多大影响。地行龙级的主炮发射的穿甲弹弹重为265公斤,可以在5公里的最大有效直射距离上击穿275毫米厚度的装甲钢板;高爆弹则重达240公斤。在主炮塔顶部安装着由重装甲保护着的光学射击指挥仪,在第一座“地行龙”投入现役3年后,森顿人又为其添加了具有弹道解算能力的顶部搜索雷达,这使其在与索罗自由联邦的陆地巡洋舰对抗时占据了火控上的优势。
“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的主要辅助武器是安装在车体后部两侧的两个双联装130毫米炮塔和以航向机枪的方式安装在正前方车体上的两门90毫米速射炮。它们都被重装甲保护着,可以有效的对抗试图靠近的敌方轻型(相对于其本身而言)车辆。此外,“地行龙”上还装备了8门双联装25毫米高射炮塔和超过30挺的12.5毫米机枪用来对付敢于逼近的敌方侦察机及各种软目标。
防护方面,“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装备了厚达2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及45毫米厚的装甲内衬,并且车首和车体两侧都采取了倾斜装甲布局。考虑到投影面积更大的侧面将会有更大的被弹率,设计师将其燃料舱布置在车体侧面装甲带之下,并在其后布置了300毫米的隔舱以提高被击中后的生存力。此外,有鉴于被敌方陆地巡洋舰的主炮命中将会带来巨大的震动和冲击,整个车体内部都安装了一层厚100毫米的石棉内衬。
为了支撑其巨大而沉重的躯体,“地行龙”采用了特殊的六条宽履带设计,每条履带接地宽达2.2米,总接地宽达13.2米。由于无需过多的考虑通过性的问题,为了避免被对方击毁行走装置,“地行龙”的整个行走装置外几乎都被安装了厚50毫米的装甲盒。
驱动如此庞大而沉重的车体的是12台单台功率达40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总功率高达48960马力。如此强劲的动力可以让“地行龙”达到57.5km/h的时速,比起同时代的大部分中型坦克也毫不逊色。
2、索罗自由联邦“泰坦”级陆地巡洋舰
设定暂缺,待补完。
二、以陆地巡洋舰为中心的作战模式
1、交战环境概述
神战之地的地理环境极为特殊,过于平坦的岩石荒原、稀少的遮蔽物和坚硬难以开挖的地面让战场上的视野极为辽阔,交战双方也很难找到可以藏身的掩体,更不用说进行挖掘战壕之类的作业了。为了控制辽阔的战线,双方都在岩石荒原上建立了大量的永固型支撑点。这种永固型支撑点一般都由厚达数米的钢筋混凝土装甲墙和防护壕保护(不得不承认,后者是比前者更加困难的工程,因为即使使用高爆炸药也只能在坚硬的地面上制造浅坑而已),配置了多座大口径火炮炮塔和地下补给仓库,除了具有充当防御敌方进攻时的支撑点、驻扎机动部队之外还可以为通过的战车部队提供给养。当然,由于建造一个永固型支撑点的花费极其高昂,因此即使是森顿和索罗这样实力强盛的国家也没法以其来构成连续的防线。截止到本文成稿之时,整个神战之地区域内也只存在不到300座永固型支撑点,平均每座要控制接近9000平方公里的区域!
2、以陆地巡洋舰为中心的作战模式
因为有大量的永固型支撑点的存在,因此单纯依靠常规的中型坦克之类的战车和步兵显然无法突破对方的防御。正因为如此,火力更强、防护更好的陆地巡洋舰应运而生。在森顿和索罗两国发生在神战之地的大多数交战中,陆地巡洋舰都扮演了战斗群的中心角色,在大量的步兵和常规战车的配合下与敌方同样由大量的步兵和常规战车配合的陆地巡洋舰展开战斗。就形式上而言,也许这种战斗更接近于战列舰时代的海上舰队交战模式。由陆地巡洋舰扮演战列舰的角色,担任舰队/战斗群的中坚,负责与对方的陆地巡洋舰交战和攻击对方防御森严的据点(永固型支撑点);而伴随的步兵和战车则相当于舰队中的驱逐舰,负责驱赶对方的伴随步兵和战车,歼灭陆地巡洋舰炮口下的漏网之鱼,攻占并肃清对方的据点(永固型支撑点)以及伺机靠近给予对方的陆地巡洋舰致命的重击(如果可能的话)。
一般来说,在战斗中很少见到有单独1座陆地巡洋舰出动的情况,甚至连只有1座陆地巡洋舰的战斗群出动的场面都很少出现。依照森顿的陆地巡洋舰作战条例,正常情况下至少要由2座陆地巡洋舰组成一个双舰战斗群,这样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在遭遇敌军的时候能有足够的火力互相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极端情况下能将在战斗中受损的友舰拖拽回基地――必须承认,对于重达近3000吨的“地行龙”来说,这个想法实在过于异想天开了一点。
因为永固型支撑点并未能形成连续的防线,所以乘坐高速轮式车辆的突击队可以很容易的绕过永固型支撑点和巡逻队进入对方战线后方。在整个神战之地的战争历史上,充斥了这种渗透、破坏、突袭的战斗记录,而对陆地巡洋舰及被用作其“补给港口”的永固型支撑点的渗透破坏从来就没有停息过。
附注:
一、森顿和索罗围绕神战之地进行持久而激烈的交战的原因,是因为在此地分布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秘银矿矿脉。
二、超出人类的想象能力的事情依然是会仍有发生的。卡林姆历940年7月,就有一座被敌方陆地巡洋舰主炮直击击毁了主动力舱的“地行龙”级陆地巡洋舰在得到友军支援后,凭借两座前来救援的“地行龙”和特制的硬式牵引杆而被成功的拖救回到了己方战线,成为轰动一时的话题。坚守丧失了动力而瘫痪在对方直射火力之下的座舰直至援军抵达的舰长李雪少校也因此被授予了一级黄金黑海龙鳞勋章。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