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恐怖灵异 > 皇甫? > 作品相关 引用说明3

作品相关 引用说明3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在这种内外都有困难的情势下,晋、楚休兵的条件成熟了。晋平公十年(公元前548年),晋国赵武执政为中军元帅。他下令减轻诸侯对晋国的贡赋(霸主国要收取与国缴纳的贡赋。西周时这种贡赋是给周王的,春秋时霸主代替周王的地位,霸主国控制的中小国就把这种贡赋缴纳给霸主)。鲁国叔孙穆叔去见赵武时,赵武对他说:“自今以往,兵其少弭矣。”“武也知楚令尹,若敬行其礼,道之以文辞,以靖诸侯,兵可以弭。”5赵武的话很快传到各国,宋国的向戌与蔡国的声子就出来活动。向戌和声子先后到楚国与晋国斡旋。

    向戌是宋国的左师,地位高,他与华元一样,与晋、楚两国的执政大臣都相好,所以他最终促成此事。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46年)夏,晋国的中军元帅赵武、楚国令尹屈建和鲁、蔡、卫、陈、郑、许、曹等国的执政大臣,在宋国的西门外结盟休战。这次盟约中,除休战内容外,楚国提出“晋、楚之从交相见”一款,排除齐、秦外,此条得到通过1。这一条款的含义是晋国和楚国的从属国,要定期朝见对方的盟主。朝见对方,意味着要向对方盟主缴纳贡物。这样诸侯国的负担就比此前增加一倍。

    3.向戌“弭兵”盟会的意义向戌活动的这次“弭兵”盟会,获得了成功。“弭兵”盟会召开后,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大为减少,此后的十几年

    未有战事发生,而晋、楚两大国之间,在其后的40年内没有发生过直接

    的军事冲突。介于两大国间的中原各国,有了一个暂时和平的环境。国际间的斗争,就转入各国内部斗争。各国内部贵族之间为斗争需要,在政治、经济上都采取一些适应历史潮流的新措施,这样,就使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逐渐被新的制度所取代。所以说,“弭兵”盟会是春秋时期由诸侯国间的争霸转向国内大夫间兼并的一年,也是春秋时代由前期转入后期的一年。

    争霸斗争的战场,则由中原转向东南地区的楚、吴、越间进行了。

    (二)“弭兵”盟会后的中原各国

    “弭兵”盟会后,虽晋楚两集团间战争暂时缓和,但各国内部矛盾就上升了。贵族崛起,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转为“自大夫出”,甚而“陪臣执国命”的时代1。权柄的下移标志着各国政权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

    1.晋国在政治经济上的改制

    晋顷公十二年(公元前514年),晋国大夫祁盈家发生内乱。祁盈的家臣祁胜与邬臧交*子,祁盈将二人囚禁起来。祁胜就行赂荀跞,替他在晋顷公面前说情。晋顷公不问曲直,就把祁盈逮捕起来。祁盈手下人见国君处事不公,就把祁胜、邬臧杀死。晋国于是就把祁盈和他的同党杨食我杀掉,并灭掉祁氏和杨氏两家贵族。

    本段内容取自于:

    5《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1《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1《论语·季氏》。

    执政的魏舒在处理祁氏和羊舌氏(杨食我族)的财产时,把他们的采邑地收归国有,设县由中央派人直接治理。在祁氏的采邑地上设7个县,在羊舌氏采邑地上设3个县。这一措施,为战国时的郡县制开了头。就在魏舒改采邑为县的次年,晋国人在法制上也学着郑国子产,进行改制,把成文法铸在鼎上。晋顷公十二年,赵鞅(赵武的孙子)和荀寅带着军队在汝水边筑城,同时征收“一鼓铁”(200斤),铸造一件鼎,把范当政时制定的刑书铸在鼎上,公诸于众。这一行动,遭到孔子和当时名人蔡墨的反对。孔子指责说“为刑鼎,民在鼎矣,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孔子认为,百姓看鼎上的条文就知道应定罪的轻重,当权

    贵族就不能从中上下其手,以恐吓百姓。法律的公布,把晋国法制推到一个新阶段。人们知道法律所禁,就

    可以避免误触刑律,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维护。贵族也因法律条文公布,不便任意为非,对他们却是一种限制。以前的法律不公布,由执政者掌握,他们说了算,法律条文公布后,这一神迷被打破,是历史的一个进步。

    赵鞅在铸刑鼎后的第二十一年,即晋定公十九年(公元前493年),他在与范氏、中行氏的斗争中,在铁地与支持范氏、中行氏的郑国军队交战。临战前他宣布了一项更大胆的改革措施:“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1其中“人臣隶圉”是奴隶。“免”即是在战争中立功者,可以免除奴隶身份。这是一条为奴隶解放开辟道路的新法令。

    为了争取人心,晋国贵族们还在各自的采地内进行了土地亩制和税

    收变革。据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中的《孙子·吴问篇》,晋六卿都扩大了田的亩制:范、中行氏以一百六十步为一亩;知氏以一百八十步为一亩;韩、魏氏以二百步为一亩;赵氏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正规的亩是一百步,可见各家都扩大了亩积。在征收地税上,赵氏是“公无税焉”外,其余五家都是“伍税之”,即采用征收百分之二十的实物地租。这已经是一种封建地主性质的剥削方式了。

    2.齐国内政的变迁

    “弭兵”盟会前,齐国的景公即位为君,齐景公在位共58年(公元

    前547―前490)。景公在位时间虽长,却是一位平庸的国君,只顾享乐,一味加重剥削。齐景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22年),景公有疾,归罪于祝、史没有给他在神前好好祈祷,要杀他们。晏婴说这是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你把川泽山林自然资源都控制起来,不准百姓利用;官吏胡作非为;国家政令没有准则;对百姓“征敛无度”;国君“宫室日更,淫乐不违。”民众痛苦不堪,“夫妇皆诅”1。可见齐国政治的败坏。

    齐国的大权,在景公上台时,就被崔杼、庆封两人把持着。鲁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崔杼杀齐庄公,立景公,自任为相。齐国史官把崔杼杀君的事实记载在简册上,竟被他杀死。后一来庆氏乘崔氏家族内乱,吞并了崔氏,庆封又自任为相“当国”2。庆封专权,但他好打

    本段内容取自于:

    1《左传》哀公二年。

    1《左传》昭公二十年。

    2《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猎、嗜酒,数日不上朝理政,有事到他家去请示,出现“国迁朝”局面,他家成了国家的朝堂。庆封“当国”仅一年左右,就被他的下属卢蒲癸、王何赶下台,逃到吴国。齐景公十六年,齐国正卿栾施、高强专权,杀大臣,将国君子弟驱逐出国,遭到国人的反对。陈氏联合鲍氏把栾氏、高氏灭掉,这样陈氏就掌握政权。姜姓齐国的政权危机,也就日益临近。

    3.子产在郑国的改革

    郑国在春秋时是战祸最剧的国家,而内部大族多,斗争激烈,所谓“国小而逼,族大多宠。”1像子产初当政时,派贵族伯石去为国家办一件事,竟要求先许愿给他土地作报偿才去,子产同意,说这是要先安定大族的办法。

    子产是郑穆公的孙子,公子发之子,名公孙侨。在郑简公二十三年

    (公元前543年),执政的子皮见他能干,就让子产代替自己,并从旁大力支持子产。子产执政21年,在他执政期间对内政进行改革。子产改革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其一是作封洫。“封”就是田界,“洫”就是水沟。作封洫的目的,是清查田亩。郑国的一夫百亩的井田制度,已遭破坏。在子驷当政时,就“为田洫”作过一次整顿,使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等四家贵族“丧田”2,即他们多侵占的土地被迫交出来,子产“作封洫”是这一措施的继续。“作封洫”就是清查全国土地,划定田界,多占者没收,不足者补足一夫百亩的基本数字。子产在使耕者有其田的同时,实行“庐井有伍”的制度,即将居民用什伍的制度编制起来,以便于管理调动。

    其二是作丘赋。郑简公二十八年,子产“作丘赋”。“作丘赋”的

    性质与晋国“作州兵”,鲁国“作丘甲”的性质相同,是对野鄙中的奴隶征收军赋。野鄙中的人缴军赋,说明他们已有当兵权。郑国的这一变革,也使旧时的国野制度泯除,有利于奴隶的解放。

    其三是铸刑书。郑简公三十年郑子产铸刑书,将法律铸在鼎上,公

    布于众。子产铸刑书比晋国赵鞅铸刑鼎要早23年。他是我国第一位将刑律公布于众的人。当时晋国的大臣叔向听到这一消息后,立即给子产去了一封信,对他的这一行动给以严厉的指责,说:原先我把你看作学习的榜样,现在令我失望了。过去的君主按照习惯审理案子,没有什么刑法条文,怕民众据条文争论不休。若是民众知道了法律条文,就对在高位的人无所顾忌,而只以法律条文作根据,敢于同在上位的人争论,那就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子产回信说:像你所说的那样长久之计,我没有能力做到。我是要解决当前的社会问题。反映了子产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进行社会改革的决心。

    子产的改革,得到郑国百姓的拥护,百姓编着歌唱道:“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1郑国在子产执政时期,在内政外交上都取得成功,他多次:“伍胥之谋伐楚也,非为吴也,但欲自复私仇耳,王无用之。”伍子胥知道公子光的用意,于是也劝王僚不要伐楚,一面退耕于野,一面暗中为公子光物色刺客,以待时机帮助公子光行事,作为自己进身的阶梯。

    吴王僚十二年时,他乘楚平王死,派公子掩余、烛庸率师围楚潜地,

    又派季札往鲁,以观察中原诸侯动向。楚派大军在潜地夹攻吴军,使吴军进退不得,国内军力空虚。这时公子光认为是好时机,假意宴请王僚,由伍子胥物色好的武士专诸,将匕首藏在烧好的鱼腹中,进献到宴席上。这时公子光借故离席,专诸从鱼腹中抽出匕首,刺入王僚的心脏,王僚当场毙命,专诸也被卫士杀死。公子光预先埋伏的武士把王僚的卫士杀死,于是自立为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任命专诸子为卿,重赏伍子胥,命他为“行人”(外交官),并参与“谋国政”1。

    阖庐虽有篡逆之恶名,却也是一位能干的国君,他即位的当年,即“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2。阖庐即位这年,伯也从

    本段内容取自于:

    1《吴越春秋》卷二《吴王寿梦传》。

    1《吴越春秋》卷三《王僚使公子光传》、卷四《阖闾内传》。阖闾又作阖庐,下同。

    2《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

    楚逃到吴,阖庐听从伍子胥的意见,任为大夫,与谋国事。伍子胥又推荐军事家孙武,阖庐任以为将,统率吴国军队。

    吴和楚相比,吴国力量不及楚。伍子胥于是建议将吴军队分作三部分,轮番攻楚。楚人见吴军至,必全力出动相救,这样使楚军疲劳不堪,然后以三军一齐伐楚。阖庐采纳这一策略,“楚于是乎始病”1。

    阖庐八年(公元前507年),因楚国令尹子常曾向蔡侯索取佩玉与裘不成,将蔡侯扣留在楚3年。向唐侯索取良马不成,也将唐侯扣留达3年。他们深恨楚国,蔡昭侯先与晋结盟伐楚,晋人向蔡侯求贿不得,借口不能与楚争而作罢2。蔡国接着与吴结盟伐楚,这正合吴国要同楚决战的方针,于是在阖庐九年的冬季,吴、蔡、唐三国联军伐楚。

    在蔡、唐两国的带领下,吴国军队乘船沿淮水而上,过蔡国,在淮河弯曲处舍船登岸,与楚军夹着汉水对峙。楚国左司马沈尹戌见吴军远道深入楚国来攻,就向令尹子常提议:令尹所率军队原地不动,迎住吴军;他自己率军控制方城之外,摧毁吴军的船只,封锁吴军背后的关口,然后令尹子常军渡汉进击吴军,他再从背后夹击,必大败吴军。而令尹子常想独占功劳,武城大夫黑想速战,楚大夫史皇挑拨子常说:楚国人恨你而喜欢沈尹戌,若沈尹戌的计策成功,就是他一人独得胜吴之功。这样,你的地位就保不住了。子常于是不顾沈尹戌的建议,率军先渡过汉水出击,从小别打到大别(均在今湖北汉阳县北),和吴军打了三仗都失败。子常自知不敌吴军,想逃跑,被史皇阻止。这时两军陈于柏举

    (今湖北麻城)进行决战。阖庐的弟夫概王了解到楚军没有士气,向阖

    庐建议先用轻卒攻子常的军队,楚国士兵将会逃跑,接着用主力猛攻,就一定能得胜。阖庐不同意,夫概王不顾王命,以所属5000兵士出击,果然大败楚军,子常逃到郑国。吴军跟踪追击楚军,在清发(今湖北安陆县南)追上,待楚军半渡河时发动突袭,又打败楚军。在雍(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又突袭正在做饭的楚军,吴军吃了楚军做好的饭后,继续追赶,一连打了五个胜仗,就到达了楚国都郢城下。

    楚昭王见吴大军突然到达国都城下,只带了一个妹妹仓皇出逃。中

    途遇见箴尹固一同乘船,昭王让他用“火象”冲击吴军,以掩护脱险。昭王逃进云梦泽中,遭到被迫为“盗”的人民袭击,又逃到郧邑(今湖北安饨),然后转入随国。吴军追到随国,和昭王只隔着一座宫室,吴人要求随国交出昭王。但随人同楚一直友好,不愿交出,吴军不得已退回。

    在吴军追击楚军时,沈尹戌从息地(今河南息县)回来,在雍与吴军交战,获得胜利。但他身受重伤,因他曾在阖庐手下做过事,耻于被吴擒,叫手下人将他的头割下。

    吴王阖庐得不到昭王,回师郢城,按等级住进楚国宫中,相传他们曾强以楚国君臣妻妾为己妻妾,以侮辱楚国。伍子胥因为得不到昭王,就把楚平王的墓挖开,鞭尸三百,用脚踏着平王尸的腹部,将平王的眼珠挖出,以报杀父之仇1。

    本段内容取自于:

    1《左传》昭公三十年。

    2《左传》定公三年、四年。

    1《吴越春秋》卷四《阖闾内传》。

    伍子胥逃往吴国决心复仇,但他的朋友申包胥却决心要卫楚。当吴军攻下楚都后,申包胥到秦国请求救兵。秦人不想出兵救楚,申包胥就靠在秦宫墙上啼哭,七日七夜不断。终于感动秦哀公,于是决定救楚。秦哀公三十二年(公元前505年),秦派500辆兵车救楚,秦楚联军在沂地(今河南正阳县境)打败夫概王,接着在军祥(今湖北随县)再败吴军。秦楚联军又灭了唐国,这年秋天在公之和麇地(今湖北京山县西南),再次打败吴军。九月,因夫概王回国夺取王位,阖庐只得回军。这年越国也抄后路攻吴。吴军在楚不能坚持,于是全部撤回。

    阖庐回师后,打败夫概王,稳定了国内政局。夫概王逃到楚国,楚封为堂氏。

    阖庐十一年,即吴从楚回师的次年,吴太子终曼又打败楚国的舟师,俘虏了两个水军将领和七个大夫。接着又在繁扬(今河南新蔡县北)打败楚国的陆军。“楚国大惕,惧亡。”楚国元气大伤,国内人心惶惶,于是把国都迁到(今湖北宜城县东南)1。

    吴王阖庐攻破楚国,占领国都郢城,楚不能与之对抗。其后阖庐子夫差破越,北上争盟,把吴国的霸业推向顶峰。有一种说法,即春秋五霸中,阖庐是其一,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吴越争雄和越灭吴

    吴越的争雄,是春秋晚期继吴楚之后的又一次较大的政治军事斗争。越国在吴国的南边,当吴楚争霸斗争激烈进行时,越国逐渐发展、强大起来,取代楚国成了同吴国争雄的劲敌。

    1.越国的发展和勾践臣吴

    越国地在今浙江绍兴地区,初本一小酋邦国家,到允常为首领时,强大起来,于是同吴国相攻伐。

    越国的世系,允常以上不可考知。允常始见于春秋记载,允常之后

    就是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雄及灭吴称霸的时期。越灭吴在鲁哀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473年,按本书时代的划分已进入战国时期了。

    越国社会的发展,是与南方的印纹陶器为代表的文化相关的。1982

    年春在浙江绍兴坡塘发掘一座带阶梯墓道的贵族墓,墓中出土两件拍印有方格纹的泥质灰黑陶小口罐。这类“米”字纹、方格纹的印纹硬陶片,在同时期的遗址中有大量发现。这座墓中出有一座铜质的房子,屋内有伎乐场面,伴出有铜鼎、、、、、、顶式方座及小豆、小壶等青铜器。这批铜器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显然是本地铸造的

    1。越国的剑很精良,解放以后在长沙、江陵、淮阳等地都出有越王剑。如在湖北江陵望山一号墓中所出越王勾践剑,制作相当精良,上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字铭文,反映出越国发达的金属冶铸业。

    1960年在绍兴北的西施山,发现越国时期的大批铜、铁制的刀、削、斧、凿、带齿镰和三角形犁铧器2,是越国手工业和农业发达的物证。相

    本段内容取自于:

    1《左传》定公六年。

    1《文物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124页。

    2《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版,第221页。

    传越国一岁偿还所借吴国的万石粮食被用作种子,说明越国粮食品种优良。

    从出土陶器和青铜器形制、特点上看,多具地方特色,说明越国是土生土长的一支当地民族发展起来的。但越国的文化和中原有统一性的成分也不少。从出土青铜器上的铭文,为一种被称为“鸟虫书”的字体,这是从中原甲骨文、金文发展形成的,它们是一个系统,只是更加艺术化了。越地出有一种敲击乐器钲,是军中的用器,即钲钺,它可能是继承商周青铜铙传统。类似的铙,在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中已有发现。

    越国的生产发展,实力增强,于是与吴国发生对抗。越国见于春秋历史上,是在鲁宣公八年(公元前601年),此年楚

    灭群舒,与吴、越结盟。以后数十年,越国消声敛迹,至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人进攻越国。此时吴国是寿梦次子馀祭为王。吴人将越俘用来守舟,馀祭视察舟船时,被越俘杀死。楚灵王四年(公元前537年),楚王会合诸侯进攻吴国,越大夫常寿过率领越与楚灵王在琐地(今安徽霍丘县东)相会,以支持楚攻吴。楚人轻吴而不设备,在鹊岸(今安徽无为县南)被吴军打败。越人又消沉了20年,到楚平王十一年(公元前518年)楚出动水军攻吴,越国又派大夫胥犴在豫章犒劳楚师。楚国这次又遭到失败,越国也就缩了回去。吴王阖庐四年(公元前511年)夏,吴国正式兴兵伐越,方把越国当作一个敌手对待。阖庐十年,越国趁吴军在楚时,向吴正式发起进攻,深入吴地。越军攻入吴地,是迫使阖庐从楚退兵的因素之一。

    阖庐十九年,越王允常死,勾践继位。阖庐趁越新君初登位,起兵

    攻越,以报越人趁他在楚袭击吴后方的仇。越与吴军战于李(今浙江嘉兴),勾践用计大败吴军,吴王阖庐被越将用戈击伤,一个脚趾被砍掉。由于伤势重,在回军的途中就死了。

    阖庐死后,由其子夫差继位。夫差发誓要报杀父之仇,让一个臣子

    站在宫门前,每当他出入时,那人就喊道:“夫差,你忘了越王杀死你父亲吗?”夫差则回答说:“啊!不敢忘记,三年一定报仇!”

    吴王夫差二年(公元前494年),李之战后刚刚3个年头,夫差

    就兴兵伐越。吴军在夫椒(今浙江绍兴县北)大败越军,乘胜攻入越境内地。勾践只剩下5000甲兵,退保会稽山。勾践见已无力同吴较量,为免于亡国,于是派大夫文种通过吴国的太宰伯讲和。伯受了越的礼物,故坚决主张同意越国的请和。伍子胥知道这是越人的缓兵计,力劝夫差乘势灭越,以除后患。夫差不听伍子胥的忠告,同意与越讲和,条件是越王勾践夫妇到吴国为人质。于是勾践向吴称臣,夫妇到吴国替夫差养马,并将越国的宝器送给吴国。

    2.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

    越王勾践夫妇在吴国,对夫差恭恭敬敬,相传他在吴3年,为吴王夫差驾车养马,夫人打扫宫室,住在潮湿的囚室,极尽屈辱。伍子胥多次建议吴王夫差将勾践杀掉,靠着伯的保护,才免于被杀,终于得到赦免归国。

    勾践归国后,决心报仇,于是“目卧则攻之以蓼,足寒则渍之以水,

    冬常抱冰,夏还握火”,又“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1这就是历史上相传著名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身自俭朴,“出不敢奢,入不敢侈”,“食不重味,衣不重彩”,日勤于政,“未尝一日登玩”。他自己耕田而食,夫人织布而衣,节省开支,以增强国力。

    勾践返越后,大力发展生产,繁息人口。他下令10年不收租税,让百姓“居有三年之食”。奖励生育,以繁衍人口。禁止壮男娶老妇为妻,老男娶壮女为妻。女子17岁不嫁,男子20岁不娶,父母有罪。妇女将分娩时,报告官府,官府派医生守护接生。生男孩,送给两壶酒、一只犬;生女孩,送给两壶酒,一只小猪。若一胎生两个,官府供给衣食,若一胎生3个,官府给请姆喂养。对鳏寡孤独都有相应的照顾2。缓刑薄罚,以安定民心。

    整饬内政,招贤纳士。重用文种、范蠡、计然等人。选国内“达士”,给以上等住宅,供给上等的衣食,使他们为国效忠出力。招募贤才,有从诸侯国来越的游士,勾践一定在宗庙中举行隆重的接待礼,并根据各自的特长任用。如勾践以文种治内政,范蠡治军事、外交,计然管理财政等。

    加强军事训练。按里闾的行政组织征集、编制兵员。制造利剑强弓,训练“习流”水军。用重赏严刑教育士卒勇于听命,乐于立功,“进则思赏,退则避刑”1,建筑城郭,加固边防。

    这就是勾践实行的“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的策略。

    与此同时,勾践听从大夫扶同“亲于齐,深结于晋,阴固于楚,而厚事于吴”的外交策略2。在“厚事于吴”的方针里,主要实行文种的“九术”中有关的计策,即“重财币以遗其君,多货贿以喜其臣”,经常送些玉帛珍玩给吴国君臣,使他们高兴;“贵籴粟以虚其国”,勾践回国后假报国中受灾,向吴国借粮1万石。次年越国选上好的粮食,经过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见越粮种优,于是用来作种子,致使吴国无收;“遗美女以惑其心,而乱其谋”,越国向吴献上西施、郑旦二美女,夫差由是荒于政事;“遗之巧工良材,使之起宫室,以尽其财”。勾践派

    3000木工到山中伐大树,并将所伐木材雕刻上花纹,然后献给吴国。夫

    差用这些木材,大兴工程,修造宫殿,耗费民力;“遗之谀臣,使之易伐”,“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加深夫差、伯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使夫差逼伍子胥自杀,除掉了阻挠同越亲善的忧患3。

    越国一方面积极支持夫差北上同齐、晋争霸的方针,一面暗中同齐、

    晋、楚等国联络通好。为了麻痹吴人,越国还对楚佯攻一次,楚国也派兵追击越军。吴、楚是世仇,吴人见越攻楚,对越更加放心。

    越国经过多年的准备,兵强马壮,只等有利时机,向吴发起攻击,以雪国耻。

    3.勾践灭吴,北上称霸

    本段内容取自于:

    1《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

    2《国语·越语上》。

    1《吴越春秋》卷十《勾践伐吴外传》。

    2《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

    3《吴越春秋》卷九《勾践阴谋外传》。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