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宋翔 > 作品相关 南渡诸将群像1

作品相关 南渡诸将群像1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作者按:最近在岳飞资料网看到一篇这样的文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宋朝南渡以后将领,其中大部分人在小说中都有提到过,一些将在后面陆续登场,有些还是小说中较为重要的角色,为了让书友对他们有所了解,因此我把这篇文章贴出来.并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我的南渡诸将群像

    作者:高秀岩

    南渡将帅群像1:前言

    中国自宋以来,由于“重文轻武”思想的盛行,汉军战斗力下降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期间也偶有爆发的时候,南渡时期就属于其中之一。在这一时期,南宋军队在与金兵的多次攻守战中并不处于劣势,特别是绍兴十年金人破盟后的大战,宋军在多个方向取得全面胜利,顺昌、郾城、柘皋,金统帅兀术的精锐几乎被宋军打成筛子,史书不止一次提到“破竹之势”并非虚言。在宋军战斗力提高的同时,也集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能征善战的猛将,本文的目的,就是对他们的事迹做一个科普性的介绍,以使版上的网友能够了解那个时期军界最出名的一些人物。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后面的个人传记,我首先对南北宋交接之季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做一个简单介绍(年号延续时间依次为宣和七年、靖康一年、建炎四年、绍兴三十二年、隆兴二年):

    宣和四年:宋攻燕京,被辽军击败。

    宣和五年:宋从金人手里“买回”燕、云等州。

    宣和七年:金兵南下,郭药师叛变,徽宗退位。

    靖康元年:金兵两次围汴梁,终于攻陷北宋首都。

    靖康二年(建炎元年):金人虏徽钦二帝及诸王北归,赵构在南京(河南商丘)继位,后迁往扬州。

    建炎二年:七月,宗泽病死,其招募的两河义军瓦解,九月,金将娄室破长安

    建炎三年:年初金兵大举南下,赵构狼狈逃到杭州。三月,御营统制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杀王渊、宦官康履等,逼赵构退位,史称“苗刘兵变”,这场叛乱不就被韩世忠、张俊等平定。九月,金兵发动“搜山检海”之役,直奔皇帝而来,宋将杜充叛变,赵构逃到海上。

    建炎四年:张俊在明州阻击金兵成功,后韩世忠又在黄天荡截断金南下之兵退路,兀术靠汉奸帮助勉强撤回。金人建立刘豫的伪齐政权,统治北方占领区。九月,张浚在陕西合西军主力与金将娄室、兀术战于富平,宋军大败,是为“富平之役”。十月,秦桧自金逃归。

    绍兴元年:南宋诸将开始清剿各地流寇、军贼。二月,秦桧拜相,金兵乘富平之胜攻取关中之地。五月,吴玠败金兵于和尚原。

    绍兴二年:秦桧下野,襄阳军阀李横北伐伪齐。

    绍兴三年:二月,吴玠兵败饶风关。五月,李横兵败,十月,襄阳失陷。

    绍兴四年:三月,吴玠再败金兵于仙人关,自此金人不得不将入川计划搁置。七月,岳飞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四年至六年,伪齐多次联合金兵南下侵扰,但都被宋军击退。

    绍兴六年:伪齐发兵三十万大举南下,被南宋诸将痛击。

    绍兴七年:岳飞因朝廷出尔反尔,未把刘光世所部交给他指挥,闹出“辞职风波”,后被李若虚、王贵劝回。八月,“淮西兵变”,刘光世部将郦琼裹挟所部四万人投降伪齐,主战派张浚因此下野。十一月,金人废刘裕伪齐政权。

    绍兴八年:秦桧再次拜相。宋金议和,金人归还黄河以南之地。

    绍兴九年:吴玠病死。七月,兀术杀主和派完颜昌、完颜宗磐等。

    绍兴十年:五月,金人破盟南下,在顺昌被刘锜大败。七月,岳飞在郾城再次大败兀术军。

    九月,秦桧逼南宋诸将撤军。

    绍兴十一年:二月,刘锜、杨沂中、王德大败金兵于柘皋。四月,罢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兵权。十一月,韩世忠退休,十二月,宋金再度议和,以淮河为界,岳飞被赐死。

    绍兴十二年:张俊退休,刘光世病死。

    绍兴十九年:完颜亮篡位。

    绍兴二十一年:韩世忠病死。

    绍兴二十二年:六月,虔州兵变,十一月被平定。

    绍兴二十四年:张俊病死。

    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死。

    绍兴三十一年:金主完颜亮破盟南下。十一月,宋于采石大败金兵,完颜亮被部下所杀。

    绍兴三十二年:高宗退位为太上皇,孝宗继位。

    隆兴元年:宋军北伐,败于符离。

    隆兴二年:宋金再度议和。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就是宋朝给武官的加衔,可以视为军衔。最低级的是“武节郎”、“承节郎”一类的玩意,相当于尉官;再往上就是“遥郡”,也就是“xx大夫”加上“xx使”,这个“xx使”从低到高为刺史、团练使、防御使、观察使和承宣使,可以视为校官;最上层的就是“正任”,也就是没有“xx大夫”,只有“xx使”这么个官衔,从低到高和“遥郡”一样,只不过在承宣使上面又多了一个节度使。

    从遥郡直接升到正任,被称为“落阶官”,也就是去掉“xx大夫”的官衔,是很高的奖赏。有的遥郡承宣使一落阶官就变成正任承宣使,相当于从校官直接变为将官,比“连升三级”还强。后来南宋朝廷有戒于此,规定除非特恩,落阶官后只能从正任刺史开始升迁。

    武官到了正任节度使的高位,如果再有功,就会给予“太尉”、“开府仪同三司”乃至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之类的加衔,能到这个级别的,一般都是大将、元帅的水平了。南宋初期,得到三公三孤头衔的武将有岳飞、韩世忠、吴玠、吴璘、张俊、杨存中、刘光世、赵密八人,在他们下面获得“太尉”或“开府仪同三司”头衔的则

    有刘锜、杨政、李显忠、成闵、田师中五人。

    南渡将帅群像2:岳韩吴刘

    岳飞

    如果论在中国老百姓中的知名度,岳飞是当仁不让要第一个出现的,不过历史上的岳飞在南渡诸将中是属于小字辈的。与大多数中兴名将出身西军不同,岳飞的背景比较特殊,他是义勇军出身(游击队),后来加入了宗泽的东京留守司。随着宗泽病死,杜充投降,东京系的部队基本瓦解,此后岳飞就一直是自己拉部队单干。

    岳飞的战斗轨迹,基本是沿着流寇—伪齐—金兵这条线进行的。初期他手下人很少,基本就是靠消灭流寇来扩编部队,顺便也扩大“岳家军”的影响。从绍兴元年到绍兴三年,不过三年时间,岳飞部从几千人扩充到几万人,岳飞也从一个副统制(旅长)火箭式的升为都统制、制置使,相当于大军区司令,赵构还手书“精忠岳飞”加以褒奖。

    岳飞有了资本以后,就开始逐步收复失地。此后六年,他主要在与伪齐作战(中途也抽空平了杨么),收复了襄阳六郡,作为主要基地。到绍兴九年,岳飞已是宣抚使(省委书记兼大军区司令),军衔为节度使,拥兵十多万,已经做好对金作战的准备。

    绍兴七年是岳飞一生的一个转折点,之前他由于平曹成、杨么等巨寇,和赵构的关系达到了不过去了。其实看过宋史岳飞传的都心里明白,岳飞此人过于直率,想什么说什么,脾气也不太好,经常,终韩世忠一生,对金兵的战绩不能说太好(建炎三年的溃败,黄天荡功亏一篑,数攻淮阳而不克)。

    韩世忠虽然为五大帅之一,但手下部队并不多,宋史说他兵不过三万,即使再加一些,估计也应在五万以内。而他本人,也善于率小部队作战,最喜欢的就是率数百或千余“死士”对敌军发动逆袭。韩平时治军很严,能与士卒同甘共苦,其部军纪也相当不错,这在南宋军队中是相当难得的。

    在战略战术方面,韩对偷袭、设伏、虚张声势等传统招数能够熟练运用,但更高层次的谋略就显得力所不及了。相比岳飞这样的全才,韩世忠更类似魏延、李定国一类的人物。

    韩的晚年要比岳飞幸福的多,只是被剥夺了兵权赋闲在家。虽然他也曾被秦桧、张俊等人陷害,但终能逃过一劫,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乃平定苗刘兵变的第一功臣,救了皇帝一命,真要杀了他,赵构心里可能还真有些不安。

    韩虽然对金战绩一般,但却是坚定的主战派将领。后来岳飞蒙冤下狱,韩世忠也是少数几个敢于替岳飞说话的人之一,人们常常把岳韩两人相提并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辉煌时刻:

    世忠每出军,秋毫无犯,军之所过,耕夫皆荷锄而观。

    世忠在楚州十余年,兵仅三万,而金人不敢犯。

    太后自北方闻世忠名,特召至帘前,曰:“此为韩相公邪?”慰问良久。

    宗弼见世忠整暇,色益泪,乃求假道甚恭。

    吴玠

    吴玠也是西军出身,资历似乎比韩世忠略浅,但靖康初年也是副将了。吴玠早年在曲端手下效命,对金兵颇有胜绩,与岳飞有一拼,因此很得在陕西督军的朝廷大员张浚的赏识。建炎四年富平之战,张浚把西军的老本几乎赔光,时人都认为四川恐怕不保。但吴玠收散兵数千人,死守于川口前方的要隘和尚原,两次把金兵的入川部队打的大败,成为蜀中不可逾越的屏障。宋廷顺水推舟把他提拔为节度使,专门负责川口之地的防守。

    金人垂涎四川富庶,一心要入川。先是想绕开吴玠,直接进攻四川,但因吴玠紧急回援而未能如愿。兀术、撒离喝等人度吴玠不死,永难入川,于是以破釜沉舟之势率精锐猛攻吴玠军。绍兴四年,最大规模的攻守战发生在仙人关,金人此战可算是不惜老本,把吃奶的力气都使出来了,号称一日百余战,但在吴玠、吴璘、杨政等将的奋战下还是以失败告终。至此金人知短期内无法图蜀,开始在陕西积草屯田,做长期对峙的准备。

    南渡诸将中有不少都死的较早,吴玠就是其中一个。绍兴九年宋金议和时,他就病死于仙人关。以他和岳飞的关系,如果多活几年,应该会和韩世忠一样替岳飞求情吧(吴玠曾送岳飞美女,但被拒,吴玠反而因此十分佩服岳飞)。

    吴玠是防守战的高手,对以步克骑也颇有心得。喜读书,善做笔记,对金人的作战方略研究的比较透,因此每战都能有针对性的制定策略。面对吴玠,金人在战术方面是没有任何优势的。川口地区虽然屡屡面临金兵的入侵,但却一直掌握在南宋手中,不能不说主要是吴玠及其部将的功劳。单论对宋金战局的影响,估计吴玠要在南渡诸将中居首位了。

    史书上说吴玠两大缺点,一是好色,在四川搜罗了不少美女;二是为人倨傲,和同事关系处不好,老上司曲端被他害死,同僚王彦、郭浩等因与他不合而被调走。晚年更喜食金丹,最后终因服食金丹而死,成为中国历史上被金丹害死的又一牛人(当然,也不排除金人奸细买通方士下毒的可能)。

    辉煌时刻:

    金兵来攻,玠击败之,撒离喝惧而泣,金军中目为“啼哭郎君”。

    玠曰:“我保此,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吴璘

    有一个名人哥哥有时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凭借哥哥吴玠的声名,吴璘得以在西军中迅速崛起;但当他取得了不亚于甚至超过其兄的功绩时,却依然无法摆脱兄长的阴影。人们在谈到吴氏兄弟时,总是先说吴玠,再说吴璘(本文也不能免俗……)。

    吴璘早年一直跟着哥哥在西军中打拼,吴玠在绍兴初年两次大败金兵(箭筈关、和尚原),吴璘都出力甚多,后来的仙人关之战更是居功至尾。吴玠去世以后,朝廷用文臣胡世将为川陕军区司令,胡不懂军事,于是将行军打仗之事尽委于诸将,吴璘凭借其战绩、资历以及与吴玠的关系,逐渐成为川口诸军的实际指挥官。

    金人败盟之后,老对手撒离喝又犯川口,但很快就被吴璘击退。此时的陕军已经今非昔比,很快转入反攻,连续在野战中大败金兵,并攻城略地,收复扶风、秦州等地,正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朝廷与金人议和,吴璘被迫撤兵。

    绍兴十二年宋金议和以后,吴璘所部有近二十年的时间无仗可打,但并没有因此放松了训练。等到完颜亮败盟,吴璘以六十高龄仍然亲自上阵督战,与金兵大战数阵,但此时陕军因为南宋朝廷长期奉行的投降政策,战斗力已有所下降,德顺之战先胜后败,伤亡不小,最终结果是互有胜负,打了个平手。

    宋金再度议和之后,吴璘知道自己保卫川口的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遂转而致力于内政建设,在汉中修堰溉田,最终病死任上。

    吴璘在几十年的战斗生涯中,将其兄以步克骑的战术发扬光大,在前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叠阵”(有点类似著名的瑞士步兵方阵),针对宋金两军的特点总结了“四长四短”的战术思想,著有《兵法》二篇(可惜这些宝贵经验似乎没有流传到明朝)。镇守川口二十余年,论威名虽然不如吴玠,但实际战绩上却超过其兄。

    在对待朝廷的态度上,吴璘与岳、韩等强硬派有很大区别,属于典型的“老实孩子”,对朝廷的命令基本上是毫不犹豫的加以执行,德顺之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连部将都认为对朝廷并不很坚决的撤退命令应该“灵活”对待,但吴璘还是老实退兵了,最终导致被金兵追击损失惨重。

    可能有人会说吴璘过于谨慎,但作为掌握重兵的高级将领,身处一个文官掌权的时代,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很重要的。吴璘能够成为南渡诸将中为数不多长寿并能保全晚节的人,他的处事方式是值得借鉴的。

    辉煌时刻:

    璘驻兵大虫岭,撒离喝自登西平原觇之,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此难与争。”乃引去

    璘自将至城下,守陴者闻呼“相公来”,观望咨嗟,矢不忍发。

    金人侵岷州,璘提兵至祁山,金人闻之,退师,遣使来告曰:“两国已讲和矣。”

    刘锜

    刘锜乃高干子弟出身,这在南宋初期名将中是比较罕见的(与他背景相似刘光世则是一大庸将)。其父刘仲武是西军的元老,位居节度使的高位。刘锜幼年即随父作战,善射。赵构继位后,把他又派回陕西,历任知州,经略使。他对西夏战绩甚好,但因资历较浅,不为西军一些老将所服。富平之战宋军惨败(此战刘锜也参与了,表现还算不错),之后叛乱四起,金人入陕,刘锜也丢了环、渭二州,被降职。后来参与仙人关大战,有功,得以复职。绍兴五年,刘锜受命率五千精兵赴临安,自此归属江淮战区。

    刘锜毕竟是高干出身,在皇帝身边混的更爽一些。离开四川只一年,机会就来了。王彦的八字军与解潜军械斗,两人都被解职,所部划归刘锜指挥,自此刘锜独立建军,并拥有了八字军这支精锐部队。绍兴十年议和,金归还河南之地,刘锜被任命为东京副留守,率部开拔汴梁。走到顺昌的时候,得到了金人破盟的消息。刘锜率所部两万拒守顺昌,大破十数万金兵,连兀术所部的精锐部队也被打败,自此一战成名(其影响力甚至延续到几十年后完颜亮征宋)。

    一年后,兀术再次南犯,刘锜军与张俊的淮西军合作,又在柘皋大败金兵(此战张俊没有亲自参加,主要是他的部将杨沂中、王德打的)。之后救援濠州,张俊不听刘锜劝阻,结果中伏惨败。此战刘锜虽然再次表现优异,但因资历尚浅,因此遭到诸将的嫉妒,加上他为人正直,曾诛杀张俊部下趁火打劫的士兵,更得罪了上司。张俊回朝后说了刘锜大堆坏话,朝廷看和议已成,留着刘锜这样的刺头也没什么用,一纸诏书把他赶出现役,下放到荆南当地方官去了。

    刘锜在荆南还算比较老实,搞内政也搞得不错,朝廷对他的态度也逐渐改观,慢慢又恢复了兵权,当上了荆南军区司令。到了完颜亮南侵的时候,江淮为主战场,朝廷为了借助刘锜的威望,任命他为下游宋军的总司令。已六十高龄的刘锜再度上阵,驻守扬州,但负责淮西战区的宋将王权不战自溃,刘锜侧翼暴露,只得放弃扬州,退到瓜洲渡口。金军追击,刘锜在皂角林设伏破之,斩金万户高景山。

    到瓜洲之后,又连日数战,刘锜病情加重,退到镇江,留副将李横与其子刘汜守瓜洲(镇江、瓜洲只一江之隔)。后因监军叶义问胡乱指挥,李横、刘汜战败,瓜洲失守,宋军损失惨重,所幸不久虞允文即获采石大捷。

    刘锜因病再次退休,在都亭驿养病,不料祸不单行,投降派汤思退为了招待金使,居然强令他搬家,刘锜又气又病,吐血数升而亡。

    刘锜是个谋略高手,善出奇计,顺昌之战在河水中下毒,又派人伪降使兀术掉以轻心,后来守扬州在城下大书“完颜亮死于此”,使用攻心战术,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南宋政府奉行的偏安策略,使刘锜和他部下精锐的八字军在其最高潮的时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雄心锐气在十几年的和平时期中被消磨殆尽,令人为之惋惜。

    刘锜的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扬州的失利使他晚节不保,看来有时候活得太长也不一定是件好事。

    辉煌时刻:

    金主亮之南也,下令有敢言锜姓名者,罪不赦。

    枚举南朝诸将,问其下孰敢当者,皆随姓名其答如响,至锜,莫有应者。金主曰:“吾自当之。”

    敌望见曰:“此顺昌旗帜也。”即退走。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