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南宋之工业革命 > 4 战争 4.9 徐州布防 III

4 战争 4.9 徐州布防 III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东路,是李全的老巢。李全以前曾在这里起事,即金末的红袄军起义。在蒙古开始攻打金国的时候,金国迁都到南京,也就是大宋的旧都汴京。然而蒙古军并未收手,得了燕京之后再次南下,在山东与河北等地大肆掳掠,其意图是为了以后与金国之间的战争而作的战略扩充。金国与周边的国家并无军事上的合作,与南宋更是死对头,基本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为了应付与蒙古的战争,金国朝庭对境内百姓采取横征暴敛的策略,由此也导致了李全的红袄军起义。

    金国南迁之前,就有了杨安儿的起义军,其实力当时就已壮大,占领的地区扩展到了整个胶东半岛。在这种情况下,杨安儿占地称王,设置了自己的朝庭,改年号为天顺。李全自幼喜好习武,又善使铁枪,人称“李铁枪”。在蒙古军进攻山东的时候,李全的母亲与哥哥都死于战乱。李全为了给家人报仇,便聚众数千起兵,响应杨安儿,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在蒙古军北撤之后,金国派出重兵镇压红袄军,杨安儿战死,余部便由杨安儿的妹妹杨妙真统领。在这次战役中,李全也险些被金兵所擒。为保存实力,李全决定退守东海,也就在此期间,李全与杨妙真结为夫妇,不久,彭义斌的部众也来归附李全。

    当金国北有蒙古虎视眈眈之时,宋朝庭也开始了对金国的讨伐。为了扩大军队实力,宋朝庭招安各路义军,李全便归附于宋朝,掌管楚州。继李全之后,红袄军的其它将领相继率军归附宋朝抵抗金国,使金国受到极大的威胁。当时,南宋朝廷将北方抗金义军称为“北军”。虽然授其以官号,但只是利用他们抗金。由于担心这些义军再次造反,朝庭竟然封锁了淮水,不许江北的义军渡河越过淮水。这样的结果,使得各路义军无法联合起来,竟然又逐渐变成了地方割据势力。也正因如此,最终导致李全由一个义军将领变成了扩张个人势力的意图为王的野心家。约七八年之前,李全被蒙古军围困于青州达一年之久,李全不敌,最终投降于蒙古。宋朝因此不再给北军供应钱粮,这引起其它北军的不满,共同商议杀了李全和杨妙真献给宋朝庭,以图重新获得朝庭的供给。

    在原历史中,李全就是死于后来的内部战乱中。不过此事现在还未发生,因为大宋军队忽然倾力北伐,这是任何人也没有想到的,当然包括李全在内。

    赵范得到的消息是:蒙古兵大量集结于真定府、大名府、东平府、益都府、济南府,却将李全的部众推到了最前线—莒州。

    既然情势已明,赵范便召集众将商议。李不伟却并未参与,虽然以他的官职,这种重要会议是少不了他的,但李不伟也知道自己的斤两,要论造枪造炮,发电挖煤,放眼整个世界没人能比得上他,但谈及行军打仗,他只能是旁听的份了,纵然偶尔冒出些奇招怪势的想法,却也多与后世的武器有关。

    赵范与众将商议了一晚,李不伟也不得轻松。有时想想,能回到南宋当真是一件幸事,倘若在后世那个充满高科技的时代,以他的能耐最多也就是大学顺利毕业,并且找到一份好工作,或许公司的业务不错,还可以在国外当个主管。要么就是上了硕士、博士,最终还是和大部分人一样,找工作,买车,结婚,生孩子,买房子,然后再培养孩子继续上学,培养物长光趣、上重点学校,考上大学、说不定也攻读硕士、博士,然后是工作,买房、结婚生子……这种单调的生活,李不伟有一段时间曾极为思念,那是他刚来到南宋的时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不伟在这里结识的人越来越多,甚至他自己也成了家,这让他对于以前生活的思念也越来越少,甚至有时候,他还庆幸能够回到这个时代,让他能够任意地发挥自己本来微不足道的才能。在这里,是他的舞台,是他的时代!

    大军向北开进是迟早的事,身为监军,李不伟也必定要随军离开。因此这一晚,当赵范等人在商议攻打蒙古军的时候,李不伟将整个徐州的建设工程图又重新细看了一遍,终地确定了最关心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发电厂的建造。目前徐州的供电是由蒸汽机带动的火力发电,其功率甚小,只能满足城中的日常照明与城墙防卫之用,若要进行生产,照明用电便得停下来。不过还有好的消息,近日有人去查看地势,找到了一处利于建坝的地方,已有工人前去挖掘小型水库。另外,一台蒸汽动力的挖掘机也正在徐州城中加紧组装调试。这种挖掘机的结构极为简单,在李不伟看来,这其实就是一个推土机。然而就是这样一台简单的机器,却有了基本的油压管路与活塞,以及四个油泵。推土机与地面之间由履带传动,不过拐弯却是颇为费力,需要四个人辅助进行,将传动齿轮调为单侧传动。虽然简陋,但这台推土机已是大宋到目前为止最复杂的野外作业机械了。李不伟也曾想过,是否有人看到这推土机之后,会试着制造坦克呢?然而他也只是想想而已,并未真正放在心上,因为在他看来,大宋的战力已经足够了,不需要更先进的武器了。不过李不伟也没有想到,后来的情况又有了变化,以至于坦克竟然成了大宋最厉害的终极武器,当然这是后话了。不管如何,水力发电厂的建造总算是按照计划进行了。

    第二件事,是徐州军用码头的扩建。以前的码头吃水太浅,根本无法停靠稍大些的战船,只有平底运输船可以勉强停靠。日后若是大规模开战,徐州无疑是大宋在江北的第一个工业基地,又是军用物资的第一中转站,若是码头的吞吐量无法满足要求,必定会影响到战争的局势。码头的建造不仅是让大船能够靠岸,更多是码头货站的建设。要知道,既然朝庭准备在徐州建立军工厂,那么各种原料、燃料、人员、日用品都需要经过码头,而且制造出来的军器,也必定要经过码头运送到北方的前线,因此码头建设是所有其它建设的保证。将徐州码头建设为临安实验室码头那样似乎没有必要,但货站与码头铁路还是必要的。前几天王新曾递上了建设方案,徐州码头大约需要三公里的铁路,两台机车,以及二十节车厢,便可满足整个码头的货动需求。制造机车与铁轨,这对于目前的大宋工玫来讲,已不算是问题。

    第三件事,是徐州到楚州的河道改造工程。此处的黄河,河道较宽,水流也不急,但有些河道的水深不够,无法通行大载重量的货船。虽然已有工程船在进行河道改造,但李不伟却知道此事实属不易,因为目前大宋并无真正意义上的工程船,只是将几艘平底运输船进行了简单的改造,加装了探测水深的装备,以及简单的蒸汽动力挖掘机械,而挖掘装置甚至没有油压管线,只是简单的曲柄连杆机构。不过李不伟已十分满意了,因为这些机械都是皇家实验室与各家工厂独自设计出来的,他本人没有半点参与,这也说明了大宋的科技能力,已有了独自设计理论与制造工艺标准。

    将这些事理清之后,李不伟提起笔来,沉思良久,又给范东来写了一封信,大概意思是,大宋目前最需要的是能够在水中作业的工程船,这种工程船不仅可以进行水中的测量与挖掘,而且还可以在水底钻洞打桩,以后若要在河道上修建铁路桥,工程船是必不可少的。另外,以前曾试验过的汽轮机,现在也可以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虽然多级叶轮的计算仍是问题,但可以先做一级或两级叶轮,至于动力系统的热损控制,可以先参考蒸汽机的模式。叶片的制造精度要比蒸汽机的高出许多,因此可以先试着在实验室中制造样机,然后设计出专门的制造机械,以便日后批量生产。

    次日一早,李不伟洗漱完毕,刚刚走出房门,便看到陆天在与一名士兵说话。李不伟认得这士兵是赵范的一名亲兵。看到李不伟出来,那士兵行礼道:“大学士,元帅请您过去议事。”李不伟点了点头,又向陆天示意,陆天当即去准备车马。

    其实李不伟也知道,虽然昨晚的会议他没有参加,但他作为监军,赵范还是要将最终的商议结果告诉他,并与他再次“商议”一番的。

    结果与李不伟预料的基本差不多。东海舰队的赵善湘轻易取了海州这后,海州附近的蒙古兵与李全守军全部后撤一百余公里,看其情形,一时间也可能重新反扑,因此赵善湘留下三艘突击艇与一艘运兵船,另外大约两百海军士兵驻守海州,倘然敌人再次回来,便弃城上船出海。而赵善湘自己,则率领四千海军,分乘大小战舰三十余艘沿东海北上,直奔福山岛而去。

    福山岛,大约在现今的青岛附近,是一个小岛,但这个小岛的北边,却是山东半岛。福山岛远离蒙古军的主力,又无军队把守,以大宋海军的实力,要取下这个小岛简直不费吹灰之力。赵善湘已将作战计划报与了枢密院,并迅速得到了回复。接下来,赵善湘将会率领大宋海军的主力,沿山东半岛北上,直取宁海州、福山、登州三座港口重镇。这三处要塞大约在现今的烟台附近。只要取了山东半岛的港口,从福山到临安的海岸线已基本清理完毕。如今蒙古的水师基本没有形成,因此大宋只要派出十几艘突击炮艇,便可护送数十艘平底运输船,江南的粮食与各种军需品就会绵绵不绝地运往江北的各个沿海城市,大宋军队的补给便不是问题了。

    赵善湘并没有带走全部海军,而是留下了五艘突击炮艇与五艘平底运输船,以及两艘运兵船,总共约三百海军,携带两门攻城炮、十六门野战迫击炮,以及四架机关弩,从海州出发向南航行,由沐水进入内陆,再沿沐水逆流而上,直抵莒州。另外,徐敏子与杨义率领三千陆军,由陆路向莒州进发。这两股兵力将在沂州做一短暂会合。

    沂州,位于莒州的南边约一百里的地方。之所以在这里会师,是因为赵善湘早已打探清楚,沂州的几百驻军早已撤离,估计是往更北的方向与蒙古军主力会合了。三百海军再加上三千陆军,要取下沂州不是难事。

    赵范却另有想法。驻扎在徐州的东路大军,由雷东河挑选两千名士兵,乘坐快艇沿黄河南下抵达下邳,与下邳的大宋守军会合之后,再沿沂水向北行驶,与徐敏子、杨义会师于沂州,然后一起向莒州----李全的老巢进发。不过如此一来,下邳便成了没有大宋士兵驻宋的城市,但众人心里却均不觉得意外,如今东路大军已在下邳北方一百公里处驻守,又在徐州布有重兵,蒙古或金国要攻到下邳,绝无可能。更何况,金国现在估计被孟珙打得不知所措,根本无瑕顾及山东两路的战事了。

    李不伟听得连连点头,道:“赵大哥,看来枢密院与你的想法均是一样,一半数量的大宋海军,在东海负责攻占码头港口等要塞,以确保军粮与军械的运输;另一半则参与到内陆作战中,只负责粮草运输,以及炮火掩护陆军。如此便将海军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了。”赵范哈哈笑道:“兄弟如此一说,为兄又有些后悔了。早知如此,我便亲率海军去攻打码头了,免得赵善湘将军独自威风。”随即神色一正,道:“不过兄弟说得也是,如此行军打仗,虽不说后无来者,但前无古人却是不假。以海军运输粮草军械,这行军速度当真了不得。”

    二人哈哈大笑。李不伟也曾因自己为大宋带来的一些重大变化而暗自得意过,但如今身在江北,又是北伐军的监军,与赵范畅谈甚欢,当下更是热血沸腾,大声道:“赵大哥,以如今大宋的战力,你我二人不久便可站在八达岭的长城上眺望塞外风光了。”赵范听得一怔,正在寻思李不伟的话语,李不伟早已醒悟过来,心想明朝还未建立,而且估计以后也不会有了,又哪里来的明长城呢?马上话语一转,道:“赵大哥,我前些日子听到徐州来的工程师的谈话,得知他们的工钱竟然与雷将军相差无几?”李不伟说的雷将军,正是雷东河。

    赵范点头道:“是啊,在以往,熟练工匠的工钱便与县令差不多了,如今徐州的这些工匠,大都出自临安大学与各家工厂,就连称谓都改成了工程师,其工钱自然也要上涨了。”李不伟又道:“徐州有了这些工程师,城市建设自是不需咱们担心,但江北战乱不断,粮食供应却是问题,也不知户部所说的移民策,进展得如何了。”

    移民策,是户部为了配合大军北伐而出台的一道政策。由于江北战乱连年,人口逐年递减,到了如今,已是十年前的一半还少,青壮年的死亡率更是大得惊人,当地劳力奇缺。为了解决此问题,户部便有了李不伟刚才提及的称民策,大概意思是,只要大宋在江北取了一座城市,江南的住户便可移居到该城市,无论是商铺还是农户,三年内免交税赋,至于搬家费用,全部由户部解决,移居过去的住户会得到一笔安家费,然后由当地官府指定地方,或盖商铺,或垦农田。这个称民策咋看起来,似乎是朝庭亏大了,但仔细一算,朝庭其实是赚了。为移民所付的安家费并没多少,假设一座中型城市移民一万人,其花费大约只是整个北伐军队半日的开支。而这些新移民一旦安定下来,便可为日后江北的建设提供劳力与粮食,不仅省去了从江南运输的费用,而且也利于以后的全局发展,否则等打下了整个江北再考虑移民与建设问题,其难度不亚于重新打一次仗。

    赵范听到李不伟问起移民策,答道:“兄弟放心,到今日为止,已有一百多户百姓移到了徐州附近,商铺也有不少,临安的莫家丝绸店,兄弟必定是知道的,徐州已有其分店了。”李不伟喜道:“如此甚好。”随即又想,赵大哥说的莫家丝绸店,应该是史冀大哥的夫人莫烟紫的娘家了。史大哥出海已有大半年了,要回来估计还得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史大嫂有史向南陪着,估计也过得开心些了,倒是红袖,不知他是否还会常去史大嫂那里呢?又或者,她会去看依依与香儿么?对了,她看到依依有了身孕,会不会不开心呢?

    李不伟正胡思乱想着,又听赵范道:“兄弟,雷将军明日便离开徐州。再过三日,元帅大军也要启程了。兄弟想必已知道,咱们这次要经过沛县,攻打东平府了。”李不伟接口道:“啊,沛县好啊,汉高祖的家乡。”赵范笑道:“正是。不过沛县倒也罢了,那里并无多少士兵把守,倒是东平府,估计有两万左右的蒙古兵。若要取下东平府,不免会有一场恶战。”言毕,又哈哈一笑道:“想必也不会太难!”

    次日一早,雷东河清点两千士兵,分乘突击快艇与运兵船,按计划直奔下邳而去。快艇顺流而下,不日便抵达下邳,远远望去,黄河岸边停了四艘快艇与两艘运兵船,另有一艘运输船,岸上的几百士兵也早已集结完毕。雷东河清点了人数之后,不做片刻停留,带上所有舰艇与士兵,调转船头驶入沂水,直奔沂州而去,那里是他与徐敏子和杨义大军的会师之处,也是攻占莒州的必经之路。

    对于赵范率领的大宋东路军队来说,与蒙古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终于要开始了。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