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眼看书 > 历史军事 > 五代演义 > 唐末风云 第十三章 光复河西

唐末风云 第十三章 光复河西

推荐阅读: 宝鉴   扶明录   叶辰萧初然   重生之再铸青春   女神的上门豪婿(又名:女神的超级赘婿,主角:赵旭)   女神的上门豪婿   女神的上门贵婿   逆天丹帝   神魂丹帝   神魂丹帝   重生之搏浪大时代   仙府种田   这个领主大人非常科学   六指诡医   重生之我真是富三代   刚被悔婚超级天后带娃堵门   踏枝   叶君临  

    三月,归义节度使张义潮上奏自领蕃、汉兵7000人克复凉州。

    张义潮于德宗贞元十五年(农历799年)出生在沙洲(今敦煌县神沙乡)。张义潮出生的时候,沙洲正是遭受吐蕃围攻最艰难的岁月,等他懂事的时候,沙洲已经陷于吐蕃多年。在他成长的岁月里亲身经历了吐蕃人的残暴统治,这自然引起了张义潮深深地愤怒,还有对唐朝的深深怀念,他有感于吐蕃统治下民不聊生的凋敝景象,深深同情人民的疾苦。

    吐蕃人善于作战却不善于管理,在吐蕃人统治河西走廊的数十年时间里,各座城市在盛唐时候修建的各项城市设施,水利设施都逐渐被废弛,出现了大倒退的局面。此时的河西走廊可以说是一片凋敝,经济萧条,百姓被残酷的压榨。不仅仅是这样,吐蕃本土的国力也在不断地衰退。[搜索最新更新尽在.zhuixiaoshuo.]

    唐武宗会昌元年(农历841年),吐蕃国内发生了大规模的饥荒。一些贵族将自然灾害都归咎于吐蕃信奉佛教所致。吐蕃赞普达磨新即位后,大力采取措施禁佛:下令封闭吐蕃境内的全部佛寺,焚毁佛教经典;强迫所有僧人还俗,不愿还俗者,被迫从事屠夫、猎人等违反佛教戒律的职业;有些高僧还遭到了无情的杀戮。因此,吐蕃国内尊信佛教的人都十分痛恨新赞普达磨,视达磨为牛魔王下凡,称他为“朗达磨”。朗,藏语,意为牛。达磨的禁佛措施未能维持很久,会昌二年(农历842年),他被佛教僧人拉隆刺死。达磨无子,不过他被刺杀前,王妃已经怀孕。王后为争夺权位,也伪装成有孕的样子。

    会昌三年(843年),王妃生一子,为了防止王后抢走孩子,白天派人四下围住孩子,晚间用许多盏灯光守护,取名为欧松,意思是“光护”。王后也不甘示弱,到外面买了一个要饭人的孩子,胁迫朝臣认可是她亲生,并取名为永丹,意为“母坚”,即母亲坚持认定的。这两个孩子被不同的利益集团操纵,用来争夺赞普宝座。双方互不相让,进行了长年累月的斗争。王室分裂后,吐蕃各将帅也拥兵自重,相互混战。吐蕃国一时大乱,势力急剧衰落。

    唐朝这个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国力有所恢复,看到吐蕃国内灾荒连年,河陇各处吐蕃守将人心思变,兵防极度空虚,当然不会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于是决心收复河湟地区。

    宣宗大中元年(农历847年)五月,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于盐州大败尚恐热所率吐蕃军。

    在经过了周密的准备之后,大中二年(农历848年)张义潮率众在沙洲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大起义。他率部队披甲执锐,与吐蕃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的唐人纷纷响应,人人与吐蕃军拼命。吐蕃军在城中军力本来就不多,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自然抵挡不住,于是从城中逃走。吐蕃军从城中败退之后自然不能甘心,又从周边调集了兵力将沙洲团团围住。虽然敌众我寡,但张义潮不愧是一个胸中有韬略的英雄,他“启武侯之八阵,纵烧牛之策”,大破吐蕃。张义潮率城中兵马杀出重围与吐蕃军决一死战,短兵相接之际,杀得吐蕃军横尸遍野,向南逃去。起义军终于在沙洲艰难地站稳了脚跟。

    同年12月,凤翔节度使崔珙奏破吐蕃军,攻克清水,并一举收复了原州(宁夏固原)、石门等六关和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唐王朝的军事胜利给了张义潮起义以强大的军事支援,更极大地鼓舞了河西人民。

    这沙洲起义一发动,立刻成燎原之势,甚至造成了吐蕃内部的大变乱。吐蕃原洛门川讨击使尚恐热(一作论恐热)亦发动叛乱,并篡夺了吐蕃大权,自称为宰相。当然以叛乱夺权的他没能力让所有的人心服,与吐蕃鄯州节度使尚婢婢为争权夺利,自相残杀。

    张义潮在沙洲起义之前,就誓心归国,所以在起义军成功占领沙洲之后,就决定派遣使者团向长安传达沙洲恢复的讯息,以明心志,也有联系唐朝,对吐蕃形成两面夹击的意图。但是沙洲和长安之间相隔千里,中间的河西诸城又都还是吐蕃人的控制之下,所以为了确保讯息能够到达长安,张义潮派出了十队使者,带着十份完全相同的文书,经由各个方向的沙漠绕过吐蕃人控制的河西诸城向长安进发。送信队伍的组成各有不同,但是僧侣占了很大的比例,这里面就包括了敦煌高僧悟真,这是因为之前说过河西走廊的僧侣大多心向大唐,而且吐蕃人自文成公主入藏之后佛教广泛传播,由高僧送信便于隐蔽。可是这次送信的历程却是一次极其悲壮和英勇的行程,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九死一生,十队信使向沙洲的各个方向进发,越过莽莽大漠,向长安进发,这十支队伍中的九支,或遭到吐蕃人的尾随追击而献身,或在大漠迷失方向而永远留在了大漠之中,最后,只有悟真这一支队伍向东北方向进发的队伍,绕过了莽莽的大漠,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了天德军(今天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在天德军防御使李丕的协助下,于宣宗大中四年(农历849年)抵达了长安,这时候,离张义潮沙洲起义已经整整过去了两年。当这支来自沙洲,历经数千里的磨难,满身尘土的信使队伍到达长安的时候,整个长安轰动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民众纷纷涌到街道上来迎接这支队伍。自德宗建中二年(农历781年)大唐完全失去河西之后,河西走廊就成了大唐帝国心中的一个隐痛。从古自今,河西陇右从来就是中央政府打击或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基地,可以说是西北的门户,没有了这片地区,关内等于说是门户大开,长安就会直接受到敌人骑兵的威胁。而且这片地区民风悍猛,而且还是中国最重要的养马基地之一,可以说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如今听说沙洲人民心怀故国,居然靠自己的力量将沙洲光复,这可真是极大的喜讯,让人欢欣鼓舞。大唐政府以隆重的仪式迎接了这支信使队伍的到来。

    本来张义潮得计划是想通知中央政府同他里外夹攻,共同击破吐蕃,光复河西陇右全境,可是他派出的十队送信使中的九队全部覆没在路途上,仅有的一队在历经千辛万苦之后,经过了两年之久才到达长安,显然原先的计划是行不通了。张义朝也并没有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中央政府上面,而是把沙州作为根据地,整饬军队,发展生产,很快沙洲的军力就壮大起来。另外他又以沙州为根据地,乘着吐蕃军还没有从打击中反应过来的时候率精锐进攻河西的其他被吐蕃控制的城市。因为吐蕃内斗不休再加上在河西倒行逆施,张义潮的收复行动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进行得很顺利。

    到前往长安的信使回来之前,张义潮已经率部攻取了肃州、甘州、伊州等地。这一时期,张义潮率军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这些战斗主要包括:大中三年(农历849年),收复甘州,肃州之战。大中四年(农历850年),收复伊州之战。大中十年(农历856年),对伊州纳职城附近的回鹘和土谷浑进行征讨,以解除后顾之忧。

    前往长安的信使带回了来自大唐帝国的赞扬和褒奖,这使得张义潮的起义军更是军心大振。大中五年(农历851年),张义潮率军开始对吐蕃展开大规模军事攻势,吐蕃在河西腐朽的统治立刻土崩瓦解,各州的吐蕃军队往往闻风而逃,都退往凉州。到这一年的八月,张义潮军已经收复了整个河西走廊中除凉州之外的所有州县,河西终于又重归大唐的版图之中机密。

    大中五年(农历851年)八月,张义潮第二次向长安派出规模宏大的信使队伍,携带着河西11州(瓜州、沙州、伊州、西州、甘州、肃州、兰州、鄯州、河州、岷州、廓州)的图籍入长安告捷。为了对中央政府表示忠诚,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毅然作为信使带队前往长安。

    由于此时河西走廊的大多数州县已经处在张义潮军的控制之下,所以这一次的信使团出使长安的行程十分的顺利。唐宣宗接到瓜、沙11州图籍和张义潮的捷报后,特下诏表扬张义潮等人的忠勇和功勋。

    十一月,唐王朝于沙州建立归义军,统领瓜沙等11州,授张义潮归义军节度使、11州观察使,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食邑2000户,实授300户。拜李明达为河西节度衙兼监察御史,拜李明振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授吴安正为武卫有差。而作为人质留在长安的张义潮兄长张义潭则被授为金吾卫大将军。

    随着瓜、沙、肃、甘诸州的收复及沙州归义军的建立,吐蕃军队节节败退,最后集中于姑臧(凉州)。凉州是北朝、隋唐以来的河西重镇,唐朝前期一直是横断吐蕃和突厥的河西节度使所在地。吐蕃统治时期,又是统辖河西东部的大军镇驻地。如果凉州仍在吐蕃手里,那么张义潮所提出的收复河西东部及陇右数郡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河陇地区,张义潮便从大中十二年(农历858年)八月率军开始了他东征凉州吐蕃的伟大壮举。当然此时的凉州已经聚集了大批的吐蕃军队,另外还有河西陇右地区败退至凉州的吐蕃军,军力十分雄厚,这导致了凉州战役变得极其艰难。

    前面已经说到吐蕃在河西倒行逆施,不但导致了唐人的愤怒,就是吐蕃人也对统治者极为不满。而归义军建立之后秉承大唐传统,对各族人民一视同仁,有力地团结了在河西走廊的各族人民。而这支东征军由汉、吐蕃两族士兵组成,共计7000名士兵。这是一次空前激烈的战斗,两军对阵之时,归义军人人置生死于度外。在血腥的死斗中,大唐精神重新焕发了光彩,吐蕃军终于支撑不住,汉军得势,押背便追。不过五十里之间,杀得横尸遍野。吐蕃军虽然遭到很大的打击,但是毕竟是强悍的敌人,归义军人数少,也没办法一时全部消灭吐蕃军队,于是这场残酷的战争足足拉锯了三年。

    经过三年的血战,咸通二年(农历861年),张义潮终于一举攻克了凉州。张义潮收复凉州后,即表奏朝廷。咸通四年(农历863年)唐王朝复置凉州节度使,统领凉、洮、西、鄯、河、临六州,治所在凉州,由张义潮兼领凉州节度使。

    咸通七年(农历866年),北庭、轮台等地相继被归义军攻克,断绝多时的丝绸之路再度畅通无阻,在张义潮的经营下,当地人物风化,很快一如内地。当时的河西,南有吐蕃骚扰,北有回鹘窥视,归义军一刻也不能放松警惕,与强虏抗衡。

    咸通七年(农历866年),拓跋怀光率领五百骑兵进入廓州,生擒吐蕃权臣论恐热,将之斩首示众,首级传送长安,论恐热的部下在逃命途中,遇上归附大唐的豪酋尚延心,遭到重拳出击,实力大损,从此吐蕃走向衰亡,不能再和大唐争雄。在基本没有唐朝廷支援的情况下,归义军光复了整个河西,大唐帝国的边疆再度重现盛唐的光芒,商旅络绎于途,使节不绝于道。

    张义潮经营河西地区多年,深得人心,吐蕃留下的烂摊子,张义潮将之处理得井井有条。他在归义军控制的地区全面恢复唐朝制度,废除吐蕃的部落制,重建州-县-乡-里,重新登记人口和土地,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新的赋税制度。

    咸通八年(农历867年),张义潮的兄长张义潭在长安去世,此前,他一直作为归义军政权留在中央政府的人质。为了表达对大唐帝国的忠诚,张义潮将河西的事务交给了自己已经成年的侄子张淮深,不顾自己已是69岁高龄,前往长安充当人质。入朝以后,皇帝给予了他很高的礼遇,册封为司徒,拥有丰厚的田产宅第。

    咸通十三年(农历872年),74岁的张义潮在长安享尽天年,安然去世,走完了他轰轰烈烈的一生。世人写下这样的诗句来赞扬张义潮:“河西沦落百余年,路阻萧关雁信稀。赖得将军开旧路,一振雄名天下知。

    “今生岂料亲临问,特降天官出九重,锡赉缣缃难捧授,百生铭骨誓输忠”,张义潮的一生就是大唐精神的写照,爱国、爱家、爱华夏,他的铁血传奇映照了光耀千秋的尚武时代,金戈铁马,千难万险,只为心中的中华。只要中原腹地稳如泰山,失去的边疆可以自行光复,沦陷的百姓能够主动回归,这就是充满血性的唐人,这就是勇武雄健的唐人,这就是豪情万丈的唐代!快眼看书小说阅读_www.bookcu.com

上一页 加入书签 目录 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 特种精英玩网游   重振大明   齐天大魔猴   仕途青云   神弃   神峰   网游之统领天下   网游之主宰万物   万能神戒   网游之影子大师   穿越之嫡女锋芒   约会大作战之反转士道   武侠英雄联盟系统   游戏王之竞技之城   撼仙   娇蛮小姐傲总裁   御龙无双   天玄剑传奇   婚城难入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