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散文选集 南音情结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听着爷爷哼着南音《昭君怨》、《鸳鸯恨》、《送哥嫂》等片段,在不时的“伊误阮青春咿...阮心呀咿嘟...独唔呒疼痛”中度过的。
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直到今天细细的想来,竟还是那样的纯朴自然,那样的快乐感动,还有淡淡的忧伤。
爷爷每天总是早早的就起床了。
当黎明的曙光渐渐亮起来的时候,爷爷便已经点着了伊的小烘炉,添了半壶的水放上,这才开始洗漱一番。等到水壶里的水作响时,伊正好洗漱完毕。
我问伊,为什么不先洗脸后,再起烘炉。伊笑呵呵的道,省时呗。等到长大以后,我知道了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法,才懂得爷爷的做法是对的,对伊的聪明做法愈加的感到敬佩。
南音,起源于五代十国,据说还是唐宋的宫廷乐府之一,古称御乐。历代又称管弦、弦管、锦曲、大曲。今人称南管。称之为古音乐的活化石,丝毫不夸张。
南音的乐谱俗称工尺谱,采用五音阶记谱法。用“工x乙士六”等字符写谱,相当于古乐五音之“宫、商、角、徵、羽”,另有变宫、变徵加入,便类似了现代音乐的七阶。
南音的主要乐器有琵琶、尺八(洞箫)、中阮、三弦、手板等。南音的韵律既古朴典雅,又优美悦耳;几乎所有的南音曲调,都有着异常雅致的意境,怪不得能获得唐宋宫廷乐师的青睐。现在的闽南地区,厦、漳、泉都有许多的南音社,经常到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交流演出。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那时候,爷爷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到过南音的曲谱,也没有地方可买到南音唱片。所以,当伊不由自主地唱起《梅花弄》时,总是很惋惜地叨念,哪里才有得买啊。
当时,小孩子的我便有点不忍,看伊那闷闷不乐的神情时,总是暗暗地下决心,定要给爷爷买盒南管。
每天的早晨,一个小烘炉,半壶的清水,几杯乌龙茶,再哼上几句南音,便是爷爷的幸福人生。
爷爷的青年时,也曾喜欢上赌博。奶奶也曾唠叨过,你阿公伊都输了好多的白银哩。在一旁的爷爷听了,便脸红耳赤的,有点不好意思。伊辩解说,唔那个我也有赢的时候呗。
私下里,爷爷可对我说了。伊最是得意的那一年,村里赢了钱的人要出钱请唱大戏的,伊就足足的出了二场。
我总是应着伊道:“爷爷!你都讲了几百遍的。”
“唔,爷爷有讲过了么?”说完又哼起伊的“阮真呀真快乐咿都”。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爷爷最羡慕的,是村头张家的老一辈上,据说就藏有南管的工尺谱。伊曾向他们借过,问人家有没有南管谱子,人家不给,骗他说丢了找不到喽。
伊悻悻的回了屋。末了,伊又哼起了小曲,似乎很快的又忘记了不愉快。
那时候,我总是觉得,这南管可真好哦,能这么快的,就让爷爷高兴了起来。
在我稍微懂事的时候,爷爷还在为家里的生计,整日地操劳。伊在村口的墟里,摆了个小铺子,卖些海蚝干、酱油什么的。一边么喝着客人,一边犹自唱着南管小曲儿。一点也瞧不出,伊有什么疲乏的样子。
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伊总是蹲坐在黝黑古老的床上,哼唱着南管。然后,偶尔高兴起来,就讲伊年青时经商的故事。
那时候,村民们很穷的,没有人能喝得上乌龙茶。爷爷常三天两头的,挑着担子上城里去卖海鲜。回来的时候,总能不时的带些茶叶回家。
其实,伊在以前是不喝茶的。在伊四十九岁的那一年里,伊老是犯胃痛。后来,找了先生,便说是食管的毛病。先生看完病后,为伊开了一些汤药,煎了好多天的药,病也不见好转,伊忧郁的说,闽南人的年寿里忌逢九,这一年可能就挨不过去了。
后来爷爷曾回忆,要是有什么时候曾忘记过南管,就是这一年了。足足有半年的时间,伊没哼过一句南管。
然而,就在这一年里,伊不知从哪学来的,开始喝起乌龙茶,伊的病却奇迹般地好了。从此,家里便有了一个小烘炉,和一把小茶水壶。爷爷的每天早上,起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起烘炉,再添半壶的水。于是,家里又不时的响起伊的笑声。还有,那咿哑呜嘟的南音片段。
伊常说,早起好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呀。接着,又是呵呵呵的笑声。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有一年的春季,爷爷过了七十九岁的大寿。伊开口说道,若说是喝茶让伊多过这二十几年,南管却让伊快乐了一辈了。
爷爷又病了,伊的胆囊里有块大石头。市里大医院的大夫说了,得手术好,伊却坚持不做手术,不管谁来劝都不依。伊说怕开刀,都这么大把的年纪了,上什么大医院啊,别让村里人笑话伊,想活二百岁哩。可家里人的心里都晓得,伊是怕多花了钱,这一家子十几人口的,过日子也不容易的。
后来,阿爸和阿叔便给伊跪下,求伊上城里去看病做手术。一家子看见伊坚决的语气,个个便都流了泪。
爷爷的眼里,分明也蕴涵着泪水,伊最后说,手术是不做了,托人给我买盒南管吧。
隔了几天,在泉州念书的小弟,正好给伊寄回了两盒磁带,都是南音的。妈妈便赶忙去买了一个盒带播放机。
当播放机里传出南管的音乐时,爷爷的脸上便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伊仿佛又忘记了,疾病带来的巨大疼痛,靠在古老的床边,颤动着无力的手指,和着南音的节拍。
那微微张着的嘴型,分明还在哼着无声的《送哥嫂》。
爷爷去世了。
伊终于没能挺过,七十九岁的这一年。
在伊的棺椁里,便放着伊的小烘炉和一把陈旧的烧水壶,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播放机和两盒磁带,那就是--南音。
爷爷终于走了。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檀香闻琴客
记于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初稿。二零零九年一月十八日子夜修稿。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记忆中的童年,就是听着爷爷哼着南音《昭君怨》、《鸳鸯恨》、《送哥嫂》等片段,在不时的“伊误阮青春咿...阮心呀咿嘟...独唔呒疼痛”中度过的。
那些无忧无虑的时光,直到今天细细的想来,竟还是那样的纯朴自然,那样的快乐感动,还有淡淡的忧伤。
爷爷每天总是早早的就起床了。
当黎明的曙光渐渐亮起来的时候,爷爷便已经点着了伊的小烘炉,添了半壶的水放上,这才开始洗漱一番。等到水壶里的水作响时,伊正好洗漱完毕。
我问伊,为什么不先洗脸后,再起烘炉。伊笑呵呵的道,省时呗。等到长大以后,我知道了华罗庚先生的统筹法,才懂得爷爷的做法是对的,对伊的聪明做法愈加的感到敬佩。
南音,起源于五代十国,据说还是唐宋的宫廷乐府之一,古称御乐。历代又称管弦、弦管、锦曲、大曲。今人称南管。称之为古音乐的活化石,丝毫不夸张。
南音的乐谱俗称工尺谱,采用五音阶记谱法。用“工x乙士六”等字符写谱,相当于古乐五音之“宫、商、角、徵、羽”,另有变宫、变徵加入,便类似了现代音乐的七阶。
南音的主要乐器有琵琶、尺八(洞箫)、中阮、三弦、手板等。南音的韵律既古朴典雅,又优美悦耳;几乎所有的南音曲调,都有着异常雅致的意境,怪不得能获得唐宋宫廷乐师的青睐。现在的闽南地区,厦、漳、泉都有许多的南音社,经常到台湾以及东南亚等地区交流演出。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那时候,爷爷有个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到过南音的曲谱,也没有地方可买到南音唱片。所以,当伊不由自主地唱起《梅花弄》时,总是很惋惜地叨念,哪里才有得买啊。
当时,小孩子的我便有点不忍,看伊那闷闷不乐的神情时,总是暗暗地下决心,定要给爷爷买盒南管。
每天的早晨,一个小烘炉,半壶的清水,几杯乌龙茶,再哼上几句南音,便是爷爷的幸福人生。
爷爷的青年时,也曾喜欢上赌博。奶奶也曾唠叨过,你阿公伊都输了好多的白银哩。在一旁的爷爷听了,便脸红耳赤的,有点不好意思。伊辩解说,唔那个我也有赢的时候呗。
私下里,爷爷可对我说了。伊最是得意的那一年,村里赢了钱的人要出钱请唱大戏的,伊就足足的出了二场。
我总是应着伊道:“爷爷!你都讲了几百遍的。”
“唔,爷爷有讲过了么?”说完又哼起伊的“阮真呀真快乐咿都”。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爷爷最羡慕的,是村头张家的老一辈上,据说就藏有南管的工尺谱。伊曾向他们借过,问人家有没有南管谱子,人家不给,骗他说丢了找不到喽。
伊悻悻的回了屋。末了,伊又哼起了小曲,似乎很快的又忘记了不愉快。
那时候,我总是觉得,这南管可真好哦,能这么快的,就让爷爷高兴了起来。
在我稍微懂事的时候,爷爷还在为家里的生计,整日地操劳。伊在村口的墟里,摆了个小铺子,卖些海蚝干、酱油什么的。一边么喝着客人,一边犹自唱着南管小曲儿。一点也瞧不出,伊有什么疲乏的样子。
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伊总是蹲坐在黝黑古老的床上,哼唱着南管。然后,偶尔高兴起来,就讲伊年青时经商的故事。
那时候,村民们很穷的,没有人能喝得上乌龙茶。爷爷常三天两头的,挑着担子上城里去卖海鲜。回来的时候,总能不时的带些茶叶回家。
其实,伊在以前是不喝茶的。在伊四十九岁的那一年里,伊老是犯胃痛。后来,找了先生,便说是食管的毛病。先生看完病后,为伊开了一些汤药,煎了好多天的药,病也不见好转,伊忧郁的说,闽南人的年寿里忌逢九,这一年可能就挨不过去了。
后来爷爷曾回忆,要是有什么时候曾忘记过南管,就是这一年了。足足有半年的时间,伊没哼过一句南管。
然而,就在这一年里,伊不知从哪学来的,开始喝起乌龙茶,伊的病却奇迹般地好了。从此,家里便有了一个小烘炉,和一把小茶水壶。爷爷的每天早上,起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先起烘炉,再添半壶的水。于是,家里又不时的响起伊的笑声。还有,那咿哑呜嘟的南音片段。
伊常说,早起好啊。早起的鸟儿有虫子吃呀。接着,又是呵呵呵的笑声。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有一年的春季,爷爷过了七十九岁的大寿。伊开口说道,若说是喝茶让伊多过这二十几年,南管却让伊快乐了一辈了。
爷爷又病了,伊的胆囊里有块大石头。市里大医院的大夫说了,得手术好,伊却坚持不做手术,不管谁来劝都不依。伊说怕开刀,都这么大把的年纪了,上什么大医院啊,别让村里人笑话伊,想活二百岁哩。可家里人的心里都晓得,伊是怕多花了钱,这一家子十几人口的,过日子也不容易的。
后来,阿爸和阿叔便给伊跪下,求伊上城里去看病做手术。一家子看见伊坚决的语气,个个便都流了泪。
爷爷的眼里,分明也蕴涵着泪水,伊最后说,手术是不做了,托人给我买盒南管吧。
隔了几天,在泉州念书的小弟,正好给伊寄回了两盒磁带,都是南音的。妈妈便赶忙去买了一个盒带播放机。
当播放机里传出南管的音乐时,爷爷的脸上便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伊仿佛又忘记了,疾病带来的巨大疼痛,靠在古老的床边,颤动着无力的手指,和着南音的节拍。
那微微张着的嘴型,分明还在哼着无声的《送哥嫂》。
爷爷去世了。
伊终于没能挺过,七十九岁的这一年。
在伊的棺椁里,便放着伊的小烘炉和一把陈旧的烧水壶,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播放机和两盒磁带,那就是--南音。
爷爷终于走了。
爷爷是个地道的闽南人,伊喜欢听南音,伊说这就是南管。
檀香闻琴客
记于二零零七年四月五日,清明节初稿。二零零九年一月十八日子夜修稿。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