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真金国的百年风云 > 第六卷、一代明君小尧舜---完颜雍篇 四、赵?的雄心壮志

第六卷、一代明君小尧舜---完颜雍篇 四、赵?的雄心壮志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本人曾经和几位朋友空余时间闲聊有关工作职业的话题,大家都深感现代社会不论上什么班都太压力、太疲惫、太紧张,最好能找一个轻松、舒服、安逸、享受并且超级高薪的幸福工作。

    有位朋友突发奇想,认为只有古代的皇帝才能符合以上条件,“皇帝”这个职业绝对称得上轻松、舒服、安逸、享受、高薪,当然也是绝对的幸福,因为整个国家都属于“皇帝”所有。

    就像阿q同志所幻想的那样,既然已经是“皇帝”了,那么就应该是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喜欢谁就可以得到谁![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huixiaoshuo.]

    但我很快便反驳了这位向往“皇帝”生活朋友的幻想型观点!

    “皇帝”这个职业其实有时候不轻松、不舒服、不安逸、不享受、不高薪,甚至还不幸福。

    相反,“皇帝”是个相当高风险的职业,甚至于比“高空作业”、“超负作业”等工作的风险性要来得更高。

    并不是每个人都心甘情愿地想当“皇帝”,至少我们这本书的老朋友、兼头号男配角赵构同志便和我持有同样的观点。

    已经五十七岁的赵构同志在临安府的皇宫之中,独自一人,用古代博客的形式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谁说当皇帝是个好职业,我赵构自从当上皇帝以来,几乎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几乎每天都在梦中惊现金国铁骑渡江饮马的恐怖画面,甚至害得我性功能发生障碍,无法再为南宋培育接班人”。

    “如果说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去西方极乐世界去见佛祖,那倒也算彻底解脱了,我再也不用继续忍受这种永无止境的煎熬了。”

    “但佛祖似乎不想看到我,老是不肯出面召唤我,所以我还得继续当这个该死的皇帝,什么时候是个尽头啊!”

    对于赵构的这段内心独白,我个人表示充分理解!

    赵构已经整整当了三十六年的南宋皇帝了。

    三十多年前,当他作为北宋王朝的唯一接班人,踌躇满志地接过支离破碎的半壁江山,准备偏安江南时,金国的第二代掌门人吴乞买并不打算放过他,但赵构的运气和生命力如此之顽强,就连战神兀术的“搜山检海”都未能伤及赵构皮毛。

    二十多年前,金国的掌门人从吴乞买变成了少年天子完颜亶,但赵构的恶梦没有终结,完颜亶和战神兀术再次发动了大规模的入侵战争,不过赵构的运气依然相当之好,耗死了完颜亶和战神兀术,赵构依然稳座在南宋临安府的皇帝宝座上。

    一年前,金国的第三代掌门人完颜亮不甘寂寞,成为了第三个pk赵构的金国皇帝,不过赵构似乎已经成为了金国皇帝的头号“克星”,完颜亮也没能破除金国皇帝“逢构必败”的魔咒。

    也就是一瞬间的时候,金国的朝堂再次变换皇帝脸,金国的第五代掌门人完颜雍隆重登场!

    赵构同志虽然很不想当这个南宋皇帝,但就像南宋“小强”一样,赵构的生命力相当的顽强,一口气耗死了吴乞买、完颜亶、完颜亮三位皇帝,马上就要面对金国的第四位皇帝。

    赵构同志似乎又要创造一个他的先辈们所无法创造的新记录,耗死第四位金国皇帝。

    但在面临创造南宋全国记录的非常时期,赵构同志突然对皇帝宝座失去了任何兴趣。

    因为赵构已经真正看透和真正理解到了“皇帝”这份职业的高风险性和高危机性,有时候当“皇帝”其实还不如当个普通老百姓,什么危险都不用考虑,什么风险都不用承担,什么恶梦都不用去重温,什么烦恼都不用去牵挂!

    所以赵构同志终于做出了影响整个历史进程的一个重大决定——引退江湖,做个安享晚年的太上皇!

    但赵构面临着一个所有男人都难以启齿的话题,传宗接代的话题。

    由于常年遭受金国的入侵,作为南宋的头号领导人,赵构同志常年生活在担惊受怕之中,时间一长,便患了男性性功能障碍症,也就是俗称的“男性阳瘘”。

    不过赵构同志患的多半是“精神性阳瘘”,实在是被金国的一帮凶神恶煞们吓坏了,搞得连正常夫妻生活都无法操作。

    如果换了普通人,得了“阳瘘”也无关紧要,但皇帝同志万万不能得“阳瘘”,尤其是像赵构同志这样还没有成功传宗接代的“皇帝”。

    所以赵构同志虽然已经“看破红尘”,但要想将南宋皇帝这个烫手山扔出去,还必须得寻找一位合格的接班人!

    汉族王朝皇帝的继承原则上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般情况下皇帝死了都由皇帝的儿子来继承,如果皇帝没有儿子,那么就找血缘关系最接近的弟弟来继承。

    但令赵构和南宋的文武群臣们万分尴尬的是,整个老赵家的所有男性几乎全部在靖康之难中阵亡了,即使个别没死的,最后也死在了金国东北的冰天雪地中了,再加上赵构同志又没有子嗣,所以如何寻找接班人成了赵构和南宋群臣们的一大难题。

    虽然是难题,但并不是无解之题,为了延续南宋王朝的命运,终于有人主动站出来提及了以往几代君臣都不敢涉及的敏感话题,右仆射范宗尹要求赵构在太祖赵匡胤的子孙后代中选择接班人。

    以往这是个旁人绝对不敢触及的敏感话题,但目前的形势已经非常紧迫,如果赵构在未选定接班人的情况下突然死亡,那么将会给整个南宋带来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所以赵构接受了范宗尹的建议,毕竟大宋的江山是太祖赵匡胤打下来的,但“斧光烛影”的历史悬案让赵光义顺手得了个锦绣江山,赵光义毫不客气地侵吞了大哥的胜利果实,并且最终没有将江山交还给大哥的后代们。

    老天似乎要惩罚背信弃义的赵光义后代们,所以委托金国的猛人们搞了一次靖康之难,“干了坏事,早晚是要还帐的,”已经看破红尘的赵构深谙这个道理,所以他决定为祖先赵光义还那笔两百年前的历史旧帐,决定将皇帝的继承权交还给赵匡胤的子孙后代们。

    公元1132年,赵构开始在全国各地海选赵匡胤的后代们入宫进行培养,海选皇帝就和海选超女的程序有些类似,先是入围64强,然后再决出32强,最后进入“选帝”决赛的是一胖一瘦两位小男孩。

    按照赵构的本意是喜欢那位胖男孩,小孩胖乎乎的一般都比较讨人喜欢,所赵构打算选择那位胖男孩作为皇室接班人。

    但随后的一件事情却改变了赵构的想法,有一天赵构召见两位男孩闲聊,正好有一只小猫从这两个男孩面前走过,瘦小孩看到小猫经过表现的比较友好,但胖小孩则心生厌恶,居然一脚把小猫踢跑了。

    赵构看到这一幕后心情非常不爽,以往对胖男孩的好感顿时几乎化为乌有。

    这是非常关键的一脚,中国的国足同志们非常擅长于一脚把世界杯的美梦给踢跑,而这位胖男孩的一脚则把自己的皇帝梦也几乎踢跑了。

    不过还算好,赵构决定给这两位小孩公平竞争、平等竞赛的机会,两位候选人同时留在宫中,等长大以后再进行选择。

    顺便提一下,这两位小男孩都是赵匡胤四子赵德芳的后代,胖男孩名叫赵伯玖,后改名为赵琢,瘦男孩名叫赵伯琮,后改名为赵昚。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赵琢和赵昚都已顺利成长,赵构同志必须要有所决定了,所以他对两位候选人进行了最后一次考试,至于考试的内容是什么,赵构暂时保密。

    不过为了犒劳两位已经苦苦竞争了十多年的候选人,赵构决定在考试前各自送十位美女给赵琢和赵昚,美其名曰按摩放松。

    胖子赵琢思想比较简单,行动比较粗鲁,性功能比较冲动,所以很快十位美女便被胖赵琢就地正法了。

    美女就在眼前,不用白不用,不采白不采,这是瘦赵昚第一时间的想法,但和冲动、简单、粗鲁的胖赵琢相比,赵昚显然多了份冷静和智慧。

    为什么皇帝要在这和关键时刻奉送美女,难道仅仅是为了犒劳我吗?其中会会不会有什么“阴谋”呢?

    善于思考的赵昚多了点冷静,少了点冲动,美女随时都可以享用,暂时先存放着。

    关键时刻,赵昚的老师史浩终于看出了这十名美女的问题所在,很有可能这十名美女就是皇帝大人所出的考题,皇帝正是想用这十名美女来考验你们两位候选人的控制力和意志力,所以美女还是先不要享用,等待或许是最好的方法。

    老师果然还是老的辣,史浩的猜测完全正确,一个多月后,赵构突然袭击,又召回了这二十名美女,结果一目了然,送给胖赵琢的十名美女都已经变女人,而送给瘦赵昚的十名美女仍然还是处女。

    考试在不经意间突然结束,历经二十多年的“选帝”活动宣告结束,赵昚战胜赵琢,成为了南宋王朝的正式接班人。

    赵琢同志在失去皇位的那一瞬间,似乎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一、必须要爱护小动物。

    二、冲动永远是魔鬼,忍耐永远是良师。

    三、有位好老师可以,随着金国的皇帝的丧命,整个金国的南征大军应该是如鸟兽散般四处逃窜,比如中路刘萼率领的十万汉南军、东路完颜元宜率领的六十万主力军纷纷渡淮北归,彻底放弃了对江淮地区的军事进攻。

    但徒单合喜不能逃跑,因为他的对手不是别人,是南宋的百战名将吴璘。

    而历史也不失时机地给徒单合喜出了个难题,因为身在大散关的他接到了一份足以改变他人生命运的一道诏令,金国新任皇帝完颜雍发来的诏抚令。

    “岐国失道,杀其母后,横虐兄弟,流毒兆庶。朕惟太祖创业之艰难,勉膺大位。卿之子弟皆自军中来归,卿国家旧臣,岂不知天道人事?卿军不多,未宜深入,当领军屯境上。陕右重地,非卿无能措画者。俟兵革既定,即当召卿,宜自勉之。”

    接到完颜雍这份的诏令,徒单合喜和手下的将士们彻底迷惘了,非但迷惘,而且是惶惑不能决去就,毕竟两个月前大家的主人还是完颜亮了,怎么莫名其妙又冒出来个新皇帝完颜雍,那么到底要听哪个皇帝的指挥呢?

    每逢历史的关键时刻,总是有历史关键人物站出来决定大家的命运,这次是金国的桥梁道路船舶专家张中彦工程师决定了徒单合喜和西中军将士们的最终命运。

    张中彦一向是个非常善于观察时局的明白人,否则也不会和他的大哥张中孚五易其主,虽然被后来人所批判,但他在关键时刻的每次决断都被证明是正确的决断。

    完颜亮的穷兵黩武已经失去了金国的人心,而作为新兴势力的辽东完颜雍势力正在取得整个金国的民心,所以大家还是顺应潮流,不要逆天而行。

    张中彦的劝喻非常及时,也非常重要,给了徒单合喜和西路军一条通往光明的阳光大道。

    徒单合喜继续担任陕西路统军使,并兼任元帅右都监,负责对南宋的军事总进攻;从采石战场撤回河南的武捷军总管蒲察世杰率领一万多武捷军从河南入陕,目标直指商、虢、陕、华四州。

    反击正式开始!

    猛将蒲察世杰一下子从采石战场来到了陕川前线,他的对手也从虞允文、刘锜换成了吴璘、王彦。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正月,蒲察世杰率领一万多武捷军由汴京出发,将收复失地的第一个目标指向了陕州。

    陕州位于今天的河南三门峡市,临近洛阳、汴京,对金国的中原腹地威胁最大。

    武捷军从江南来到陕西之后居然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

    一败南宋军于石壕镇,二败南宋援军三千人,三败南宋援军二千人于潼关,四败南宋军万余人于斗门城。

    而蒲察世杰本人的表现也相当之抢眼,“擐甲佩刀,腰箭百只,持枪跃马,往来军中,无人能敌”,被南宋将士称之为“神将”。

    不过蒲察世杰最后攻破陕州城的方式和他前面的辉煌战果相比,有点虎头蛇尾,仅仅是三百士兵通过挖地道,轻而易举就攻破了陕州城。

    过程精彩不精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携攻破陕州之余威,一月之内蒲察世杰又非常轻松的攻破了虢州,并在华州城下同南宋名将王彦展开拉锯战。

    “神将”蒲察世杰在商、华、虢、陕四州的辉煌战果大大减轻了徒单合喜东侧的威胁,因此他决定将和吴璘的主战场放到德顺州!

    德顺州位于六盘山西麓的隆德县(今宁夏**自治区隆德县)附近,隆德县东越陇山可通关陕,南下秦州能入川蜀,北连高平长驱宁朔,西走河西直达西域,被称为“关陇锁钥”,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在大散关受阻的吴璘决定将陕川大战的突破口放在德顺州,而固定大散关、凤翔府一线的徒单合喜当然也不会轻易放弃这个军事要地。

    双方围绕德顺州的争夺从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十一月一直持续到了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二月。

    公元1162年二月下旬,已经攻占了治平寨和千家堡的吴家军在姚仲、吴挺等名将的率领下向德顺州发起了猛烈攻击。

    徒单合喜安排在德顺州的守军是丹州刺史赤盏胡速鲁改和押军猛安温敦蒲里海率领的四千军队。

    双方在德顺城下展开激战,已经没有退路可言的金国军队在温敦蒲里海的带领下同姚仲的吴家军进行殊死搏斗,双方相持不下。

    但仅仅区区四千人马根本无阻挡吴家军的前进步伐,徒单合喜深知德顺州的重要性,因此对德顺州的增援必须马上进行。

    经过一番对战场局势的观察,徒单合喜任命顺义军节度使乌延蒲里黑率领万户完颜守道、大良顺,宁州刺史颜盏门都等三部两万人马,会合刚刚收复河州的统军都监石抹迭勒南北夹击共同救援德顺州。

    但徒单合喜在分兵救援德顺州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大散关一线的防御力量,已经苦苦等待了半年之久的吴璘终于等到了夺取大散关的良机。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闰二月十四日深夜,已经在大散关外和金国军队整整对抗了半年之久的吴家军将领杨从义率军向大散关及周边关隘发起了突然袭击。

    激战一昼夜,大散关终于在半年之后重新回到了南宋的怀抱,长斯困扰吴璘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但大散关的攻克却并没有给吴璘带来预期的效果,因为徒单合喜在大散关失守后也及时作出了自己的军事调整:将大散关附近、渭河以南的军队全部撤至渭河以北的宝鸡和凤翔府两地,而军事进攻的重点继续放在德顺州,靠着宝鸡、凤翔、德顺州三点形成的防御网继续阻挡吴璘东进、北进的步伐。

    徒单合喜继续在给吴璘不停地制造麻烦,要想彻底解决陕川战场的僵持局面,德顺州的得失成为金宋双方的平衡支点!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闰二月二十五日,金宋双方的主力部队在德顺州以北的瓦亭寨展开激战。

    瓦亭寨是六盘山重要的军事要塞,是渭州至德顺军的重要关隘。

    为了达到围城南北打援的效果,姚仲驻兵六盘山,对付北面的石抹迭勒,而吴挺则抢占瓦亭要塞,对付乌延蒲离黑的两万大军。

    双方都深知德顺州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不用总动员,吴挺和乌延蒲离黑都必须发挥百分之百的能量。

    恶战一天,吴挺小有斩获,但并未对乌延蒲离黑的两万军队形成致命打击。

    儿子有困难,必须要老子出马了,看到瓦亭战场的胶着态势,吴璘座不住了,他决定亲自出马搞定无名小卒乌延蒲离黑。

    如果说让乌延蒲离黑对付吴挺还能勉强应付的话,那么随着老吴同志的出马,我们的乌延蒲离黑同志变真的要变成了“乌烟不里黑”了,虽然蒲离黑同学很勇猛,但无论从战术指挥还是作战经验方面相比,蒲离黑都要比吴璘差了一个档次。

    结果没有奇迹可言,激战两日后,乌延蒲离黑力竭势穷,败走瓦亭。

    吴璘和吴挺乘势一鼓作气攻克了德顺州。

    形势立刻对南宋的吴家军非常有利,而这时采石渡口的“南宋第一书生”虞允文来到了四川,准备同吴璘商谈重要军事机密,吴璘无奈离开德顺州,回到河池同虞允文会面。

    吴璘的离去给了徒单合喜新的希望,原本以为丢失德顺州对整个金国西路军来说将是一场灭实话,我对完颜璋的这一荒唐而又愚蠢的行为一直无法理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驱动完颜璋走上阴谋叛乱的道路,原本可以成为开国功臣,但一瞬间就有可能成为大逆不道者,其中的原因真的耐人寻味。

    史书上的解释非常牵强附会,完颜璋是因为害怕自己擅自杀死中都留守沙离知的行为会遭到完颜雍的惩罚,所以走上了谋反之路。

    但这个解释完全站不住脚,真正的原因也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了!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正月,完颜雍出城上谒山陵,可喜等人决定效仿完颜雍,再次发起军事政变。

    枪杆子里出政权,要想夺取皇位,军队是必须要掌握的,可喜集团成员包括同知中都完颜璋、副都统完颜布辉、昭武大将军斡论、河南统军司令史斡里朵和我们的朋友“政变老手”李老僧。

    李老僧同志有幸参加了十三年前的那场宫廷政变,但却没有得到自己应有的报酬,很快便被完颜亮遗忘,仅仅获得了延安府同知的职务。

    不过和唐括辩、秉德、仆散忽土等哥们相比,老李同志绝对是幸运的,至少没有被完颜亮“内部处理”掉。

    有着丰富政变经验的李老僧同志在得知可喜同志的政治野心后,及时地加入了可喜的谋反集团,我认为有时候谋反政变也是会上瘾的!

    但可喜也面临着这个相当大的困难,那就是所以集团成员中没有掌握重兵的家伙,甚至连一个万户候都没有,拿这点人马去对抗完颜雍,无意于送死。

    关键时刻,李老僧同志必须发挥老同志的能力,他自告奋勇去游说自己的同乡渤海万户高松同志。

    但这次好运没有伴随李老僧,高松断然拒绝了李老僧的加盟要求,所以可喜的这场政变注定只能是失败。

    既然阴谋已经被高松获知,那么只有主动自首,把李老僧等人当作替死鬼了,聪明的完颜璋决定中止这场荒唐的政变行动。

    在他的劝说下,可喜和完颜布辉及时中止了政变行动,而不肯就此住手的斡论、斡里朵和李老僧则被当成替死鬼送给了完颜雍。

    一场可能殃及完颜雍生命的阴谋活动就这样腹死胎中,完颜雍偿不是傻子,是非曲直、忠奸敌我还是能明辨是非的,很快阴谋主犯可喜被揭露,和斡论、斡里朵和李老僧等同犯被诛。

    但对待这场阴谋的二号人物完颜璋,完颜雍却选择了放生,非但放生,而且是继续留用,担任彰化军节度使。

    士为知已者死,碰到这样的好皇帝,算是完颜璋人生的最大幸事,大难不死的完颜璋必须以生命来报答自己的知已皇帝!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四月,应徒单合喜的要求,完颜璋率领平凉、泾州、潘原、长武四地的二万人马,浩浩荡荡向陕川前线进军,目标救援处境危因的徒单合喜!

    在丢失了德顺州后,为了避免被吴家军抄后路、包饺子,处境日益危困的徒单合喜将前线防御的重点退缩至原州一线,希望通过攻占原州来抵御士气正猛的吴家军。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三月,徒单合喜命令老将颜盏门都率领四千精兵攻打原州,但遭到原州守军的激烈抵抗,双方在原州城下展开激战,胜负难分。

    完颜璋是个刚刚犯下滔天大罪的罪人,但幸亏碰到了贤明之主,否必将死无葬生之地,所以他必须帮助完颜雍,同时也是帮助金国,摆脱陕川前线的不利局面。

    四月中旬,完颜璋集结原州城附近的所有金国军队,约五万余人,对原州城展开猛烈进攻。

    对原州城势在必得的完颜璋甚至动用了十四座投石车向原州城内频繁不断地发射石炮。

    大凡玩过《三国志》系列游戏的朋友们对投石车这种攻城武器应该不会太陌生,非常适合远距离攻击,而且自身不会受到损伤,绝对是守城一方的终极恶梦。

    所以原州城的南宋守将孤力难支,只得向吴璘发起紧急救援信号,而原州城在完颜璋的疯狂进攻下已经岌岌可危,失守似乎就在眼前。

    吴璘当然不希望原州落入完颜璋之手,很快吴璘便命令自己的战友兼亲家姚仲同志率兵两万急速援救原州。

    姚仲原来是吴玠的部将,曾经参加过和尚原、饶凤关、仙人关等重大战役,是吴家军中地位、荣耀仅次于吴璘的一员功勋老将。

    但曾经击败过兀术、撒离喝的姚仲却不认识什么完颜璋,在当年饶凤关战役时,完颜璋只不过是撒离喝手下的一名警卫员,姚仲不可能认识毫无知名度的完颜璋

    没有知名度并不代表没有能力,姚仲显然并没有把昔日的小小警卫员放在眼里,所以他要为自己的轻敌付出沉重的代价。

    完颜璋在得知姚仲率兵增援原州后,立即做出了围城打援的战略调整。

    “围城打援”是中国历史上十分经典、十分流行的一种军事战术。

    这个战术的核心内容在于打援,但打援也得讲究技巧:

    一方面要继续保证对原进攻城池的进攻压力,也说是不能因为要打击援军而放松对城池的包围,甚至让城池中的守军成功突围。

    另一方面打援地点的选择很有讲究,不能离城池太近,也不能离城池太远,离城池太近,很可能让城中守军看到援军的到来,从而增加守军的士气和生存的希望,离城池太远的话很容易造成全军兵力的分散。

    所以最好佳的方式是选择一个离原城池约五公里范围内的地点,让守军看不到任何希望,同时围城和打援的部队又能及时联系。

    但就是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说说容易,要想成功实施却又是如此之困难,唐太宗李世民曾经使用过,大获成功;而宋太宗赵光义也曾经使用过,却惨败而逃。

    完颜璋肯定是读过史书的,如何运用“围城打援”这个四字战术,他胸有成竹!

    完颜璋开始出招了,他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对原州城进行看似猛烈的进攻,当然目的是继续对原州城的守军施加压力,然后兵分三路进行打援任务。

    第一路是押军猛安石抹许里阿率领二千精兵埋伏于原州城北的高皇,第二路是万户完颜完颜守道率领三千精兵在原州城西北十里的麦子原埋伏,第三路是完颜璋率领的主力埋伏于城西。

    完颜璋三面埋伏,静候姚仲同志的佳音!

    很巧合的是,姚仲同志的救援部队居然也兵分三路,而且正好遭遇到了完颜璋的三路伏兵,只不过双方遭遇的对象有所不同,姚仲的主力部队居然遭遇到了麦子原附近的完颜守道,而更可笑的是姚仲派出的一路两千人的先头部队居然遭遇到了完颜璋的主力部队。

    在很快获悉姚仲的战场情况后,完颜璋果断地做出了军事调整,派遣万户特里失乌也率领押军猛安奚庆喜、照撤的二千后马增援石抹许里阿补,派遣撒屋出、崔尹率领的二千兵马前去增援完颜守道。

    布阵麦子原的是完颜守道率领的金国军队,而他的运气也相当之不好,因为他正好遭遇到了南宋名将姚仲援兵的主力部队。

    但运气不好还只是一方面,更令完颜守道深感恐的是姚仲为了对付金国的骑兵,居然在军队中间设置了四组拒马,拒马外面设骑兵,拒马里面设步兵,拒以之间敢死队员,完全是一付要死大家一起死,完全不要命的作战方式。

    如果换了其它金国将领,很有可能被姚仲的博命战术吓倒,但完颜守道毕竟是自小深受先辈们熏陶的女真勇士,他的祖父就是“女真第一文人”完颜希尹。

    和他那位一年前在商州城中被南宋军队轻易俘虏的弟弟完颜守能相比,完颜守道的勇气和胆识都要高出一筹!

    拼命的不怕不要命的,既然你姚仲想和我博命,那我们就来次真正的较量吧!

    完颜守道真的不要命了,因为他居然命令金国骑兵抛弃马匹,改当步兵使用,而且他还疯狂地命令这些无马骑兵向姚仲拒马外面的南宋骑兵发起攻击。

    舍弃自己之长处,用自己之短处攻击对手之长处,完颜守道真的疯了,不过这只是姚仲所看到的表面现象。

    因为完颜守道并不是疯子,所以他当然给姚仲预留了足凶狠的杀手锏,那就是埋伏在这些无马骑兵身后的五千精锐部队。

    无马骑兵们奋不顾身地对南宋的骑兵发直起了第一轮冲击波,当然这并不是完颜守道的主要目的,见好就收,将南宋的骑兵们吸引到自己的埋伏圈内才是完颜守道的真正目的。

    然后,完颜守道率领自己的五千精兵倾力而出,利用长枪、劲弓对南宋的骑兵们发起致使攻击。

    受到攻击的南宋骑兵纷纷后退,姚仲的博命阵容受到猛烈冲击,而完颜守道乘势发起反击,攻破拒马,大破七阵。

    但姚仲毕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在一阵慌乱之后,很快压住阵脚,重新摆好了阵形,继续对完颜守道发起攻击。

    由于完颜守道面对的是姚仲率领的主力增援部队,虽然一时取胜,但毕竟实力并不占优,很快便落入了下风。

    不过,胜利的天来终究偏向了金国,因为完颜璋毫不费力地击溃了姚仲的一千多先锋部队,很快便率领主力增援完颜守道。

    完颜璋和完颜守道合兵一处后,利用兵力上的优势对姚仲发起了更加猛烈的进攻,大败姚仲的增援部队。

    《金史》上对原州战役的记载是“大破良辅(姚仲)军,斩首万余级,坠壕死者不可胜数,锁足行马者尽殪之,获甲二万余,器仗称是,良辅亦中两创脱去。”

    姚仲遭受了军事生涯中的第一次惨败,仅率少数新兵逃回开边寨,而南宋方面的损失更加惨重,7位统领官、30位将官、73位队将战死,姚仲率领的两万士兵几乎伤亡怠尽。

    由于原州城的惨败,吴璘之前在陕川苦苦拼争换来的有利局面几乎化为乌有,导致后来吴璘盛怒之处差点了将自己的儿女亲家姚仲军法处置。

    而完颜璋则乘胜攻击,一举攻破了原州城,给处于困境之中的徒单合喜带来了新的希望。

    在获得了和吴璘交战以来的第一场大胜后,徒单合喜似乎对击败吴璘和吴家军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希望。

    虽然这场大胜并非由他本人亲自导演,但他毕竟是金国在陕川前线的最高军事长官,完颜璋也得听他的命令。

    所以徒单合喜决定彻底摆脱半年多来的被动挨打局面,乘胜追击,夺回德顺州。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七月,徒单合喜命令原州围城打援战的两大功臣完颜璋和完颜守道分别担任正、副都统之职,率领两万精兵重新夺回德顺州。

    完颜璋同志的考验才真正开始,因为目前德顺州的守将就是南宋在陕川战场的最高长官,百战名将吴璘。

    完颜璋同学,虽然你能够击败姚仲,但并不代表你也能击败吴璘。

    因为在我的印象中,吴璘从和尚原开始到德顺州,就几乎很少打过败仗,毫无名气的完颜璋会是吴璘的对手吗?

    对这个问题,徒单合喜其实很担忧,但有位同志却毫不担心,那就是完颜璋本人,完颜璋认为打仗凭的是真才实学,而不是高位虚名。

    七月下旬,完颜璋率领的两万人马在德顺东北的张义堡同吴璘的前军部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

    完颜璋很轻松地击败张义堡的南宋军队,斩杀先锋官高师中,继续向德顺州进军。

    吴家军连续两次被同一位金国将领击败,这在吴璘和吴家军的军事生涯中绝对是头一次,因此吴璘不得不开始重视这位金国的无名将军。

    如何重视,那就是必须采用非常规的战术对付完颜璋,吴璘决定采用以攻代守的战术,在德顺州外安营扎寨,静候完颜璋的佳音。

    当然,完颜璋同学是不会让吴璘失望的!

    八月初,完颜璋率领两万精兵浩浩荡荡来到了吴家军的面前,没有任何的打招呼和问候语,双方的主力部队便在德顺城东大战五个回合,结果很意外,百战名将吴璘的部队似乎力不从心,向城北撤退。

    完颜璋是个只相信实力而不相信名气的人,所以他认为吴璘并不是不可战胜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目前他所要做的唯一动作便是乘胜追击。

    可惜,我们的完颜璋同学还是小看了百战名将吴璘,吴璘之所以在战场上能够保持极高的战胜率,当然有他特殊的本领。

    吴璘早已在城北的山岗上埋伏了大量的弓弩手,万箭齐发之下,完颜璋终于遭受到了自出兵陕川前线以来的第一次败仗。

    徒单合喜对自己的爱将完颜璋是相当的关注,因为在目前的金国战将中能和吴璘争锋相对的也就是完颜璋等少数几位猛人(注: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两位猛人正忙着对付窝斡的契丹军队,是不可能抽空来帮助徒单合喜的),所以对完颜璋必要的帮助也是必须的。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八月中旬,徒单合喜命令统军都监泥河率领七千精兵从凤翔府急驰增援完颜璋,一方面给稍受挫折的完颜璋增加信心,另一方面也是增加完颜璋的军事力量。

    完颜璋是个不相信名气的人,同时也是位经得起失败的人,在德顺城下被吴璘击败后,他立即和完颜守道、泥河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决定将突破口放在北山与德顺城之间的南宋军营中,因为那是整个南宋军队防御的薄弱之处。

    和吴璘同志玩军事技术,完颜璋似乎还稍欠火候,吴璘很快便洞悉了完颜璋的军事意图,决定来将计就计,干脆把北山口的南宋军队全部转移到德顺城中,留给完颜璋的只是一座空营。

    完颜璋终于领教到了吴璘同志的厉害,在气势汹汹地攻占了一座毫无价值的空营后,完颜璋有些泄气了,而以逸待劳的吴璘则乘势率军冲出德顺城向完颜璋发起了攻击。

    正准备收兵回营的完颜璋猝不及防,第二次被吴璘击败。

    但完颜璋同志有个优点,胜不骄,败不馁,屡败还要屡战,因为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击败赫赫有名的吴璘!

    所以在二次兵败德顺城后,完颜璋同志又要开会总结经验教训了,既然连续两次进攻德顺城都惨遭失败,那么说明军队的进攻方向有问题。

    完颜璋不想在同一个地方连续两次摔跤,所以他决定改变进攻方向,将德顺城的重点突破口放在东山堡,只有攻克东山堡,才有可能攻克德顺城。

    大定二年(公元1162年)九月初一,完颜璋在德顺城正面摆开阵势同吴璘叫阵,当然这并非完颜璋的真实意图,因为他已经暗中命令副都统完颜守道率领一路精兵暗中向东山堡发起进攻,他在德顺城下的虚张声势只不过是为了吸引吴璘的注意力。

    声东击西的计策并非是你吴璘的专利,我完颜璋同样也会使用。

    不过完颜璋的声东击西计策实施的并不顺利,要想和吴璘玩手腕、耍花招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吴璘在东山堡设置了多条战壕,防御非常坚固,要想突破似乎是件非常困难的任务。

    完颜守道的勇猛毋庸质疑,在成功在越过几道战壕后,完颜守道率领的金国军队开始和南宋军队短兵相接,南宋的东山堡的守将李痒阵亡,但南宋军队依然据险死守,不肯撤退,战局成胶着状态。

    虽然完颜守道对东山堡的进攻取得了明显的优势,但德顺城正面战场的局势却对完颜璋极为不利,吴璘在得知东山堡受到攻击后,非但没有派兵救援东山堡,相反却命令北山和城中的南宋军队全军出动,对完颜璋发起猛攻。

    因为吴璘相信,只要击败完颜璋,整个金国军队便会群龙无首,东山堡之围不救自解。

    而战场形势变化似乎也正朝着吴璘的估计进行着,德顺城北岭的六千南宋军队在击败了完颜璋的汉军后,立即烧毁了完颜璋的攻城机械,并一度将猛安移剌补的援军击退。

    形势对完颜璋极为不利,如果战场局势按这个趋势发展,完颜璋很快将上演被吴璘连中三元的“三枪惊奇”。

    关键时刻,围攻东山堡的完颜守道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放弃东山堡,救援完颜璋,也许完颜守道的选择是正确,也许又是错误的,但他必须做出选择,哪怕是错误的!

    完颜守道的增援部队到来立即改变了德顺城正面战场的局势,移剌补和完颜守道携手作战,终于击退了北岭的南宋军队。

    完颜璋在获知北岭的南宋军队被击退后,及时作出了新的战术调整,他要发挥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量来彻底击败吴璘。

    一方面完颜璋命令特里失乌也和移剌补率领两千神射手从正面对吴璘的主力部队展开攻击,始终对吴璘的部队施加强大压力,另一方面他命令万户石抹迭勒率领一支骑兵部队从南宋军队背后穿插,攻击吴璘的侧翼!

    吴璘和他的吴家军当然不是那么容易被击败的,在当时南宋的几支军队中,吴家军的战斗力排名前列,尤其是防御战,吴家军少有败绩。

    就连大名鼎鼎的兀术、撒离喝都不能从吴家军身上讨得便宜,那么你小名微微的完颜璋还能奢望什么东东呢?

    吴璘将自己的三万主力部队分三个阵列据险而守,每个阵列的外围都设置刀盾手和行马队,将整个阵列布置的水泄不通,要想破阵,难于上青天。

    但吴璘终究还是忽略了完颜璋的能量,他的阵列最大的缺点就是骑兵太少,机动能力较差,虽然可以抵挡住来自正面的强大攻势,但如果侧翼受到骑兵的攻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很不幸,完颜璋发现并准确的掐住了吴璘的命脉,因此当石抹迭勒成功来到吴家军的侧方,向吴家军的侧翼发起致命攻击时,吴璘彻底服输了。

    三万吴家军阵形大乱,在金国骑兵冲击下,纷纷落荒而逃,吴璘再也无法控制整个战场的局势,只好率领残兵败将逃回德顺城。

    德顺城之败虽然没有原州之败那样的惨痛,但对南宋方面士气的影响却是致命的。

    原州之战、张义堡之战,完颜璋击败的都是吴璘手下的部将,而并非吴璘本人。但德顺城之战,完颜璋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和智慧,真正意义上完胜南宋的百战名将吴璘,可以说这场战争没有掺杂太多的水分,就连自视甚高的吴璘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失败。

    连南宋的常胜将军吴璘都打了大败仗,自然对整个陕川前线南宋将士士气的打击是相当严重的。

    而吴璘在晚年的军事生涯中则遇到了自己一生之中的最大克星,我相信吴璘是会永远记住完颜璋这个名字的!

    非但吴璘会记住完颜璋这个名字,就连远在临安府的南宋第二代掌门人赵昚同志恐怕也会记住完颜璋这个名字。

    因为完颜璋给登基皇位才两个多月的赵昚献上了一份来自陕川战场的“厚礼”,不过这份“厚礼”就像一盆冷水,足以扑灭赵昚同志十几年来苦苦积蓄和酝酿已久的雄心壮志。

    以前在皇宫中参加皇位争霸赛时,虽然对皇阿爸赵构同志的懦弱无能心怀不满,虽然对死对手金国的无端入侵深恶痛绝。

    但无奈没有权力、没有实力,只能积蓄能量和力量,等待可以爆发的那一天!

    而十几年的等待终于结束,一转眼自己已经登上了南宋王朝的最高宝座,雄心壮志终于可以酣畅淋漓地彻底爆发了。

    不过,赵昚必须要明白一个道理,在这个世界上,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光靠雄心壮志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公司要想得到迅猛发展,并立于不败之地,光靠一个好领导,好上级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一批好员工。

    赵昚终于发现自己面临着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和对手完颜雍相比,他手中没有好牌。

    岳飞、韩世忠、张俊、刘锜都已逝去,吴璘老了,连完颜璋都搞不定了。

    有时候赵昚真的很忌妒自己的皇阿爸赵构同志,懦弱无能的领导周围却聚集着一大批猛人员工,确保南宋集团公司能够屡次摆脱破产倒闭的困境。

    而如今新官上任的赵昚却发现那批猛人员工死的死、老的老,几乎无人可用,还谈什么北伐呢?

    那么再看自己的对手金国集团,非但领导完颜雍能力超强,就连员工能力也是超猛,诸如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徒单合喜、完颜璋之类,随便找一位都能让南宋胆战心惊。

    这还只是赵昚的内心担忧,当然不敢向群臣们透露,毕竟他对自己的雄心壮志还是抱有极大信心的。

    因为,虽然南宋方面在陕川前线遭受了怪败,但是在江淮前线却进展顺利,原因很简单,完颜亮同志的死亡帮了南宋军队大忙。

    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十一月,随着完颜亮命丧瓜洲城下,金国在江淮前线的六十万大军群龙无首,军心涣散,大家只顾着尽早逃离死亡战场,根本无心去关注南宋军队的动向。

    短短一个月时间,所有金国军队全部渡淮北撤,江淮之间的土地重新回到了南宋的怀抱。

    而完颜雍同志在登基初始,正忙着集合全国的精锐部队全力以赴对付窝斡的契丹军队,所以机会等于是摆在了南宋面前。

    不过,赵构同志并不热衷于搞什么北伐复国,所以机会悄悄地溜走了。

    等到赵昚执政政权时,窝斡同志的契丹军队早已被完颜雍整得毫无还手之力,完颜雍很快就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赵昚了。

    赵昚同志很着急,他很想在完颜雍对付窝斡的时候发动北伐,使得完颜雍南北不能相顾,但很可惜,北方传来的消息是窝斡已经被俘,满门抄斩。

    不过赵昚同样也得到了好消息,那就是窝斡同志的两位得力部将扎八和括里成功地摆脱了金国军队的追击,终于逃入了南宋的怀抱之中。

    南宋方面一向是非常喜欢收留这些金国的敌人,而且在扎八和括里的带领下,南宋军队居然还渡过淮河,攻占了淮河以北的海、泗、唐、邓四州。

    这对赵昚来说,绝对是个天大的好消息,北伐还未开始,便已经轻而易举地收复失地了,所有陕川前线的一切不愉快很快就烟消云散了,难道一切都预示着他将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吗?

    赵佶老师曾经也做过这种美梦,不过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恶梦,赵构同志不敢做这种美梦,最终平平谈谈了完成了他的皇帝使命。

    赵昚有他自己的雄心壮志,他坚信自己一定能够再次实现自己先祖赵匡胤的不朽功绩,所以他必须先出招了。

    公元1163年,金国大定三年,南宋隆兴元年四月,赵昚任命张浚北伐军总指挥,率领北伐大军浩浩荡荡向淮河北岸进军。

    从三十年前的富平之战到三十年后的隆兴北伐,张浚虽然年过六旬,但北伐复国之心不死,不过他面临着和赵昚相同的尴尬问题,手里没人,准确的说是没有猛人。

    采石渡口的“夺命书生“虞允文毕竟是个文人,采石大战能够获胜更多地是凭着运气,你让虞允文真刀真枪地去打攻坚战,绝对是不行的。

    矮子里面拔将军,张浚煞费苦心地选择了两位北伐军主帅,一位是曾经大闹陕西的异域英雄李显忠,另一位则是参加过江淮大战的邵宏渊。

    但张浚的北伐大军似乎从踏出北伐的第一步开始,便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一支北伐大军同时任命两位主帅,到底谁听谁指挥?

    信心十足的张浚似乎并没有把这个问题当作问题,隐患终于种下了,等待它爆发的那一天,那么就是张浚北伐大军的终结之日!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