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朝阳初升 第三章 王者之威(上)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春日煦暖,微风轻抚。
经历了残酷的寒冬后,勃勃生机终于重现在天地之间。油油泛绿的大草原上,各类野草茁壮地成长着;野花们含苞待放,更多是争相斗艳,竭尽全力展现着自己美丽的身姿,在充满清新气息的风中摇摆着、舞动着;而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则轻轻飞落在野花上,贪婪地吮吸着花蜜,分外珍稀这春天的礼物。
一只大嘴突然伸了过来,卷起一蓬芒草吃到嘴里,惊飞了弱小的蝴蝶,也打破了草原上的静谧。
卡尔博斯将军坐在正低头啃草的战马上,心旷神怡地望着大草原上迷人的景色。他舒服地长吐一口气―――美丽的新月草原,实在比尔虞我诈的帝都要可爱多了。
卡尔博斯将军此时身穿一身简单的布衣,并没有穿戴盔甲,除了胸口上佩戴的家族纹章外,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位叱诧风云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帝国军神。他正在几名亲卫的陪同下,骑着马慢慢走在松软、油绿的草地上。从他离开纽斯伦堡算起,眨眼间已经半年过去了,而现在,他正为自己能够再次看到新月草原而感到高兴。
卡尔博斯扭头向旁边看了看,由草原景色所带来的愉快心情马上消失了。他定定地望了会旁边一位披挂全身附魔钢甲,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骑士,然后扭过头去,暗暗叹了口气。
那名骑士看起来三十多岁,他没有带头盔,而是由手下为他捧着;他有一头褐色的特意烫卷起来的垂肩卷发,两瞥小胡子修理的整整齐齐;脸色白皙,或者说是苍白,这是在帝都贵族阶层中“通用”的一种肤色。按照贵族们的审美标准,苍白的肤色可以使人显得更加高贵和典雅。当然,为了这种颜色,估计许多贵族也受了不少外人难以理解的苦。不过骄奢淫极、酒色过度也会造成这种效果,至少这点可以从那个骑士的黑眼圈以及眼中的血丝可以看出。
在那名骑士周围,围着一圈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贵族子弟的“骑士”。
之所以说能一眼就看出来,只要注意一下他们的铠甲就一目了然了。这些人各个骑着名贵的纯种马,身披着更是昂贵、精致的“小号”铠甲。以这些绔绔子弟们的干瘦身形,若是披戴军队制式的战甲未免太可笑,所以他们只得穿上特意定制的、比较符合贴近自己体型的铠甲。岂知这样一来,当他们身处周遭高大威猛将士们的环绕中时更显得不伦不类。
不过这些贵族子弟们现在的感觉相当良好,彼此谈笑生风,拿着马鞭指指点点,大有谈笑间平定江山的风范。而在他们身后,则是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的十五万帝国大军。也许这就是他们趾高气昂的底气吧。卡尔博斯暗暗揶揄地想到。不过他也只能想想而已,这些人他可一个都得罪不起,此次帝都大员们若不是为了保护这些废物的安危,恐怕自己还在巴伦托大狱中带着呢吧。
这时那名让卡尔博斯暗暗叹气的骑士策马来到近前,他把自己的身姿端的笔直,同时头颅微微上扬,用非常标准的“精灵语调”,开始发话。
“精灵语调”是指古时候精灵们的说话语气与音调。精灵语的语音声调微微高细,这种声调配合悦耳的精灵语,使得精灵们在说话时异常优雅。不过由人类口中发出这种音调就显得有些别扭了,因为人类语言与精灵语的语音基调相差太大,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与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尽管在人类语言中也有许多单词是由已经通俗化的精灵语所代替,但贵族们的“精灵语调”说话方式,若被真正的精灵听到恐怕都会产生一种市井痞子在高贵的冰雪女神面前颂诗一样的感觉。
只见这名骑士趾高气昂地说道:“卡尔博斯侯爵,我无法理解为何您建议奥本将军减缓大军行进的速度,难道您认为当野蛮而又愚蠢的迦希亚人面对我们这十五万帝国大军时,还会保持他们惯有的高傲吗?虽然听说迦希亚人在北方对燔罗的战斗中取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更加需要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否则那些蛮子会越来越目中无人,我可不希望迦希亚这个未开化的种族再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对帝国产生任何不利举动。而展示我们强大的军威,不正是让那些野蛮人明白什么叫‘主人’的最好方式吗!将军,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尊敬您,但此刻我无法认同你的想法,我觉得在野蛮的异族面前,理应保持着我们皇家的威严与气势。而且,现在您已经不是一位将军了,请您不要忘记此点。”
“尊敬的太子殿下……”卡尔博斯苦笑一下,这个问题他还真没办法解释。当初大军距离迦希亚人营地五十多里远的时候,意气风发的伯伊德太子殿下就下令大军列攻击阵型全军急速进发。诚然,铺天盖地地大军一路呼啸而过的场景确实让人热血沸腾,足可令任何人望而生畏;但关键问题是,五十里的距离,通常为普通步军的一天行军路程。对于军事素养乏善可陈的太子殿下来说,显然没有意识到此点。即便大军勉强按照殿下的要求急行军赶到迦希亚人面前,恐怕到时将士们也是累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了,哪里还有什么帝国与皇家的面子?那根本就是徒惹人笑嘛!
不过这话卡尔博斯却没法说,其他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也不敢说,谁若点明了这个错误,就相当于直接指责太子殿下是个军事白痴。对于那个未来埃特帝国的继承人,可真没有人敢于得罪他,毕竟太子殿下有点小心眼也不是什么秘密。所有将领都抱着相同想法,所以大家对此事都默不作声。
但作为一个军人,卡尔博斯无法忍受战士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为现在是战争时期,任何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前面的是迦希亚人还好说,毕竟是埃特子民,倘若是燔罗人呢?恐怕到时后跑的精疲力竭的帝国大军连燔罗人的一波冲击都扛不住吧。
况且,卡尔博斯也不认同太子殿下好面子的虚荣作风,在自己国家的臣民面前耀武扬威算是怎么回事?纽斯伦堡还在沦陷中,燔罗人随时可能大举反攻,现如今战局扑朔迷离,在帝国大军没有到达预定位置并做出要截断燔罗与纽斯伦堡联系的姿态前,任何错估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致命的。
不过作为埃特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伯伊德殿下显然认为提高自己的威信与威严更加重要,尽管他使用了错误的方法。
伯伊德坐在太子这个位置已经快十三年了,如今父皇雷派多十一世年迈已衰,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对此伯伊德感到异常兴奋,他终于快等到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对于这一天他已等待太久,甚至可以说翘首以盼。
不过在这之前,作为下任皇帝陛下―――雷派多十二世,太子殿下还需要足够的威严与资历来震慑参议院以及长老远中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家伙们。伯伊德深切的了解,和那些人打交到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若是不想一辈子做个软弱昏庸的君主,那就得昂起胸膛成为雷派多一世那样的强势帝王,傲视天下。
此次燔罗大举进攻埃特,显然就是太子殿下大捞军功的最好时机,因为历代被人所称颂的贤明君主,无一不是战功显赫,功勋累累。
不过要真让伯伊德带兵去打仗他可不敢。战事爆发后,他一直在静等前线消息,直到瓦莱尔将军战死,燔罗人大军北上新月草原后,手下智囊团认为此刻时机已到。于是伯伊德马上上奏父皇,陈词慷慨激昂,要求亲征燔罗敌寇,不破纽斯伦堡誓不回师。
见自己的继承人如此豪情勇武,雷派多十一世大为高兴,当即应允。同时征调十五万大军,由太子御驾亲征,并下令隶属皇家、战斗力最强的禁卫军团“烈火圣骑士团”调往远征军中,作为太子殿下的亲卫军护卫其安全。而烈火圣骑士团的团长―――帝国三将星之一,奥本.丹博特,则是随同太子一起,辅佐殿下指挥大军。
即便是如此强大的军容,伯伊德太子还是觉得不保靠,因为如何攻破纽斯伦堡那如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仍旧是眼前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围点打援?搞不好很容易被燔罗人包馅饼!
最后太子殿下亲自来到巴伦托大狱,也就是关押卡尔博斯将军的地方向其求教。
当时卡尔博斯正在大狱中待审,当他听完太子的问题后,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围而不打,进而不攻。等迦希亚人和燔罗人打完,纽斯伦堡也差不多可以易手了。”
这句话太子当然不能理解,但他至少明白了卡尔博斯一定有办法可以重新夺回纽斯伦堡,只要这个目标达成,战争也就结束了,而自己也立下了莫大功勋。
于是太子动用自己的势力安排了一番,并上奏雷派多陛下,说卡尔博斯由于常年在纽斯伦堡领军,对那里非常熟悉,应暂时停止指控卡尔博斯的听证会,先让他作为参谋戴罪随军,为远征军提供新月草原上的地形地貌等军情。
雷派多十一世应允,于是被关押多日的帝国军神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远征军的各种筹备工作在太子雷厉风行的安排下迅速完成,随即大军开拔。不过同一时间,帝都内各个权贵以及其他显赫豪门的子弟也开始行动,纷纷利用各种关系把本族子嗣安插到远征军中,随同太子殿下一起进军纽斯伦堡。因为那些豪门贵族们也都清楚,此次远征燔罗基本上十拿九稳,这种为自家捞取战功,同时又没什么危险的的机会实在难得,不去的是傻子。
这就和每年边境的“春猎”或者“秋猎”活动一样,都是权贵们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大好时光。每年燔罗人或者卡乌人在入侵边境时,当敌寇大肆掳掠完地方准备开始撤退后,由贵族子弟们所带领或者参与的御敌大军便会“及时”赶来。燔罗人或者卡乌人那时都已抢的盆满钵满,当然不愿意再流血打仗,再说本来就该趁机收手回家享受了,一但遇到有军队堵截他们当然跑得更快。
所以每到此时节便会出现这样一个壮观景象:由后方赶来的大军一往无前、勇猛无比、势如破竹地向前追赶(不过通常将士们都会跑得精疲力竭、丢盔弃甲);而寇境敌军则在帝国大军与各神勇贵族子弟的威压之下,拎着大包小包的财物,赶着无数掳掠而来的的牲畜与人口,在前面“狼奔豕突”、“四散逃亡”。
接下来的战报便会写上某某率领大军在某某地方与入侵的某某敌军浴血奋战,最终在某某的英明指挥之下击溃某某敌军,取得大胜,扬我国威,威振四海。再然后就是加官晋爵等众望所归的例常事项了。
由于燔罗人和卡乌人通常在每年春秋两季入侵抢掠,所以“春猎”与“秋猎”这两个名词也被赋予了令贵族们喜上眉梢的新含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经历了残酷的寒冬后,勃勃生机终于重现在天地之间。油油泛绿的大草原上,各类野草茁壮地成长着;野花们含苞待放,更多是争相斗艳,竭尽全力展现着自己美丽的身姿,在充满清新气息的风中摇摆着、舞动着;而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则轻轻飞落在野花上,贪婪地吮吸着花蜜,分外珍稀这春天的礼物。
一只大嘴突然伸了过来,卷起一蓬芒草吃到嘴里,惊飞了弱小的蝴蝶,也打破了草原上的静谧。
卡尔博斯将军坐在正低头啃草的战马上,心旷神怡地望着大草原上迷人的景色。他舒服地长吐一口气―――美丽的新月草原,实在比尔虞我诈的帝都要可爱多了。
卡尔博斯将军此时身穿一身简单的布衣,并没有穿戴盔甲,除了胸口上佩戴的家族纹章外,一点也看不出这是一位叱诧风云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帝国军神。他正在几名亲卫的陪同下,骑着马慢慢走在松软、油绿的草地上。从他离开纽斯伦堡算起,眨眼间已经半年过去了,而现在,他正为自己能够再次看到新月草原而感到高兴。
卡尔博斯扭头向旁边看了看,由草原景色所带来的愉快心情马上消失了。他定定地望了会旁边一位披挂全身附魔钢甲,意气风发神采飞扬的骑士,然后扭过头去,暗暗叹了口气。
那名骑士看起来三十多岁,他没有带头盔,而是由手下为他捧着;他有一头褐色的特意烫卷起来的垂肩卷发,两瞥小胡子修理的整整齐齐;脸色白皙,或者说是苍白,这是在帝都贵族阶层中“通用”的一种肤色。按照贵族们的审美标准,苍白的肤色可以使人显得更加高贵和典雅。当然,为了这种颜色,估计许多贵族也受了不少外人难以理解的苦。不过骄奢淫极、酒色过度也会造成这种效果,至少这点可以从那个骑士的黑眼圈以及眼中的血丝可以看出。
在那名骑士周围,围着一圈一眼就能看出来是贵族子弟的“骑士”。
之所以说能一眼就看出来,只要注意一下他们的铠甲就一目了然了。这些人各个骑着名贵的纯种马,身披着更是昂贵、精致的“小号”铠甲。以这些绔绔子弟们的干瘦身形,若是披戴军队制式的战甲未免太可笑,所以他们只得穿上特意定制的、比较符合贴近自己体型的铠甲。岂知这样一来,当他们身处周遭高大威猛将士们的环绕中时更显得不伦不类。
不过这些贵族子弟们现在的感觉相当良好,彼此谈笑生风,拿着马鞭指指点点,大有谈笑间平定江山的风范。而在他们身后,则是旌旗遮天蔽日,浩浩荡荡、铺天盖地的十五万帝国大军。也许这就是他们趾高气昂的底气吧。卡尔博斯暗暗揶揄地想到。不过他也只能想想而已,这些人他可一个都得罪不起,此次帝都大员们若不是为了保护这些废物的安危,恐怕自己还在巴伦托大狱中带着呢吧。
这时那名让卡尔博斯暗暗叹气的骑士策马来到近前,他把自己的身姿端的笔直,同时头颅微微上扬,用非常标准的“精灵语调”,开始发话。
“精灵语调”是指古时候精灵们的说话语气与音调。精灵语的语音声调微微高细,这种声调配合悦耳的精灵语,使得精灵们在说话时异常优雅。不过由人类口中发出这种音调就显得有些别扭了,因为人类语言与精灵语的语音基调相差太大,完全是两种不同的环境与思维方式下的产物。尽管在人类语言中也有许多单词是由已经通俗化的精灵语所代替,但贵族们的“精灵语调”说话方式,若被真正的精灵听到恐怕都会产生一种市井痞子在高贵的冰雪女神面前颂诗一样的感觉。
只见这名骑士趾高气昂地说道:“卡尔博斯侯爵,我无法理解为何您建议奥本将军减缓大军行进的速度,难道您认为当野蛮而又愚蠢的迦希亚人面对我们这十五万帝国大军时,还会保持他们惯有的高傲吗?虽然听说迦希亚人在北方对燔罗的战斗中取得一个不大不小的胜利,不过也正是如此,才更加需要让他们明白谁才是这个国家的主人,否则那些蛮子会越来越目中无人,我可不希望迦希亚这个未开化的种族再像他们的祖先一样对帝国产生任何不利举动。而展示我们强大的军威,不正是让那些野蛮人明白什么叫‘主人’的最好方式吗!将军,就我个人而言,我非常尊敬您,但此刻我无法认同你的想法,我觉得在野蛮的异族面前,理应保持着我们皇家的威严与气势。而且,现在您已经不是一位将军了,请您不要忘记此点。”
“尊敬的太子殿下……”卡尔博斯苦笑一下,这个问题他还真没办法解释。当初大军距离迦希亚人营地五十多里远的时候,意气风发的伯伊德太子殿下就下令大军列攻击阵型全军急速进发。诚然,铺天盖地地大军一路呼啸而过的场景确实让人热血沸腾,足可令任何人望而生畏;但关键问题是,五十里的距离,通常为普通步军的一天行军路程。对于军事素养乏善可陈的太子殿下来说,显然没有意识到此点。即便大军勉强按照殿下的要求急行军赶到迦希亚人面前,恐怕到时将士们也是累得丢盔弃甲、狼狈不堪了,哪里还有什么帝国与皇家的面子?那根本就是徒惹人笑嘛!
不过这话卡尔博斯却没法说,其他稍有点军事常识的人也不敢说,谁若点明了这个错误,就相当于直接指责太子殿下是个军事白痴。对于那个未来埃特帝国的继承人,可真没有人敢于得罪他,毕竟太子殿下有点小心眼也不是什么秘密。所有将领都抱着相同想法,所以大家对此事都默不作声。
但作为一个军人,卡尔博斯无法忍受战士们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为现在是战争时期,任何状况都有可能发生。前面的是迦希亚人还好说,毕竟是埃特子民,倘若是燔罗人呢?恐怕到时后跑的精疲力竭的帝国大军连燔罗人的一波冲击都扛不住吧。
况且,卡尔博斯也不认同太子殿下好面子的虚荣作风,在自己国家的臣民面前耀武扬威算是怎么回事?纽斯伦堡还在沦陷中,燔罗人随时可能大举反攻,现如今战局扑朔迷离,在帝国大军没有到达预定位置并做出要截断燔罗与纽斯伦堡联系的姿态前,任何错估的军事行动都有可能致命的。
不过作为埃特帝国未来的继承人,伯伊德殿下显然认为提高自己的威信与威严更加重要,尽管他使用了错误的方法。
伯伊德坐在太子这个位置已经快十三年了,如今父皇雷派多十一世年迈已衰,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对此伯伊德感到异常兴奋,他终于快等到登上皇帝宝座的时候,对于这一天他已等待太久,甚至可以说翘首以盼。
不过在这之前,作为下任皇帝陛下―――雷派多十二世,太子殿下还需要足够的威严与资历来震慑参议院以及长老远中那些顽固不化的老家伙们。伯伊德深切的了解,和那些人打交到可不是简单的事情,若是不想一辈子做个软弱昏庸的君主,那就得昂起胸膛成为雷派多一世那样的强势帝王,傲视天下。
此次燔罗大举进攻埃特,显然就是太子殿下大捞军功的最好时机,因为历代被人所称颂的贤明君主,无一不是战功显赫,功勋累累。
不过要真让伯伊德带兵去打仗他可不敢。战事爆发后,他一直在静等前线消息,直到瓦莱尔将军战死,燔罗人大军北上新月草原后,手下智囊团认为此刻时机已到。于是伯伊德马上上奏父皇,陈词慷慨激昂,要求亲征燔罗敌寇,不破纽斯伦堡誓不回师。
见自己的继承人如此豪情勇武,雷派多十一世大为高兴,当即应允。同时征调十五万大军,由太子御驾亲征,并下令隶属皇家、战斗力最强的禁卫军团“烈火圣骑士团”调往远征军中,作为太子殿下的亲卫军护卫其安全。而烈火圣骑士团的团长―――帝国三将星之一,奥本.丹博特,则是随同太子一起,辅佐殿下指挥大军。
即便是如此强大的军容,伯伊德太子还是觉得不保靠,因为如何攻破纽斯伦堡那如铜墙铁壁般的防御仍旧是眼前最令人头痛的问题――围点打援?搞不好很容易被燔罗人包馅饼!
最后太子殿下亲自来到巴伦托大狱,也就是关押卡尔博斯将军的地方向其求教。
当时卡尔博斯正在大狱中待审,当他听完太子的问题后,只是简简单单地说了一句,“围而不打,进而不攻。等迦希亚人和燔罗人打完,纽斯伦堡也差不多可以易手了。”
这句话太子当然不能理解,但他至少明白了卡尔博斯一定有办法可以重新夺回纽斯伦堡,只要这个目标达成,战争也就结束了,而自己也立下了莫大功勋。
于是太子动用自己的势力安排了一番,并上奏雷派多陛下,说卡尔博斯由于常年在纽斯伦堡领军,对那里非常熟悉,应暂时停止指控卡尔博斯的听证会,先让他作为参谋戴罪随军,为远征军提供新月草原上的地形地貌等军情。
雷派多十一世应允,于是被关押多日的帝国军神终于可以重见天日。
远征军的各种筹备工作在太子雷厉风行的安排下迅速完成,随即大军开拔。不过同一时间,帝都内各个权贵以及其他显赫豪门的子弟也开始行动,纷纷利用各种关系把本族子嗣安插到远征军中,随同太子殿下一起进军纽斯伦堡。因为那些豪门贵族们也都清楚,此次远征燔罗基本上十拿九稳,这种为自家捞取战功,同时又没什么危险的的机会实在难得,不去的是傻子。
这就和每年边境的“春猎”或者“秋猎”活动一样,都是权贵们为自己脸上贴金的大好时光。每年燔罗人或者卡乌人在入侵边境时,当敌寇大肆掳掠完地方准备开始撤退后,由贵族子弟们所带领或者参与的御敌大军便会“及时”赶来。燔罗人或者卡乌人那时都已抢的盆满钵满,当然不愿意再流血打仗,再说本来就该趁机收手回家享受了,一但遇到有军队堵截他们当然跑得更快。
所以每到此时节便会出现这样一个壮观景象:由后方赶来的大军一往无前、勇猛无比、势如破竹地向前追赶(不过通常将士们都会跑得精疲力竭、丢盔弃甲);而寇境敌军则在帝国大军与各神勇贵族子弟的威压之下,拎着大包小包的财物,赶着无数掳掠而来的的牲畜与人口,在前面“狼奔豕突”、“四散逃亡”。
接下来的战报便会写上某某率领大军在某某地方与入侵的某某敌军浴血奋战,最终在某某的英明指挥之下击溃某某敌军,取得大胜,扬我国威,威振四海。再然后就是加官晋爵等众望所归的例常事项了。
由于燔罗人和卡乌人通常在每年春秋两季入侵抢掠,所以“春猎”与“秋猎”这两个名词也被赋予了令贵族们喜上眉梢的新含义。\');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