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玩转盛唐 > 作品相关 关于道教第一山――崆峒

作品相关 关于道教第一山――崆峒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崆峒山为道教胜地,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是古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景区面积84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123米,集奇险灵秀的自然景观和古朴精湛的人文景观于一身,具有极高的观赏、文化和科考价值。自古就有“西来第一山”、“西镇奇观”、“崆峒山色天下秀”之美誉。

    古往今来,崆峒山吸引了众多的风流才俊。被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亲自登临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黄帝问道这一千古盛事在《庄子在宥》和《史记》等典籍中均有记载;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王符、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也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华章、碑碣、铭文。崆峒武术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等武术流派驰名华夏.

    唐王问津:

    唐贞观二十年间,唐皇李世民效仿轩辕黄帝来到平凉崆峒山。他来到崆峒山后,了解到山上修寺院、庙宇银两缺乏,修建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马上给崆峒山道教、佛教各赐白银五千两,同时召来平凉知府,让他给两教中割土地二百亩。这样崆峒山的佛道两家发展很快,一时全山香火旺盛。陕西、青海、宁夏、甘肃四郡府的百姓纷纷前来敬香拜佛,崆峒山成为陇东有名的神山。

    黄帝问道与广成子:

    住在东方的轩辕黄帝听说远古仙人广成子住在崆峒山上(位于现甘肃省内),于是不顾路途遥远,风尘仆仆地前去拜师问道。黄帝在四十来岁时第一次去崆峒山求见广成子。这时他已做了二十多年的天子,于是不免摆起了国君的架子和排场:黄帝端坐大象背上在前,元妃嫘祖和女节坐木轮大车在后,另外还有文臣、武将、武士等一百多人,浩浩荡荡地向崆峒山进发。为了表示诚意,黄帝在崆峒山下,焚起香草,青烟袅娜,香气袭人,群臣边舞边唱,喧闹声振动山谷。广成子现身与半空云端中,语意深长地对黄帝说:“治理天下者,没有见积云就想下雨,没有到秋天就想草木黄落,哪里能谈至道呢?”说毕,拂尘一扬,广成子隐入云霞之中。黄帝无功而归。

    黄帝反思广成子的话,回国后勤劳焦思,忧国忧民,选贤任能,励精图治,文治武功做出了一番伟业,受到后世敬仰。传说文字、养蚕、舟车、音律、医学、算数、婚姻、丧葬、等都起源于黄帝时代。

    黄帝虽然贵为天子,但是一直思念广成子。又过了大约六十年的时间,黄帝在一百岁时决定再次上崆峒山拜师问道。这一次黄帝单独一人,悄悄离开轩辕之丘上崆峒山。这时的黄帝学会了谦恭,于是在路上遇到了一位长者(仙人赤松子),赤松子指点黄帝说:“仙凡本无界,只在心上分;不惜膝行苦,一诚百道通。”

    一路上,黄帝不断思索这四句言词,直到鞋磨穿、脚磨破,寸步难行时,才恍然大悟,决心以膝代步,爬上崆峒山。砂石如刀,膝破血流,黄帝所过之处石子都被鲜血染红了。

    广成子早知黄帝又来求道之事。黄帝的心诚、志坚感动了广成子。当黄帝膝行到崆峒山下时,广成子立即派出金龙把他接上山去。之后,广成子传道于黄帝。黄帝回国后,依广成子所教之道,静修养身。在一百二十岁时,黄帝乘龙白日升天。

    黄帝两次拜师问道,不同的心态,不同的至诚程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也给了人们许多的启示。第一次,黄帝虽然心中向道,表现出一定的敬意和诚意,但同时又表现出自大、浮躁之心。黄帝虽然见到了广成子,但并没有得到道。第二次,黄帝没有了自大、浮躁之心,其向道的诚意、毅力、吃苦精神终于感动了广成子。

    秦始皇登崆峒

    秦始皇战败六国之后,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他登基称帝后,统一法律、货币、度量衡,设郡县制,开渠道,筑长城,屯垦戍边,古称“千古一帝”。公元前221年,即秦王政二十六年,他登皇位后,于第二年巡陇西,出北地,登崆峒。他为什么这样急于登崆峒呢?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后,修筑长城,可以说天下大安。但在北方有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原先分布在蒙古大草原上,日月流逝,这支游牧队伍逐渐强大起来,慢慢占据了水草丰美的河套地区,并且不断南下,扩大他们的部落,使北边一些地区的百姓常遭欺凌。号称匈奴的这支队伍,在首领单于的率领下,形成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些匈奴食畜肉,穿皮衣,从小就学骑马射箭的本领。他们的风俗是:儿童时就教孩子骑马,15岁时就要学会引弓射箭,18岁时就要会射狼、虎、豹。所以,匈奴士兵个个都很强悍,构成了秦边境的强大威胁。秦始皇登基后,第二年就西去陇西,察看地形,构筑防御工事。他巡查完陇西一线后,又登崆峒山。当他来到笄头山顶,看到那自然形成的美好山势时,心情非常高兴,他对丞相李斯说:“西地防御方可,这笄头更为险要,只要把这两个关口守住,那大秦江山就可万无一失了。”他看完笄头山防御阵地后,又同他的随行人员来到广成仙洞,见崆峒山山势险峻,立即命李斯三件事:第一,马上请名石匠,刻石作碑,上写“秦始皇西来第一山”。李斯马上照办。崆峒山上的这块碑,后因历代兵家厮杀,现已无存。第二件事:命他的太尉,拨军饷给驻守在山峡里的将士,任何人不得贪占,违者斩首。第三件事:命北地郡,给山上拨银,增修庙宇。据传说,隍城现存的太和宫就是秦始皇来后,修建的大殿。

    秦始皇查完笄头山,加强防御后,给广成仙、玉皇大帝敬了香,路过西王母宫,他又去拜见西王母。当时,西王母感到很突然,一没有听说过他要来,二没想到秦始皇会来拜见。她在仙床上坐着,问道:“你来有什么事?一不求神,二不修仙。若是没事就请回吧!”秦始皇见西王母不愿见他,赶忙作揖回道:“王母娘娘,我来西巡,是为了查看防御要地,抗击匈奴,保我江山平安。路过此地,特来看看您老人家”。西王母一听,正中下怀。为此,就给他指点说:“你现在已得了江山,当了帝王,但你的性情暴躁,容易独权专制,这样会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只要你克服了暴性,那么你不仅可以长寿,还可成为伟人。“秦始皇听了西王母的这些指教,表面没有分辩什么,可内心甚不以为然。一回到宫殿,就把西王母的教诲忘了个一干二净,一心只顾给自己修造陵墓,对人民残酷剥削,不听任何人的劝告。只要有人反对他,他就杀谁。有一次,他在巡游当中,发现地上有块大陨石,上面刻着”始皇帝死而地分“。一时气坏了他,当即下令,将住在陨石周围的人全部处死。他就是这样残杀无辜。最后他在巡游中病死。尸体运回咸阳时是夏季,待运回后已发臭腐烂了。他一生不听西王母的话,最后只活了49岁。真正是生性残暴,政权不久。

    汉武帝游崆峒

    汉武帝刘彻,是我国少年执政的第一个有魄力的皇帝,他兴太学、崇儒术,平东南越,斥匈奴复疆土,始通西域,改革政治,发展经济,知人善任,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一生好学习,尊神仙,他曾六次来平凉,两次登上崆峒山。

    汉武帝16岁当了皇帝后,他亲自带领18万大军北巡边关,威震匈奴,又打通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大力发展生产,立下了很大功劳。后来他当了53年皇帝,一心只想成仙。他曾来到西王母处求长生不老药,西王母直言说“你情感不纯,尚存淫欲,所以不死之药不能与你。”只给了他四颗仙桃,汉武帝吃完这四颗桃子,觉得味道甘美,余味无穷,不想把桃核扔掉。西王母问:“你留着它干什么用?”汉武帝说:“我想自己种植此桃。”西王母摆了摆手说:“此桃三千年方结一果实,世间土地贫瘠,无法种活,你还是扔了它吧!你已吃了那四颗桃,可以长寿了。”汉武帝回去后,思忖再三,觉得只能长寿还不满足。为此,过了几个月他又去找西王母,求教成仙之术。后来西王母经与玉皇大帝商议,准备将他点化成仙。西王母心肠好,她帮人心诚,得到了玉皇大帝的允许后,她又亲自去汉宫,去时还请了上元夫人。他们一到汉宫,汉武帝又催王母教他成仙的事,这时上元夫人说:“五浊之人,耽酒、追名、逐利、嗜味、淫色,何况你贵为天子,加倍受到这种邪浊的迷惑。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你愿意超脱邪浊,拔除嗜欲之根,静修无为之道,也算是有志气的。你应克服暴、淫、奢、酷、贼,要做到明、慈、惠、勤、俭和爱惜自身。”他听了上元夫人的指教,深为感动,伏地跪拜。后来刘彻又去瑶池找了三次西王母。

    然而他一面找神仙早日点化,一面又违背西王母的指点,干了4件错误的事:第一:为了成仙,他杀了一百多名道士和士兵,以祈求天仙;第二:听信一面之词,杀了他的女婿,造成女儿终生痛苦;第三:为了李陵事件,又给司马迁施以“宫刑”。但司马迁为了继承父亲未完成的事业,忍辱负重,坚持完成了《史记》这部辉煌的巨著,留给后代一部不朽的著作;第四:为了成仙,在黄帝陵修“祈仙台”,超过了祖先之墓。这四件事,一下惹怒了西王母。她气愤地说:“你的所作所为,难道是求仙信神?真是不可救药,我决定与你断绝往来。”西王母曾传给武帝“五岳真形图”、“灵光经”,上元夫人也曾授于他“灵飞经录”十事等秘文,他以为只要保存好这些仙经,就可以自修成仙。为此,他骄傲起来,兴土木,开边畔,杀无辜,一时弄得天怒人怨。于是,在太初元年,(前104年11月),西王母放起一把火将他藏仙经的地方――柏梁台烧了。不得已,他来到崆峒山,求广成仙想得道,广成仙知道他的所作所为,拒不接见。他看到求仙的人一片赤诚的心,汉武帝深感自己做错了事,于是将这些虔诚求仙之人的事迹刻碑留念。

    周穆王巡崆峒

    周穆王善游玩,他50岁立为天子后,游西湖,下四海,走遍天下。

    周穆王认为自己贵为天子是天意,是民心,为此,他一面治理天下,发展生产,又一面征强兵,设防御,抗击外来侵略。这些措施几年功夫使国家强盛起来。这时,国泰民安,一派祥和,他心情舒畅,想亲自出去走一下。公元前989年闰3月12日,他来到笄头山,即今日崆峒山。他在崆峒山上,狩猎三天,但是连一根野物毛也没见。这时他记起了他的拿手仙术――吹笛,他将随身带的笛子取下来,在笄头山上吹啊吹,他吹了两天,第三天早上,忽地满山白雪盖地,足有二三尺深。他看到皑皑雪山,顿时兴奋地说:“现在是狩猎的好时机,我们马上出发吧!”他带上随从,在崆峒山上寻找猎物,终于猎得了许多野味。其中最珍贵的有白狼四只,白鹿四只。这时,突然朝廷来人说“天王大人,不好了,快回宫吧,徐偃要造反了!”周穆王一听十分惊惧,心想:徐偃太不守信用,我把权力交给你,三十六国诸候,都由你指挥,你为何这样心毒手辣,要造反把我赶下台呢?他气愤异常,马上驱动他的坐骑八骏马急速地赶回去。要对这个忘恩负义的徐偃王严加惩处。

    话说,周穆王他有非凡的神性。一有割玉刀,刀长一尺,切玉如切泥,用这种刀切成的玉杯,光明夜照。若于冥夕中出此杯于中庭以向天,清澈的水汁即满于杯中,水甘而香美。二有八骏马,这种马是东海刍龙川所产,这个刍龙川岛上有一种草,名叫龙刍,马一吃这种草,就可以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三有止雨笛,他有一只很神奇的笛子,这个笛子一吹就可以止雨。有一年,天一连下了好多天雨,眼看粮田被淹,墙倒房塌。这时,他拿起他的神笛吹了起来。只见天慢慢地转晴,雨止住了。一时人们都纷纷前来拜见他,个个都虔诚地说:“天子啊,您真是神人啊,不是您吹笛止雨,这天还不知要下多少天雨呢!”

    前面说到周穆王崆峒山狩猎得知徐偃造反,他骑上八骏马,前去讨伐,经过五年征战,平息了叛军,第二次又来到崆峒山,拜谢广成仙对他的恩典后才回宫。他终年一百四十多岁。

    \');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