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2.小公主复仇记9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王城就是王宫。
按照先祖惯例, 王子无论成年与否都要住在王宫。他们在宫外可以有别院, 可以到别院小住, 但大部分时间和有重要场合时还是要住在王城的, 因为这才是一名王子该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利的象征。长期脱离王城,便是脱离权利中心, 对自己的将来那是大大的不利。
当然, 若是十分得宠又招贼的被国主放到别处暗养保护起来,又或者十分不得宠的被国主丢弃在王城之外散养, 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当然了,国主和各位王子的住所都是独立的宫殿, 并不相连,所以其实也是自成一方天地。因此整个王宫占地面积十分宽广, 建筑群落多,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宫殿范围,又因为王城内住的都是王族, 故一般称呼为王城。
既到了王城, 这支队伍就开始减小了。随从武夫等平籍一概没有进入王城的资格,他们的作用也就是路上的护送开道助威等, 现在便停在了城外等候。儒生学士等为士籍,有进入王城的资格,但作为客卿,只能从偏门进去, 先到王子殿中侯着。
最后王城厚重的鎏金大门打开时, 只有王子一人的车马从正门大摇大摆, 长驱直入,宣示着他王籍的尊贵。
到了他宫中,一番梳洗换上郑重的锦衣,跟一众士子正在探讨说话时,一人才姗姗来迟。他博带宽衣,广袖长袍,面相儒雅,气质温文,一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殿下,吾方从丰国归来,尚在整顿,承您召唤来迟,请殿下勿怪。”
“没事没事,鸿鹄先生舟车劳顿,还要赶过来,辛苦了。”
“不敢。”
没错,来人正是孙鸿鹄;而这位王子,也刚好是他效忠追随的虞国二王子。
在二王子座下的众多食客儒生中,孙鸿鹄是最负盛名的饱学之士,不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的名声也非常好,不仅二王子器重他,这一众士族也隐隐以他为首,见他进来都纷纷站起打招呼。
这时一人就道:
“鸿鹄先生眉头紧蹙,面有焦虑,可是路上遇到了什么难事?”
其他人一听,仔细看看,果然是这样,纷纷关切问候。孙鸿鹄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二殿下也问了,只好带着微微自得的笑容,当然笑容中透露着焦虑,如实回答:
“殿下与诸君莫笑,吾此次丰国之行,偶遇一名年轻女子,具有天人之姿,情不自禁收为姬妾。原本此乃一风流韵事,不曾想刚进国都便走散了。吾遍寻不着,想她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内心十分焦虑。”
没错,儒雅温文的鸿鹄先生到现在也不相信自己被利用了,被过河拆桥了。
这么貌美灵秀的女子怎么会欺骗自己呢?绝对是人太多了走丢了。
因此之前他一直在大街上找人,还没回家安顿。
他这话一出,就引来其他人善意的调笑:
“鸿鹄先生果然风流名士啊!”
“能让先生惊为天人的,必定是貌若天仙!”
“不知与那失踪的襄樱公主比起来,哪个更美?”
孙鸿鹄道:
“传闻襄樱公主国色天香,恍若仙子,但无缘得见。丽姬灵动过人,玉肌雪肤,只怕比之仙子也不遑多让。若是寻着了,改日必让大家见见。”
于是大家又大叹可惜,纷纷道出宫后派人帮忙找。
这时候二王子突然也带着淡淡的羞涩说:
“巧了,我今天也收了个美人,肯定比那个什么襄樱公主美,改日也让各位先生见见,一饱眼福。”
其他人纷纷称奇道谢。
鸿鹄先生心道,中原第一美人小公主也就罢了,一般的庸脂俗粉如何比得上丽姬,二殿下的美人只怕也比不上的。
二王子也心道,我的美人儿比那什么公主都美,肯定也比那什么丽姬美,谁也比不上。
殊不知他们说的美人是同一个。
聊了会儿天,才又分主宾坐下,继续探讨之前的话题。二王子皱了眉,颇有些不耐烦地道:
“对于我那位突然归来的大哥,各位先生不知道有何见解?”
众人心里都明白,祭天大典倒也罢了,那个大王子才是棘手的。
说起来,虞王美人众多,女儿也众多,儿子却只有两个。大王子二王子是同父异母。
二王子的母亲是当今虞国王后,曾也是摇曳生姿的大美人,虞王很是宠了一段时间。虽然现在中年发福摇曳不起来了,但是还是很看重她的,连带着也对二王子殿下很宠。
所以二王子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千娇万惯地长大,颇有些纨绔,但又不至于太废物。喜好吃喝玩乐之余,酷爱收藏美人,浪荡之中带着一分恰到好处地娇矜。
性格是比较讨喜的,但论治国之才嘛,就比较欠缺了。
大王子殿下的生母只是一名舞姬,难产而死。本来虞王也是挺爱这个命苦的儿子的,但是后来架不住王后的各种陷害吹风,虞王彻底厌弃他,就把他扔出宫散养去了。没想到近两年大王子竟然异军突起,变得冷酷威严。身边聚集了一堆焊勇的武士粗人不说,还亲自带了一支狼虎亲兵,十分吓人。不过因为数量不多,虞王竟也放任不管。
时下虽各国战乱不休,但治国方略均以怀柔仁慈为主,各国国主更是以文仁形象拉拢民心,各国王储们公子们也多以礼贤下士的形象赢得支持。
可是大王子偏不亲近任何文人,他只收归武将,也真是奇葩了。
不过大王子本人的气势却越来越强,一双黑眸幽邃深沉,锋芒暗敛,寻常人等竟不敢直视——就是国主,也没有这样吓人的气势。
要说他没有野心,谁都不相信,可是他又不时常待在虞国,走得又完全不是争储的路子,仿佛对虞国、虞王、二王子都不屑一顾的样子,谁也摸不清他的心思。
莫非,他只是想周游天下?所以招了这么多武人护卫?
这任的虞王甚是平庸,还有点拎不清。在虞王心中,两个儿子都不是理想的儿子,要是没有其他选择的话,那就二儿子吧,大儿子就别想了。
但是在他心底里,他觉得他还可以努力一把,再生个满意的儿子。
虽然儿子们总是夭折,但是他屡败屡战,自觉雄风仍在,毫不气馁。王城后宫因而常年热闹着。
言归正传,这次的事情是这样的。往年祭天大典大王子都不回来参加,都是虞王王后带着二王子领衔举办,祭坛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现在大王子在这个节骨眼回来了,肯定是要参加大典的啊。那他的位置怎么安排?
虞王不甚在意,觉得大儿子往年不回来也就算了,现在回来参加也是孝敬祖宗、敬畏天神的表现嘛,两个都是儿子,两个一起跟在他们夫妇后面跪拜就好了嘛。
但是王后不愿意啊,那不就是跟自己儿子平起平坐了吗?绝对不行,她想让虞王立二王子为储,在祭天大典上,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把大王子气势压下去。
可是时间仓促,立储哪里说立就立的?再说虞王还期盼着别的儿子呢,就没答应。
王后不依不饶,道:“就算王上不立储,也要给两位王子封个头衔。说起来,两位王子都已成年,一个占长,一个占嫡,平时不见到一起就罢了,祭天大典这样重要的场合,总要分个尊卑才是。”
虞王烦不胜烦,道此事压后再议,祭天大典不得含糊,明确表示谁也不许在这时候搞事情。
王后不敢再闹,但心里不甘啊,怎么也要让自己儿子压那个贱人生出的儿子一头!可是中间如何算计,还要细细思考,于是召儿子回来商讨。
虞国建国时间逢百年,今年的祭天大典便会隆重许多,再加上今年战乱频起,风雨不顺,农桑凋败,为显诚意,这祭天大典就筹备得更隆重了,所以来的人也更多了。三天之后便是祭天大典,虞王当然也要召唤自己儿子回来准备准备,服饰仪式等提前排练好,免得到时候出了差错,一年都不顺心。在这种事情上,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笃信。
父母一起召唤,二王子再怎么想陪着美人,那也得回宫。
二王子虽然浑,到还算听从“广开言路、闻贤纳能”的祖训,过去面见自己父王母后之前,先来听听客卿们的见解。
其他人都纷纷说大王子不足为惧,二殿下出身高又礼贤下士,不要跟大王子直接对上就好了。他再嚣张再猖狂,聚集的不都还是一些粗鄙之人,上不得台面,若想正王储之位,毫无半点胜算。
孙鸿鹄却皱紧了眉头。
他此次去往丰国,曾在路上遇见过大王子。当时一伙盗贼抢劫过路旅人,还杀人放火,穷凶极恶,他当时以为自己也逃不过了。没想到危难之中一支黑甲军队倏忽而至,仅一个来回就将盗贼悉数斩于马下,快速而利落,半个活口不留。
当时他看着这队黑甲兵当先浴血而来的大王子,只觉得看到了上古杀神,掌断生死,煞气冲天,阴冷残暴,令人不寒而栗。
故而在城外看见,他心里才有如此深的忌惮。
孙鸿鹄心道,大王子淡出虞国权利中心的视线太久了,大家都低估了他,不明白如今的他早已积蓄了不可估摸的力量,不再是那个不受宠而势单力薄的可怜王子了。
于是他斟酌了一下,开口道:
“大殿下匆匆归来,不过是参与祭天大典,并无其他动向,王后不免操之过急。何况大殿下既然崇尚武道,言行之间必定强势不让人,二殿下切不可与之发生争执。您在王上心中,一直远远超过大殿下,实在不必费此功夫。依吾之见,不如以静制动,看看大殿下想做什么,再反应不迟。”
二王子这时候什么也不想,就想着他的美人,当然也没有心思勾心斗角,就点头赞同:
“鸿鹄先生言之有理。”
可是等他去见自己母亲的时候,王后却对他的态度不甚满意,怪他贪玩好乐,又道:
“还是要早日娶妻房,我儿若有了子嗣,必然安定上进。你说不要我管,想自己挑一个出身高贵的美人儿,可挑好了?”
说起这个,二王子不甚高兴,撇嘴道:
“我让鸿鹄先生到襄国求娶襄樱公主,哪知她竟然失踪了,白跑一趟。”
王后不喜欢美名远播的襄樱公主,那样的女人,只会让男人沉迷美色,更不思上进。听得这消息刚想高兴,又听二王子眉飞色舞道:
“不过我刚得了一个美人,怕是连那襄樱公主都比不得呢!现在她正在我的别院里,改天让母后也见见,必然也会惊叹一番!”
王后只觉得脑壳子疼,忍不住怒斥道:
“那些出身低贱的女子在宫外玩玩也就罢了,不许带进宫里来!”
看看儿子并不以为意的神情,又软了语气谆谆教导道:
“祭天大典在即,这两天你就安定地待在宫里,不要往外跑了,有空多盯着大王子的动静,不要被他趁虚而入,讨好了你父王。”
大王子虽常年不在王城,但毕竟小时候在这里住过,有自己的宫殿,只要他不死,那就永远是他的了。这时候回来,自然也住在自己的宫殿中。
说起来,大王子的宫殿位置好而且显眼,比二王子的宫殿离虞王宫殿近,这也是王后特别提防的原因。
二王子当然不听。
他虽然想要王位,但那只是一种“我是王子我要继承王位”的理所当然的感觉,对于暗地里的争权夺利并不热衷,十分不上进,让好争权夺利的王后操碎了心。
在王宫勉强待了两天,祭天大典前一天,他还是忍不住对美人儿的思念,偷溜出宫去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按照先祖惯例, 王子无论成年与否都要住在王宫。他们在宫外可以有别院, 可以到别院小住, 但大部分时间和有重要场合时还是要住在王城的, 因为这才是一名王子该有的身份、地位和权利的象征。长期脱离王城,便是脱离权利中心, 对自己的将来那是大大的不利。
当然, 若是十分得宠又招贼的被国主放到别处暗养保护起来,又或者十分不得宠的被国主丢弃在王城之外散养, 那又是另当别论了。
当然了,国主和各位王子的住所都是独立的宫殿, 并不相连,所以其实也是自成一方天地。因此整个王宫占地面积十分宽广, 建筑群落多,已经超出了一般的宫殿范围,又因为王城内住的都是王族, 故一般称呼为王城。
既到了王城, 这支队伍就开始减小了。随从武夫等平籍一概没有进入王城的资格,他们的作用也就是路上的护送开道助威等, 现在便停在了城外等候。儒生学士等为士籍,有进入王城的资格,但作为客卿,只能从偏门进去, 先到王子殿中侯着。
最后王城厚重的鎏金大门打开时, 只有王子一人的车马从正门大摇大摆, 长驱直入,宣示着他王籍的尊贵。
到了他宫中,一番梳洗换上郑重的锦衣,跟一众士子正在探讨说话时,一人才姗姗来迟。他博带宽衣,广袖长袍,面相儒雅,气质温文,一来就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殿下,吾方从丰国归来,尚在整顿,承您召唤来迟,请殿下勿怪。”
“没事没事,鸿鹄先生舟车劳顿,还要赶过来,辛苦了。”
“不敢。”
没错,来人正是孙鸿鹄;而这位王子,也刚好是他效忠追随的虞国二王子。
在二王子座下的众多食客儒生中,孙鸿鹄是最负盛名的饱学之士,不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的名声也非常好,不仅二王子器重他,这一众士族也隐隐以他为首,见他进来都纷纷站起打招呼。
这时一人就道:
“鸿鹄先生眉头紧蹙,面有焦虑,可是路上遇到了什么难事?”
其他人一听,仔细看看,果然是这样,纷纷关切问候。孙鸿鹄本来不想说的,可是二殿下也问了,只好带着微微自得的笑容,当然笑容中透露着焦虑,如实回答:
“殿下与诸君莫笑,吾此次丰国之行,偶遇一名年轻女子,具有天人之姿,情不自禁收为姬妾。原本此乃一风流韵事,不曾想刚进国都便走散了。吾遍寻不着,想她身无分文,举目无亲,内心十分焦虑。”
没错,儒雅温文的鸿鹄先生到现在也不相信自己被利用了,被过河拆桥了。
这么貌美灵秀的女子怎么会欺骗自己呢?绝对是人太多了走丢了。
因此之前他一直在大街上找人,还没回家安顿。
他这话一出,就引来其他人善意的调笑:
“鸿鹄先生果然风流名士啊!”
“能让先生惊为天人的,必定是貌若天仙!”
“不知与那失踪的襄樱公主比起来,哪个更美?”
孙鸿鹄道:
“传闻襄樱公主国色天香,恍若仙子,但无缘得见。丽姬灵动过人,玉肌雪肤,只怕比之仙子也不遑多让。若是寻着了,改日必让大家见见。”
于是大家又大叹可惜,纷纷道出宫后派人帮忙找。
这时候二王子突然也带着淡淡的羞涩说:
“巧了,我今天也收了个美人,肯定比那个什么襄樱公主美,改日也让各位先生见见,一饱眼福。”
其他人纷纷称奇道谢。
鸿鹄先生心道,中原第一美人小公主也就罢了,一般的庸脂俗粉如何比得上丽姬,二殿下的美人只怕也比不上的。
二王子也心道,我的美人儿比那什么公主都美,肯定也比那什么丽姬美,谁也比不上。
殊不知他们说的美人是同一个。
聊了会儿天,才又分主宾坐下,继续探讨之前的话题。二王子皱了眉,颇有些不耐烦地道:
“对于我那位突然归来的大哥,各位先生不知道有何见解?”
众人心里都明白,祭天大典倒也罢了,那个大王子才是棘手的。
说起来,虞王美人众多,女儿也众多,儿子却只有两个。大王子二王子是同父异母。
二王子的母亲是当今虞国王后,曾也是摇曳生姿的大美人,虞王很是宠了一段时间。虽然现在中年发福摇曳不起来了,但是还是很看重她的,连带着也对二王子殿下很宠。
所以二王子算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小千娇万惯地长大,颇有些纨绔,但又不至于太废物。喜好吃喝玩乐之余,酷爱收藏美人,浪荡之中带着一分恰到好处地娇矜。
性格是比较讨喜的,但论治国之才嘛,就比较欠缺了。
大王子殿下的生母只是一名舞姬,难产而死。本来虞王也是挺爱这个命苦的儿子的,但是后来架不住王后的各种陷害吹风,虞王彻底厌弃他,就把他扔出宫散养去了。没想到近两年大王子竟然异军突起,变得冷酷威严。身边聚集了一堆焊勇的武士粗人不说,还亲自带了一支狼虎亲兵,十分吓人。不过因为数量不多,虞王竟也放任不管。
时下虽各国战乱不休,但治国方略均以怀柔仁慈为主,各国国主更是以文仁形象拉拢民心,各国王储们公子们也多以礼贤下士的形象赢得支持。
可是大王子偏不亲近任何文人,他只收归武将,也真是奇葩了。
不过大王子本人的气势却越来越强,一双黑眸幽邃深沉,锋芒暗敛,寻常人等竟不敢直视——就是国主,也没有这样吓人的气势。
要说他没有野心,谁都不相信,可是他又不时常待在虞国,走得又完全不是争储的路子,仿佛对虞国、虞王、二王子都不屑一顾的样子,谁也摸不清他的心思。
莫非,他只是想周游天下?所以招了这么多武人护卫?
这任的虞王甚是平庸,还有点拎不清。在虞王心中,两个儿子都不是理想的儿子,要是没有其他选择的话,那就二儿子吧,大儿子就别想了。
但是在他心底里,他觉得他还可以努力一把,再生个满意的儿子。
虽然儿子们总是夭折,但是他屡败屡战,自觉雄风仍在,毫不气馁。王城后宫因而常年热闹着。
言归正传,这次的事情是这样的。往年祭天大典大王子都不回来参加,都是虞王王后带着二王子领衔举办,祭坛上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十分和谐。
现在大王子在这个节骨眼回来了,肯定是要参加大典的啊。那他的位置怎么安排?
虞王不甚在意,觉得大儿子往年不回来也就算了,现在回来参加也是孝敬祖宗、敬畏天神的表现嘛,两个都是儿子,两个一起跟在他们夫妇后面跪拜就好了嘛。
但是王后不愿意啊,那不就是跟自己儿子平起平坐了吗?绝对不行,她想让虞王立二王子为储,在祭天大典上,当着全国人民的面,把大王子气势压下去。
可是时间仓促,立储哪里说立就立的?再说虞王还期盼着别的儿子呢,就没答应。
王后不依不饶,道:“就算王上不立储,也要给两位王子封个头衔。说起来,两位王子都已成年,一个占长,一个占嫡,平时不见到一起就罢了,祭天大典这样重要的场合,总要分个尊卑才是。”
虞王烦不胜烦,道此事压后再议,祭天大典不得含糊,明确表示谁也不许在这时候搞事情。
王后不敢再闹,但心里不甘啊,怎么也要让自己儿子压那个贱人生出的儿子一头!可是中间如何算计,还要细细思考,于是召儿子回来商讨。
虞国建国时间逢百年,今年的祭天大典便会隆重许多,再加上今年战乱频起,风雨不顺,农桑凋败,为显诚意,这祭天大典就筹备得更隆重了,所以来的人也更多了。三天之后便是祭天大典,虞王当然也要召唤自己儿子回来准备准备,服饰仪式等提前排练好,免得到时候出了差错,一年都不顺心。在这种事情上,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笃信。
父母一起召唤,二王子再怎么想陪着美人,那也得回宫。
二王子虽然浑,到还算听从“广开言路、闻贤纳能”的祖训,过去面见自己父王母后之前,先来听听客卿们的见解。
其他人都纷纷说大王子不足为惧,二殿下出身高又礼贤下士,不要跟大王子直接对上就好了。他再嚣张再猖狂,聚集的不都还是一些粗鄙之人,上不得台面,若想正王储之位,毫无半点胜算。
孙鸿鹄却皱紧了眉头。
他此次去往丰国,曾在路上遇见过大王子。当时一伙盗贼抢劫过路旅人,还杀人放火,穷凶极恶,他当时以为自己也逃不过了。没想到危难之中一支黑甲军队倏忽而至,仅一个来回就将盗贼悉数斩于马下,快速而利落,半个活口不留。
当时他看着这队黑甲兵当先浴血而来的大王子,只觉得看到了上古杀神,掌断生死,煞气冲天,阴冷残暴,令人不寒而栗。
故而在城外看见,他心里才有如此深的忌惮。
孙鸿鹄心道,大王子淡出虞国权利中心的视线太久了,大家都低估了他,不明白如今的他早已积蓄了不可估摸的力量,不再是那个不受宠而势单力薄的可怜王子了。
于是他斟酌了一下,开口道:
“大殿下匆匆归来,不过是参与祭天大典,并无其他动向,王后不免操之过急。何况大殿下既然崇尚武道,言行之间必定强势不让人,二殿下切不可与之发生争执。您在王上心中,一直远远超过大殿下,实在不必费此功夫。依吾之见,不如以静制动,看看大殿下想做什么,再反应不迟。”
二王子这时候什么也不想,就想着他的美人,当然也没有心思勾心斗角,就点头赞同:
“鸿鹄先生言之有理。”
可是等他去见自己母亲的时候,王后却对他的态度不甚满意,怪他贪玩好乐,又道:
“还是要早日娶妻房,我儿若有了子嗣,必然安定上进。你说不要我管,想自己挑一个出身高贵的美人儿,可挑好了?”
说起这个,二王子不甚高兴,撇嘴道:
“我让鸿鹄先生到襄国求娶襄樱公主,哪知她竟然失踪了,白跑一趟。”
王后不喜欢美名远播的襄樱公主,那样的女人,只会让男人沉迷美色,更不思上进。听得这消息刚想高兴,又听二王子眉飞色舞道:
“不过我刚得了一个美人,怕是连那襄樱公主都比不得呢!现在她正在我的别院里,改天让母后也见见,必然也会惊叹一番!”
王后只觉得脑壳子疼,忍不住怒斥道:
“那些出身低贱的女子在宫外玩玩也就罢了,不许带进宫里来!”
看看儿子并不以为意的神情,又软了语气谆谆教导道:
“祭天大典在即,这两天你就安定地待在宫里,不要往外跑了,有空多盯着大王子的动静,不要被他趁虚而入,讨好了你父王。”
大王子虽常年不在王城,但毕竟小时候在这里住过,有自己的宫殿,只要他不死,那就永远是他的了。这时候回来,自然也住在自己的宫殿中。
说起来,大王子的宫殿位置好而且显眼,比二王子的宫殿离虞王宫殿近,这也是王后特别提防的原因。
二王子当然不听。
他虽然想要王位,但那只是一种“我是王子我要继承王位”的理所当然的感觉,对于暗地里的争权夺利并不热衷,十分不上进,让好争权夺利的王后操碎了心。
在王宫勉强待了两天,祭天大典前一天,他还是忍不住对美人儿的思念,偷溜出宫去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