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女殇 > 作品相关 刺绣简介

作品相关 刺绣简介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刺绣简介:

    刺绣,又称丝绣,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手工工艺品之一。据《尚书》记载在四千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另在《诗经》中也有“素衣朱绣”的描绘。宋代时期崇尚刺绣服装的风气,已逐渐在民间广泛流行,这也促使了中国丝绣工艺的发展。明代刺绣已成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艺术品,先后产生号称“四大名绣”的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其中苏州的苏绣和缂丝(kesi)最为盛名。

    刺绣分类:

    按产地划分:可分为“申绣”(上海)、“苏绣”(江苏)、“粤绣”(广东)、“湘绣”(湖南)等。

    按加工方式,刺绣可分为“机绣”和“手工刺绣”

    刺绣详细介绍:

    刺绣,起源于人们对装饰自身的需要。史传黄帝时代就有彩绘花纹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代原始人类早懂得用色彩来美化自己。开始时将颜色涂在身上,称“彰身”;再进一步刺在身上,称“文身”;后来就画在衣服上,再发展成绣在服装上。《尚书》说虞舜的衣服有五彩花色,上衣六种花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下裳六花纹,为宗彝、藻、火、粉米,共十二种花纹,称十章。

    周代《礼记·祭义篇》中说“古代天子诸侯都有公室养蚕。蚕熟,献茧缫丝,把它们染成红、绿、玄、黄等色,以为“黼黻文章”,即用不同色彩的丝线,在礼服上刺绣成各种图案。据《辞海》,“黼”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黑半白的花纹;“黻”字解释为在古代礼服上绣半青半黑的花纹。至于“文章”两个字,在古汉语中,用青、红两色线绣称之“文”,用红、白两色线绣称之为“章”。实际上,“文章”二字古意为申绣,后来转义喻文。

    “文”的另外一个意义是指画,同“纹”。《礼记·月令篇》说“文绣有恒”,据注释“文,是指画,古代古代祭祀的礼服上衣是画的,下裳是绣的”。总之一句话,刺绣发源很早,古已有之。商代已有专门的纺织业和缝纫工业。丝织品受王室重视,商王室设专管蚕事的文官《女蚕》。刺绣最起初的形式是锁绣,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刺绣要数荆州战国楚墓出土的“龙凤虎纹绣罗”了。这是一幅罗地上用锁绣法表现的作品,保存完好。在稍后的汉墓出土文物中,绣品更多了,如马王堆西汉文物中就有绣花绢绵袍、黄绣花袍、红菱纹罗绣花袍等;甘肃武威东汉墓出土一幅绢地刺绣,所用绣线极细,是前所未有的;汉代王充襄邑地方织锦,没有一个妇女手不巧的,眼睛看著,手里活就出来了,看来一点也未夸张。汉代的刺绣,大部分是锁绣(即辫绣),当然也有少数物品是平绣。

    据《拾贵记》,三国时,吴主孙权常把魏、蜀未能平定,在军旅作战之际,总希望得到一个善于作画的人,可以把山川地势、行兵布阵的图象画下来,丞相赵达有一个极善绘画,巧思无双,能在纤纤玉指间以彩丝织出云霞、龙蛇花纹的锦缎的妹妹。赵达就将他的妹妹引进给孙权,称为赵夫人。孙权让她画九州、江湖、平地与山岳的形势,赵夫人说:“丹青之色,甚易歇灭,不可久,妾能刺绣,作列国方帛之上,可以五皇、河海、城邑,行阵之形。”地图绣成后,进献给孙权,吴主看了大喜。当时人称之谓针绣绝活。所以历史上就传流下来,刺绣之成画图,是三国时赵夫人所创。可惜这幅刺绣未能保存下来,仅能供后人推测而已。

    在敦煌125126窟发现了北魏的刺绣佛像残片,是一佛二菩萨说图,下有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广阳王字样。梁沈约有绣像题赞,序言上说:“造绣无量寿尊像一躯”。可见六朝时刺绣之应用已在服装、服饰之外,又开辟了绣佛、绣这个领域。

    唐时绣佛亦很盛行,《法苑珠林》载:“康显庆之际,于西京造二十余寺,爰束力内宫式模遗形,造绣像一格,高举十有二丈,惊目骇听,绝后光前,此为绣像之最巨者。”诗圣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有一句“苏晋长斋绣佛前,醉后往往爱逃禅”,也反映了唐朝绣佛之普遍。唐代服装刺绣也开始盛行。据《旧唐书·后妃传》载,“宫中供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人多达700人”。宫内如此,官僚当然相互仿效。发展到后来,连皇帝也觉得太过分了,唐代宗大历六年(公元771年)下诏说:“织锦、刺绣,太耗费妇女劳动力,以后凡织的、绣的花纹如盘龙、对凤、麒麟、狮子、天马、辟邪级及大锦等一律禁止生产。至于长生高丽白锦、大小花绫锦,仍按惯例造。晓谕各级官员,按此招待,不得有误。可是,皇帝的诏书终究抵挡不住历史车轮和时代潮流的前进,刺绣非但尚有被禁止住,反倒更向前发展了。除传统辫绣外,发展平锈类齐针、缠针、套针、接针、针线锈类、平金法、圈金、圈银、拉金锁、铺绒、堆绫、贴绢等技术。套针、切针、滚针为此时期所创。宋朝时由政府部门设置文绣院。上自天子下至百官,都穿绣衣,按照官阶等级,各式服装均有明文规定。

    由于政府倡导,民间风气益盛,刺绣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除文绣院外,还设绣画专科,专门从事依样绣制各类绘画艺术品,分为山水、楼阁、人物、花卉、毛等各科。从此刺绣又分为两道,一道为实用服饰艺术,一道为欣赏艺术。在官府这样大力倡导下,刺绣工匠的艺术素质也不断提高,刺绣的运针、绣法都有很大的创新。屠隆《考盘余事》描写宋绣说:“宋代的闺绣,画山水、楼台、花鸟,针线细密,不露边缝。有时把丝劈开,只用一根丝的十分之一二,用的针象头发丝一样细,所以人物眉目都很清楚,丝色光彩夺目,神形俱备,设色配色比画还要好,女红手巧,十指春风,真是不可及”。明代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对宋绣的成就也极度赞赏,他说:“宋代刺绣,设色精妙,无论山水、人物、花鸟,莫不生动有致,精彩处比绘画更妙,妇女刺绣,十指春风,直能胜过画家的绣,在民间为日用绣,明清时在市场上流通则为商品绣。绣晶有册页、屏条之画幅绣;有寺院绣幡、绣佛像、绣经文、绣经袱之宗教绣;有历朝历代各类日常生活用品绣,举凡绣枕、绣被、绣帐幔、绣帘、绣帕、绣肚兜、绣巾、绣鞋、绣佩饰、绣旗、绣伞、绣剧装。绣晶用途之广几乎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释名》曰:绣,修也,文修然。刺绣,总五色而极思,借罗纨而发想,具万物之有状,尽众化之为形。在国语中,刺绣成为了形容秀美的专用词。曹子建七步成章,被称为“绣虎雕龙才子笔”,比喻才美;“锦心绣口”,形容文思优美,词藻华丽;锦绣河山、锦绣前程,指美好如画的事业与成就。刺绣是一门手工艺术,而刺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超出了它原来的含义。刺绣而称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四大名绣”,自有其天时地利人和诸因素,是随着历史文化的发展而演进,又随着社会风俗民情的演变而发展。广而言之,看似平凡的刺绣,关系到民俗民风、手工技艺和历代的衣冠制度,涉及的面较广。因此,诸位可以更多地从社会、历史和人文的角度,进入刺绣的艺术世界,从刺绣一针一线的形成过程中,再次感受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刺绣技艺的高超绝伦。所以说,锦上添花的刺绣绝非雕虫小技。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