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瓯无缺 节十八:平定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炎兴八年一月十一日,蜀中六百里加急抵达汉中汉寿城皇帝临时驻跸之所。
“只用了一天便镇压下去了。”马韫如是说道。
可是刘武半点喜悦的神情都没有,而是呆呆望着那个同时送过来的人头木匣。里面是一个用石灰腌渍起来的人头。看着那颗人头,刘武眼中慢慢浮起许多悔恨的意味。
“汉威,”马韫小声规劝道:“这个其实不是真的。”
刘武这才神色稍敛,他茫然望着马韫,道:“是吗?”
马韫将密信塞到刘武手中。当他看完后,才恍然顿悟。
“这还好,还好。”
“可是,要怎么处理阿谌呢?”马韫道,“按律法,谋反当斩,即便因为他是皇族近支无法株连,可他是必死无疑啊!”
“我……”刘武哽咽了。
“汉威,我知道你也为难,不过国法无情。”马韫道。
“不行!朕不能杀他!”刘武道。
“汉威,你!”
“朕答应过先皇会好好照顾他那一只的,”刘武声音沉郁。
“汉威,可是你的确做到了呀?废太子那边每天好吃好喝,美女如云,你哪里亏待他们了?”马韫道,“可是阿谌冥顽不化。如果你放过他,那如何对那些无辜死去的百姓交代?就算你放过他,若是他出来,万一他有一天再度起事,你怎么办,你又怎么对群臣交代?”
“可是他已经死了,死了不是吗?”
“你!”马韫有些明白了,他低声道,“我懂了。”他停顿了下又道,“我会让人通知那边,继续禁锢阿谌,保证他每日的酒肉,一直到他老死。”
“最好是给他特别打造一处庭院。朕,朕不想让他每天挂着那许多铁链生活,虽然朕不能放他,可他是朕的兄弟,不是狗。”
“好的。”
“还有女人。对了,还有马。”
马韫迟疑了下,点头答应了。
当囚犯的,能舒服到这个份上,也算不虚此生了。不过马韫不敢多说,全部都答应着,只是在最后他说道:“汉威,阿谌那边就算了,我会为你注意的。现在大事要紧,我们再商议商议,该当如何破敌吧?”
其实有什么可商量的?去年从秋季直到冬天特别的邪异,整个巴蜀直到汉中关中一直少雨少雪,地面皲裂处处。就像之前所说,随着姜维将方略改为兵粮战法,双方完全是拼谁的粮食更多。现在两军已经拼了足足二十天,战却是没打多少,人也死得很少。
“据报米仓道那边截获过几次粮草,效果甚好,可是损兵也不少。”刘武叹道,“现在恐怕只能看关中那边了。”
马韫知道刘武所指的是何意。他嗫嚅了片刻,才小声对刘武道:“汉威,难道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吗?”
“不这样能怎么办?”刘武叹道,“朕之前最是期盼汉中在今春降雨,可若是现在降雨……那朕只好全军退却了。”
打仗打到这个份上,完全仰赖天候,真是让人悲哀至极的事儿。可是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乃是三才之首,因此,这倒也不足为怪。
“朕就是觉得奇怪,为什么魏军到现在粮草还有呢?当初不是说汉中粮草不足么,怎么到现在粮草还有呢?到底存了有多少呢?”刘武问道。
“这个……”马韫不敢肯定的,“应该快尽了吧?”
……
是尽了。
同日,几乎同时,南郑。
王怔怔望着贾充,而贾充神情木然。
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彻底空掉的粮仓。地上只有少许残米,尽管全是虫尸和老鼠屎,那些士兵们还是像扫珍宝一般慢慢将这些数量少得可怜的食物一点点收集起来。
“公闾,还要看其他粮仓吗?”王问。
“不用啦!”贾充挤出些许笑容,“我知道你现在是真没有,所以,你只要出一千石粮食给我即可。”
“一千石,”王摇头叹息道,“你这是在逼我!”
“士治,你这话怎么说的?汉中的粮草也快到了,不是吗?”
这个王知道,因为就在昨天黄昏,北方的探马已经传递回来消息,自汉中南山之北发现了人马的踪迹,据说,似乎是魏国运粮队的前哨一支。
“也是,”王觉得也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隐隐感到不安。
“士治,你这是多虑啦。”贾充哈哈一笑道,“关中可不比荆北。我国荆北比邻汉吴两国,自荆北向汉中运粮又是必经米仓道之末。汉国骚扰频繁,吴国虎视眈眈,运力当然不济。不过关中可是我国腹地。现在又是在杜刺史治下,刺史的才智你是该知道的,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可是陇山之西,不是汉国侵占去了么?”王道,“还有北方的羌胡。”
王并非只是抬杠,诚然,他对贾充弑君的丑行多有耳闻,甚为不齿,可现在事关帝国疆域存亡,也事关自身一生的宠辱,哪里敢再为那些事情纠缠不休?他所说的,纯粹是他自己对目下状况的忧虑恐惧。
“陇山以西,你就不用担心了。”贾充道,“汉军被锁在萧关之外,谅他们没有飞天遁地之能。那位汉庭皇帝不会以为区区三五百军士便能再度平定我大魏腹心吧?关中可不是西北蛮荒之地。”
王点了点头。
贾充又道:“至于士治你担心的羌胡那边,嗯,这倒是甚为让人忧虑。我大魏与北方各部关系向来不睦。你也知道的,北方各部也多次侵扰我境,几乎每年都有。要是此刻正好前来搅扰,那士治,你我二人恐怕只好忍饥挨饿,甚至只好退兵啦!”贾充说着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公闾,”王极为不满,“我等生为国之重臣,享受国家优厚俸禄,理当为国尽忠死节!”
“士治兄,愚弟也就是这样一说。”贾充笑嘻嘻道,“其实怎么可能呢?羌胡各部固然时常来滋扰我关中之地,可他们前来是裹挟人口强抢铜铁金银等物来着。而今关中大旱,百姓贫苦,哪里是什么好时节?最重要的是他们所骑的牲畜可是要饮水吃草的,而今河流虽然未干,关中草木全无,你总不会认为他们能像我大魏军马实在不行便以干草和粮食补充,依旧前行吧?”
王皱着眉,贾充也捕捉到王这细微的表情,这位魏国出名的奸佞之臣眯起双眼,似是在想些什么,转瞬间,贾充又堆其笑容,对王道:“士治,我听说汉国这些年似乎在与羌胡部征战呢。”
王知道贾充的意思,他说:“这个,在下也听说过。”
延河水筑城整地,兴修水利。汉国的野心不小,只是这样做难免会得罪游牧各部,真是不明智的手法。
“是啊,若是这般说来,他们又如何能鼓动羌胡,让羌胡服从他们呢?”
“可是……”王道,“我听说那位汉国皇帝在西北向各部只征收极少的税赋,田亩之税收得也极少,更是允许与蛮夷各部贸易,甚得各部欢心,听说河西鲜卑各部对那位皇帝也并无不满呢。”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哼,”贾充道,“各部蛮夷都是我堂堂华夏中国的仇敌,我堂堂中国就应该限制他们,向他们课重税,禁止向其售卖盐米生铁等等,他这样纵容收买那些蛮夷只是养虎为患。士治,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羌胡与诸蛮一样,各部散乱不堪,且都是粗鄙愚蠢之徒,见利忘义。”
贾充说话时眼神隐约流转不定,当王看贾充的时候,便将那神情彻底掩埋掉,仿佛是最真诚般,继续说道:“士治,你说呢?像汉国那愚蠢皇帝,这样倚仗那些蛮子,他这样做分明是断了我堂堂华夏中国的生机!像这种出卖我堂堂中国的恶贼,就是万死都不足以平息我中华之恨。”
王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可是,西北的田亩不比中原肥沃,每年所产甚少,课重税,百姓本来就……”
“士治,你怎么也突然这般不明事理呢?”贾充显得异常悲愤状。
王不说了。
他知道一些的。自大魏建立伊始,国家税赋最重,且不说诸如屯田之流,所产几乎全部无存,就是并非国家直属屯田,而隶属于某豪族,也要上交不知道多少粮秣。一个农人幸苦一年,其田亩所出的,能有一半能留下便要感谢苍天厚爱,而且时常更是连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都很难留下,这导致了种田之人却要常常忍饥挨饿的怪事儿。
而且,曹魏自武帝曹操起始便以严刑峻法治军治国,甚至可以说残酷,军士动辄就有因小过而遭到处斩或者株连的。从一开始起始便有百姓逃离遁入他国的事件,军队士气军心在三国之中也最差,汉国有不愿意投降曹魏甚至愿意为刘备跳崖殉死的将士(见马鸣阁事),吴国有愿意为孙权死战的士卒无论赤壁还是合肥关,但曹魏没有。
若非曹魏国力最为鼎盛、曹氏、夏侯氏又是极其富有和家族人口巨多、兵力极多、且大量豪族趋炎附势,而汉吴两国国力昭然若揭。恐怕天下谁所有,难说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司马家篡政后,大魏百姓却并没有多大骚动的主因。
蛮族,固然是汉部的隐忧,但蛮族也是人,是人便有人的七情六欲。汉部百姓被课以重税无法糊口,当然会怨恨仇视官吏,蛮族也一样。西北最大的不安就是因为课税太重,而导致的反复。其他诸如那些官吏们利用权职限制贸易、高价卖盐铁米药低价买牛羊等等欺负蛮族,以为蛮族无知的事儿,更是不胜枚举。
只苦了那些汉部军民百姓们,平素要接受与羌部没多大不同的残酷剥削,穷得饿肚皮,连家人都难以养活,到羌部动乱的时候,又必须被那些通过各种所谓体面正当手段变得脑满肠肥的官吏们组织起来,做为先锋前往镇压,血洒疆场。
曹魏待天下人太薄,无论蛮、汉。
王不能认同贾充的话,不过王也是知道的,贾充这个人为人阴狠恶毒,说话口不对心,连废帝高贵乡公曹髦都是惨死在他的手上,却表现得跟忠臣一般,若非成济兄弟不甘心被白白灭口,站在屋完,他身边那小子唏嘘感叹:“可是仗打成这样还要退却,真不甘心啊!”
“哼,有什么不甘心的?”贾充道,“幸好老夫警醒,我贾家子弟损失并不多,果然还是石苞那老东西滑头,哼!”
“不过那老东西也没讨到好呢,”身边子弟帮腔道。
“是没讨到好,他不想在西北自讨其辱,更不想损失自家子弟,或者应该说,他压根不想到西北。好好的镇东将军不干,去那破地方,他有病么?”贾充狞笑道,“他对先代晋公极为不满,暗中释出浑身解数。虽然先代不知道到底为什么石苞会突然一病不起,可先代何许人呢。”
石苞没有在战后立即遭到贬黜,但还是被移植到空职上,明升暗降。不过不管怎么说,他的家族子弟在西北大战时几乎没死一个。其子石崇在西北大战后依旧官运亨通,如今转职调入中京更是如鱼得水,眼看着前途一片坦荡。而石苞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尤其是先代晋公司马昭的死和新任晋公司马攸接手司马家族事物之后,石苞当年那近乎捕风捉影般的消极懈怠事件早已被人遗忘。也只有贾充这等先代心腹近臣才知道,但这有什么用呢?司马攸对司马昭所亲近的臣子并不买账,像贾充就乖乖选择了前往豫州,远离中京。
所以据谣传,司马攸正在考虑将石苞重新调配到扬州为将,巩固扬州方向的防务。
“太奸诈啦!”那子弟气愤道。
“没什么可说的,”贾充道,“毕竟他原本当镇东将军好好的,为什么莫名其妙把他往西北调?哼,也怪先代听信谗言,竟然相信石苞有反意。不过,这就像当年誓死效忠大将军的诸葛涎一样啊!我们是先代的重臣爱将,可也是先代的忧患。要是不能处置好我们,那先代能放心走吗?”贾充呵呵笑着。
那子弟沉默了。
“好啦,什么都不用说了,你告诉子弟们,收拾辎重军械,准备走吧。”
“首领!”
“我知道你怕什么,不过,你看看那边。”
贾充指着远处一个撒腿向自己方向狂奔的男子。但这个人显然不是冲着贾充来的。
“啊,这么快?”
……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拂晓,汉寿城,汉庭皇帝临时驻跸之处。
马蹄踏碎寂静。喧嚣的叫喊将睡得迷迷糊糊的人们一个个吵醒,之后,所有人都在欢笑,甚至无视宫廷不得喧哗的禁令。这让马韫极其不满,他立即让禁军前去呵斥。可是那些禁军们在接近那些人之后,竟然很快也加入大笑的行列。
于是,刘武醒了,但不是被吵醒的。他睡得一向死沉,所以是被马韫推醒的。
“汉威,汉中光复啦,汉中光复啦!”
望着马韫手里送过来的军报,刘武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眼角微微湿润,却什么都没流下。
“汉威,你怎么啦,汉中已经光复,你应该高兴一点啊?”马韫小心翼翼劝道。
应该高兴,可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他一心要夺回汉中,在汉中沦陷的那天起便发誓要为汉中流干最后一滴血,可是真的夺回汉中时,他甚至一滴血都没流,这还是其次,他在这繁冗的政务中跌滚,用尽了机谋算计,才统合了蜀中豪族支持,赢得一线生机。可是想到那些战后注定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孤儿寡妇,想到那些死在战场上肚破肠流的亡者,更想到那个一直与他为仇,固执得要除掉他的阿谌……
“汉威,我知道你心中为死难的军民将士们难过,但现在既然是我们胜利,就是我们的大好消息。你身为帝王,若是你闷闷不乐,将士会感到扫兴的。”
刘武沉默了下,眼神渐渐刚毅。
“朕要去南郑。”
“遵命!”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刘武得知消息,留在汉中的魏军已于昨日起,开始向荆北和关中方向撤退。这场战役的最后纯粹是一场监督离场的荒诞剧。虽然霍俊在得知南郑府库中近乎空空如也的事实后,有意乘胜追击。但姜维以王、羊祜、贾充等将并非庸才,恐之后有所埋伏为由阻止了。尽管霍俊极为不甘,可是当刘武抵达时,一切已为时太晚。魏军已经带着他们的军队和少许百姓离开了。
到炎兴八年一月末,汉军收复整个汉中绝大多数城池,只有一些比邻荆北魏兴郡的城池仍被魏国军队死死把守。
不过,有个奇怪的小插曲,霍俊在进入南郑后本是快乐得不行,突然有一天从街上返回之后变得沮丧。
……
炎兴八年一月三十日,阳平关。
刘武坐在当年自己身为护军时卧室之内,召见了自己的老部下。
“真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里见面,伯逸。”刘武温和的凝视着面前那男子。
“是啊,将军,”霍俊回答得没精打采。
“汉中拿回来了,你应该高兴吧?”
“将军,您召见我,就是为这样事儿吗?”
刘武沉默了下:“不是,我是想通知你。明天,我要去兴势山。”
“是为弟兄们移葬?”霍俊问。
刘武点了点头。
霍俊眼神一黯,嘴唇翕动,似乎有话想说,却不敢说的样子。
“伯逸,想说就说吧,我不怪你就是了。”
可是霍俊还是不想说,直到刘武再三迫问,才吞吞吐吐道:“将军,其实这种事情连我听了都觉得可耻,告诉您实在是不合适。”
“可是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刘武道,“说罢,到底什么事儿让你这些天一直怏怏不乐。”
霍俊沉默了下,道:“将军,您听说过什一格杀那件事儿吧?”
这个刘武如何不知?他甚至知道霍俊在那个士卒自尽伏法之后是他用战袍将那颗头颅抱起,亲自带军攻城这次最终一鼓作气拿下阳平关。
“那个人是南郑人,从汉中沦陷之后就被迫跟他的妻小分开了。后来没办法,只好在蜀中重新娶了个女人,生了个孩子。我答应过他要带他的头回南郑的。我想,要是我将他的头送到他妻儿那边,多少也能安慰安慰他们家人,要是万一他们家全死了,也好将他们合葬,省的做孤魂野鬼。”
刘武缓缓问道:“你应该做到了吧?”
“是啊,”霍俊沮丧至极道,“做到了。”
“家人还活着,对吗。”
“妻子还活着,但那个人的儿子却死了。”
“是吗……”
“而且糟糕的是,那个人的儿子,据说生前就在阳平关城从军。”
刘武缄默着。
霍俊感叹着,又道:“算起来那孩子今年应该才刚刚十五岁呢。”
继续缄默着。
“哎,真是想不到,当年他父亲舍生忘死,一心效忠我大汉,从汉中逃到蜀中,只望有朝一日能打回汉中光复河山与他们母子相见,没成想却是这样一个下场。”
依旧缄默着。
“更最可悲的是,他母亲身边还有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子。”
还是缄默着。
“而且这个三岁小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操谯郡口音的中原人,还是名伤残军士。”霍俊长叹着,“我本想斥骂这个女子不知廉耻,可到头来反而被那女子奚落了一通。最后还说什么‘天下霸业是你们这些权贵们的事儿,关我们百姓何事?跟着魏跟着汉战死的不都是我们这些可怜百姓吗?’”
“够了,伯逸,不要说了!”
霍俊嗫嚅着,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将军,没什么事儿,我就退下啦。”
刘武点了点头,低声道:“但你明天不要忘了。”
“我会去的。”
当霍俊离开后,刘武就坐在原处傻傻的发呆,直到马韫走来通知他该用晚膳了才回过神。
“汉威,”马韫开解道,“我知道霍俊那小子让你不舒服,你想开些就好啦!那小子说什么你别当真就是了。”
“不当真,如何能不当真?”刘武显得极其迷惘,他吐了口气,仰头望着门外庭院和湛蓝苍穹,“朕一心少小从军征战,本以为为的是大汉社稷再无其他,后来等朕御极,朕渐渐懂得伯父大人当初如何会做那般不明智的蠢事。可朕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就像让将士们去死,为朕一人私欲开疆扩土。因为朕知道,我大汉若想重整河山,非无数将士流血不可,而且朕的大汉江山也并非是朕一人的,且不说朕的儿女妻小,若朕降伏,又何以对的起那些死去的将士们可现在,却有人告诉朕,朕所做的一切除了私欲再无其他。若是豪族显贵也便罢了,偏偏是个百姓。”
马韫从刘武近乎混乱的言辞中感触到了一颗纠缠矛盾的心。他感到无力,缓缓劝道:“汉威,天子牧民。你便是牧人,百姓便是牛羊。你让牛羊诉说,牛羊当然不甘。毕竟你可是牧人,要食他们的骨肉,饮他们的乳血。让他们选,他们宁愿天下太平无事,人人有地有人有衣人人有房人人有家。可是天下世事纷争,本便是要争要抢要夺的。你若怯懦,便只有死路一条。汉威,你既然知道你身为皇帝你的孩子们便可风光荣耀,若是你有些许意外,孩子们该当如何呢?时刻不要忘记这一点。只要记得这个,其他的就不要管了,不然你非把自己给逼疯不可。”
刘武沉默着,点了点头。
……
炎兴八年二月一日,兴势山,天阴沉沉的。
数以千计的汉国将士们将那座早已朽烂不成模样的军营地面扒开。在极度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那些枯骨被一具一具小心翼翼移转到地表之上,并用麻布包裹好,一个个安放到简单的陶瓮之内。
刘武,这位汉国如今的皇帝,慢慢的走过每一个罐子,将酒水洒落到每一个罐子之前,直到最后一个。然后他一直走到最前方,端起那只粗瓷大碗,高高举起。
他眼中有些湿润。
“将士们,”他说,“你们的将军,朕,我,不忘当年与你们的约定。请喝吧,将士们!我们赢了,汉中光复了。”
一饮而尽。
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打在刘武脸上,慢慢汇成两条水线,就像眼泪一般清澈。
他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到几乎连站在他身边的马韫都差点没听清楚。
“弟兄们,可以回家了。”
炎兴八年二月初,整个汉中、蜀中各地细雨绵绵,下了许多天。
(金瓯无缺结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只用了一天便镇压下去了。”马韫如是说道。
可是刘武半点喜悦的神情都没有,而是呆呆望着那个同时送过来的人头木匣。里面是一个用石灰腌渍起来的人头。看着那颗人头,刘武眼中慢慢浮起许多悔恨的意味。
“汉威,”马韫小声规劝道:“这个其实不是真的。”
刘武这才神色稍敛,他茫然望着马韫,道:“是吗?”
马韫将密信塞到刘武手中。当他看完后,才恍然顿悟。
“这还好,还好。”
“可是,要怎么处理阿谌呢?”马韫道,“按律法,谋反当斩,即便因为他是皇族近支无法株连,可他是必死无疑啊!”
“我……”刘武哽咽了。
“汉威,我知道你也为难,不过国法无情。”马韫道。
“不行!朕不能杀他!”刘武道。
“汉威,你!”
“朕答应过先皇会好好照顾他那一只的,”刘武声音沉郁。
“汉威,可是你的确做到了呀?废太子那边每天好吃好喝,美女如云,你哪里亏待他们了?”马韫道,“可是阿谌冥顽不化。如果你放过他,那如何对那些无辜死去的百姓交代?就算你放过他,若是他出来,万一他有一天再度起事,你怎么办,你又怎么对群臣交代?”
“可是他已经死了,死了不是吗?”
“你!”马韫有些明白了,他低声道,“我懂了。”他停顿了下又道,“我会让人通知那边,继续禁锢阿谌,保证他每日的酒肉,一直到他老死。”
“最好是给他特别打造一处庭院。朕,朕不想让他每天挂着那许多铁链生活,虽然朕不能放他,可他是朕的兄弟,不是狗。”
“好的。”
“还有女人。对了,还有马。”
马韫迟疑了下,点头答应了。
当囚犯的,能舒服到这个份上,也算不虚此生了。不过马韫不敢多说,全部都答应着,只是在最后他说道:“汉威,阿谌那边就算了,我会为你注意的。现在大事要紧,我们再商议商议,该当如何破敌吧?”
其实有什么可商量的?去年从秋季直到冬天特别的邪异,整个巴蜀直到汉中关中一直少雨少雪,地面皲裂处处。就像之前所说,随着姜维将方略改为兵粮战法,双方完全是拼谁的粮食更多。现在两军已经拼了足足二十天,战却是没打多少,人也死得很少。
“据报米仓道那边截获过几次粮草,效果甚好,可是损兵也不少。”刘武叹道,“现在恐怕只能看关中那边了。”
马韫知道刘武所指的是何意。他嗫嚅了片刻,才小声对刘武道:“汉威,难道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吗?”
“不这样能怎么办?”刘武叹道,“朕之前最是期盼汉中在今春降雨,可若是现在降雨……那朕只好全军退却了。”
打仗打到这个份上,完全仰赖天候,真是让人悲哀至极的事儿。可是兵法有云,天时、地利、人和,天时乃是三才之首,因此,这倒也不足为怪。
“朕就是觉得奇怪,为什么魏军到现在粮草还有呢?当初不是说汉中粮草不足么,怎么到现在粮草还有呢?到底存了有多少呢?”刘武问道。
“这个……”马韫不敢肯定的,“应该快尽了吧?”
……
是尽了。
同日,几乎同时,南郑。
王怔怔望着贾充,而贾充神情木然。
他们的面前是一座彻底空掉的粮仓。地上只有少许残米,尽管全是虫尸和老鼠屎,那些士兵们还是像扫珍宝一般慢慢将这些数量少得可怜的食物一点点收集起来。
“公闾,还要看其他粮仓吗?”王问。
“不用啦!”贾充挤出些许笑容,“我知道你现在是真没有,所以,你只要出一千石粮食给我即可。”
“一千石,”王摇头叹息道,“你这是在逼我!”
“士治,你这话怎么说的?汉中的粮草也快到了,不是吗?”
这个王知道,因为就在昨天黄昏,北方的探马已经传递回来消息,自汉中南山之北发现了人马的踪迹,据说,似乎是魏国运粮队的前哨一支。
“也是,”王觉得也对,只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隐隐感到不安。
“士治,你这是多虑啦。”贾充哈哈一笑道,“关中可不比荆北。我国荆北比邻汉吴两国,自荆北向汉中运粮又是必经米仓道之末。汉国骚扰频繁,吴国虎视眈眈,运力当然不济。不过关中可是我国腹地。现在又是在杜刺史治下,刺史的才智你是该知道的,有什么可担忧的呢?”
“可是陇山之西,不是汉国侵占去了么?”王道,“还有北方的羌胡。”
王并非只是抬杠,诚然,他对贾充弑君的丑行多有耳闻,甚为不齿,可现在事关帝国疆域存亡,也事关自身一生的宠辱,哪里敢再为那些事情纠缠不休?他所说的,纯粹是他自己对目下状况的忧虑恐惧。
“陇山以西,你就不用担心了。”贾充道,“汉军被锁在萧关之外,谅他们没有飞天遁地之能。那位汉庭皇帝不会以为区区三五百军士便能再度平定我大魏腹心吧?关中可不是西北蛮荒之地。”
王点了点头。
贾充又道:“至于士治你担心的羌胡那边,嗯,这倒是甚为让人忧虑。我大魏与北方各部关系向来不睦。你也知道的,北方各部也多次侵扰我境,几乎每年都有。要是此刻正好前来搅扰,那士治,你我二人恐怕只好忍饥挨饿,甚至只好退兵啦!”贾充说着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公闾,”王极为不满,“我等生为国之重臣,享受国家优厚俸禄,理当为国尽忠死节!”
“士治兄,愚弟也就是这样一说。”贾充笑嘻嘻道,“其实怎么可能呢?羌胡各部固然时常来滋扰我关中之地,可他们前来是裹挟人口强抢铜铁金银等物来着。而今关中大旱,百姓贫苦,哪里是什么好时节?最重要的是他们所骑的牲畜可是要饮水吃草的,而今河流虽然未干,关中草木全无,你总不会认为他们能像我大魏军马实在不行便以干草和粮食补充,依旧前行吧?”
王皱着眉,贾充也捕捉到王这细微的表情,这位魏国出名的奸佞之臣眯起双眼,似是在想些什么,转瞬间,贾充又堆其笑容,对王道:“士治,我听说汉国这些年似乎在与羌胡部征战呢。”
王知道贾充的意思,他说:“这个,在下也听说过。”
延河水筑城整地,兴修水利。汉国的野心不小,只是这样做难免会得罪游牧各部,真是不明智的手法。
“是啊,若是这般说来,他们又如何能鼓动羌胡,让羌胡服从他们呢?”
“可是……”王道,“我听说那位汉国皇帝在西北向各部只征收极少的税赋,田亩之税收得也极少,更是允许与蛮夷各部贸易,甚得各部欢心,听说河西鲜卑各部对那位皇帝也并无不满呢。”
言外之意不言而喻。
“哼,”贾充道,“各部蛮夷都是我堂堂华夏中国的仇敌,我堂堂中国就应该限制他们,向他们课重税,禁止向其售卖盐米生铁等等,他这样纵容收买那些蛮夷只是养虎为患。士治,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是羌胡与诸蛮一样,各部散乱不堪,且都是粗鄙愚蠢之徒,见利忘义。”
贾充说话时眼神隐约流转不定,当王看贾充的时候,便将那神情彻底掩埋掉,仿佛是最真诚般,继续说道:“士治,你说呢?像汉国那愚蠢皇帝,这样倚仗那些蛮子,他这样做分明是断了我堂堂华夏中国的生机!像这种出卖我堂堂中国的恶贼,就是万死都不足以平息我中华之恨。”
王沉默了一会儿,低声道:“可是,西北的田亩不比中原肥沃,每年所产甚少,课重税,百姓本来就……”
“士治,你怎么也突然这般不明事理呢?”贾充显得异常悲愤状。
王不说了。
他知道一些的。自大魏建立伊始,国家税赋最重,且不说诸如屯田之流,所产几乎全部无存,就是并非国家直属屯田,而隶属于某豪族,也要上交不知道多少粮秣。一个农人幸苦一年,其田亩所出的,能有一半能留下便要感谢苍天厚爱,而且时常更是连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都很难留下,这导致了种田之人却要常常忍饥挨饿的怪事儿。
而且,曹魏自武帝曹操起始便以严刑峻法治军治国,甚至可以说残酷,军士动辄就有因小过而遭到处斩或者株连的。从一开始起始便有百姓逃离遁入他国的事件,军队士气军心在三国之中也最差,汉国有不愿意投降曹魏甚至愿意为刘备跳崖殉死的将士(见马鸣阁事),吴国有愿意为孙权死战的士卒无论赤壁还是合肥关,但曹魏没有。
若非曹魏国力最为鼎盛、曹氏、夏侯氏又是极其富有和家族人口巨多、兵力极多、且大量豪族趋炎附势,而汉吴两国国力昭然若揭。恐怕天下谁所有,难说了。
这也是为什么当司马家篡政后,大魏百姓却并没有多大骚动的主因。
蛮族,固然是汉部的隐忧,但蛮族也是人,是人便有人的七情六欲。汉部百姓被课以重税无法糊口,当然会怨恨仇视官吏,蛮族也一样。西北最大的不安就是因为课税太重,而导致的反复。其他诸如那些官吏们利用权职限制贸易、高价卖盐铁米药低价买牛羊等等欺负蛮族,以为蛮族无知的事儿,更是不胜枚举。
只苦了那些汉部军民百姓们,平素要接受与羌部没多大不同的残酷剥削,穷得饿肚皮,连家人都难以养活,到羌部动乱的时候,又必须被那些通过各种所谓体面正当手段变得脑满肠肥的官吏们组织起来,做为先锋前往镇压,血洒疆场。
曹魏待天下人太薄,无论蛮、汉。
王不能认同贾充的话,不过王也是知道的,贾充这个人为人阴狠恶毒,说话口不对心,连废帝高贵乡公曹髦都是惨死在他的手上,却表现得跟忠臣一般,若非成济兄弟不甘心被白白灭口,站在屋完,他身边那小子唏嘘感叹:“可是仗打成这样还要退却,真不甘心啊!”
“哼,有什么不甘心的?”贾充道,“幸好老夫警醒,我贾家子弟损失并不多,果然还是石苞那老东西滑头,哼!”
“不过那老东西也没讨到好呢,”身边子弟帮腔道。
“是没讨到好,他不想在西北自讨其辱,更不想损失自家子弟,或者应该说,他压根不想到西北。好好的镇东将军不干,去那破地方,他有病么?”贾充狞笑道,“他对先代晋公极为不满,暗中释出浑身解数。虽然先代不知道到底为什么石苞会突然一病不起,可先代何许人呢。”
石苞没有在战后立即遭到贬黜,但还是被移植到空职上,明升暗降。不过不管怎么说,他的家族子弟在西北大战时几乎没死一个。其子石崇在西北大战后依旧官运亨通,如今转职调入中京更是如鱼得水,眼看着前途一片坦荡。而石苞本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却,尤其是先代晋公司马昭的死和新任晋公司马攸接手司马家族事物之后,石苞当年那近乎捕风捉影般的消极懈怠事件早已被人遗忘。也只有贾充这等先代心腹近臣才知道,但这有什么用呢?司马攸对司马昭所亲近的臣子并不买账,像贾充就乖乖选择了前往豫州,远离中京。
所以据谣传,司马攸正在考虑将石苞重新调配到扬州为将,巩固扬州方向的防务。
“太奸诈啦!”那子弟气愤道。
“没什么可说的,”贾充道,“毕竟他原本当镇东将军好好的,为什么莫名其妙把他往西北调?哼,也怪先代听信谗言,竟然相信石苞有反意。不过,这就像当年誓死效忠大将军的诸葛涎一样啊!我们是先代的重臣爱将,可也是先代的忧患。要是不能处置好我们,那先代能放心走吗?”贾充呵呵笑着。
那子弟沉默了。
“好啦,什么都不用说了,你告诉子弟们,收拾辎重军械,准备走吧。”
“首领!”
“我知道你怕什么,不过,你看看那边。”
贾充指着远处一个撒腿向自己方向狂奔的男子。但这个人显然不是冲着贾充来的。
“啊,这么快?”
……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拂晓,汉寿城,汉庭皇帝临时驻跸之处。
马蹄踏碎寂静。喧嚣的叫喊将睡得迷迷糊糊的人们一个个吵醒,之后,所有人都在欢笑,甚至无视宫廷不得喧哗的禁令。这让马韫极其不满,他立即让禁军前去呵斥。可是那些禁军们在接近那些人之后,竟然很快也加入大笑的行列。
于是,刘武醒了,但不是被吵醒的。他睡得一向死沉,所以是被马韫推醒的。
“汉威,汉中光复啦,汉中光复啦!”
望着马韫手里送过来的军报,刘武怔怔的,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只是眼角微微湿润,却什么都没流下。
“汉威,你怎么啦,汉中已经光复,你应该高兴一点啊?”马韫小心翼翼劝道。
应该高兴,可怎么高兴得起来呢?
他一心要夺回汉中,在汉中沦陷的那天起便发誓要为汉中流干最后一滴血,可是真的夺回汉中时,他甚至一滴血都没流,这还是其次,他在这繁冗的政务中跌滚,用尽了机谋算计,才统合了蜀中豪族支持,赢得一线生机。可是想到那些战后注定失去丈夫和父亲的孤儿寡妇,想到那些死在战场上肚破肠流的亡者,更想到那个一直与他为仇,固执得要除掉他的阿谌……
“汉威,我知道你心中为死难的军民将士们难过,但现在既然是我们胜利,就是我们的大好消息。你身为帝王,若是你闷闷不乐,将士会感到扫兴的。”
刘武沉默了下,眼神渐渐刚毅。
“朕要去南郑。”
“遵命!”
炎兴八年一月十三日,刘武得知消息,留在汉中的魏军已于昨日起,开始向荆北和关中方向撤退。这场战役的最后纯粹是一场监督离场的荒诞剧。虽然霍俊在得知南郑府库中近乎空空如也的事实后,有意乘胜追击。但姜维以王、羊祜、贾充等将并非庸才,恐之后有所埋伏为由阻止了。尽管霍俊极为不甘,可是当刘武抵达时,一切已为时太晚。魏军已经带着他们的军队和少许百姓离开了。
到炎兴八年一月末,汉军收复整个汉中绝大多数城池,只有一些比邻荆北魏兴郡的城池仍被魏国军队死死把守。
不过,有个奇怪的小插曲,霍俊在进入南郑后本是快乐得不行,突然有一天从街上返回之后变得沮丧。
……
炎兴八年一月三十日,阳平关。
刘武坐在当年自己身为护军时卧室之内,召见了自己的老部下。
“真没想到我们还能在这里见面,伯逸。”刘武温和的凝视着面前那男子。
“是啊,将军,”霍俊回答得没精打采。
“汉中拿回来了,你应该高兴吧?”
“将军,您召见我,就是为这样事儿吗?”
刘武沉默了下:“不是,我是想通知你。明天,我要去兴势山。”
“是为弟兄们移葬?”霍俊问。
刘武点了点头。
霍俊眼神一黯,嘴唇翕动,似乎有话想说,却不敢说的样子。
“伯逸,想说就说吧,我不怪你就是了。”
可是霍俊还是不想说,直到刘武再三迫问,才吞吞吐吐道:“将军,其实这种事情连我听了都觉得可耻,告诉您实在是不合适。”
“可是你不说,我怎么知道?”刘武道,“说罢,到底什么事儿让你这些天一直怏怏不乐。”
霍俊沉默了下,道:“将军,您听说过什一格杀那件事儿吧?”
这个刘武如何不知?他甚至知道霍俊在那个士卒自尽伏法之后是他用战袍将那颗头颅抱起,亲自带军攻城这次最终一鼓作气拿下阳平关。
“那个人是南郑人,从汉中沦陷之后就被迫跟他的妻小分开了。后来没办法,只好在蜀中重新娶了个女人,生了个孩子。我答应过他要带他的头回南郑的。我想,要是我将他的头送到他妻儿那边,多少也能安慰安慰他们家人,要是万一他们家全死了,也好将他们合葬,省的做孤魂野鬼。”
刘武缓缓问道:“你应该做到了吧?”
“是啊,”霍俊沮丧至极道,“做到了。”
“家人还活着,对吗。”
“妻子还活着,但那个人的儿子却死了。”
“是吗……”
“而且糟糕的是,那个人的儿子,据说生前就在阳平关城从军。”
刘武缄默着。
霍俊感叹着,又道:“算起来那孩子今年应该才刚刚十五岁呢。”
继续缄默着。
“哎,真是想不到,当年他父亲舍生忘死,一心效忠我大汉,从汉中逃到蜀中,只望有朝一日能打回汉中光复河山与他们母子相见,没成想却是这样一个下场。”
依旧缄默着。
“更最可悲的是,他母亲身边还有一个不足三岁的小孩子。”
还是缄默着。
“而且这个三岁小孩子的父亲,是一个操谯郡口音的中原人,还是名伤残军士。”霍俊长叹着,“我本想斥骂这个女子不知廉耻,可到头来反而被那女子奚落了一通。最后还说什么‘天下霸业是你们这些权贵们的事儿,关我们百姓何事?跟着魏跟着汉战死的不都是我们这些可怜百姓吗?’”
“够了,伯逸,不要说了!”
霍俊嗫嚅着,过了一会儿,他说道:“将军,没什么事儿,我就退下啦。”
刘武点了点头,低声道:“但你明天不要忘了。”
“我会去的。”
当霍俊离开后,刘武就坐在原处傻傻的发呆,直到马韫走来通知他该用晚膳了才回过神。
“汉威,”马韫开解道,“我知道霍俊那小子让你不舒服,你想开些就好啦!那小子说什么你别当真就是了。”
“不当真,如何能不当真?”刘武显得极其迷惘,他吐了口气,仰头望着门外庭院和湛蓝苍穹,“朕一心少小从军征战,本以为为的是大汉社稷再无其他,后来等朕御极,朕渐渐懂得伯父大人当初如何会做那般不明智的蠢事。可朕身为帝王,有些事情不得不做,就像让将士们去死,为朕一人私欲开疆扩土。因为朕知道,我大汉若想重整河山,非无数将士流血不可,而且朕的大汉江山也并非是朕一人的,且不说朕的儿女妻小,若朕降伏,又何以对的起那些死去的将士们可现在,却有人告诉朕,朕所做的一切除了私欲再无其他。若是豪族显贵也便罢了,偏偏是个百姓。”
马韫从刘武近乎混乱的言辞中感触到了一颗纠缠矛盾的心。他感到无力,缓缓劝道:“汉威,天子牧民。你便是牧人,百姓便是牛羊。你让牛羊诉说,牛羊当然不甘。毕竟你可是牧人,要食他们的骨肉,饮他们的乳血。让他们选,他们宁愿天下太平无事,人人有地有人有衣人人有房人人有家。可是天下世事纷争,本便是要争要抢要夺的。你若怯懦,便只有死路一条。汉威,你既然知道你身为皇帝你的孩子们便可风光荣耀,若是你有些许意外,孩子们该当如何呢?时刻不要忘记这一点。只要记得这个,其他的就不要管了,不然你非把自己给逼疯不可。”
刘武沉默着,点了点头。
……
炎兴八年二月一日,兴势山,天阴沉沉的。
数以千计的汉国将士们将那座早已朽烂不成模样的军营地面扒开。在极度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那些枯骨被一具一具小心翼翼移转到地表之上,并用麻布包裹好,一个个安放到简单的陶瓮之内。
刘武,这位汉国如今的皇帝,慢慢的走过每一个罐子,将酒水洒落到每一个罐子之前,直到最后一个。然后他一直走到最前方,端起那只粗瓷大碗,高高举起。
他眼中有些湿润。
“将士们,”他说,“你们的将军,朕,我,不忘当年与你们的约定。请喝吧,将士们!我们赢了,汉中光复了。”
一饮而尽。
天空中突然下起了雨。打在刘武脸上,慢慢汇成两条水线,就像眼泪一般清澈。
他嘴唇翕动着,声音微弱到几乎连站在他身边的马韫都差点没听清楚。
“弟兄们,可以回家了。”
炎兴八年二月初,整个汉中、蜀中各地细雨绵绵,下了许多天。
(金瓯无缺结束)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